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校本研修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加强校本研修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赤峰市红山区第一小学
2007年4月
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深化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因素,而校本研修是目前条件下教师专业化成长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使校本研修“制度化”并建立起符合本校实际的“运行机制”呢?
下面结合5年来校本研修的实践谈谈我校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1、班子专业化成长目标:有没有进取精神(进取精神);是否具备领导学校进行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专业能力);是不是团结协作的领导集体(团队意识);是不是受教师、学生和家长欢迎的领导集体(群众基础);是否具有求真、求实、求新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办学水平是否逐年提高(工作绩效)。
2、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目标:“健康,爱生,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新”。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健全教研网络
(一)、教研组建设标准
1、本组教师是否积极支持并投身课程改革
2、本组教师是否自觉有计划地坚持政治业务学习
3、教研组长是否有引领本组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热情与能力
4、本组教师是否能够持续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自觉运用
5、本组教师是否能够持续深入地研究教材,并不断提高驾驭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能力
6、本组教师是否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学生,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7、本组教师是否能够全面落实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8、本组是否形成了校本研修的氛围与机制;是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研修活动并不断提高研修水平(教师课例研究常态化,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化,学科组问题研究制度化);是否取得了一定数量与质量的研究成果
9、本组教师是否能够严格执行常规教学的各项制度,并且自觉地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探索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
10、本组教师是否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11、本组教师是否形成了反思的习惯,并且以合理可行的方式记录反思的收获
12、本组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否按着学校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目标持续发展并且在全校乃至全区同行中处于领先位置,教学质量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全区同行中是否处于上游水平
13、本组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及时地参加教研培训中心组织的教研活动,能否认真及时地落实学校的教研活动安排
14、本组教师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某个领域或某些领域是否取得了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
(二)教研组的管理
实行“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并行的管理模式。目前“备课组”的建设与发展是管理的重点
三、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
(一)建立校本研修经费保障制度
1、保障报刊杂志订阅费(2002年以来每年不少于3000元,年度最多达到7000元)
2、加快图书阅览室和校园网络建设,发挥信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3、按时足额报销教师参加校外研修活动的差旅费、培训费、资料费等,200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此项费用的总金额约10万元。
4、保障校本研修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年度奖励经费,每年大约1万元。
(二)、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与计划制度
1、指导全体教师制定《红山区第一小学2006——2010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依据《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以学期为单位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3、教师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的完成情况纳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内容
(三)、建立教师培训制度
1、教师个人自学制度。依据教师学期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自学活动
2、每周一次的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3、寒暑假教师培训制度。时间:寒暑假各1周;内容:依据实际需要确定;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
(四)、建立教师反思制度。
1、伴随教育教学活动同步发生的“过程性反思”,其内容是“教学札记”
2、学期或学年结束后进行的“终结性反思”,其内容是“工作总结”和“教育故事”
3、教研组和学校进行的“集体性反思”,其内容是“阶段工作总结”、“学期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总结”
(五)、建立教师校本研修考核评价制度
1、校本研修纳入教师常规教学质量监控
2、教研组长和教研组考核评价制度
3、班主任和班集体考核评价制度
4、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制度
(六)、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激励制度
1、以年度为单位,对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奖金奖励和精神鼓励
2、对于校本研修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学校在评模、评优、晋职、晋级、入党、提干等方面优先考虑
(七)、建立教师集体教研制度
1、教师按时参加教研培训中心教研活动制度
2、教研组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制度
3、教研组内随机开展教研活动制度
4、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次教研活动展示制度
(八)、完善教育科研制度
1、教育科研必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重心要低,选题要实、要少、要小,周期要短
