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化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化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在广大会员、理事和常务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学会立足改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学会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中国科协的评选,2007年我会再次获得 ‚先进学会‛荣誉称号。
中国化学会2007年工作的重心,是执行与贯彻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决议和精神和围绕中国科协的全国学会改革与创新项目,开展了学会的改革与业务工作。以下扼要汇报2007年的主要工作。
一、学会组织建设
学会的第八次全国还有代表大会,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会,2007年年我们进一步落实大会精神,夯实基础,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强调服务意识,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
1.组建了新一届秘书长工作集体
邓小平同志指出 ‚我们现在搞的是建设,干部是决定因素‛。学会作为社会团体,学会的发展,首先强调主要负责同志的思想转变和对学会工作的重视,发挥学会集体领导的作用。学会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秘书长工作集体,才能认真、准确执行理事会决议,落实学会改革措施和各项学会活动。年初确定了本届秘书长集体,是历届理事会中最年富力强的一届,组建时平均年龄47.25岁。
2.学会的分支机构建设
学科、专业委员会是学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基础。在组建第二十七届理事会后,学科及专业委员会成员在原有基础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目前,学会下属学科委员会7个、专业委员会17个。经多次协调、落实,已完成换届选举的学科委员会7个、专业委员会16个,另有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将于今年年底进行换届。
二、承担中国科协项目,推进学会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科协提出‚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的‚三服务,一加强‛ 的工作定位,并采取项目申请制度,以此推动学会改革、促进业务工作开展。这些措施,发挥了引领和催化的作用,鞭策和推动了学会的发展。
1.落实学会改革与创新项目
在中国科协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中,我会承担了‚会员发展与会员管理、服务‛创新项目。积极落实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2.强化了会员发展的措施
(1)推进了不同形式的会籍制度的建立。形成学生、永久、海外、外籍会员的不同会员层次。
(2)完善了网络办理个人入会手续,建立会员数据库,强化了管理和服务功能。
(3)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调整了中学教师、在读研究生及离退休人员的会费标准。最大限度地凝聚科技工作者
(4)开展了专项调查,了解会员的需求与愿望,提升学会的科学、人性化地管理和服务的水准。
(5)加大发展团体会员与个人会员力度。利用学术会议机会发展个人会员1036名,比去年有较大的增加。新增团体会员单位4家,包括外企和民营企业各一家。
(6)吸收‚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协会‛为海外分会。接受中国化学会的指导。目前有会员30多名。(7)建立国际间会员交换制度,实现部分会员互认试点。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建立了合作会员(joint membership)组织。合作会员享受双方服务。制定了CCS/RSC合作会员条例。目前合作会员人数近160多人,其中外国人3名。探索合作会员运作模式。
3.加强为会员服务的力度
通过学会改革项目,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提供了更多形式的服务。
(1)实现会刊《化学通讯》改版,强调可读性。增设栏目,彩色印刷,免费提供印刷和‚电子版‛版本。
(2)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合作,为中国化学会会员免费提供‚Chemistry World‛月刊,为合作会员建立网站的链接。
(3)与中国石化建立了‚CCS-SINOPEC化学成就奖‛;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CCS-RSC青年科学家奖。表彰优秀的化学家和杰出青年。
在项目中提出‚试点建立中国化学会驻地方代表机构,直接发展会员‛。明确了代表处定位、作用。目前3个地方学会申请,代表处有待落实;建立海外联系机构,发展留学人员为会员,也在实施中。
改革创新试点项目,由中国科协、民政部等部门组成专家组,对承担项目的23个全国学会进行了中期检查和评估,我会获得专家组第二名和互评第一名的成绩。
4.承担中国科协其他项目
我会承担中国科协项目7项。其中,已完成的项目3项,分别为‚精品期刊国际推广展览项目‛、‚学术会议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学术交流项目—‚公共安全中的化学会议‛。正在进行的项目4项,即:创新项目‚会员发展与会员管理、服务‛后期、‚科学舆论平台的建设‛、‚科普专项‘化学美化生活’进社区、进军营‛、咨询课题‚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与健康应急机制和对策研究‛。
三、国际会议与国际交流活动频繁
作为民间学术交流的主要渠道,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要职责之一。强调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性;重视学会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努力加强与各国化学会的联系。中国化学的卓越成就,推进中国进入全球科学的网络。通过化学会渠道,与各国的化学界架设了桥梁。
1.在华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化学会2007年主办国际会议4项。其中国际系列会议2项,如: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第17届国际磷化学大会,参加会议人数共计1540人,其中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718名外国科学家与会;会议发表论文1554篇,其中外方791篇。
