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大教育心理学(范文)

时间:2019-05-13 12:4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大教育心理学(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大教育心理学(范文)》。

第一篇: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大教育心理学(范文)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2011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合集

一、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怎样帮助老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4,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那几个阶段?

5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6,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7,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任务和主要观点?

8,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9,简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

13,学习动机的作用有哪些?

14,简单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森——多德森定律)

15,简单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归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16,兴趣的作用有哪些?

17,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18,学习兴趣的作用是什么?

19,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及观点有哪些?(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说 20,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1,请简要比较知识直观的的几种形式?

22,影响知识保持的因素有哪些?

23,技能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4,如何培养操作技能?

25,培养智力技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6,简答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27,如何理解学习策略?

28,简答如何运用时间管理策略?

29,在学习中如何应用复述策略?

30,简答如何运用组织策略中的“列提纲”?

31,教师如何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32,简答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的作用?

33,试举出几种认知策略,说说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应用?(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34,简答如何用运用组织策略中的“做笔记”?

35,什么是生成性学习策略?

36,问题解决的过程有那几个阶段?

37,简要介绍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8,请简要介绍问题解决的策略?

39,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0,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1,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如何?

42,简要介绍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3,试分析品德和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44,简要分析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

45,简单介绍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种水平六阶段模式?

46,简答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47,班集体的大小如何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

48,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

49,结合实际,说说在课堂上教师应如何管理好过渡期?

50,简答课堂纪律的功能?

51,简答个别学生违反纪律的原因?

52,简答班集体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53,气质的特征有哪些?

54,简答性格的结构特征?

55,简答性格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

56,能力的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

57,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58,简答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59,简答心理健康的标准?

60,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61,简要分析中小学生心里健康的特点?

6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63,简要分析中小学生常见的心里问题?

64,简答心里健康的重要性?

65,教师需要扮演哪些社会角色?

66,教师为什么要扮演学生的伙伴与朋友的角色?

67,国内外中小学生喜欢具有哪些心里特征的教师?

68,教师应具有哪些特殊能力?

69,举例说明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70,列举几种与教育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的教师的人格特征?

二、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论述题

1,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2,学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

4,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

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7,结合实际谈谈学习迁移在教学中的作用?

8,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9.,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0,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11,作为教师,你将怎样知道学生运用精细加工策略以提高其学习能力? 1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教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13,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4,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5,结合实际,分析品德不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6,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管理?

17,课堂上,如果出现个别学生破坏纪律现象,你作为教师,该如何针对原因妥善处理? 18,结合中小学实际,谈谈如果出现班级集体课堂纪律问题,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19,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20,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1,如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2,论述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及教育?

2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4,你认为作为教师为什么要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如何树立威信?

25,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教师需要做好心理调适?

三、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补充题

1,学习迁移的种类

2,概念学习

3,规则学习

4,技能的种类

5,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

6,智力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哪三个特点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8,元认知的含义

9,资源管理策略的含义及包含内容

10.,问题解决的定义、特点及类型

11,态度定义、构成、特征及功能

12,品德的定义及构成13,课堂管理的概念

1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5,个性的含义和特征

16,气质的含义

17,四种典型的个体气质类型

18,性格

19,中小学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方法

20,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等级划分

21.,教师态度的含义及教师态度形成方法

22,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3,动机的含义和功能

24,学习动机的含义

25,学习迁移的概念 26,技能的含义 27,创造性的定义 28,课堂纪律的定义 29,个性差异的含义 30,心理健康的概念

第二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学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

4、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

8、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答: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9、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答: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

15、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学发展将促进学习教育专业和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16、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8、简述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答: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19、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答:保存、传递,交流、融合,创造、更新。

20、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2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22、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答: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25、简述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

答: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2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27、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答:价值的发现;潜力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28、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9、简述教育目的作用。答:导向、协调、激励、评价 30、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3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答: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人类的发展而演进。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32、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3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1)学生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5、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答: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人类文化的传递着;(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6、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7、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

答: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38、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

3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内容。

答: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40、简述师生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1、简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答:树立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42、简述隐性课程的特征。

答: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

43、简述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性。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答: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45、简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答: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46、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47、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8、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

49、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答:诊断、修正、决策

50、简述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答: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51、简述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

答: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课程综合化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52、简述教学概念的内容。答:(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53、简述教学的意义。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5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5、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答: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5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57、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58、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59、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答:(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60、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6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2、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3、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答: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有如下特点: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64、简述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

答: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

6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66、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

答:钻研教材;了解学习;制定教学方案。

67、简述课的组成部分。

答: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68、简述上好课的要求。

答: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6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70、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答: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71、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71、简述德育的意义。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72、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73、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答:(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74、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答: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75、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答:(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3)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76、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77、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78、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79、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

答: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及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80、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答: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81、简述德育的基本模式。答:认知、体谅、社会模仿。82、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答:(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83、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答: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84、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答:(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85、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86、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8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8、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9、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90、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答:(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教育心理学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3、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4、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5、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7、简述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答: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事物的持久性不断增强;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

