第一篇: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
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2006年版,适用于2008、2009及
2010年级研究生)
[日期:2011-04-0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一节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一条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一般由25人组成,任期3年。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委员会成员从学校机关和专家中遴选,经学校批准,报广东省教育厅备案。
第二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在任期间病故、调离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任职缺额者,可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名,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批准补充缺额。
第三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研究生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指定兼职工作人员或兼职秘书,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第四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
1.作出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决定。
2.作出撤销因违反规定而授予的学位的决定。
3.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提名。
4.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宜。
5.审批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和资格。
6.参与学科、学位点建设的论证工作。
7.参与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事宜和主要政策制定、论证和决策工作。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授予学位的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需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到会,并经全体委员半数通过,即算生效。
第二节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第六条 学校根据学科分布成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下,按学位工作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工作,并定期向学校学位评定委会员汇报。
第七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5—11人组成,任期3年,设主席、副主席各1人。分委员会主席应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担任,委员由各学院提名,报学校批准。第八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职责是:
1.提出是否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建议。
2.提出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建议。
3.提出撤销因违反规定而授予的学位的建议。
4.处理有关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项,或提出处理建议。
5.拟订本学科研究生指导教师学术水平遴选标准。
6.提出是否同意新增或认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建议。
7.参与本学科、学位点建设的论证工作。
8.参与本学科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事宜和重要政策的论证工作。第九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原则上按一级学科成立。
第十条 基础医学与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联合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基础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基因工程研究所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基础医学院。
第十一条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联合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中医药学院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医药学院。
第十二条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第十三条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第十四条 药学、化学2个一级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药学院、各附属医院药学部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药学院。
第十五条 护理学二级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护理学院、各附属医院护理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护理学院。
第十六条 临床医学(除护理学外)和口腔医学2个一级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各附属医院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附属南方医院。
第十七条 公共管理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心理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联合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以上学科的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公共管理学院。
第十八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者,要逐个对其政治思想表现、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在作出授予学位建议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会议的三分之二或以上成员出席,通过票数应达分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
第十九条 对某些经答辩委员会通过的论文,分委员会审核后认为不合格而不授予学位的,可就是否同意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而提出建议。
第三节 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
第二十条 凡政治合格、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具有相应学位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办法规定,申请相应学位。
第二十一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逐个审核应届毕业生的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对符合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可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授予相应学位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 本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学位申请人和培养单位应提交申请材料(含申请书、培养计划、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导师评语、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单位推荐书)和学位论文等材料。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在申请日期截止后两个月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同意并将结果通知本人及所在单位。
第二十三条 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者在申请学位时,应提交申请书、专家推荐书、学位论文等材料。申请硕士学位应由两名副教授、教授或相当职务的专家推荐。申请博士学位应由两名教授或相当职务的专家推荐,推荐人应熟悉申请人的专业理论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外语水平和学习态度,并对论文提出评价。推荐书由推荐人直接提交或邮寄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必要时,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在接受申请前,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考核其某些课程。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者,不能授予学位:
1、未通过学位课程或未取得规定学分者。
2、考试、考查中有作弊,情节严重者。
3、学位论文剽窃他人成果者。
4、论文答辩不合格者。
5、因其它原因不能授予学位者。
第四节 学位学术水平要求
第二十五条 研究生通过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 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学位学术水平者,分别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第二十六条
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能力;在统计源期刊发表1篇以南方医科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第一指导教师为联合培养单位者,也可以为导师所在单位,但本人身份必须注明为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并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或符合以下条件:
(1)影响因子1.0-2.0(含)的论文第二作者;
(2)影响因子2.0~3.0(含)的论文前三作者;(3)影响因子3.0~4.0(含)的论文前四作者;
(4)影响因子4.0以上的论文前五作者。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初步听、说能力。
4、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有特别要求的,按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的条件执行。
第二十七条
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在科研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学期间,以南方医科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第一指导教师为联合培养单位者,也可以为导师所在单位,但本人身份必须注明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1)四大索引(SCI、EI、ISTP、ISR)收录。
(2)在本学科专业所列出的本学科范围内权威的国内外不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2篇。
(3)SCI论文符合以下条件
①SCI影响因子3.0(含)以下的论文第一作者;
②SCI影响因子3.0—4.0(含)的论文前二作者; ③SCI影响因子4.0—5.0(含)的论文前三作者; ④SCI影响因子5.0以上的论文前四作者。
3.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有特别要求的,按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的条件执行。
第二十八条
第一外国语达到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第二十九条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以上基本要求的标准,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第五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第三十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
2.对论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应能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4.研究课题的实验数据和论证有新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三十一条 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1.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在学术上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对论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应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应能独立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4.应对研究的课题有创造性的见解,取得较显著的科研成果。
第三十二条 学位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目录、简单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在引言中,应进行文献回顾,简述研究问题的新见解和论文的基本论点。简单摘要要求中英文对照,并附关键词。对于科学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和实验验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进行严谨的科学论证;引用别人的材料,要来自原著,利用合著者的科学设计和研究成果时,要加以附注。
第三十三条 硕士学位论文约2万字,博士学位论文约5万字,要求语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有较强的逻辑性,分析推理严谨。
第三十四条 学位申请人在答辩前应单独写出并提交较详细的论文摘要,待授予学位后编入学位论文摘要汇编,供同行专家审查。论文摘要一般包括:目的和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等主要内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约3千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约4千字左右。
第六节 学位论文评议、评阅程序
第三十五条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指导教师应在半个月内审毕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在科室作介绍。
第三十六条 博士论文的全文,应在每年三月底印送有关单位,广泛听取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意见供答辩委员会参考。同行评议专家由5名相同或相近学科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其中正高不少于3名。评议专家由培养单位审核,评议工作由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第三十七条 学位论文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后,在提交专家评阅前,应交学校统计学教研室进行统计学处理审核,并出具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凡统计学处理不合格者,未经修改,不得提交专家评阅。
第三十八条 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应先聘请相关的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评阅。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2名,由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校内、外各1名专家担任。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3名,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其中校内、外至少各1名。评阅专家名单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评阅工作由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应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三份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议。凡两名专家评议为不合格者,不得进行答辩,作延期处理。
第四十条 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亲笔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第四十一条
学位论文评阅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论文质量:
(1)硕士学位论文有无新的见解,博士学位论文有无创造性的成果。
(2)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论据是否充分可靠,数据及统计处理是否正确。
(4)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水平。
(5)写作的逻辑性、技巧及其优缺点。
(6)本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学位论文要求。
(7)提请答辩委员会代替质询研究生的问题。
第四十二条 学位论文评语的副本应在答辩前10天内送答辩委员会。由答辩委员会代替论文评阅人向研究生提质询。
第四十三条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研究生不能答辩:
1、同行评议未通过(半数以上评议专家不同意答辩)。
2、论文评阅未通过(半数以上评阅专家不同意答辩)。
3、“双盲法”评议未通过。
第七节 论文答辩委员会和论文答辩
第四十四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4—6名副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1—2名是校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记录员各1名,秘书一般由本学科讲师担任。指导教师应参加答辩,但不参加表决。第四十五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2—3名是校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本学科知名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记录员各1名,秘书一般由 本学科讲师担任。指导教师应参加答辩,但不参加表决。
第四十六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由导师和科室主任提名,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审论文时,要参考本《细则》“论文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坚持原则,态度公正,严格把关,不降格以求。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应预先熟悉论文内容,作好提问准备。
第四十七条 论文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应公开举行(保密专业除外)。通过学术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有三分之二(含)以上委员赞成为通过,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四十八条 论文答辩要有详细记录。已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
