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财务公开实施意见(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7:4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财务公开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财务公开实施意见》。

第一篇:中小学财务公开实施意见

青州市邵庄镇中小学财务公开实施意见

实行财务公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是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财务公开是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防止学校乱收费、乱开支、引发不廉洁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规范学校收费和支出的关键所在。结合我镇教育实际,对进一步加强我镇中小学财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财务公开的指导思想

实行学校财务公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和家长的根本利益,必须将其作为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增加学校凝聚力的重大举措,做到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载体明确、形式多样、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上下齐心,形成合力,以促进中小学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共建和谐邵庄教育。

二.财务公开组织领导机构

按照《会计法》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中小学校长是学校财务管理、经费审批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成立财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学校经费审查小组,财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法人代表、财务、教务、工会、教师代表等有关人员参加,具体组织实施学校财务公开工作。

三.财务公开的内容

(一)向社会、学生、家长公开的内容

学校向学生收取的所有费用都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批准机关和文号)、收费范围、减免政策以及投拆、举报电话等;并公示代管费的支出明细及结算情况。收费公示的内容应随着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变动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二)向学校教职工公开的内容

1、学校收入情况。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收入、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收入、学生食堂收入、门面出租及其他收入等分类公开。

2、学校支出情况。按支出项目分明细公开,即按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维修费、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基建工程建设费等分类公开。零工工资、对学生服务性支出和学校用车、通讯费等开支也须分别公开。

3、学校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的招投标、预算、决算情况。

4、代收各年级学生作本费费用

5、学校的债权、债务和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6、学校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重大经济事项的集体审批情况。

四.财务公开的形式

(一)学校设制财务公开栏,面向学生的代管费(作本费)支出明细及结算情况应及时公开、公示,并长期保存。面向学生教职工公开的内容(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公开时间不得少于7天。

(二)学校校长每学期至少一次(期末必须有一次)在教代会、教代会上作财务公开专项报告,全面公开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并在校内张贴公布(公开内容必须按上述要求进行,要让教职工看得见,读得懂)。教职工对具体的收入、支出有疑问的可咨询,并进行财务公开满意度民主测评,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认定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四)利用职工政治学习,向全体教职工通报学校大笔开支或重大事项,重大支出事项实行集体审批制度。

(五)学校设立咨询电话和校长信箱。

五、财务公开的程序

(一)校长提出财务公开方案,总务处提出公开项目的具体内容。经财务公开领导组讨论通过后,由主管领导签字公布,并备案。

(二)学校财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及时通过学校的意见箱、电话举报、教职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对每次财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要答复教职工、学生提出的疑问和要求。

(三)公布整改结果,并征求教职工、学生意见。

(四)将公布的有关资料整理存档,以备检查。

六、有关责任追究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要求,中小学校长是本校财务公开、治理乱收费、财务收支等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学校财务公开领导小组、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学校经费审查小组,是监督管理的责任人。因此,学校财务不公开、存在乱收乱支的行为,校长必须负责。学校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作为校长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违反财务公开的有关规定,该公开而未公开,或未按规定公开的,根据有关规定将严肃查处。学校财务经办员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第二篇: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现对阿城区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教学管理

1、教学工作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基础教育的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令性文件,是学校组织管理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课,任何学校不得擅自改变课程门类和增减课时。确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需要调整课程计划的,学校必须写出详尽的实验方案,报上级教育科研部门论证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

3、新学期开学前,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等,每学期制定一次,开学前一周完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提交校务会议或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学期工作结束后,写好工作总结,交由有关部门备案审查。

4、学校领导要依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统筹配备任课教师,合理制订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学期、月份工作运行表,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学校不得随意串休、停课,不得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庆典活动,若遇特殊情况必须串休、停课的,须报请教育局批准。校长要切实成为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率先垂范,深入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3次教研活动,2次学生座谈会,1次教代会,1次家长座谈会,掌握教学动态,征求学生、教师、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学校要建立班子双周议教制度,总结成功经验,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5、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在对本组教研工作情况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经教研组集体讨论,重点对新学期改进教学的基本设想、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课外活动做出具体安排。

6、教师教学计划应以学校与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总纲,从本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对所教学科前一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具体内容、方法、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

7、学校必须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组织预订教材,未列入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用书目录的书籍,一律不准作为教材在教学中使用。学校选用的教学教材,须报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使用。