8、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答: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抽象记忆有较

快发展。

9、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答: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10、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1简述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答:(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12、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答:(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14、简述学习的概念。

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15、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

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6、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1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18、简述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1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答:(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答: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2、简述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重视对关系的了解;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23、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24、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2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学生个性不同,二者的关系不同,使得学习效果反作用与学习动机。

26、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28、简述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答:

(一)树立自信心(1)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2)设置合理的目标;(3)进行归因训练。

(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1)使任务更有趣;(2)引发认知冲突;(3)合理使用表扬;(4)合适的反馈。

29、述迁移的作用。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30、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沃尔夫)、相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经验类化理论(贾德)、关系转换理论(苛勒)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辛格莱和安德森的产生式论,格林诺情境性理论。

31、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33、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4、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35、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自觉进行自觉概括。

36、简述错误观念的性质。

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

37、简述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答:(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38、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内容。答:(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39、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40、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41、简述技能及其特点。

答:所谓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42、简述技能的作用。

答:(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43、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心智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提高成绩需要采用新的结构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学习动机下降;在个人知识方面,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

46、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47、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特征。

答:对象脱离了支持物;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率。

48、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49、简述学习策略对解决教学改革的意义。

(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50、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 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5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5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53、简述复述策略的常用方法。

答、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试图回忆;画线。

54、简述精细加工常用的策略。答: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关键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55、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使用。

答: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

56、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答:发现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57、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问题的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58、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答:

(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59、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6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3)重视学生的独特性;(4)提供榜样。

(三)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3)推测与假设训练;(4)自我设计训练;(5)头脑风暴训练。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61、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答;(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2、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6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6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正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65、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

情绪辅导方法。

66、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67、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68、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6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 望。

7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答: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1、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72、简述课堂管理的目标。

答: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73、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答:为师生调整和改正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好决策的功能。

7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75、简述教师社会角色。

答:知识的传播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者;榜样和模范公民;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篇:2014上半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常见问题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考试常见问题

1.指定教材是什么?

答:笔试没有统一指定教材,考生可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站下载《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知识点自行购买书籍复习、备考。推荐使用新华出版社的教材、2.现场审核阶段必须本人去现场确认么?

答:必须由本人现场审核确认,不能代确认。

3.外省户籍可以在河北省报考么?

答:外省户籍考生如在河北报考须提供由人事代理机构出具的人事关系证明。

4.持自考、成考本、专科毕业证可以报考相应层次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么?答:可以。

5.在籍学习证明怎么开?

答:由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或教学管理部门出具的可以证明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学生即可,没有指定格式。

6.上一考次未通过科目本次能否换一个地市参加考试?

答:可以。如考生上次考试在石家庄通过一门课程,本次可到保定报考剩余课程。

7.面试相关问题如何咨询?

答: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只负责组织笔试考试,面试部分由河北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中心负责,咨询电话请自行查询。

8.中学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包括那些课程?

答: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13个学科。考生只能在上述13个科目中任选1科报考。

9.如果上次通过了综合素质(中学)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两门课程,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如语文)没有通过,本次考试可否改考其他科目(如美术)。答:可以。在综合素质(中学)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合格成绩的2年有效期内,考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选择不同科目参加考试。

10.秦皇岛户口能去邯郸考吗?

答:可以。具备河北省户口的考生可选择任意考区参加考试。

关于笔试其他事项,考生可致电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社会考试处(031166007084)咨询。更多信息请见:2014上半年河北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通知

第四篇: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的任务:基本任务是:

1、描述: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指导实践活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1)、掌握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心理保健。

3)、掌握心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意志行动及特征分析?

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表现意志的行动),即意志的外部表现特点:1)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与史服困难相互联系。

在复习中,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是什么?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复习自觉性。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得习方法多样化,要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4)采用记忆术,提高记忆效果。

感觉的心理规律?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联觉

个性的特征

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独特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4)自我教育.气质的特征?

1)气质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3)气质的独特性4)气质的稳定性、可变性。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性格的结构特征?

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3)早晚差异4)性别差异

教师的智力品质?

1)灵活的思维能力2)敏锐的观察能力3)准确迅速的记忆力4)丰富生动的想象力5)富有成效的创造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1)组织教学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独立创造能力5)实际操作能力6)适应新情境

教师的意志特征?

1)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与坚韧性2)进行教育决策的果断性3)处理师生矛盾的自制性。

树立教师角色威信的意义?

1)是学生接受教育引导的心理基础2)是点燃学生积极传感的火炬3)教师威信是增强榜样力量的条件。

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有那些?

1)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的矛盾,2)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3)主观高期望与工作实际效果的矛盾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协作性的矛盾。

/ 4

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冲突?

