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封闭性
B.垄断性 C.等级性
D.阶级性
2.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A.诗、书、礼、乐、易、春秋
B.诗、书、礼、仁、义、智 C.德、智、礼、义、诗、春秋
D.德、书、礼、乐、义、仁
3.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A.《太阳城》
B.《理想国》 C.《政治学》
D.《乌托邦》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5.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6.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一般把教育分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9.()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问题
10.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A.
10、11-
11、12岁
B.
11、12-
14、15岁 C.
13、14-
15、16岁 D.
7、8-
9、l0岁
11.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12.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13.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性 D.方向性与现实性
14.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A.孔子
B.柏拉图
C.杜威
D.卢梭
1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
16.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学说,开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之先河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D.亚里士多德
17.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18.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19.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0.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A.前提
B.基础
C.方法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D .中心
[page]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再生产。
2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___。
2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____和_____的主体。24.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__性和_____性。
25.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_____、_____和_____。26.教学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27.德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_____转化为受教育者的 . 2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___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之间的矛盾。
2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_____和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教育内容 31.教师资格 32.教育机制 33.正式群体 34.美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3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质。
37、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38、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10分)
3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page]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封建等级性,反映在教育中,官学的显著特点就是等 级性。
2.A 【解析】孔子教学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3.D 【解析】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又被誉为产婆术,这种教育方式被记载在《理想国》中。
4.B 【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
5.D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第一次出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范 畴是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6.B 【解析】教育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和当代社会的教育。
7.B 【解析】素质教育表现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而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8.D 【解析】l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 列。而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D 【解析】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 论疑难,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10.B 【解析】少年期指ll、12~14、15岁。
11.A 【解析】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针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教育 无目的论的主张,强调实用主义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12.A 【解析】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言语和行动上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13.C 【解析】这是对教育上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14.A 【解析】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在《论语》中早于西方苏格拉底形成了启发式教学。15.B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通过书本或者前人既有的经验进行。受制于时间和精力,学生大多时候通过间接经验认识世界。
16.D 【解析】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最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 “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17.C 【解析】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18.B 【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各学科教学,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德育。
19.C 【解析】道德情感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道德情感贯穿于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之中。
20.C 【解析】班主任通过学生操行评定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
二、填空题
21.有组织有计划 高效率 22.质量规格 总要求 23.自我教育 发展 24.主体示范 25.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材 26.教师学生 27.品德规范个体品德
28.道德要求 品德基础 29.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三、名词解释
30.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的内容。
31.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规定从事教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32.教育机制是教育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33.正式群体是指为了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定目标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组织结构。
3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3)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受教育权上,是否能接受教育也是不平等的。
36.【答案要点】(1)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 “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7.【答案要点】(1)依据教学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38.【答案要点】(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家庭教育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父母与子女间的特有亲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量;情感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能使子女受到独[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有的熏陶和感染。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子女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育。
五、论述题
39.【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liaoning/
第二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的关系。
A.并列的B.递进的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的教学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A.多样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16.“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的形式是()。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17.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8.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19.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20.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法。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page]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21.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_____。
22.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_。23.主题班会应以_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2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
25.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6.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_的发展。27.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统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2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的关系。
29.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_____。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30.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____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3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3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33.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34.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35.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36.教师无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要掌握专业内的知识就可以。()37.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38.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重点关注的对象应是先进生和后进生。()39.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40.国外有人统计调查了某家族的八代l36名成员,发现其中50名都是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42.简述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43.简述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44.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五、论述题
45.试述因材施教原则及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六、案例分析题(9分)
46.王老师是一位青年班主任,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然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的学生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对于这样的现象,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page]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 义务教育的国家。
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D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 强制性。
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 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B 【解析】陶行知的话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7.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8.A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9.D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 响教书,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11.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鱼”指直接给他现成的鱼,而“渔”则指捕鱼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效果会更好。
12.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修养水平。
13.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4.C 【解析】小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储备和经验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老师应该侧重运用直观的方法。
15.B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提出了 “范例教学法”。
16.D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
17.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演示法不仅能使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8.A 【解析】在这种类型中,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决定为准。学生对教师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
19.C 【解析】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20.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
21.课程设计 22.四书五经 23.学生 24.培养创新能力 25.修辞 26.心理 27.班主任工作总结 28.促进 29.学校教育制度 30.卢梭 [page]
三、判断题
31.× 【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32.× 【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33.√ 【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34.× 【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35.√ 【解析】(1)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2)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36.× 【解析】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37.√ 【解析】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38.× 【解析】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互相争斗的焦点。因此,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班主任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抓两头,[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又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
