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生问题以及在检察环节的实践
民生问题以及在检察环节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是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危险考验机遇挑战并存、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凸显、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重点要点鲜明、热点亮点纷呈,对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作了新的部署。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把握其基调与旋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检察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一、十八大报告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民生理念
(一)民生问题摆在十八大报告突出位置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题用了较大篇幅专门阐述了民生问题,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同一高度来对待,改善民生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二)民生问题在报告里作了详尽阐述
报告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取向,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既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竭诚努力的目标。
(三)民生问题闪现于报告多个方面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民生问题的论断。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民生问题上,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里,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执政理念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如此多的表述始终贯穿着关注民生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对民生的关切,宣告了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
(四)民生问题根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对人民的责任”的表述中,又一次郑重宣示和阐释了党和政府的民生思想。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重要讲话中关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解读和在广东考察期间轻车简从、亲民爱民、不铺张、不扰民的严谨作风以及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都从不同角度充分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民爱民、贴近群众、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干富民、实干兴邦的执政理念。
二、检察机关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
民生,即人民群众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履行检察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保障民生权益,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把民生问题列在十分显要的位置,除列专章用较大篇幅详细论述外,民生思想还散见于报告的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是以亲民的姿态诠释着“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执政理念。检察机关作为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正义的化身,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民生意识、执法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检察工作各个环节着力解决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丰硕辉煌的业绩响应十八大吹响的号角。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检察工作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立足职能,着眼民生,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平安和谐的法治环境。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最终归宿,检察机关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工作大局,精心设计,积极探索,谋划和推进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创新和实际举措,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察工作的最终标准,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工作落实到检察工作每一个环节,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使检察机关真正成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一只生力军。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检察机关自身发展的需要
检察院是人民检察院,全体检察人员必须时刻牢记“人民”二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检察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是检察工作的依托和生命线,只有置身于人民之中,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以最大的诚心、决心和耐心,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权益诉求,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永葆工作活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检察机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途径(一)坚决依法打击危害民生民利的各类刑事犯罪。立足批捕、起诉职能,对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材、农药、化肥、种子、“地沟油”、“瘦肉精”等各种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刑事犯罪以及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犯罪快捕、快诉、严厉打击,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用司法的手段和震慑力、办案的力度和成效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同时要依法打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破坏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群众安居乐业的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
