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校长在新课程课改中的作用
中小学校长在新课程课改中的作用
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李宏艳
中小学校是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中小学校长在这场攻坚战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实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在什么意义上实施,如何实施,其实施的效果与质量如何,关键在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同样,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改革实验成果。因此,就实验区的校长,如何发挥作用谈谈看法。
一、校长要有全新的课程理念
学校校长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力量,是学校课改实施的引航者。校长只有首先认识课改,理解课改,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才能使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号召教师参与课改,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实施课改。为此,校长首先要积极参加培训,通过亲耳聆听课改专家的专题讲座,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新一轮课改的时代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教学管理的方式与方法等一系列要领,从而使自己明确新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新的课程观,以便在指导本校教师实施课改时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其次,要重视实地考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使校长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补己之短。再次,要积极参与研讨。校长要经常与课改专家、教研员以及实验教师一道讨论有关课改的问题,通过零距离接触、交流,使校长进一步明确当前课改实验中出现的焦点问题,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校长要有清晰的课改思路
校长是学校课改的决策者和领路人。因此,校长要有清晰的课改思路,只有这样,学校的课程改革才能沿着健康轨道向深层次推进。
1、成立组织,强化领导。课改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事关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荣辱兴衰。因此,校长应重视课改领导组织建设工作,让思想先进、责任心强、工作有热情的领导成员来担任课改领导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2、制定方案,明确方向。为了确保课改实验顺利进行,制订科学的行动方案至关重要。因此,校长要根据实验任务的要求和本校实际,组织全校实验教师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实验方案》。《方案》一旦确立,实验过程也就有了行动方向,各个环节操作起来就会有条有理。
3、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也可以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校长务必重视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各个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等,使实验教师深入了解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从而加深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
4、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课程改革将改变教师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启动课改实验将面临着思想上的障碍和行动上的阻力。因此,校长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进行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教师动员会、家长会、学生动员会等途径让大家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了解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理解、内化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大家统一思想认识,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同时,通过在校园内写课改标语,举办课改专栏,致课改年级学生家长一封信,请课改专家或提前进行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来校作报告、谈体会,举办课改论坛等途径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而掀起课改热潮。
1、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由于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课改的认识程度不同,使得一部分教师在进入课改角色等方面较其他教师领先一步,并能很快有着丰富的实践体验,继而在教学研究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如果把这些教师调动起来,让他们充分发挥骨干教的核心、表率、示范作用,就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让他们上示范课、担任教研组长,为教师们举办专题讲座等。同时,让他们经常展示自己的教学“作品”,如“优秀教案”、“课改论文”、“课改案例分析”、教学札记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下去,学校的课改将会有声有色。
2、以校为本,增强效率。课程改革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从我省当前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来看,却远远达不到新课改的需要。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校本培训应该是我们的理性选择。因为学校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培训资源,具备良好的 科研条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群体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学校在一时期的工作需要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根据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条件确定培训方式。如在课改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课改理论培训,使教师更快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以便尽快走进新课程。利用双休日和每天晚上的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信息技术。成立教师进修班,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实践证明,这样做,即能保证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又能保证不与学校总体工作相冲突。
3、校本教研,总结反思。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着力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因此,校长要从本校实际出发,下大精力培植校本教研的氛围,引导教师通过对课改实施过程中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共同寻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模式。同时,通过校本教研引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构建先进的校本教研文化,让教师们在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
4、专业引领,科研带动。学校的课改实验如果有丰厚的教育理论做指导,有教育科研做后盾,有钻门的研究人员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纠正措施,那么,课改实验将会顺利向前推进。
三、校长要扮演好“教练”角色
如果把学比做游泳,教师就是游泳运动员,校长就是游泳教练。好的教练应该深入研究运动员的运动规律、技术,研究运动员的心理、体能和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因此,校长在领导课改实验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课堂,熟悉观察。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细心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情况,并且全面了解师生对课改实验的意见与要求,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对当前课改实验的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善于研究,精心诊断。每一种教育现象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作为校长要善于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进行精心研究,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必须对课改有满腔的热情,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敏锐的过程了观察力。
1、正确指导,矫正偏差。课改将使教师多年来的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许多实验教师由于缺乏经验而陷入茫然。这时,作为“教练”角色的校长对实验教师的实验过程要予以思想上的开导、行为方式上的引导和重点环节上的指导,及时矫正实验偏差,使课改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以身示范,严格要求。校长领导课改,如果只是靠行政命令,靠指指点点,那么将不能令教师们“服气”,最终会使课改无法向前迈进。因此,校长必须当好教师的楷模,以身示范。如校长要担任实验年级的课,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学,为教师们上示范课,办讲座,带头学习课改理论,带头写教学案例分析、课改论文,带头开发校本课程等。试想,如果校长不深入课改实验当中,不掌握本校课改的基本情况,在实验教师面前尽说些不着边际的外行话,那又怎么去要求教师呢? 总之,作为一名校长,在课程改革中,首先要认清自己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落实自己的责任,率先垂范,走进新课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第二篇:新课程课改心得
新课程课改心得
白石乡初级中学秦凌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乡村中学的教学也搭上了末班车,改变了以往的老面孔。新教材也确实为课改创造了条件,为教师指明了方向。然而,要实现真正的课改,谈何容易。下面仅就课改谈谈本人的心得。
