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参考题4

时间:2019-05-12 12:5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参考题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学参考题4》。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参考题4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最早的研究所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B)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2、在中国,高等教育从萌牙走向雏型的标志是:(D)

A.殷商时期的“ 辟雍” B.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 C.汉代的“太学” D.唐宋时期的“书院教育”

3、首先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而发展了大学科研职能的是:(D)A.法国巴黎大学 B. 英国剑桥大学 C.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D.德国柏林大学

4、提出“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开放”的办学思想的是:(C)A.美国斯坦福大学 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美国康乃尔大学D.美国哈佛大学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D)A.5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6、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A.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7、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设副学士(协士)级的国家是:(A)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8、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D)。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9、确定高校德育目标的关键依据是(A)。

A.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B.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

C.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邓小平思想和理论

10、下列不属于高校制度文化的是(B)。

A.学校的领导体制 B.校园绿化 C.人事 管理制度 D.教学管理制度

11、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

A.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B.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12、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

A. 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 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 灵活性差 D. 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13、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A)阶段。

A. 大众化发展 B. 英才教育发展 C. 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 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14、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A. 教学B. 发展素质C. 科研训练D. 生产劳动

15、高等学校教师只有(A)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A.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B. 人际关系好 C.社会活动频繁 D. 教学成绩突出

16、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A)A.基础研究 B. 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 开发研究

17、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属于(B)。

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 C.地方分权型和集权型与分权结合型 D.以上都不是

18、高等学校的数量和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称为(C)A.层次结构 B.科类结构 C.区域结构 D.能级结构

19、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D)。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 D.整体性原则 20、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最普遍采用的方法(A)A.讲授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1,1632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B)。A、杜威 B、夸美钮斯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22,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总规模达2979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百分之二十四点二,已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B)阶段。

A、普及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快速发展阶段 D、精英教育阶段 23,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A)。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白鹿洞书院 D、西学学堂 24,高等教育的目的实现的动力支持是(C)。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25,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D)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A.神哲理法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26,(D)是系统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经济学者。他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其教育经济思想

A.西奥多 B.夸美纽斯 C.舒尔茨 D.亚当.斯密 27,(D)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A.社会需要 B.教育规律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个体需要 28,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D)A.教师和家长 B.校长和教师 C.校长和学生 D.教师和学生 29,(A)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A.课程建设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 D.多媒体建设

30,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门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称为(B)。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学制

3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B):

A.发现教学法 B.问题教学法 C.案例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

32,关于高校行为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B行为文化处在校园文化的最表层 C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D行为文化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33,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叫做(D)A教学检查 B教学总结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 34,(A)是德育工作的载体和媒介。

A.德育内容 B.德育手段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35,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是(A)。

A.“两级管理,以省级为主”的体制 B.“三级管理,以省级为主” C.“两级管理,以国家为主”的体制 D.“三级管理,以国家为主”。36,大学生的兴趣具有(A)的特征。

A.广泛性和选择性 B.时代性和发展性 C.理性和感性 D.成熟性与矛盾性 37,高校要实现自身的基本职能,主要依靠的是(A)。A.教师 B.大学生 C.社会 D.大学生家长

38,提出大学的功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包括生产性职能、消费性职能和公民职能的当代高等教育思想家是(A)。

A.科尔 B.范 海斯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39,针对学分制的主要缺陷,人们又提出了(B)的概念。

A.学年制 B.绩点学分制 C.综合学分制 D.加权学分制 40,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B)。

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41、(A)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A、中世纪大学 B、雅典大学 C、太学 D、哈佛学院

42、(B)的创立,标示着现代大学开始具有了第二种职能——科学研究。A、康乃尔大学 B、威斯康星大学 C、柏林大学 D、巴黎大学

43、(B)是中国近代由政府正式开办的第一所最完备的公立大学。A、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国子监 D、太学

44、我国高校的现行管理体制(A)。

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中央集中管理 C、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D、地方管理

45、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兴盛于(C)。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6、(C)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A、夸美纽斯 B、西奥多 C、舒尔茨 D、亚当·斯密

47、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A)招生制度。

A、全国统一考试 B、各省单独考试 C、推荐 D、自主

48、(B)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学位制度。

A、1986 B、1980 C、1993 D、1995

49、我国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C)。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自主择业 D、统包统分

50、我国高等教育现在处于(C)发展阶段。

A、英才教育 B、大众教育 C、普及教育 D、实用教育

51、(C)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A、学生 B、教师 C、课程 D、校长

52、(A)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

A、课程建设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 D、多媒体建设

53、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C)创立并在理论上进行论证的。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54、(B)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布置和批改作业

55、美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属于(B)。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集权和分权结合型 D、共和联邦型

5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的是教学中要遵循(D)的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57、(A)年,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A、1998 B、1996 C、1995 D、1993

58、(A)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59、高等学校(B)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A、教学活动 B、科学研究 C、课程建设 D、校企合作 60、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C)。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不利于学生因材施教 C、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 D、灵活性差

二、多选题

1、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ABC)。(第2章)A、培养人才 B、发展科学 C、服务社会 D、思想教育

2、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ABD)。(第11章)A、基础教育研究 B、应用研究 C、人文科学研究 D、开发研究

3、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ACD)等几种形式。(第5章)

A、工作关系 B、雇佣关系 C、情感关系 D、道德伦理关系

4.19世纪,德国新人文主义代表洪堡提出“大学自治”主张,包括(ABCD)。(第1章)A.学术与国家政治分离

B.学术自由,科研至上

C.倡导研究学习D.实行教授治校

5、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ABCD)。(第5章)A.复杂 性

B.创造性

C.长 效性 D.独立性和协作性

6、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特征(ABC)。(第12章)A.学生培养的国际化

B.教师及其他研究人员学习培训的国际化

C.课程及其内容的国际化

D.教育理念的更新

7、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途径(BCD)。(第8章)A.综合评价

B.领导评价

C.同行评价D.学生评价

8、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是(ABCD)。

A.专业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E.个体性

9、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主要应包括(ACD)。(第7章)A.专业 培养目标 B.课程设置

C.主要教学活动 D.学时安排

10、高校学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ABCD)。(第13章)A.创新性

B.超前性

C.高雅性

D.多样性

11,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ABC)。

A.工作关系 B.道德伦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经济关系 E,法律关系。12,大学生的思维素质趋成熟,其主要表现为(ABE)。

A.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B.思维的抽象性明显增强 C.辨证思维已成熟 D.自我意识强烈 E,思维的独立性增强。13,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因素有(ABCD)。

A.职称结构 B.学历结构 C.年龄结构 D.专业结构 E,技能结构。14,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ABC)A.面向全体学生 B.全面发展学生C.让学生主动发展 D.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15,大学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因而大学教师的应具备(ABCD)素质。A.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 B.要热爱学生,要团结协作 C.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D.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16,课程体系改革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BCD)

A.专业定向与分流培养的关系 B.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根据公、私立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的比重,我们可以将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概括为(ABC)