(二)严肃查办和预防涉及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案件。始终把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部位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查办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惠农资金、优抚救灾、扶贫开发、征地拆迁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贪污贿赂、渎职失职等职务犯罪案件,有效震慑和遏制危害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民生领域犯罪发案原因、特点、规律以及预防对策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发挥预防工作多视觉、多举措和灵活机动作用,对带有倾向性、苗头性、有呼声、有反映、敏感热点问题与诉求及时开展预防调查,及时制定预防策略,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整治,推动建立和完善防治民生领域职务犯罪长效机制。
(三)加大诉讼监督力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法、司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检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要迎难而上,破解诉讼监督难题。一是要加强刑事立案监督,重点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纠、以罚代刑、不该立案而立案、违法介入民事经济纠纷等问题。二是要加强侦查活动监督,依法纠正漏捕漏诉、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违反诉讼程序、侵犯当事人权益等违法行为。三是要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坚决纠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轻畸重问题,充分运用抗诉手段加强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四是要加强民事行政审判监督,依法纠正显失公平的裁判,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做好民事行政案件的服判息诉、释法说理工作,灵活运用提请抗诉、提起公益诉讼、执行民事和解、检察建议等各种监督方式,解民忧、维民权。五是要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依法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超期羁押等问题,维护被监管人合法权益。
(四)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便民服务渠道。加强检察信访接待窗口规范化建设和综合性服务功能,建立完善民生服务热线、举报电话和网络服务措施,畅通信息渠道,方便群众反映诉求。百姓的事情无小事,“每一个诉求都反映了民间疾苦,每一个案件都折射出民生艰难”,端正服务态度,为民做主,伸张正义,切实解决群众涉法涉诉、涉检上访中涉及的问题。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积极释疑解惑,引导和帮助群众通过法定程序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落实下访巡访、带案下访、联合接防等制度,推进检察工作重心下移,积极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就地受理控告申诉,化解矛盾纠纷,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做到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适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自考实践环节
2015年关于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本科、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实践性环节考核的通知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1、报到时间:6月26日下午14:00-16:40。
2、报到地点:浙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17幢)一楼门厅;缴费详情请参照《浙江师范大学自考实践环节考核银行缴费表》。
3、辅导时间:6月27日上午、下午、晚上,6月28日下午5:00前上交考核试卷。该课程采取开卷方式考核,具体考核规则见《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实践性环节考核大纲。
二、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本科、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1、考生收到通知后,请立即确定论文题目,抓紧时间撰写论文提纲。
2、报到时间:6月28日上午8:30-11:00,3、报到地点:浙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17幢)四楼435室;缴费详情请参照《浙江师范大学自考实践环节考核银行缴费表》。
4、辅导时间:6月28日下午1:00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集中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时将《论文提纲》面交指导教师,具体导师名单报到时见安排表。有关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格式要求及相关表格等见浙江师范大学成教院网站→自学考试 → 考试大纲内查找相关内容(网址http://j.zjnu.net.cn)。
5、论文初稿于9月20日前交给指导教师。10月10日前将正式论文一式四份用快件寄给指导教师(按论文封面、毕业论文评审表、论文正文的顺序装订)。确保地址准确无误。
6、论文答辩时间:2015年10月24日下午2:00-4:30;凭交费凭证和身份证办理报到手续,报到地点:浙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17幢)四楼435室,10月25日上午8:00开始答辩。
7、请各考生务必认真阅读以上内容,逾期不予补办。毕业论文是综合检验自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各考生应认真对待,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请人代写或写成自考心得体会者,论文成绩都将作不合格论处。已发表的论文或已获奖的论文均不能作为毕业论文上交,否则也将以不合格处理。
三、乘车线路
金华火车西站、汽车西站下车考生,乘坐37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汽车东站下车考生,乘坐12路公交车到“北苑”下车,去对面换乘18路公交车或浙江师大校车,到终点站下车;在汽车南站下车的考生,乘坐330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或乘BRT快速公交,到浙江师范大学终点站下车。
