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2 12:4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辽宁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辽宁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辽宁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辽宁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编委办、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辽宁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为加强全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精神,以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2]34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普通中小学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是指由各级政府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基础教育学校,其经费由财政部门或举办主体拨付。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是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要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精简高效。县以下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关于普通中小学的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

普通中小学的设立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当地生源情况和地理条件,按照管理权限,由市、县(市、区)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级中学、城镇初级中学规模一般应达到18个教学班以上。农村初级中学一般应达到12个教学班以上。农村每个乡镇设立一所中心小学和若干分校。

普通中小学的设立、撤销,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主管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本级政府审定,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普通中小学的领导职数和工作机构要根据其不同类别和规模设置,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普通中学规模在24个教学班以上的可设校级领导职数3职,超过36个教学班的可增加1职;13至23个教学班的可设校级领导职数2至3职;12个教学班以下的可设校级领导职数1至2职。

普通中学24个教学班以上的可设工作机构3个,每个工作机构设领导职数1职;13至23个教学班的可设工作机构2至3个,每个工作机构设领导职数1职;12个教学班以下的不设工作机构,只设教务、总务主任职数1至2职。

普通小学规模在36个教学班以上的设校级领导职数3职;18至35个教学班的设校级领导职数2至3职;18个教学班以下的设校级领导职数1至2职。

普通小学不设工作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教务、总务主任1至2职。

普通中小学的领导职数和工作机构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定。

三、关于普通中小学的教职工编制

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包括教师编制、职员编制、教学辅助人员编制和工勤人员编制。

1.教师编制: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编制。

2.职员编制:指学校中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人员编制。

3.教学辅助人员编制:指学校中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编制。

4.工勤人员编制:指学校中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编制。

普通中小学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任,确实需要配备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其占教职工人员编制的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普通中小学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现社会化。承担学生勤工俭学和实习任务的校办工厂(农场)按照企业管理。

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基本编制和附加编制分别核定。基本编制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按照在校学生数的一定比例核定。高中的教职工基本编制与学生数比为1∶13;初中的教职工基本编制与学生数比为1∶16;小学的教职工基本编制与学生数比为1∶21。

遇有下列情况,可在基本编制基础上另行核定附加编制。

1.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班级,每班增加0.5名教师编制;

2.为保证各地区教学实验示范和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可增核教师编制总数1%的教师编制;

3.为便于教师脱产进修,可增核教师编制总数3%的教师编制;

4.有住宿生的学校,按住宿生总数1.5%的比例核定工勤人员编制,专项用于炊事人员和舍务管理人员;

5.为加强全乡(镇)小学教学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每个乡(镇)中心小学可增核4名教职工编制;

6.乡镇以下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年级学生数不足10人的不单独设班,10人以上不足48人的原则上只设1个班。村小学和教学点的人员编制,按基本编制标准核定基本编制后,平均每班不足1.3个编制的,增核附加编制,补足平均每班1.3个编制。

完全中学教职工编制分别按高中、初中人员编制标准核定。九年制学校分别按初中、小学人员编制标准核定。农村教学点的教职工编制核定在乡镇中心小学内。国有民助、合作办学所需的人员编制经费自理,可参照本实施意见,另行核定。

市直、市辖区及区辖乡镇的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按照本实施意见逐校进行核定,并报同级政府审定。

各县(市,以下简称县)普通中小学(含县镇和农村)教职工编制由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提出人员编制的核定方案,经同级政府同意,报市级政府审核后,由市级政府办公厅(室)报省政府核批。县教育行政部门在省政府核批的人员编制总额内,提出各校人员编制的具体分配意见,与学校领导职数和工作机构等其他机构编制事项同文下达。

普通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

四、关于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的监督管理

中小学机构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下发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有涉及学校机构和人员编制方面的内容。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人员编制,占用学校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其支付工资。

中小学在核定人员编制范围内,按照职位分类、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合理配备教职工。不得超编聘用人员,不得使用编外人员在岗工作。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和教育、财政部门要根据条件逐步进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的总量控制工作,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要加强对中小学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经批准设立的普通中小学依法办理事业单位登记,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本实施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省政府有关部门以前下发的此类文件即行废止。