A.私立主导型 B.双轨型 C.公立主导型三种类型 D.私立主导和公立主导相结合型 18,德育过程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展开的,是一系列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这一系列矛盾主要包括(BCD)。

A.学校提出的道德要求和高校学生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和高校学生自身的道德需要之间的矛盾 C.高校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 D.高校学生自身的道德要求与其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 19,高校科研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包括(BCD)。

A.自然科学研究

B.应用研究

C.基础研究 D.开发研究

E.社会科学研究

20,下面所列选项属于校园标识的是(ADE)

A校徽

B.校容校貌

C.校服 D.校歌

E校旗 21、19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里尔法案》,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赠地学院”活动,其中有名的是(AB)。

A、康乃尔大学 B、威斯康星大学 C、哈佛学院 D、纽约大学

22、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有(BCD)。

A、宣传宗教 B、培养人才 C、发展科学 D、服务社会。

23、我国学位制度分别设(ABC)学位。A、学士 B、硕士 C、博士 D、协士

24、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分为(ABCD)。

A、助教 B、讲师 C、副教授 D、教授

25、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BCD)

A、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B、从事科学研究 C、为社会服务 D、教书育人

26、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ABCD)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效性 D、协作性

27、国外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主要方式有(ABCD)。

A、统一的入学考试 B、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

C、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 D、不举行考试,直接从中学招生

28、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ABCD)。

A、导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D、激励作用

29、高等学校的教材包括(ABC)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教学工具 30、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ABCD)。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B、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D、经济体制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31、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32、教学认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ABCD)。

A、间接性 B、引导性 C、简捷性 D、双边性

3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ABCD)。

A、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B、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D、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

34、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ABCD)。

A、专业性 B、独立性 C、研究性 D、实践性

35、备课的基本要求(ABCD)。

A、钻研教学大纲 B、熟悉教材 C、了解学生 D、研究教学方法

36、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ABCD)。

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B、有利于扩大教育对象 C、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D、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7、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有(ABCD)等环节组成。

A、课堂教学 B、实习实践 C、毕业论文(设计)D、实验课教学

38、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ABC)。

A、讲授法 B、问答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9、讲授法的优点主要有(ABCD)。

A、教学效率高 B、成本低 C、通用性强 D、有较强的感染力 40、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主要以集权和分权结合型为主的国家有(CD)。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三、判断题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3、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4、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5、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5年,聘任期内工资应与职务挂钩,并享受相应职务的其他待遇。(×)

6、高等学校就是大学。(×)

7、德育不能靠灌输,而必须疏导。(×)

8、高校科研要求学术目标与经济效益相结合。(√)9、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正式开始。(×)

10、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发展学生的素质。(×)

11、高等教育发展要靠遵循多主体、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

1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3、智育是实行高等教育目的的方向保证。(×)

14、我国最早的学位制度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进士制度。(√)

15、教学内容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

16、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7、难度系数越小,试题越容易;难度系数越大,试题越难。(×)

18、美国最低一级高等教育是副学士级(也称协士)。(√))

19、技术开发是指为了获得新知识并服务于应用目的而进行的研究活动。(×)20、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21,高等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2,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进行国际交流作为大学的主要职能(×)。

23,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还具有科学研究的新职能

(√)。

24,法国高等教育的地方管理机构是大学区,其自主权十分大(×)。

25,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是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给学生学习、发展转变(√)。

26,教学委员会是校长和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的教学管理的主管机构,并在业务上接受教务处的指导(×)。

27,课堂讨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等处于积极的状态(×)。

28,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主体性、多样性、时代性、稳定性等特点(×)。美国的博士学位包括专业博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和文科博士学位(×)。30,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就不可能健康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31,高校除了平时应加强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外,专业教学计划还要安排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教学形式(√)。

32,教学认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上(×)。

33,高校教学工作原则一方面要吸收中小学教学优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反映高校教育的特点(√)。

34,夸美纽斯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把这一理论广泛用于对高等教育问题的探讨,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3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经济体制决定高等教育体制,经济结构决定高等教育结构(√)。

36,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37,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38,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已接近成人水平,这一时期的青年表现为善于分析和综合客观事物,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

39,布卢姆指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同样重要,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品质、习惯、态度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40,分组教学的优点之一在于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1、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

即再发现的过程。(√)

42、高校教师资格是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因为它是基本要求,就意味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43、高等教育能够决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44、高等学校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45、日本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最典型的集权制。(×)

46、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是所有的人人都能接受大学教育。(×)

47、合理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的构成比例。(×)

48、高校社会服务的根本目的是扩大社会影响,创造经济效益。(×)

49、高考中学生上线与否即是相对评估。(×)

50、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指导教学即是启发性教学。(×)

51、教学科目仅仅是课程的一部分。(√)

5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水平。(√)

53、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发展阶段。(×)

54、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

55、最早的一批大学起源于古希腊。(×)

57、高校教师职业兼具多种职业角色,但不包括管理者角色。(√)

58、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9、教学方法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60、直观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四、情景分析题

1,王老师是一位高校的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任某专业讲师职务。由于受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以及所处社会地位与个人知识修养的作用,王老师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渴望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因此,王老师学术上大胆创新,工作上积极进取,希望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向上发展的空间。由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偏重科研,王老师就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科研上,教学上投入的精力相对不多,结果王老师在科研上倒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生对其的教学评定却不佳,对此,王老师心情很是不好,请根据王老师的情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BC)

A.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B.对教育活动的调控作用

C.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D.对教育活动的激励作用 二)大学老师的任务主要有哪些(ABD)

A.教书育人 B.从事科研工作 C.进行国际交流 D.为社会服务 三)高校科研的作用是什么(ABD)

A.服务社会的主要渠道 B.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C.学校升格的保证 D.评定职称的基础 E,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四)高校老师从事教育科研可着重从那些方面进行。(AB)A.研究教学内容 B.研究教学方法 C.注重技术研究 D.加强应用研究 2,目前,在我国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中,传统教学方法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社会联系较松,封闭程度较强;以书本为中心,与知识的更新及应用联系较松,实践程度较弱;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不够;以传授为中心,课堂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加强学科间的联系,素质培养和创新重视不够;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力度不够;以考导学,进行应试教育;灵活运用的较少,体现动手能力和实际能力的较少,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较多,考试形式单一。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质量大学生的培养,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与中小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比,高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哪里(A)

A.教师教的成分减少,学生学的成分增加 B.由教师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C.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相互分离 D.教育目的不同 二)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有(ABC)

A.由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B.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 C.手段上向多样化、现代化发展 D.由注重对教师的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转变 三)发现教学法是由谁提出来的(B)

A.洛尼洛夫 B.布鲁纳 C.凯勒 D.赫尔巴特

四)学导式教学法是我国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的重心放在(A)

A.从教转到学上来 B.从学转到教上来 C.注重教与学并重 D.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20套题答案