四、成绩查询:
为方便广大考生及时查询成绩,除浙江教育考试网所开设的自考成绩查询窗口外,我们将在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网址:http:// j.zjnu.net.cn自学考试栏目)设定两个时段:5月7-11日、11月1-5日,开设窗口进行自考成绩预查询。若遇成绩有误,请务必在预查期间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核对上报相关成绩。
联系电话: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0579)82282562 联系人:徐老师 浙师大自考办
(0579)82282367
联系人:余老师
第三篇: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实践论文
关于霞浦松山的一些民生问题的调查实践
摘要:民生问题,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但不同的社会和政党对此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始终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得近代中国人民的贫困如毛泽东所讲“是世界所少见的”。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力量,也是革命和建设取胜的基本保证,已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所证明。民生与建设相统一,在突出人民利益前提下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就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民生教育和谐社会就业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所谓民生,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
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
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松山的大多青年都没有读大学,职业中专读完就去外面打工了,像我以前许多的小学同学都没有读书了,现在都打扮的挺时髦的,其实这样也好,只要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就可以了。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现在的松山小学的人数急剧下降,从我上四年级的时候还有80多人到现在只剩下30人左右,有的是到其他学校去上学,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去一所好的学校上学,还有的就是因为计划生育问题,导致现在的小学生缺乏。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女的很爱打扮,穿着时髦,发型雷人,有的还有纹身,爱打扮的同学学习总不好,一心只想着打扮哪还有心思上课而且有的还混社会,教育问题不容乐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多子女的溺
爱和父母不在身边,这让我更加明白孩子的教育问题单单靠学校是行不通的,主要还是要父母的监督和教育。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松山里城里比较近,交通倒是挺方便的。其他好像没分享到什么改革成果,霞浦本地都没有什么大工厂,大多数人都去外面打工或是做海产生意,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现在松山也普遍有医保,现在的老人毛病特多,心脏病,高血压等等屡见不鲜,还有老人多是痴呆,喜欢讲胡话,老人就成了医院的常客,医保给了老百姓减轻了很多经济负担,缓解了家庭压力,也促进了家庭和谐(家庭问题大多都是经济问题啊),不过医院的制度不完善,医药费高,什么都要钱,进来检查各病人要钱,换个吊瓶要钱,拿个纸也要钱。当时我有去看望我爷爷的时候看到一个妇女那痛苦的表情,不禁产生同情之心,从她的脸上可以读出她此刻所遭受的痛苦,可明白医院里潜规则就有点心伤。我想现在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病的,不得不为看病债务缠身,因为生命是那么的神圣,情愿后半生的辛苦来减轻病痛。还有就是社会救助也是帮助穷人的一条途径,这社会需要团体来帮助个人的社会措施。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由于教育的问题和社会的变革,现在的青少年更易于冲动和急躁,处理一些社会问题会显得比较偏激,容易大打出手,把简单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受伤的还是广大的青少年。以前过年的时候都比较热闹,街上人来来往往,现在就显得冷清多了,村里更多的是老年人而不是年轻力壮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这也与目前中国老龄化的社会现象遥相呼应。我的一个同学说以前他在后港上课的时候,后港的同学就喜欢和松山的打架,说有去后港读书的同学几乎都被后港人打过,而且学生都结派,把自己过早的社会化,当然要受到社会的惩罚,前年我同学妈妈和我说当他去监狱看望一个亲人的时候,发现竟然有三十多个松山的青少年,他们就开玩笑说以前就是有这些青少年松山才会热闹,难怪现在冷清多了。还有我弟弟的一个同学才17岁,人长得也不怎么高大,一天晚上在溜冰场的厕所被砍了很多刀,后脑也受伤了,去医院进行抢救,还好命保住了;一个专升本的大学生都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被砍死了;一个同学遇到小偷报警了,自己也去追小偷脚拐了,可是还没见到警察的身影,可见这的治安问题相当严峻,没能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现在的年轻人心也太狠了,忍心将刀子捅在人的身上
松山是坐落在海边的一个小村庄,以前的海边的水生生物品种齐全,在20年前打回来的鱼都吃不完,那时候冰箱也没有,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那些鱼只
能坏掉扔掉,那时候的鱼也卖不了多少钱,到了现在,海水已经被污染了,成堆的垃圾没有去处只能往海里倒,渔民捕回来的最多的不是鱼,而是垃圾袋。现在物价都上涨了,鱼的价格也有上涨,可是数量少,虽然说年收入有所增长,可是赶不上物价的增长幅度。而且现在油价上涨,政府都有一些补贴,要有船证才能得到这些国家发放的补贴,可是有的船没有证,大家都积极的补个船证,可是很多船都不符合规格,就不得不贿赂上级官员来补船证,刚开始的时候有的船被补回来了,可是后来随着贿赂的曝光,这船证越开越难弄,渔民将自己的血汗钱去弄船证,船证没弄来钱却无影无踪,村民都说靠海的地方只能以捕鱼为生,又没有耕地,不能种植农作物,引起了村民的阵阵恐慌,并且引来阵阵的愤怒。(没有船证的船出海捕鱼会被抓要罚款)可是村干部却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我们村大家都说村干部只知道从本村里榨取利益,都不懂得为村里做点好事。在十年前左右有一个工程在松山里实施,可是到了现在还没有一个雏形,搞的骂声片起。据说这个工程在这里开工是有赔钱给村的,可是钱都没有见到。村民都说钱都给村干部他们以及上级官员贪污了。也就是说村干部没有经过村里人的同意就将山和土地卖给了搞工程的人。这个工程不仅没有给村民带来方便,却给了村民麻烦:每隔一段时间就用炮打山(直接利用原材料)将打下来的石头拿来围海,整个村都会震动,有的说煮饭的时候锅都会一跳一跳的,搞得人胆战心惊的;还有就是渔民的船的停靠位置都没有着落,不得不在离村更远的地方停靠,给渔民带来了大大不便。就在这暑假就有俩个人在搞工程的地方摔了挺严重的,就是因为工程没有安全保障,给村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村民也不希望这个工程继续实施下去,村民也有多人代表去讲理去,可是结果是带头的村民被关进派出所,村民就只能作为饭后谈资,也不敢再去做抗争。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希望美好的日子都会降临在每个人身上。
