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世强华东师大汇报
做智慧的实践者 幸福的研究者
下堡中心校 田世强 电话*** 去年11月上旬,我有幸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华东师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回望整个培训过程,现在依然觉得各方面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从主讲人来看,有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有华东师大数学系的教授,也有上海本地的教研员;从学习内容来看,有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如《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备好一类课,在教学转化中促进学生养成》,《新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的改善》等;也有与教师职业使命紧密相关的,如《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职业定位和专业素养》,《对当前我国重大教育问题的若干研究与思考》等。从培训形式来看,有大学课堂密集的理论培训,也有深入上海当地学校的实践考察。短短两周脱岗学习所收获和感悟的,至今依然那么清晰。
一、勤学深研,扎扎实实促进课改
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与生命自觉》和王意如教授《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职业定位和专业素养》的讲座,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疾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想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中获得心智上的成长,不加强学习是万万不行的。集中学习时我对老师讲的一些理论、方法、策略感到陌生,就是因为自己平时没有坚持学习,一直在 “吃老本”。李教授在报告中的一句话“谁自主自觉,谁的生存空间越大”让人深思。换言之,如果教师不自主自觉地学习,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聆听了华东师大周彬教授《课堂密码——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效率》和华东师大郭继东教授《课堂的观察与研究》的讲座,一直困扰我的“课题研究该如何进行”得到了答案。每一学年学校都要求老师做课题研究,我总是感觉束手无策。现在看来,脱离了教师的前沿阵地——课堂而研究问题是其“病根”。教学与研究两张皮,自然行不通。课题研究的基础是课堂的观察与研究,课堂的观察与研究有以下5个环节。
1、主题先定,教师反思教学寻找问题,校方激发思考选定主题。
2、理论跟进,教师围绕主题学习研讨,校方提供资源建立模型。
3、实践尝试,教师个人自主备课,执教教师上课;校方开展
集体会诊,安排课堂观摩。
4、课后评议,教师个人课后总结,校方组织评课活动。
5、成果延伸,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校方提供专业服务。从这一程序中,不难发现要进行课题研究,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要进行课题研究,前面5个环节要环环紧扣认真落实。要改变目前课题研究进展不大、效果不好的现状,就要仅仅围绕这一程序开展活动,并形成相关制度。进而用课题研究的成果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学以致用,勤勤恳恳务实奉献
“把听出来的,上出来!做出来!实践出来!”李政涛教授的这句话始终提醒着我。学习所获,我已在逐渐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了。
教师的学习是全方位的,放首位的是课堂,尤其是自己的教学现场,有时总是埋怨学校其他事太多、没时间,其实还是自己不够自觉未形成习惯。回到工作岗位的日子里,我把每堂课的反思、感悟、重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努力做到节节有提升!“公开课最炼人”,所以,我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除学校例行的公开课外,区域教研活动中我主动承担了2次公开课教学;中心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又主动与同学科教师分享课标的解读,一块儿商议共性问题„„业余时间我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令人可喜的是有关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论文在新课程杂志发表了。另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类网络教研活动,主动担任小学数学部落群的管理员,及时转播共享资源,最近还在群中发起了学生错误积累活动,受到了众多老师的欢迎!
我知道要把听出来的,完全上出来!做出来!实践出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努力!
三、立足实际,积极进取提素养
我希望通过未来3年的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工作能力,学科教学表现突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教师。
1、教学方面 做好常规工作,大胆进行课堂实践。继续积极参加每学期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千名教师大比武活动,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在讲台上锤炼自己。
2、科研方面 坚持把教学中的得失记录下来,进一步挖掘、思考
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方法,从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持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等,从经验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通过多途径的交流、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使科研能力有一定进步,尽快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科教学论文,积极投稿,争取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与大家共享。
3、学习方面:把学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自己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年除了认真学习继续教育考试书籍,还要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平时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继续参加网络学习,尤其是要利用好市局搭建的城域网平台,多向身边的同行取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针对校长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校长的引导是外因,我们自身是内因。所以,我想将这句话稍 作改动,与大家共勉,“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你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自己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的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做智慧的实践者 幸福的研究者
——赴华东师大体会
田
世
强
单位:胡家窑小学
第二篇:赵世强范文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严以律己,爱岗敬业,处处以一教育工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把一个教坛赤子的满腔热忱和无私爱心全部倾注于党的教育事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1年以来,获乡、校“先进工作者”称号5次、“模范班主任”称号10次、“教学能手”及优质课称号3次、“教学成绩优异者”称号8次,91年获县级“优秀共青团员”称号,94年获县级“优秀团委书记”称号,98年获县级“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获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称号,2007年全县初三英语统考中所带英语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名,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竞赛,有1人获一等奖,5人获三等奖,他本人获“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所写论文20多篇,有5篇发表,3篇获奖,其中《浅谈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训练》一篇获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
初为人师 一颗丹心献真情
黄文礼同志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庆阳师专(陇东学院)英语系,被分配到南义初中任教。在南义这个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拉,每逢周六就会饿肚子的偏僻落后的学校里,他没有灰心丧气,没有被困难吓倒,硬是用一种“敢用青春赌明天,誓让桃李发新枝”的顽强意志,挑起了初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并兼任班主任,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磨炼了他敢于吃苦的精神。当年他所带两个班在毕业升学中英语成绩上升到全县前五名的行列,他本人被评为“宁县优秀共青团员”。
