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

时间:2019-05-12 12:2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

第一篇: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

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学探究

四川省西充中学高2013级政治备课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与广大师生见面了,它标志着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与全市的步调一致,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已近半个学期。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学校、特别是一线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结合平时的新课改培训和具体教学实践,谈谈我们遇到的一些困惑和体会。

一、关于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关于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是“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然而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

1、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机制操作性不强

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评价必须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等。这样一来,“如何指导学生尽快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如何随堂、随课进行学习评价”,“如何做到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公正和客观”等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但上述过程的评价机制过于复杂、烦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操作和把握。

2、对学生的结果评价机制仍然未变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所有的教学工作仍然摆脱不了高考这根指挥棒。当前,虽然我国部分高校探索性地迈出了自主招生步伐,但和统招相比名额比例仍然较小。因此我们认为:在结果评价机制不变的情况下抓过程评价改革,到底能走多远,谁也说不清楚。据我们了解,我市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按照新课改要求来进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都存在困难,就更谈不上规范教学了。

所以,无论是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机制还是结果评价机制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尽快拿出一套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好的评价方法。

二、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改革与教师固有的价值观和教师教学实践的矛盾始终是影响新教材有效使用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从根本上改变是非常艰难的。教学观念的滞后,必然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最后也就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

今年暑期,四川省教育有关部门利用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省内高2013级教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新课改培训,以推进我省高中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正式实施。但从培训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应有的目的,对被培训者来说收获并不明显。因为培训中宏观的内容多,微观的内容少;理论的内容多,可操作的内容少,对培训缺少针对性,其结果自然就缺少实效性。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多组织一些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教学交流研讨会,充分调动基层教研室工作主动性,切实发挥学校学科组、备课组的作用,通过“三方联动”机制把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共同探究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关于教材设计和课时安排

新教材不仅反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内容,而且还通过课文的“名词点击”、“相关连接”和“专家点评”等栏目,以及教材的“探究”模块、单元的“综合探究”模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使学生从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技能提升到“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思考”。但这样也使得高中新教材的容量过大,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活动过多,实际教学操作困难,课时严重不足。

比如,《经济常识》在旧教材中共安排了一个学年的教学时间,而在新教材《经济生活》总共只安排了一个学期,教学时间缩短了一半;教材篇幅和旧教材相比虽有缩减,但新课标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并没怎么减少,反而增加了综合探究等内容。新课程下的高中学生,在两年时间里要学完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模块(文科还有2个选修模块),并要顺利通过省级会考、备战高考,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再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材有两个框题,按新课标要求只有两个课时的授课时间,但具体内容却很多。第一框,“揭开神秘的面纱”有三个目题,即“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按教学参考书里的教学提纲讲,三个目题中就有11个子目题,而每一个子目题中又有若干个问题需要展开说明和分析。讲第一个目题“货币的本质”,首先要增加等价物的含义;其次讲什么是一般等价物;再次讲货币的含义和本质;最后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作为第二个目题“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讲六个方面,流通手段讲四个方面,其中还要涉及两个公式(物物交换:W—W;商品流通:W—G—W),并要说明两者的区别。在第三个目题“纸币”的内容中涉及五个问题,其中最难讲的是“名词点击”里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要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名词,并让他们知道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课堂上简单几句话是无法讲清楚的。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么多的内容,同时包括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及知识的巩固,我们用1课时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新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实际上,实施新课程以来,作为政治老师,我们明显地体会到肩上的负担加重了很多,甚至出现了“重教学进度、轻知识巩固”的走马观花式的教学现象。以前旧教材中2个课时的内容,甚至3个课时的内容,在新教材里有的只安排了1个课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把内容浓缩,同时又要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和掌握,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四、关于教材体系及教材内容

新教材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简缩本,虽然淡化了理论,打破了原有的理论体系,表面上看好像简单了许多,但实际上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讲清楚,难度却相当大。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缺少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

尽管新教材注意了知识的可读性,趣味性,与生活联系密切,但缺少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

比如,教材第一课在讲货币的本质的时候,先提到商品,紧接着提到货币产生的过程,之后又设计了一个商品基本属性的探究活动,最后谈到货币的本质。据课后学生学习效果信息反馈来看,学生学完这个知识点之后感觉到知识比较散,很不系统。我们做了如下调整:先讲商品的含义,接着讲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再讲货币产生的阶段,最后总结出货币的本质。这样一来,脉络清楚,更容易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再如,新教材第四课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只用了短短一段文字,但条理不是很清楚。我们的做法是借鉴旧教材内容直接根据新教材“探究模块”归纳出四点原因:一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二是社会主义制度,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四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样安排,条理性更强,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2、新概念、新理论“出场”有随意性

