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教育培训三年规划

时间:2019-05-13 02:2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教育培训三年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教育培训三年规划》。

第一篇:企业教育培训三年规划

企业教育培训三年规划

为认真贯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新形势下人才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油田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员工培训管理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油田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以及集团公司关于培训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大规模培训、深度培训、高效培训和经营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理顺了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形成了科学实用的培训模式和一批富有特色的品牌培训项目,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服务油田建设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为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油田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油田既面临严峻复杂的环境,又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在破解各类难题中实现发展目标,基础在队伍,关键在人才。培训工作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既是保证油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目前油田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长远考虑和科学规划;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培训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与使用的结合不够紧密,培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培训基础保障有待加强,培训资源的优化整合及利用尚不充分。因此,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推进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油田培训工作整体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油田改革发展、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需要,以思想政治建设和素质能力提升为主线,以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深化推进经营培训、高效培训,持续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为实现油田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实施“关键岗位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资源优化工程”和“培训创新工程”,完善培训管理与运行体系、培训支持与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培训工作水平。

——培训管理进一步强化。健全与人才 队伍建设相适应、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的培训管理体制和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选拔、培养、使用一体化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培训管理与运行体系不断完善。

——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关键岗位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为主抓手,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油田每年培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8万人次、技能操作人员12万人次。突出抓好重点和急需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每年培训高层次经营管理及后备人才2000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000人、高级技能人才12000人、国际化人才500人, 力争到2012年油田各级各类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达到2000人以上,技师、高级技师总量达到6000人以上,高级工以上人员比例达到技能操作人员的40%以上。持续抓好各类人才岗位任职能力培训,到2012年实现各类员工培训覆盖率100%。

——培训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把提高培训质量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培训创新工程”,完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和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培育体现行业特色、适合发展需要,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培训项目、培训课程,每年评选10个精品项目、20个精品课程,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考核评价,培训满意度明显提高。注重培训成果转化,提升培训效益。坚持“走出去”办培 训,不断扩大培训市场,持续提升培训创效能力。

——培训资源进一步优化。实施“培训资源优化工程”,完善培训支持与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培训资源有效整合,建设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具有较强核心培训能力和外部市场开拓能力的现代化培训基地,建成中石化上游专业化培训基地和区域性培训中心,年培训能力达到15万人次;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培训师队伍,到2012年,专职培训师达700人,兼职培训师达3000人,其中在石化系统内有一定影响的培训名师达30人;不断开发适应油田职工培训需求的培训课程及教材体系。

三、实施关键岗位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大规模培训

今后一个时期,要健全从入厂教育、上岗和任职培训、强化培训到提升培训,覆盖人才成长全过程的终身职业生涯培训体系。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油田内外部培训资源,大力实施关键岗位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员培训。把政治理论培训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类别、层次职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理论培训,以艰苦奋斗、拒腐防变为重点的党性教育,以《员工守则》等为重点的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培训,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及对油田的忠诚度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紧紧围绕油田中心工作,全面开展岗位职责、安全生产、石油基础知识、HSE等岗位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和履岗能力;积极开展科学方法、创新思维的培训,提高职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突出抓好处级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的培训。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坚持每年对处级干部轮训一遍。围绕提高科学决策、驾驭全局、综合协调能力,每年举办1-2期处级干部专题教育培训班。抓好党的理论与优良传统教育,每年与延安干部学院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举办1-2期专题研修班。对新提副处级干部,每年举办1期晋职暨廉政教育培训班。有重点地选派年轻骨干攻读EMBA或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培训机构 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每年培养50人。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强化最新管理理念及知识培训,每年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来油田举办专题讲座10期左右。加强处级后备干部培养,每年举办1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突出理论武装、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到2012年培养300名左右处级后备干部。

着力抓好科级干部培训。突出三级单位党政“一把手”等关键岗位人员培训,着眼于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开发特色课程,开展系统培训。从2009年开始,每年分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公用工程、社区服务等板块举办三级单位正职培训班8-10期,到2012年将三级单位正职等关键岗位人员系统轮训一遍。以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业务为重点,持续开展科级干部胜任力提升培训,每年举办10期,培训科级干部800人。对新上岗科级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更好地履行职责。

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干部培训。依托油田各类培训机构、二级单位培训资源,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围绕提高管理水平、服务生产建设和职工群众,组织开发适合基层干部需求的培训课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群众工作、发展基层事业的能力,油田层面每年举办采油队长、钻井队长、作业队长、支部书记等各类基层干部培训班30个班次左右,培训1000人以上,到2012年将基层管理骨干全部轮训一遍。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突出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以提高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研讨式培训力度,通过举办CTOT(技术总监培训)班、高级研修班,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到国外作访问学者及选派攻读研究生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CTOT班在目前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专业领域扩展到勘探、开发地质等领域,到2012年,主体专业CTOT班达到8个,合计培养300名高层次技术人才。持续开展首席专家、专家思维创新培训,到2012年将油田主要专业领域的专家及以上人员轮训一遍。围绕油田提高“两率”、打造上游长板和石油工程铁军的总体部署,每年举办勘探开发技术专题研讨班20 期次、技术骨干出国培训班2-3期,每年选派10名主体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强化石油工程板块技术人才培训,每年组织石油工程系列专题培训10期、市场开发总监培训1期,组织工程板块技术人员到系统内海外项目或西部单位挂职锻炼50人次。继续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每年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举办3-4个油田急需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班,加大脱产攻读研究生力度,每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名左右。

全面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增强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短期培训、专题研修、技术研讨、技术比赛、导师指导等方式,不断进行知识补充、更新和拓展,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学习、岗位成才。油田层面每年举办勘探开发各类新技术培训班30期次左右、各类岗位培训300期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5万人次。对油田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由油田统一组织入厂教育,重点进行胜利文化、理想信念教育、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增强毕业生对油田的认同感,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油田的生产建设中去。

3、技能操作人员培训。适应油田发展需要,统筹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突出抓好高技能人员和各类紧缺人员培训。按照岗位要求和技术等级标准,以提高岗位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四新技术”、标准化操作、一专多能、特种作业资质、岗位提高、技能等级提升和涉外知识等各类培训。

对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员通过开展专业理论提高培训、业务轮训和技师研修、技师协会交流活动,着力提升其创新能力、技术攻关能力和解决生产疑难问题能力。油田层面每年组织4000名以上的中级工参加高级工培训、800名以上的优秀高级工参加技师资格培训,推荐100名以上的优秀技师参加高级技师资格培训。

对初、中级技能人员,以二级单位为主,重点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生产能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基层班组长,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开展职业道德素养、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培训,平均每年轮训班组长3000人以上,到2012年将油田主要专业队种班组长轮训一遍。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认真实施安全资质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对技术岗位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限期取证;对新招用或改变工种的人员(包括劳务工等),进行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达到岗位规范要求方可上岗,上岗后通过“师带徒”等方式,进行继续教育。

4、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以提高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为重点。根据外闯国际市场需要,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海外项目锻炼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外语和国际化经营业务培训。按照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市场开拓区域,有针对性地培训俄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人才,到2012年培训100人。整建制培训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到2012年培训一批能较好承担国外施工任务的国际化石油工程队伍。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国际项目管理、涉外法律法规等国际化业务培训,每年培训海外项目管理后备人员200人。

