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秋季学期河堰小学三关工程工作总结
关爱弱势群体 实现教育公平依靠科学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
——二郎乡教育系统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学期,在习水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乡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关爱弱势群体,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强化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使我乡教育事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1、抓实基础,稳步发展小学教育
本期,我乡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均保持100%。开学初,通过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做好群众工作,妥善撤并顺河小学、新村一二年级,确保全乡学校布局科学更趋于合理。
2、突破难点,顺利调整幼教办学模式
面对本地区学龄前幼儿童剧增,特别是学前留守儿童众多的实际困难,花大力气对全乡幼教的办学体制进行了改革。全乡通过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把3所幼儿园办成了“留守儿童之家”,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分班管理。“留守儿童之家”按照“党政主导、家庭主体、群团运作、社会支持”的原则开办,由各校负责人任园长,学校派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吃、住、穿、洗、学习、娱乐)、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3、突出重点,努力完善装备设施 牢固确立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抓住我县“两基”迎国检这一契机,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积极落实教育技术装备经费,进一步完善乡中学和中心小学实验室,全乡各校均添置了图书、体育等装备设施,确保乡中学、中心小学达到了二类标准,基余学校达到三类标准。
4、聚焦亮点,全面落实各项工程的创建
以强化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充分调动我乡教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把握好学校发展的节奏与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学校发展最佳态势,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创办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本学期二郎中心小学、莫洛小学顺利通过了“习水县平安校园创建”的验收。此外,乡中学被作为“贵州省文明单位”和“习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向上推评,莫洛小学正在申报“贵州省留守儿童示范学校”。
二、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领导集体的凝聚力
结合各学校实际,选派部分班子成员到上级培训机构进修培训,全乡各校校长均通过培训获得了合格证。在管理上,学校将权力下放到各部门、教研组和班级,实施合同管理。实行统一指挥,合理分工,权力下放,经费包干,签订合同,协调配合,网状管理;严格实施领导班子的“十个一”工程,重“三评”(班子成员每周一次自评,每两周一次互评、每月一次教职工评),有竞争,效果好。通过各种措施促使班子成为勤政、廉政、团结、务实、创新的领导集体。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制定培训规划,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为提高教师素质,我乡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各学校每周安排政治学习时间进行集中或分散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十七大文件,认真领会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把我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依法执教。二是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健全落实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此外,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技能竞赛,重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
3、以先进性教育为切入点,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十比十看”活动,自开展这一活动以来,教师工作干劲足了,学习风气浓了,业务水平高了,在学校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细化教育常规管理,切实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我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方法,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方面成效明显。
1、严格执行基本要求,规范推进素质教育 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杜绝随意增删课程、增减课时等现象;严格规范各类活动,每天按要求组织“阳光体育”活动;严格规范教师行为,严禁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为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处,乡中学建立了监督保障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学校工作,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2、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进德育工作,健全德育机制。全乡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形成了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分管、党政团队齐抓共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健全了学校、家庭和社区横向沟通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政教处、少先队、班队工作机构健全、制度健全、目标明确。一学期来,学校重点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等。为了保证德育常规的落实,学校制订“学生一日常规”、“卫生检查制度”等工作规范,设立了红事监督岗。每周对优秀班级进行表扬,并颁发流动红旗,乡中学还通过“校长倡仪书”、开展“弯腰行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以建设优良校风为核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净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创设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为了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我乡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贴近学生、吸引力强的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思想素质。学校积极参加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等征文、演讲活动。雷元梅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
重视智育工作,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学校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认真制定并落实《二郎乡教师教学常规量化细则》,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各个环节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乡中学教导处根据《细则》采取定期(期初、期中、期末)和不定期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及时进行总结反馈;进一步规范了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工作,为了抓好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本期对九年级各学科进行了调研,并结合调研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整改措施。重视毕业班的班风建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使我校培养的学生既符合上一级学校的要求,又满足广大学生家长的愿望。今年中考我乡500分以上27人,450分以上53人。