第四十九条
论文答辩程序是:
1.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人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名单。
2.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
3.指导教师或教研室指定有关人员介绍研究生的政治表现、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工作情况。
4.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时间不少于20分钟,博士时间不少于40分钟。
5.宣读论文评阅人质询研究生的问题,委员及参加答辩的其他人员提问,研究生答辩。
6.答辩会休息,并召开答辩委员会会议,其任务是: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对论文作出评语,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
7.主席宣布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8.答辩结束。
第五十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如已达到相当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除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提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建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一条
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如虽未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而申请人又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答辩委 员会可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第五十二条 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工作应由有关科室负责安排落实。
第五十三条 论文答辩结束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应将答辩者的论文答辩申请书、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全文和内容摘要)、专家推荐书、论文评阅书、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表决票等有关资料整理立卷,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存档。
第八节 申请学位的程序
第五十四条 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应向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 会办公室送交:
1.《学位申请书》;
2.学位论文全文;
3.论文中、外文摘要;
4.论文答辩的有关材料。
第五十五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对学位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对符合条件者,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作出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第五十六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别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各召开一次学位评定会,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材料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第五十七条
授予学位的决定应先公示后,再以正式文件向全校 公布,并将有关材料报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 室。
第九节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一节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一条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一般由25人组成,任期3年。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委员会成员从学校有关领导和专家中遴选,经学校批准,报广东省教育厅备案。
第二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在任期内调离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责者,可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名,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补充缺额。
第三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研究生学院,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第四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
1.作出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决定。
2.作出撤销因违反规定而授予的学位的决定。
3.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提名。
4.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宜。
5.审批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和资格。
6.参与学科、学位点建设的论证工作。
7.参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事宜和主要政策制定、论证和决策工作。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授予学位的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需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到会,并经全体委员半数通过,即算生效。
第二节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第六条 学校根据学科分布成立若干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下,按学位工作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工作,并定期向学校学位评定委会汇报。
第七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7—13人组成,任期3年,设主席、副主席各1人。分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委员由各学院提名,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第八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职责是:
1.提出是否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建议。
2.提出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建议。
3.提出撤销因违反规定而授予的学位的建议。
4.处理有关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项,或提出处理建议。
5.拟订本学科学位评定与授予实施细则。
6.拟订本学科研究生指导教师学术水平遴选标准。
7.提出是否同意新增或认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建议。
8.参与本学科、学位点建设的论证工作。
9.参与本学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事宜和重要政策的论证工作。
第九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原则上按一级学科成立。
第十条 基础医学与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联合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基础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基因工程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基础医学院。第十一条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联合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中医药学院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医药学院。
第十二条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第十三条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第十四条 药学、化学2个一级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药学院、各附属医院药学部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药学院。
第十五条 护理学学科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护理学院、各附属医院护理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护理学院。
第十六条 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2个一级学科成立三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分别由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及各自所辖联合培养单位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分别设在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
第十七条 公共管理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心理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联合成立一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人员由以上学科的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十八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审核毕业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情况,需经三分之二或以上成员出席,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达分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方可建议授予学位。
第十九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就毕业学生特殊情况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并以建议案形式上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第三节 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
第二十条 凡政治合格、品行端正、具有相应学位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办法规定,申请相应学位。
第二十一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逐个审核应届毕业生的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对符合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可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授予相应学位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 本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学位申请人和培养单位应提交申请材料(含申请书、培养计划、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导师评语、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单位推荐书)和学位论文等材料。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在申请日期截止后两个月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同意并将结果通知本人及所在单位。
第二十三条 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者在申请学位时,应提交申请书、专家推荐书、学位论文等材料。申请硕士学位应由两名副教授、教授或相当职务的专家推荐。申请博士学位应由两名教授或相当职务的专家推荐。推荐人应熟悉申请人的专业理论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外语水平和学习态度,并对论文提出评价。推荐书由推荐人直接提交或邮寄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必要时,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在接受申请前,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考核。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者,不能授予学位:
1、未通过学位课程或未取得规定学分者。
2、考试、考查中作弊,情节严重者。
3、学位论文剽窃他人成果者。
4、论文答辩不合格者。
5、因其它原因不能授予学位者。
第四节 学位学术水平要求
第二十五条 研究生通过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学位学术水平者,分别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第二十六条
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初步听、说能力。
3、专业学位硕士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本学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实践能力考核;学术学位硕士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能力。
4、在学期间,专业学位硕士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在统计源期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含病例分析报告、文献综述);学术学位硕士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符合以下条件:
(1)SCI影响因子单篇1.0(含)以上的论文前二作者;(2)SCI影响因子单篇2.0(含)以上的论文前三作者;(3)SCI影响因子单篇3.0(含)以上的论文前四作者;(4)SCI影响因子单篇4.0(含)以上的论文前五作者。
5、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必须为南方医科大学(或并列第一作者单位);第一指导教师为联合培养单位者,第一作者单位可以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6、毕业当年考取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其学位授予不再与发表论文挂钩。
第二十七条 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第一外国语达到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3.专业学位博士能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临床综合技能考核,达到《南方医科大学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即初年主治医师水平);
4、学术学位博士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在科研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5、在学期间,专业学位博士在本学科领域内权威的国内外不同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至少2篇(不含文献综述、病例分析报告);学术学位博士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符合以下条件:
(1)SCI影响因子单篇3.0以下的论文第一作者;(2)SCI影响因子单篇3.0(含)以上的论文前二作者;(3)SCI影响因子单篇4.0(含)以上的论文前三作者;(4)SCI影响因子单篇5.0(含)以上的论文前四作者。
6、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必须为南方医科大学(或并列第一作者单位);第一指导教师为联合培养单位者,第一作者单位可以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第二十八条 学术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符合规定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符合以下条件:
(1)SCI影响因子单篇3.0(含)以上的论文第一作者;(2)SCI影响因子单篇4.0(含)以上的论文前二作者;(3)SCI影响因子单篇5.0(含)以上的论文前三作者;(4)SCI影响因子单篇6.0(含)以上的论文前四作者。第二十九条 专业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符合规定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符合以下条件:(1)SCI影响因子单篇2.0以下的论文第一作者;(2)SCI影响因子单篇2.0(含)以上的论文前二作者;(3)SCI影响因子单篇3.0(含)以上的论文前三作者;(4)SCI影响因子单篇4.0(含)以上的论文前四作者(5)SCI影响因子单篇5.0(含)以上的论文前五作者。第三十条 与国外单位联合培养者,学校可以为第二作者单位,但导师必须为共同通讯作者。
第三十一条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本学科发展要求,制定不低于本实施细则要求的学位授予标准。
第五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第三十二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
2.对论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应能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4.研究课题的实验数据和论证有新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三十三条 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1.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在学术上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对论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应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应能独立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4.应对研究的课题有创造性的见解,取得较显著的科研成果。
第三十四条 学位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目录、简单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在引言中,应进行文献回顾,简述研究问题的新见解和论文的基本论点。简单摘要要求中英文对照,并附关键词。对于科学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和实验验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进行严谨的科学论证;引用别人的材料,要来自原著,利用合著者的科学设计和研究成果时,要加以附注。
第三十五条 硕士学位论文约2万字,博士学位论文约5万字,要求语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有较强的逻辑性,分析推理严谨。
