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
共6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尝试一错误说
B.认知一发现理论
C.联结一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5.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6.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
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D.学习动机的理论
7.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正迁移
D.一般迁移
8.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9.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10.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
A.理解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1.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A.动作幅度
B.动作结构
C.动作力量
D.动作速度
12.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13.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
A.社会
B.家庭
C.学校
D.教师
14.所谓的及时复习,是指应该()。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形象联想策略
16.指导教学是以()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A.学生
B.学业
C.学习成绩
D.学习方法
17.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教育学家是()。
A.加涅
B.布卢姆
C.波斯纳
D.罗森塔尔
18.“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19.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的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是()。
A.是非题
B.填空题
C.论文题
D.问题解决题
2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良好的()。
A.职业道德信念
B.职业道德习惯
C.职业道德意志
D.职业道德理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美国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
A.智高测评
B.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
C.儿童智力量表(WlSC)
D.成人智力量表(WAIS)
E.操作量表
22.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划分,动机可划分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高尚的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E.内部动机
23.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效果律
B.运动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
E.认识律
24.对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有()。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安德森
D.加特纳
E.吉安
25.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个别化对待原则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27.皮亚杰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8.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的学者是兰达。()
29.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3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定性评价。()
31.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
32.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否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3.直观是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34.有结构的问题与学校外实际情境中的问题类似。()
35.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心里发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7.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习中的运用。
38.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39.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
40.师生冲突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41.学生观察教师写在黑板上的生字,随后就能够模仿把这些字写在练习本上。当教师按照笔顺一笔一划地写生字时,学生如果能聚精会神地观察,他便能在认知上模仿教师的书写经验,在头脑中把它记录下来,他甚至能在放学后的几个小时,仍然能依样写出生字。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论述。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C 【解析】中学生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A 【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4.A 【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一错误说。
5.D 【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问的关系。
6.C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7.B 【解析】横向迁移,即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题干中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故属于横向迁移。
8.A 【解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9.D 【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10.C 【解析】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11.B 【解析】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
12.B 【解析】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一种准则与控制,良好的课堂纪律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3.C 【解析】学校奠定了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基础。
14.A 【解析】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也就是及时复习。
15.D 【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
16.C 【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17.C 【解析】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
18.B 【解析】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19.C 【解析】论文题是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的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回答字数不等。
20.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
二、多项选择题
21.BCD [1薛析ll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的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22.AD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动机可划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3.ACD 【解析】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24.ACDE 【解析】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
25.ABCDE【解析】心理辅导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等原则。
三、判断题
26.× 【解析】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是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角度划分的,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划分,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
27.× 【解析】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8.× 【解析】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的学者是加里培林。这五个阶段是;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9.√ 【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他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
动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30.× 【解析】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31.× 【解析】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一反应联结。刺激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32.×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不是直接将事先备好的概念和原理告诉学生,而是提出现实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
33.× 【解析】直观是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原理。当然,这并非意睐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
34.×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结构的问题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它与学校外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常常还有一定的差距。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常常是无结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结构不明确、解法不确定,答案也是开放性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很多合理的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无结构问题常常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提高其创造性。
35.√ 【解析】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 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37.【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是在较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丽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 因素。
38.【答案要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引导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1)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3)进行组块化编码。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4)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5)合理进行复习。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并且运用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方法。
39.【答案要点】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对肌肉的训练一样,而得到训练的官能又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因为内容容易忘记,其作用是暂时的,但形式是永久的。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但由于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40.【答案要点】师生之间的冲突有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因素。
(1)就学生方面来说,一是学生的个性特点,如自控能力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等;二是自我维权意识强;三是有些学生行为习惯差,当他们违纪违规受到教师批评时,随意顶撞。(2)就教师方面来说,一是处理的方法不得体。如对学生以训斥为主,或者批评的场合不当,让犯错的学生感到没面子,或者有
打骂学生的行为;二是不能控制情绪,易将个人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和不满迁移或发泄到学生身上;三是处理问题失当时,顾及面子,不能及时纠正;四是处理问题不公平,厚此薄彼;五是平时与学生交流少,缺乏情感交流。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案例所陈述的事实体现了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弓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人类学习的实质上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途径,它避免了尝试错误和暗中摸索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2)保持过程。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3)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4)动机过程。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迅速掌握知识和行为模式,缩短学习进程;二是观察学习可以不受限制,从各种示范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行为模式;三是观察学习省时省力而且又能避免直接学习因失败而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
共5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A.学习目的B.教学目的C.学习目标
D.教学目标
2.用小猫逃出迷笼的著名实验来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习的心理规律
4.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5.教育心理学诞生于()。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如果儿童处于11~15岁,那么他属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的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8.下列能代表自我实现需要的描述是()。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
B.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