39.×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40.×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可能性,但决定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永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建立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观念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儿童与[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42.【答案要点】(1)思想品德课-9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买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4)少先队活动。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自己的成员。(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并获取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43.【答案要点】(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小学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小学教育目的的内涵也不尽相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而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段时期的身心发展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小学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每个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都有一个目的。这[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个目的可能是明确的,可以用文字或语言明晰表达出来的,也可能是较为模糊的、笼统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指导着具体工作。44.【答案要点】(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 “绝招”。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充分的、足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的知识、人物或事件,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才能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与指导。
(3)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一学生的年级越高,就越是如此。(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5)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并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也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组织的活动,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page]
五、论述题
45.【答案要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2)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养,让他们参加一些与才能相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46.【答案要点】王老师的班级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王老师并没有以身作则,没有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还要求教师的思想进步、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工作认真,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境界。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师的品行应该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学生时想达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教师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liaoning/
第三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
共5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的教育。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4.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A.个体知识经验
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个体需要兴趣
D.情绪状态
5.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A.单维思维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
D.具体逻辑推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7.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8.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9.3~5岁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1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家庭
B.个人主观努力
C.学校
D.社会
13.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
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16.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
A.教育发展
B.生理发展
C.心理发展
D.人的发展
1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8.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19.()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20.普及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21.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____和____。
22.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然形成并依赖于一定的____。
23.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____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4.____是指课的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____和时间的分配。
25.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____。
26.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一____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教学计划。
27.德育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____的过程。
28.课外教育工作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参加的多种多样____、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29.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和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3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____和社会教育。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教育结构
32.外铄论
33.学校课程
34.实验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公四小题,每小题四分,共16分)
35.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36.简述我过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37.简述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
38.简述布置作业应当遵循的要求。
五、论述题(8分)
39.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40、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 元前l000多年前的商代。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质的飞跃。
2.D 【解析】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雅典的教育。
3.A 【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4.B 【解析】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已经相当成熟,他们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5.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认为其他人或物的思维与自己的一样,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6.B 【解析】自古至今,孔子提出的“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思想,因切中了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一直成为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长期的坚持。
7.C 【解析】思维的变通性,也称为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8.A 【解析】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9.C 【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
10.A 【解析】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11.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
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12.C 【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B 【解析】感觉记忆以视象和声象形式存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象代码的形式储存,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以语义代码为主,也有视象代码。
14.A 【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题干所述应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15.C 【解析】教师和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6.D 【解析】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17.B 【解析】课堂管理能够促进教学和评价的进行,同时,通过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
18.B 【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产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19.D 【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0.C 【解析】义务教育、公立学校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过程中诞生的,始于资本主义社会,是靠国家强力推行而普及发展的。
二、填空题
21.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 22.师生关系 23.发现学习24.课的结构顺序
25.小学 26.教育行政 27.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28.有目的 29.群体差异 30.学校教育
三、名词解释
31.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教育结构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32.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33.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34.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人类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人类的劳动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
(4)教育的职能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6.【答案要点】(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要培养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7.【答案要点】(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38.【答案要点】(1)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训练服务。
(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适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
成,避免负担过重。
(3)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教师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完
成作业给予指导。
(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五、论述题
39.【答案要点】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具体表现在:师生之间是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师生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师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造成心理障碍。
第四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
共6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4.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5.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6•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8.“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9.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课程观的观点。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10.‘‘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为、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生存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
11.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13.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4.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6.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18.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9.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20.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2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提出教育飙会均等的口号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
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23.培养人的活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受教育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D.人的精神的指引者
E.人的思想的导航者
24.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5分。共15分)
26.学校制度是随便制定的,对国家和青少年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
27.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28.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29.杜威是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30.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31.只要牢牢把握教学这一中心点,学校就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2.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33.教学过程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无关紧要。()
34.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个体本位论。()
3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教学的意义。
37.简述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38.简述小学德育的意义。
39.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6分)
40.论述讲授法的含义及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六、案例分析题(9分)
4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的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 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年师表。
问题: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袁莉进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 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2.C 【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 到循序渐进,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 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D 【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 势力说”,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4.C 【解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而编制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5.D 【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 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 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
6.C 【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 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 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7.C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8.D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原则的运 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
9.A 【解析】这是人文主义课程观的观点,人文主义理论认为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尊重儿 童,要以人为本。
