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规划07年
电教教材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雷锋小学
电教教材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雷锋小学
电教教材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规划
雷锋小学
电教教材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规划
(2007年——2009年)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文件精神及长春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对未来三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以下两方面的规划: 一、三年工作目标:
(一)学校教育资源网的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3.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应用现代资讯科技的环境,提高学生获取、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4.及时、准确、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与互联网的通讯和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
5.继续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的内容,重视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网页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三级资源库的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5岁以下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
2.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3.明确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人才基础。
5.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6.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7.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标
1、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查找学习信息。
2、高年级学生掌握一定网页制作知识。
3、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积极、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4、网络的学习资源以及网络交互空间(BBS),根据个人的学习个性、能力等,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合作伙伴,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协作学习、多元学习。利用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间通过网络的充分互动完成创新性学习任务,在信息化环境中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具体措施
(一)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 1.教师(1)教学设计技能
让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教学媒体的特性、设计工具的操作,并能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指导实际教学。设计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的制作合成、教学评价等内容,并能就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2)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教师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教学之前首先应当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常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
(3)网络操作技能
能利用电脑进行电子备课;教师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网络教学的方法,内容包括INTERNET一般原理与硬件配置、浏览器的使用、E-MAIL的收发等,能用FRONTPAGE等软件制作网页,能制作FLASH网页动画。(4)课程整合方面技能
学科教学向网络环境教学推进,要懂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教学,综合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能来上好网络课及整合课。
2、学生
(1)中年级段基本目标:学会用计算机学习、上网。A、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
B、学会英文打字,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鼠标。C、会在网络环境下自学。
(2)高年级段基本目标:熟练掌握上网。
A、会熟练地使用单机和网络环境自学。大部分学生能在网上查询、检索、调用、下载文件。
B、会使用网络环境与他人实现远程交流,会补充完善自己的网络主页。
C、初步掌握1-2种汉字输入方法,会使用电脑写作、计算。D、个别学生掌握简单网页制作。
电教教材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信息化工作的专项实施意见,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要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师资的培训为保障,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应用为核心,以贯彻新课程精神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加快建设步伐,全面实现教育和管理的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根据市教育局的相关目标,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分项落实以下工作。积极参与信息中心的虚拟城域教育网的联网,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快构建学校电子政务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和教育管理网络化;充分利用远程继续教育和教育网络系统,培训师资队伍,丰富教学资源;积极筹备,争创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
三、重点工作
1、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校园网的设施和功能,为构建市教育局专用虚拟网(VPN)作好自身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主要是软件的开发与积累;硬件需要与上级部门配套来配置。
2、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教育局提出的教育网络防黑客、防病毒、反黄色信息等网络安全标准和管理措施,根据要求安装防火墙等安全装置。主要是现有软件的升级。
3、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校务的规划建设。根据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4、推进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件制作培训和课件制作评比活动,征集广大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课件,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并逐步完善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不断提高教学信息化的普及程度。
5、为进一步推广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结合上级组织的竞赛和研讨活动,开展相关的校本竞赛和研讨,提升学校的应用和研究水平。
6、充分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平台,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和培训,以教育信息化带幼教师教育现代化,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7、加强学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决定因素在于人,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是推进此项工作的关键。一要建设一支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校管理干部队伍;二是要建设一支思想上进,熟识信息技术课程,懂教学、懂技术的专业课教师队伍;三是要开展教师全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建设一支不断壮大的能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日常教学的师资队伍。
四、实施规划
一、硬件投入
1、行政人员每人配备一台电脑。
2、年级组办公室10人以下配置一台电脑;10人以上配置二台。
三、软件开发
1、收集整理现有课件材料,构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负责部门:教务处)2、40岁以下教师每学年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少于2节;30岁以下的不少于4节。使用后的课件交给给学校资源库。
电教教材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信息化工作的专项实施意见,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要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师资的培训为保障,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应用为核心,以贯彻新课程精神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加快建设步伐,全面实现教育和管理的现代化。积极筹备,争创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本学期,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分项落实了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教育局提出的教育网络防黑客、防病毒、反黄色信息等网络安全标准和管理措施。