第四篇:检察工作室的实践和探索
检察工作室的实践和探索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检察机关“四进四服务”活动,增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保障民生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先后在区青村镇、柘林镇设立检察工作室,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排查解决涉检信访矛盾、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检察工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现结合我院设立基层检察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就设立检察工作室的现实意义、检察工作室的定位及运行模式,以及下一步完善发展的方向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检察工作室的历史沿革与现实探索
(一)检察工作室的历史沿革
基层检察工作室的设立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当时改革开放形势需要,部分基层人民检察院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基层试点乡镇设立检察工作室。1993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实施《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实践证明在乡(镇)设置检察室是非常必要的”,并规定“乡(镇)检察室根据乡(镇)地域、人口、经济状况和工作需要设置。”随后,乡镇检察室的设置和发展方兴未艾。
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检察室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盲目设置、一哄而上,权限范围过宽、过滥且又缺乏有效管理、制约;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工作极不规范,越权办案、非法插手经济纠纷、变相羁押等现象时有发生” [1][①]。1998年检察机关教育整顿期间,明令暂不新设乡镇检察室。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01年3月24日印发中央编委提出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意见》中指出:“调整乡镇检察室设置。为有利于法律监督,兼顾工作效率,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乡镇检察室布局,作用不大的,予以撤销;确需设置的,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由此,各地检察机关对设置的乡镇检察室予以调整或撤销,乡镇检察室日益萎缩或名存实亡。
(二)检察工作室的现实探索
近年来,一些省市的检察机关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再次对基层检察工作室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派驻式。即检察机关通过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或工作站、派驻专门检察人员,来实现向基层延伸检察职能的目的。如海南省院乡镇检察室具有一定代表性。二是依托式。即检察机关不派驻专门检察工作室工作人员,而是依托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或司法所等,通过检察机关内部各业务分片联系来开展检察工作。如浙江衢州市柯城区检察院依法乡镇综治中心开展检察工作。三是聘任式。即检察机关既不设置派出机构,也不派出专门的检察人员,而是聘任乡镇的特定人员为检察联络员,通过授权联络员协助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如山东省成武县检察院聘请检察联络员承担协助受理群众申诉、信访和举报、开展检务公开活动等。
二、新形势下设立基层检察工作室的价值和意义
基层检察工作室作为检察机关职能的延伸,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保护群众利益,努力寻求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最大化,在新形势下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一)设立基层检察工作室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客观要求
2008年《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改革和完善对侦查活动的法律监督……进一步建立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看守所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设立基层检察工作室有助于增强法律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基层派出机构的立案、侦查、审判和社区矫正等活动的同步监督、全程监督,切实增强法律监督效果。
(二)设立基层检察工作室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矛盾交错、突现的时期。在基层设
立检察工作室,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可以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鼓励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可以通过受理控告、申诉等线索来积极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可以通过下访巡访来倾听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三)设立基层检察工作室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举措
曹建明检察长强调指出“完善和推行在农村、社区设立乡镇检察室、检察工作站、聘请检察联络员等措施,使检察工作更好地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2][②]检察工作室可以发挥与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更加贴近的优势,积极参加由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开展的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大排查、大整治,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四)设立基层检察工作室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基层检察工作室是检察机关加强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基层群众的“零距离”面对面的接触,使检察权力的行使更具透明度,既有助于群众认识检察机关、了解检察工作,更有助于争取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加强法律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设立基层检察工作室是锻炼培养青年干部的实践平台