第1套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B.强化专业教育;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C.社会本位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B.隐性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C.布鲁纳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B.改造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C.设计教学过程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C.蔡元培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C.因材施教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B.上课;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C.军事训练;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B.院校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D.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B.费希特;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D D.股权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A A.自我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C C.国际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C.教师强调讲授法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7、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D.市场

28、“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C 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

29、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30、高等教育的领导权主要取决于()。D D.政治因素

31、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B.避免过度综合化

32、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D D.领导者角色

33、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A A.自我表现

34、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包括()。D D.教学手段先进

35、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其根本角色是()。A A.教学者角色

36、终身学习具有3A特点,但一般不包括()。C C.任何材料(anything)

37、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8、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C C.因材施教

39、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A A.学、问、思、辨、行

40、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二.多选题

1、中世纪大学具有的重要特征包括()。ABD A.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B.宗教性和国际性; D.专业性和学术性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ABCD A.形成职业观

B.更好地理解高校 C.认识高等教育 D.形成专业发展观

3、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于()。BCD B.开设双语课程 C.学生出国留学; D.吸引国外留学生

4、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一般是指受制于社会的()。BCD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5、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BC B.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C.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有()。ABCD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7、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ABCD A.专门性与高深性; B.服务性与伦理性 C.教育性与组织性; D.合法性与自主性;

8、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ABC A.学习的主体 B.交往的主体 C.自我发展的主体

9、教师如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可能会造成怎样的结果?(A.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B.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C.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10、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AD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

11、高校培养目标主要有哪些层次?()ABC A.国家层次; B.学校层次 C.专业层次)ABC

12、高校课程的特点是()。CDE C.高深性; D.前沿性 E.专业性

1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ABCDE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相关的本专业专著 D.相关的学术杂志 E.相关的学术网站

14、高校教学组织形式有()。ABCD 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团活动 D.社会实践

15、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ABC A.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B.师生教学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

1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有()。ABCDE A.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B.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C社会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D.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的原则; E.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1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是()。ABCDE

A.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B.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C.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D.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

E.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

18、激励应遵循的原则有()。ADE A.多样性原则 D.递进性原则 E.协调性原则

19、高校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ABCDE

A.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B.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决定性 C.在作用上,具有纲领性;

D.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全局性 E、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前瞻性

20、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是()。ADE A.按需设岗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三.判断题

1、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错

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对

3、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4、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错

5、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7、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对

8、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9、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错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错

11、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2、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对

13、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14、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15、高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对

16、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错

17、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错

18、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19、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错 20、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对

第2套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C C.高级专门人才

2、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C.教师强调讲授法

3、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B B.终身化

4、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B B.博士后阶段

5、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6、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B.避免过度综合化

7、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D A.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D.A和B

8、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D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9、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D.实践性专业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A A.终身学习;

11、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2、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B B.本科

13、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终身的; B.有阶段的 C.创新的; D.以上全是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B B.学习目标

15、主张学习是动物和人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获得或改变行为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A

A.行为主义学习论;

16、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C C.因材施教

17、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A A.学、问、思、辨、行;

18、主张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C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9、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D

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D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1、素质的涵义是()。D

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2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23、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B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24、规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活动等的指导性文件是()。A A.教学计划

25、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B.隐性课程

26、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C.设计教学过程

27、高校课程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主要特征是()。B B.跨学科选课;

28、高校课程改革中,牛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C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29、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C.因材施教;

30、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D.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31、主张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教育质量观是()。B B.个适质量

3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D D.手段先进

33、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34、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35、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36、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肇始于()。A A.美国

37、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A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8、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B.费希特

39、高校战略规划的核心是()。B B.确定战略目标

40、教师绩效考评的首要原则是()。A A.客观公正

二.多选题

1、高等教育民主化表现在()。ABD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职员工参与院校管理; D.学生参与院校管理

2、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AB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3、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ABCD A.形成职业观; B.更好地理解高校 C.认识高等教育 D.形成专业发展观

4、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调节力量是()。BCD B.市场调节 C.国家宏观调控 D.高校自主办学

5、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包括()。BCD B.继续逐步扩大高等教育三个层次的总体发展规模 C.提升博士教育质量 D.培育专科教育特色

6、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ABCD A.专门性与高深性; B.服务性与伦理性 C.教育性与组织性 D.合法性与自主性;

7、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存在的古老专业是()。ABCD A.医师 B.教师 C.律师 D.牧师

8、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AB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9、基本的学习过程有哪几个阶段?()ABC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迁移阶段

10、对于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D A.培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具体的教育预期和标准; B.培养目标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C.培养目标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D.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

11、高校培养目标的作用包括()。ABC A.定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12、科学主义课程思潮对大学课程带来的变化有()。ABD A.促使大学内容学问化

B.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转变; D.促进大学课程更加专门化;

13、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应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ACD A.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C.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性课程 D.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

14、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ABC A.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B.师生教学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

15、多媒体课件按功能主要可以分成()。ABC A.讲授模式; B.自学模式; C.讨论模式

16、美国学者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观,认为学术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种形式,分别是()。ACDE A.发现的学术 C.综合的学术 D.应用的学术 E.教学的学术

1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主要有()。ABCE A.教学性服务; B.科研性服务 C.综合性服务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8、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一般有以下形式()。ABCE A.直线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E.矩阵式组织结构

19、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是()。ADE A.按需设岗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20、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以下哪些方面的需要()。ABCDE A.生存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爱的需要

D.获得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判断题 1、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对

2、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错 3、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对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对

5、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错

6、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识、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日趋成熟。()。对

7、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对

8、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错

9、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对

10、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错

11、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错

12、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对

13、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14、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对

15、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绝对独立性错

16、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对

17、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错

18、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对

19、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对 20、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核心是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对

第3套

一.单选题

1、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B B.第三级教育和中学后教育;

2、从教育层次来看,高等教育的基础是()。C C.中等教育

3、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C C.高级专门人才

4、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

5、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B B.扩大

6、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A A.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

7、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B.社会服务

8、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A A.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9、终身学习具有3A特点,但一般不包括()。C C.任何材料(anything);

10、教师职业不属于()。D D.普通职业范畴

11、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其根本角色是()。A A.教学者角色;

12、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3、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B B.本科

14、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B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大学生的身份权包括:()。C C.荣誉权

16、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A 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

17、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A A.学、问、思、辨、行

18、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B B.主体

19、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20、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C.社会本位论;

21、素质的涵义是()。D

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22、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23、爱因斯坦与爱迪生分别代表了()。B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24、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D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5、高校课程改革中,牛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C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26、教师编写教案时花费时间、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是()。C C.设计教学过程

27、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D.讲授新课

28、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D.布拉梅尔德

29、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条件是()。C C.导师制;

30、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A A.讲授法;

31、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32、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敏感反应?()B B.讨论法;

33、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C C.学年学分制;

34、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肇始于()。A A.美国

35、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是()。B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37、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38、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B.费希特;

39、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B B.分散性;

40、在我国,数量最多的高校类型是()。D D.高职高专型

二.多选题

1、中世纪大学具有的重要特征包括()。ABD A.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B.宗教性和国际性 D.专业性和学术性