1991年,他被焦村中学提名调走,调入焦村初中后,他就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又挑起了初三班主任的担子,从此他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整天忙忙碌碌,默默的工作着,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在九三年学校组织的“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中,他荣获青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94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团委书记和校级先进工作者。
潜心钻研 教书育人
1996年秋季他被调入宁县长庆桥初中,当年他接了一个曾换了三个班主任都没有治理好的初三毕业班,校长心情沉重的给他安排了工作,这个班纪律松散,差生面大,打驾斗殴现象屡屡发生,教导主任曾协助管理了半学期,仍不见效果。但黄文礼同志凭着他6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顽强拼博的工作作风,深入班级,学生家庭调查了解,寻找问题的症结,通过找学生单个谈话,班会集体讨论,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明辨是非,使班级的正气得到弘扬,大大的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他就率先做到,经常性的研究教育学生,严而不厉,爱而不宠,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着他的学生。
第二学期这个班一跃成为学校的先进班级,并在97年的毕业考试中,英语成绩跃居全县第二名,总体合格率一下子上升到全县的第一名,刷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记录,他本人当年被评为宁县优秀教师和校级模范班主任。后又连续9年任学校文科教研组组长。
2000年他又参加了国家级重点实验项目工程,“面向二十一世纪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在培训中他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并参加了项目组举办的“全国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他荣获初中组优胜奖。
作为教研组长,他参加了市上组织的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和“新课程改革”等多次培训,返校后又培训在校教师,常常牺牲假日和周末,始终带领骨干教师走在最前列;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知难而上,积极探索课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方式方法。撰写了20多篇论文,其中5篇出版,3篇获省市级奖。
积极进取 追求超越
20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宁县城关初中,担任初一级三个班的英语课教学,兼任初一一班班主任,初一年级组组长,教学环境、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具有更高的档次,面对
新的挑战,面对一个级还比一个基层学校大的现状,他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虚心学习,潜心钻研,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向着科学、人文、和谐的教育目标迈进,率领初一年级组成员学习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新课改”理论,进行教情学情分析,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八校联考获得第一名,他本人获“模范班主任”称号和“教学成绩优异者”称号。
2006年他被教育局提为教导副主任,同时还兼任初二级两班英语课教学工作,分管全校英语教研组工作和初二年级组工作,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2007年又分管初三年级教学工作,还继续带初三级两班的英语课。是学校班子成员中任课最重、工作最忙的一个人,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每天6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三年来如一日,无不例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阐释了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含义,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
进入初三教学工作之后,他带领的初三级教师认真研究07届初三级升学状况,分析在校学生的现状,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初三毕业会考成绩“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战略目标,分别召开了教情学情分析会、落实集体备课工作会、初三学生学习动员会,邀请已上高中的优秀学生返校进行学习经验介绍,并制定了《城关初中2008年中考教学目标及奖惩办法》,将各层次目标按比例分解到各班级,大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的形成了一支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
他带领这支队伍猛冲实干,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带病坚持工作;为落实集体备课,他首先带领初三英语组到各年级其他备课组做示范、树牌子、提要求。经常性深入课堂,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教师进行耐心交流,尤其对三弱(弱班、弱科、弱师)群体,更是他听课的重点和帮扶的对象,一学期下来听课达40节之多。
为抓质量,他对年级组统一组织月考,及时进行深刻细致的质量分析,找出“三弱”,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寻求增长点,不断提高初三级教学成绩。同时为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每考必分析,分析必改进,每次质量分析会上,他都组织优秀班主任、先进备课组、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上学期全县统考中,初三级综合成绩名列全县第二,他本人所带的英语课成绩也名列全县第二。
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工作经历,加上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使他逐渐成为教学管理的行家里手,对学校布臵的工作,他能及时安排,检查落实,从学生早读、早操、自习、课间、课外活动,到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到年级组、教研组的各种活动,每到之处都有他走过的足迹。三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初三级有5人次在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20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评比中获奖,他的论文有一篇获省级二等奖。50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竞赛中获奖。他本人也荣获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展望未来 情系教坛谱新篇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学生的无限热爱,黄文礼同志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着,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奉献着。
他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做人的准则,性格耿直,师德高尚,作风严谨,直言不讳,经常向学校提出具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使师生们受到感染和启发。19年来,在教育这片神奇的沃野里,黄文礼同志始终不改初衷,情系教坛,辛苦耕耘,无私奉献,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曲青春的赞歌。老师是慈云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担任我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近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是慈云小学优秀教师的代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表现突出。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郑小玲同志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平日里她总是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自己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业务精良、成效突出
(一)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李市片区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一等奖
都说少先队辅导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岗位,此话不假,但少先队辅导员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职业。对于这次比赛,一开始她还有点犹豫,不敢面对,后来通过支部同志们的鼓励和支持,使她坚定了信心,勇敢迎接挑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争创佳绩。接下来就是进行比赛项目的训练:理论考试的资料要背的滚瓜烂熟,演讲稿的撰写,稿件的背诵,动作的设计,才艺的训练......几天下来我们看到她都快被这无形的压力打垮了,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准备比赛。在紧张、激烈甚至是残酷的比赛进行中,她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沉着应对,努力将最高水平展示在赛场上。最后,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她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打败了其他十几位选手,获得了教管中心一等奖。从准备到参赛,她已经真正得到了磨炼,每一次的挑战都如同攀登一座高峰,到达峰顶带来的是成功的喜悦,而收获更多的是一路的风景!