2.参与国际组织重大活动
以习复副理事长为团长的中国化学会代表团,参加了44th IUPAC General Assembly,投票选举出新的IUPAC 主席、秘书长等,参与了各项讨论,发表了中国化学会的意见;白春礼理事长会见ACS领导及其国际事务部领导,进一步推动CCS与ACS的合作,帅志刚副秘书长代表白春礼理事长作为观察员,参加了美国化学会春季会议期间的董事会,商谈了双方在能源、水资源、环境等全球重大问题合作的可能。
3.落实德国、英国的访问与合作项目
中国化学家研究成果和对世界化学界的影响,引起国际的关注。我会认为应该走出去,适应国际开放体系。在中石化的支持下,由理事长白春礼院士和副理事长王基铭院士率领,组成中国化学会代表团,对英国皇家化学会、德国化学会、Wiley-VCH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进行了访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会组织的专门出访,取得实质性进展。
(1)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合作
共同设立了CCS/RSC青年化学奖,将在2008年学术年会颁发;《Chemistry World》中国版,赠送会员;建立合作会员(joint membership)机制;组织纳米化学和纳米技术方面的双边会议。
(2)与德国化学会合作内容及近期考虑
与德国化学会双方互换信息、筹备第二届中德双边化学前沿研讨会、探讨人员交换方面的合作和冠名讲座的可行性、互惠的会员和合作协议。12wu月我会接待了德国化学会会长Jahn博士,就双方合作问题与化学会理事长白春礼教授等交换意见,进一步确认合作内容。
4.在华国际会议筹备
2008年在华将举办国际会议5项以及海峡两岸会议1项。2009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13 届亚洲化学大会,第一轮通知已经发出。上述会议正在积极筹备中。
四、学术交流与第26届学术年会的筹备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根本任务之一,学术活动直接体现学会为会员服务的宗旨,是促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会历来重视学术交流活动。
1.落实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本年度我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共计23项,与会人数逾6000, 发表论文5000余篇。综观这些学术活动,有以下的特点:基础性和应用基础的学科的会议逐步系列化、规范化,并日益得到巩固和发展;注意到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几个方面的结合,推动了研究成果向工业的转化;适应新兴学科的确发展,开拓交流渠道;强调学科间的交叉,组织前瞻性的活动;重视西部地区化学教育,为探索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应该特别强调,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为配合奥运安全、反恐任务和国防建议需要,我会协调公安、安全和部队有关部门,军警民共同召开了‚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对公共安全中迫切任务进行了基础和应用的研讨。为促进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甘肃省化学会、兰州化物所的支持下召开了‚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
2.第26届学术年会的筹备
第26届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于今年3月启动,学会与南开大学就年会的有关事宜进行了磋商,并确定了年会的筹备方案。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定于2008年7月13-16日在天津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承办,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协办。年会主题:化学与和谐社会。
3.积极向中国科协推荐2007年度候选创新研究群体
为基础研究与创新工作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会认真组织‚创新研究群体‛的推荐工作。在进行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组织学术评审组对申报的群体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和评议。向中国科协推荐2007年度候选创新研究群体三个,其中南京大学‚功能配位化合物‛一项已经获得国家资助。
五、期刊、图书工作与《化学通讯》改版
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稳定的学术交流的园地,能够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的成果水平与研究工作的现状。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日益扩大,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条件下的办刊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国外一流期刊相比,我们的刊物在稿件质量、学术影响大小、出版时效性、论文含金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创办一流刊物不仅是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化学工作者的迫切需要。
1.化学期刊、图书受到关注,国际交流踊跃
我国化学研究做出了许多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受到国外学者和出版界的关注,这为化学会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
(1)2007年,中国化学会与国外大出版机构的联系日益频繁,Elsevier、Wiley、Springer出版机构的化学领域负责人,美国化学会Langmuir, Chem.Mater., Biochem.等杂志的主编分别来访,赞誉近几年中国化学论文数量和质量的飞快发展,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处于上升通道中的中国化学界在国际上的地位。
(2)美国化学会前任与新任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来访,就《Chemistry in Context》翻译出版合作提出建议,表示中文版出版后,CAS和CCS可以合作组织Workshop开展教师培训。McGraw-Hill 教育出版公司的翻译出版事宜多次洽谈。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将在第26届年会上举行首发式。