2、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BC B.终身化 C.国际化;

3、高等教育民主化表现在()。ABD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职员工参与院校管理 D.学生参与院校管理

4、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包括()。ABC A.合理分类和定位明确 B.适度综合化 C.特色化发展;

5、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调节力量是()。BCD B.市场调节 C.国家宏观调控 D.高校自主办学

6、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有()。ABC A.多读书,读好书

B.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C.做中学

7、教师专业的从业要求包括()。ABCD A.资格证书 B.知识; C.能力 D.道德

8、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ABC A.学习的主体 B.交往的主体; C.自我发展的主体

9、教师如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可能会造成怎样的结果?()ABC A.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B.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C.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10、对于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D A.培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具体的教育预期和标准; B.培养目标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C.培养目标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D.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

11、专才教育以往多见诸于()。BE B.计划经济国家 E.前苏联

12、符合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有()。ACDE A.课程过去、现在、未来都应该是“不变的学问” C.提出了“阅读百部名著”的计划 D.是对学校课程功利主义的批判 E.注重培养人的理性

13、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ABC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ACD A.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C.须以教学内容为载体

D.方法的选用须注意到学生的特点

15、关于学年制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ABCD A.要求单

一、缺乏弹性 B.不利于因材施教 C.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D.易于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1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主要有()。ABCE A.教学性服务 B.科研性服务 C.综合性服务;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7、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ABCDE A.爱岗敬业 B.一专多能 C.团结协作 D.秉公办事 E.服从大局

18、教师绩效考核应当遵循如下原则()。ABCD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19、高校办学特色必须具备的特征是()。ABC A.独特性 B.辐射性 C.累积性

20、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是()。ADE A.按需设岗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三.判断题

1、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对

2、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对

3、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错

4、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错

5、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对

6、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对

7、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对

8、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对

9、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对

10、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错

11、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2、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错

13、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14、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绝对独立性错

15、讲授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16、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反映了高等学校关注社会需要、主动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错

17、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对

18、高校的战略实施比战略规划更重要。对

19、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20、高校组织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相对简易性。错

第4套

一.单选题

1、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可追溯到()。B B.中世纪大学

2、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C 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

3、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4、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5、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6、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D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7、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

8、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B.避免过度综合化

9、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A A.终身学习;

10、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 D.成效即时性

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A.教书育人;

12、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C C.合法性;

13、教师职业不属于()。D D.普通职业范畴

14、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B B.主体

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C.自主建构的过程

16、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A A.学、问、思、辨、行

17、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B B.意义策略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B B.学习目标

19、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C.社会本位论;

20、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D

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21、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B.强化专业教育

2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23、爱因斯坦与爱迪生分别代表了()。B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24、高校课程改革中,筑波模式的主要特征是()。A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2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C.布鲁纳;

26、高校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超越以往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过分强调,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这种倾向指的是()。D D.课程性质职业化

27、教学计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A A.确立课程目标

28、教学计划目标表述中的主语应该是()。A A.学习者

29、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C.考查考试;

30、根据教学是否为学生后续知识学习做了充分准备来判断教学质量,这种教育质量观是()。C C.内适质量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外的科研活动形式的是()。C C.参加教学实习

3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33、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C.强调传授前人已获得的知识

34、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具体实践面临的调控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即()。B B.发展研究

35、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是()。B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6、提高高校师资学术水平的基本途径是()。C C.科学研究;

37、“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大学的()。C C.社会服务职能

38、不属于个案研究法的特征的是()。B B.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39、高校战略规划的核心是()。B B.确定战略目标

40、在高校教师的激励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是()。D A.激励的多样性原则; B.激励的递进性原则 C.激励的协调性原则; D.以上全选

二.多选题

1、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AB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2、高等教育的内涵是指()。BCD B.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 C.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D.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

3、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包括()。CD C.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

D.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

4、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发展其()。ABCD A.素质

B.学习能力 C.研究能力 D.实践能力

5、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调节力量是()。BCD B.市场调节

C.国家宏观调控; D.高校自主办学

6、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是()。ABC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圣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滞后性

7、休伯曼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个几时期?()ABCDE A.入职期 B.稳定期

C.实验与重估期; D.平静和保守期 E.退出教职期

8、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有哪些?()AB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意志

9、从依赖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体现了()。ABD A.学习观的变化; B.学习方式的变化 D.师生关系的变化

10、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AB A.高等教育 B.专业教育;

11、高校培养目标主要有哪些层次?()ABC A.国家层次; B.学校层次 C.专业层次; 12、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趋势,实现途径主要为()。BCD

B.开设大量选修课,或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 C.运用新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 D.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

13、当今各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共同趋势是()。ABCDE A.课程内容综合化 B.课程实施多样化; C.课程方向人文化 D.课程性质职业化 E.隐性课程愈益重要

14、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D A.以教师学生的多边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B.由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C.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化 D.以发展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15、课堂教学的优点是()。ABD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6、美国学者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观,认为学术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种形式,分别是()。ACDE A.发现的学术 C.综合的学术 D.应用的学术 E.教学的学术

17、柏林大学主要的办学特色是()。BD B.学术自由 D.教研结合

18、目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其内涵是()。ABCDE A.按需设岗; B.公开招聘 C.平等竞争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19、《高等教育法》对高校领导体制内涵的规定,包括()。ACD A.党委集体领导; C.校长负责

D.民主管理和监督

20、世界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BCDE A.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B.凝练的办学理念 C.优势学科

D.优秀的教师和毕业生; E、杰出的大学校长 三.判断题

1、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对

2、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3、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对

4、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德国的柏林大学。错

5、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错

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对

7、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对

8、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错

9、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错

10、高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是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对

11、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错

12、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对

13、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

14、实验教学法具有费时、费钱、效率比较低的缺点。对

15、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错

16、质的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错

17、高校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体现了高校致力于推广成果的科学研究职能。错

18、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对

19、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对

20、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第5套

一.单选题

1、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B B.终身化

2、大学(university)的历史长达()。B B.大约一千年

3、可提供高等教育的两类院校是()。B B.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

4、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B.避免过度综合化

5、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D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6、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A A.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7、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B B.博士后阶段

8、“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C 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

9、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D D.专业技术

10、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D D.领导者角色

11、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C C.合法性

12、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 D.成效即时性

13、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终身的 B.有阶段的; C.创新的 D.以上全是

14、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15、主张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C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6、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B B.意义策略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B B.学习目标

18、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D D.私有性

19、素质的涵义是()。D

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20、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是()。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22、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A A.个人本位论

23、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B B.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

24、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C C.科学主义课程观;

25、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也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的是()。A A.教学计划

26、教学计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A A.确立课程目标;

27、高校课程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主要特征是()。B B.跨学科选课

28、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C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29、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30、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D D.哈佛大学

31、主张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教育质量观是()。B B.个适质量

32、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C.因材施教;

33、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敏感反应?()B B.讨论法;

