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
博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
-----读肖川《教育的艺术和情趣》有感
《教育的情趣与艺术》这本书,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本书共分七个部分,“叩问教育”记载了肖川先生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聚焦课堂”告诉我们学校的课堂该是什么状态;“理性的可贵”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诗意地生活”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状态和可贵;“成为知识分子”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仅仅拥有学历和职称;“在星辉里放歌”让我们懂得怎样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做一个好书的鼓吹者”使我们无偿地分享了他读书的收获与快乐,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便捷的路径。
走进《教育的情趣与艺术》,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都让我们的心灵氤氲在一种有品位的精神氛围之中。透过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教授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赤子之情。徜徉其中,我们呼吸到的是作为教师应具有的博爱情怀。肖川教授爱这个世界,爱万物生灵,更爱朝气蓬勃的孩子。因为爱,他也把犀利的笔触也伸向晦暗的一面。他直言不讳:“我们的教育中太缺少爱、宽容和自由了。”
是啊,我们偶尔因为发脾气而出手惩罚学生的时候,是否想过孩子们的感受?当我们说出不文明的话、做出不道德事的时候,是否考虑过会给孩子们留下怎样的印记?
博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不仅要在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要在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我们要真诚地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学生的失误和不佳表现能够宽容和同情并给予明确的指导。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只要我们用心做教育,就会在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中时时感受到教育确实有着丰富的情趣,也有着美妙的艺术感受。
一、聆听,让学生乐意亲近你
耐心聆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而耐心倾听,就能够有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
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乐意亲近你,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沟通,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如:我班有个学生叫梁佳怡,开学时经常看到她落落寡欢,好像有许多心事,我找她多次,就是不说话。有一次,我找到她,她说:“老师,我感激你对我的关怀,但是我不愿意说我的心情。”过了许多时间,她自己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和你谈谈。你能替我保密吗?”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不相信我吗?你可以不说。”接着她就谈了她的父亲由于糖尿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尿蛋白。她很想静下心好好学习,但一想起以前都是她爸陪她做功课的„„现在心就乱了„„在她倾诉时,我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耐心,不插话,不做其它的动作,并用非常专注的神情看着她。她心理平稳了,看她说完后就有放松的感觉。我听了以后,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我想了一会儿,就对她说:“你爸爸希望你将来干什么呀?他对你的要求高不高啊?”小女孩子一谈起爸爸,眼里还闪着泪花,嘴里却略带自豪的说:“爸爸,希望我快乐地成长,把字写工整,以后能考个理想的大学,将来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时我就借题发挥了:“佳怡,可见你的爸爸很爱你,你也很懂事,能将爸爸的话铭记于心。”我接着说:“我想,你爸爸目前躺在医院里最关切的应该还是你:‘我女儿生活快不快乐呀?读书有没有进步啊„那你肯定也想好好地回报一下可敬的爸爸的恩情吧?你知道现在的你要做点什么吗?”“我要坚强!”女孩很快地答道!一个半月了,我常常在课间看得见她那活泼的身影、课堂上有她那高举的小手!
二、关爱,让问题生悬崖勒马
对待那些令很多课任老师头疼的学生,我认为我们应当会用笑容和春风般的话语铺设师生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心桥,耐心教育。对暂时落后的孩子,决不轻言放弃,用师爱点燃他们心灵上进的火种,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今天,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任由教师在上面涂涂画画。他们已对某些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我们要去改变他们,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他们还真不容易,这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他们成长,让孩子们能够成为情智共长的新一代。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与学生接触得最多,许许多多烦琐的小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分析去处理,否则会 给班级建设和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极坏的影响。
我班有个叫杨帆的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
对孩子的管教,因此,该生不但上课不学习,扰乱课堂纪律,不写作业,而且常与同学打架,甚至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扎破同学的自行车。面对这种情形,我把更多的爱倾洒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只要一有时间就与他坐在一起谈心,先从他最感兴趣的网上游戏谈起„„一来二去,他开始信任我了。“亲其师而信其道”嘛!渐渐地,我开始教育他不好好学习的害处,现在不学习将来怎么生存,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怎的„„,他听着听他:“为什么老爱和然说道:“付老师,很自卑,我怕别人处与他人为敌,其我告诉他:“生活对的,只要你热爱生
样的人生是幸福着竟然流泪了。我问同学闹矛盾?”他竟因为我成绩不好,我瞧不起我,所以我处实我也很孤独„„”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活,珍惜生命,你的生命就有价值,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听着听着,他又是热泪盈眶„„我知道这泪水是忏悔的泪,委屈的泪,是信任的泪„„
从这件中让我想,要让学生产生对老师尊敬、好感等正面情绪,就需要老师走进学生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是师生心灵的谛听,情感的共鸣,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化境界。走进学生会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丽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
三、宽容,抚慰孩子心灵创伤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记得我在念小学时的一位很好的班主任,她有一次在我做了错事之后对我说“你只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已经不记得她批评了我什么,但是我知道为了这一句话,我后来都做得很出色„„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
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还是所谓的缺点。
肖川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心换心,用灵魂塑造人,用真心感化人。”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通过走进学生的内心而力争获取每一位学生的信赖,让我们用关注的目光在孩子的心灵中升起灿烂的太阳!让执着的育人梦变成美好的现实!
