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我要坚持走下去
家访,我要坚持走下去
2011年大学毕业的我有幸成为了湖北省资教老师的一员,当老师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理想,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心里激动万分,还没开学,我心里就期待着见到可爱的学生,憧憬站在讲台的一幕幕。
2011年9月1号,期盼已久的开学之日终于来临,我着装一新,希望能给我的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记得开学那天,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匆忙的赶到学校报名,我作为五年级新任班主任,负责接待报名家长,登记报名学生。对于我这个新面孔,家长们充满了孩子般的好奇,纷纷问我的一些情况,比如“老师姓什么”“老师是哪里人”“今年多大年纪”等问题,我都不厌其烦,一一作答。对于家长们的这种好奇也不难理解,要知道,这个两百多学生的学校在上半年仅有8位平均年龄50岁老师,对于这些年轻的新面孔,家长们除了好奇,我想更多的应是期待,他们期待着年轻的老师们能给这所学校带来更多的激情与活力。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们就接到全省关于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通知,对于这个新鲜的名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经过开会学习我才理解其中内涵,可是仔细想想,我又纳闷了,这比教学还好说,其目的在锤炼教师教学技能,当老师的搞好教学是本职工作,这访万家跟教学都八竿子打不着啊,家访跟教学有什么关系呢?虽然心中有着一串串疑惑,甚至因担心家访中的困难一度还十分反感,但身为班主任不去家访也说不过去啊!看着别的老师都去实实在在的家访了,我也就勉强跟着去了。
我校家访实行分片负责制,我家访的区域是蔡家场村一、四、五组,一组在公路两边,人口集中,路也好走,没用半天时间一组就访的差不多了,腿脚也不觉得累。对于远离公路,住在山上的四、五组我颇有些畏难情绪,虽然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可从小到大还没有走那么差那么远的山路啊!
看着两鬓斑白却仍然跋山涉水坚持行走在家访路上的老师们,我心中燃起一种敬佩,感动之余我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记得那天是星期六,一大早我就准备好行囊,吃过早饭后匆匆赶到蔡家场村。
四、五组在“里黑沟”里,听着名字就让我有几分害怕,九月份的天气还是很热的,可是刚走到沟口,浑身便感到丝丝寒意,抬头仰望沟的前方,一条小溪从雾气迷茫的山的深处潺潺而来,沟的两边山势陡峻,茂密的树木杂草中时有鸟雀叽喳作响,为寂静的山沟平添几分情趣,也为我爬山增添了几分乐趣。一边看青山翠竹,一边听鸟语虫鸣、溪水淙淙,乱石铺就的小路并不好走,可是我并不感觉太累,反而因为能欣赏到如此别样的风景感到很愉快。走了大约半个小时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的土地,几户人家房顶正冒着炊烟,我走近了的时候,从屋内出来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大爷,身后有一个面孔很熟悉的孩子,我走近一瞧,原来他是二年级的阮荣虎,他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望着我,估计是对我的来访感到意外,见我来了羞涩的喊了声“李老师好!”老大爷赶忙拉着我往屋内走,寒暄了几句后大爷似乎要去给我倒茶喝,我连忙拉住他,告诉他我自己带的有水,我向大爷说明来意后,大爷给我讲述了他家的一些情况:小孙子阮荣虎父母早年得病去世,现在跟着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年纪都已经七十岁了,现在身体也不太好,为了把小孙子抚养长大现在还种着几亩地......在老大爷讲述的时候,我仔细打量着他的家,三间墙壁开裂的土房,一面靠近火塘的墙壁熏得漆黑,家里陈设极其简单,几条破旧的椅子和矮板凳,几只装着粮食的木柜,地面坑坑洼洼,在堂屋一角的地窖边有一堆土豆......映入眼帘的一幕幕都让我震撼,如此贫穷的家我还是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面对生活如此贫困的家庭,面对那个垂垂老矣而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老人,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有益的洗礼,在那个老人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我懂得了坚守的意义,我开始为自己曾经对家访所抱有的消极态度自责不已。
离开阮荣虎家,我带着沉重的心情继续朝前走去,前方还有更多的家庭需要走访,即使我的走访不能给他们带来金钱或者什么别的东西,但我相信,家访还有更大的意义。
家访的路途很遥远,需要家访的家庭还很多,但我也要用双脚丈量脚下的土地,家访让我收获了感动,家访也让我惊喜不已,家访,我要坚持走下去!