(二)文艺才能优秀,在“春满津西”文艺巡回演出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得到各级领导好评
学校从一开始接受慈云党委政府的任务后,她就一直在忙前忙后,协调各节目负责人准备节目,从节目的形式,参演人数到服装道具的安排布置她都鞍前马后的尽其所能,小到就连化妆人员的安排、工具、发型、颜色都事无巨细,一一安排得周到细致。不仅如此,她个人在舞台上姿态柔美、动作协调、表情自然、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那欢畅淋漓的舞姿,那优美娴熟的动作,那千般妖姿万般变化,似孔雀开屏,似莲花绽放,似飞龙穿梭;由郑老师编导的舞蹈《走雨》,韵律优美,造型独到,演员动作优美娴熟,给观众以极佳的视觉享受。在五个乡镇的巡回演出中,郑老师都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受到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人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受到区文广新局和宣传部的高度赞扬。
(三)关爱留守儿童,以爱心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
在郑老师的班上有一个情况特殊的孩子,父亲患病已经去世了,母亲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把孩子交给已经八十几岁的外婆代为照看。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两年了,致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上课不听讲、下课贪玩、完全不做作业、撒谎、骗钱、不讲卫生、脾气变得古怪、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勾结,可以说能想得到的坏事他都可能会做。眼看着孩子脸上再也没有了小孩子天真的笑容,衣服也逐渐变得褴褛,成绩从班上前几名快速滑到年级倒数时,郑老师再也看不下去了,她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生活和学习上都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一有空来 源 于 贵 州学习网 p://
第三篇:华东师大培训汇报
华东师大培训汇报
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二中史占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校长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在大学毕业十年之久又再次回到了大学的课堂,这次是即带着教育教学中的诸多困惑又带着参加工作十年之后的些许经验走进专家的课堂,此次培训我感觉对我个人而言真是受益匪浅,华东师大培训汇报。在华东师大参加为期7天的培训活动时,享用着华东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为我们准备的丰盛的文化学术大餐。华东师大的教授、专家代表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派,每一场讲座对我们来说就像是餐餐盛宴,醍醐灌顶,发人深思。
学习期间,我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感到自己的压力和责任。说到不足,是因为自己距离专家的遥远,虽然是面对面地聆听专家的讲座,可是专家的思想、理念、学识,离自己是那么地遥远,那么高高在上。说到压力,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急切渴望发展,而自己的底子太薄,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做的事太多,前进的路很长很艰辛,自己最终能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是未知数。其实,我知道,路是需要一步步走的,日子也要一天天地过,只要我不枉费每一天,只要我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前进的路一定会充满无限美好的风光。因此,学习期间,我就边学习边反思,边学习边感悟,下面摘录几点与大家共同学习。
第一点感受:我们的职业追求是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实现学生成长的过程,更应该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即从教书匠向课程与教学专家发展的过程。只有做到学生成长与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意义。而要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实现发展,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做一个有“心”的教师。我们者经常听到这样的问话“你是干什么的?”而我们的回答常常是“我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而已。”其实,“匠”在一定程度上是指技术非常娴熟,游刃有余,现实当中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达到了教书匠的程度。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就是一个匠,那意味着庖丁解牛的技术是非常的熟练。而我们教师如果能够上课时不带任何教科书和教学参考材料,而对教材内容和课标把握得滚瓜烂熟,我们才可以称之为教书匠。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定要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成为教书匠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达到的程度,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专家型教师。屠宰匠,泥瓦匠等都是职业人士,所以我们教师不要把自己下降到职业人士,不要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是谋生的手段,如果那样我们的付出和所得就远远不成正比了。
一、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前提:理解教师的层次与追求。
案例:大家都知道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但是大家是否知道扁鹊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也是从事医务工作的。大家知道扁鹊三兄弟在医学上的造诣有什么不同吗?答案如下: 看“病”特点 医学境界 扁 鹊 治大病、治难病。治病 扁鹊二哥 抓生病苗头、让人不生大病。防病 扁鹊大哥 提高自身的抵御疾病的能力。让人不生病 从案例中讲述的扁鹊三兄弟的医学境界(显然扁鹊大哥的医学境界最高)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其实教师群体也会出现类似的三个“境界”:即教会学生知识点的第一境界;教会学生应对考试的第二境界;教会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三境界。当然这第三境界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教师要实现个人的专业化成长首先要看:
(一)教师教学水平三层次:
在现实中,教师教学水平的三层次主要表现为: 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 参与机制 记忆性水平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 让学生记忆和再现知识 记忆和联想 解释性水平认知主义心理学 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思维 发展性水平人本主义心理学 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 全身心参与
(二)教师成长的基本历程
教师成长的轨迹一般经历了从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的阶段,而从胜任型教师的阶段之后,教师队伍就会在发展上出现分化,一部分教师向业务精干型教师发展,而另一部分教师则通过自身的研究探索,实现了向专家型发展的更高境界。这种分化也许就注定了一部分教师从教了一辈子最终却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而一部分教师则升华到教育教学专家的层次。