2、努力实现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的有效结合
四、建立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
(一)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1、校长负责制定校本研修制度、校本研修规划、校本研修计划,并负责定期进行宏观指导和评估
2、其他各类人员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目标分解、抓好落实
(二)、制定校本研修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
(三)、引导教师增强反思意识、培养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
1、加强备课环节的反思。改变教师备课抄教参、抄教案的现状,要求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独立确定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设计,努力把备课过程变成教师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提高教师的独立备课能力
2、加强课后反思。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与评价,重点的有价值的课要写“教后记”
3、进行阶段性反思。要求教师每一章或一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结合单元检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4、期末年末反思。要求教师学期末和学年末结合工作总结、撰写论文等进行全面的工作反思
5、每次集体教研活动开始前,要求教师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策划和准备
(四)、积极开展集体研修活动
1、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寒暑假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2、每个教研组每个学期进行1次教研活动展示
3、每个教研组每星期开展1次集体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问题研讨等),不定期进行随机教研活动
4、每个教师每学期出1——2节公开课,撰写1篇论文,总结1个自己最满意的案例,并进行交流
5、每年举办1次表奖活动
(五)、努力发挥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
1、发挥本地区课程改革专业人士的引领作用。2002年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先后多次聘请红山区人大副主任郭晓荣、市教研室主任宁志凡、市教研室副主任吴东晓、市教研室副书记董稚、区教研室副主任邵金住等人就学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2、发挥教研与培训中心专业人员的引领作用。一是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区内外教研与培训活动,区内教研与培训活动该去能去的教师学校要求必须去,涉及培训费与差旅费的区外培训与教研活动,有机会去的学校全力支持去;二是主动邀请教研员指导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我校共有 7 个教研组被教研室确定为重点教研组;三是借助教研员的力量培养骨干教师,我校共有 18 名教师参加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共有 8 名教师被教研室推荐为助理教研员。
3、发挥班子成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一是校长必须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二是其他班子成员要在各自分管的工作领域发挥引领作用,要努力成为分管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三是班子成员必须任课,能当班主任的当班主任,直接参与一线教育教学改革。
4、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一是学校全力以赴的支持骨干教师发展,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二是给骨干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5、支持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如我校孙侠主任曾多次参加市区两级教研室送课下乡活动
6、发挥信息的引领作用。一是支持教师广泛的利用网络资源;二是订阅教育教学杂志供教师阅读;三是鼓励并要求教师自费订阅教育教学杂志。
第二篇:谈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与执行力
谈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与执行力
奉化市萧王庙中心小学
孙科峰
我校于2007年推出了《萧王庙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考核评价方案》,并根据方案的要求量身打造了校本研修平台。在近两年的制度执行过程中,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始终朝着务实、有效、特色的方向迈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我们的制度
1、制度介绍
我校的校本研修制度从研修工作全面考量的角度出发,包含了教学常规、教研活动、学习研究、学科成绩、专业成长五大块内容,每一块内容又包含了多个子项:
教学常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教学测试 教研活动:主题研修、小教研、听课、外出学习学习研究:常规学习、课题研究、萧小讲坛 教学测试:学科成绩进步奖和优秀奖 专业成长:自身发展、指导学生成果
2、不断完善制度
当然,我们的校本研修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在实施中,我们发现数学组网络备课一星期3课时的任务太重,而且老师们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我们就对原来的制度进行了修改,改为一星期2课时,并适当提高了备课的要求;我们发现教师基本上都能完成研修任务,但是在网络备课、网络评课时反思的质量不高,有的还存在应付的思想,我们就适当提高反思的分值,来区分老师们的反思质量,从而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为使制度能面向全校教师,本学期我们还增设了综合组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两大块考核内容,使综合组的研修质量大大提高。这些改变使我们的制度更加趋于人本化,真正做到了制度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3、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根据校本研修考核的五大块内容,我们设置了与之对应的踏实奖、发展奖、风采奖、学科优秀奖、学科进步奖、丰收奖共计六个奖项。在期末,我们将教师一学期的研修作业得分及获得的各类成绩进行汇总,根据得分的高低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大组评出六大奖项,每个奖项的获奖比例平均占到参加考核人数的60%以上。六个奖项的设置,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对于一批踏踏实实工作的老师有了受肯定的机会,从而有效的激发了教师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
二、我们的研修平台
自制度推行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与制度相匹配的校本研修平台的搭建和使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功能齐全的网络研修平台已日渐成熟。
