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阶段工作小结
第三阶段工作小结
本阶段是本课题的结题阶段,工作时间是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其主要任务是写出课题的实验报告,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经过全体课题研究小组的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已接近尾声,纵观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我们发现,各阶段反馈过来的资料显示:学生对小学数学雨学科活动的认识已有明显的认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也有很大的改观,对教师的数学教学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实践与课堂相结合,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农村孩子的数学教学模式,同时也让“小学数学与学科活动的联系”这一难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依据新课标,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解题效果以及解题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
(1)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
(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交流。在实际进行的分类中,有的学生为某种物品设计的分类方法非常出色。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以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橡皮、卷笔刀、直尺等物品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似乎此时真的进入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能把学生带入现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它可以让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
如,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时,老师出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问:“这两个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想给小鱼找一个宽敞的家,大家准备选哪个做它们的家?我们给小鱼搬家前,需要先往鱼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适呢?”同学们开始往鱼缸里倒水。接着老师问:“大家估测一下,现在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动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长宽高的数据,进而算出体积。接着,老师又说:“让小鱼住进一个正方体的空间里该怎么倒水呢?”由此复习了正方体体积。最后,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鱼缸,老师往里倒水,问:“这时鱼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状?要计算水的体积,需要测量什么数据?”这些实践活动,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四种形状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得必要数据进行计算,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几何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当中老师提出问题:“这些计算公式看起来各不相同,但他们有没有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要计算体积,当两个底面相同时,可以用底面积×高而得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快掌握了每一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可以“转化”的思想。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观察得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又如: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我指导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的折叠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数学课上,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总之《小学数学与学科活动的联系》这一课题,以这次研究为平台,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师交流的契机下,教师为主导的主要教学形式下,明显增添了课堂的浓厚氛围,学生真真正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只要全体数学教师提升活动课的意识,那么我们农村的小学数学课,将是最生动、最活泼、最动听的课
第二篇:第三小结
第三阶段学习小结
11月1日,我参加了在实验小学四年级的教研活动。听了几位教师对单元课程的教学设计,受益很大,同时不禁让我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在问自己,怎样上好一堂课?同时也在细细体味实验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从中受到启示:怎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
接下来的一周细细品味几位优秀教师给我们呈现的课堂教学,我发现他们在课堂上都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首先,他们在课堂上都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的胡嘉欣老师上的《长城》一课中,让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通过观察、再到分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认识过程,切身经历从不知到知,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无体会到深有感触的过程。
其次,在课堂上,他们都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自信的建立。特别是刘永梅老师的课上,妙语连珠,让在场的听课老师得到了很大的享受。当一个学生第二次来回答同一个问题时,刘老师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比第一次说的更完整了”我想如果我是这个学生的话我会深深地记住老师的这句话,对这位老师产生很大的亲近感。
通过两周的实习活动,感受着实验优秀教师们精湛的课堂艺术,他们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到他们学生、为教学的点滴付出。使我知道自己离好课还是那么的遥远。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去思考。而这些老师们在课堂上所体现出的课堂理念更不是我用几句体会所能阐述的,更多的是去内化他们的教学思想,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