首先,教学观念需转变。
导学,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新课改教学中应实现“三变”:“一变课堂”,“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二变教师”,教师由“教知识”变为指导学会学习;“三变学生”,学生由被动等待走向勤奋主动,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简而言之,学生由“懒惰”型走向“勤奋”型,教师则由“勤奋”型走向“懒惰”型。
其次,师生关系理念需转变。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再是知识和力量的化身,只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老师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蔼可亲,乐于与老师交往,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平时,应多注重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谈心、聊天,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做学生的朋友,伙伴,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
最后,谈谈我的感慨:
教师备课时间大大增加了,讲课时间确实是减少了;但是,这样太耗时,容易拖课,很难完成教学内容,至于教学效果,恐难让人如意。当然,对于优等生集中的班效果应该很好,在努力做好的情况下必须具体班具体对待。
第三篇:新课程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区域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一年一班李 坤
最近按照上级要求,由市教育局和教师学校统一安排和组织,前往灯塔市一高中参加了教研教改培训会,由教师学校的李晓明校长、郑伟主任,教育局的吕立军老师对我们进行了灯塔市区域课程改革的培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由衷佩服这几位老要师较高的对新的课改理念的准确把握,从中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本次的培训学习,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从五个方面向大家做一汇报交流,一、教学环节的改变:
灯塔市教育局吸收各名校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我市进行课改的“一案五步三问”教学法。一案就是导学案,在课前要对所要执教的内容写出导学案,以导学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以此开展第二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知道授课环节。五步即导学案——激趣导入——自主合作探究——检验测试——评价反思五个教学环节。与以往的授课过程相比,多了导学案,但其它环节却也需要大胆的创新,正因为有了导学案的加入,要求教师对教学设计更要用心,要吃透教材,除了备教材以外,还要备学生,去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可以解决的,而什么样的问题是要通过设疑来带动学生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在是纯粹的“教书匠”,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深挖教材,并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做为一个教育者,上好课的第一步必须是研究教材,备好课。从讲课内容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对于所授内容的潜心钻研,从教学目标到具体的落实方法,从重难点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紧扣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进一步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培养了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当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办,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已想办法怎样去解决,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不但想出了好的办法,而且间接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本课的重点,解决了难点问题。这主要是教师对于本课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创造性的使用,没有局限于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很巧妙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在这次课改培训活动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不在是知识传授者,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综合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创新,在教学时间上也要正常的把握,要有精讲,而精讲的时间要把握在10分钟之内,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小组比赛、创设情境、儿歌和语言故事带进了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原则。
四、“三问”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是主
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最为深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耐心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意见,适时给予鼓励和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内部环境中去获得新知,变被动为主动,转客体为主体。课堂上要让学生各抒已见,都有各自的看法,争执不下,这时,老师要表现的非常的镇定,专心去听每一位同学的看法和意见,也没有对哪一位学生的说法提出异议,而是引导学生自已去讨论验证,这样培养了学生以事实为证据的科学态度,也达到了放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讨论后得到结论,培养了能力也增强了自信。
四、评价方式的创新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 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时刻将德育教育渗透教学中,通过制定评价制度,每周五进行班级评分总结,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新课程课改培训计划
2010年春兴年小学新课程课改培训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要率先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精神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以“更新知识,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培训宗旨,稳步提高自身素质。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教育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三具体措施:
1.自学文件。参加集中培训前,自行阅读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材料,并结合个人和本地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并在培训过程中逐步完善。
2、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统一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分类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时要高度重视,以便把正确的教育观念政策措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3、参加培训时要积极,按时报到、签到,学习期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按照培训的各项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记好笔记,并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准备接受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的考核。另外,还要遵守公德,讲究个人、集体卫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按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是新课程课改培训计划,有不足之处有待于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完善。
第五篇: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
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尾巴的功能》的故事。“老师,你知道多少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一个孩子的突然“考问”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三、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学“心”字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卧钩像个锅,锅里炒蹦豆,蹦出两个剩一个。”他这一形象的联想一下子使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心”字;还有一个学生讲“明”字,他走上讲台后,刷刷几笔,画了太阳和月亮,然后指着图说:“如果有一天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那世界该多明亮啊!”简单的一句话,寥寥数笔便将“明”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手影戏》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手影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你读得一个字也没有错。”“你
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2)作业评价。如:“你真棒”“学习稳”“正确、整洁”等,在作业本上印上“大拇指”“小红花”“小
红旗”等小印章。获得10个小印章换一张喜报。
(3)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4)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六、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七、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