(3)受中国科协的委托,承担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推广项目,在‚美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和‚世界图联大会‛展示我国优秀科技期刊。编撰了‚中国科协优秀的期刊介绍‛(英文)和‚中国化学会期刊介绍‛(英文),利用这两个国际展会平台宣传了化学会主办的期刊。
(4)习复副理事长等赴印度班德罗尔,参加了《亚洲化学杂志(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董事会会议。对该杂志重大决策发挥了作用,对协调中港台关系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召开2007年期刊工作会议
中国化学会召开期刊工作交流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新时期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主要内容涉及:学术刊物的可持续发展;学科发展对期刊需求;期刊现状和精品的建设;信息化与期刊关系;学术期刊的国际合作;学风建设与期刊作用。会议特别就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对处理不端行为的方法和尺度形成一致意见。
3.《化学通讯》实现改版免费赠送会员
对学会会刊《化学通讯》进行了改版,由副秘书长安立佳担任主编,由长春应化所编撰,改版后的期刊增设了‚学科动态‛、‚学科进展报告‛、‚人物专访‛、‚主题文章‛和‚专题介绍‛等栏目;实现彩色印刷。无偿赠送给每一位会员。
4.三个期刊获中国科协资助项目
《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以及《Chinese J.Chem.》分别获中国科协期刊B类和C类支持项目
5.我会被SCI收录期刊2006年状况
我会主办的期刊,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但是,总体水平上不容乐观,无论是期刊的质量还是其影响,与我国的化学发展水平还不相称。就我会期刊而言,虽然我会主办的11种刊物被SCI收录,但影响因子徘徊在下游水平,国际影响还很弱。
六、关于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与化学科普
开展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化学知识,培养青少年对化学的兴趣是学会的重要任务。
1.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化学竞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早期接近化学知识前沿,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化学教育的改革,培养化学事业接班人。
(1)中国化学会召开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2007年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的目的是加强对竞赛的管理与监督;明确竞赛的要求,规范、完善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推动化学竞赛的健康发展。通过了‚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卷的制作和分发的管理办法‛和‚关于投诉和申诉受理程序与处理办法‛两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竞赛的程序与规范。
(2)2007年1月举行了第20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活动。参加竞赛活动的学生选手共计165名。参赛选手经过理论和实验考试角逐后,51人获一等奖,66人获二等奖,48人获三等奖,39个单位获得优胜奖。
(3)中国化学会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活动在9月举行。报名人数达15万4千人,获得竞赛一等奖学生共计879名。在组织工作发现,部分省市的竞赛阅卷工作有待进一步严谨和改进,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有待提高。
(4)第3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于7月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168名选手参加了本届竞赛。设金牌31枚。我国四名选手全部获得了金牌并且成绩名列前茅。
2.科普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学会作为社会团体,开展科普宣传责无旁贷。我会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在科普活动中迈上新的台阶。
(1)开展‚化学美化生活‛进社区、进军营活动。我会与中国科学院化学部联合主办 ‚健康热点问题与化学‛科普报告会。宣传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化学、科学安全服药、居家安全化学以及合理选用、科学使用日化人体护理产品,同时还针对部队需求设臵化学恐怖事件的防范、防护与处臵专题,还编制诸如‚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 科学安全合理用药‛等宣传小册子,受到欢迎和好评。(2)化学化工常识短文的征集
我们认为对公众的科普,其定位和知识水平应该贴近生活以常识为主。基于上述考虑,开始进行科普短文征集,目前已经共达53篇。将编纂成册,免费发送。
七、推动产学研的结合
理事会对推动产学研和企业与咨询工作高度重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开展了大量工作。
1.将‚企业故作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委员会定位与任务。
2.推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17号令)不合理之处的调整,提出了修改的建议,进入修改程序。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 ‚第二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化学物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3名,为更深层次了解、理解国家有关新化学物质的管理思路与模式、拓展与环保总局的合作以及建立与大型化学化工企业的联络渠道等具有重要意义。
3.与国家环保总局登记中心反复沟通,加强合作,承担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化学物质标识信息准确性审定工作。