第二篇: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2009年南京市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2009年全市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工作,将以旧课桌椅的更新装备和新增课桌椅装备二种方式进行,并建立课桌椅装备的常规化机制。现就2009年课桌椅更新和新增二种方式的装备,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更新装备和新增装备课桌椅的定义

1、全市中小学使用六年以上,并且已经损坏不能用的课桌椅。或虽未到六年,但经实地考察确认为已经损坏不能用的课桌椅。定义为“更新装备的课桌椅”。

2、在“扶贫工程”、“三新一亮”工程和其他装备工程中,至今没有更新的旧木制课桌椅,经确认已经破旧不能再用的课桌椅。定义为“更新装备的课桌椅”。

3、新增学校、新增班级和实施“小班化”后,新增的课桌椅和“小班化”课桌椅。定义为“新增装备的课桌椅”。

二、数量及经费政策

1、课桌椅装备要逐步形成一个常规化的机制。在严格控制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使用寿命制度,按保质期与使用期,每年确定更新装备的数量。

2、各区县2009年“更新装备的课桌椅”,其更新的数量严格控制在全区县中小学课桌椅总量的10%以内。六合区、溧水县和高淳县(以下简称“一区二县”)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15%。“新增装备的课桌椅”依实际情况而定,不作限制。

3、城区“更新装备的课桌椅”和“新增装备的课桌椅”,其经费,在市财政的切块经费中安排,区县按2008年的配套比例政策筹措配套资金。市教育局不再另外安排专项经费。

4、“一区二县”的“更新装备的课桌椅”,市教育局单独安排课桌椅更新装备的专项经费,给予专项补助。其专项补助方法为:市、区县按8:2的比例,共同筹措。“一区二县”的“新增装备的课桌椅”(包括“小班化”课桌椅)不享受此专项补助政策。按城区的方法执行。

“一区二县”2009年课桌椅更新数量如下:六合区4000套;高淳、溧水二县各为3000套。均以双人套结果计算。总计10000套。如果为单人套则翻倍。

三、2009年课桌椅装备的总要求

1、从2009年起,不论是新增课桌椅,还是更新课桌椅,所有课桌椅的质保期定为六年,有效使用期限(即寿命)定为十年。十年内的课桌椅不得更新。十年内出现的质量问题,在质保期内由生产企业负责,在质保期外,通过必要的维护维修解决。

2、2009年所有更新装备的课桌椅和区县新增的课桌椅、小班化课桌椅,均分别由市、区县分别建立档案。市、区县二级每年开展定期的和不定期的质量和使用情况巡查活动。对供应商的质量、维护等问题,和学校管理、使用情况等建立课桌椅专项档案。并依据巡查的信息,对供应商和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与处罚。

3、2009年装备的课桌椅原则上要求为单人型,“新增装备的课桌椅”由区县学校确定款式。所有类别的课桌椅原则上均要求能进行升降调节或同一班级有不同的高度,以确保不同身高与体型的同学的生理特点。在管理和检查中,要求学校能帮助学生调节好高度。不能调节的课桌椅,则要求同一个班级必须按学生的身高,分成三个高度规格。

4、从2009年起,所有进入学校的课桌椅必须贴上《铭牌》。《铭牌》由市装备办统一监制。《铭牌》上要标注清: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编号、质保期、使用年限等数据。

5、所有课桌椅的质量标准、型号规格,均须严格执行“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2002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和“GB1858-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技术标准。

6、市教育装备办将研究制定规范、详实的采购合同文本,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按合同与招标文件,强化合同履约与验收。确保2009年装备的课桌椅质量达到新的质量标准。

7、2009年装备的课桌椅,一律使用实木类的桌面材料,如机拼实木板。非实木类的材料,如三聚氰氨板、复合板等,原则上不再允许进入学校。同时,实木类桌面板材料,必须有环保认证,达到环保质量标准。

8、2009年的课桌椅,要求在功能上有所拓展,除在适应不同身高的学生的生理要求上强化外,有条件的区县,要尽可能通过课桌椅的材质、色彩、环保、安全、舒适和预防近视等功能上,提升课桌椅的装备质量与品质,真正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