四、实施培训资源优化工程,完善支持与保障体系

(一)优化培训资源

按照“持续优化、规范管理、提升效益”的思路,积极构建完成油田培训优势集群,提高培训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形成以内部培训机构为基础、外部培训资源为补充、现代化培训手段相配套,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适应油田发展需要的培训基地网络。

1、优化整合培训基地。结合集团公司培训基地建设战略布局和区域性培训中心的设立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中国石化胜利培训学院”,加强培训资质、师资、市场、投入、基础设施等“五个统筹”,发挥集团化优势,逐步将油田培训机构整合发展为一个资源相对集中、功能布局较为合理,精干高效、运转灵活的职工培训实体,成为中石化上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一流培训基地。

2、充分发挥培训资源效能。油田培训机构是实施培训的主体,是人才培养的 主阵地。要强化品牌建设,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建立功能互补的培训格局。要积极争取各类培训资质,实现资质资源全油田共享。加强培训机构的基础建设,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大力推进培训机构的教学改革与管理创新,提升核心培训能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油田每年对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根据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情况、用人单位及学员满意度评价等情况进行奖惩。

各培训机构要积极转变观念,按照经营培训的要求,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采取“背包式培训”、户外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主动送培训到基层一线和外闯市场队伍,解决基层工学矛盾,提升培训效益。油田在西部、西南以及国外建立培训分院,承揽外部培训任务。各培训机构在完成油田培训任务的同时,要主动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培训市场,提高外部培训收入。每年承办集团公司系统内培训班30期次,为油田外企业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左右。到2012年,外部培训市场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

3、合理利用外部优质培训资源。在坚持以我为主、提升自身培训能力的基础上,适度引入外部优质培训资源为我所用。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培训机构的合作,有计划地选拔骨干人才“送出去”培训进修;进一步加大“请进来”力度,聘请更多高水平专家、教授来油田讲学、指导。建立外部培训资源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提升培训师资和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水平

1、加大专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专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施培训师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计划,采取在职进修、系统培训、现场调研、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培养,保证专职培训师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调研实践时间不少于半个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选派10名优秀培训师,分专业到国内知名高校进修1年;安排20名青年培训师到基层生产单位挂职锻炼1年;组织举办1-2期骨干培训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分阶段跟踪培养。完善专职培 训师竞争上岗制度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培训师工作积极性。力争到2012年,油田培训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培育出一批代表中石化不同专业较高教学水平、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培训名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培训开发能力、较高管理水平的培训团队。

2、优化兼职培训师资源。根据人才培训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油田内外部资源,选择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各级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担任兼职培训师。按照确认一批、选拔一批、外聘一批的原则,建立油田兼职培训师资库,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将油田高层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纳入兼职培训师范畴,将其授课的质和量作为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倡导和鼓励油田各级党政领导上讲台授课或作专题报告;有重点选聘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水平培训师作为油田兼职教授。制定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加强考核和管理。

3、加强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把热爱培训事业、综合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培训部门。加强对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岗位交流和实践锻炼,努力提升培训管理水平,加快培养一批熟悉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掌握现代培训管理技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项目开发人员和培训管理专家。

(三)优化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开发建设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为基本框架,系统规划培训课程建设。各培训机构要根据各自的培训任务和资源优势,固化、提升原有优质课程,并根据油田发展需要积极开发特色课程。每年开展精品培训项目、精品课程评比,到2012年,建成一批油田主体专业(工种)精品培训课程体系。按照开发与利用相结合、自主开发与外部选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将教材开发纳入培训机构考核范畴,加大教材开发进度,到2012年基本形成专业配套、覆盖面广、满足油田各类人员培训需要的教材体系,特别是要开发一批石油企业特色案例教材和视频教程。

五、实施培训创新工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创新培训机制

1、完善选拔、培训与使用一体化机制。加强对人才培训与选拔、使用、待遇等的统一管理,把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条件。对各类关键岗位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逐步推行岗位资格培训制度和定期培训制度。要把培训作为发现、考察、识别人才的重要渠道,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要全面考察学员学习表现和培训效果,将各类人员受训情况、培训表现和成绩等纳入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作为其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2、完善培训项目运作机制。以完善培训管理运行体系为重点,推行培训项目化管理,每个培训项目都成立项目组,通过竞聘产生项目负责人,按项目管理方式运行培训工作。油田与外部培训机构联合办班的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学习借鉴ISO10015国际培训管理标准,建立完善适应油田实际的培训管理流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培训需求分析,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细化培训方案设计,严格实行培训项目方案审查;强化培训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由实施过程评价、训后即时评价向跟踪评价拓展。坚持培训登记备案制度,加强人才培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培训管理水平。

3、建立培训成果转化机制。重点班次培训过程中,要围绕油田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确定重点研修课题,让学员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出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培训结束后,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强化督促指导,促使学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创新,将培训收获转化为工作成果。

4、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建立健全知识管理体系,不断丰富和拓展各种学习方式。坚持并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各基层单位相应建立集体学习制度,确保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队、班组等基层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的力度,强化“三会一课”、班前班后学习,充分利用基层现有的生 产场所、设备设施,开展现场操作学习;倡导基层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训、每月一考”等培训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等学习活动。鼓励在职自学,要求职工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开展自学。加快推进自主选学,开发和引进系列专题培训课程,为各类人员提供“菜单式”培训。完善学习记录、考勤、考试等配套制度,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逐步形成组织推动学、个人主动学、制度保障学的学习长效机制,实现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二)创新培训模式

深化“名师带高徒”、导师带徒、师带徒培训模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培训效果。拓展“以赛促培”模式,每年举办外语、会计业务拉力赛,逐步向其他业务系统扩展,每年组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金钥匙”竞赛,每两年组织一次大型职业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培、赛训结合”。充分利用人才团队培训模式,将油田各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室、实验室、革新室等,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在团队创新中培训技术骨干。强化“训”、“炼”结合模式,每年选派100余名年轻骨干,经过培训后安排到重点生产、科研单位或重点工程项目、海外项目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对青干班等重点培训班次,培训中或培训结束后都安排学员进行挂职锻炼、调研或课题攻关,让受训人员在实践历练中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三)创新培训手段和方式

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依托胜利学习网和胜利技能人才网建立网络培训学院,针对不同层面分层分类开发优质课程,实现网上自主选学、在线答疑辅导、在线考试、培训信息网络化管理等功能,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能。充分发挥现有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按照集团公司远程教育建设规划,完善远程教育网络。到2012年全面建成覆盖全油田、功能齐全的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系统。制定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逐步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成为 油田培训的重要形式。

要按照“以专题研究为主、以短期培训为主、以小班教学为主”的原则,调整培训机构主体班次设置,在继续完善基础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应急性培训的同时,不断强化分类分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特色培训。专题培训重点突出油田发展战略、勘探开发技术、哲学素养、管理知识、危机处理、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每年分专业举办20个左右的专题培训(研讨)班。