第三十六条 学位申请人在答辩前应单独写出并提交较详细的论文摘要,待授予学位后编入学位论文摘要汇编,供同行专家审查。论文摘要一般包括:目的和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等主要内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约3千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约4千字左右。
第六节 学位论文评议、评阅程序
第三十七条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指导教师应在半个月内审毕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在科室作介绍。第三十八条 博士论文的全文,应在每年三月底印送有关单位,广泛听取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意见供答辩委员会参考。同行评议专家由5名相同或相近学科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其中正高不少于3名。评议专家由培养单位审核,评议工作由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学位论文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后,在提交专家评阅前,应交学校统计学教研室进行统计学处理审核,并出具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凡统计学处理不合格者,未经修改,不得提交专家评阅。
第四十条 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应先聘请相关的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评阅。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2名,由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校内、外各1名专家担任。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3名,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其中校内、外至少各1名。评阅专家名单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评阅工作由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十一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应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三份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议。凡两名专家评议为不合格者,不得进行答辩,作延期处理。
第四十二条 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亲笔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第四十三条 学位论文评阅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论文质量:(1)硕士学位论文有无新的见解,博士学位论文有无创造性的成果。
(2)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论据是否充分可靠,数据及统计处理是否正确。
(4)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水平。
(5)写作的逻辑性、技巧及其优缺点。
(6)本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学位论文要求。
(7)提请答辩委员会代替质询研究生的问题。
第四十四条 学位论文评语的副本应在答辩前10天内送答辩委员会。由答辩委员会代替论文评阅人向研究生提质询。
第四十五条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研究生不能答辩:
1、同行评议未通过(半数以上评议专家不同意答辩)。
2、论文评阅未通过(半数以上评阅专家不同意答辩)。
3、“双盲法”评议未通过。
第七节 论文答辩委员会和论文答辩
第四十六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副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1—2名是校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记录员各1名,秘书一般由本学科讲师担任。指导教师应参加答辩,但不参加表决。第四十七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2—3名是校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本学科知名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记录员各1名,秘书一般由 本学科讲师担任。指导教师应参加答辩,但不参加表决。
第四十八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由导师和科室主任提名,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审论文时,要参考本《细则》“论文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坚持原则,态度公正,严格把关,不降格以求。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应预先熟悉论文内容,作好提问准备。
第四十九条 论文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应公开举行(保密专业除外)。通过学术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有三分之二(含)以上委员赞成为通过,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五十条 论文答辩要有详细记录。已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
第五十一条
论文答辩程序是:
1.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人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名单。
2.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
3.指导教师或教研室指定有关人员介绍研究生的政治表现、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工作情况。
4.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时间不少于20分钟,博士时间不少于40分钟。5.宣读论文评阅人质询研究生的问题,委员及参加答辩的其他人员提问,研究生答辩。
6.答辩会休息,并召开答辩委员会会议,其任务是: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对论文作出评语,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
7.主席宣布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8.答辩结束。
第五十二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如已达到相当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除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提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建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三条
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如虽未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而申请人又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答辩委 员会可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第五十四条 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工作应由有关科室负责安排落实。
第五十五条 论文答辩结束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应将答辩者的论文答辩申请书、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全文和内容摘要)、专家推荐书、论文评阅书、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表决票等有关资料整理立卷,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存档。
第八节 申请学位的程序
第五十六条 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应向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 会办公室送交:
1.《学位申请书》;
2.学位论文全文;
3.论文中、外文摘要;
4.论文答辩的有关材料。
第五十七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对学位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对符合条件者,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作出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第五十八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别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各召开一次学位评定会,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材料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第五十九条
授予学位的决定应先公示后,再以正式文件向全校 公布,并将有关材料报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 室。
第九节 附则
第六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1级研究生开始执行。第六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第二篇:新疆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修订稿[范文模版]
新疆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修订稿)
第一篇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学校可在国务院教育部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授予的学科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
第三条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反对民族分裂,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祖国医疗科研事业服务,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员均可按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篇
细则 第一章 博士学位
学术性学位博士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学术性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且至少有1篇论文被SCI收录,发表论文排名要求如下:
(1)影响因子≥10,最多可授予4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 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2)5≤影响因子<10,最多可授予3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3)2≤影响因子<5,最多可授予2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4)影响因子<2,可授予1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排名第一或为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导师应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以新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专业学位博士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应用性的成果;
3、完成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二阶段培训并通过考核,或通过学校组织的临床技能考核;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且至少有1篇论文被SCI收录,发表论文排名要求如下:
(1)影响因子≥10,最多可授予4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2)5≤影响因子<10,最多可授予3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3)2≤影响因子<5,最多可授予2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4)影响因子<2,可授予1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排名第一或为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导师应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以新疆医科 2 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学位课程考试,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资格审查时,需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后在相应专业从事临床工作3年以上(含3年)
3、具有独立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应用性的成果;
4、完成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二阶段培训并通过考核,或通过学校组织的临床技能考核;
5、通过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在职人员申请博士专业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获得合格证书,成绩有效期为3年(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学位申请人博士学位时该成绩必须在有效期内);
6、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且至少有1篇论文被SCI收录,发表论文排名要求如下:
(1)影响因子≥10,最多可授予4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2)5≤影响因子<10,最多可授予3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3)2≤影响因子<5,最多可授予2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为该论文的共同贡献者,即排名并列第一或同为通讯作者;
(4)影响因子<2,可授予1人学位,且学位申请人排名第一或为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导师应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以新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第二章 硕士学位
学术性学位硕士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学术性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已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汉族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六级(CET-6)或学校硕士学位英语六级水平等级考试标准,少数民族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CET-4)或学校硕士学位英语四级等级考试标准;
3、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数量应不少于1篇(含1篇),其中至少1篇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
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应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人应为第二作者;且以新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专业学位硕士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通过专业技能考核,已具备独立承担本学科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汉族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六级(CET-6)或学校硕士学位英语六级水平等级考试标准,少数民族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CET-4)或学校硕士学位英语四级等级考试标准;
3、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综述。
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应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人应为第二作者;且以新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通过专业技能考核,已具备独立承担本学科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汉族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六级(CET-6)或学校硕士学位英语六级水平等级考试标准,少数民族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CET-4)或学校硕士学位英语四级等级考试标准;
3、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综述。
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应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人应为第二作者;且以新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在职人员攻读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公共卫生硕士(MPH)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已具备独立承担本学科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2、完成1篇社会实践或现场调查报告;
3、掌握一门外国语,在本学科专业能够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
4、学制3-4年。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应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人应为第二作者;且以新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计划,5 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已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资格审查时,需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含3年);
3、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在4年内完成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课程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国务院学位办规定的外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考试),且成绩合格;
4、申请人应在通过全部考试后1年内提交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
5、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应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人应为第二作者;且以新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高校教师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