1、网络工作室。其实就是教师个人博客,是网络提供的一种私人空间,它可以让你随意地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实现与他人的交流。
我校每位老师都建立了个人的网络工作室,并在工作室中设置了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生活百味等形形色色的栏目。我校教师的个人研修作业基本上都是在个人工作室中完成的,如研修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两周要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然后由专人对教师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打分,使教师的写作和反思能力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共计发表博文6000多篇,有双周博客作业、教学经验介绍、班主任工作心得,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等文章,网络工作室已成为老师们的个人研修俱乐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学科研修群组。群组研修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一种网络研修活动,是增强校本研修氛围最有效的途径。我校专门在博客平台上开辟了语文、数学、综合及班主任四个群组:
语文研修
http://www.xiexiebang.com/blog/group.asp?gid=2 数学研修
http://www.xiexiebang.com/blog/group.asp?gid=1 综合学科研修 http://www.xiexiebang.com/blog/group.asp?gid=4 班主任之家
http://www.xiexiebang.com/blog/group.asp?gid=3
群组自开通以来,我校教研组的每一次活动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前,教研组长将活动的安排和要求,执教老师的教案发布在群组中,供组内成员学习和准备,在活动结束后,组内成员跟贴评课稿,教研组长跟贴活动的总结。当然,群组的功能绝不仅仅于此,除了教研活动,还可进行主题研讨和网络论坛,教师们围绕特定问题和主题,运用网络对话平台展开的探讨和交流活动。从而帮助教师交流思想、切磋 2 技艺、增进感情。如我校开展的学科论坛,在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的参与和引领下,论坛氛围异常浓厚,就连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参与到了我们的活动中,时不时的有教师抛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马上就有很多教师跟贴进行答复,学科群组研修的优势在此时发挥的淋漓尽致。
3、网络备课室。网络备课室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学习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教学方案,并发表在年级组的备课室中,供组员交流与探讨,组内成员跟贴学情与教材分析、教学调整和教学反思。
我校建立了语数年级段及英语共计13个备课室。网络备课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了。
首先,备课组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以往备课是教师个人的工作,教师对着教参,没有交流也无法合作,如今借鉴网络资源就不同了,它将同年级组的教师相互连接起来,间接地、直接地实现了相互对话与合作。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网络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
其次,减轻教师负担,增加工作热情。网络备课减轻了教师写教案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学习理论、收累资料、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研发教学资源的自觉性。
最后,网络反思开放,易于课后改进。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网络备课反思为教师开辟新的反思天地。这样的反思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对自己、对别人的专业成长提高都很有好处。同时也为下一的备课者提供宝贵的经验,真正实现备课、反思资源共享。
三、我们的检查制度
完善的研修制度、功能齐全的平台,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更离不开管理者实时的监督和强有力的执行。在校本研修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已逐渐形成了一套与校本研修制度相匹配的检查制度。
1、资料上传制度。在学期初,学校就根据本学期校本研修考核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工作用表,发布在校园网上供全校教师学习,让全校教师都明确本学期校本研修工作到底要做哪些事情?并在学校FTP上建立相应的文件夹,要求每位老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好自查表,并上传到相应的检查目录中。如第一周的网络备课检查,就要求老师们自查表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然后上传至ftp-校本研修-网络备课-第一周文件夹内。
2、自查与互查制度。采取教师自查与全校教师检查相结合。如备课检查,3 就是在老师们填写完自查表并上传至ftp后,由教研组长指定组内某位成员进行检查和量化打分,并对其进行检查前培训,每次检查人员进行轮换,保证检查的公正性。
3、反馈制度。采取校园网与双周会议相结合的反馈方式。检查内容经教导处审核后,将每位老师的完成情况及得分情况挂在校园网上,接受大家的监督,并由教导处写好检查的反馈意见,使校本研修的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资料上传制度,实现了教师的自我监督;通过相互检查制度,教师在与其他老师的比较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通过反馈制度,教师能实时了解自己与他人得分的分布情况,从而获知自己在网络研修中哪些地方还需努力,以帮助教师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四、我们的收获
我们的校本研修考核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1、研修已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我们的教师由刚开始时对制度的抵触到现在的习惯,校本研修工作实现了由研修制度到研修文化的转变。老师们每天都能课前完成学情和教材分析、教学调整,课后及时在备课室中留下教学反思;每两周完成一篇博客作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完成活动作业;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良好的研修氛围在我校已生根发芽。
2、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唯一途径是学习。通了单周业务学习,提升了教师的学科底气;通过学习研究活动,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和反思水平;通过每天的学情分析和教学调整,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学校中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工作踏实,业务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和奖次不断提升。