遵循成人培训规律,把课堂讲授与研讨交流、课题研修、现场实践等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完善“模拟舱”、训练营、俱乐部培训等现代培训方式,推行案例研究法、行动学习法、研讨法、模拟与角色扮演法等新颖实用的培训方法,灵活运用现场教学、考察实习、项目锻炼等实践方式,强化学员参与互动,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

(四)强化培训工作理论研究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借鉴移植与融合吸收相结合,认真总结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深入开展理论探讨和调查分析,加强对培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逐步形成顺应培训发展趋势,反映国企培训规律,体现油田培训特点,具有胜利特色的培训理论体系和方法工具体系,增强培训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油田每年将结合实际确定一定数量的调研课题,广泛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更好地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培训工作创新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培训工作有效落实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单位、部门要不断提高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培训工作纳入单位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整体部署,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和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好培训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定期研究解决培训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各级、各单位之间的沟通配合。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培训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单位培训 工作开展情况将作为各级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2、完善管理,强化运行。坚持和完善组织、劳资部门主管,业务部门配合,油田和二级单位分级管理的培训管理体制。各级组织、劳资部门要强化培训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专人负责培训工作;油田机关各业务部门要履行好培训职责,深度介入培训工作,组织提出本业务系统的培训需求,按计划实施本系统人员业务培训;油田培训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做好培训审查、监控、评估等工作。二级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按照队伍建设需要,认真制定本单位人才培训计划,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

3、严肃培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把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培训的方向和重点。倡导艰苦奋斗之风,力求勤俭办学。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送培单位要严格保障选送学员的培训时间;学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培训期间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完成各项培训任务,以良好的学风树立自身模范形象;培训师要严守培训的政治纪律,严谨治学,以德施教,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带动学员。各业务部门和二级单位组织实施培训项目,要严格执行油田对外出培训的管理规定,杜绝旅游式培训。各培训机构要制定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管理办法,强化学员管理、教学管理,严格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氛围。

4、加大投入,用好经费。培训经费实行归口管理,专款专用。对重点培训项目,要给予重点保证。积极探索培训经费的不同筹措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培训经费额度与油田生产发展形势相适应。根据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人才培训和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将培训基础设施等的投入列入企业投资计划,不断加大投入,满足培训工作发展的需要。要严格执行培训经费支付范围和核销流程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管、跟踪,不断提高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篇:部门三年教育培训规划

生产技术部三年教育培训规划

(2011-2013)

目录

前言

一、现状分析

(一)部门人员概况

(二)部门员工现状分析

二、2011-2013年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工作目标(附件:各岗位培训规划表)

三、2011-2013年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员工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二)加强员工全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全面业务能力

(三)加强员工生产、经营的综合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育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创新教育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档案,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培养和造就适合公司发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生产技术部结合公司“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分析部门员工队伍现状和教育培训工作现状,编制了《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三年教育培训规划(2011-2013)》(以下简称《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部门人员概况

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部门员工17人,其中男性员工12人、女性员工5人,部门中层干部3人、高级管理师2人、一般管理人员12人。

按学历层次,在岗员工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17人,占员工总数的 100%,其中研究生3人。

按职称等级,在岗员工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17人,占在岗员工总数的100%。

(二)、员工现状分析

1、员工创新能力不够,缺少能创新的推进复杂工作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各岗位员工面对企业在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缺少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2、人才队伍的岗位知识结构不合理,偏重生产性管理,缺少经营型的管理人才。

3、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需要提高,缺乏懂生产、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二、2011-2013年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紧密配合公司发展规划,以提高部门员工岗位职业

能力为核心,完善部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创新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推进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公司人才开发战略发展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围绕大局,科学发展。围绕公司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紧密结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创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模式、完善培训机制,推进教育培训理论、管理方式和运行体制的全面创新,实现部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发展。

2.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伴随员工职业生涯的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我们要统筹规划部门各岗位的教育培训工作,突出重点,按照规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3、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突出员工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开展,科学制定部门和员工发展规划和培训目标,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强调立足岗位成才,促进人才全面成长。

(三)、三年教育培训规划的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岗位创新能力、精通生产技术管理、又有经营理念的复合型生产技术管理队伍。

具体规划目标详见附件1。

三、2011-2013年部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员工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以提高岗位业务能力为主,组织部门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岗位技能知识。通过组织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岗位规章制度的学习和修订,积极推进公司重点实施的绩效管理、岗位问责制度、生产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员工岗位创新管理的思维方法,提高员工面对复杂工作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员工的全面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全面业务能力

以提高全面管理生产能力为主,组织部门员工学习本岗位以外的有关岗位专业知识。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自学、与其它岗位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涉及各专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事务等方式,培养员工综合管理的思维方法,提高全面业务能力。

(三)、加强员工生产、经营的综合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以提高岗位综合素质为主,组织部门员工广泛学习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相关知识。通过组织集中听课、广泛参与生产、经营等管理的相关工作,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更加积极有效推进生产管理工作。

四、2011-2013年教育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创新教育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制定部门培训实施细则。按照部门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将培训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岗位,将各岗位培训目标纳入责任状考核的范畴,并加大所占考核比例,使培训作为和安全、生产指标、党风廉政同等重要的业绩指标来考核。

并通过考试评价将员工能力提升与上岗、转岗、技能评聘、工资待遇等紧密联系起来,强化培训结果的刚性考核。

加强岗位动态管理,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增强员工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提高人才的岗位适应性,不断提高人员效率。

(二)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加强培训的规划。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能力差距分析,准确发掘员工培训的真实需求,运用分析结果指导培训,编制切实的培训规划,引导培训工作的有效展开。

加强培训的监督。通过交流考问、部门讲课、检查学习笔记等方式,做好日常培训的监督落实工作。

加强培训效果评估。通过月度抽考、集中考试客观有效评估员工的培训效果。

(三)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档案,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简历员工培训档案,以员工培训档案为载体,检查部门员工是否按照培训制度的相关要求落实培训职责,以此来反映部门培训工作的实际推进情况。

注重部门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努力实现企业和员工发展的双赢,拓展人才发展空间,使每个人有学习向上的动力。

第三篇:某企业的三年培训规划

BXG公司2005-2007年培训规划

一、企业总体情况概述

BT集团BXG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XG公司)是一家集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大型钢铁企业,拥有炼铁、炼钢、热轧、型钢、动力五大生产厂。为了适应多方面的需要,经BT集团统筹规划,将对BXG公司炼钢和轧钢系统进行整体改造,使BXG公司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不锈钢精品生产基地。

目前国内不锈钢市场需求旺盛的局面已是举世瞩目,中国新经济工业的到来,特别是汽车、住宅和制造三大行业的发展将给不锈钢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到2010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按人均钢材消费250千克计算,我国钢材消费总量将突破3亿吨。据中国不锈钢协会的预测,如不锈钢消费量占整个钢铁消费量的2%,则钢铁消费总量为2.5亿吨时为500万吨/年;钢铁消费总量为3亿吨时为600万吨/年。而我国2003年的不锈钢产量仅为177.8万吨,为此国内外不锈钢企业都想抢占中国市场,分得一块“蛋糕”。面对巨大的机遇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对BXG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BXG公司目前的不锈钢工程建设已把BXG公司现有的炼钢和轧钢系统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将是BXG公司实现再次腾飞的希望,也是BXG公司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优势所在。