强化体育、艺术工作。认真实施体育、艺术课程标准,开齐上好体育课和艺术课。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开展学生体育健康达标活动,努力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质量。积极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等各项体育竞赛。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本期全乡统一组织了“三关”大联欢和“十佳歌手”比赛,各小学均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庆“六一”文艺活动。在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时,全乡师生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一万八千多元。乡中学李小龙在县“讲文明、迎奥运、爱家乡、促和谐”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二郎中心小学在县环保漫画比赛中获县二等奖一人
注重实践、创新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乡以“普实”验收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学校以劳动、科学技术课和兴趣小组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以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乡中学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问题,学校租地8.2亩作为蔬菜基地,让贫困学生在基地勤工俭学,既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又让学生得到了实践和锻炼。通过规范管理,优化了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彻底解除了寄宿生的后顾之忧,辍学生减少了,教育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3、切实加强教育科研,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课题研究全面推进。二郎乡中学申报的县级研究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和《促成初中语文课堂活力的教学方法研究》两个项目,在教师的学习、反思、总结和教学实践的实施、改进、提高中顺利进行。中心小学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发展与创新》子课题《强化倾听,综合发展》也经取得了部分成果。
教研活动注重实效。由乡中学教研处牵头,加强常规教研管理,要求各校(教研组)教研活动经常化,教研组活动内容有主题、时间有保证。要求教师能围绕校本课题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有方案、有过程、有总结,研究过程踏实、稳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作用,继续开展“五课功”、“上六课”等常规教研活动,以此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构建目标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学论文、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上课,本期我乡有陈升伙、陈凤娜、袁小梅等13名老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论文竞赛分获一二、三等奖,有丁访文、韩锐等4名等老师的课件分获县级一、二等奖,翁昌容老师的数学优质课获县级二等奖。建立网上教研平台。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知名度,乡中学建立了学校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乡中学教研处、各教研组、乡属各学校建立了教研博客,形成了网上教研网络,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成为展示学校的一个主要窗口。
四、关爱弱势群体,让所有孩子共同进步成长
1、关爱女孩行动,健全女孩人格
由教育系统关工委牵头,乡团委、妇联、计生股联合在全乡以学校为单位发起了“关爱女孩行动”,重点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婚育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二是健全机制,为“关爱女孩行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对“独女户”、“两女结扎户”、“多女特困户”落实“十优先、十减免”等优惠政策,在校的农村女生100%享受教科书减免,优先学习辅导和心理咨询,优先享受教育资源,优先提供发展平台,住校女生优先享受生活费补助;建立保障机制,解除后顾之忧,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关爱女孩行动基金,对贫困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在生活、教育、就医等方面进行救助。建立女性自强自信机制,在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女性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三是做到“三个结合”。将“关爱女孩行动”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机结合;将关爱女孩行动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将关爱女孩行动与优质服务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婚育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女生辍学率明显降低,今年9月教师下乡进行文化户口统计,补登了135个以前瞒报的孩子,其中就有113个女孩。活动起到了关爱一个女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乡镇的效果。真正让女生抬头走路,自信做人。
2、为“留守学生”找回缺失的亲情
在上期的基础上,乡属各校严格按照“三管、一强化、五必访、十个一”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三纳入、四统一”的关爱工作管理机制,开展了“4336”关爱行动。(搭建四个平台:师生悄悄话室、校长信箱、留守儿童互助组、留守儿童活动室;创新三项机制:开展“帮扶、领养、结对”活动、实施代理家长制、成立留守儿童辅导员队伍。做到三个结合: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与关心外出民工和关怀空巢老人有机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六项管理”:加强组织管理、加强资料建设管理、加强制度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和家长班级的管理、加强关工委和退教协会的管理),实现了“四个好转”(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明显好转、心理健康明显好转、留守儿童监护人观念明显好转、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意识明显好转),达到了“三增三减”(既挣钱又想着孩子的人多了,只想挣钱不管孩子的家长少了;就近打工的人多了,父母都外出务工的人少了;常回家看看孩子的人增多了,对孩子不管不问的人少了)。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真正达到了让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关爱工作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媒体的高度重视,取得的经验已经在全市推广。
3、以服务为导向,抓好学生寄宿制管理
为尽量让所有离家远和留守儿童住到学校实行统一管理,我乡中学打紧开支,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挪出4间教室和1间办公室作为学生寝室。在管理上,学校建立健全了宿舍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做到 “四洗、五化、六条线”、“两个节约”、“六个统一”;食堂管理实行“四操作”、“四过关”、“六不准”。此外,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问题,学校租地8.2亩作为蔬菜基地,让贫困学生在基地勤工俭学,既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又让学生得到了实践和锻炼。
五、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1、加强普法工作,建设法治校园