四、2009年课桌椅装备的方法

1、市教育装备办通过举办展示与评审活动,向各区县和学校推荐2009普通课桌椅的款式,并详细提出规格、型号说明与材质要求。

2、全市将继续采取协议供货的方式招标采购和供应。由市教育装备办通过招标,确定2009课桌椅供应商、课桌椅价格体系和合同,并以文件形式通知区县和学校。

3、依据政府采购的要求,原则上要求更新装备的合同由学校与供应商签订,区县与市教育装备办作为鉴证单位。

4、区县技装办与学校联合对课桌椅进行履约验收,市装备办组织人力对区县2009年装备的课桌椅质量情况进行抽查。

5、未参加2009课桌椅展示和评审的供应商,原则上不能参加2009协议供应方式的招标,不能成为2009的供应商。

五、实施日程安排

1、四月各区县完成更新课桌椅和新增课桌椅等装备的计划。

2、四月份中旬,市教育装备办完成课桌椅的选型和招标方案。

3、五月初,完成招标。并将供应商和供应方案、合同范本、验收方法、质量指标等资料印发区县。

4、五月中旬,区县开始以协议供货方式采购。

5、8月下旬,全面完成课桌椅更新装备和新增课桌椅装备的任务。

第三篇: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2010-06-29 18:43:2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2)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布局、办学规模、师资结构、教职工配备等情况, 以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为重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提高质量,减轻财政负担。我办于今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

基本调查的通知》(泉委编办〔2008〕134号),组织开展了对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情况及机构编制管理专题调查研究,并深入到基层和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基层学校对中小学核编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 基本情况

(一)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现状。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市共有中小学1617所,其中中学328所、小学1289所、教学点76个。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57516名,其中高中部教职工编制12269名,初中部编制19852名,小学编制255名。

(二)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情况。截止2008年9月底,全市中小学在校生共980568人,其中:高中部在校生150320人、初中部在校生312534人、小学在校生517714人。

(三)执行编制标准情况。自2002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编办、省教

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文[2002]121号)文件下发后,各级编办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职工核编问题,每学年开学后牵头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深入到各中小学校,详细核查在校生数、班级设置、师资队伍结构及学校教职工配备等情况,认真了解基层学校在核编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准确、合理地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几年认真、细致的核编工作,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数根据在校生逐年减少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核定,编制数由2001年底的70170名,降至2007年底的61654名,共精简编制8516名,有效地减轻了各级财政负担。

(四)全市中小学校撤并情况。根据省委编办、省财政厅《关于清理整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通知》(闽编办[2001]61号)精神:“教育事业单位要继续做好结构和布局调整,适当撤并大中

专学校和中小学。”我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因地制宜调整学校布局,结合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积极稳妥做好撤点并校工作。几年来全市共撤并中小学573所(2008年全市共撤并中小学71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556所。

二、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和分析中小学机构编制的变化情况上看,全市中小学校在校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地区分布不均,而现有中小学校教职工超编现象仍然居高不下,学科缺额仍按各校需求继续补充,造成了超编人员难以调整分流、教职工队伍仍呈上升的态势。究其原因,除在校生数减少和定编标准由原以班生数定编调整为以学生数定编的客观原因外,在管理上缺乏总体布局、规范管理,其主要表现在:

(一)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不规范。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尽管对中小学机构

设置、教师编制核定与管理等机构编制有专项的政策规定,但对中小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及教职工补充、转岗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造成了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一方面中小学校超编,另一方面学科缺额又继续补充增加,已经超编的教师没有及时的调整分流安置,造成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仍然自聘雇用临时人员。