8、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城区学校严格按教育局下发的统一作息时间表执行,农村学校可以由中心校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9、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任何中小学校都不得为学生办理虚假转学、休学手续。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举办“快慢班”、“重点班”,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不准举办各种实验班。严格控制各类学科竞赛和征文活动。小学、初中分班严格执行“两先一抽不调”的政策,保证各班级在生源、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基本均衡,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实施公平教育。

10、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各乡(镇)中心校负责人、学校校长以及教务主任,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工作上,深入教学第一线,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主管领导不少于60节。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是管理常规教学、学生德育和教学改革的机构,要忠于职守,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二、课前准备

1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年级备课组或学科教研组的形式进行,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着重研究重要的教学章节及课文,针对主要问题集思广益,统一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原则上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

12、总体备课:学科起始或学期开学前,各学科年级备课组为了全面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要组织总体备课。总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总体备课要做到:熟悉本册教材内容及单元组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及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理出学科知识结构,写出全学期教学计划:

①教材概况分析

②全册教学目标

③学生基本情况

④主要措施及教改设想

⑤教学进度安排

13、单元备课:建立单元概念,把握单元内容,领会编排意图,抓住章节(课文)特点,设计教学措施,写出单元分析:

①本单元教材内容及特点

②本单元教学难点及重点

③相应的教学措施及手段

14、课前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本课在单元及全册的地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分课时备课:

(1)课序与课题。

(2)制定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分类制定,做到明确、具体、可行。

(3)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解决的办法,并分条书写,做到准确、无误。

(4)教学准备。列出教具、学具、课件、实验器材等名称及数量,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教师要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效果。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有清晰的教学环节安排和具体可行且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设计,要有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展示。

(6)作业布置。

(7)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次分明,美观大方。

(8)原则上提前一周备课。

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提倡使用电子备课,但严禁抄袭行为。教案呈现方式应以纸质文稿为主。教案的详略应视教师的工作年限、业务素质及任教学段、科目的数量区别对待。

三、课堂教学

15、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

16、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10分钟准备好教材、教案、教具、学具、仪器、图片等。教师进入教室,不应中途出入。

17、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教师的言行要对学生有良好的影响。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教态亲切、热情。

18、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19、课堂上处理好主体与主导、全体与个体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倡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在学生观察、思维、表达、操作、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教师讲授知识必须准确无误。教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益,课堂作业当堂完成。板书工整,书写、演示规范,可视性好。

21、使用普通话教学,课堂上禁止吸烟和使用手机,体育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上课。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健康,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握笔方法和其它不良的学习习惯。

22、课堂教学中在运用优秀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运用时应注意要科学、简便、有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努力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益。

23、充分发挥教学设施、设备和媒体的作用,从内容出发,有所选择,讲求实效。有实验室和制作室的学校,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课必须到实验室上课,劳技、劳动制作课必须到制作室上课。所有学校,演示实验达到100%;中心小学和城区学校的学生分组实验达到100%,村级小学达到60%以上,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70%。

24、师生平等,互相尊重,教学民主,不允许讥讽、挖苦、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将学生撵出课堂。上、下课师生行规定礼节。

四、作业与复习

25、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慎重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课内外作业,作业要有梯度、有层次,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留一些探究性、活动性、实践性的课外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设计力求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减少无效劳动。

26、中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应适当布置课堂作业。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课时批改一次作业,物理、化学学科每周批改2—3次作业,其他学科学校可结合课标和学校实际布置适当作业。中学的正式作文和课外作文每学期各8篇,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0篇;低年级造句(写话)练习每周1次。中小学语文按教材要求完成背诵、默写等课后练习。

27、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课外作业日总量,高中不超过2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小学三、四、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二年级不超过0.5小时,一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有益的课外读物。班主任要与其他任课教师作好协调平衡工作,教务处负责调控。

28、对学生的作业要求格式统一,书写规范、整洁。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做错的要更正,但不允许以做作业来惩罚学生。要训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自我检查、自我订正、修改作业的习惯,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批自改,但不允许用学生批改作业来代替教师批改作业。

29、教师批改、讲评作业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其中,课内正式作文(大作文)至少要精批一半(学额小的全部精批),课外作业要给予评价,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为“优、良、合格、待合格”,学生每次作业要写明练习序号,教师要注明批改