3、研修档案实现电子化。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与积累,我校的研修平台(http://www.xiexiebang.com/blog)俨然已成了一个先进的电子档案库,在这里积累了每位萧小教师的成长足迹。有教师每天的备课与反思,有教师每星期的读书笔记和案例反思,有每次研训活动的教案与评课,有教师每次外出学习培训带回来的学习资料。这里的资料不仅真实可信,原创味浓,而且目录清晰,易于查找,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当然,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在制度的执行上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每次的反馈,如何做到既公正,又能实实在在对老师有指导作用?研修的作业,如何做到由完成向高质量完成的转变?检查人员的安排,如何才能更合理?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不断 4 的创新,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必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附件:
1、萧王庙中心小学2008学年第二学期校本研修工作用表
2、萧王庙中心小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校本研修考核资料
3、萧王庙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考核评价方案
4、学校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研修平台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blog
第三篇:校本研修制度
2006—2008兴隆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一、校本研修的保障制度:
1、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行职责,期初、期中、期末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研修工作,并做好记录。
2、计划总结制订管理到位,学校检查盖章。
(1)、学校、年级组(教研组)、教师有计划、总结,做到切实、可行、有效。
(2)、学校研修计划特别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实施要求;年级组(教研组)根据学科要求,特别要有明确具体的研修主题及内容;教师研修计划特别要有明确、切实的专业发展目标。
3、组建“学校行政—教导处、教研室—年级组—学科教师”梯级运行网络,以年级组为学习团队。
4、合理安排研修时间,全校性的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不少于1次,年级组(教研组)的团队研修活动每两周举行不少于1次,教师个人研修每学期不少于40学时(每周2学时以上)。并记录备案。
5、每学期拿出做为校本研修指导、督查、评估、表彰的专用金费不少于4000元。并做好帐目及开支记载。
6、建立严格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考勤、考核、奖惩等校本研修督查制度。定期检查教研组和教师的研修落实情况每学期2次以上,并记录备案。
二、校本研修的实施制度:
1、基本模式:“自学—反思—实践”。不断创新,学习,实践。
2、内容重点:“一德三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3、利用网络培训资源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每学期至少1次)。做好活动记录。
4、加强教研。学校、教研组、教师应确立好相应研究课题,并申报立项。校本研修指导小组要随时了解、帮助、检查、指导。
5、加强团队协作,广泛开展“专题讲座、集体备课、案例研讨、教学诊断、课堂观摩、信息交流、成果展示、资源开发”等研修活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6、按照“问题—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基本程序,开展行动研究,切实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7、勤于反思,(每两周1篇)在《报告册》上认真撰写。并不断修正自身行为。
8、加强理论学习,全校性的理论学习每学期不少于1次,年级组(教研组)的团队理论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教师个人每周2学时以上。年级组(教研组)做好活动记录。教师在《报告册》上做好理论要点摘记。
三、校本研修的评价制度:
1、填写好《报告册》,年末考评,合格发证。
2、严格按学校的校本研修评价体系(教师自评、小组互评、校长导评、指导组审评),做好对校领导、教研组、教师的评价。结果填入《报告册》。
3、年末组织“学习型教师”评比表彰活动。学校颁证,并作为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选拔认定的基本条件之一。校级以上各级“学习型教师”
原则上从校级中推荐。
4、《报告册》作为申报职称的基本材料之一。
5、加强效果评价。
四、校本研修的督查制度:
1、考勤:学校、团队安排的集体研修活动的出勤与学校满勤奖制度挂
钩。
2、考核:平时研修检查得分(60%),年末研修评价得分(40%)。
3、奖惩:专用金费用于校本研修的指导、督查、评估及“学习型教师”
表彰。惩罚按研修及学校教学相关制度进行。考核结果与教师考评挂钩。
为积极推进校本研修活动,增强教师为教育服务的责任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学习型学校和学习型教师群体,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研修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研修组织机构
1、大弯小学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张国森
副组长: 李俊 王永华
成 员:曾坤武、谷志勇、赖冬梅、唐明健、杨晓波
职责:①制定学校校本研修的总体规划。
②为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③适时聘请专家来校指导校本研修工作。
2、校本研修学习小组
组 长:李俊
副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①具体指导各教研组开展研究工作。
②收集、整理学校校本研修的各种资料,并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
③定期完成学校的研修工作。
二、校本研修的主要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
校中进行,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设计策略,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三、校本研修的形式及研修要求
1.校本研修的形式
以“同伴互助,自学反思”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
师不离职、不离岗,减少工学矛盾影响。教师形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分析
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工作与教学融为一体,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多种活动方式,深入了解并及
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边学习
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倡导合作、探究、开放、促进、整
合式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创新、调整、充实,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研修活动要求。
①营造、务实、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倡导科学精神,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防止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②加强自我研修意识,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修和解决教育、教