(二)中小学落实核编制度不到位。市委编办早在1999年就已出台《关于教育系统全面实施核编制度的通知》(泉编办[1999]18号),从调研的情况看出,我市部分县(市、区)目前仍停留在“编办只管数字增减”的方式上。编办对中小学撤并、教职工调配等实际运转情况难以及时掌握,有的县(市、区)并未按照规定的核编程序执行,缺编学校继续对外招录,超编学校人员难以调整分流,中小学校整体用编计划缺乏统筹规划、合理流动调剂的办法措施,把“先办理核编手续、后办理招考调配手续”执行为“先补充录用、后补办核编”。造成了对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不够到位,超编人数逐年累积上升。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全市中小学整体超编问题严重,但超编部分大都集中在基础学科的专任教师,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却比较紧缺,且由于教师知识更新步伐较慢、部分在早期由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知识较为单一,无法有效进行转岗,造成了一方面大量超编,一方面个别专业的教师却严重缺乏的结构性缺编现象。同时,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滞后,造成中小学后勤工作实现社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

转发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厅、财政厅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 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新政办发[2003]103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厅、财政厅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已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第6次主席办公室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

自治区编办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财政厅

(二○○三年四月十一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及《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第二条 各级政府举办的中小学校是实施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教职工使用事业编制。

第三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自治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坚持精干、规范、合理、优化、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四条 机构编制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报批辖区内教育系统所属中小学机构编制,监督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执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所属中小学机构编制方案;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分级负担的原则和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第五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核定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

(一)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财政厅负责对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指导,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核各地、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并负责对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地、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本级及辖区各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地、州、市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级及辖区各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并经同级政府(行署)同意后,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三)县、市、市辖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本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县、市、市辖区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经同级政府同意后,报地、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汇总上报。

(四)各地、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下达后,各地、州、市及县、市、市辖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提出具体分配所辖中小学机构编制意见,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各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第六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干预,下发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有涉及学校机构和教职工编制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 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

第七条 中小学校的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任务设置,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八条 普通中学内设机构原则上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办公室;12个(不含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内设机构,各内设机构可配主任1名。

普通中学(含高中、初中,下同)一般配校长、书记各1名,副校长1名;民汉合校的学校和12个(不含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九条 完全小学内设机构原则上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18个(不含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内设机构,各内设机构可配主任1名;12个教学班以下的学校只设管理岗位,不设内设机构,可配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名;农村小学分校或教学点指定1名教师负责学校工作。

完全小学一般配校长、书记各1名,副校长1名;民汉合校的学校和18个(不含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并接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或能胜任教学管理业务的学校校长负责,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十一条 中小学校的群众团体按有关法律及章程设立。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群众团体工作人员,可以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相互兼职。

第四章 人员编制

第十二条 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核定。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核定。城市、县镇按照在校学生数的一定比例核定(详见附表一),农村按照班额和在校学生数核定(详见附表二)。农村初级小学(1-3年级)或分校、教学点编制原则上按农村小学核编标准核定在乡(镇)中心小学编制数内。

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

(一)教师: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职员: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

(三)教学辅助人员:指学校中主要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四)工勤人员: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第十四条 中小学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实需要配备职员、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其所占教职工编制比例为: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

第十五条 中小学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需求安排班额,并根据班额组织教学班级。原则上城市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小学40-45人,农村学校酌减。

第十六条 符合下列情况的中小学校其教职工编制可适当增加;

(一)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班的学校,每校可适当增加1-2名人员编制;

(二)农牧区寄宿制学校、民汉合校的学校,每校可适当增加1-2名人员编制;

(三)乡(镇)中心小学,原则上增加1名人员编制,以加强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工作。

第五章 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

第十七条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县、市、市辖区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每三年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情况,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一次全面审核上报工作。

凡在已核定的中小学机构编制总量范围内,学校要求增设专门机构和调整人员编制,须经同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批并下达正式文件后,方可执行;对于超编的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拟定具体余缺调剂计划,逐步压缩超编人员。要积极引导组织教职工从城镇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

第十八条 要清理各种形式的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对已占用学校教职工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其支付工资。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和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中小学不得超编聘用人员,不得使用编外人员顶编在岗工作。

第十九条 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农村中小学任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辞退代课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临时人员。

第二十条 经批准设立的中小学校,凡具备法人条件的,应依法按照分级登记管理的规定向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暂行规定的单位,要责令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者给予处理。

第六章 附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自治区范围内由政府举办的各级中小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小学附设幼儿园及工读学校可参照执行本暂行规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中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可参照执行本暂行规定。