四、关心每一个学生
说起“关心学生”,我们做班主任的往往会说自己是关心学生的,但学生却时常抱怨老师更关心的是他们的成绩,因为他们知道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到老师的利益。因此,我们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学生的生活。应该这样说,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变故的学生---只有班主任的关爱才能融化他们成长中的“坚冰”。关爱学生需要从很多方面下手,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遇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正如肖川教授所说我们若能设身处地得体学生考虑,作和学生“站在同一战壕中的战友”,那么,就可以和学生产生“共鸣”,拉进彼此距离。去年十一月份我校参加了开封市统一组织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我班本来很优秀的牛垒却不够理想,以至于回家之后被父亲打了一顿。第二天他向我哭诉了自己的“不幸”。下午放学后我陪同他回了家,我先把牛垒同学平时的努力表扬了一番,然后分析了他这次考试失利的因素。最后,我要求牛垒的父亲就打儿子一事向牛垒赔不是----当然,事先我一同其家长沟通过。听了父亲的道歉后,牛垒用一种感激的目光望了我很久。通过这件事,牛垒成了我的“铁哥们”。正像孙维刚所说得那样:“和学生同一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到学生更广泛的理解解。”
其次,要关心学生的需要,尤其是情感的需要。肖川先生认为中学生正处于情感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情感极其脆弱,易受伤害。他们渴望友谊甚至“爱情”,这时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和开导。我班有一名叫刘珧的女孩子,她的父亲西安做生意生活中缺少父爱的她悄悄喜欢上了班上一名与她父亲性情有许多相似之处的男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多次同她沟通,并借来相关资料研究,同时给刘珧的父亲打电话让他抽时间多关爱自己的女儿。在班上则由班委组织针对青春期学生特点开了一次“让爱再等等”的主题班会,又加上张校长专门给南校女生开了
“自尊自重”方面的报告感化了刘珧,使她避免了一次“危机”。
五、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肖川认为,“发现并真诚的赞赏学生的优点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从而走近学生的重要法则”。美国教育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本质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说实在的,想想我们自己又有哪个愿意每天生活在批评之中?学生无论多么调皮,也是有优点的,只是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我班有一名叫牛思冉的留级生----大凡留级生均为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孩子,这位同学“名不副实”叫“书豪”实为怕书之人。听起课来一派“迷门”,而课下却四处乱逛,招惹是非。为此,我没少批评教育他,但收效甚微。不过有一次办会进行辩论时,他口若悬河的见解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也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没想到经过这次之后这名同学转变很大,不仅改掉了诸多的不良习惯而且在男校举行的“百家讲坛”中拔得头筹。
从这件事中我真正理解了魏书生说过得这样一句话: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学生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
我们可以通过“同桌互说优点”“猜优点找同学”等活动发现学生长处从而肯定他们以拉近师生距离。
总之,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让我们一起走在阳光的大道上,为孩子的人生铺就洒满鲜花的五彩路,引领他们走向幸福的人生,也成就我们阳光的生命!