10.C 【解析】题干所述是保障儿童安全的权利。
11.B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 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的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A 【解析】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13.A 【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14.D 【解析】品德评价法的方式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等。
15.C 【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16.D 【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 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7.D 【解析】本题考查了行动研究方法,即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 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方法。
18.D 【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19.B 【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 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20.A 【解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 和自主性,把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教育。
22.ABC 【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 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3.ABC 【解析】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24.ACD 【解析】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
25.ADE 【解析】教育活动中三结合中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三、判断题
26.× 【解析】(1)学校制度不是随便制定的,它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2)学校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会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7.X 【解析】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阶段性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28.√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9.X 【解析】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
30.× 【解析】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31.× 【解析】此题考查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以及对教学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从教育自身来看,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但学校若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通过教学,还要通过其他教育形式,如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劳动等途径才能实现。教学只有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2。× 【解析】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33.X 【解析】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但是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4.× 【解析】(1)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2)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这是片面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就必须符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另外,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35.√ 【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接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中形成的。学生接受影响的过程是在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7.【答案要点】(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38.【答案要点】(1)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2)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39.【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五、论述题
40.【答案要点】(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指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和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教师采用这些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讲的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容易导致注入式的讲授。
(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②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③讲究语言艺术。应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六、案例分析题
41.【答案要点】该案例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从而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反之,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3)孔子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又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第五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
共6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1.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2.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B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课程观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8.“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生存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
9.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t!iIli七,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1.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1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15.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6.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
A.讲解、谈话、报告、参观 8.讲解、谈话、讨论、参观
C.讲解、谈话、示范、参观
D.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17.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9.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20.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B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2.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2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2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
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25.培养人的活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受教育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B A.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D.人的精神的指引者
E.人的思想的导航者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26.学校制度是随便制定的,对国家和青少年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
27.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28.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29.杜威是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30.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31.只要牢牢把握教学这一中心点,学校就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2.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33.教学过程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无关紧要。()
34.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个体本位论。()
3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教学的含义。
37、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38、简述我国中学德育教育的途径。
39、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0、试述讲授法的含义及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41、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根据其特点进行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而编制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2.D 【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
3.D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4.C 【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D 【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势力说”,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D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
7.A 【解析】这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观点,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尊重儿童,要以人为本。
8.C‘ 【解析】题干所述是保障少年儿童安全的权利。
9.C 【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0.C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11.B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的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A 【解析】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13.D 【解析】“平行教育”是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4.D 【解析】本题考查了行动研究方法,即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方法。
15.D 【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
16.D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17.D 【解析】品德评价法的方式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等。
18.C 【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19.B 【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20.A 【解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自主性,把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21.ACD 【解析】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
22.ADE 【解析】教育活动中三结合中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23.ABCD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4.ABC 【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
(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5.ABC 【解析】教师的作用有: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三、判断题
26.× 【解析】
(1)学校制度不是随便制定的,它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2)学校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会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7.× 【解析】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阶段性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28.√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9.× 【解析】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
30.× 【解析】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31.× 【解析】此题考查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以及对教学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从教育自身来看,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但学校若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通过教学,还要通过其他教育形式,如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劳动等途径才能实现。教学只有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2.× 【解析】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33.× 【解析】学习问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但是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4.× 【解析】
(1)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2)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这是片面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就必须符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另外,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35.√ 【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接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中形成的。学生接受影响的过程是在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7.【答案要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38.【答案要点】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4)共青团活动。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更是学生自己的组织。
(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并获取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39.【答案要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五、论述题
40.【答案要点】(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指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和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教师采用这些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讲的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容易导致注入式的讲授。
(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②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③讲究语言艺术。应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1.【答案要点】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是家庭中新一代的唯一成员,因而处于优越的地位。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明显的特点:
(1)身体发育普遍较好。从小得到家庭的精心照顾,营养条件较好,因而普遍身体发育好、成长快。
(2)智力发展较早。现代优生学证明,头胎儿的遗传素质有一定优势。同时,家庭为其提供了较好的智力发展条件。
(3)品德行为习惯上的缺陷较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不够科学。
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扬长补短,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思想。要克服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倾向。第二,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要避免“四二一综合征”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三,学校要加强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学校要引导独生子女与同伴处好关系,学会关心照顾别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引导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