第一条
学位申请人完成了高校教师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第二条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已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在本学科专业能够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
3、学制3-5年。在读期间必须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应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人应为第二作者;且以新疆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第三章 学士学位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第一条
本细则实施对象为新疆医科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及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
第二条 授予学士学位应具备的条件:
1、通过学习和培养,毕业前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并考核及格,选修课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考试成绩合格,经审核准予毕业的学生,各专业主要课程平均成绩优良。表明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毕业前汉语言(包括民考汉)学生通过国家CET四级或学校四级考试标准;民语言学生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达到三甲;
第三条 由于学业成绩原因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学校允许其在毕业当年重读,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第四条 因CET或MHK考试成绩不合格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学校允许其在毕业当年参加国家CET或MHK统考,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学士学位。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第一条
本细则实施对象为新疆医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及自考本科毕业生。
第二条
授予学士学位应具备的条件:
1、通过学习和培养,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并考核及格,选修课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考试成绩合格,经审核准予毕业的学生,各专业主要课程平均成绩优良。表明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毕业前汉语言(包括民考汉)学生通过自治区教育厅成人本科毕业生学位外语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民语言学生MHK达到三甲。
3、参加学位课程抽考且成绩合格。
第三条 因毕业考试不及格或学位抽考成绩不及格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 7 学生,准其毕业当年参加毕业考试补考或学位抽考成绩合格并达到授予学位条件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自考本科毕业生准其毕业当年和毕业后一年内参加毕业考试补考或学位抽考成绩合格并达到授予学位条件者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独立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第一条 本办法的实施对象为新疆医科大学申办的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
第二条 授予学士学位应具备的条件:
1、通过学习和培养,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并考核及格,选修课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考试成绩合格,经审核准予毕业的学生,各专业主要课程平均成绩优良。表明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毕业前汉语言(包括民考汉)学生通过国家CET四级或学校四级考试标准;民语言学生MHK达到三甲。
3、通过受自治区学位办公室委托的由校本部学士学位工作管理部门组织的学位外语水平考试和校本部规定的其它学位课程考试(考试科目一般不少于三门:一门基础课和两门专业课)。
第三条
由于学业成绩原因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学校允许其在毕业当年重读,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第四条
因毕业考试不及格或学位抽考成绩不及格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准其毕业当年参加毕业考试补考或学位抽考成绩合格并达到授予学位条件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第五条 因CET或MHK考试成绩不合格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学校允许其在毕业当年参加国家CET或MHK统考,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学士学位。
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第一条 本办法的实施对象为新疆医科大学申办的国际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
第二条 授予学士学位应具备的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品行端正,对华友好;
2、完成本专业留学生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实验、实习和毕业综合等,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理论、技能考核成绩优良,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3、汉语水平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三甲。第三条 由于学业成绩原因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学校允许其在毕业当年重读,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第四条 因毕业考试不及格或MHK不合格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准其毕业当年参加毕业考试补考或MHK成绩合格并达到授予学位条件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第三篇 不授予学位的规定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位:
1、政治审查不合格者;
2、未达到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应具备的条件者;
3、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原始资料存在严重问题,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者;
4、在校期间考试作弊者或受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者。
第四篇 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程序
1、全校各类学科研究生博士、硕士学位的审核统一由校学位办公室负责。研究生毕业时,由研究生学院负责对达到博士、硕士学位条件的研究生统一填写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表,经研究生学院初审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由校学位办公室向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推荐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审核名单和相关资料。
2、全校各专业学士学位统一由校学位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时,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对达到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统一填写学士学位申请表,经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教务处、厚博学院教务处、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初审后交校学位办 9 公室,由学位办公室复审后向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推荐学士学位获得者审核名单和学习成绩。
3、由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提议召开学位委员专门会议,讨论并通过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者名单,同时报自治区学位办备案。授予学位的时间,从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决议之日计起。
4、各类学科专业学位证书由校长签发。学位证书统一由校学位办公室颁发。
5、本条例由校学位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03年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授予学位的名称和级别
学位级别 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 医学科学学位 理学学位
学位名称 医学学位 理学学位
工学学位 管理学学位 医学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第二条
授予学位的对象
本科生;研究生;在职临床医师;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其中本科生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
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
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端正,具有严谨的学风和强烈的事业心及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者在申请学位时,应提交申请书、专家推荐书、学位课程成绩和试卷、学术论文等材料。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应由两名副教授、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推荐人应负责介绍申请人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外语程度、学习态度、工作表现、思想品德,并对论文提出评语。
第二章
授予学位的标准
第四条
攻读基础学科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能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有进行一般学术交流及一定的协作能力。
五、在学期间要求至少有一篇综述或论著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不少于2000字,博士学位 医学科学学位 理学学位 工学学位 医学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单位署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第五条
攻读基础学科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者,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五、能熟练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写作专业文章和具有学术交流的能力。
六、在学期间,要求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SCI期刊上发表,其影响因子≥0.5,如果两篇其影响因子的和应≥0.6(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若为并列第一作者,其影响因子应≥0.6。
第六条
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者,通过硕士学位课程的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一、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二级学科,内科、外科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各项常规检查、诊疗技术,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第一阶段的培训要求。
三、已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四、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五、在学期间要求至少有一篇综述或论著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字数不少于2000字,单位署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第七条
攻读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者,通过博士学位课程的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一、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三级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第二阶段的培训要求。
三、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独立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四、能熟练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五、在学期间要求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
第三章
学位课程考试及考核
第八条
硕士学位课程考试科目:
一、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英语
二、基础理论课
三、科研方法课
四、专业课
五、专业外语
六、非论文综述
上述课程基础学科学位申请人必须修满34个学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必须修满19个学分,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本院校学位申请人的课程考试可按硕士学位水平要求及培养计划安排进行。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课程考试如有一门不及格,可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不能参加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
第九条
博士学位课程考试科目
一、科研型博士学位申请人要求修满 23个学分。
(一)学位课程 19学分
1、共同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英语
2、基础理论课
3、专业课
4、专业外语
5、非论文综述
(二)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学术活动 4学分
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请人学位课程不少于4门(英语、基础理论、专业课、非论文综述)。
三、基本要求
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学位课程考试允许有1门课程不及格并可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不能参加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
第十条 申请人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有重要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的,应提交有关的出版著作、发明的鉴定或证明书等材料,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 免考部分或全部课程,直接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授予博士学位。
第四章
论文基本要求
第十一条
基础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体现学位申请人能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二、对所研究课题有新见解;
三、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上具有理论或实用价值;
四、论文要求3万字以上,中文摘要500字,英文摘要2000-3000字符。第十二条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
一、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和文献综述;
二、学位论文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
三、学位论文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论文文字要求1万字以上,中英文摘要500-1000字左右。第十三条 基础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一、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应能独立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二、论文有创新,对所研究课题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论文研究结果在学术或国民经济建设上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四、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可接收发表的水平,或被使用部门采用,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论文文字要求5万字以上,论文中文摘要500字以内,英文摘要3000-4000字符。第十四条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
一、学位论文课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二、学位论文工作可以是总结临床经验,或改进临床技术方法,也可以是临床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
三、学位论文表明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独立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论文文字要求2万字以上,中文论文摘要500字以内,英文摘要1000字符左右。
第五章
论文评阅程序
第十五条
学位申请人至迟应在答辩前三个月交出论文,指导教师应参考本细则第二章及第四章有关要求,在半个月内审查完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在研究室(科室)作介绍。同时学位申 请人应向研究室或科室作论文报告,进行论文预答辩,征求意见并修改后付印。
第十六条
博士学位申请人论文经导师及指导小组推荐,所在科室同意,所院批准后进行论文评阅,获通过后才能组织论文答辩。申请人论文评阅应在答辩前三个月进行。将论文及论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印送有关单位及专家进行论文评阅。
基础学科博士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须聘请7名专家进行评阅,7人中博士生导师至少5人,院校外专家至少4人。或将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广泛听取意见,并将意见综合整理,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须聘请5名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进行评阅,5人中博士生导师至少3人,院校外专家至少2人。或将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广泛听取意见,并将意见综合整理,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硕士学位申请人须聘请高级职称专家至少3人进行论文评阅。