对于BXG公司来说,现有生产线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与新产线的生产管理区别较大,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与不锈钢新生产线的要求相差甚远。面对机遇和挑战,BXG公司只有不断提高生产与管理水平,使BXG公司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BXG公司成为世界一流、国内先进的不锈钢精品基地,才能使BXG公司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从2000年开始,为了配合不锈钢新线的建设和适应未来新生产线的生产要求,在全公司范围内着手展开了面向新线、面向未来的大规模人力资源改进工作。经过历时三年的调整,BXG公司主体从业人员从当初的14948人降到2004年的5646人(主体在岗人数),人均年钢产量从2000年的167吨/人.年提高现在的525吨/人.年。员工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培训和选拔了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的操作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彻底改变了当初的“两个50%”(50%的初中、50%的初级工)的局面。

但是我们应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实现BT集团提出的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的目标,使BXG公司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国内先进的不锈钢精品基地,BXG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是不能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需求。为了实现BXG公司的经营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BXG公司现有的人员潜力,使BXG公司及其员工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我们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对BXG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人力资源供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BXG公司国有企业的背景,结合BXG公司新产线对人员的数量、质量的要求,制定未来几年BXG公司培训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对BXG公司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提高,使BXG公司的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结构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公司战略目标

根据目前的国内外钢铁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未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在BT集团公司统筹安排下,BXG公司制定了适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BXG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是“发展钢铁精品,培育核心竞争力,追求经济效益,以低成本、批量生产市场急需的不锈钢热轧产品的业绩,加入BT集团不锈钢制造中心。”(注:

企业文化共享资源http://

BXG公司战略目标摘自“BXG文化”总第71期伏中哲“在BXG公司二届二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是制定公司培训规划的基础,培训规划必须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服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世界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在近期模仿和复制的能力,是企业能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一系列的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的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源所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团队精神等各种因素的组合。发展钢铁精品,降低成本,培育BXG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BXG公司的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打造BXG公司具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是BXG公司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更是BXG公司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BXG公司人力资源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环境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弄清BXG公司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是制定BXG公司培训规划的基础。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首先要立足于开发BXG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对BXG公司现有的各类人员数量、质量、结构等进行统计、分析。(注:以下相关数据资料由BXG人力资源处2004年10月26日提供)„„

BXG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BXG公司目前在岗主体从业人员5646人,根据BXG公司现在的人员职类分布(管理、技术、操作)情况,对BXG公司现有主体在岗人员的年龄分布、学历分布、职层职级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1 管理人员现状

2004年BXG公司主体在岗管理人员有448人,占员工总数的7.9%(见图3-1),所占员工总数比例偏高;„„

1.3.2技术、研发人员现状

2004年BXG公司主体在岗技术、研发人员437人,占员工总数的7.7%,整体技术、研发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见(图3-

11、图3-

12、图3-13)。在现有技术、研发人员中,高级工程师仅25人,占技术、研发人员总数的5.7%;„„

1.3.3操作维护人员现状

2004年BXG公司主体在岗操作维护人员有4304人,占员工总数的76.2%见(图3-1),整体操作维护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见(图3-

14、图3-

15、图3-16),其中高级工及以上的只有756人,占操作维护人员总数的17.6%;中级工有1210人,占操作维护人员总数的28.1%;初中以下学历的仍有1519人,占操作维护人员总数的35.3%。„„

1.3.4业务人员现状

目前公司主体在岗从事行政业务、人力资源业务、贸易业务、政工业务、财会业务以及其它业务的人员有45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1%,人员数量明显偏多。„„

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2005年新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后,将BXG公司现有的炼钢和轧钢系统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对公司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生产规模、主要生产设备、组织结构等对人力资源需求带来的影响,以国内外管理先进的钢铁行业为标杆,对公司三大职类(管理类、技术业务类、操作维护类)未来的人员数量需求、人

员质量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1.4.1 BXG公司人力资源数量需求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外各大钢铁公司在竞相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低成本生产。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中,相关钢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年产钢已超过1000吨/人.年。如日本、美国、欧盟等人均年产钢近20年分别上升26%、41%、53%,韩国浦项、台湾中钢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也超过1000吨/人.年,集团的BT股份2002年实物劳动生产率为823吨/人.年,2006年人均年产钢也将达到1000吨/人.年。(注:上述数据摘自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学会,“国内外未来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1.4.2 BXG公司人力资源素质需求

从上述公司的战略目标、生产设备、生产规模、组织结构可以看到,由于新生产工艺、新设备的引进,公司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搞高,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而“发展钢铁精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基于满足企业发展对各职类职种职层的人员素质需求,通过详细的工作分析,并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公司各岗位工作说明书中,已明确了各职类职种职层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BXG公司未来的培训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对BXG现有培训工作的评价

项目组对BXG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了四个多月的调查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对BXG的培训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下面是项目组的一些观点。

2.1公司现有培训取得一定的成绩

2.1.1 领导高度重视

不锈钢培训项目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下展开的,一是企业要裁减、分流人员;二是企业处于“新老生产线的搭接期”,BXG公司处于“求生存与求发展”并存的局面;三是员工基础差,要在弥补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新线培训能够胜任岗位的员工。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如果没有企业高层的强力推动是不可能把培训工作开展好的。„„

2.1.2 部门配合整个培训组织工作由公司领导牵头,公司人力资源处和培训部门负责统筹工作,各厂领导分派专人负责培训工作。面对新老线交替、减员不减产、四班三运转等困难,各厂培训负责人统筹运作,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抽调人员参加培训,并妥善安排学员生活。„„

2.1.3 人力资源处积极组织推进

人力资源处转变传统人事管理的角色,认真贯彻实施领导关于培训工作的指示,积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为BXG公司的发展培训开发需要的人才。„„

2.2 现有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培训项目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企业内部的制度很多,但执行不力,相当多的规章制度没有完全遵守;其次,BXG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表现在培训项目上,便是全公司还没有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旧思想、旧传统仍然占有相当的市场,团队精神有所欠缺,部分员工对BT的企业文化不认同。具体表现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等培训体系的各个环节上都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2.2.1培训需求分析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项目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培训评估的第一步。对培训需求的评估主要从组织层面、工作层面和员工个体层面展开。

◆ 组织层面,培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BXG发展战略的制定的参与

„„

◆ 任务层面,对未来岗位的工作分析开展的不够

„„

◆ 员工层面,没有对员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在开展培训时,没有对BXG目前的员工人数、结构、学历、受教育经历、在职年龄、工作责任、工作绩效等进行深入分析。这部分工作的缺失对后面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2.2.2 培训计划制定方面的问题

在员工培训计划制定方面,主要问题是没有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契合实际的培训计划、人力资源处的培训计划没有和各厂的生产计划很好的协调、培训模块之间衔接不良安排不合理等。人力资源处的培训计划„„