基层检察工作室为青年干部搭建了一个接触群众、融入社会、了解基层的有力平台,有助于增强青年干部的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锻炼和提高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能,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熟。
三、我院检察工作室运行情况以及成效和不足
(一)基本情况
去年年底,在镇党委的配合支持下,我院先后在青村镇、柘林镇设立检察工作室,并专门制定《检察工作室实施条例(试行)》,确保规范运作。检察工作室的工作主要由青年干部承担,采用“定期挂职与轮流下派”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即选派一名青年干部挂职于检察工作室所在镇的综治、维稳部门,挂职期限为半年,每周一天在检察工作室工作,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则依托镇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法制宣传等工作。同时,院每周轮流抽调青年干警配合其开展工作,每周四为固定办公日。工作内容主要有:现场接待群众来访、接受群众控告、申诉和举报、参与化解排查社会矛盾、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二)初步成效
两个检察工作室挂牌运行以来,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一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共接待来访群众35人次。尽管部分群众来访事项如民事赔偿、债务纠纷、离婚诉讼等并不在检察职能范围内,但检察人员仍耐心接待,运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
二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共参与化解基层矛盾10余件。如在青村镇钱桥敬老院工程施工方拖欠100余名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柘林镇华亭村14户村民因不满高压线动迁安排到政府部门集访闹访等事件中,检察干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耐心细致对上访群众进行说服教育和劝解,宣传政策法律,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想方设法落实解决办法等,成功化解了这些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三是配合职能部门拓展法律监督工作渠道。配合侦监部门与奉贤公安分局青村镇派出所、柘林镇派出所签订了加强执法活动法律监督的工作协议,协助办理1件立案监督案件线索。配合监所部门与柘林镇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联系制度,开展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工作监
督。协助未检部门在青村镇敬老院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对1名不起诉未成年人开展跟踪帮教。参与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工作,配合监所科、乡镇司法所等部门对1名扬言报复的刑满释放人员及时开展思想安抚、法律教育和就业推荐等工作,有效化解了不稳定因素。
四是加大检察宣传力度。以“打击犯罪、服务三农”、“检察工作室职责是什么”等为主题开展集中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两次,11名检察干警参与,现场接待群众30余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展出宣传版面42块。以“珍惜现在、把握未来”为主题,在青村镇中学、厚才学校以模拟法庭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学生500余人。
(三)存在的不足
第一,基层检察工作室的法律地位不清晰,制约和影响了检察工作室的深层次发展。检察机关设置基层检察工作室的唯一依据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而该条例与规定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和公安机关派出所法律定位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在效力等级上存在重大差别。目前,我院检察工作室开展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内部规定”探索性地深入基层开展法制宣传、受理控告申诉、参与综治化解社会矛盾等“软任务”,或者协助党委政府处理检察职能之外的事情,处于“主动找饭吃”的被动局面。由于缺乏明确法律定位,公安机关等相关职能部门往往认为检察机关设置检察工作室只不过是作表面文章、可有可无,导致对检察工作室支持配合力度不大,甚至没有。
第二,检察工作室开展法律监督缺少有力的抓手,成效不明显。尽管检察工作室与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了沟通联系的工作机制,可由于双方所处角色不同、又缺少必要的操作细则,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成了盲点。此外,检察工作室的检察干部均为兼职人员,本身存在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畏难现象,影响了检察工作室这一主要职能作用的发挥。
第三,检察工作室与院内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界定不明,缺少相应的配合衔接、信息互动的机制保障。当前,我院检察工作室的具体职能部门为政治部,而其它相关业务部门并无明确责任和分工,检察职能行使有时不够顺畅。此外,有些部门在当前人案矛盾突出、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对抽调干部到检察工作室还存在抵触心理。由于缺少思想上的认同和工作上的配合支持,检察工作室工作局面较难打开。
第四,检务公开和检察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检察工作室群众来访信访数量较少。由于很多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不甚了解,设在基层的检察工作室也很少有群众主动来访,如我院检察工作室运行半年多来,每周一天固定日平均接待数仅为0.7人次。
第五,检察干警既挂职于政府职能部门同时又要兼顾检察室工作的“双重角色”影响检察职能的全面发挥。我院派驻检察工作室的青年干部分别挂职于两镇综治、维稳等职能部门,在承担检察工作室常规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完成地方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其中大量工作更具行政色彩,如帮助处理动拆迁、农村集体资产分配等等。而检察干部在参与处理较为棘手的社会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时,一些职能部门人员随意放大检察人员作用,产生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配合的同时保证检察工作室职能的独立行使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检察工作室完善与发展的设想和措施
检察工作室是新形势下更好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基层、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检察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发展希望也在基层,加强基层检察工作室建设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大势所趋,问题在于如何进一步完善。