(三)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上看,教师队伍中呈现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职初型教师,这类教师能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能够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好课本知识。第二类是经验型教师,这类教师多是从教10年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积淀了一定的学科案例和材料,在教学中有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方法。这类教师通常表现为能够教会学生很好的解出各类考试的题型。第三类就是专家型教师,这类教师研究过当今的教育教学主流理论,并能很好地将这些教育理论形成课程教学的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反思,改进策略,这样做到了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发展。
(四)过去与将来的课程与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我们不妨从过去与将来的课程与教学的比较中找到答案。根据教育课程论的研究,过去的课程,是指信息课程(information curriculum),是为了传递这些信息而存在的。而未来的课程,是为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的课程,信息只是一种素材而已。
如果在今天及未来,教师仍然把教学定位于“信息课程”的传递,那么不久的将来,学生就可能不需要我们教师了。因此从上述课程论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的是专家型的教师。
(五)教师的层次与追求
从上述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师发展的层次。
应该做到 层 次 追 求 具体表现 教书“匠” 教“书” 书=教材上的知识 专业教师 读“书” 书=促进成长的材料 专家教师 写“书” 书=师生共同提高
三、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关键:实践有“心”教师的步骤与策略
从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实践策略,即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所谓有“心”教师,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做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二是要感性的人与理性的人的结合。
(一)从“教书匠”到专家: 做一个富于感性的人
1.做一个用心的教师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体的特征性,关注孩子的自身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细微处,当然发现学生的薄弱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用“心”。
案例:法国著名油画家雷诺昂,以画女性肌肤的画著称。他的画非常逼真,非常传神。经常有记者和画家问他:“为什么你能在油画当中把女性的肌肤画得如此惟妙惟肖,如此以假乱真?”他只回答了两个字“用心。”每当我在画油画的时候,画着画着我突然产生一种冲动想上前去摸一摸的时候,这幅画的美感就已经形成了。在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你产生过这种陶醉感吗?你产生过这种冲动感,这种美感吗?一个不能打动自己的教师怎么用自己的教学打动别人,打动你的学生呢?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这就是用心的内涵所在。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用心的教师呢?办法非常多,而且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三条常见的用心的策略:
三大效应:
一、首因效应策略:心理学名词,也叫第一印象策略。当你和陌生人第一次交往的时候,如果能给对方留下一个非常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么对方会把对你这个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身不变。从而为你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和陌生人第一次交往,给对方留下非常差的印象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工作或交往的过程中有可能你要花上十倍或者百倍的努力都扭转不过来,从而是事倍而功半的效果。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因此当我们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当我们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当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当我们处理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用心,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率性而为,一定要给你的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否则的话可能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也扭转不过来的。
印刻效应:如果哪一天你感觉特别的无聊,你买来了鸭蛋和鸭妈妈开始孵化小鸭子,蛋孵化成功以后,你就把鸭妈妈赶走,站在小鸭子的面前,如果小鸭子刚离开蛋壳睁开眼看到的就是你的话,它就会把你当成它的鸭妈妈,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为你赴汤蹈火而在所不惜。这就是生物学上的印刻效应。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让你的学生对你产生印刻效应,对你产生追随感,那么你的教学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的简单了。
什么才是成功的老师?成功的教师的标准有哪些?那就是如果你是一名男教师,那么所有你教过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在她们的内心深处都产生这样的想法,那就是长大以后都希望嫁给你,做你的老婆,那就是你最大的成功;同样如果你是一位女教师,那么所有你教过的学生尤其是男学生都会在内心深处有这样一种想法,长大以后都希望娶到像你这样的女人做老婆。那就是你最大的成功。教学的本身就是使你的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产生追随感,如果你能深深的吸引你的学生,让你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追随感,这样的案例哪里都可以找到。一个学生之所以数学学得非常好就是因为他非常喜欢数学老师,如果他语文之所以学得非常差那就是因为他不喜欢语文老师,敬而远之的教师就不好了。
第二大策略:断臂维纳斯效应
断臂维纳斯雕像非常的美,非常的感人,非常的让人产生联想,遐想。当维纳斯雕像第一次出土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为维纳斯的美感到惊讶,所打动,但人们也产生了深深的遗憾。人们都为她的美而感到遗憾,这是残缺的美,不完美的美,缺憾的美,无论想了多少种补救的方案都。接上两条段了手臂,但无论哪一种方案都还不如断臂的追求完美的本身,作为就是不要刻意追求完美,给我们老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呢?给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呢?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师以追求完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坦率的告诉大家,追求完美本身并没有错,但作为教师,你不要刻意的追求完美,因为越是完美的教师你离你的学生距离越远,反而丧失了你的学生赶上你超过你的信心,所以今天我们主张我们的教师追求不完美的美,你不是想让你的学生发展吗?那你就要学会适时的在你的学生面前暴漏你的无知,暴漏你的不足,甚至犯错误,让你学生知道你也是人,也是不完美的人。