2.2.3 培训实施方面的问题

由于没有做好培训需求和计划制定工作,培训管理部门虽然在培训实施阶段做了很多工作进行纠正,但是由于BXG公司的现实情况,使得一些根本性的不足仍无法改变,比如课程内容与岗位脱节,没有一个规范的培训操作流程等。

◆ 培训内容与岗位操作脱节

„„

◆ 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

2.2.4 培训管理工作

培训管理工作问题表现在没有完全按照培训操作流程、员工岗位晋升路线和人员发展计划不够完善、培训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完善等方面。在整个培训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处没有明确的权力来抓培训工作,大家“齐抓共管”,产生了一些管理上的漏洞。

◆ 培训操作流程尚不够完善

„„

◆ 员工岗位晋升路线和人员发展计划不够完善

„„

◆ 缺少培训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

2.2.5 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包括对培训课程本身的评估和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这里指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没有系统的数据收集

„„

◆ 有书面培训总结但学员之间缺少心得交流机会

„„

三、BXG公司2005-2007年培训工作目标

通过前面对BXG公司的人力资源环境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人力资源供给分析,可以看出目前BXG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与企业未来发展所需人力资源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公司培训的远期发展目标是完备培训体系,培训效果显著,公司人力资源素质有极大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人才梯队形成并呈现出良好后备力量、公司保持在行业和相关行业的领先的竞争优势。

2005-2007年 培训体系建设目标

1.构建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特色的培训体系,包括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组织体系、课程体系、经费预算系统、讲师队伍、评估系统等。

。。。

2.建立内部培训教材库和内部培训案例库,为后续培训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

3.追踪并跟上行业发展势头,及时安排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

4.建立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为员工自主学习建立相应的平台;

„„

2005-2007年员工培训目标

1.员工培训要达2.8万人次,人均参加10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技术研发人员每人至少接受12次培训。

。。。

2.通过有效开展职称技术等级培训,确保技术研发人员中,高级工程师达到60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达到80%。„„

。。。

3.通过加强管理岗培训和技术培训,其高、中、初职称比率要达到10:40:50。„„。。。

4.通过联合办学和委托培养,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80名、本科生160名,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率达到5:25:70。„„

„„

四、BXG公司2005-2007年培训工作规划

为了完成以上培训目标,以提升公司企业文化水平,提高全体员工的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公司人力资源处提出2005年至2007年三个阶段的培训工作规划。公司将2005年作为培训体系建设年,2006年作为培训完善年,2007年作为培训推广提高年。

4.12005年培训规划

4.1.1培训体系建设规划

1.理顺目前公司现有培训制度、已有培训课程等资料,选择一家咨询公司规划实施公司特色的培训体系。

。。。

2.培训体系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包括《培训组织管理规定》、《外部培训管理办法》,„„

。。。

3.根据新的培训体系要求,对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制定的培训,形成完备的计划与实施体系,„„

„„

4.根据职位说明书及绩效考核的结果,建立公司培训课程库的框架,重点建设轧钢新产品的技术展开、制造过程、品质机能介绍等专业技术课程,生产操作等课程,详细见表4-4。„„

„„

5.建立公司内部培训讲师库,根据培训体系中培训讲师管理办法的要求,选择各专业领域2到3名的高级工程师或有条件的员工作为培训讲师,并组织培训师技能的培训3-5次。„„

„„

4.1.2员工培训规划

1.本年年员工培训主要是导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公司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

„„

2.2005年,高级工程师达到30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达到45%。„„ „„

3.操作维护人员中,设有高人数达到800人,中级工人数达到1300人,„„ „„

4.公司培训课程达到10000人次,„„

„„

4.22006年培训规划

4.2.1培训体系建设规划

1.根据2005年的培训开展情况,对培训体系进行完善,修订和更新相关的培训制度。„„

„„

2.完善与更新公司培训课程库,开发营销、财务、管理技能等课程,„„ „„

3.实施培训的评估机制,主要开展反应层、学习层的评估,开始导入行为层的评估,将培训体系纳入绩效考核。„„

„„

4.增加公司内部培训讲师人数,各专业领域的培训讲师达到5名,并组织培训师技能的培训4-6次。„„

„„

4.2.2员工培训规划

1.2006年重点是开展公司在职员工的培训。中层人员的管理技能、专业技能的培训是重中之重,„„

„„

2.高级工程师达到45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达到60%。„„

„„

3.操作维护人员中,设有高人数达到950人,中级工人数达到1500人,„„ „„

4.公司培训课程达到10000人次,„„

„„

4.32007年培训规划

4.3.1培训体系建设规划

1.根据2006年的培训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培训的相关制度。„„ „„

2.培训体系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包括《培训组织管理规定》、《外部培训管理办法》,„„

„„

3.导入公司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及员工自主学习的机制,实现网上自主学习,„„ „„

3.完善与更新公司培训课程库,„„

„„

4.将内部培训讲师纳入到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开展培训技能的市场需求论坛„„

„„

5.实施培训的评估机制,主要开展行为层和效果层的评估,对培训效果与公司的经营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

4.3.2员工培训规划

1.2007年重点是开展公司员工自主学习。„„

„„

2.高级工程师达到60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达到80%。„„

„„

3.操作维护人员中,高级工人数达到1100人,中级工人数达到1700人,„„ „„

4.公司培训课程达到10000人次,„„

……

第四篇:教育三年规划

黑林镇中心小学“十二五”期间

学校自主发展规划

(2012--2015)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位于苏鲁交界、赣榆县北部,黑林镇驻地。始建于1929年春,原名为黑林村初级小学,1957年定为黑林乡中心小学,1988年5月迁现址,后改名为黑林镇中心小学。下辖4所完小,3个教学点,有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2547人,在职教师146人,其中本科学历61人,专科学历48人,现有小学高级职称82人。在新一轮课改中,我校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进而全面发展,根据市、县的教育发展目标,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校“十二五”期间自主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经验与成绩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注重强化常规管理,逐步形成了“爱满校园 德行天下”的校风,“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教风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学风。近几年,坚持以各种创建为契机,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品位。先后被评为:连云港市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学校网站评比获连云港市二等奖、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连云港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连云港市百佳校园、连云港市管理规范达标校2所、县十佳校园、县平安校园、连云港市合格教科室、连云港市女职工权益保护先进集体(全县中小学只有2个获奖单位)、连云港市合格劳动实践场所、县级合格幼儿园2所、中心园、秦布地幼儿园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等。

学校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成绩在稳步提

升。目前,县、市、省乃至国家级课题立项及结题数均走在全县前列。被评为连云港市合格教科室。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2006年被评为连云港市德育先进学校。为擦亮这一品牌,该校又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自编了两套校本教材。反应本地历史斗争故事的《思源》一书,重在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和家长的热读。德育校本教材之二《礼仪教育》,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基本的礼仪规则编排,是师生共同走进现代文明礼仪殿堂的实用教材,这本教材一经编出,立即得到了校内外广泛认可。同时,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学校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班额过大、师资结构不合理、办学特色不鲜明、课题研究形式化、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教研、重成绩轻教法的现象普遍存在等。