第三篇: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火柴(chái)
裙(qún)子
火焰(yàn)
缩(suō)小
根茎(jīng)
拆(chāi)开
咱(zán)们
嚼(jiáo)着
蹭(cèng)来蹭去
几(jī)乎
答(dā)应
拼(pīn)命
就算(suàn)
处(chǔ)罚
禁(jìn)令
稍(shào)息
二、易写错的字
裙:偏旁是“衤”,不是“礻”。
焰:右边“臼”,里面两短横不相连。
旅:右下角是“”,不要写错。
怜:右边是“令”,不是“今”。
算:部首是“”,中间是“目”。
三、重点词语
火柴
寒冷
旧围裙
可怜
饥饿
几乎
火焰
蜡烛
富有
告诉
离去
哪怕
暖和
亮光
烛光
温和
赶紧
痛苦
清晨
旅行
咱们
来得及
救命
拼命
扫地
管理
等待
胃口
刚才
流泪
打算
要好
草堆
作声
答应
做梦
大吃一惊
消化
当然
知觉
光亮
眼泪
四、多音字
挣
几
晃
喷
答
应
骨
稍
处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寒冷—严寒
满意—满足
舒展—伸展
旅行—旅游
悲哀—悲伤
分散—分开
诱人—迷人
牵挂—挂念
七、反义词
寒冷—温暖
舒服—难受
舒展—卷缩
悲哀—欢乐
分散—集中
点燃—熄灭
勇敢—懦弱
移动—静止
细嚼慢咽—狼吞虎咽
八、词语搭配
(乖巧)的小女孩
(奇异)的火光
(紧紧)地包裹
(大口大口)地呼吸
(费力)地跑来跑去
(悄悄)地躲
(偷偷)地看
(笑眯眯)地说
一(盏)煤油灯
一(个)农夫
一(辆)手推车
一(棵)树
一(头)大黄牛
一(次)旅行
一(只)小蚂蚁
一(块)大奶酪
(睁大)眼睛
(搬进)洞里
九、词语归类
1.ABB
式词语:笑眯眯
笑吟吟
2.“A
来A
去”式词语:走来走去
跑来跑去
3.含反义词的词语:七上八下
争先恐后
4.含数字的词语:三言两语
四面八方
十、句子积累
动作描写: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的内容。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3.学会用所给词语编一个童话故事。
第四篇: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豁(huō)口
威风凛(lǐn)凛
冰棍(gùn)
别出心裁(cái)
技高一筹(chóu)
雕(diāo)刻
跺(duò)脚
沮(jǔ)丧
尚(shàng)未
干燥(zào)
磁(cí)场
斑(bān)点
倾(qīng)角
防御(yù)
因素(sù)
二、易写错的字
疙:里边是“乞”。
趴:右边是“八”。
斑:中间是“文”。
御:右边是“卩
”。
三、会写词语
豁口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疲倦
呆头呆脑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谜语
嫦娥
尚未
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海盗
发达
理论
类似
猜测
起源
适当
氧气
提供
能源
昼夜
神秘
观测
拍摄
枯萎
考察
系列
四、多音字
哄
模
薄
奔
攒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风靡—盛行
嵌入—镶嵌
唯一—唯独
适合—适宜
神秘—神奇
猜测—猜想
稀薄—稀少
矫健—强健
缭绕—围绕
肃穆—肃静
技高一筹—棋高一着
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得意扬扬—扬扬自得
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沧海一粟—秋毫之末
玲珑奇巧—玲珑剔透
七、反义词
新鲜—陈旧
破旧—崭新
生长—枯萎
存在—消亡
猜测—坚信
唯一—众多
重要—次要
稀薄—浓厚
矫健—蹒跚
沧海一粟—恒河沙数
威风凛凛—文质彬彬
呆头呆脑—心灵手巧
别出心裁—照猫画虎
技高一筹—技不如人
津津有味—味同嚼蜡
前功尽弃—大功告成迥然不同—大同小异
八、词语搭配
(沮丧)得要命
(看)得津津有味
(没头没脑)地对打
(轻手轻脚)地溜了
(呆头呆脑)的傻样子
(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虎视眈眈)的老师
(许许多多)的故事
(吸引人)的问题
(足够)的光和热
(纵横)的黑色线条
(神秘)的面纱
(干燥)的星球
(遥远)的太空
(稀薄)的大气层
(玲珑奇巧)的角楼
(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威武)的铜狮
(湛蓝)的天空
(金黄色)的琉璃瓦
(高大)的蟠龙金柱
(银白色)的大圆珠
(矫健)的金龙
(巨大)的雕金蟠龙
(庄严肃穆)的气氛
(宏伟)的建筑群
(寒冷)的冬夜
(和谐统一)的布局
(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
九、词语归类
1.带有动物名称的词语:
黑虎掏心
双龙抢珠
2.AABC
式词语: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3.ABCC
式词语:
威风凛凛
怒气冲冲
得意扬扬
虎视眈眈
两手空空
4.形容小或少的成语:
沧海一粟
微不足道
5.形容建筑的词语:
规模宏大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错综相连
井然有序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2.借代句: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3.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4.列数字: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日积月累中的《春日》。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3.把题目补充完整,以小见大,注意细节的描写,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把自己的感情融于对事件的描述中。
第五篇: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曹(cáo)操
柱(zhù)子
大秤(chèng)
为止(zhǐ)
重量(liàng)
一幅(fú)
削(xiāo)好
冷(lěng)清
一束(shù)
哄(hǒng)我红润(rùn)
窗(chuāng)外
二、易写错的字
站:第五笔是提。
候:不要丢掉第三笔竖。
今:最后一笔是横撇。
灯: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电:“日”字写扁。
三、会写的词语
称象
柱子
底下
一杆
大秤
做事
七岁
站出来
大船
果然
评奖
时间
一封信
今天
一支笔
圆珠笔
电灯
哄我先后
闭上
脸上
好事
下沉
头发
窗户
四、多音字
朝
重
结
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高兴—愉快
一同—一块
议论—讨论
下沉—下降
果然—果真
仔细—细心
端详—打量
满意—合意
收拾—整理
冷清—清静
美丽—漂亮
明亮—透亮
红润—润泽
温柔—温和
乌黑—漆黑
七、反义词
高兴—难过
下沉—上浮
得意—失意
开心—难过
冷清—热闹
美丽—丑陋
明亮—昏暗
温柔—泼辣
八、词语搭配
(仔细)地看
(高兴)地说
(伤心)地哭
(满意)地笑
(亲爱)的爸爸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九、词语积累
【“又×
又×”式的词语】
又高又大
又蹦又跳
又大又红
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又高又壮
【量词搭配】
四(根)柱子
一(杆)大秤
一(条)线
一(沓)纸
一(封)信
一(支)笔
十、佳句积累
1.诗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比喻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拟人句: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十一、考点提示
1.《曹冲称象》掌握曹冲称象的步骤,常以阅读理解的形式考查。
2.《玲玲的画》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第9
自然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