34、不属于行动研究类型的是()。A A.调查研究

35、高校与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成立的联合体,如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C C.实体性

36、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3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B.院校研究

38、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B.费希特

39、高校组织的权力特征是()。C C.二元性

40、学校定位的核心是()。A A.办学特色定位;

二.多选题

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ABC A.高等教育的现象; B.高等教育的问题 C.高等教育的矛盾;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AC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C.促进国际化

3、高等教育民主化表现在()。ABD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职员工参与院校管理 D.学生参与院校管理

4、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发展其()。ABCD A.素质

B.学习能力 C.研究能力 D.实践能力

5、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ABD 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B.培养政治精英和政法人才; D.促进政治民主化

6、休伯曼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个几时期?()ABCDE A.入职期; B.稳定期

C.实验与重估期 D.平静和保守期 E.退出教职期

7、按照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是()。AB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了师生关系中的()。CD C.道德关系; D.师道尊严

9、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多元性 B.开放性 C.实用性; D.迷茫性

10、专才教育以往多见诸于()。BE B.计划经济国家 E.前苏联

11、全面发展教育包括()。ABCDE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12、钻研教材包括钻研()。ABCDE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相关的本专业专著 D.相关的学术杂志 E.相关的学术网站

13、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ABC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14、下列有关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A.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B.由于自我意识和反省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需要独立自主 C.高校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促进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 D.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5、关于学年制的优点叙述,正确的有()。ABCD A.有规模效益

B.有较强的专业性; C.教学管理比较简单 D.便于开展集体活动

16、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ABCDE A.爱岗敬业 B.一专多能 C.团结协作; D.秉公办事 E.服从大局

1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特点有()。ACDE A.专业性 C.合作性; D.实体化 E.直接性

18、世界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BCDE A.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B.凝练的办学理念 C.优势学科

D.优秀的教师和毕业生 E、杰出的大学校长

19、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以下哪些方面的需要()。ABCDE A.生存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爱的需要;

D.获得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0、教师绩效考核应当遵循如下原则()。ABCD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三.判断题

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对

2、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3、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对

4、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德国的柏林大学。错

5、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6、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对

7、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对

8、大学生权益就是以其学生的身份且主要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所赋予的权益。错

9、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对

10、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错

11、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错

12、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

13、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错

4、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对

15、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对

16、费希特鲜明地提出了举办高等教育要遵循“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的原则对

17、质的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错

18、高校组织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相对简易性。错

19、高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对 20、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对

第6套

一.单选题

1、大学(university)的历史长达()。B B.大约一千年;

2、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C.教师强调讲授法

3、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高等教育机构是()。B B.柏拉图的学园

4、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D A.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D.A和B

5、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A A.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

6、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D.市场

7、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A A.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8、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9、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终身的 B.有阶段的 C.创新的 D.以上全是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A A.终身学习

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A.教书育人

12、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包括()。D D.教学手段先进

13、专业人员要依靠专业组织制定的伦理约束其行为,是因为()。C C.专业的伦理性

14、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5、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B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C.自主建构的过程

17、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B B.意义策略

18、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C C.因材施教

19、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B B.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

20、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B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21、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是()。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23、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C C.通才与专才

24、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D.布拉梅尔德

25、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B.隐性课程

26、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C C.科学主义课程观

27、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B B.隐性课程

28、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B B.教学大纲

29、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C C.教学与科研兼顾;

30、根据教学是否为学生后续知识学习做了充分准备来判断教学质量,这种教育质量观是()。C C.内适质量

31、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C.因材施教

32、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D.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33、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C.强调传授前人已获得的知识;

34、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35、既有理论性又有技术性,即把基本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中介是()。D D.应用研究

36、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B.费希特;

37、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D.威斯康星大学

38、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即()。B B.教育研究

39、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高校一般倾向于采用的组织结构是()。D D.矩阵式组织结构

40、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前提是()。B B.科学定编定岗

二.多选题

1、可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ABCD A.大学;

B.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C.民办高校;

D.企业内的高等教育培训机构

2、中世纪大学具有的重要特征包括()。ABD A.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B.宗教性和国际性; D.专业性和学术性

3、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相关的概念包括()。AC A.终身教育 C.终身学习;

4、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分别指高等教育阶段的()。BCD B.专科教育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5、依据基本职能定位,高等院校可划分为()。BCD B.研究型大学 C.教学型院校;

D.教学兼研究型院校

6、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共同遵从的行为规范体系,一般包括()。ABC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7、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ABCD A.普通文化知识; B.学科专业知识 C.教育专业知识; D.相关学科知识

8、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有哪些?()CD C.学习目标 D.学习材料

9、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有哪些?()AB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意志;

10、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ACD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11、高校培养目标在性质上具有()。ABCD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具体性 D.多样性

12、关于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共同性背景和动因,正确的说法是()。BCD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C.知识经济与高教大众化的影响

D.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13、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ABCDE A.适时原则 B.完整原则 C.经济原则; D.实践原则; E.量力和满足原则

14、多媒体课件按功能主要可以分成()。ABC A.讲授模式 B.自学模式 C.讨论模式

15、关于讲授法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ACD A.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 C.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所学知识

D.记忆效果差,尤其是时间较长的讲授课

16、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有()。ABCDE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E.加大投入和创新管理机制

17、关于院校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E A.目的在于立足本校、服务本校 B.是自我研究 C.是管理研究 D.是咨询研究 E.是应用研究

18、高校战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明确评估目的; B.制定评估标准 C.选取评估指标; D.组织实施评估

19、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ABCDE A.学术性; B.分散性; C.模糊性 D.二元性; E.复杂性

20、高校教师培养的形式主要是()。ABC A.在职培养; B.脱产研修 C.特殊培养

三.判断题

1、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2、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对

3、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对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对

5、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7、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错

8、“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错

9、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错

10、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错

11、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2、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错

13、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错

14、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对

15、高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

16、科学研究是从已知探索未知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对

17、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对

18、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分散性。错

19、高校的战略实施比战略规划更重要。对

20、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对

第7套

一.单选题

1、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B B.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2、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C C.高级专门人才

3、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 A.京师大学堂

4、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5、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6、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

7、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B.避免过度综合化

8、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B.社会服务

9、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10、教师的基本能力是()。B B.教学能力;

1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教师专业特点的()。B B.工作神圣性

12、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A A.自我表现

13、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4、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B B.意义策略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的是()。D D.兴趣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D.记录阶段

17、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C.自主建构的过程

18、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C C.因材施教

19、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20、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B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2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22、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C C.通才与专才

23、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B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24、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B B.教学大纲;

25、高校课程内容的推陈出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科研又从教学中汲取营养,体现了高校课程的()。B B.前沿性;

26、提倡发现法教学的课程理论是()。D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7、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C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28、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B B.隐性课程

29、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30、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D D.手段先进

31、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C.强调传授前人已获得的知识;

32、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C.因材施教;

33、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D D.哈佛大学

34、既有理论性又有技术性,即把基本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中介是()。D D.应用研究