够苹果原理:一伸手就能够到的话那么这个苹果会长成什么样子?如果树上有一个苹果,人们够一够,够不着,但跳一跳就够得着的话那么这个苹果就实现了它的价值。如果树上有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人们够一够够不找,跳一跳够不找再跳一跳仍然够不着那么这个苹果只能在树上烂掉了,答案大家自己去选。
第三:金庸效应
金庸效应这些教育学中的理论潮流在做一个用心的人。我们的教学和我们的教科书怎么能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比,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书籍营养在哪里呢?良药不一定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要逆耳啊?那不是更好的实现它的价值了吗?津津有味。
我们是教师我们不是相声演员,但作为教师我们或多或少的应该具备一些相声演员的素质。相声演员能事先设计好表演的节目,我们备课中的重难点要备在学生的理解中,最近发展区里原理。
我们不是魔术师,但我们教师也应该具备魔术师的能力。魔术都是假的,但魔术的效果却能达到被骗了还在哈哈大笑呢,让他的观众产生探究欲,一场成功的课是时不时的让你的学生长生探究感。
2.“共同遭遇者”的教师
所谓“共同遭遇”,是指许多老师通过实现了与学生就某一课题的共同研讨、合作探究的有效过程。这就使得老师的教学重心下移,体味“同学”(与学生一同学习)的新意。同时这也就可以实现教师的撰写教案的转变,即真正做到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3.做一个用“情”的教师
有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道哈佛博士生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只要把屏幕中间画上一条对称轴,你就会发现第一幅图只不过是一个正向和反向的1,第二幅图只不过是一个正向和反向的2,第三幅图只不过是一个正向和反向的3,以此类推是一个正向和反向的4、5、7,那么缺少的就是6,有的人用的是感性思维,而有的人用是逻辑思维,于是不同的人得出的就是不同的答案。训练两种思维一种是感性思维,一种是逻辑思维也叫做理性思维,而我们教师面对的更多的是未成年人,于是教师在需要逻辑思维的同时更需要感性认思维。
没有热情的教师不是成功的教师。试想一位没有热情的教师怎能传递给学生学习的热情,怎能激励学生不断推进学习的动力?因此,无论是教育研究还是平常的课堂教学,都要理解教育用情的真谛。
(二)从“教书匠”到专家:做一个充满理性的人
1.反思的教师
根据教育学家波斯纳的观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实践所产生的经验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他有进一步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2.创新的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要实现教师的不断创新,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破除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思维定势;不断地打破“囚徒困境”的思维;不断打破“跳蚤人生”的思维。
四、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实现:体悟一段话、实践一哲学
我们时常会聊到这样一个话题:现在的教师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事业?我想,既然我们选择了粉笔生涯,那么应该用心探索下去。让我们去体会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教育名言吧: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工作汇报《华东师大培训汇报》。——苏霍姆林斯基
我想,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努力,不断尝试,实现教师境界的不断提升,实现由教书匠向专家的发展。
送给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句话:“作为教师不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实现我们的理想,而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作为家长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实现我们的理想,而是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实现他们的理想。”
第二点感受:
1、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学校,学生非常顽皮,常用豆弹暗中弹射老师,学校很无奈。有一次—个教育家去参观,居然也吃了几颗豆弹.当时校长在旁,很难为情。但是这教育家却并不惊奇,反与校长讨论怎样利用学生正当的尚武精神。隔了几天,这位教育家再次到校去演讲,对于“吃弹”的事一字不提,并特地教学生们怎样射箭,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学习。从此以后学生们课余时间,就去练习射箭。至此弹豆的游戏就慢慢消失了。
因此,当我们遇到学生的一些偏激行为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多发现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并因势利导,转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释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2、不要让你的奖励成为学生的负担
我们常说要赞美学生,要赏识学生。其实 “奖励要讲究策略,不能廉价,不能过度奖励,否则会让学生逃避表扬。” 表扬学生要有度,千万不能让学生成为负担,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因自己的闪光之处而得到适时适当的赞许。
3、给学生“练”的机会
在培训期间,几乎所有的专家的报告中都渗透着这样的思想,那就是教学一定是学生自己学,而不是老师代替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练”的机会,“做”的机会。可能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总是出错。”而每当此时,我们私下里总把怨气撒在学生身上,怨学生上课不好好听,怨学生学习不够积极。其实,细细想来,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我们教师自己,虽然同样的问题我们讲过很多遍,可每一次都是蜻蜓点水般地一掠而过,又不给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学生又怎么会记住呢?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牢固地掌握知识,那就要给学生“练”的机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切实的“做”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活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
4、不要让课堂被虚假的繁荣塞满
通过专家的引领我知道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深度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生需要的教学。所谓有深度是指课堂教学要有问题引领,并且所提问题必须是有一定思考价值和思考空间的问题,而绝不能是简单的“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的一问一答。表面上看学生齐声高喊“对!”“是!”似乎热情很高,其实这又能在学生记忆中留下什么呢?所以我们决不能再让那些表面很热闹的一问一答塞满我们的课堂,应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场所。
5、发挥板书的魅力