4.申请并获得中国科协 ‚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与健康应急机制和对策研究‛项目。该项目结合化学品的特性,针对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开展调研,制定有关应急机制和健康对策的建议方案,为国家有关决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5.关于易制毒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对化学科研工作影响。在学会八大上,一些团体会员单位反映有关部门对易制毒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对研究工作时效造成影响,建议学会给予关注和呼吁。对此,学会高度重视,安排了调研工作。通过对北京科研院所的初步调研,影响并不大。外地情况的调研将进一步展开。
八、发扬学术民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学会提倡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弘扬学会的优良传统,表彰先进,奖掖后学;用时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坚定不移地同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等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护和谐的学术环境,构建和谐的会员之家。
1.学会奖励的运作
(1)奖励项目的增设。经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磋商,共同设立了‚中国化学(成就奖)‛。奖励名称及条例提请常务理事会讨论后确定。拟定在2008年学术年会颁发;与英国皇家化学会签订奖励协议,制定了奖励条例,共同设立‚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家‛。
(2)学会目前设立奖励11项,因奖励颁发时间的差异,本年度学会组织实施的奖励6项。本年度申请人员共有92人。目前‚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出版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和‚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和‚高分子奖励‛的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共计13名,分别来自10个科研院所和大学。其余奖励正在组织评审。
(3)我会积极参与国家有关奖励的推荐工作。其中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候选工作1项、第七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4名。
(4)学会认真的完成了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工作,学会聘请理事中的9名院士组成提名小组,进行了评议、遴选,最后决定上报科学院9名,其中3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奖励的推荐,尚有四项奖励正在评审之中。
2.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理
为抵制和反对学术界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今年,依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科技期刊的实际情况,就学术不端行为等提出相应的界定。继续贯彻‚作者、编者的诚信制度‛,对论文发表中的不正之风,继续执行公开处理和通报机制,自2004年末至今已9次,累计48人。
以上汇报了学会2007年的主要工作,2008和2009年,我们面临许多重大的工作,如:组织第26届学术年会、第十三届亚洲化学大会等任务,在组织建设中还将根据需要考虑理事的增补,考虑专业委员会的建立等,有待诸项落实。
第二篇:中国化学会国内学术会议管理条例
中国化学会国内学术会议管理条例
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修订
(2006年11月 南京)
学术会议是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其目标在于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化学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有利于培养和发现化学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会的学术会议质量,规范会议管理,特制订以下条例:
一、学术会议的申报
凡属中国化学会主办的下列学术会议须提请申报:
1.由学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系列性学术会议,或与其他学会联合举办的学术会议;
2.由理事或学科/专业委员会提出,自行或委托学术单位、企业承办的学术会议;
3.由团体会员单位或有关科研单位、院校提出承办的学术会议;
4.地方横向联系召开的地方性、区域性学术会议(如华北、华南区化学会会议)。
上述第1、2项所承办的会议,须经学科或专业委员会审定同意后,由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并加盖本委员会公章(尚未刻制的除外),于每年9月30日前将次年计划举办的学术会议,填写“国内学术会议申报表”集中报送中国化学会秘书处。
上述第3项,须直接向中国化学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国内学术会议申请表”;第4项,需由牵头承办的地方学会提交“国内学术会议申请表” 加盖公章后,于9月30日以前报送中国化学会。
在学术会议申报的规定时间内由中国化学会办公室汇总并提交本会秘书长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经常务理事会审定、报中国科协备案后,列入本会次年主办的学术会议计划(若会议安排在上半年,请提前三个月申请)。
凡由本会主办的学术会议,须统一采用“中国化学会×××××会议”名称,由本会向承办单位发出学术会议委托函。凡未列入计划以及未申报的学术会议,不得以本会名义举办。因各种原因,延期举办的会议,请说明理由,并重新填表申报。
国内学术会议主要包括: 1.学科、专业的学术会议; 2.学术发展前瞻性的研讨会和论坛;
3.其它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包括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所组织的各类学术会议。
二、学术会议的筹备
1.会议需要设立组委会,并组成会议筹备组。