35、不属于行动研究类型的是()。A A.调查研究

36、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方法是()A A.行动研究

37、不属于个案研究法的特征的是()。B B.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38、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9、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A A.办学定位

40、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D D.办学特色

二.多选题

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AC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C.促进国际化;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ABC A.高等教育的现象; B.高等教育的问题; C.高等教育的矛盾;

3、高等教育民主化表现在()。ABD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职员工参与院校管理 D.学生参与院校管理

4、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分别指高等教育阶段的()。BCD B.专科教育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5、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BC B.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C.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有()。ABCD 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7、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ABCDE A.反思日记 B.观摩教学; C.专业发展 D.行动研究 E.接触新知

8、从依赖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体现了()。ABD A.学习观的变化 B.学习方式的变化 D.师生关系的变化

9、基本的学习过程有哪几个阶段?()ABC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迁移阶段

10、全面发展教育包括()。ABCDE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11、专才教育以往多见诸于()。BE B.计划经济国家 E.前苏联

12、关于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共同性背景和动因,正确的说法是()。BCD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C.知识经济与高教大众化的影响 D.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13、高校课程的特点是()。CDE C.高深性 D.前沿性 E.专业性

14、教师命题时,应注意()。ACD A.命题的指向性 C.命题的有效性 D.命题的全面性

15、下列有关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A.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B.由于自我意识和反省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需要独立自主 C.高校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促进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 D.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原则有()。ACDE A.培养人才与研究开发相结合 C.全面投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D.需求导向和技术推动相结合 E.放宽搞活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1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主要有()。ABCE A.教学性服务 B.科研性服务 C.综合性服务;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8、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以下哪些方面的需要()。ABCDE A.生存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爱的需要

D.获得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9、高校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ABCDE

A.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B.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决定性; C.在作用上,具有纲领性

D.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全局性 E、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前瞻性

20、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程序一般包括()。BCDE B.组织构建 C.教师自评 D.集体评议 E.结果处理

三.判断题

1、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对

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对

3、教育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大学起源于商朝的“右学”。对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对

5、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错

6、教师专业曾是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令人尊敬的四个传统专业之一。对

7、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错

8、大学生权益就是以其学生的身份且主要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所赋予的权益。错

9、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错

10、高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是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对

11、“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对

12、教学大纲是高校课程的总体规划。错

13、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错

14、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错

15、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对

16、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错

17、学术即科研,科学研究就是教育研究。错

18、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对

19、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错 20、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

第8套

一.单选题

1、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B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3、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C C.通才与专才

4、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D 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5、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B B.隐性课程;

6、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B.隐性课程;

7、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C C.科学主义课程观

8、高校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超越以往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过分强调,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这种倾向指的是()。D D.课程性质职业化

9、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B B.隐性课程;

10、教学计划管理包括()。A

A.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监督、评估等环节

11、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B B.培养目标和规格

12、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C C.教学与科研兼顾

13、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C C.学年学分制

14、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条件是()。C C.导师制

1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B B.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16、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D.威斯康星大学

17、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18、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A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9、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具体实践面临的调控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即()。B B.发展研究

20、学校定位的核心是()。A A.办学特色定位

21、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A A.办学定位

22、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C.教师强调讲授法

23、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B B.终身化

24、我国实施“985工程”的主要目标是()。A A.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5、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B.社会服务

26、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B.博士后阶段;

2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A A.科研

28、高等院校的类型结构不包括()。A A.研究生教育;

29、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B B.扩大

30、大学教师的()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 D.组织管理能力

31、专业人员要依靠专业组织制定的伦理约束其行为,是因为()。C C.专业的伦理性;

3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D D.专业技术

33、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D D.领导者角色

34、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 D.成效即时性

35、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C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6、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D D.私有性

37、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38、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C.自主建构的过程

39、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B B.学习目标

4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D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二.多选题

1、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AB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AC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C.促进国际化

3、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相关的概念包括()。AC A.终身教育 C.终身学习

4、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分别指高等教育阶段的()。BCD B.专科教育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5、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发展其()。ABCD A.素质

B.学习能力 C.研究能力 D.实践能力

6、哈佛大学心理学斯登伯格(Sternberg)认为,优秀的教师与普通教师存在以下哪些判别特征()。ABD A.知识的差别 B.效率的差别 D.洞察力的差别

7、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ABCDE A.反思日记 B.观摩教学 C.专业发展 D.行动研究 E.接触新知

8、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ABD A.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B.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D.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9、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多元性 B.开放性 C.实用性 D.迷茫性

10、高校培养目标的作用包括()。ABC A.定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11、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AB A.高等教育 B.专业教育

12、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ABC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13、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应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ACD A.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C.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性课程 D.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

14、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D A.以教师学生的多边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 B.由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C.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化 D.以发展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15、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着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16、教育研究的意义是()。ABCDE

A.教育研究以理论作指导可使教育工作者明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前进方向 B.赋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精神 C.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

D.揭示教学规律、改进教学质量 E.提高教育决策水平、培育良好师资

17、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ABCDE A.爱岗敬业 B.一专多能 C.团结协作.秉公办事 E.服从大局

18、高校规章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 A.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功能 B.在思想与行动相互转化中具有中介功能 C.有助于促进高校科学管理

19、高校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ABCDE

A.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B.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决定性 C.在作用上,具有纲领性

D.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全局性 E、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前瞻性 20、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ABCDE A.学术性 B.分散性 C.模糊性 D.二元性 E.复杂性

三.判断题

1、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对

2、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错

3、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对

4、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对

5、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7、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错

8、“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错

9、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错

1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错

11、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错

12、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错

1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错

14、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就是增强质量管理意识。错

5、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对

16、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是由行政主导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结构。错

17、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错

18、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对

19、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错 20、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对

第9套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C C.高级专门人才

2、我国汉唐盛世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学府被认为属于()。D D.杰出的古代学术中心和教育机构

3、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C.教师强调讲授法

4、高等教育的领导权主要取决于()。D D.政治因素

5、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B B.博士后阶段

6、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A A.科研

8、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A A.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

9、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A.教书育人

10、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11、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 D.成效即时性

12、大学教师的()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 D.组织管理能力

13、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D D.反思经验

14、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C.自主建构的过程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的是()。D D.兴趣

16、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7、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B B.主体

18、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D D.私有性

19、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C.社会本位论

20、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是()。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C C.通才与专才

22、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A A.个人本位论

23、爱因斯坦与爱迪生分别代表了()。B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24、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B.改造主义课程观

25、教学计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A A.确立课程目标

26、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A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27、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C C.科学主义课程观

28、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D.布拉梅尔德

29、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B.上课

30、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外的科研活动形式的是()。C C.参加教学实习

32、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B B.培养目标和规格

33、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C.军事训练

34、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具体实践面临的调控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即()。B B.发展研究

35、“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大学的()。C C.社会服务职能

3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B B.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3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B.院校研究