重视板书,发挥板书对学生记忆的影响力,是我从几位专家那里学到的又一条法宝。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刻感受到了板书带给教学的成果。不知从何时开始,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强力支持,人们在各类的公开课、优质课中就不再重视板书,即使写,也只是写个标题。斗转星移,现在人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讲实效,教学的一切手段和活动都必须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理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记。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板书的作用,并且要尽可能设计出精美、合理的板书,从视觉、知识、学科等方面给学生全方位的享受,让板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设计板书已经成为我校教学的一种有利的手段,我们一线教师也更深切的体会到了三块黑板带给课堂教学的益处。
6、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中,教师认真考虑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材、教师“之间的关系,合理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让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如对学生学情资源的开发,既要注重学生的前在经验,又要注重学生的潜在可能和个体差异。对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既要做到从教育立场整体把握知识,又要注意将散点知识进行结构加工,同时还要将符号化的知识还原加工。对教师个人来讲,要注重自身资源的开发,要用教师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乐学、爱学。
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强调:“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因为上课的花样、技术跟别人不一样,而是从整体上跟别人不一样。如果你具备了以上资源开发的能力,你就具备了引领别人的能力。”
7、重视结构教学的好处
从吴亚萍教授的报告中,我知道了结构教学的模式和好处。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单元,还是整册书,都可使用结构教学法。所谓的结构教学模式,即“整体→部分→整体”。首先整体上要初步感知整个教材的整体内容和教学价值,然后要知道所讲部分与整体知识间的联系,清晰此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最后再从整体上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我个人的理解其实就是熟悉课标,让课标引领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有标可循,不做无谓之功。
8、教师上课要带好自己的钉子和钩子。
吴亚萍教授和李正涛教授都是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的得力弟子,李正涛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每次作报告都要带好两样东西,即带好自己的钉子——钉住听报告老师的心;带好自己的钩子——把听报告老师的好东西钩出来为我所用。”
带好自己的钉子和钩子,听起来很新鲜,也有点俗,但细琢磨还真有些道理在其中。教学中我们追求什么?不就是希望所有学生的心都牢牢钉在学习上吗?不就是希望每堂课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能围绕教学内容而不断被激活扩展吗?所以,教学中我们真的需要带好自己的钉子和钩子,每节课都将学生的心紧紧钉在学习上而不会溜号走神;钩住来自于学生的有效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在彼此的互动中绽放异彩。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的心都扑在学习上?如何让我们的课生动有趣?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如何创造性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不断研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正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其实,专家带给我们的感受岂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专家说的再好,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玉”能不能琢成,关键还得在我们自己,能否将我们听报告过程与专家思维碰撞时所产生的火花保持下去,并使之燃烧起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将学习所得渗透到自己教学的每一环节。
9、“评价”可以让我们知道教学的路子走得对不对,效率高不高,这与提高课堂效能是相契合的。
10、能不能给教师一些自由的空间,让教师自主地整理课程,自主地设计教学,自主地命题,自主地评价。
其实教案写多少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案中要有教师自主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理念和思想。有句话说:“当没有规矩的时候,创新就是整个世界。”
老板与打工者的区别是:老板敢冒险,打工者不敢冒险;老板“有问题”,而打工者只知道“解题”。
我们教师要创新,而创新也意味着要冒险,而谁能承担得起这个风险呢?很显然,教师的力量是很单薄的,抗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这需要教学领导为教师加把力,引领教师去创新,或者说,走在创新的前列,为教师承担冒险(创新)的风险!第三点感受:在华东师范大学研修期间,美国塔尔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先生在历经两天的报告中给我们传授了许多有关心理学、认知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又找到了对知识的如饥似渴的感觉。王博士在谈到教育的核心问题“满足需要”与“坚持原则”的关系时,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位真正的马语者——Monty Roberts。《Monty驯马的启发》视频,让人回味无穷,引起大家深度反思。
故事讲的是美国西部牛仔Monty的父亲是美国西部农场的驯马者,他从小生活在牧场里,每天与奔驰的骏马生活在一起,三岁就获得了八岁孩子组的赛马冠军。生活在牧场的他,从小就要接受父亲的训练——驯马。Monty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学习驯马技术,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青出于蓝了。驯马是一项苦活,因为马很倔强,不轻易屈服,要将其驯服需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要不断暴打(吊着打、将其掀翻在地用皮鞭猛抽等),使其恐惧以致精神崩溃,最后屈服为人类所用。Monty非常喜欢马,不忍心用如此残忍的手法驯马,于是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文明驯马的新法子。经过十余年的不断试验,他终于找到了驯马的最好办法。但当他去推广此法子时竟无人相信,还说他是骗子。转眼间Monty六十岁了,他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决定去西部草原找一匹野马再次验证自己的“Monty驯马法”。
父辈们的驯马方式是“捆、绑、打、吊”,再狂妄的野马,经过人们一个月的残酷折磨也会折服的。但是Monty认为这是不人道的,他要用人道的方法训练马匹。他通过仔细观察马的行踪、行为,观察母马对小马的惩罚方法(当小马犯错误时,母马就将小马推出马群,让小马孤零零地站在马群外,孤立它,小马好似反思,过些时间,小马回到母马身边时,母马再和小马进行交流沟通,而这时的小马就会格外的乖,因为小马害怕离群,那样它就会失去安全感,当母马孤立它时,它会感到来自外界的威胁,于是开始妥协,请求回到母亲身边,寻求保护,所以当母马给予它一段时间的离群惩罚后再与其交流,小马就会完全接纳,变得顺从听话。),提出完全不必用如此惨烈的不人道的手段驯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马服从人们的意志。大人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驯马,而小Monty只用了一天就驯好了马。当他兴致勃勃告诉父亲并演示给父亲的时候,却招来了父亲的毒打。因为父亲绝对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改变他一生为之骄傲的驯马技术,这种挑战他不能容忍。Monty的坚持没能换来父亲的理解,相反父亲与他断绝了关系,并且终身没有得到父亲的原谅,但他却向世人证实了“心服”胜于“折服”这一应用于“动物”身上的训导理论。他还在澳大利亚创办了“青少年教育问题”中心,教育、辅导有问题的孩子,为人类做着最伟大的事业——拯救问题青少年心灵的“天使般”的工作。