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对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是否达到该生攻读学位的学术水平等提出意见,供答辩委员会参考。评语的副本,最迟应在答辩前十天内送答辩委员会。
第六章
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规则
第十七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论文评阅人可参加),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委员会设秘书1人。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5-7人组成。评阅人可以是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成员半数以上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人,外单位博导不少于2人。如博士生课题属交叉学科必须聘请有关学科专家做答辩委员会成员。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和记录员各1人。
第十八条
导师可以参加答辩委员会介绍学位申请人情况,但不能做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参加评议和讨论。博士学位学位申请人申请答辩,应于答辩前至少一周将申请表、论文及论文摘要、评阅人意见、科研工作成绩评定、培养质量评估,临床学位申请人培养质量自检表、发表文章的复印件及参加学术会议登记表等送研究生院,经研究生院领导审批后,方能组织论文答辩。
第十九条
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阅论文时,要参考本细则第四章有关内容,严格把关。委员会的每个委员应坚持原则,态度公正,应预先了解论文的本文或内容摘要,作好提问的准备。
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以公开方式举行(保密专业除外)。对是否授予学位,以不记名投票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这二)委员赞成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 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二十条
答辩工作至迟应在申请人交出论文后三个月内进行完毕,如遇一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不能举行答辩,应增聘一名论文评阅人,如遇两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则本次申请无效。如遇一名答辩委员会委员因特殊情况而缺席时,应将他的肯定评语在委员会上宣读,如其评语属否定,应改期举行答辩。在一次会上,一般只答辩一篇论文。会议要有详细记录,也可用磁带录音后誉写。
第二十一条 举行论文答辩的程序是:(1)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2)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3)学位申请人导师介绍学位申请人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入学年月、最后学历、职务、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必修课考试成绩,曾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和发表过哪些文章等);(4)应考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限30分钟);(5)委员提问,应考人答辩;(6)休会10-15分钟,委员举行会议(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商定评价论文的标准,对论文作出评语,对是否通过论文答辩进行表决);(7)主席宣布委员会的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第二十二条 答辩不合格的,经答辩委员会半数票同意,硕士学位论文可在一年内修改后,重新答辩一次;博士学位论文在两年内修改后,重新答辩一次。经重新答辩未通过者,则本次申请无效。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如已相当博士学位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除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向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建议办理申请博士学位考试及手续。
博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如未达博士学位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可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第二十三条 答辩结束后,各所、院按要求将毕业研究生在校的有关材料按研究生院有关研究生档案管理的规定整理立卷,送研究生院存档。
第七章
学位委员会与学位授予
第二十四条 院校设学位委员会,负责全院校各级学位的审查评定和学位授予,组织对学位授予质量的评估;遴选研究生导师;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提名;讨论决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重大事项;处理学位纠纷等事宜。
第二十五条
学位委员会下设若干分委会,负责各有关单位新增导师资格审查;学位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并就是否授予学位作出表决和建议,上报院校学位委员会;讨论研究有关研究生教育问题等事宜。分委会授予学位的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出席会议2/3通过(出席会议人数不得少于全体成员2/3),方能报院校学位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院校学位委员会对分委会报请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决议,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学位委员会需有全体成员的2/3以上出席,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出席会议人数的2/3通过。决定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七条 经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的名单,在本院校公布。公布后三个月内无异议者,方可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第二十八条 学位申请者对于不授予学位的决定不服,可以在决定做出的三个月内,向院校学位委员会直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二十九条 对于授予学位的决定持有不同意见的学术团体或个人,可以向院校学位委员会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异议。
第三十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院校学位委员会提名,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四篇:校学位字〔2005〕12号安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校学位字„2005‟12号
安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我校各级学位按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门类及各类专业学位授予。
医学门类的个别学科、专业,可根据研究生所学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以及原有的基础,授予理学学位。管理学门类的个别学科、专业,可根据研究生所学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以及原有的基础,授予医学学位。
第三条 各类专业学位的实施细则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学位论文有独到的见解;
(四)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能运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第三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八条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科、专业的知名学者、研究生指导教师代表组成。学位评定委员会由二十三至二十五名成员组成,主席由校长担任,每届任期三年。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学位办公室),与研究生学院合署办公,负责处理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学士学位的日常工作委托教务处办理。
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由学位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提名,校长办公会议通过,报省学位委员会审批。学位评定委员会按学位的学科门类成立若干分委员会,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分委员会一般由七到十五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学位评定分委
(一)审议申请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人员的思想品德,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情况,审议申请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人员名单和资料,并就是否批准论文答辩委员会报请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决议,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建议。
(二)审查本科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审核学士学位名单,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授予学位的建议。
(三)提请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撤销已授学位的建议。(四)审议遴选博士生导师通讯评议结果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名单,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建议名单。
(五)提请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撤销不称职人员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建议。
(六)向学位评定委员会反映有关授予学位问题的各种争议,并提出处理意见。
(七)处理学位评定委员会委托的学位工作的其它事项。
第四章 学位申请程序
第十一条 学士学位的申请
本校应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位,由学位评议组对其在学期间的思想品德表现、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的成绩、毕业鉴定等材料进行审核,按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及第十三条的有关规定,于每年6月15日以前,将建议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名单报教务处备案和复核,再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十二条 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申请
优秀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执行。
6.人文和管理学科及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可按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执行。
(二)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手续,按《安徽医科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实施细则》办理。
(三)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符合本条上列各项规定者进行逐个审查,并将名单和相关材料,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十天前送交校学位办公室。
第五章 学位课程考试和要求
第十三条 学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要求
(一)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的课程要求,按照《安徽医科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执行。
(二)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的课程要求,按照《安徽医科大学授予成人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细则》执行。
第十四条 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要求
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应按培养方案的规定执行。每门必修课的成绩均需达75分以上(含75分),选修课达60分以上(含60分)。
关于硕士学位课程考试的具体要求,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其课程考试和要求,按《安徽医科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实施细则》执行。
第十五条 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要求
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应按培养方案的规定执行。要求必修课成绩均达75分以上(含75分),选修课达60分以上(含60分),方可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关于博士学位课程考试的其它具体要求,按照《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第六章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第十六条 学位论文的格式
学位论文应由申请者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其选题应属于申请学位的学科、专业范畴。学位论文均应用中文撰写。论文撰写按《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执行。
论文中如引用他人的论点或数据以及非众所周知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必须要注明出处,引用合作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要加注说明,否则将被视为剽窃行为。凡引用他人文字数据连续超过250个字符而无注明出处者,可视为抄袭行为。
第十七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篇幅一般为一万五千字以上,论文摘要一般不超过一千字。论文水平应达到下列要求:
1.论文应对学术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9101112***8-
第五篇:河北医科大学等全国各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分析
全国各学位 授予单位代码
北京市 10001 北京大学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10004 北方交通大学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10012 北京服装学院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1001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0017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0018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10020 北京农学院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10023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10029 首都体育学院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100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0032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10033 北京广播学院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037 北京物资学院 10040 外交学院 100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0042 国际关系学院 10043 北京体育大学 10045 中央音乐学院 10046 中国音乐学院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10048 中央戏剧学院 10049 中国戏曲学院 10050 北京电影学院 10051 北京舞蹈学院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10772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10853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0857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0858 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1232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11417 北京联合大学 11418 海淀走读大学 11624 中国新闻学院 1162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1626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11831 首钢工学院 1191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0000 中共中央党校 800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8020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80901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8130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8160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81801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82001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82101 中国农业科学院 82110 中国兽药监察所 8220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82301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823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8240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82402 中国城市规化设计研究院
82403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8240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82501 中国地质科学院 82601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
82602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82605 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