第二篇: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使命
在一个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人文时代,我们的教育的观念更应与时俱进,更应人性化,人文化。作为中学教师、班主任,教育的最高使命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学业教育、应试教育,而当是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民众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一切的教育,最核心的使命也都应该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即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时时处处,千方百计要让我们的教育对象,逐步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如果我们的对象——广大青少年,连自己的生命都予以了冷淡、厌弃乃至放弃。又何从谈来的学业、理想、抱负、事业,更何从谈起人生的充实、幸福和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每一位优秀的灵魂工程师,如果不把生命的教育视作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最高使命,而把更多的目光投注于分数、名次和排行,只认分数,不认人;只看到排名,不重情,那么,他的教育教学就一定不会成功,也不可能真正成功。
生命教育不仅蕴含着一种情谊,一种道德,一种气质,一种人格,一种修养,一种精神;而同时,它还蕴含着一种文化,一种体现着我们民族、社会和时代主流的价值观。生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平凡曲折艰难复杂的生活中,要努力引导我们的学生,积极地去追寻我们民族,乃至人类生生不息所久传下来的那些诸如坚忍不拔,无私无畏,仁慈大爱,奉献执着等精神品质。生命的教育应渗透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班会,每一次
谈话,甚至,每一个眼神、微笑和手势之中。
眼下,造成少数青少年对生命的冷淡的原因的确很多。从大处讲,是由于某些群体道德、人伦、社会的某种缺失,从小处讲则往往是由于某些个体心理、情绪的扭曲,还有的则是因为教育工作者方法、手段的失妥。在目前金钱至上,地位至上,分数至上,以及人际关系至上等一些十分世俗功利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在中国父母们普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过高的企盼、溺爱等一系列高压之下,我们的青少年的心理很容易扭曲,情绪也极容易异化,生命也很脆弱。不少青少年不仅养成了“以我为中心”,而且忽视了生命与生活的区别。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缺失、失误,完全可以后天弥补,甚至还可以重头再来。然而,当一些青少年误将生命等同于生活时,他们则往往禁不起来那些自生活学习情感方面的失意、挫折、痛苦,而把它们视作为生命中不可承受灾难。于是,他们往往会就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去逃避。不幸的是,在这种所谓的瞬间解脱中,孝敬父母,建功立业,回报社会,感恩师生,友善同学等诸多社会责任则统统化作了乌有,只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和遗憾。
明白了上述问题,我们则更易明白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作为班主任的神圣职责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都坚定地认为,平日的传道比起授业,比起解惑要重要的多;费尽几年心血精心培养打造一两
个状元,也许根本比不上培养起一群心灵健康,情感丰富,充满阳光的青少年有价值。因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未来并不是仅由一两个状元就可以支撑的,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真正需要的是千百万知恩图报,仁慈友善,热爱生活,充满情趣,心理健全,并积极向上的青年接班人。
让我们换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吧!让我们以生命教育为最高宗旨,用我们的情去感动学生,用我们的义去引领学生,用我们的修养去熏陶学生,用我们的耐心、宽容、细心去感召学生。一旦我们的学生在我们老师的引领下,学会了直面生活,学会了善待生命,学会了与别人沟通,学会了倾诉苦难,学会了释放情感,学会了转移痛苦,并逐渐建构起了一种真正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其实人人都那么纯清可爱,而我们的老师也会被学生发现——他们其实人人都那么的朴实可敬。
第三篇: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破碎的家庭和爱的残缺给单亲孩子的心灵刻下难以抚平的伤痕,使他们的行为形式或孤僻或放任,有时如刺猬一样自我封闭,有时又像脱僵的野马一样难以驯服,常让老师束手无策,既头疼又奈。
我所带班级中的少华就是这样一个单亲的孩子,他聪明伶俐,反应敏捷,在七年级时学习成绩还比较好,可父母离异后,母亲又重新组织了家庭,父亲根本就不管他,他像个皮球一样被踢给了年迈的祖母。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变得支离破碎,幼小的心灵根本承受不起如此沉重的打击,他开始自暴自弃。经常夜不归宿,上网打游戏,打扑克,上课打瞌睡,和照顾他生活的祖母顶嘴。不吃她辛苦做的饭菜。
我总想着把这位极富潜质的孩子拉上正道。为此,我经常找他谈心,并在学习上给他开小灶,可是收效甚微。后来学校组织春运会,少华体育很好,我就在班上开展优秀运动员评比,他成为班上的优秀运动员,他很高兴,我并适时的让他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他有所启发,经过这个事,少华在班内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观,上课不再打瞌睡,听课认真了。经我的劝说,上网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尤其是劳动时,总是干得满头大汗也不停手。我又趁热打铁,在班会课上表扬他热爱劳动,并任命他为劳动委员,这一下,少华的积极性更高了,由他负责的包干区总是打扫得最干净,我又发动几个成绩优秀,为人正直的学生和他交朋友,让他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对自己负责。从此以后,小郑对我就有一份特殊的敬意,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我出面跟他谈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次,因一件小事与祖母发生争执,少华一气之下不回家吃饭。祖母找到我,我得知这一情况后,让他学习中学生礼仪常规,在家中应该咋样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高兴地回家吃饭,并向祖母道歉,少华的进步是可喜的,他的眼里少了一份惘然,脸上多了几许灿烂的笑,但是,作为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他需要的不仅是一片阳光,更需要在他的心里种下一颗火热的太阳。
“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真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的爱,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勿庸质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在我所接任的班级中,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差,考试经常是十几、二十几分,而且有不少老师对他进行过教育,但他都是屡教不改。但是,他的绘画基础较好,我就从正面引导他,充分肯定他的优点,让他好好学习,到毕业考的时候,各科考到了中等水平。加上自己的专业绘画,一定能为社会出力。从此,志伟同学有了很大进步。