Monty相信任何生物都有“满足”的需要,但世事也有“原则”要坚持。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把握好“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由于他的驯马方式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认为他是提前训练好了马,再来教授人家驯马。因此在Monty62岁高龄的时候配合英国BBS电视台联合录制了他三天驯服野马的过程:首先,Monty在一群野马中挑选一匹野马,并请助手们帮忙将选中的马和马群分开。野马受惊猛跑,Monty不停地跟着它,24小时后,野马不再跑并不停地看着Monty;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野马的桀骜不驯,在草原上发狂的奔跑,谁也不知这匹野马将要奔向何方!而62岁高龄的Monty在24小时内不停地追赶野马,让野马尽情地奔跑,宣泄自己离群的痛苦,发泄自己不愿为人所用的情绪。在第一个24小时中,Monty唯一的动作就是追赶,没有任何语言;而后再用了近24 小时开始与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他不停地与马作交流,亲切地称野马为BOY;野马停下来了,慢慢地人和马距离拉近,只要马停下来,Monty马上给予奖励(用背对着它让它感到少了威胁多了亲近,几次反复,终于,Monty跟野马站在一起并抚摸着马头。敌意消减,信任增多,Monty开始给野马上马鞍,自由惯了的野马肯定拒绝,Monty知道不能强迫,又不断抚摸它,继续减少野马的敌意,慢慢的,把垫铺上去了,但上马鞍的时候,野马还是拒绝,几次三番,Monty一再坚持,意思告诉马必须要上马鞍,最终,马接受了。Monty的助手骑上马,野马引颈长嘶,试图甩掉对它的羁绊,几次无果,慢慢的野马就接受了驯化,最终成为人们的坐骑。
在这72小时中,Monty满心充盈的是对马的“爱”,有了这个“爱”,才有了矢志不渝的等待;这是一种理性的爱,是一种基于理解的爱,是一种有奖励有惩罚的爱(不断的追、不停的靠近、拉与蹭等训导过程)。它类似于一种信仰——对马充满了执着的期待,所以,就产生了一种不放弃的追求,就产生了一种恒久的耐心。耐心是基于爱心之上的,没有耐心是因为心中不爱,或爱之不深。短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Monty 驾着自己的马跟随着那匹野马,不离不弃,直到野马自己慢下来,他才试探着靠近,交流,他的每一步都没有强迫的成分,但最后他却达到了驾驭的目的。
从Monty驯服野马的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将野马训练成良马为人所用,就在于他对马的爱、尊重、理解和耐心。在这72小时中,Monty满心充盈的是对马的“爱”,有了这个“爱”,62岁的老人才能24小时不断地追逐,虽然追逐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全身疼痛,还不能休息);在训练野马的过程中,马儿也会有躁动不安的时候,可我们看不到Monty对它的任何责骂和鞭打,相反是调转马头,让它能感觉到压力没有那么大,更愿意和自己靠近。在尊重的前提下,他让马儿了解自己需要学习到什么,必须遵守的规矩是什么。
在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要遵从用“爱和尊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原则,用真诚作为沟通心灵的桥梁,多用“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情感去体验孩子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超越友情、高于母爱的师生情,并在此基础上辅之以“规矩”,让“野马”,成为“良驹”。
Monty是一位“马语者”,他何尝不是一位懂得教育的人呢?我们谁又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呢?
抱怨孩子的顽劣,是因为你不懂他的心;责备孩子的无理,是因为你不懂他的需要;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不够谦卑;教育无效果,是因为你的爱交流不够,在哪个“问题”学生的身上你用过72小时不间断的训导呢?野马亦能驯服,人不及马吗?
在这之后,Monty又做了这样一项试验,把用传统方法驯服的马和他驯服的BOY同时放回到野外,现在大家猜想一下,这两匹马最终会做怎样的选择,是回来还是去找自己的同伴,回归马群?结果传统方式驯服的马被放归野外之后就一去不返,而BOY在离开三天之后回到了Monty身边。
这个视频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教育工作与之相通之处。1.耐心。教育孩子和驯马道理相似,就像“马语者”对待野马的耐心,我们也要跟随孩子的方向,关注他,观察他,给孩子接受的时间和空间,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开始沟通。让他解除戒备,愿意接受你的要求。这个“愿意”的过程非常重要。就像Monty 后来所有沟通技巧的应用,都是建立在他和马最初那一天一夜的陪伴过程中。但我们的老师、家长有时则缺少这种耐心,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观念灌给孩子,却不考虑自己与孩子之间是不是已经建立了这个让孩子愿意听的信任基础。2.爱心。Monty的父辈祖辈所用的驯马的方法让很多倔强的马儿就范,这种方法就是强制,就是野蛮,就是服从。他们同样获得成功,这与Monty一样。但是,他们驯马的过程毫不相同,这是因为支撑他们驯马方法的理念不同。很显然,Monty的驯马师建立在对马儿的尊重的基础上,他对马儿的爱心改变了以往传承的驯马的野蛮。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爱心无疑是浇灌花儿的雨露,在我们爱心的感召下,很多孩子学会了向善,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进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还有许多强制,还强调学生要服从,还缺少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3.艺术。驯马是讲究艺术的,同样,教育也是一门艺术。从Monty驯马的过程中,我们也许能够有所启发,领悟如何艺术地和学生交流、交往,从而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
送给大家的话:
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诅咒
在仇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争斗
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害羞
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内疚
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耐心
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
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欣赏
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正义
在安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有信心
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
在接纳与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世间寻找爱。
华东师大丽娃河畔的浪漫气息,并没有冲淡我们正酣的学意,我很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坐在中国教育思想最前沿的讲堂里,我开始重新审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价值追求。春风化雨,炳文达人,在感悟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第四篇:世强陶瓷公司简介
世强陶瓷公司简介
世强陶瓷,缔造完美生活!