82701 机械科学研究院 82702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82703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
82704 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标准化研究所)82715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828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82803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82806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82807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8281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8281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
82913 中国航空研究院(621研究所)82914 中国航空研究院(625研究所)82920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82932 中国航空研究院(304研究所)82937 中国航空研究院(640研究所)
83001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
83002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83003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83011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83100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83107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8320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83202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总体设计部)
83203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北京11所)83204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12所)83205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13所)83206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14所)83207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15所)
83208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702所)83209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703所)83210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704所)83211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103所)83221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
83222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
83223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第四总体设计部)
83224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17所)83225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83226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5所)83227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04所)83228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06所)83229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07所)
83230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03所)83231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706所)83232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710所)83241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
83242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第三总体设计部)
83243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31所)83247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8357所)83267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总体设计部)83268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
8327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8所)
8327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1所)
83277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701所)
83309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建井所
8331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
833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
83401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83501 北京化工研究院 83504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83702 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
83705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
83706 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
83707 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皮毛制革工业科学研究所)
83708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83902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84006 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电信传输研究所)84007 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北京数据所)84201 中国艺术研究院 84202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8450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84502 中国中医研究院 84503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84504 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84508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84512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84601 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
84901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851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85304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
85305 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
8540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85402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85405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85407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8580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86001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86201 中国舰船研究院 86301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86402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86403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87102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87103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87110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87111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87112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87113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87114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87120 首都儿科研究所
89611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天津市10055 南开大学 10056 天津大学 10057 天津轻工业学院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10059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10060 天津理工学院 10061 天津农学院 10063 天津中医学院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0068 天津外国语学院 10069 天津商学院 10070 天津财经学院 10071 天津体育学院 10072 天津音乐学院 10073 天津美术学院 10792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10859 民办天狮职业技术学院
10860 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1032 天津职业大学 11904 天津医科大学
82608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82804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83244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33所)83246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8358所)83248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8359所)
河北省
10075 河北大学 10076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10077 石家庄经济学院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10081 河北理工学院 10082 河北科技大学 10084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10090 华北煤炭医学院 10092 张家口医学院 10093 承德医学院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10099 唐山师范学院 10100 廊坊师范学院 10107 石家庄铁道学院 10216 燕山大学
10798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0837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 10873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1034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11105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11236 河北体育学院 11238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11423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
院
11424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11629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 11821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11918 河北经贸大学 11919 河北医科大学 11920 河北农业大学 12415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12418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12424 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2543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8250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83004 河北半导体研究所 83010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
83307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
山西省
10108 山西大学 10109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10110 华北工学院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10113 山西农业大学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10117 长治医学院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10119 太原师范学院 10120 雁北师范学院 10124 忻州师范学院 10125 山西财经大学 10809 山西中医学院 11242 太原大学 11243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 11245 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82808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83106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8370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
87401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蒙古区 10126 内蒙古大学 10127 包头钢铁学院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10132 内蒙古医学院 10133 包头医学院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10136 内蒙古民族大学 10137 包头师范学院 10139 内蒙古财经学院 10819 呼伦贝尔学院 10871 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
11429 民办内蒙古丰州学院
11631 河套大学 12057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83102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内蒙金属材料所)
辽宁省
10140 辽宁大学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10143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10144 沈阳工业学院 10145 东北大学 10146 鞍山钢铁学院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0148 抚顺石油学院 10149 沈阳化工学院 10150 大连铁道学院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10152 大连轻工业学院 10153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10154 辽宁工学院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10158 大连水产学院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10160 锦州医学院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10162 辽宁中医学院 10163 沈阳药科大学 10164 沈阳医学院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10166 沈阳师范学院 10167 锦州师范学院
10169 鞍山师范学院 10172 大连外国语学院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10175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10176 沈阳体育学院 10177 沈阳音乐学院 10178 鲁迅美术学院 10841 民办万成经贸职业学院
10844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 10845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10957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1035 沈阳大学 11037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11258 大连大学 12026 大连民族学院 12063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82607 冶金部鞍山热能研究院
82705 机械科学研究院(沈阳铸造研究所)82903 中国航空研究院(601研究所)82905 中国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82940 中国航空研究院(626、627研究所)8330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83503 沈阳化工研究院
吉林省 10183 吉林大学 10184 延边大学 10186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10188 东北电力学院 10190 吉林工学院 10191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10192 吉林化工学院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 10199 长春中医学院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10201 北华大学 10202 通化师范学院 10203 四平师范学院 10204 吉林职业师范学院10205 长春师范学院 10207 长春税务学院 10208 吉林体育学院 10209 吉林艺术学院 10847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10964 民办吉林华桥外语职业学院
11044 四平职业大学
11437 长春工程学院 11726 长春大学 12049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2458 吉林市联合大学 84509 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89622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黑龙江省