C.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9.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10.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1)。(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12.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13.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观察
C.师范
D.练习
14.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5.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6.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17.()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18.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19.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20.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_____、定向性与_____、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22.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_____ 与_____。
2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_____。
24.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_____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5.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_____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26._____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2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_____、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28._____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2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熙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____的过程。
30.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____人们的心里特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1.心里发展
32.诱因
33.教学方法
四、简单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4.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3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7.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38.试论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个小题,共10分)
39.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记录:今天要学习新的单元,首先对上一单元进行复习。接着,在开始新的单元学习之前,我请班上善于动手的小明叠了一架纸飞机,并请英语基础较好的小兰对纸飞机做了简单的描述,小刚的基础不太好,有些单词我在课前让他先行复习,所以他也能听得懂、跟得上。由此,三种类型的学生都初步掌握新单元的基础学习,算是个好的开始。
请对这位教师的反思找出理论依据,并说明对教育的启示。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2.C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尝试一错误说,他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猫逃出迷笼的实验。
3,D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但学与教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在一起的。
4.B 【解析】l868年,俄国教育家鸟串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A 【解析]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由此涎生。
6.D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于年龄的划分如下:感知运动阶段为0~2岁;前运算阶段为2~7岁;具体运算阶段为7~ll岁;形式运算阶段为11~15岁。
7.B 【解析】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
8.C 【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 ;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体现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9.D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首先由班杜拉提出。
10.C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
学习对另~种学习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1.B 【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学习的类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 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予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
12.C 【解析】操作技能本身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就操,乍技能本身而言,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13.D 【解析】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4.B 【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策略。
15.A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 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予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都属于元认知策略。
16.D 【解析】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17.C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18.D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19.B 【解析】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
20.A 【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
二、填空题
21.阶段性顺序性 22.自我了解 自我平价 23.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4.练习25.群体气氛 26.交互式 27.理解问题
28.从众 29.价值判断 30.量化描述
三、名词解释
3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3.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 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四、简答题
34.【答案要点】(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5.【答案要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仪能够运用经验一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他们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36.【答案要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 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含有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7.【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 归因。又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五、论述题
38.【答案要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六、案例分析题
39。【答案要点】(1)这位教师的反思的理论依据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 同,即只有符合学生锩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的因材施教,就应该以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为依据,来对教学环境进行选择、创造和评定。
(2)对教育的启示是:
①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
②教师要注意了勰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③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
第三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
共6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1.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2.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B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课程观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8.“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生存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
9.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t!iIli七,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1.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1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15.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6.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
A.讲解、谈话、报告、参观 8.讲解、谈话、讨论、参观
C.讲解、谈话、示范、参观
D.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17.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9.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20.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B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2.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2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2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
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25.培养人的活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受教育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B A.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D.人的精神的指引者
E.人的思想的导航者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26.学校制度是随便制定的,对国家和青少年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
27.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28.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29.杜威是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30.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31.只要牢牢把握教学这一中心点,学校就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2.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33.教学过程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无关紧要。()
34.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个体本位论。()
3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教学的含义。
37、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38、简述我国中学德育教育的途径。
39、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0、试述讲授法的含义及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41、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根据其特点进行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而编制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2.D 【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
3.D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4.C 【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D 【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势力说”,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D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
7.A 【解析】这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观点,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尊重儿童,要以人为本。
8.C‘ 【解析】题干所述是保障少年儿童安全的权利。
9.C 【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0.C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11.B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的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A 【解析】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13.D 【解析】“平行教育”是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4.D 【解析】本题考查了行动研究方法,即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方法。
15.D 【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
16.D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17.D 【解析】品德评价法的方式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等。