佛山市世强陶瓷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陶都”——广东省佛山市,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陶瓷企业。公司生产实力雄厚,拥有国际领先的萨克米压机、超长宽体窑炉,三维辊筒印花机和3D数码彩色喷墨印花机等多台国内一流生产设备,年产能稳定。产品包括全抛釉、瓷片、抛光砖等市面上热销产品,产品规格多样,适合不同的装饰规格需要。
作为一家大型的陶瓷生产企业,以精工、专注、和谐为理念,精研当代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陶瓷创新设计理念与先进工艺,创造出更适于现代建筑装饰需要的陶瓷产品。
公司更注重自身技术创新,设立独立研发部门,并常年与国内外顶尖的陶瓷专家和机构交流合作,不断推陈出新,已获得多项技术专利,为客户提供了众多高品质的产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星级酒店、别墅公寓、市政工程、会馆超市等重点项目中,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
“缔造完美生活”的品牌形象不断深入人心,以“产品+服务”的经营思路在中国建陶发展的今天,正日益显现出世强品牌的威力和价值。
第五篇:华东师大学习汇报演讲稿
在学习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郭建华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2012年10月下旬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走进华师大我被她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了,华师大不仅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有着让人心悦诚服的顶尖教育专家。在华师大学习的十多天的时间里,我们聆听着周斌教授,王意如教授,吴遵民教授等多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并且去参观了几所示范学校,无论是学习还是参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掌握的新的教育理念,为师之道。重新认识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深刻含义。
一、浓郁的学习氛围
几次过马路,乘坐地铁,我无意中感受到了上海人步履匆匆,地铁上好多人手里都捧着报纸在看。真所谓的环境能够塑造人,这句话很有道理。记得吴遵民教授讲课时说,“华师大的个个老师都是精英,学识渊博,但是他们从不懈怠,必须不断地学习”。此言不虚,有次在电梯里听到一个教授在讲电话,“这几天有点懒,每天只看五六个小时的书。”教授已经称得上是学富五车了,可是每天五六个小时的学习还是最少的,我听了之后深感羞愧,总是抱怨自己忙,读书学习的时间却从来没有纳入自己忙得规划之中。细想一下,还是自己没有真正想要去读书学习。
二.观念改革,时不我待
我是这样想的,一个人可以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可以撑起一片蓝天。所以,我相信当一个合格的教师必然会影响一个班集体所有的学生。老师有新的教育理念学生就有新的学习方法,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在一线的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思想,要对教学理念和发展目标有明确决策,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对学生培养目标有独特的理解,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特色设计。要审时度势,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发扬传统,利用优势,挖掘潜力,扬长避短,不能不顾条件盲目跟从,又不能受条件束缚而畏缩不前。要善于发挥特长,循循善诱,认真选准教学特色的突破口,大胆改革,敢于创新,勇于进取。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一个班集体、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以时代的眼光审视教育现象,发现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并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确定办学育人目标。在班集体学习教学过程中,我想特色建设是个突破口。尽管我们每个老师为教育的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但很遗憾,历史往往只是记住英雄,鹤立鸡群嘛!如果是鸡立鸡群,全都是鸡,就会无人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如果是万绿丛中一点绿,一片都是绿,那你就无以显现。
三、在反思中成长
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光兢兢业业的去一尘不变去教是不够的,必须学会创造有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这十多天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教学要创建特色,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去保证。因此,有人说:“管理就是创造必要的条件。组织学生有效地去实现目标,它是一切有组织活动的地方均不可缺少的要素。”成功的学校是由优秀的校长和敬业的老师组成的。他人很难替代。我对好教师的理解是:要想做一个好教师,要先做一个好人,一个敬业的人,一个对教育充满感情的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是一个事业心强、人品高尚、能够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上的行家,还应该是一个懂得教育,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和管理上能够独树一帜。我想最重要的恐怕还是热爱教育、理解学生、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精神所在,只要有了这些我想不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难。
课程学习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我们听了多少。这十天的学习我们一边聆听着教授的讲座,一边认真的做着笔记,希望像海绵一样汲取广度的适合自己的营养。而同时我们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教授们的讲座恰恰能切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要害,解答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诸多疑难困惑。
这次华东师大的学习,我重新认识了现代教育的重要性、灵活性、创造性和以人为本共同教育和差异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启示,可以说不虚此行!至于我是如何扮演这个角色的,我想表述的是: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态度决定一切。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脚踏实地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