新教材中不少地方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安排具有随意性,哪里需要则哪里出现,有些隐性的新概念甚至没有进行哪怕是简单的介绍。

比如,新教材第一课在讲纸币的发行的时候提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但新教材只是用了一个“名词点击”栏目简单介绍了一下二者的概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把概念讲清楚外,还从二者的表现、本质以及应采取的经济政策做了必要的比较和补充。

再如,新教材第六课在讲保险的时候提到“这里所讲的保险是区别于社会保险的商业保险”。但教材对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社会保险的具体内容却只字未提。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对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承办主体、性质、保障水平、费用承担、保险依据、保障范围、保险对象等方面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和补充。新教材第七课讲按劳分配的时候提到了社会总产品,而学生对什么是社会总产品一无所知。新教材第七课在讲“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涉及到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这三个概念学生都还比较陌生。上述这些,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都做了相应的补充。

3、知识之间逻辑不严密。新教材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教材的编写者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并展开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不够简洁明了,缺乏严密性,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

比如,教材删去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这一知识点,但是在涉及商品价格对生产的影响这一问题“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时,又必须用到这一关系,我们只有进行必要的补充。

再如,关于“价值决定价格”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弄清楚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单位时间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这“十大”关系。新教材论述衔接不紧、逻辑性不强。

五、关于练习题的处理

一方面,从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师用书给出的样题来看,内容过于偏低、偏易;江苏广东等地的多数练习题偏难,他们立足于当地情境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无从下手。这是否符合我们四川将来的高考?

另一方面,作为同步使用的学生教辅资料上的习题偏旧,参考答案思维答法老套,有的提法仍然沿用旧教材(比如有的试题仍然说纸币的本质是货币符号)甚至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使学生不知道以哪里讲的、哪里做的为标准。该如何来规范教辅,让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跟上新课改步伐?

三是改革的不同步、不配套。旧高考大纲的要求与新课标要求相差甚远,二者空间距离较大,教师普遍感觉不好把握。如果完全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上课,等到新的考试大纲下来却与旧的考试大纲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如果还按旧的考试大纲要求上课,就要对新教材增加许多内容,这样做不但课时不够,而且还会失去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意义。新的高考大纲何时出台?

面对着这些疑问,作为力量单薄的基层一线教师的我们只好采取观望的态度,走一步看一步。

六、关于教材与教参的匹配

新教参与新教材有脱节之处,造成课时与内容不相匹配,如果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参,显而易见是不行的。在新教材中为了体现“三贴近”原则删除了大量的知识点的介绍,但是有些知识点虽然教材删除了但教参却依然在用大量篇幅进行补充说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要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对高中政治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但这无疑又加重了教学负担、加大了教学难度。更何况,哪里详讲,哪里略讲,依据何在?

七、关于教学生活化 学生生活经验贫乏,使得教学生活化难度较高。

比如,安排学生设计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开支比例方案,他们连对“生活必需品”、“家庭实际开支状况”等问题尚不能准确认知,出现随心所欲、五花八门、不切实际的设计结果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再如,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的中学生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根本就无法直接体会到我国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进而无法对自主创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导致关于就业形式和应对措施的探究活动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逻辑又怎样体现呢?

总之,我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必将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可谓“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机构、一线教师携起手来,充分发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精神,加强对新课改下政治学科教学探讨,加强交流、不断学习,努力把我市新课改推向前进。

以上不成熟的看法,请指正。

董文军(执笔)

第二篇:高中政治新课改心得

高中政治新课改心得

孝义三中高一政治组 辛秀娟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具体实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也给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要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高中政治新课改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就是教材的全面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从过去的五本必修,转变为四本必修和六本选修,表面上看必修的教材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内容上却增加了一个过去所没有的文化生活的模块,而且增加的选修内容也都是全新的领域。

过去用旧教材的时候,在教师备课阶段我们也在反复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由于受教材内容的制约,我们只能是在教教材。现在进行新课改,首先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变少了,深度增加了;学生能够自读了,深入理解却困难了;形式更新了,内容更是与时俱进。因此,这也就让我们政治教师需要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先要转变对教材的认识,把它真正的看作一种帮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其次在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案上就要花好几倍的时间,而且在教材的把握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课改中,教材是根本,学案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所以,一份好的学案对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学案导学”开展教学工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上课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人。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不是“新”就好用,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结合现有的条件。长期的“灌输式”到突然的“探究式”学生往往很难一下接受,所以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我们政治组在学案的设计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制作过程中,对课本重难点的设计上花费很大功夫,在练习的筛选上也是精挑细选,尽量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且在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对课本的熟悉方面也想尽办法,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中获益匪浅。