18.C 【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19.B 【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20.A 【解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自主性,把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21.ACD 【解析】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
22.ADE 【解析】教育活动中三结合中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23.ABCD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4.ABC 【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
(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5.ABC 【解析】教师的作用有: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三、判断题
26.× 【解析】
(1)学校制度不是随便制定的,它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2)学校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会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7.× 【解析】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阶段性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28.√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9.× 【解析】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
30.× 【解析】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31.× 【解析】此题考查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以及对教学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从教育自身来看,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但学校若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通过教学,还要通过其他教育形式,如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劳动等途径才能实现。教学只有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2.× 【解析】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33.× 【解析】学习问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但是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4.× 【解析】
(1)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2)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这是片面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就必须符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另外,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35.√ 【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接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中形成的。学生接受影响的过程是在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7.【答案要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38.【答案要点】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4)共青团活动。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更是学生自己的组织。
(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并获取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39.【答案要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五、论述题
40.【答案要点】(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指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和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教师采用这些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讲的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容易导致注入式的讲授。
(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②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③讲究语言艺术。应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1.【答案要点】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是家庭中新一代的唯一成员,因而处于优越的地位。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明显的特点:
(1)身体发育普遍较好。从小得到家庭的精心照顾,营养条件较好,因而普遍身体发育好、成长快。
(2)智力发展较早。现代优生学证明,头胎儿的遗传素质有一定优势。同时,家庭为其提供了较好的智力发展条件。
(3)品德行为习惯上的缺陷较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不够科学。
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扬长补短,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思想。要克服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倾向。第二,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要避免“四二一综合征”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三,学校要加强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学校要引导独生子女与同伴处好关系,学会关心照顾别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引导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第四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四)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3.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归因感
5.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A.吃饭穿衣
B.无目的地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6.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7.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A.广场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一般恐惧症
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评价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11.小红以前从不敢同老师说话,一次她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马上给予了表扬,并耐心解答了问题,此后她养成了主动向老师请教的习惯。这是老师运用了()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惩罚法
12.教学过程中首要事件是()。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引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
13.常常用来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群体舆论
B.群体规范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向心力
14.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的是()。
A.匹配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1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
A.关注教法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16.半期考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低级的动机
17.在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逐渐关注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这时()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8.自我意识进入社会自我阶段是在()以后。
A.3岁
B.5岁
C.7岁
D.
11、12岁
19.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20.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慌障碍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安德森心智技能理论的是()。
A.认知阶段
B.操作阶段
C.记忆阶段
D.深化阶段
E.自动化阶段
2.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有()。
A.以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D.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E.有了守恒观念
3.下列是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有()。
A.桑代克
B.维果茨基.
C.斯金纳
D.冯特
E.巴甫洛夫
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5.迁移的种类有()。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D.概念迁移与命题迁移
E.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6.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可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E.同一律
7.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8.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A.时间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D.学习工具管理策略
E.社会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9.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A.给定的条件
B.不定的过程
C.要达到的目标
D.多变的方法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10.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A.责任感
B.羞耻感
C.义务感
D.事业感
E.自尊感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__________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的__________。
3.对遗忘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进行系统分析时必须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创拟模式的基
本方法。
5.合作性学习中,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中受益,而__________比获益更大。
6.从__________入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7.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完成的。
8.全身松弛训练法由__________在19世纪20年代首创。
9.20世纪40年代,__________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1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后,从__________的评价逐渐过渡到__________评价。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l分,共10分)1.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2.心理健康就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
3.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提供直接指导。()
4.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5.主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
6.专家型教师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些什么。()
7.教师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8.苛勒认为顿悟的出现是无条件的。()
9.教育心理学只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
10.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任务分析
2.学习动机
3.垂直迁移
4.言语直观
5.原型定向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整合阶段操作的动作有哪些特点?
2.怎样进行学习时间管理?
3.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自律性与言行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论述题(共10分)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代币奖励法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已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第五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每小题1分,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每小题1分,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
5、尔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从时间上看,6、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7、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8、()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9、“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10、()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11、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12、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3、在教育过程中起()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
14、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B 4.D 5.C
6.C 7.C 8.A 9.B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C 20.A
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