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程,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换做你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他(她)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或是被老师放弃了,你又做何感想呢?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最重要的是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石,没有这块基石,师德的大厦是无法建立的。
第四篇:艺术教育是春风化雨
艺术教育是春风化雨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咨询企鹅:1324725251
艺术教育运用了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呈现了一个多样统一的意象世界,这种功能渗透或融入科学活动,有助于科学认识真理。审美作为科学认知的点起,把握了事物形式的多样性,从多样化的现象中去寻找事物的因果秩序,审美有助于科学直接认识真理的实在性,把握表式的统一性,因为直理作为因果实在总与一定形式结构秩序相关联。艺术审美与科学认识可以相融不悖。审美培养和锻炼人们对形式的自由直观、操作和制造能力,审美作为创造形式活动,融入或转化为技艺和技术,构成物质性的自由造形力量,从而实际创造一个审美的物质文化世界。
“音乐美育”思想在 20世纪产生之初就与德育紧密相关。跨入21世纪的中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十分明确地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来,给予美育以应有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教育成为一种完美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把美育与德育互相区别,认为到两者在教育目的上有着不同。因为艺术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充盈而集中,所以另一方面认为音乐美育是辅助德育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德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实施美育,其最根本的形式或主要的形式,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参与运作的活动,其性质与活动都与艺术有关,确切的说,都受制于艺术本性。而音乐教育则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美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2011年新课标中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法,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乐教”传统的基本理念,直接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中“美育”方针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新课标的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013年12月25日对保定某小学音乐课进行了旁听,让笔者有很多感触,音乐课的课堂曲目是《铃儿响叮铛》。整个音乐教室布置的有浓浓的圣诞节气息,音乐教室很先进,多媒体教学,电子手写黑板,还有电子琴和其他一些简单乐器。音乐老师很灵活的在这一天选择了这首歌曲祝福孩子们圣诞节快乐,给孩子们讲圣诞老人的故事,然后放映《铃儿响叮铛》这首曲目,让孩子们拍手练习节奏,对旋律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音乐老师的上课方式充满趣味性,整堂课的任务被设计成圣诞老人的礼物盒子,让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打开。有和声、节奏、声部三个礼物盒子,第一个被打开的是和声,出现一组和声练习,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两大部分,一组唱低音,一组唱高音,强调渐强,渐弱。还涉及到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手势,老师变换很多形式唱这一组和声练习,使本枯燥的练习变得很有意思。第二个被打开的礼物盒子是节奏,出现了一组铃儿响叮铛的主旋律的节奏,先是让孩子们双手打节奏,然后跺脚打节奏,然后换孩子们自己想到的各种声音打节奏,响指、敲桌子、嘴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孩子们充满了兴趣,睁大自己的眼睛大胆的创新,寻找所有能寻找到的声音第三个礼物盒子是声部,出现一段铃儿响叮铛的主旋律,老师依然把孩子们分成两个声部,明显的区分强弱练习,和声练习。紧接着过渡到歌曲,教师画出所有呼吸符号,强调强弱的进行,引导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分声部给歌曲加花,每唱一遍都有不同的效果,前奏让某一个同学敲双响筒,两个八拍以后另一个同学摇铃铛,很形象的模拟圣诞老人驾着车从远处来,让孩子们一边唱一遍舞蹈,围着教室表演圣诞老人来给小朋友们送礼物。整个课堂非常灵活,充满了创新、趣味性,教室由浅入深熟练地让孩子们掌握了这首歌曲。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整堂音乐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目标、目的。
新课标修改以后中小学音乐课的开课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音乐课程设置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大纲经过多次修订逐步完善起来,各种音乐教学器材大量的投入使用,中小学教育教学法规也逐步的完善起来。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青少年学生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量多的掌握音乐文化知识,文化背景,提高自身素质。青少年也可以学习掌握一门乐器,亲自来表现美,创造美,亲身实践,将音乐美带到生活中去。同时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擅长表现人内心的情感,是情感的艺术,所以在欣赏时培养青少年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动之以情的进行联想,发挥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以此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当然,音乐素质培养是主观与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学生自己要勤于实践,多动脑筋,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并且耐心的教导,另一方面,文艺市场也应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让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茁壮健康成长。
第五篇:世人公认的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
“世人公认的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
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是一个文化,一个过程,人们在学习书法,欣赏书法以及进行书法创作时,可以展开思想的翅膀自由飞翔。获得极大的乐趣,进入忘我的境界,净化我们的心灵。
书法是一门艺术,通过线条的浓淡枯湿,结体的收束舒展,章法的疏密错落等动静虚实,阳刚阴柔的各种形态,表现出潇洒飘逸,古雅拙朴、妩媚俊秀、雄强伟岸等艺术美的内涵,赋于文学的生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学习书法的重要环节就是临摹。由临摹打基础,由临摹进乎创造。
书法临摹的道理同于绘画写生。书法“写生”就是向书法史上的所有优秀碑帖学习。书法临摹的道理同于音乐。学习书法要临习名家字帖,这与学音乐要唱名曲相似。
编写本教材,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打下良好的书法基础;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