社会力量举办的同类学校可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有关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文件及规定与本暂行规定内容不相符的,均以本暂行规定为准。

附件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城市、县镇)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

高中

城市

1:12.5

县镇

1:12

初中

城市

1:13.5

县镇

1:14

小学

城市

1:19

县镇

1:19

注:

1、“城市”指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

2、“县镇”指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区。

附件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农村)

学校类别 每班平均学生数 每班平均教职工数

初中

30-45

3.8

小学

25-40

1.8

第五篇:辽宁省财政厅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辽宁省财政厅

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财政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省财政管理水平,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办„2009‟37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财政科学

化精细化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有力保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源头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管理,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认真开展财政绩效评价,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水平明显提高。但是,财政管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存在预算编制不细、预算约束力不强、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法制体系不够健全、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财政收支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扎实推进,都对政府理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就必须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落实到位,确保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财政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资金需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行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拓宽收入来源,科学划分收缴比例,实行收缴比例动态管理,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大力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全面细致反映各项政府性基金收入来源和用途,细化项目支出。加快研究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先行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逐步实现预算管理,全面反映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规模。努力实现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相对独立与有机衔接。

(二)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和准确性。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因素,提高收入准确性。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增加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支出。严格按照定额标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进一步健全人均定额和实物定额相结合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加强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库建设,建立重大项目支出事前评审机制,研究编制项目滚动预算。推进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政府采购预算与预算编制的有机结合。强化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主体责任,提前预算编制时间。细化编制预算内容,努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控制代编预算规模。深入推进县区部门预算改革。

(三)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收入征管,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和擅自先征后返,严惩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深化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着力增强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狠抓预算执行进度,严格预算之外财力追加和预拨资金管理。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决算信息数据分析,健全预决算相互反映和促进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水平。

(四)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运行。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注重事前参与和事中监控,着力发挥财政监督防范作用。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重,将税收执法检查、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常态化,不断强化对重点部门、关键领域、大额资金的专项监督检查。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审计监督,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明确财政监督职责分工,切实发挥部门预算管理机构监督职能,形成与财政专门监督机构间高效顺畅的监督运行机制。认真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和《辽宁省财政监督条例》,推行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实现理财行为的权责统一,增强财政监督权威性。

(五)深入实施财政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快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科学确定财政绩效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按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逐步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将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示机制和问责机制,促进优化支出结构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认真做好打基础抓基层工作,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加强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实现信息数据动态管理。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

人员整体素质,积极探索改进和规范会计监管工作。强化财政统计分析工作,完善财政统计报告制度。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提高基层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建立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实施监管的优势。

三、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为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机制保障。进一步加强财政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完善财政决策机制,健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财政决算规程,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财政监督检查和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财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全面清理失效文件,建立完善文件立改废程序,提高文件质量。积极推动财政立法,提升财政管理效力。认真做好财政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加强财政法制宣传,增强法规制度执行力。

(二)大力普及财政基础知识,为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财政基础知识纳入对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内容,增强财政法治意识,提高依法理财能力。积极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基本业务知识,为社会公众了解财政、关心财政和监督财政创造便利条件。

(三)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为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以信息安全为前提,以信息数据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建成覆盖各级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财政信息数据及时共享和自动汇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全面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建立完善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实现资金运行全程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四)加强财政财务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理想信念、理财观念和法治纪律教育,提高财政财务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财政财务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加强财政财务干部管理,严把入口关,严格执行财政财务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造就一支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财政财务干部队伍。

(五)切实加强领导,为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推动,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要求,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各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作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确立目标,明确进度,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省财政厅将指定专门机构,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取得预期成效。省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认真落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

省财政厅

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14日 实施日期:2009年12月14日(地方法规)

下载关于辽宁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辽宁省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现对阿......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加强学校建设......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大全]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加强学校建设的......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2014.8五篇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我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宁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宁城县中小学教学常......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号:皖政[1999]31号 发布日期:1999-7-30 执行日期:1999-7-30 第一条 为加强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推荐五篇]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精选5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提......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意见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意见 自1996年起,原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培养造就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专项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