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在研修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③各教研组必须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
整理、活动总结等工作。
四、校本研修的促进措施
1、每学期开展一次校本教研小组评优活动。
2、在校本研修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单项表彰,并将参加校本研修的情况与教师考
核挂钩。
五、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奖惩政策,激励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2、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有专门的活动场地、时间和档
案管理人员。
3、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研修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4、为校本研修筹措一定经费,以保证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正常开展。
新虹桥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新虹桥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为保证校本研修理念的有效落实和校本研修行动的稳步推进,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制订本校本研修制度。
一、进一步提高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明确校本研修的目标和任务。
1.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对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体教师都要给以高度重视。
2.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3.校本研修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堂为研究点,以师生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提升经验、探索规律。
二、健全“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各自职责。
校长:
校长是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大力建设校本研修制度,发挥学校的研究职能,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教导:
教导是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主要助手,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导应制定并实施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并总结学校的教学工作,审查教研组和各科教学计划和其它计划,领导教研组工作,指导教研组长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督促执行。
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在校长、教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业务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本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团结全组同志,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验与教学总结,努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尽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
1、教导处确保每个教研组每周有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开展教研活动。固定时间,教导处备案,教研活动时间不能挪作它用,在教研活动时间一般不予调休,事假从严,且需经教导处同意。
2、教研组长学期初依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出教研工作计划,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
3、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作用和团队精神,克服常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弊病。坚持聚焦课堂、聚焦师生,以“课例研究”为主线,着力开展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改善行为为特征的实例研究,做到有专题、有现场、有共识、有积累。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优势,力争通过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校本研修中严格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个落实,并认真做好教研记录。每位教师每学期均要上一堂组内研讨课,作一次专题发言。每次专题研讨活动,设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由组内教师轮流担任。学期末上交每周活动记录、专题研讨纪要、教研工作总结及组内研讨课教学设计等材料。
5、在教科研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尤其是要在教研活动中体现教科研理论与教育思想的引领。要积极发挥学校教学研究小组的作用,通过研究组成员的示范辐射,解开教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教师领悟教学研究的真谛,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6、学期结束每位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包括: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形式。教学反思要记自己在教学中不足的、有待于改进的方面。教育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可以记录教学现场的点滴体会,也可以是对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教学细节的探讨,也可以是对一堂课的实录,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对教学细节的关注。)
7、建立校本研修检查、考评机制,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学习情况,培养教师的学习习惯。定期反思学校研修工作,及时改进,不断提高学校的研修水平。
四、建立校本研修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1、建立校本研修激励制度。给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条件。
2、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机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校本研修予以保障。定期聘请专家为教师讲课,为教师教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3、学期结束组织一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的评比活动,每个教师提供一个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最得意、最成功的反思,学校将把这些教学研究成果装订成册,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第四篇:校本研修制度