完善普法教育体系。本期全乡举办了两期法制专题讲座,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各种法律知识和“五五”普法书刊,认真宣传和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组织全乡师生参加贵州省安全知识考试,以全乡教师平均分110.68,学生88.6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同时有效地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构建治安管理机构、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权利得到了法律保障,无侵占学校场地、损坏校舍、扰乱教学秩序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健全了实施义务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表彰、激励机制。学校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和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并做到奖惩分明。基本构建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按规定收费,学校的基建工程、采购项目严格按规定进行招标或实行政府采购。学校无乱收费、乱摊派、乱补课,无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事件发生,形成了良好的教育行风,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2、强化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安全,严格按照“分头排查,共同汇总,记录在册,切块负责,追踪要帐,限期整改,强化督导,常抓不懈”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了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制订了《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建立“两道防线”(责任区承包防线和班子成员包班防线),做到了“五有”(有专门领导抓,有工作制度管,有专职机构办,有具体人员干,有通风报信员),实施警校共育,按照党政推动,社会互动,公安、学校联动的原则,以育人为本,防范为主,有机结合派出所治安优势,学校育人优势,形成防范网络,使学校形成安全、卫生、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加强安全教育,落实长效管理。重视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活动课、升旗仪式等途径进行学科渗透,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以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认真落实校园管理各项措施。学校定期对校舍、教学设施等进行安全常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切实加强学校门卫管理,严禁无业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严禁易燃、易爆、有毒以及明令管制的刀具等带入校园;确保饮食安全,建立健全食堂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把好食堂人员上岗关、食品采购关和食品加工关,预防各种传染病蔓延,本期内乡属各校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另外,由于乡中学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成绩突出,县政法委、县综治办将其先进事迹上报省相关单位予以表彰。
3、实行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重视校内民主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参与、支持、监督的职能,强化了学校民主管理,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为困难职送温暖、排忧解难,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积极开展工会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了教代会的作用,实行民主管理。学校的一切重大决策都在教代会的参与、讨论,获得通过后才予以实施。学校工作基本步入了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法治轨道。重视校务公开制度,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其内容、过程、结果均在校务公开栏内予以公布。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正确处理好领导与教师的关系。作为校长,能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能通过一班人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尽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能团结一班人注意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正确处理好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全体教师能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谦虚谨慎,尊重同事,团结友爱,努力形成思想认识上相互交流、师德表现上相互督促、文化学识上相互帮助、教学业务上相互借鉴、日常生活上相互关心的良好风气;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全体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并做好行为上有偏差、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障碍学生的教育、帮助和转化工作,自觉克服忽视学生、轻视学生和偏爱学生的现象。
六、抓实“两基”巩固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复查
1、党政重视,出台配套政策
乡党委政府将“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指导学校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普九”和“扫盲”成果。近年来,二郎乡中学配合乡政府出台了《二郎乡人民政府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意见》、《二郎乡人民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的实施意见》、《二郎乡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作为配套政策,加强对学校“两基”工作的领导,为乡校“两基”工作稳步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端正办学方向,规范办学行为。
我乡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招生纪律,严格控制班容量,严格教材管理,努力发展特色鲜明、相对均衡、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实行领导包村,教师包组,落实责任追究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将学生的入学、休学、转学、复学、毕业等各个环节全部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国家规定开足、开全课程,制止学校私自乱订教辅用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四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在全乡开展“关爱女孩”和关爱“留守学生”行动,给他们以关爱和帮助,在“两免一补”、社会救助等方面尽量满足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防止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巩固扫盲成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
强化扫盲工作的领导,乡、村二级层层建立组织机构,形成了以乡领导为龙头,成教人员为主体,乡成技校为中心的工作局面。制定配套措施,强化政府行为,落实扫盲责任制,把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任务落实到村、居委会,承包到人,真正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以确保扫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针对扫盲工作的特殊性,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乡、村的扫盲学员及脱盲学员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坚持“一扫、二堵、三提高”的方针,采用“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包教包学,全面铺开,不留死角”的方法,建立起承包网络。
4、重视“普实”工作,培养学生技能
对照《贵州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必备条件标准》和黔教督[2005]5号文件要求配齐音体美器材、图书。抓好普实工作,构建合格的实验教师队伍,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使实验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确保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和小学自然实验开出率为100%,完成率为100%。规范普实档案,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存在问题
1、全乡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还不平衡。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学科结构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专业教师需进一步补充。
3、教育金费不足,投入有限,学校财力单薄,制约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教师的培训。