2.会议筹备组负责组织与实施大会组委会决定的各项决策与方案,落实会议筹备工作。包括:草拟与寄送会议征文通知(在刊物上刊登或发送有关单位及个人);对应征论文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寄发录取论文通知并收集论文稿件;会议经费的预算与筹划;论文集的汇编和印刷;以及确定会议的具体时间、地点与日程等。
3.会议筹备组须随时将会议的进展情况包括会议的各轮通知(电子版),通过电子邮件向化学会秘书处通报,分别供网页和刊物宣传。
4.国内学术会议有外籍学者参加时,须在会议申办同时报送外宾来访项目专文,如情况特殊至少应在六个月前申报,过期不再补办。请同时填写接待来华项目的申请表,该表可以在以下网页中下载,网址:
http://www.xiexiebang.com/n435777/n435792/n435855/n435955/。5.对于“国内会议暨国际会议”(如:第四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暨国际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研讨会),必须按国内和国际会议的申报要求分别申报。
6.如发现会议不具备召开条件,会议筹备负责人应及时向学会书面报告,说明延迟或取消的原因,并尽早发出推迟召开或停开会议的通知。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宜取消。
三、会议的组织
1.根据会议要求,各项筹备工作就绪之后方可召开。
2.会议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专题报告、宣读论文、墙报展讲、专题讨论、座谈、实物展出等。但必须突出学术特点,讲求实效。除专门展览外,与该会主题无关的商业性展览或广告宣传不宜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
3.学术会议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倡导良好学风,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提倡学术争鸣。
4.根据理事会有关“每二年(双年)举办一次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的规定,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会议宜在单年内举办,应理顺学科/专业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与本会学术年会的关系。
四、会议总结
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须提交书面的会议总结报表和会议纪要(内容包括规模、学术情况、对经济建设、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意见或建议,会务内容及经费使用情况等)一式两份及电子版;须提交会议文集、名录、指南的印刷版各5份和电子版(或光盘),以及活动照片等其他相关资料,上述所有材料均直接寄送学会秘书处。有关材料用于报送中国科协与国家信息、图书部门,学会建立会议文集数据库,为会员提供查询服务。
凡在12月份举行的会议请在会后立即将材料报我会。
五、会议的经费
1.会议实行以会养会、自行负担的原则。贯彻来源于会议,用于会议的精神,切忌铺张浪费,应严格按照国家财务有关规定办理。
2.会议主办、承办单位可通过集资方式,筹集会议经费。但不得以会议名义为单位及集体集资。
3.学术会议经费结余,承办单位不得分配和占用,应留作组织下次会议使用。4.凡本会会员,持已交纳会费的会员证,注册费应给予15%至20%的优惠。
六、说明
本条例执行期间,由学会秘书处负责解释和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本会常务理事会有修改权。
第三篇:20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工作扎实,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师资队伍建设见成效
在系领导与教研室的努力下,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在本有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如下:
第一、于2010年7月引进华中师范大学博士一名,大大促进了本教研室的教学力量与科研力量。
第二、计毅波副教授圆满完成了到华中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的任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给教研室带来了新理念、新信息。
第三、青年教师导师制进一步完善。本,教研室在系里的统一安排下,为三名年轻教师配备了副高职称以上的相关专业导师。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均有很大的提高。其中,有一名教师顺利通过了中级职称的评审。
第四、在系领导的支持下,教研室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教研室成员到武汉参加骨干教师培训2人次,到上海、武汉、鄂州参加学术会议4人次。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水平。
第五、教研室成员每个人都是积极向上的,工作认真努力,部分老师的工作得到院系领导的肯定,获得了一些奖励。如计毅波老师荣获2009-2010人文社科系党员教师科研先锋岗称号,周江平老师荣获2009-2010人文社科系党员教师教学先锋岗称号,另周江平老师还获得了2009-2010年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称号。
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工作任务超额完成教研室每个成员都深知为人师表的重要意义,都想尽各种办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使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教学质量优良,学生的评教分数高,总评分均在90分以上,学生满意度在94%以上。个别教师学生总评分由以前的94分上升到95分以上,学生满意度达到99%以上,个别课头达到100%。各位教师均认真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多次尝试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课堂演讲、大作业、小作业等等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研室绝大部分教师都已使用自制课件教学,并且教师的自制课件水平已有较高的水平。
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均超额完成,几乎都超额200个工作量以上,个别教师甚至超额400个以上。
在超额完成工作量的同时,还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正常,教研室成员都严格遵守教学规范,一年来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
三、科研工作收获颇丰