2.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校务的规划建设,目前主要是工作安排,通告,通知,校园新闻等内容。今后要在教务日常管理、后勤日常管理上建立网上平台。
3.推进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评优课活动和课件制作培训活动,征集广大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课件,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并逐步完善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不断提高教学信息化的普及程度。
4.为进一步推广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结合上级组织的竞赛和研讨活动,开展相关的校本竞赛和研讨,提升学校的应用和研究水平。
但是,还有一些工作没有能够按计划全部落实: 1.年级组办公室10人以下配置一台电脑和10人以上的办公室配置2台电脑还在筹措。
2.收集整理现有课件材料,构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负责部门:教务处)40岁以下教师每学年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少于2节;30岁以下的不少于4节。使用后的课件必须交给学校资源库。工作还不是十分到位,或者说共享的作用还没有很好的发挥。
我校将对照上级的要求,查找学校自身的弱点,不断改进。并在广大教师中积极倡导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推荐]
府谷县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
(2015—2017年)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学校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优化了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为改变“教育过程的模式”,也为我们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真正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以及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信息化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使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府谷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关要求,坚持“关注教师幸福,让学生愉悦成长”的办学宗旨,以信息化引领现代化,实现我校发展的新跨越。
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下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原则。从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分工协作,整合和共享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效益。.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在积极配备教育信息技术硬件的同时,围绕加快学校信息化,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管理机制改革,建设与管理并重,实现软硬件同步发展。3.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前瞻的思想,改革的思路,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做到认识统一,领导到位,措施有力,投入落实。
4.坚持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引进与自主开发想结合的原则。5.坚持效益优先原则,根据现实需求,因地制宜,分部实施,注重实效,克服盲目性。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强大功能作用,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行政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进程的推动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整合,丰富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两到三年内,初步实现教育信息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电子化。
(二)主要任务
1.教师全面掌握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上在线学习,进行计算机辅助教与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学习和处理信息。.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3. 在自主开发的同时,通过共建共享、购买、租赁等方式,建立健全各类资源库。力争到2017年,使每一学科、每一章节都有与之配套的优化过的“电子教案”和课件。使每个学科、每个年段都有与教材想配套的典型的新课程教学案例资源。4.抓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运用我校电子白板技术课题研究成果。
5. 抓好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建设内容全面的校园网。建立网上教师社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团队的学习力,表达力,领导力和创造力搭建平台;依托校园网建成网络备课系统,全面优化集体备课机制;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系统,实现教师专业档案信息化;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系统,实现学生成长档案信息化。
6.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丰富校本课程,进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作用,与学校的广播系统、演播系统相配合,促进学校课程实施的现代化。
7.充分用好机器人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一批学生骨干。.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的水平,达到无纸化办公,实现由制度管理、层级管理向信息管理、文化管理转变。
9.积极引进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提供硬件保障。
10.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引导全体教师转变思想,提升理念,充分认识信息化引领现代化的重要性,确立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整体中的重要位置:
1.信息技术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2.信息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重 要途径;.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引领教师把信息化建设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落实,运 用信息技术来开发和利用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1.加强教育信息化技能培训。在信息环境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为了帮助教师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强化教师的信息能力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继续教育,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操作技能培训,白板课件设计培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设计培训,常用软件的应用培训,常用网络平台和网络工具的培训等等。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
2.打造新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师队伍。所有教师都要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办公,信息查询,会利用备课系统进行集体备课,会应用常见的教学软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大部分教师会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问题解决学习,会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科研。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考核,在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中对信息能力作出明确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优化课堂,减负增效
1.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助探究构建了良好的环境,我校将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五大模块”课堂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课堂讨论、辩疑解难——训练巩固、知识迁移——检测反馈、总结升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我校课堂主流模式,构建同时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高效课堂,使学生快乐学习,轻松掌握当堂知识,提高教学效益,减轻课业负担。2.信息化平台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不仅便捷、高效,还能资源共享,特别是信息搜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只要教师们能够树立高效课堂意识,教育的种种弊端不难改变,科学高效的课堂,毕竟是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乐土,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境地,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四)专家引领,培养骨干