4、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各种配套硬件滞后及师资不足,很大程度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5、由于地方经济、生产条件落后,导致农技培训的实用技术不能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利用。
6、干部队伍缺乏积极、主动、创新的意识,少数人员还不够称职。
7、部分学校硬件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郎乡小学围墙需进一步修善,师生饮水急需解决;云丰小学师生饮水问题急需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两基”成果巩固力度,一如既往,统筹规划,不骄不躁,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全线出击;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勇于开拓创新,使教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力争使我乡教育事业全方位、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振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二郎,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河堰小学2010两基工作总结
河堰小学2009—2010学“两基”巩固提高
工作总结
为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水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全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现将我校“两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面部署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确立各自的工作职责。
2、学年初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两基”工作管理制度。
3、学校与教师签订“两基”工作责任状。
4、根据上级“两基”工作精神,及时召开“两基”工作会议,提高教师的认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全面部署,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1、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两基”核心指标达标。控制学生辍学率,提高普及程度,是实现“两基”工作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校始终采取宣传教育和强制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首先,在思想上
提高认识。大力宣传“治穷先治愚”、“要奔小康,先上学堂”、“多一个文盲,就是多一个贫困户”、“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扶贫对象”、“让所有的学生都回到课堂,一个都不能少”等观点和理念,确保了宣传到位。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减、免、缓等办法解决他们的入学问题。特别加强后进生的帮教,无论在品德上,还是学习上,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良好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目前,我校的教师合格率小学已达100%,小学专任教师当中取得大专及以上毕业学历的11名,2001年以后新补充教师学历达到规定要求,学历达标为100%;
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我校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几年来,我校在全乡期末统考中,成绩均居前列。
3、开展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科研工作。通过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等新理念、新
策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大胆进行新课程教学实践。
4、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构筑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结合教育改革,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教职工行为规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貌、昂扬向上、仪表端庄的形象,具有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和表扬都充满了爱,杜绝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的行为,严肃查处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教职工。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普遍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师德师风建设,到目前为止,无违反师德规范的恶性案件发生,构筑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5、强化学校管理,注重学校安全工作
我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严密防范,充实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检查活动,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遏制、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未出现由于学校或教师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无迟
报、谎报、瞒报、漏报安全信息现象。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切实加强了学生常规管理,有效的保障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开展依法治校活动。
为了不断地普及法律知识,我校教师积极购买和认真学习《四五普法》读本,参加相关考试,同时,我校还继续组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学校与当地派出所、邀请他们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进行必要的法律教育,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氛围。我校以广播、黑板报、专栏、主题班会、校会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乡中心学校的关心指导下,我校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学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且一些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往往受到影响,如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教研等由于经费的不足而无法参加,影响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
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极少数教师的教育观念依然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单
一、陈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新课程的启动实施后,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任重道远。三是学校由于资金短缺,音、体、美教学器材匮乏,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四是学校硬件设施薄弱,维修困难,一些隐患难以根除;教学设施也严重不足,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仍然缺乏,从而对学生的一些实践技能的培养受到影响。
为解决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均衡教育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四是坚持科研兴教,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两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基础、求深入、创特色,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使我校教育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
洪关苗族乡河堰小学
二0一0年七月九日
第三篇:“三关”工程工作总结
“三关”工程工作总结