1)充实提高、自勉自慰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3)情绪乐观、充满师爱4)宽的待人、乐交善处

知识巩固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科学使用各种标记方法(正确利用机械识记、必须重视无意识记、合理安排识记材料)4)合理组织复习。

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

1)审题并形成课题的映像2)响应知识的重视3)课题的类化4)做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

1)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巩固程度2)智力水平3)课题的性质4)当时的心理状态。

动作技能怎样培养?

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2)掌握有关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3)根据技能形成各阶段的特点,适当分配联系的次数和时间4)提供信息反馈,提高练习效率。

学习的特点?

1)目的的特殊性2)安排的计划性3)知识的间接性4)过程简短性5)数量的丰富性。

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

1)适当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2)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3)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注意策略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便来考虑?

1)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加强对学习任务的理解3)尽可能使学习活动有意义。

为提高记忆策略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学生记忆的元认知水平2)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记忆方法。

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1)元认知知识和体验2)学习的调节与控制3)学习方法。

学习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他人到自己4)从片面到全面。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绪体验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3)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1)行为模仿2)行为重复3)有意练习4)与坏习惯作斗争。

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

10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2)异常的情感3)意志薄弱4)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1)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3)针对不同的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幼儿期词汇发展的特点?

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类范围扩大3)词义理解的加深4)积极词汇增长。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性思维2)抽象逻辑性思维萌芽3)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2)情绪控制力增强3)社会情感开始发展且逐步丰富和加深。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1)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2)重视对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3)注意发挥成人言语的榜样作用。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分类?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了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

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3)其他方面问题,如发育迟缓、品德问题等。

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

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2)注意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3)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生帮助,使

/ 4

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

1)提供特殊教育2)记性行为矫正

小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特点?

1)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步发展2)抽象逻辑思维还缺乏自觉性3)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1)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2)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起年级见无显著差异3)小五到小六有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虽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2)从少年期开始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思维规律3)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想象十分丰富、生动、而又十分复杂的其表现在: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2)想象的创造性不断发展3)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

初中生在哪些情况下易出现反抗行为?

1)独立意以受阻碍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防碍3)当个性伸展受阻碍4)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中观点,中学生拒绝盲目接受。

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那些变化?

1)情感上的脱离2)行为上的脱离3)观点上的脱离4)榜样作用的削弱。

影响高中声自我概念的因素?

1)生理因素2)认知水平3)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4)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

心理教育完成的任务?

1)心理素质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二者关系十分密切“1)德育中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2)从二者的内容看,二者都侧重子人的社会化教育3)二者不同之处,心理教育侧重个体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而德育则侧重与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4)二者相辅成,但不能相互代替。

心理教育与智育关系?

1)智育中,心理学起十分重要作用,智育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心理规律,非智力因素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2)心理教育是智育的基础,侧重于人的自我认识的提高,侧重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3)智育体现子教学,教学蕴含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渗透与各学科教学。

心理教育与体育关系?

1)体育中包含着某些心理教育内容,2)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与体质的增强也有重要影响。

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

1)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2)其目标是,让学校产生最佳心理环境,让班集体产生最佳心理氛围,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3)社会角度,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保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4)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①促进学生学业成功②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③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

如何理解学校心理辅导?

1)学校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必须的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基础2)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促使学校教育一致的总目标的实现。中间目标:1)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2)初步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3)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发展自己健全的性格5)促进智力的正常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辅导2)生活辅导3)职业辅导。

确定心理教育课目标的原则?

/ 4

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操作性原则4)情感体验原则5)针对性原则

诱导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上看,教师扮演多重角色2)该模式重要环节是教师能够在班级中创设、确立并维持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赖和理解的和谐气氛3)还模式主要方式是活动与教师的诱导相结合,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充分展示内心世界,在群体互动中达到互助和自助。

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功能主要表现?

1)使学生适应学习2)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形成、思想品德、审美素质发展提供心理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条件?

1)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2)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

1)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2)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学习负担适度,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4)正确鼓励学生,不滥用惩罚5)让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6)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指导者"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2)进行学法指导3)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4)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5)锻炼坚定的意志6)培养活跃的思维7)陶冶积极的情感8)炼就字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中的 批评艺术?

1)批评要合理2)批评与教育相结合3)批评要及时4)批评要考虑错误的原故5)批评要和风细雨6)不要当众批评7)批评要带有鼓励8)批评不要七嘴八舌。

/ 4

第五篇: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下载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大教育心理学(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大教育心理学(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含答案)

    新疆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心理学练习题1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复习试题(1) 一、 单选题 1、心理现象分为( ) (1) 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2)认知过程和心理特征(3)注意过程和心理特征 (4)意志过程和心理特征 2、心理学是研究 及其规律的科学。 (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每小题1分,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51)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51)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5.1) 第五章 学习的迁......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要点内容总结

    各章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要点内容总结

    各章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简述题总结

    09年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简述题总结一 1、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答: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

    2018河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班主任工作(优秀范文5篇)

    2018河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这一章节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全题型形式备考,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记忆为主。 说到班主任,首先要知道班主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