三、重新认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在这次课改过程中,最初我们的课堂模式是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点拨,其中老师讲得很少,基本都是学生在探讨。实践了一段时间,证明效果不佳,学生重难点知识吃不透,讨论后还是很茫然。而且政治的重难点学生没有时间巩固,学生对课本一无所知,之后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作了一个调整,上课10分钟复习旧知识、研究新知识,学生展示成果,中间穿插重难点的点拨,最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讲什么、讲多少非常重要。关键要讲规律方法、讲重难点、讲易混易错点,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在“讲什么”上老师首先要把握准确,这需要我们下大功夫,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

在这次课改中,我也有很多困惑:

第一:课改的效果还不那么好,我们仍然在尽快完善。进行课改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要提高成绩,而且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这使我们在课改过程中仍然非常关注学生的成绩,在结合热点进行探究、学生展示时能力的全面提升方面还没有完全放得开,总觉得还是很欠缺。第二:在知识的巩固环节上还应当大力加强。学好政治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多巩固记忆。面对学生课余时间很少,仅靠当堂的学习也只是有一点印象,在当堂学习后采取什么办法做好后续巩固最为省时方便,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在思考实践之后,我也为自己的下一步作了设想: 首先还是得提高自身素质适合学生需要,尤其是课堂驾驭能力亟待提高。现在是学生是一碗水,而老师必须是十桶水甚至更多。广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良好的自身素质都将成为新形势下对老师的一个不变的要求,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不仅要博览群书,广泛吸取营养同时还应该积极关注天下大事、要事,及时汲取新知识,以自己的博学,激发学生热情,拉近师生距离,这样才能在大潮中生存下去。其次,在课改的课堂上,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生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最终必须要落实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所以必须聚焦课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要让学生不仅要知道这些知识点是什么,还要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而我们应该如何答。只有通过这些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和转化,也才能真正让课改走下去。最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时政融入到课堂中,运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信息,培养学生用政治理论去分析其正确性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将近一学期的课改实践,我觉得还是得比失多,尽管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毕竟我们是在探索着,前行着,希望在以后的课改实践中克服更多的不足,获得更多的成绩。另外,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还应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第三篇:高中政治新课改总结

2015年秋学期高中政治新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课程改革以来,从刚开始面对的重重困难到现在,我校高中政治课程改已进行较长一段时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们来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程做以下总结。

一、课改初期遇到的问题

(一)新教材的精神实质难以准确把握。

1.教材编写过于匆忙,教材不完善,教辅资料不配套。

由老教材变到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教材自身不够完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跨度大,深浅安排不够合理。新教材的编写对“双基”的要求、难度、深度、广度一时难以把握,在高考方案没有确定前,教辅资料不配套,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茫然,困惑很多。2.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状况不乐观。

很多老师对新教材有很大的意见。有很多老师反映面对新教材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有更多的老师反映,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没有经验,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怎么教。有教师说:“新课改后不知该怎么上课。”20%的教师认为旧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度,广度都不好掌握,而且与高考相背离。40%的老师认为新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而旧教材知识条理清晰,授课容易,学生容易把握。其中有60%的教师反映新教材内容简略,学生基础差,学生难以把握知识。有的老师认为新教材虽然体现了创新性,更加人性化,但是却缺乏严密性。

(二)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很多老师认为所谓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变而已,对于整个课改的理念还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还是沿用旧模式进行教学,用旧的思维、旧的方式去适应新的大纲、新的教材,致使教改出现“形式化”“公式化”“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

(三)高考制度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发生背离。

高考显著的社会效益迫使高中学校的一切工作“唯高考是瞻”,而现行高考形式和评价标准还明显滞后于课改思想;许多教师习惯于将高考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绝对对立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只能成为换汤不换药的应付上级的表面文章。

(四)教学培训效果不明显。

调查中虽然显示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参加了新课改的培训,但是据老师的反映,培训的效果对教学作用不大。有的老师认为,“专家们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我们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问题却不置可否,既说不上来,又不愿深入讲,这样的专家讲学对我们实在意义不大。”也有老师反映,这种纯理论培训只是摆摆花架子而已,根本谈不上对新课改实践的科学模式指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新课改经验几乎为零的现状,教学只能用老模式教新课程。

二、课改问题的逐步解决

(一)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去改变以及提高。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从原来的不适应到努力去配合新课程改革,不断地尝试去认识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功能定位和教材的风格特点,努力把握新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了解该教材的编写原则——遵循科学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新课程、新教法与课改前的教法优势进行整合、互补。首先通过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而促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从政治教学转为政治教育。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政治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政治老师要具有丰富的政治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最后,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如可以采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辩论法等,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三)积极进行“3+X”的高考改革研究工作,以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为使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卓有成效地顺利进行,我校政治教师认真领会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和能力型题目,努力引导学生由考试分数竞争转变为办学整体水平的竞争。学校培养政治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关准备工作。例如,现在政治的高考题目多了很多开放性的题目,不局限了书本的死记硬背,而是体现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课改成效