200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以“关心农民工,使其安心务工;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健康成长;关怀空巢老人,使其安度晚年”为目标,结合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将其列入农村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三关”工程的深入开展。现将5年来“三关”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多年来,我局为有效开展“三关工程”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关工程”领导小组,把“三关工程”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我局医药卫生事业统筹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强化对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三关”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召开“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等专题会议15次、调度会议12次。其次是在局财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划拨了经费10万余元(含慰问金),切实保障了全局“三关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当中,局主要领导经常亲自过问“三关工程”工作,在工作安排部署、经费划拨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1
使我局“三关工程”总体工作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二)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
为努力提高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对“三关工程”工作的认识,局党组进一步加强统一思想认识,严格落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责任,把“三关工程”工作纳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工作目标考核。
(三)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以及宣传工作。
2007年以来,我局以“报刊上有文字,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形象”为目标,不断拓宽宣传渠道,持续不断的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以在繁华地段设立宣传点,电视台播放滚动宣传字幕,报纸上推出健康教育专刊等形式,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营造了广大群众共同积极参与关爱行动,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良好氛围。其次是以县委宣传部安排的“四下乡”活动为契机,积极牵头组织县疾控中心、卫监所等医疗卫生单位,利用县镇赶场天、人口集中的地方,开展职业病防治和宣传工作,对农民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向农民群众发放《凤舞AA—AA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故事选编》、《外出务工须知》以及法律法规等相关宣传资料,共发放宣传资料30万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4万人次,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利用好一切宣传载体,让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关爱行动,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三是对辖区内水泥厂等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员工健康监测体检12000人次。
(四)积极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积极配合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关爱儿童为题材的各种文艺表演,以“讲文明、树新风,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充分展示他们良好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
乡镇卫生院免费为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关怀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从而使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让外出务工家长安心工作,使留守儿童从小健康成长,截止目前,全县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外出务工人员电子健康档案8万份。
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对留守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一些疫苗接种不及时的,村级卫生室全部进行上门补种,切实增强留守儿童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5年来,全县已完成卡介苗、脊灰苗、百白破等疫苗接种共15万人次,接种率99.79 %。
(五)弘扬优良传统,关怀空巢老人晚年生活。
我局对全县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7万余份,在“四下乡”、“巡回医疗”等活动中,组织了县医院、中医院、保健站几家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各乡镇对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免费开展了健康咨询和义务就诊活动,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进行了一次免费体检,对他们的甲状腺、淋巴、泌尿生殖器、四肢、血压、神经及精神等作了详细的检查,开展义诊、上门就诊1600人次,服务农民工、留守
儿童、空巢老人20000人次。
(六)以党建帮扶为契机,加强阵地建设。
为方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就近就医,多年来,我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85万元,在全县l4个乡镇新修建了17所村卫生室,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对“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生产生活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940余次对850余人进行免费医疗,减免或优惠费用78000多元;对160余人发放慰问金15000多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局紧密结合党建、计生帮扶工作,组织局机关干部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帮扶,发放帮扶责任卡,详细记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明确帮扶责任人。对全县3500多位空巢老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结对帮扶,共140余对。
(七)强化建档列卡、建立医疗服务长效机制。
我局依托村级卫生室进一步完善了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档案。要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外出和返乡民工”进行逐一摸排、逐人登记,确保不重、不错、不漏一人,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档案。如:基本情况表册、心理访谈记录、体检登记表、健康教育档案、疫苗接种档案、病历档案等。每半年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一次义务体检,并联合辖区所在单位定期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强化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服务。开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医疗绿色通道,做
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生病有救助,实行成本治疗,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使广大农民工安心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继续深化关心农民工工作,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和关怀空巢老人的工作力度。紧紧结合国家卫生项目的实施,积极创造条件,使农村的环境改变,面貌改变、生活改变。一是大力营造宣传氛围。二是建立医疗服务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医疗卫生阵地建设。
第四篇:2011年三关工程工作总结
2011年三关工程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分解2011年“三关工程”目标任务的通知》(县办通[2011]48号)和县三关办《关于报送2011年“三关工程”工作总结和统计表的通知》(A三关办通[2011]5号)等文件要求。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三关办”的领导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有效推动了“三关工程”的深入开展。现将我局2011年“三关工程”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关心外出农民工,使其安心务工。对农民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利用赶场天、人口集中的地方,向农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一年内,共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故事选编》1500余册、《外出务工须知》2000余册、法律宣传资料1700多份。