马家堡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一、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校本教研的意识。
二、每周的周四为本校校本研修日。特殊情况顺延至第二天,切实保证学习时间。
三、研修具体内容应注重课改案例分析,提出不同意见,加强思想统一,予以推广,对教师进行评定时,给予客观总结,再作课,再评定,加以推广。
四、研修方式要多样,研修本学科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学研互补,边实践边提升。
1、基本模式:“自学—反思—实践”。不断创新,学习,实践。
2、内容重点:“一德三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五、研修要以现行教材为主,集体学习加上自主学习,倡导研修具有实效性。按照“问题—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基本程序,开展行动研究,切实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六、建立健全研修点名制度,不准无故不参加研修,有事请假后要补上,不得空白。
七、校本研修的督查制度:
1、考勤:学校、团队安排的集体研修活动的出勤与学校满勤奖制度挂钩。
2、考核:平时研修检查得分(60%),年末研修评价得分(40%)。
3、奖惩:专用金费用于校本研修的指导、督查、评估及“学习型教师”表彰。惩罚按研修及学校教学相关制度进行。考核结果与教师考评挂钩
马家堡小学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工作模式,努力开创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加强业务培训,培养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三、具体工作
1、抓好普通话运用工作,以教体局组织的教师普通话测试为契机,促进教师的普通话使用工作。
2、做好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3、做好导学法的引导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以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契机,加强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培训。
5、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争当名师、教学骨干。
6、继续抓好高学历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学历进修,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做好教师普通话使用工作
组织评比竞赛活动:组织普通话骨干教师上好一堂公开课。让每位普通话骨干教师学以致用,把集中培训的结果展示给教师和同学们,让师生深受启发,引导全体师生自觉讲好普通话。组织师生朗诵比赛。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规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为将来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集中培训后的由分管的骨干教师指导,在本级段上一节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普通话使用水平。营造普通话使用氛围。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束,全体师生不仅能讲普通话,而且要讲好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学校的校园语言。
保障措施:学校成立以赵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开展活动,领导、布置、监督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的全过程,实施过程管理。具体操作的小组成员要加强管理,认真辅导,测试合格率低的年级或教研组由各年级组组长和各教研组组长承担相应责任。加大本次活动的资金投入。学校对本次活动非常重视,积极鼓励支持活动的开展,不管是骨干教师的培训,还是展示课,所有经费全额报销。加大教师使用普通话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评价中,加大课堂上使用普通话的分值,鼓励教师使用普通话,并在年终评优树先中优先考虑普通话水平较高的教师,使我校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测试,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依据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活动的活动,学校立足本校实际,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通过教师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和培养广大教师读书学习的习惯,增强其钻研业务知识技能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学习: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材知识,每次学科测试的单元试卷、抽考测试卷,学校都要求教师保存在学校规定的电脑文件夹中,供全校教师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教师遇到的知识方面的问题,全组教师共同商讨,集体研究,不断提高。
组织测试:按照教体局要求,本学期开学前,学校将组织申报小学理综学科考试的教师参加测试,届时学校将按照要求,统一组织,周密部署,切实保证测试工作的真实有效。
保障措施:学校为全体教师提供集中的学习研讨时间,为全校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为教师购买各种书籍和教辅资料供教师学习研究。
三、全面推进“导学法”的实践应用工作
“导学法”的基本思想是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知识,教师的职能由“授”改为“导”,学生由“接受”转变为“自学”,它淡化了教师的授课过程,强化了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引导,与我们当前倡导推进的新课改试验研究有着深刻的联系,本学期我们将在课堂教学方面深入渗透“导学法”的思想精髓。
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课:要求骨干教师做公开示范课的优秀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老教师、教研组长等教师结合上学年给自己定位的教学特色,和积累的经验,借助教研组的名优骨干教师特色展示课、教研组长引导课、周公开课活动展示给同学科教师,由同学科教师对其特色给予评价和建议,其教学法必须渗透“导学法”思想精髓,以引领其他教师不断不断向深入研究。
青年教师层面的汇报展示课:要求教学经验不足,尤其是近一两年新调入的教师,要从认认真真地学习“导学法”理论,特别注意实践应用,用好教案,踏踏实实地上好一节课,最大限度地发挥40分钟课堂效率做起,尽快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导学法”的课例研究:学校要求教师要立足课堂,结合“导学法”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课例研究,促进教师进一步理解“导学法”,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同事互动,学校将结集出版有关学科的相关教学设计,以便使成功案例及时推广。加强同事互动,提高教学水平。