38、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起始于()。A A.柏林大学

39、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D D.办学特色

40、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D D.复杂性

二.多选题

1、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包括()。CD C.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

D.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AC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C.促进国际化

3、中世纪大学具有的重要特征包括()。ABD A.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B.宗教性和国际性 D.专业性和学术性

4、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ABD 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B.培养政治精英和政法人才 D.促进政治民主化

5、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发展其()。ABCD A.素质

B.学习能力 C.研究能力 D.实践能力

6、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是()。ABC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圣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滞后性

7、休伯曼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个几时期?()ABCDE A.入职期 B.稳定期

C.实验与重估期 D.平静和保守期 E.退出教职期

8、大学生的人格权包括()。BCD B.生命权 C.身体权 D名誉权

9、基本的学习过程有哪几个阶段?()ABC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迁移阶段

10、高校培养目标在性质上具有()。ABCD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具体性 D.多样性

11、高校要有效实现培养目标,需处理好以下哪几方面关系?()ABCDE A.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C.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D.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E、处理好教学工作、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2、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模式()。ABD

A.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 B.牛津模式 D.筑波模式

13、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ABC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14、关于讲授法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ACD A.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 C.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所学知识

D.记忆效果差,尤其是时间较长的讲授课

15、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着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16、关于研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 A.应是可以验证的

B.应叙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C.应尽量简洁

D.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E.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17、关于院校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E A.目的在于立足本校、服务本校 B.是自我研究 C.是管理研究 D.是咨询研究 E.是应用研究

18、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是()。ADE A.按需设岗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19、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ABCDE A.学术性 B.分散性 C.模糊性 D.二元性 E.复杂性

20、高校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ABCD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C.战略实施

D.战略评估与控制

三.判断题

1、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错

2、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对 3、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对

4、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5、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7、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错

8、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对

9、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兴趣、极强的接纳能力和灵活性。对

10、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错

11、“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对 1

2、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

13、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14、高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

15、实验教学法具有费时、费钱、效率比较低的缺点。对

16、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一所高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对

17、文献的检索过程也是权衡选题价值的过程。对

18、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19、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错 20、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核心是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对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第10套

第11套

第12套

第13套

第14套

第15套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第16套

第17套

第18套

第19套

第20套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育。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规律:

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 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从一般性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从特殊性来说,其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5 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

1)按办学主体、所有权和经费来源:公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和公立民办二元制的高等院校;

2)按行政管理隶属关系: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省级政府部门所属高校和中心城市所属高校。

形式结构:按学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层次结构:专科、本科、研究生。6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 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7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促进政治的民族化。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2)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3)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根本制约;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高等学校的只能: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11 教育目的: 反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13 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1)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 2)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14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具有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使人的发展片面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必要条件。1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1)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 2)第二层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第三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该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孔子、柏拉图等)

个人本位论: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该观点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老子、蔡元培、梁启超、卢梭、斯宾塞、罗伯特·赫钦斯等)通才教育: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又称为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

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是以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特征:1)人才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区别在于两种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特征;联系在于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尤其在学科发展既要高度分化又要高度综合的今天更是如此。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制约因素及现实选择: 因素:

1)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

4)社会人才选拔制度、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制度选择等。现实选择: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由现有国情决定的。英才教育:受教育人数小于15%,在于培养治国的精英。

大众教育:人数在15%-50%,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普及高等教育:大于50%。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要求与体现;是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发展速度要适当;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

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教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了高等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的基本的实施途径。24 高校教师的作用:

1)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2)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 3)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 4)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25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

2)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26 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 1)教书育人; 2)科学研究; 3)服务社会。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 3)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 4)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

1)高校教师成长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规律; 2)高校教师成长适应高等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

3)高校教师成长应符合成长的阶段性和个性的差异性。29 提高高校教师个体素质的原则:

1)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2)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的原则; 3)提倡奉献和给予回报相统一的原则。30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则: 1)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 2)规范控制与搞活教师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3)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的原则。31 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1)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2)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4)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32 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

2)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2)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是指高校学生虽然是尚未成熟的一代,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其与高校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3)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主要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4)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

5)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定的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4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高校师生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2)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 3)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35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不良方面: 1)师生关系工作化;

2)师生相互信任程度降低; 3)师生的交往伦理倾斜。36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

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 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 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单位。38 专业构成要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育主体。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特殊要求。

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41 专业划分所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 2)职业适应性原则; 3)独特性原则; 4)层次性原则; 42 专业设置的原则:

1)宏观上,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专业点的设置必须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和人才需求。

2)微观上,符合专业划分的原则;有比较可靠的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有比较稳定的去向;具有比较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或潜在的社会效应;具有必要的师资力量和基本的办学设施、办学环境。43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 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 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4)专业设施建设; 5)专业管理的建设。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45 构建良好的课程结构要处理好哪几种比例关系:

1)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 2)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46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49 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50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 2)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 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51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制定的依据: 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依据:

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 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 3)高等学校的特点; 4)先进的教学经验。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高等学校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教学效果测评。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

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 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56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 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

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 4)教学质量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构成要素:评价目的、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的标准、评价方式方法。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基本素质、教学状态、科学研究、工作业绩、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

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的考查与考试、毕业设计的审查和毕业论文的答辩。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科学、统一。61 高等学校科研的意义:

1)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3)是发展学科的坚实基础;

4)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62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1)承担国家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2)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研究重任; 3)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有机结合; 4)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63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的条件; 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

3)高校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使高校能快速掌握和集中各类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中科技需求方面的信息;

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64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性的原则;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3)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4)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 5)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6)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研究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方法。66 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1)理论联系实际;

2)注重理论研究的层次性; 3)加强综合研究。

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 1)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科研指导; 2)师生合作进行科研指导; 3)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

4)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5)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奖励制度。

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改组、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的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的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

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70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动因:1经济发展状况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与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的多元化为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规格提出了要求;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

2)政治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原因:1政治体制对高等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作用——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政治体制影响高等教育的投资方式;立法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政策引导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3)文化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催化动因:1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2文化差异导致教育政策的差异;3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71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高等教育国际化;

2)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3)高等教育多样化(体制多样化;类型多样化;标准多样化); 4)高等教育大众化; 5)高等教育终身化。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上传

高等教育学

一论述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 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50%。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2.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5.学生成份的多样化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已被广泛地接受,并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运作:

1、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开展合作。

2、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援助计划。

3、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等院校连接起来。

4、进一步推动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

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析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质量管和质量标准;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却有发达的大学教育。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目的上凸现人伦教化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922年“壬戌学制”的颁布,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阶段。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学、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明确地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所谓大学理念,乃指人们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思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从其内涵构成上看,大学理念包括大学思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份。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大学精神既是大学校园文化深层结构的内核,又是大学优良传统的浓缩或象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

一般认为,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纽曼的《大学理念》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第一本系统学术著作。

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是美国第一所研究性大学。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1.学术自由理念 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学术自由的丧失就是大学精神的萎靡。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

西方世界,最早的学术自由理念源于苏格拉底。

2.大学自治理念 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权利、自主招聘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面。要建构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的观念;应当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