10212 黑龙江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219 黑龙江科技学院 10220 大庆石油学院 10221 齐齐哈尔大学 1022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10227 佳木斯大学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0229 牡丹江医学院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10233 牡丹江师范学院 10234 哈尔滨学院 10240 黑龙江商学院
10242 哈尔滨体育学院 10872 伊春职业学院 11046 牡丹江大学 11230 齐齐哈尔医学院 11445 鸡西大学 11446 民办黑龙江东方学院
11802 黑龙江工程学院 119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12053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
术学院
82706 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82931 中国航空研究院(628研究所)85406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87801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87804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89623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上海市
10246 复旦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10254 上海海运学院 10255 东华大学 10256 上海电力学院 10259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0264 上海水产大学 1026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273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0276 华东政法学院 10277 上海体育学院 10278 上海音乐学院 10279 上海戏剧学院 10851 民办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10852 民办新侨职业技术学院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0961 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
11833 民办杉达学院
11903 上海大学 12044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2050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82707 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材料研究所)82717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82718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82805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83009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83285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上海航天局
8330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83502 上海化工研究院 83703 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香料工业科学研究所)83901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84002 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上海一所)84505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85901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87901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8790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87903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10284 南京大学 10285 苏州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10289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10292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10293 南京邮电学院 10294 河海大学 10295 江南大学 10297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10299 江苏理工大学 10300 南京气象学院 10304 南通工学院 10305 盐城工学院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10311 南通医学院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10313 徐州医学院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10316 中国药科大学 10317 镇江医学院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10320 徐州师范大学 10322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10323 淮阴师范学院 10324 盐城师范学院 10325 南通师范学院 10327 南京经济学院 10330 南京体育学院 10331 南京艺术学院 10332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
10826 民办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10848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10849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0850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0958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10960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11048 金陵职业大学 11049 淮阴工学院
11050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11052 南通职业大学 11053 彭城职业大学 11054 苏州职业大学 11055 常州工学院 11056 江南学院 11117 扬州大学 11122 民办三江学院 11276 南京工程学院 11287 南京审计学院 11288 沙洲职业工学院 11460 南京晓庄学院 11462 扬州市职业大学 11463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11641 淮海工学院 12106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82303 电力工业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8230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83005 南京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83007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8800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88002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89632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浙江省10335 浙江大学 10336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10338 浙江工程学院 10340 浙江海洋学院 10341 浙江林学院 10343 温州医学院 10344 浙江中医学院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10346 杭州师范学院 10347 湖州师范学院 10349 绍兴文理学院 10351 温州师范学院 10353 杭州商学院 10354 嘉兴学院 10355 中国美术学院 10356 中国计量学院 10863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10864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10876 浙江万里职业技术学院
11057 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
11292 温州大学 11482 浙江财经学院
11646 宁波大学 11842 民办浙江树人学院 12036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2061 民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8530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88101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8963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安徽省 10357 安徽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10361 淮南工业学院 10363 安徽机电学院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10367 蚌埠医学院 10368 皖南医学院 10369 安徽中医学院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10371 阜阳师范学院 10372 安庆师范学院 10373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10376 皖西学院
10378 安徽财贸学院 10381 淮南师范学院 10869 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10878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10879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10959 民办三联职业技术学院
1096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11059 合肥联合大学 11061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11308 淮南联合大学 12072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12073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12216 民办安徽新华职业学院
12217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12218 民办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12219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12220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82604 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福建省 10384 厦门大学
10385 华侨大学 10386 福州大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10390 集美大学 10392 福建医科大学 10393 福建中医学院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10399 泉州师范学院 10402 漳州师范学院 10866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1062 鹭江职业大学 11314 漳州职业大学 11315 闽西职业大学 11316 闽江职业大学 11317 黎明职业大学 11499 民办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11502 福建职业技术学院11784 仰恩大学 8530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江西省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10405 华东地质学院 10406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0407 南方冶金学院
10408 景德镇陶瓷学院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10411 江西医学院 10412 江西中医学院 10413 赣南医学院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10416 上饶师范学院 10417 宜春学院 10418 赣南师范学院 10419 井冈山师范学院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10839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0846 民办蓝天职业技术学院
11318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1505 九江职业大学 11785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11902 南昌大学 82942 中国航空研究院(602研究所)
山东省 10422 山东大学 10423 青岛海洋大学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10425 石油大学
10426 青岛化工学院 10427 济南大学 10429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0430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10431 山东轻工业学院 10433 山东工程学院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10435 莱阳农学院 10438 潍坊医学院 10439 泰山医学院 10440 滨州医学院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10443 济宁医学院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10447 聊城师范学院 10448 德州学院 10451 烟台师范学院 10452 临沂师范学院 10456 山东经济学院 10457 山东体育学院 10458 山东艺术学院 10825 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
10832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0868 民办青岛滨海职业学院
10903 淄博学院 10908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1066 烟台大学 11067 潍坊学院 11688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11822 山东财政学院 11906 青岛大学 12062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8530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88501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河南省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10459 郑州大学 10460 焦作工学院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10463 郑州工程学院 10464 洛阳工学院 10465 中原工学院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10467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0471 河南中医学院 10472 新乡医学院 10475 河南大学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10477 信阳师范学院 10479 安阳师范学院 10481 南阳师范学院 10482 洛阳师范学院 10483 商丘师范学院 10484 河南财经学院 10485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10824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10835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10840 民办中原职业技术学院
10842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10843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1068 中州大学 11069 开封大学 11070 洛阳大学 11071平原大学 11330 安阳大学 11522 焦作大学 11653 南阳理工学院 11834 黄河科技学院 12058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82606 冶金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82708 机械科学研究院(郑州机械研究所)82907 中国航空研究院(014中心)82908 中国航空研究院(613研究所)82941 中国航空研究院(014中心、613研究所)83006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湖北省
10486 武汉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489 江汉石油学院 10490 武汉化工学院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495 武汉科技学院 10496 武汉工业学院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10500 湖北工学院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10507 湖北中医学院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10512 湖北大学 10513 湖北师范学院 10514 黄冈师范学院 10515 荆州师范学院
10517 湖北民族学院 10519 襄樊学院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522 武汉体育学院 10523 湖北美术学院 10524 中南民族学院 1052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0528 孝感学院 10834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10927 咸宁医学院
10929 郧阳医学院 1095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10956 民办长江职业学院 11072 江汉大学 11074 沙市职业大学 11334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11335 鄂州职业大学 11336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 11524 武汉音乐学院 11621 湖北农学院 11654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11908 三峡大学 11915 武汉科技大学 12051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 12052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12347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12354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12362 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2369 武汉时代职业学院 82305 长江科学院 82609 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