(一)关于检察工作室的定位
要实现检察工作室长远发展的目标,给予其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职能是一个重要前提。我院设置检察工作室初衷是将检察工作室作为控申部门在基层农村的延伸机构,以受理群众控告、申诉、举报等为主要职责,兼顾化解社会矛盾、拓展监督渠道、推进检务公开。半年
多来的实践,我们明显感到检察工作室这样的定位虽然有利于法制宣传、参与社会综治等工作的开展,但法律权威不够、影响力不大,突出检察工作监督职能的成效不明显。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检察机关进一步完善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再次强调检察机关应当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根本任务。我们认为,作为检察工作新的探索和实践,检察工作室只有紧紧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各项工作,才能真正显现其独有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当前形势下,检察工作室应当是以强化法律监督工作为主要职责,在对公安派出所执法活动的全程监督以及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工作中,发挥身处基层、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的作用,及时纠正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切实增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效果。同时,检察工作室兼顾社会矛盾化解、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及锻炼青年干部的功能。
(二)检察工作室运行模式的探讨
针对检察工作室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是确定一种既契合形势发展需求、又能保障检察工作室各项职能充分发挥的运行模式。当前,有两种运行模式值得研究和探讨:
第一种,着力突出检察监督工作的某个重点,以具体业务部门为主体,负责和承担检察工作室的人员选派及管理运行并兼顾检察工作室的其他职能。如以派出所监督为重点的检察工作室,由侦监部门负责;以监外执行及社区矫正监督为重点的检察工作室,则由监所部门担当等等。虽然这种运行模式有利于把握工作重点,促进检察职能的发挥,但是存在三个明显不足:一是人员配备无法保障。由于当前各部门都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的现状,很难抽调专门干部常驻检察工作室。二是工作容易流于形式。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广人稀不同,全市基层院到所属社区、乡镇均交通便利、耗时不长,因为缺少监督制约机制,职能部门可能会因为业务繁忙而无暇顾及检察工作室,只是遇到情况或问题,下去走走而已,影响检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深度和力度。三是青年干部下基层锻炼的覆盖面受到限制。如果检察工作室派驻人员仅局限于个别部门,其他部门的青年干部则很难参与到其中,削弱了检察工作室锻炼青年干部的平台作用。
第二种,选派干部常驻检察工作室,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有责任分工、有目标考核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统一负责指导、安排检察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形成职能整合、职权归口、信息互通、部门联动的立体运行格局,使检察工作室的工作常态化、固定化和规范化。可以选派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参与进来,身体力行带教青年干部,确保检察工作室可以独立开展工作。立足奉贤区位特点和我院实践,我们认为现阶段这种模式还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的,也是符合检察业务、队伍建设发展需求的。
(三)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和具体举措
检察工作室是适应新形势下检察工作发展需要,延伸法律监督触角的有效载体和有力途径。要充分发挥检察工作室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首先要主动争取镇党委、人大、政府的支持配合,加强与镇纪委、综治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检察工作室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此外,就内部而言,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改进和完善:
1、建立健全检察工作室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为检察工作室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一方面,要尽快修改完善我院《检察工作室实施条例(试行)》,成立院检察工作室领导协调小组,检察长任组长,政治部、办公室负责人任副组长,侦监、控申、民检、监所、未检、预防等部门负责人任组员。政治部主要负责检察工作室的人员选派、青年干部培养等,对检察工作室涉及业务职能的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协调和转办。同时,办公室通过督查催办的形式,跟踪检查检察工作室各项业务职能的开展和落实情况,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及时将工作情况反馈至办公室,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工作合力。另一方面,检察工作室职能范围和工作内容面广量大,对派驻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将组织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全院35周岁以下的青年干部开展一次专门的业务培训,使大家全方位的了解和熟悉检察工作室承担的主要职责、工作内容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履职重点和工作的方式方法等等,为全面履行检察工作室职能夯实基础。
2、改革检察工作室干部下派方式,优化派驻干部配备结构。为保障检察工作室独立行使检察职能,避免政府行政职能的干扰,派驻检察干警将不再挂职于政府职能部门。同时,重新调整派驻干警的配备结构,实行“一老带两新”的新模式,一方面老同志可以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干警尽快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利用老同志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基层情况熟悉等资源优势等推动检察工作室健康发展。此外,检察工作室将聘请镇纪委、综治、维稳等部门相关人员为检察工作联络员,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和信访情况通报制度,发挥联络员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的作用,使检察工作室干部迅速了解当地实际情况,融入当地群众,帮助检察人员顺利展开工作。