第三篇:徐水县中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意见

徐水县中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意见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深化教学改革已是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2010年,是我县教学改革关键的一年,全县中小学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未来社会竞争能力”为目标,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根据教育局《关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把教学改革活动推向深入,进一步提出以下要求: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1、强化校长管理、改革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改革进行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校长要把教学改革作为当前主要工作,科学规划教学发展远景,改革学校教学管理,建设高效教学支持系统,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合作、开放、高效的目标。

2、校长要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常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习环节的完善与改革上。要坚持在一线督导教学工作,坚持好每天一小时的巡课制度。校长要对每天的督导和巡课情况做好记录,指导教师进行改革实验,写好课后记或教学反思,每月对教师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和指导。

3、校长要设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学校课程管理方案,重点突出特色学科和特色学校建设,实现“一校一品”的特色建设格局,以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

4、、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主动兼本专业课,要亲自上观摩课,精通说课、评课和指挥教学研究,并能带头承担市、省、全国级课题研究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头承包班级、学科和教师,指导教学改革;要落实听课、评课、校本教研制度,坚持每周听评教改课,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不少于3节,其他领导不少于2节。

5、要将管理队伍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制度化。每人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天学习不少于半小时,每周学习笔记不少于1500字。通过学习使每一位班子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锐意改革的精神。

二、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1、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全县各学校要按照教学改革要求,修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制度要覆盖学校教学各方面工作,要贯彻改革理念,要切实可行。

2、完善课程管理。要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改要求;要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设计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体育等课程;要开发校本课程,创建本校特色学科。要以学生为本,着力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各功能室、实践场所,进行适合不同学段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学校每学期要安排学生不少于一天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1)学校不定期检查各学科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反馈测试等情况,按照新课改要求进行质量评价。

(2)要注重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学校领导以巡课的形式为主,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消化度及教学方法的有效度等方面实施监控与指导。

(3)每学期进行教师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技能展示或比武活动。

(4)各班级、各学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项评比活动,加强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综合素质变化的监控,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质量抽测。

(5)进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等方面的认可程度,以此来评估、指导教学工作。

4、改革教师评价体系。

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测性与可操作性,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行对教师工作的综合性评价和动态评价。

(1)教师每月要准备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或展示课,每月进行备课笔记、教学反思、作业批改等的展示,报请学校考评组听课评定;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各方面参与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给出综合评定意见和等级。

(2)根据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划分梯级或设立教学教改“专家”“骨干”“明星”“新秀”等级称号,评定结果可以单独进行月末或期末奖励,同时计入教师每月或每学期的工作绩效。

(3)鼓励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和改进功能

(4)乡镇中心校和学校要将每学期的教学评估常态化,严格按照教学评估标准评价教师教学教改工作,使教师的平时考核制度化、规范化。

5、改革学生评价方法。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求知欲、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测试成绩等方面内容,要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测试、课外学习、学科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要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可以实行周、月、学期三段评价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学生成长手册,要反映出学生的综合优势和潜在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性。

(3)采用多元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评价,重视个体内差异,明确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通过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成长的自信心。对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对学习优秀生和进步生要及时进行激励,促进各层次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

(4)要根据实际分别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学校评、家长评等多主体评价。要特别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6、充分发挥教学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加大教学指导、监控力度,在课程开发、资源整合、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特色学科建设等方面,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和标准,加快改革步伐,加强检查落实。

三、提高教师教改能力

1、把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将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1)放学后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培训学习、反思交流、课题研究,初中可根据实际每周安排两天,小学每天进行,学校建立教研培训工作日志。(2)深入开展“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活动”,要成立构建学习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有效教学研修沙龙、读书小组等学习组织;(3)学校每年要征订教育刊物不少于10种,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不少于3种的教育刊物;每个教师每学期必读一本教育专著,必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

2、把深化教研教改作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1)各校要积极承担改革项目和研究实验任务,对参与教改课题研究、教改实验的教师,学校要提供提供条件,给予鼓励;(2)围绕改革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评课交流、主题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学期初学校和乡镇中心校要提前设计好一学期的研究主题,确定责任人,要安排好教师轮流听课计划;(3)提倡教改合作。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建设,重视集体备课、合作教研,加强年级之间、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4)利用网络教研拓宽校本教研渠道,学校可自办教育教学刊物,可在网上建立学校教科研网页、空间等,鼓励教师交流教改经验;(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教研活动及教学标兵、综合能力大赛、群体评优、优质课、创新课、论文比赛等各类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水平和教改能力。