二、学校办学理念的再定位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人生奠基”作为“十二五”期间学校追求更高教育境界和自我完善的目标,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追求人生价值的目标;作为师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体验生命意义的过程;作为学校校风的时代性的诠释,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导引,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

(一)追求更高境界的文化管理

崇尚人文精神的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从而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标。校园文化是管理文化之一,在建设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突出 “儒雅”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落实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人文教学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学校追求的教育教学境界。要引导教师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在丰厚的专业理论指导下,努力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名家,做个性化、专家型教师,把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带入学生心中,让学生的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学生的学习绽放智慧花朵。

(三)优化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学校德育

德育是做人的教育。我们确定以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为突破口,以“儒雅”文化教育为重点,培养师生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情操、思想、知识、创造力得以升华。

三、主要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在五年内达到师资队伍优良、办学条件优越、校容校貌优雅、管理水平优胜、教育质量优异、学校特色鲜明的目标,真正成为县内突出、市内领先的示范性学校。

(二)分项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

为实施优质教育和现代化教学提供有力保障,为学生、教师、学校的三维发展奠定物质服务基础。

2011年:加强学校附属工程基础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办公条件,进行校园文化综合论证与布置,实现教育现代化创建目标。

2012年:进一步高规格、高标准地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育装备;改善本部教师办公设施,初步完成本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省级平安校园。

2013年: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创建省级绿色校园。

2014年:对绿化美化、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整体形象包装,达到办学条件上档次,校园文化高品位,成为与名校建设工程相匹配的精品校园。2015年:争创省绿色校园,创市级十佳校园。

学校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努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争上游,三年创先进,四年进优秀,五年树品牌的奋斗目标。为达成目标,学校努力探索管理最优化,丰富学校管理内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工作、学习、生活为一体的师生大家园。高度重视办学行为的规范性与程序性,做到收费规范、招生规范、学籍管理规范;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课程,确保课程设置的严肃性、科学性,规范课程计划的实施与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营造重人本、强文化、具活力的花园、学园、乐园、家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具体目标分解如下:

2011年:办学规模为局部8轨,40个班。依据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要求,努力完成创建任务。创新现代学校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决策的科学定位和决策执行的务实到位,提高学校办学的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提升学校的

办学层次。研究制定一整套学校管理制度。确定学校“三风”,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2年:扩班8个,设置48个班。学校管理努力做到以“服务”和“合作”为核心,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打造合作型学校团体。探索艺体科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师自身特长,选准项目,广泛参与外显性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学校安全、文明建设,争创市文明单位,创建省级平安校园。

2013年:扩班6个,设置54个班。强化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轻松、愉悦、民主、积极的学校管理人文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充满和气、充满士气、充满朝气、充满才气、充满喜气的师生大家庭。争创市素质教育先进集体。

2014年:扩班6个,完全达到10轨60个班的办学规模。实施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提升工程,选准学校管理的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并从质与量方面有较大提升,完成1-2项省级创建任务。

2015年:整体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争创省文明单位。

1.构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学校管理框架。实施分层次的目标管理。

2.强化制度管理。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基础,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严格制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3.坚持“效率优先”、“优质办学”策略,加强学校现代管理研究,优化管理手段,通过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凝聚人心、师生喜欢的活动,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成长和精神生活的乐园,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4.细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为指导,强化、细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管理

1.加强业务培训。加大教师培训和经济投入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健全教师评价机制。实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绩效评价方案”,建立教师绩效评价电子档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要求青年教师相同的事做得比别人好,不同的事做得比别人早。实施“青蓝工程”,突破校际界限,实施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师徒结对工作,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4.大力推进“优师工程”。五年内,真正形成以县级教学骨干、高级教师

为核心的优良教师群体,让骨干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的旗帜。努力培养出高层次的名师、骨干教师,塑造个性化教师。学校重点培养一批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文化底蕴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教学风格独特、能展示个人睿智的学者型教师,塑造师德高、有激情、善学习、会协作、负责任的活力教师。构建个性化的师生关系纽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人性化的教育,让教师激情诗意地工作生活学习着,体现科学的民主精神。

5.建立教师流动机制。要求40岁以下的普通教师必须到乡村学校挂职锻炼。选派优秀教干教师到农村支教,发挥城区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作用。在已经形成的良好教师群体基础上,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教师自主发展引导工程,指导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并实施个人自主发展规划目标,努力争做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建设一支具有高度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适合学校自主发展的专业型教师队伍,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40周岁以下教师本科学历达60%,中学高级教师达到8%以上,小学高级教师达55%。

60%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达到县内优秀水平,30%的教师达到市级优秀教师标准,40%的教师能独立在市县范围内承担公开教学任务。90%教师都能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辅助教学,70%以上教师能制作使用课件教学,50%教师能在学科教学中与信息技术运用有机整合。

教师业务竞赛省、市、县级获奖率得到提升,力求在教师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省级不低于10人,其中赛课、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3人;获市级专业比赛、优质课评比等奖项不低于30人次;县级获奖不低于300人次。努力争取教师在全国竞赛中获奖。

培养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后备力量,培养市名师3-5名,骨干教师不低于6名,县级名师、骨干教师20人以上。

努力培养出一名特级教师,1-2名省级骨干教师。(2)群体工作

教学质量提升

以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要求”。

2012年:以综合性研究活动为平台,探索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实现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统一。争创县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制定个性化课程研究实施方案,争取在市级立项。

2013年: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创建市课程基地。个性化课程实施研究初见成效。

2014年: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创市级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深化个性化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申报省级课题立项。

2015年: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提炼教学管理内涵,总结个性化课程研究成果,形成本校的教学管理特色。力求管理经验在省级媒体展示。

4.教育科研

继续坚持“科研兴校”的现代办学策略,坚持教育科研“重实践、重实效、重过程、重应用、重合作”的基本原则,继续深化教育科研氛围,加强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多创教育科研实品、精品,形成以课题研究驱动校本培训的教科研特色。

以课题驱动校本教研为手段,走研究、工作、学习融合之路,努力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强化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五年内达到国家级3个以上,省级6-8个,市级不少于15个,县级40个以上。教师发表论文每年不低于30篇,80%的教师有论文发表或获奖。

2011年:制订切合实际的近、远期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引领,规划在先,并组织实施。市级课题立项5-6个。组建本校学术团队,制定规划并实施。

2012年:探索教育科研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结合“儒雅”文化建设,进行回归教育的深入研究,积极开展教师培养工程的课题研究。年内创县级优秀教科室。省级课题立项2个,市级新增5个。继续完善学术团队建设,力求1-2人在省市级教学活动中获奖。

2013年:开展学科“首席教师”评比活动,以点带面,结合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晋级等工作,强化教师教科研工作管理,再度提高教师教科研工作积极性。确保国家级课题立项1个,新增市级立项课题3-5个,省级1个。学术团队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新增省级获奖教师2-3人。

2014年:开展教科研工作专项评比活动,评比出本校首批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同时争创市级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新增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市级课题3-5个,推广已结题的课题成果。学术团队研究在省级立项。