第二篇:家访工作贵在坚持
家访工作贵在坚持
——家访工作心得
3月16日下午教育局在电大召开全县学校家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有8名校长代表、班主任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发言,听后感触颇深,在认真学习《材料汇编》后,总体感觉是:教育局2009年1号文件布置家访工作,专门召开家访工作经验交流会,可见教育局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同时各校在落实家访工作上,行动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家访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新形势下家访工作特别重要,尤其是职业学校更为重要。虽然国家给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困难生资助,但真正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是太多,职业学校生源特点是学困生多。问题学生多、留守学生多、特殊学生多(单亲、孤儿等),要教育好这些学生单靠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的,因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争取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支持,是教育好这些学生的有力途径。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家访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家访领导小组,具体由学生处协调部门、年级组、教研组落实工作。
家访工作是一本无形的教材,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而且能够有效遏制学生留失,起到控流防辍的作用。职业学校招生难,防辍更难,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学生,学生的思想是复杂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不同时段的学生变化是很大的,所以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环境状态对教育好学生尤为重要。年级组、教研组要把家访纳入教研计划中,不能只教书不育人,认为教好书本是干正事,家访可有可无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家访工作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访是无形教材,做好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我们的教育延伸到家庭。
第三篇: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要坚持深入群众、集中民智,多倾听基层声音,多一点解决问题,少一点解释问题;要坚持体察民情、改善民生,多办为群众解决问题、老百姓感受到的实事;要坚持廉洁奉公、顺应民意,任何时刻不能放松廉政建设,特别在换届过程中要严肃纪律、风清气正。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前一段时间,我市集中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主题教育,同时结合工作安排,先后组织开展“解决问题月”、重大课题调研、“七一”走访慰问和干部下基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杨善洲同志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他的事迹撼动了我的心灵。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牢记一句话:“监管不到位”就是犯罪。因为,药品、医疗器械它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公共健康问题上冒风险,就是草菅人命。为使命而工作,坚持公众健康第一,应该成为药监人一个响亮的口号。我们的责任感减弱一份,就会使公众健康利益受到的损害有十份,党和政府把守护公众健康的重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懈怠。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建立在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之上。只有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把老百姓的事
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才有可能怀有深深地同情感,才会把他人的幸福作为自己幸福的必备条件,才会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在狸桥我走访了近200户人家,多为低保户、五保户、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和一般群众。他们的家庭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随着与每一户交流的不断深入,对我教育就越来越大,感触也就越来越多,我真切地感受到:如果要在情感上与当事人有某一程度的对应和调和,首先必须尽可能努力把自己置于当事人的情境中,用心体会当事人可能感受到的每一个苦恼的细节;其次要把当事人的处境当作是自己的处境,努力使自己进行处境转换的想象工作。只有这样,被走访群众才会真正在情感上接受你,信任你,才会和你说真话,说心里话,说实话,你也才能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你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利为民所谋。
第四篇:坚持“五个要”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建设群众满意工程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落脚点,用新视野认识科学发展,用新理念提升科学发展,用新路径推动科学发展,力求实现洗脑子、扑身子、照镜子、开方子、结果子的“五子登科”。
一、、要“结果子”,全面突破创新。学习实践活动,重在求实效、结硕果。要力争用整改的新变化、发展的新成效取信于民,让广大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是要实现“五个突破”。党员干部要立足于转变发展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于改进工作作风,在服务效能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于促进跨越赶超,在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于解决突出问题,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于推进固本强基,在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二是要推动“一个创新”。要将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及时转化成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际行动,出台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努力破除阻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建立健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长效机制,用学习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来促进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要“扑身子”,摸清社情民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引导党员干部带着感情,扑下身子,深入实际、基层和群众,体察民情,广泛问计于民,切实找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事有所成”。一是要把握好调研侧重点。领导班子成员要重点围绕事关全局的“重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苦乏良策久拖未决的“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机关部门要着重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一系列决策部署,保增长促发展、抓项目促就业、重民生促和谐以及改进机关作风方面开展调研。国有企业要着重围绕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开展调研。二是要深入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和“访贫问苦、访富问计、访钉求源”活动。深入农户进行民情恳谈,仔细查找群众最关心和亟需解决的难题,将小问题放大找,决不因问题小而将其忽略。三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集中民智民意、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深思熟虑选定课题,撰写报告。