82709 机械科学研究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82902 中国航空研究院(303研究所)82927 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83258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42所)84011 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84506 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85404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88701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88711 湖北省化学研究所
湖南省 10530 湘潭大学 10531 吉首大学 10532 湖南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10534 湘潭工学院 10536 长沙交通学院 10537 湖南农业大学 10538 中南林学院 10541 湖南中医学院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10543 岳阳师范学院 10546 衡阳师范学院 10549 常德师范学院 10554 湖南商学院 10555 南华大学 10556 长沙电力学院 10557 湘潭师范学院 10827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10830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0865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0951 衡阳职业技术学院11077 长沙大学 11342 湖南工程学院 11535 株洲工学院 11538 湖南女子职业大学11604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12055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2300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12301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12302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2303 湖南涉外经济职业学院
82603 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
82925 中国航空研究院(608研究所)86404 长沙矿山研究院 88801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广东省 10558 中山大学 10559 暨南大学 10560 汕头大学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10566 湛江海洋大学 10569 中山医科大学 10570 广州医学院 10571 广东医学院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10573 广东药学院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10575 广州大学 10576 韶关学院 10577 惠州学院 10578 韩山师范学院 10579 湛江师范学院 10580 肇庆学院 10582 嘉应学院 10585 广州体育学院 10586 广州美术学院 10587 星海音乐学院 10588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0590 深圳大学 10592 广东商学院 10822 民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1083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1083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0861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0862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10965 民办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1111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1114 民办南华工商学院11121 私立华联学院
11347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11349 五邑大学 11545 中山学院 11656 茂名学院 11819 东莞理工学院 1184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191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1911 广东工业大学 12040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12046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12059 民办培正商学院 12060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12322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12325 民办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12327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88901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88911 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
89644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西区 10593 广西大学 10594 广西工学院 10595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10596 桂林工学院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10599 右江民族医学院 10600 广西中医学院 10601 桂林医学院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10603 广西师范学院 10606 玉林师范学院 10607 广西艺术学院 10608 广西民族学院 10867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1355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11549 邕江大学 11773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12104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省 10565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10589 海南大学 11100 琼州大学 11658 海南师范学院 11810 海南医学院
四川省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10615 西南石油学院
10616 成都理工学院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10622 四川轻化工学院 10623 四川工业学院 10624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10632 泸州医学院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10634 川北医学院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10638 四川师范学院 10640 内江师范学院 10649 乐山师范学院 10650 四川外语学院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10653 成都体育学院 10654 四川音乐学院 10656 西南民族学院 11079 成都大学 11360 攀枝花大学 11662 凉山大学 11841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11901 四川大学 12064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828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82809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8281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8281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8281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8281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8281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82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8282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82906 中国航空研究院(611研究所)82910 中国航空研究院(624研究所)83008 西南通信研究所 83114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生产工艺自动化研究所)
84004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成都5所)85902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8910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89651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贵州省
10657 贵州大学 10658 贵州工业大学 10660 贵阳医学院 10661 遵义医学院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1067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10671 贵州财经学院 10672 贵州民族学院 11389 贵阳金筑大学 12222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2223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12336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83286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061基地
云南省
10673 云南大学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10677 西南林学院 10678 昆明医学院 10679 大理医学院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10684 曲靖师范学院 10689 云南财贸学院 10690 云南艺术学院 10691 云南民族学院 11390 玉溪师范学院 11393 昆明大学 86401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西藏区 10693 西藏农牧学院 10694 西藏大学 10695 西藏民族学院 10696 西藏藏医学院
重庆市
10611 重庆大学 10617 重庆邮电学院 10618 重庆交通学院 10625 西南农业大学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10635 西南师范大学 10637 重庆师范学院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10655 四川美术学院 10627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 10643 重庆三峡学院 10870 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11356 渝州大学 11660 重庆工学院 11799 重庆商学院 12215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8330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陕西省
10697 西北大学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702 西安工业学院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704 西安科技学院 10705 西安石油学院 10706 长安大学 10708 西北轻工业学院
10709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10711 陕西工学院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716 陕西中医学院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10719 延安大学 10720 汉中师范学院 10721 宝鸡文理学院 10723 渭南师范学院 10724 西安外国语学院 10726 西北政法学院 10727 西安体育学院 10728 西安音乐学院 10729 西安美术学院 10828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0966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11080 西安联合大学 11400 西安培华女子大学 11558 西安统计学院 11560 陕西经贸学院 11664 西安邮电学院 82304 电力部热工研究院 82904 中国航空研究院(603研究所)82909 中国航空研究院(623研究所)82911 中国航空研究院(630研究所)82912 中国航空研究院(631研究所)82936 中国航空研究院(618研究所)83101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83103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83109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西安机电信息研究所)83110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
83111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陕西机械电器研究所)83112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83113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西安应用电子研究所)83200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067基地、11所)
83233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16所)83257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41所)
83259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43所)83260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44所)8326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4所)
83276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8330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84003 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西安四所)86256 航天总公司第四研究院
89661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甘肃省
10730 兰州大学 10731 甘肃工业大学 10732 兰州铁道学院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10734 兰州医学院 10735 甘肃中医学院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10739 天水师范学院 10741 兰州商学院 10742 西北民族学院
10838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11406 甘肃政法学院 11562 甘肃联合大学 8327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
83505 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
84507 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85403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青海省
10743 青海大学 10745 青海医学院 10746 青海师范大学 10748 青海民族学院 12199 青海财经职业学院宁夏区
10749 宁夏大学 10751 宁夏农学院 10752 宁夏医学院 11407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12544 宁夏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区
10755 新疆大学 10756 新疆工学院 10757 塔里木农垦大学 10758 新疆农业大学 10759 石河子大学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10762 新疆师范大学 10763 喀什师范学院 10764 伊犁师范学院 10766 新疆财经学院 10768 新疆艺术学院 11565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82901 中国航空研究院(610研究所)84005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10所)84015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29所)解放军系统
90001 国防大学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90003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90004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90005 通信指挥学院 90006 炮兵指挥学院 90007 工程兵指挥学院
90008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90009 解放军理工大学 90010 解放军炮兵学院 90011 解放军体育学院 90013 外国语学院 90014 重庆通信学院 90015 郑州防空兵学院 90016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90017 电子工程学院 90018 西安政治学院 90019 南京政治学院 90020 后勤指挥学院 90021 后勤工程学院 90022 军事交通学院 90023 军事经济学院 90024 军需大学 90025 第一军医大学 90026 第二军医大学 90027 第三军医大学
90028 第四军医大学 90029 军医进修学院 90030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90031 装甲兵工程学院 90032 军械工程学院 90033 海军指挥学院 90034 海军工程大学 90035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18
90036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90037 海军潜艇学院 90038 空军指挥学院 90039 空军工程大学 90040 空军雷达学院 90041 空军后勤学院 90042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90043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90044 武警工程学院 90101 军事科学院 90102 总参第五十六研究所90103 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
90105 防化研究院 90106 军事医学科学院 90107 海军装备研究论证中心
90109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90110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90111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90112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90113 中国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百度文库:
中华悠悠鸟
2017年3月18日
于秦皇岛桑博网吧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