2015年:提炼包装“研究、工作、学习相融合”的教育科研模式,总结和推销学校教科研成果。再增省级立项课题1个,学术团队研究经验在省市推广。

为达成上述目标,为教师搭设成长平台,每年至少承办2-3次市级及以上教学活动,4-6次县级教育教学活动。五年内建设市县学科基地2-3个。

特色创建方面

学校依托老区红色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爱心校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总体目标。

三年争创德育先进校,在市县有课题立项结题,依托品德学科基地建设,承办两次市县大型研讨活动,以县德育现场会为契机,开展德育与人特色放大效应,即:办德育报,举办校园德育讲坛,编写校本教材一本,推出一批市县师德模范和市县美德好少年。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校德育氛围

1.国学经典进校园。学校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名著中的名言名句,配上小故事,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随时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教育作用。

2.传统美德进校园。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按照诚信、爱国、感恩、勤俭、廉洁等分类,教室前后每一排都有教育专题,处处渗透美德教育。

3.红色故事进校园。依托老区资源优势,把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的动人事迹,制作成作品,张贴上墙,让红色故事走进校园,让英雄事迹感染学生。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认真提炼“三风”、“校训”,全力打造“爱心校园”。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并通过宣传栏、班级文化在校园呈现出来。学校宣传栏有德育专题,教室板报有德育栏,班级文化有爱心提示,爱心故事,校园中处处洋溢爱的文化气息。

(二)、大力锻造师德师魂,培养优秀教师群体 1.弘扬师德师风

黑林小学始终坚持“修身致远”的校训,引导教师修养身心,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引导教师学习师德模范,赶超先进。黑林镇优秀教师的事迹读

本——《身边的人》在全镇发行并宣讲。

2、践行师德师风

发挥师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出一批市县师德模范 :如“爱心小组”成员刘广芳、殷伟等教师,五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少年廖硕的事迹在校园中广为人知;尹世成、韩华善等教师义务开办“留守儿童希望班”的行动让人敬佩;双职工家庭牵手留守儿童,为他们捐衣捐物令人感动。

3.评选师德模范

为了在校园树立榜样,弘扬正气,提高了全镇教师的师德水平。我们在教师中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出台师德评选细则,有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共同参与,在每年教师节前夕,评选镇级“十佳师德模范”,评选的过程就是教育提高的过程。

(三)、努力创新德育模式,充分体现活动育人

1、校本教育系统化。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用好自编的《思源》、《礼仪教育》、《身边的人》德育读本。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认真抓好品德学科教学工作,立项一批高质量的课题,利用课题研究推进学科发展。抓好班主任工作,规范少先队建设。坚持开好晨会、班会、队会。每学期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晨会、班队会观摩与评选。完善少先队组织建设,做好学生自我管理,建立少先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指导开展好少先队主题活动。

2、专题教育常态化。每个月结合节日特点安排一些“专题教育”

3、仪式教育情感化

1.完善升旗仪式,改变国旗下讲话形式,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干部共同参与国旗下讲话,精心准备,把国旗下讲话打造成学校德育的百家讲坛,评选优秀升旗手,使“升旗手”成为人人羡慕的荣誉。学期末进行优秀发言人评选。

2.进行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让一年级新生喜欢和热爱学校这个新的集体。3.新教师欢迎仪式。旨在通过仪式树立青年教师扎根山区,安心从教的信心。

4.六年级毕业典礼,评选优秀毕业生,为六年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5.退休教师欢送仪式。举行隆重欢送仪式,对退休人员是一种尊重,对后来者也是一种教育。

4、倾心关爱留守儿童,让爱心洒满校园。

(1)教育局和学校联合投资,建设留守儿童餐厅,让留守儿童吃上可口的午餐,许多贫困儿童还吃上了免费的午餐 ;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各项关爱活动,学校成立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严格按要求标准配置房屋和器材,并有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工作,相关教师定期开展活动,配合希望来吧、星级咨询室建设,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活动。除每天中午外,星期

六、节假日也对留守儿童开放,让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幸福家园。

(2)做大 “一毛钱爱心基金会”,主要是管理使用社会各界及师生的捐款。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号召师生、家长自愿捐赠,积少成多,以资助贫困留守儿童和孤儿,依此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投身慈善事业的意识。“一毛钱爱心基金会”成立理事会,健全留守儿童和孤儿档案,有计划地对他们资助帮扶,同时,学校“爱心小组”成员对全镇15名孤儿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让爱心传递下去。

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巩固、深化和拓展学校特色教育工作,以“儒雅”文化教育为基础,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和校本资源。以学术团队建设和个性化课程研究为突破口,形成本校环境、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

2011年:科学规划,结合校园文化,制订校本课程的拓展利用和学校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孩子们喜欢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方案,并组织好实施工作。编印校本教材。

2012年:以校本教材实验深化“儒雅”教育,初步形成特色,积极进行点上尝试运行,不断完善修改。

2013年:发挥学校体育馆的资源优势,选择论证1-2个体育项目,组队训练,力争早出成绩,形成本校体育训练特色项目。创市级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4年:修订改编校本教材、教参,并全面运行。整理研究成果。2015年:学校“儒雅”文化教育、艺术体育教育成果延伸、拓展,特色项

目市级以上立项,成果市级以上获奖,市内推广;学校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建设特色项目,成果市级获奖。

四、保障措施

1、学习求发展。加强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教育管理能力;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与专业素质。为实现学校各具体目标提供充实的组织保证。

2、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为依托。争取上级部门和有关专家对学校发展的指导帮助,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在提高教育软、硬件水平等方面的投入。

3、以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和实施素质教育为依据,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完善学校的现代管理制度。为实施学校各项工作策略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本规划是在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实施过程中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每年就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认真回顾总结,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有序运行。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立足和服务于中南恒展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生产活动,规范性、创新性地建设成富有“中南恒展”个性的企业文化,使“中南恒展”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目标:

(一)企业文化系统的建立与阶段性的主要功效: 第一年:搭建和完善“中南恒展”的企业文化系统框架,在培养凝聚力、提高员工基本素质等方面初见成效。第二年: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形象的宣传维护、知名度的提高、营销活动起到明显成效。第三年: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超常规发展与规范性管理、技术创新起到明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二)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履行率:第一年:履行率80%;第二年:履行率85%;第三年:履行率90%。

(三)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率:第一年:执行率80%;第二年:执行率85%;第三年:执行率90%。

(四)企业理念理解率:第一年:理解率80%;第二年:理解率85%;第三年:理解率90%。

(五)企业宣传报道工作: 第一年:组织编办黑板报(总量)12期;在镇、县级报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2篇,在市级报刊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1篇,在其它行业报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1篇。第二年:组织编办黑板报(总量)24期;在镇、县级报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3篇,在市级报刊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1篇,在其它级别行业报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2篇。第三年:组织编办黑板报(总量)36期;在镇、县级报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5篇,在市级报刊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2篇,在其它行业报刊发表署名或显示有“中南恒展”名称的文章3篇。

三、系统制定和有效实施适应措施:

(一)建立组织保证体系:

1、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其成员由公司领导、各部门、科室、车间的负责人及热心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等人员组成。主任:(总经理或副总经理); 顾问:(企划负责人、外聘委托人或资深咨询师); 委员:(上述其他人员)。