1.重视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做好教育教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是要加强专业信息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依靠这支队伍做好教师培训,维护设备运行,并通过建章立制的办法,加强网络管理,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二是重视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培训”与“送出去学习研修”等方式,培养好、使用好骨干教师,建立优秀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库(包括导学案设计、课件、课堂教学微视频等),通过网络供全校师生共享。
2.专家引领,培养骨干。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为了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思想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定期请专家到校做培训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培训学习,迅速培养我校较高层次的骨干教师队伍。
(五)保证投入,持续发展
合理调整学校经费支出,除了满足基本的办学条件支出外,将投入的重点投向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学校在自身资金来源中,优先保证教育信息化培训和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
(六)加强领导,实现目标
1.加强领导抓落实。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由校长直接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学校教研室、教导处、信息处、网络管理员、信息专业教师、学校骨干教师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团队合力,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统一领导、协调管理。
2.实现目标促效益。按照我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目标任务要求,大力开展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一是用好开通的个人空间,2015年末开始广泛学习借鉴和利用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的优质资源;二是逐步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人人通平台,到2016年末实现全省用户、资源和应用共享;三是借助全省“人人通平台”开通的不同层次的名师课堂,开展校际互助、网络教学、在线学习等多种应用,到2017年我校推出一批创新应用的优秀示范案例;四是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一步动员广大教师及电教、教研人员参与,逐步形成基础教育优质课例“研究、制作、评选、共享”的教学新模式应用推广机制;五是按照“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整合改造已有资源,购买特色资源服务”的工作思路,按需购买和引入公共资源,教师参与共建资源,实现在“人人通平台”支撑下不断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提升。
府谷县明德小学 2015年4月26日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彰显班级文化,打造温馨校园
——西山小学未来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人文底蕴建设书香校园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立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二、特色建设总体目标
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建设能够团结协作具有优秀工作和学习品质的教师队伍和学生团体。完善各种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指导思想,充分整合、利用环境资源,创造书香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确定固定的特色节会,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形成蓬勃活跃的校园氛围。主要围绕“创建书香校园、引导师生乐读书、爱读书”这一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班级。
4.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突显其教育功能,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三、各阶段目标
(一)2017—2018年
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显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领导,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学校加强规范管理,把此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管理。
1.认真制定营造书香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确保建设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2.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与优秀班主任评选、年终考核以及晋级评优等工作结合起来。
4.营造氛围: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我校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班级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有关“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2)班级环境建设能够彰显班级文化。板报、图书角等创意新颖,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制作读书小报,并组织评比活动,将优秀小报展示在各班走廊或墙面上,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书香班级氛围。
(3)鼓励各班创建具有本班特色的书香园地,形成本班的独特风格。
(二)2018—2020年
继续围绕创建书香校园的建设思想,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环境育人的原则,我校将从以下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突显其育人功能。
1.学校的环境建设,都紧紧围绕“书香”二字做文章。即任何一个场所都能够感觉到文化的感染力或者文化的氛围。
2.在2008年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上,使读书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自觉化,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重点是以下方面:(1)语文教师上好兴趣阅读欣赏课。
根据图书室安排,各班每月定期到图书室阅读与借书。
围绕每月阅读主题,上好指导课:①激发兴趣
②读物介绍
③工具书使用方法指导
④阅读方法指导等。(2)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在学习园地中展出,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学生积极投稿,各班发表作品一学年不少于5篇。
(3)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成立教师图书阅览室,充实教师读书书目,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至少一篇,使读书活动深入人心,形成特色。
3.落实评价。
(1)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读书成长册,充分利用好学校下发的“书香童年”这本小册子,学期结束展示评比。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2020—2022 书香校园建设,逐步形成三大特色。
1.书香校园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建设书香校园,不能游离于课堂。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自不用说,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也能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如让学生给古诗配画,根据阅读书籍的精彩回放,让学生创作读书想象画,故事插图,制作小报等;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文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充分彰显阅读的魅力。语文课上,在学生学习了文章,对其形式、意境、空白处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文章空白处补写、结尾处续写等,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与创作欲望。
2.书香校园与环境课程相融合。环境是一部无声的,但却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建设特色校园,必须大力提倡读书的风气,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学校应做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处处彰显书香特色。
3.书香校园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在建设书香校园过程中,学校重视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的效果,提高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腹有诗书体自华”人生境界。学校每学期除了举行读书节以外,还结合重大节日,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体会,辩明道理,各班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开设演讲、故事大王比赛,读书想象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成功的体验。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过程。在建设书香校园的道路上,我们希望每一个留下的脚印都是坚实而有力的!