保障措施:本学期,学科教师要上好课题研究课,学科组上好校级研究课。各个教研组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教研”职能,通过“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和“专题式的学习讨论”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个体钻研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管理,做好校本研修及师资培训工作
1、积极推进师训工作的层级管理。校级决策层(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把握师训工作的全面);培训执行层(教导处组织和开展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水平)。
2、深化校本研修,创设特色教研组。协助教导处对教研组实施有效的管理,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组长和组员两支队伍的作用,确保组长认真组织,组员全力参与。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突出“研”字,围绕教研组的中心课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
3、创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组织。本学期要求教师人人读好一本书,并在其它资料上摘录有价值的文献片段,注明出处,学校组织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营造一个人人搞课题研究、人人写论文的良好格局,规定每位教师要上交一篇科研论文。
4、举行各种赛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①开展“人人一堂好课”的教学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求教师具备全新的知识储备,做好知识的传播者和能力的培养者。
②新进教师举行“亮相课”。我校新调入教师2位,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学校将以“亮相课”的形式指导新教师做展示课,同时也可以使这部分教师把各自学校的先进经验带进来,互相学习。
5、继续加强培训工作。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搞好各科教师的学科培训,增强教师重新学习、反思调控的自觉性,缩短教师理念与行为相脱节的现象,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以品牌学科、先进教研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为载体,组织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促进教师的参与和提高,培养年轻教师。每位教师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写好一个教学反思,制作一只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以此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实践的考核依据。
6、搭建学习交流的“反思案例推介”平台。
写反思案例是教师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捷径。撰写反思和案例已经成了我校教师的自学行为。如今我们已不再满足于教师的个人反思,而是通过为老师搭建展示交流反思案例的平台,使他们有机会浏览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本期我们将向全体教师推出“优秀反思案例推介”活动。学校教导处定期把老师们撰写的优秀反思和案例装订成册,印刷分发到各个教研组各个教师的手中,要求全体教师定时学习交流、观摩浏览,并写出学习体会,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利用教研时间开展了学后交流活动。要知道从书本上得来的做法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强,从杂志上学到的别人的方法与自己的实际不结合,只有身边的与自己身处一校的同伴们身上的经验最实用。
7、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全面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校本培训,打造一支观念新、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校本培训力度,根据教师实际需要进行“分层培训、分类指导、逐步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把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继续作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围绕《新课程标准》,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好培训任务:摘录有关理论;点评一个案例;撰写一个案例;设计实践一堂教研课。
8、内部挖潜,做好名师带动工程。安排好本学期“师徒活动周”的内容,启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课堂教学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技能,切实让青年教师从中受益。
9、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校本培训要加强层级管理,就是各个管理层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校本培训管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校级决策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二是培训执行层,师训的主要职责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和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并通过管理扩大参与面,提高培训水平。三是教研组基础层,教研组长主要职责是:动员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培训,主持以组为单位的教科研活动。
10、教师培训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定和考核紧密挂钩。每为位教师的考评工作涵盖教师培训学习的情况,根据在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中的表现和成绩给予不同积分,以激励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进修培训。
五、加强课题实验工作,规范教育科研常规管理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各项研究实验,从每个学科、每位教师、每一节课入手,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学习讨论,制订方案。学期初,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学校在开学前组织教师集中讨论学习科研理论,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了解科研的内涵;在理解科研工作界定的基础上,学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会上要求各教研组长要积极投入,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各组展开大讨论,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把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实践问题转化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拟订实验方案,报送教导处登记。
