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
作为三立教师,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及学生管理
自8月8日起,我参加了三立国际学校小学部暑假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思考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在培训中王校长,程主任,郭主任和叶主任以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给我们讲解了学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教学中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做个终身学习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思考的实践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文工具性的偏失、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字词教学的忽视等教学问题要跟踪研究。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最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学生的管理。我认为
一、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教师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教师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有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教师在工作中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保护、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这样做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荣誉观。每个学生都必须生活在一种集体中,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树立他们热爱集体的思想,培养他们的正确荣誉观。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要求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表现要与班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使学生成为教育者所希望的人。
二、各课任老师合作管理学生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一套管理学生的方法,教师之间经常地坐在一起谈谈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管理的方法,班主任之间要交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要交流;科任教师之间要交流。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有效信息、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形成合力。如此,就能使自己更好地管理学生。
三、严格管理与宽松环境相结合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严格管理班级,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五是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如: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等。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要有效管理学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根本出发点是对自己职业和学生的热爱。注重自身的形象,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以学生为本,多一点细心和耐心,多一份真情。这样,教师一定能有效地管理学生,使其健康成长,我们也无愧于社会和人民。
第二篇: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过程来实现,而学生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德的培养却是依靠班级的教育管理来实现。因此,创建良好的班级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就拿我所带的三年级2班来说吧,这个班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体,在我接过这个班后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有多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称号,同时其所在班集体屡次荣获各级优秀班集体称号,这些成绩是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辛勤的努力、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共同换来的。我认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就一定要尊重学生,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真诚,这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数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结合本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点见解,我认为教师要对教育事业时刻充满激情和热情,时刻以饱满的工作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去,对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踏实做好学生工作,深入把握好切入点。针对本班同学家庭学习具体条件情况,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一些因材施教,帮扶学习的机会,在锻炼工作能力的同时解决了一些学生的学习问题;经常深入学生家庭,通过开班会、与学生交谈等形式与学生及家长广泛接触,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遇到的种种困难;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规划学生学习涯,在时间利用、能力锻炼等方面提供建议。
2、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发挥自身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管理的组织者,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这是搞好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面谈制度,因为这是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的最好机会,同时要做好面谈记录,这项工作的完成对于教师建立班级成员信息分类档案,为以后相关不同学生的学习帮扶、奖励的发放等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每逢新学期开始时,我们教师都要深入开展晨会和班会活动,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及表现,要及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正确引导他们,积极鼓励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只有奉献真情,将心比心,宽容大度,经常开展交流沟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才能使学生自发的对老师产生敬重感,才能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班委班风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我认为要想搞好班级学风建设、提高班委竞争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不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而是该班所有任课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要想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对待班干部,教师要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对于班干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和做法,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及时发现问题,积极交流解决。因此他要求所带的班每周例行一次班委会,班干部之间要做到及时交流和总结,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反思,只有这样,班级的凝聚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4、各学科教师要积极沟通
要建设好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任课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因此要特别重视与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不定期地向他们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面的意见。同时经常到班级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意见、要求、学习上有无困难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任课老师反映上课经常迟到的学生,他会及时找到他们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班级课堂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通过这种交流和反馈,任课教师可以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特别是重点、难点、疑点,困难解决了,成绩提高了,从而就会对教师更加理解和尊重,进而使得全班的学风又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
5、集思广益,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我认为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因此,为了能够促进一些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随时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络和沟通。一方面可以多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家庭环境,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促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了解,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在这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家长和他双管齐下,一起督促孩子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一直认为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组成单位,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充分利用和调动班级内外一切教育力量,做好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我认为只要有责任心,有爱心,通过努力,在班级内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关心,就可以建立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之间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一种表达。
第三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不稳定,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握几个基本准则。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如:针对学生中存在不团结、相互妒忌、关系紧张的情况,我及时进行解决、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彻底化解矛盾。体育课上,××和××两位同学因玩羽毛球产生争吵,相互贬辱,甚至动起手脚来。解决这类学生的矛盾,首先要针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来龙去脉来教育他们。在这一点上,我列举了学校曾经发生的一宗因学生矛盾而造成双方家长动手打架的恶性事件来教育。通过事例引导他们吸取教训,认识自己的过错和鲁莽。经过教育,他们都作了自我批评和检讨,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对方道歉的决心。他们的行动,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团结的同学,使这些同学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团结。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 课堂讲解——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课堂讨论——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专题活动——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着模仿的习惯这一特点,相反地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如: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第四,加强学生教育工作,首先要优化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外要设计练习,留置作业。练习题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品德与生活课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让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学习一个品德形象,接受一个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式多样的。让他们在校能够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够做个好孩子,在社会能够做个好公民。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是为了诊断,更是为了促进发展,实施学困生的转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我们发现单纯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教师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学校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教育行为方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获益匪浅。
一、好的评价有易于促进学生兴趣的增长
学生学习的兴趣既需要培养又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
二、正确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不足之处
老师在评价中必然要涉及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哪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欠缺,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
三、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刚学化学学生对实验操作还有恐惧感和好奇心,对自己的操作没有自信,如果老师此时既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做,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正确的操作方法给予肯定,又对不足之处给予纠正,同时引领他们去探究实验的好方法,那么学生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实验,并能够总结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长期坚持下去必能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是一个教师基本的素质,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培养这种能力,只有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了,学生也才能在这种水平的平台上获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五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一、教师本人品格的高尚有利于对学生言传身教。
对于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极具模仿力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模仿力极强而判断力不强的小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处在初级阶段,对教师的优点或缺点,都会机械的去模仿,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时刻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勤业和品德高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市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二、教师对学生投入“真爱”,有利于学生“心灵”沟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投入“真爱”。只有爱心打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关注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其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只有教师动真情,学生才能动真格;只有全面贯彻地深入了解学生心灵,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分辨出外因或内因,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方法正确,措施得当,讲究实效,如此才能效果显著。
三、教师对学生细致耐心地进行说理,有利于让学生心悦诚服。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说理。常言说:“有理赱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舒畅,对事物看法才明了。说理不能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能够理解,要充满亲情和真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以接受老师的说教。
四、教师对学生真心热情地鼓励,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们人人喜欢称赞和表扬,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且不失良机地鼓励学生。比如:学习、纪律和道德等方面,学生只要有诚心改错的表现,哪怕一丁点地进步,也应给于适当的表扬,投以赞许和鼓励,平时对学生少批评、少惩罚,这样才能唤起和推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真心诚意,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地把学生扶上彼岸,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
五、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教育的成功就是让学生就具有高尚、诚实、聪明、勤奋、自尊和自豪而不骄傲的人品。有时候过分溺爱和体罚具有相同的消极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错误的。溺爱把人惯坏,体罚是对学生的一种摧残,尤其在人人平等和人权共享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法制逐步完成的新时期,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杜绝体罚,应该大力鼓励他们自尊、自爱和自强,培养其自主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实现其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心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