2、设立企业文化中心:设主任一名(企划负责人或办公室负责人兼任),企业文化干事一名(专职人员),顾问一名(企划负责人、外聘委托人或资深咨询师)。

3、明确赋予企业文化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规范性与创新性地建设有“中南恒展”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包括以下职责:

(1)编制、实施、检查、完善“中南恒展”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2)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3)负责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负责或参与员工行为规范的培训及其检查工作;

(4)创意、策划、制定、完善企业文化活动项目及规范程序(以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

(5)负责企业形象宣传工作,重点协助销售部门搞好展览会、订货会的工作;

(6)负责企业司庆、升旗及重大庆典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

(7)负责策划“中南恒展”的广告工作;

(8)负责企业宣传栏、黑板报的编办工作;

(9)负责企业环境建设与维护检查工作,负责设计张贴、展示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标语口号;

(10)负责员工意见箱的设置与收集意见整理工作;

(11)负责员工合理化建议的收集与评审工作;

(12)负责或参与新员工企业文化教育工作;

(13)联系和组织“文化+旅游”的活动;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活动的质量及其功效;(14)组织隶属于企业文化范围内的各项文娱活动;

(15)负责组织和外界企业的文化信息交流工作;

(16)负责建立与企业文化建设等社会各界的联络工作。

4、配备设备:

(1)摄像机一台;数码照相机一台;胶卷照相机一台,傻瓜型照相机一台;

(2)电脑一台,扫描仪一台。

(二)规范企业精神以及加强企业精神的塑造:

1、规范性地明确“中南恒展”企业精神的含义,进行企业精神的培训与教育,让全体员工都理解企业精神的含义。(须明确时间)

2、每年举办一次“企业精神在我心里”、“企业精神在岗位上闪光”等有奖征文或演讲活动。

3、以车间或班组为单位,每年组织一次企业精神知识竞赛活动。

4、每季度举办一次“企业精神与个人价值观”论坛活动(可适当结合6S评比)。

5、半年一次对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精神星级干部”(一、二、三、四、五星级)评议工作,并佩带“星星”,以鞭促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6、每年进行绩效考评,评选并表彰“中南恒展十佳员工”;根据企业利润与绩效考评结果,按利润定额比例投资“文化+旅游”活动(以“员工奖罚公积金”支付为主),确定旅游文体费用、旅游文体人员、旅游文体地点等(形成激励,促进全体员工多为企业实现利润)。

7、每月第一个周一上午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奏国歌和公司歌曲(须创作)。

8、每年举办一次集体庆祝活动。

(三)制度(行为)文化建设:

1、规范性整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制订员工手册)。

2、提炼企业经营管理理念50句(“10”句为基本理念)。

3、编发《企业文化手册》(或《员工手册》): 企业使命(宗旨)、企业精神、企业徽标及其解释、企业文化相关的经营管理理念50句、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员工誓词(升旗仪式时诵读,新员工转正时在所在部门或车间诵读)。

(四)进一步建设与保持、完善美好企业环境:

1、企业环境建设与卫生工作、设备定置管理相结合。

2、按照人文绿色管理的观念,对于企业环境里的每个环境、场所、设备设施、零件、每个角落都落实到人员,负责清理、整洁工作,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并由相关部门(6S检查领导小组)根据标准组织检查、考评,及时进行正负奖励。

3、每季度进行一次最佳宿舍评比活动,获奖宿舍及其人员都将获得奖励,为今后建立公司员工公寓创造基础条件。

4、按照服务公司经营生产活动、不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原则,在企业有关场所悬挂、张贴、布置企业文化理念宣传语。

5、设立一个面向全体员工的简易图书室,征集书籍和购置一些有助于员工学习、参考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书籍,定期或定时开放借阅。

(五)规范性树立与提高良好企业形象:

1、规范企业徽标的含义,让员工都知道而且能基本说出来。

2、有步骤的设计和规范性使用统一信封、信纸、包装物、纪念品、礼品等企业识别系统中的物品。

3、工作服和胸卡的规范性佩带:杜绝员工不穿工作服、不配胸卡上班的现象(结合员工制度执行情况检查)。

4、制定与实施对外发表文章有奖的制度,凡是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刊上发表有署名“中南恒展”公司名字的和正面报道宣传“中南恒展”的文章,将给予其稿费的2倍至10倍的奖励。

5、联系加入各类有行业影响力的协会组织,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组织或民间协会的联系,参加行业组织活动,扩大与加深与众多行业组织或企业的联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进管理、技术、经营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并收集信息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6、征集公司歌曲歌词并配曲。

7、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每年或隔年举办一次社会性文体比赛活动,把比赛与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的培养以及市场知名度、企业形象的树立结合起来。展现和增强员工对美好的企业、生活、环境、自然的爱心,体现公司发展绿色工业的基本理念。

四、实施、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要点:

1、从实际出发,以服务公司发展、促进公司管理进步为宗旨建设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司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2、各部门负责人、骨干、先进员工代表是“中南恒展”建设企业文化的带头人和榜样,每位都要自觉发扬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榜样力量和作用。与此同时,要注重总结和发现、推广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

3、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对象是全体员工,同时,全体员工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要时刻立足于企业全员现有思想状况和基本品德、文化素质等综合因素,注重善于挖掘、利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全心全意地依靠借助全员的智慧和力量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4、充分借鉴社会智力资源和社会的力量,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科学、有效实施。

5、一成不变的规划是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而朝令夕改的企业文化规划也是难以发挥指南作用的,为此要认真将企业文化规划的实施、控制与及时完善、调整相结合,注重企业文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与动态的优化调整。

6、企业文化建设无定势,公司已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所起步,且已开始朝着规范性的方面发展,作为伴随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工作,公司还需要许多创新的思路和创造性的工作方法。

7、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有机地把企业文化与经营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外,还要注重企业文化内部各方面事项有机联系和开展。

8、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时间和实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避免和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思想(易漏难补),同时也要防止畏难情绪和不思进取等不良思想倾向。

下载企业教育培训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教育培训三年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灵台县北沟中学 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2011-2013) 一、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水平和受教育者的素质。加强师资队......

    教师培训三年规划

    环城西路小学教师培训三年规划 依据《莲湖区教育局“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教师培训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健康教育三年规划

    汇园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根据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动员全社区积极参与卫生保健, 普及防病知识,推广适宜的保健常识,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维护社区群......

    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5则范文

    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 (2011年——2014) 本规划期为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 第一阶段:导入期,时间一年(2011年6月-2012年6月); 第二阶段:调整期,时间半年(2012年6月-2012年12月); 第三阶段......

    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胜利油田科学和谐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推进胜利文化建设,持续提升油田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夯实“百年创新、百年胜利”......

    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五篇范文

    企业文化三年建设规划(2011年——2013年)为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企业整体形象、促进企业......

    校本培训三年规划1

    学校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2011.9——2014.7)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培训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教师专......

    校本培训三年规划五篇范文

    巴仁乡其克小学三年小本培训规划 (2017-2020)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层推进,更新培训观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