搜集资料。各组科研课题确定后,学校要求各组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各教研组依据所选课题制订本组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每位教师要依据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各业务组的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教研计划的制订要认真 详实,具有可行性强、科学规范、有独创性等研究特点,学校组织不同形式对各组方案的制订和计划的质量进行评定,此项内容也将做为校本教研活动考评的内容之一。
开展实验。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每个教师(教研组)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大胆进行实验,扎实开展研究,认真做好总结,写出阶段小结,确保自己的实验课题取得优秀的成果。
重视过程管理。针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情况,学校要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过程评价。为此,学校领导将以跟踪听课、听取汇报、开展全体教师参与的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成果汇报等形式对每个教师(教研组)的课题实验与研究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摸底调查。
汇报交流。本学期,学校要举行“课改实验汇报课”。活动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每个教师就自己的课题实验研究进度情况进行汇报;二是进行说课活动,结合理论说明在教学中的指导运用;三是进行汇报课展示。
做好总结。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的以课题组为单位由课题负责人、实验教师对自己选取的实验课题结题或进行阶段性总结。
期末评定。学校依据每个教师的“教改实验汇报课”、课题实验研究等情况对每个教师(教研组)的整体实验研究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的实验研究课题和实验研究教师,在期末给予分别评定表彰奖励。
第五篇:学校校本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联系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特提出本意见。
一、校本教研制度的涵义:校本教研制度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实践性研究制度。
二、学校要凸显以校为本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
三、认定教师在校本教学研究中起关键作用,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导力量;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教研的潜质,赋予教师教研自主权,依靠教师搞好教学研究。要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校本教学研究的核心,尤其应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开展具体而深入的教学研究。
四、教研力求服务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课堂和谐愉快气氛的生成、关注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要注重研究和实践合一,提倡在实践中研究,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
五、组建坚强有力的校本教研领导组织和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执行组织。成立专门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 长:(校 长)副组长:(教导主任)组 员: 全体教师
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引导教师重视理论思维,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并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弄清教学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方案的制定、共同体的产生、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七、要重视开展专门的校本培训,研究主要针对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最关键、最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教师适应多重角色,使他们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且成为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要积极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力求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效果。
八、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要将课题研究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并根据学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确立校级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要采取“科研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实用化”的措施,加大课题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整体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改。
九、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大会”,鼓励人人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要求教师按教研进度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坚持观摩研讨活动;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校本教研工作档案,明确研究的现实问题,严格执行科学的教研工作程序。
十、要重视以教研小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深化交流、张扬个性、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纠正校本教研实际行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做法,确保校本教研务实、求真、高效。
十一、要健全对话交流制度,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充分体现学术民主,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在实践与摸索中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
十二、完善校本研修考核细则,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专业发展成绩,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十三、校本研究小组有向学校提出研究经费和物质要求的权利,学校最大限度为实验研究提供经费和物质保障。
十四、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对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用政策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