(二)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健康成长。借助“六一”儿童节开展留守儿童文艺表演,以“讲文明、树新风,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充分展示他们良好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并发放慰问金15000多元;借助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同时免费为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关怀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从而使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让外出务工家长安心工作,使留守儿童从小健康成长,(三)关怀空巢老人,使其安度晚年。对空巢老人用情去关怀,努力实现 “生病能医治、困难有帮助”。对全县3500多位空巢老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结对帮扶,共140余对;940余次对850余人进行免费医疗,减免或优惠费用78000 多元;共建老年人互助协会3个;对160余人发放慰问金15000多元。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我局“三关工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措施和力度的差异,导致整体推进不平衡;二是由于制度缺失,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给体制机制建立带来了困难;三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参与“三关”工作力量尚未有效整合;四是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调研不够,措施不明,满足于一般化;五是长效机制建设还需加强;六是“三关工程”经费来源渠道不多,难以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七是宣传不够,干部考核、责任追究办法、部门力量整合等机制还不够完善。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弥补不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为要求,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更好地为外出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服务,并认真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圆满完成工作目标任务、AA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微薄的力量。
第五篇:洪关乡臻坚民族小学2007秋季学期“三关”工作总结
洪关乡臻坚民族小学2007秋季学期“三关”工作
总 结
本期来,我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针对我校留守儿童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掌握和身体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却面临生活失助、学习失教、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的实际,全校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了“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努力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一、工作的开展
1、广泛征集 “代理家长”。利用学校广播广泛征集热心人士担任“代理家长”。组织教师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志愿与“留守儿童”结对,在亲情上关爱,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鼓励,帮助“留守儿童”,及时调适和疏导其思想情绪,填补其情感空白,引导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个别走访,做一人一事工作。在走访中,既关心学习生活,又关心思想健康,既表扬优点,又指出缺点。我校留守儿童长久养成小偷小摸的毛病,怕做作业。老师们注意观察,同家长沟通,共同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有进步就鼓励,目前也有好转。
3、书信电话沟通,送回爱心。我们向全校在外家长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并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通过互通信息,相互交流,学校、家庭均能够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或在学校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使家长及时送回爱心,表扬长处,指出不足,鼓励积极向上。
二、取得的成绩
1、由于 “留守儿童”长时间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成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通过“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在亲情上关爱,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鼓励,帮助“留守儿童”,及时调适和疏导其思想情绪,填补其情感空白,使“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很强的自信心。
2、深入实施“关爱工程”活动
积极开展“关爱工程”活动,建立 学校加强了对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等特殊、弱势群体的关爱力度,通过建立“留守儿童” 和“民工子女”档案,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库,建立家长联系热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3、深入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按照“三个一”的帮扶方式,深入开展 “代理家长”与 “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关爱帮扶活动。即“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 “留守儿童”家长向学生通话一次,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逐步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4、抓好结合,注重实效。
在整体联动中深化和提升关爱活动。一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家庭道德建设,融于结对活动之中;二是与学校教育、家长学校活动相结合,引入亲情电话、心理辅导等工作手段和载体,将教育、关怀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三、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长缺乏必要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心理方面的培训。
2、社会参与面不广。
3、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行为偏差。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
四、今后工作的打算
1、办爷爷奶奶讲座,启发爷爷奶奶既要关爱儿童,又要严格要求儿童,既关心儿童生活又关心儿童思想,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儿童。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红领巾广播等宣传阵地,宣传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成功的家教范例,从而提高了爷爷奶奶的家教能力和水平。
2、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 “留守儿童”“唱主角”。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学校教师从旁协助,提供建议。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使他们能真正感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3、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到关爱活动中。
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少儿的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让“留守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关爱
2007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