三、要“照镜子”,深刻查摆问题。要坚持以过“五关”为镜,引导党员干部从细微处探根源,查原因。一是开门纳谏要面对面。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网上调查、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党员干部之间要谈心交心、沟通思想、增进理解。二是查摆问题要过“五关”。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重点把好认识关,看科学发展观念牢不牢;把好思路关,看科学发展路子对不对;把好创新关,看科学发展机制活不活;把好执行关,看科学发展能力强不强;把好作风关,看科学发展举措实不实。特别要重点剖析解决当前少数机关和干部中存在的工作不实、作风飘浮、管理松懈、关系至上、“中梗阻”等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三是要开展立体评议。要着重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思路发展清不清、改进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评议。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构建立体评议网络,形成广泛共识。
四、要“开方子”,共谋整改良策。要针对“照镜子”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集中智慧“开方子”,共谋整改良策。一是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落实方案。重点做到“四看”:看整改项目全不全,看整改目标实不实,看整改措施硬不硬,看整改责任明不明。二是要分类推进问题解决。各部门各单位要筛选确定一批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难事,向社会公示解决的时限、责任人和整改结果,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对列入短期整改项目的问题,要采取现场督办、一线会战的方式,立即整改;对列入中期整改项目的问题,要整合相关力量,加快整改进度,跟踪整改;对列入长期整改项目的问题,要制定阶段目标,逐步推进,分期整改。要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整改销号制,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问题解决到位。三是要积极创设解决问题的载体。组织实施百个问题集中解决、百项承诺跟踪督查、百名干部驻村帮扶、百件实事惠及民生“四百工程”,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要“洗脑子”,凝聚发展共识。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首先要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是否下了真功夫,要看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是否有深度的理解把握。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给党员干部“洗脑子”,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在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
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凝聚新共识。一是要深学科学理论。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规定读本及中央和省委精神,做到重点篇目通读原文,主要精神领会吃透,对科学发展的理念牢记于心。二是要活学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选树先进典型,有效教育激励党员干部学习赶超标杆。三是要精学业务本领。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动
员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学优学精业务本领,争做推动科学发展的业务尖兵。
第五篇:阅读教学要坚持
阅读教学要坚持“八重”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坚持“八重”。
一、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二、重合作。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重想象。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里,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四、重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如在教《鸬鹚》一文,我让学生对“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竿往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句中,为什么用“一抹”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说:一抹很轻,显得宁静;有的说:可以看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和鸬鹚配合默契;有的说:只要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还有的说:用一挥或一檫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害到鸬鹚。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了“一抹”的内涵,领悟了“一抹”包含的情和意。
五、重质疑。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落花生》一文,有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总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有失偏颇,但能向教材挑战,就很难能可贵了。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六、重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小稻秧历险记》,一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情感不到位。于老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喷洒的动作。在于老师创设喷洒情境的激发下,这位学生如历其境,有了真切体验,再读时,他耷拉着脑袋,真得有气无力了。
七、重辩论。
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照亮心灵的沉睡区,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三是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创新,敢于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迎合别人,活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能够明白是非,从而培养学生能言善辩和口语表达能力。如一教师教完《落花生》一文,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成两组,各自代表“苹果”、“花生”,然后根据各自的观点展开辩论。辩论分为三次,第一次说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讲自己的不足,第三次谈当前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个个小脸涨得通红,答辩精彩,气氛热烈。最终大家统一认识:人要注重外表,更要注重对社会有用。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激活童真、回归自我、学做真人”的目的。
八、重读写。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阅读教学是学生心灵的对话,重在以情激情,情动而辞发。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吸收文本中语言与精神营养的同时,富有灵性的奇思妙想就会即时产生。这种情况下,结合写的训练会让学生更深理解课文,提高智慧,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如学了《小音乐家扬科》以《假如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情怀,而且会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得到一次切实的运用。学了《航天飞机》引导学生写“漫游太空”,学了《海底世界》引导学生写“漫游海底世界”。此时,学生的脑海充满想象,心中萌发探究的欲望,笔下生发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