四、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京平副组长:涂林
成员:马红霞
马长庚
沈开强
刘正福
纪元明
卜会权
林依良
杨丽娟
彰显班级文化,打造温馨校园
——西山小学未来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10月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五泉镇中心校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根据区局关于《杨陵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精神,以硬件建设和新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对未来三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以下规划:
一、三年工作目标:
(一)学校教育资源网的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提供网络环境。
3、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应用现代资讯的环境,提高学生获出信息的能力。
4、继续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的内容,重视网页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全校教师掌握基础本计算机操作及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年青教师在三年内学会制作的课件。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作,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师就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标
1、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查找学习信息。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积极、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3、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网页制作,提高学生运用互联网的能力。
二、具体措施
(一)硬件建设方面
2010年
1、各校实现与省基础教育专网的高速互联互通。
2、各校为语、数教研组配备教师教研、学习、备课办公电脑各一台,建成教师集体办公室。
3、五泉中心小学进一步扩大现有网络计算机教室的配备,再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力争生机比例缩小为4:1,全部班级实施远程教育模式一“班班通”要求。
4、王上小学、夹道小学、高家小学、毕公小学、茂陵小学实施一定班级的远程教育模式一“班班通”。
2011年
1、初步建成信息化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互动四大平台。
2、五泉中心小学网络计算机教室配备生机比达到2:1。
3、五泉中心小学、王上小学、夹道小学开始为部分普通教室开始装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建立校园网,集体办公室配备师机比达到2:14、王上小学、夹道小学实现所有班级远程教育模式一“班班通”。
5、毕公小学、高家小学、茂陵小学开始建立师机比为4:1的教师集体办公室。
2012年
1、五泉小学网络计算机配备达到上课班级学生一生一机,所有班级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教师集体办公课室师机比达到1:1。
2、王上小学、夹道小学未装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普通教室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
3、毕公小学、高家小学、茂陵小学全部班级实施远程教育模式一“班班通”,部分普通教室实现远程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教师集体办公室配备师机比达到2:1,并配备足额的办公电脑。
(二)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
1、教师培训
(1)熟练地掌握Windowsxp操作,学会Word、Powerpoint、Excel操作。
(2)会使用网络环境与他人实现远程交流,学会利用网络信息。
(3)初步掌握1—2种汉字输入方法,会使用电脑写作,计算。
(4)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
2、学生方面
(1)低年级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用拼音打字。
(2)中年级学生掌握简单的网络知识,学会搜集网上信息。
(3)高年级学生会网上查询、复制、粘贴、下载文件。五泉镇中心校 2010年4月8日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三道沟学校信息化发展三年(2013-2015)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府谷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的通知文件精神,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为总体理念,以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创新为总体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创新为重点,把教育信息化从“应用阶段”总体推向“融合阶段”,并在全国率先进入“创新阶段”,为加快府谷县教育现代化做出新贡献。结合我校现有的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对未来三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以下规划:
二、三年工作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把教育信息化是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作为检验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2、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统筹做好三道沟学区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不同时期发展的重点、难点,分步推进、分类指导,形成我学区信息化特色。
3、坚持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以教育云服务为基础,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探索教育技术创新与教育机制创新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教育资源网的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提供网络环境。
3、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应用现代资讯的环境,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4、继续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的内容,重视网页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5、以高速安全、可信共享、泛在开放、绿色创新、持续发展为要求,全面升级校园网络设备,逐步有效升级学校网络出口带宽。
6、逐步增加和更新学校教学计算机,逐步配置基于无线移动办公终端设备,为师生提供免费无线宽带接入服务,为师生提供一流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7、扩大学校安全监控范围和密度,排除监控盲点,逐步实现学校安全管理的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化、高效化和常态化,提高管理学校安全的信息化水平。
8、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和电子校务工作。以“三道沟学校网”等门户网站建设和应用为载体,深化教育电子政务和电子校务应用,规范业务,优化流程,建立全流程的电子政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协调电子办公。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全校教师掌握基础计算机操作及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所有教师在三年内学会制作课件。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师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3、创新网络教科研模式。以“府谷县教师网络教研交流平台”为基础,开展网络阅读学习、交流研讨、课题研究、成果分享等网上教科研活动。
4、建设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开发、引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
5、探索移动教学应用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教学应用课题研究、使用培训和推广应用,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
(三)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标
1、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查找学习信息。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积极、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3、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网页制作,提高学生运用互联网的能力。
4、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其文明、合理、科学使用技术的素养与能力。
三道沟学区
2013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