教研室大部分成员都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形成了以计毅波老师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研团队。2010年,计毅波老师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于11月成功出版是本教研室的一大盛事。另教研室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本成功申报省级课题2项,分别为周江平老师的省教育厅课题《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及闵清老师的省教育厅课题《网络虚拟实践与人的发展研究》。往年申报的在研课题4项。
为了让科研成果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教研室成员积极申报科研成果奖。其中计毅波老师的文章获得省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会研究成果三等奖,另有计毅波老师、周江平老师的文章正在申报十堰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四、课程建设继续进行
经过三年的努力,教研室于2009年11月通过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校质量工程项目验收。2010年,教研室对该门课程继续进行建设。11月,该门课程的申报网站得以开通,从而该门课程已有两个门户网站,即课程网站与申报网站,具备了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站条件。另外,教研室已于2010年5月完成了精品课程的课堂录像工作,分别为计毅波老师、石光荣教授和周江平老师进行了课堂录像。
12月,学校再次要求进行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教研室响应号召再次申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精品课程,并已完成各项申报工作。两个网站的内容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充实。目前,申报书与网站正在审核之中。
五、教学法活动有声有色
秉承优良传统,本教研室认真抓好教学法活动,按照学校的“七个一”要求制定计划扎实地完成任务。使教学法活动做到了有记录、有内容、有收获,本学年教研室共进行教学法活动共19次,极大地促进了教研室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2010年12月13日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陶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成为了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落脚现实世界,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态度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领导人早期就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毛泽东坚决领导纠正“左”倾错误,注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按中国的特色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5年的十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等方面,以独创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2)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我们在探索中做出的重要成果和严重失误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从井冈山斗争算起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大理论成果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向前。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依然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1)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2)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
方向
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新要求。
(3)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实践证
明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注:
1、文中标注:①②引自百度文库
2、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年1月第4版,高等教育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6月第二版,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人民出版社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版,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中国化2012试题(A)
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
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803)共1页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质。
3、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
4、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基本路线。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6、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7、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
2、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党的十七大以来这一举措的重大成就。
4、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