3.教授治校理念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教授治校理念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要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应当改革目前学术权利削弱、行政权力增长的陈旧习俗;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

最早确立教授治校理念的是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研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建构并实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有机的引入教学过程之;应当去除教学与研究相互割裂的习惯;应当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进行科研活动;应当循序渐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伦理规范与人性要求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应当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应当立足于教师现实的职业生活,构建外部激励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应当坚持制度规范与自由发展的统一。

我国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之现代大学理念的是蔡元培先生。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 最基本的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

总体上说,20世纪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精英诉求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1.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2.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3.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4.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两项使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所谓教育目的,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核心问题。

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的总的规定。

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公允地说,我国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辩证综合观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既都有自身的理论价值,又都有各自的理论局限。

用个人本位论取替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一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预制了其核心观点,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核心官邸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由科学主义的这些理论基础出发,我们可以把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1.重视教育目的社会适应性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3.重视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 所谓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具有其自身的基本精神或核心观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指向

如果说科学教育旨在使人学会做事,那么,人文教育就旨在使人学会做人。全面发展趋向的教育目的观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和谐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自由的发展

任何统一化、模式化的所谓“全面发展”只能导致全面平庸。

不能把高等教育等同于职业训练,因为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孕育一个完整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得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教育,而非培养“人力”或某种工具的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应当坚持的基本立场。高等教育应培养既具有专业素质又具有文化素质,既具有个人涵养又具有公民素养、既具有职业品质又具有道德品质的新型创造型人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是造就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整全素养的全面教育,断非片面的专业教育,亦非狭隘的职业教育。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从而使高等教育有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高等教育若不祛除文凭与就业之间的机械联系,其办学效益和吸引力就不会得以实质性改善。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而非单纯的就业准备教育。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高等教育的功能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而高等学校的职能则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了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今天常说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就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后的高等学校最有生命力的职能。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可学的职能。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一职能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消失。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事发展变化的。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不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2.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3.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建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

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按照美国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2.以内涵发展为主要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

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

人文教育也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教育基本是人文教育或者说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所谓整合,通俗的说,就是通过交融性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一体的关系。因此,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1.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也各有其自身局限性。2.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而这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3.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4.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其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其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他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它的表现主要是:1.就学权力平等2.教育条件平等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1.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社会的政治制度3.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高等学校系统一般是指由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大子系统构成。

综观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或专门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

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1.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加灵活的为考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考试制度。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环。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是指按学习形式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不同类型和样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与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两类。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有两种基本模式,一体化模式与多样化模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1.中央集权性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法国尤为典型。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制。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以法国为代表。2.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以美国为代表。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方式,以英国为代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今后,随着地方权力的扩大,地方将被允许在中央大的政策框架下,有针对性的制定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在目前阶段,扩大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改革条块分割的现行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

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特征。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政府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权力的下放,最终必须具体落实为办学者的权力,实现办学者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主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西方一些学者通将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与行政权力相比,美国高校内由教授执掌的学术权力要显得脆弱的多。

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政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1989年至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

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

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术管理是指对高等教育中学术事物与活动的管理,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以实现高校的功能。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 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

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6.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是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教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学领域中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识安排等。

一旦确立了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课程编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进行管理。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任务: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2.高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3.高校科研服务于社会 高校科研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等。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1.公平合理原则2.形成特色原则3.协调性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5.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教育评价按平价基准分类: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 教育评价按平价功能分类: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校内评价体系包括受教育者基于接受教育后的感受所作的评价,受教育者家长的评价和高等教育提供者进行的自我评价。

社会评价体系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有关部门。

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合格评估;二是水平评估。

课程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

二填空选择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相对于中等教育而言,它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志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学生几乎完全控制了博洛尼亚大学的管理。

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同,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

从17世纪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的相对独立性与学术自由2.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社区学院充分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的地区性、开放性、流动性和实用性特征。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和作用

三个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三个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社会需要、个体内在需要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

(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基本关系

(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

(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

(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

(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

(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

(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任务:

(1)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

(2)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3)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1)坚定的政治方向

(2)高尚的道德情操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优秀的教学能力

(5)出色的科研能力

三、高等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生理特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其他系统

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认识活动的发展、情感特征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学校方面:

(1)树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2)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

(4)完善扶贫帮困制度

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4)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方面:

(1)尊重教师

(2)以学为本

(3)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第五章高等学校管理

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类型

外部体制:

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内部体制:

(1)高等学校内部决策层的构成校长、决策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

(2)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

科层制模式、学术团体模式、双重组织模式

三、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区别

管理目标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手段达到的一种管理目的或结果。通过科学地、合理地、适宜地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原则和理念对各组织进行管理,进而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四、高等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定的建立健全。

(2)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教职工聘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级、离休退休、退职,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管理、日常管理等

(4)财力和物力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学校土地房屋、校园环境、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物资设备等方面的管理

第六章高等学校制度

一、高等学校学制: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2年、课程比中学稍深稍广、毕业后能适应本地区就业或转入本科高年级学习,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大学一般4-5年,也有3、6年,独立专门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

(3)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统的最后层次)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教育学院和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夜大学

四、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

一、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学科是一个知识范畴,专业是一个教学范畴。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是由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及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来决定。

学科设置的影响因素:

(1)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学科的发展潜力)

(2)高校学科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性

(3)社会因素

专业设置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

(2)专业设置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专业设置与国家和民族特色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

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综合化、多样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文化

三、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5)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6)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五、高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教学测量——考试——试卷编制、施测、评分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考察考试、毕业论文的审查答辩)

第八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1)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

(2)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

(4)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搜集、获取事实资料,分析处理事实结果)

(3)总结阶段(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成果推广)

三、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途径:

(1)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服务

(2)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界广泛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

(3)通过技术入股、参股的方式创办高科技产业

(4)高校与企业共同兴办科学园区

第九章高等教育全球化

一、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

二、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

(1)面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深

(2)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观念成为各国共识

(3)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发展

(4)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5)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全球化内容增加

(6)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失衡现象有所缓解

三、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

(1)留学生培养

(2)合作办学

(3)远程教育

第十章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

(3)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

(4)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二、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进

(2)师生关系的改善

(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

(4)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

(5)国际理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6)教师人文主义素养的提高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发展规模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特点(教育观念提升、课程设置改进、办学形式多样)

(3)应注意的问题(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平衡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平衡好各层次院校之间的关系)

四、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与教师流动

人事管理原则(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柔性开放、科学激励)

流动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

下载高等教育学参考题4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学参考题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汇总_高等教育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

    高等教育学

    作为新教师,你认为你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有哪些?你将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在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的过程中,你希望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新高校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最大......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题在P19) *1.论述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P5~6 *2. 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7~9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11 *4.论述高等教育文化的关系。P......

    高等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特殊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

    高等教育学(范文)

    1. 为什么说科学研究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参加科学研究是大学生获取直接知识的有效渠道。实践表明,把科研引入大学教学过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