在新课改过程中,新教材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越来越趋向系统化,而且新教材的所举的例子、设的情景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政治教学中,学生增强了政治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

(一)课程评价更加注重激励,强调过程。

尝试采用档案袋、成长记录、激励性评语、学分制等多种形式来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长,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关注不同学生差异的体验,体现了关注过程的新型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式人文化、开放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主要以现在:一是创设了人文的教学情境,把人文关怀的理念投射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长在教育的世界里。二是创设了开放的教育平台,把学生所学知识延伸到自然、社会、历史和未来中,在学生的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架设了一条通路。

(三)学习方式转变到强调主体体验、合作探究。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认真钻研、创造性工作,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并通过体验、感悟、,发现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三年的课改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教学方式也有了较大的转变,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即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较全面的发展。

总之,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政治教师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以政治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高中政治新课改体会

高中政治新课改体会

一、真正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新课改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就是教材的全面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从过去的五本必修,转变为四本必修和六本选修,表面上看必修的教材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内容上却增加了一个过去所没有的文化生活的模块,而且增加的选修内容也都是全新的领域。

1、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以往以学科教材为本的倾向,强调教材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

2、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改变以往围绕“应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体现“以行动引导为导向”。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落实双基”的倾向。突出强调知、情、行的统一,并把重点放在“行为指导”上。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4、体现“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改变以往忽视实践活动的倾向,突出实践性,把“实践活动”设计作为新编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材呈现形式的改革。

过去用旧教材的时候,在教师备课阶段我们也在反复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由于受教材内容的制约,我们只能是在教教材。现在进行新课改,首先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变少了,深度增加了;学生能够自读了,深入理解却困难了;形式更新了,内容更是与时俱进。因此,这也就让我们政治教师需要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先要转变对教材的认识,把它真正的看作一种帮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

二、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有的问题讨论难度较大,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又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虽然讨论热热闹闹,但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使课堂难以驾驭,教学任务难完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其实,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若是哗众取宠,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难以形成。

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不是“新”就好用,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结合现有的条件。长期的“灌输式”到突然的“探究式”学生往往很难一下接受,所以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中应用学案导学的方法进行授课主要有如下几点好处:

1、“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学案用一系列利用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学案教学不仅较好地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并在自己学习中得到有效落实。而且注重了知识点的能力价值。每个知识点的内涵,每个知识点的分析整合过程,都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案的设计中强化了问题设计,思路引导。在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交给学生足够思维量,强化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案实施中的自研互研,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总之,学案教学在落实知识的同时,侧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

3、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能力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辩证统一。在学案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独立地接触知识,独立地学习知识,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自主探索,并根据学案的要求,有效地训练和掌握自主探究的方式。尤其是通过课堂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把成功化做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的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生持久的意识,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

5、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另外也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有了问

题,听课自然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避免了合作学习中的“跑题”,避免了自主学习的随意性。

6、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7、“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8、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三、重新认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当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则是一种新的挑战。它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讲规律、讲重难点、讲易混易错点;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只要是本着这个原则,就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单从教材这一基础环节来看,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过去一本教材教十年的事情不会再有了,新课改后,国家的方针是政治教材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真正体现政治教材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各种会议的召开以及学术界对于时政热点问题的不同分析,只有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其次,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的洪流、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学生们成长。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此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我们理应以满腔地热情投身进去,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适合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新课改这一新事物的发展与完善。

第五篇: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这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民族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西藏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禁止电摩行经五一、五四路段”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下载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今年我省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这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总结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总结2011年8月2-10日,夏日炎炎,我参加了甘肃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培训。在培训中认真观看视频辅导,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把每次作业都当做一次反思,把每......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总结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总结 2011年8月,酷暑炎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培训经过十天的学习圆满完成了。但我依然沉浸于课改培训学习的氛围中,依然陶醉于学习的......

    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感悟

    2012年思想政治学科论文 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感悟 申张华 山东冠县武训高级中学 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感悟 冠县武训高级中学 申张华 摘 要: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作为主导的教师在积极......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5篇模版]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会同一中吴伦秀 这个学期,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在高一和初一两个年级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各科教学改革带来......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5篇模版)

    高中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新课对老师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进行相对应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是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推荐)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 仁寿一中北校区政治组 杨明今 今年暑假再次温习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培训,尽管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本人仍然受益匪浅。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本人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