3、进一步完善与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联系机制,加大法律监督工作力度。在原来建立的沟通联系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检察工作室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对派出所执法活动、司法所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等。检察工作室检察干部必须定期到派出所查阅相关台帐,对“发、立、破、撤”案活动实施全程监督;对派出所实施强制措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违法现象等。建立与社区矫正组织、矫正对象、矫正措施等基本情况的通报制度,配合矫正机构对监外罪犯进行政策法律宣讲,建立重点人员走访、约见检察官谈话等制度,督促他们遵守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实现检察工作室与乡镇司法所的联网,方便检察工作室干警登录司法所社区矫正情况的数据库,及时掌握有关社区矫正的信息情况。
4、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领域区域的服务管理,促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一是积极参与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检察工作室将利用我院在青村镇敬老院建立的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落实未成年人不诉帮教工作;会同村居委、社区等基层组织,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落实对外来的、不在校、无职业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措施等,在未成年人观护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检察工作室还将配合社工做好对本辖区内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等。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化大调解机制建设。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群众信访接待、社会矛盾化解等工作,形成社会化大调解的工作合力。尤其是针对辖区内房屋动拆迁、土地征用补偿、劳资纠纷等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要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群众法律政策的解释工作,引导群众按照正当途径合理诉求,避免矛盾激化。要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加强对情况的分析研判,对案件易发、频发单位和部门及时提出堵漏建制、加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从源头上遏制犯罪发生。
5、加强检察宣传工作,深入基层推进检务公开。要改变检察工作室“等人上门”的被动局面,主动走进社区居委、村镇学校宣传检察工作。通过版面展览、现场接待、法律咨询以及发放宣传资料、检民联系卡等各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检察工作的职能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控告、申诉,拓宽立案监督、民事行政申诉等案件来源渠道。加强与镇纪委的沟通联系,在各居委、村委设置检务公开宣传栏、进行检察版面巡展,开展举报宣传、反腐倡廉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宣传等。同时,主动听取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检察队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改进检察工作,提升检察队伍素质,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与影响力。
综上所述,基层检察工作室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桥梁和平台。我院将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继续深入探索、完善检察工作室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检察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保障民生的积极作用。
第五篇:综合实践环节要求
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要求
教育管理专业(专)综合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两个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共占8学分,关系到每一个学员的切身利益,希望广大学员提起高度重视,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一、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一)内容
1.可到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就教育规划(如质量目标和数量目标的制定)、教育经费(如经费的筹措、分配与监控)、教育行政工作日常管理、教育人事管理(如人事档案、如人事资料统计、信访、本地区或部门教育人事管事制度和工作细则)、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事物进行实习。
2.可到中小学校就学校人事管理、学校财务管、学校德育管、学校教学管理、学较科研管理、学校后勤管学校公共等关系的领域进行实习。
3.可深入到班级,进行班级纪录管理、学风管理、班级人际关系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日常事物管理或班级活动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实习。
4.可在公共部门(如政府部门、科研部门、福利部门、图书馆、联合会、基金会、社团)或其他企业单位的人事资源开发与相关管理岗位进行单位员工培训策划、组织以及对宣传教育的组织等方面的实习。
5.可在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专业单位或学生居住所在的社区、乡村等进行教育管理专业实习。
(二)要求
在实习之初,要做好实习计划;在实习计划过程中,做好实习过程记录(即实习日记);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总结。其中,实习总结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基本情况,第二,实习收获,第三,存在的问题,第四,改进的对策。
二、时间安排
请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论文及调查报告初稿请务必于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交给论文指导老师。定稿论文一式三份,社会调查一式两份。
三、格式要求
用A4纸打印及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CM,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2CM.统一格式,论文题目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各级标题为“一”、“
(一)”、“1”、“(1)”、“①”。
四、教管专科毕业作业包括
(一)毕业实习记录册
1、个人实习计划书2、7篇实习日记
3、实习鉴定表
4、实习总结(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5、一篇教案
(二)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总结字数不少于2000字
2、提交调查方案、设计等原始资料。
以上七项内容必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