3、提倡学校、教师撰写交流教学反思。将培养教师写反思的能力作为学校培养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教师至少每周写一份反思,将教师的反思在校园或网上发布,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学校领导阅读评价,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反思提供参考。

4、切实抓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着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应用。(1)教研室、信息股、电教站要通力协作,搭建好使用平台,为学校提供充足的优质资源。(2)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

5、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作用,完善教改实验。教师学科组或备课组教师每周要有两次集中时间:(1)每周召开一次交流会,汇集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功经验。每组教师对所上课要及时反馈。包括一堂课体会,感悟,反思,教训。针对近期发生的一些现象问题有针对性加以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形成整改措施。(2)每天教师个人备课,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备课步骤内容:展示个人备课成果,结合个人备课学习新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构架,吃透单元和课文目标,预设课堂问题和化解方法,研究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实际,再次进行教案设计(包括导学案、预习题纲、课堂检测等),完善个人备课成果。每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有记录;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备课组长负责管理,学校主管部门负责检查;(3)逐步完善分级把关制。个人教学,由备课组把关;备课组教学由年级组把关;个人教研,由备课组把关,备课组教研,由教研组把关;教研组活动、年级组活动由教务(教研)处把关。

6、突出班主任对本班教学工作的组织引领作用。班主任作为本班教学团队的带头人,要对本班学生学习成效负责。要通过听课、跟查等方式对本班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测试等环节进行全面了解、评价和指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出教学改进意见,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四、改革学生学习方式

1、开全开齐课程,规范课程管理。学校应当严格按照

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安排课时,除文化课外,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在抓好艺术节、运动会、音乐美术现场比赛、科技比赛等活动的同时,更要加强此类课程的日常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按课程表上课,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学校和教师不得挪用、占用非考试科目的课时用于考试科目的教学。要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和活动时间。

2、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课堂以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途径。可按学习不同状况分成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组内不同水平成员“兵教兵”、“优”帮“困”,相同水平成员结成对子,互相监督,通过生生互动互教,实现整体提升。

3、学习一般包括预习、自学、交流、展示、总结、巩固、反馈、训练、拓展、复习、检测等环节,课堂学习前必须预习,通过预习让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然后根据老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检测反馈,完成学习目标,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4、应在多样化的科目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要全面参与学习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关注身边问题,面向生活,面向社会;不仅强调探究中的动手,更要强调动脑;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明确个人最近发展区,勇于探索;要积极反思,珍视探究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强调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要把探究式学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学会信息搜集、处理和整合。

5、要及时进行自我学习评价。评价的目的是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是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要不断调整、把握自己学习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每天、每周、每月、学期结束等也应进行自我学习总结、评价,要逐步做到学习任务当堂掌握,日清周查月结。

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创新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改进、改善、改造学生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目标,达到各学科质量目标。

(二)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现代教学模式。

(三)加大课堂教学调控度力度。

(1)调整教和学的时间比例,实行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新授课采取“15+30”的时间分配模式(15分钟为教师讲解的时间,30分钟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

(2)加大学生练习时间、练习方式的调控度。①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听、读、思、问、议、评”六行并举;②掌握和推行课堂训练的基本方式:答卷、提问、对话、复述、辩论、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等。③重视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记随堂笔记、随堂练习、黑板板书及课后作业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④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指导。

(3)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度。①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愿望。②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③注重拓展交流展示的方式。

(4)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①树立预习就是正课的观念,学生没有预习好的课不上。②把课备精、备熟、备活。预习要有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③正确处理好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的关系,逐步过渡到将预习自学纳入正课环节。④自习课不准上课,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⑤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⑸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力度。要充分利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整合学习资源,加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⑴评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生是否以各种方式自主学习,是否全体参与;

⑵评教学结构尤其是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⑶评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进入了学习状态;

⑷评学生学习的结果的交流展示反馈程度;

⑸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完成是否及时、准确、全员;

⑹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学思知行统一及认知、情感变化;

(五)课堂环节设计建议: 第一步:课前预习确定目标

新授课前,应先设计下发导学案,呈现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对主要问题进行思考探究。

第二步:激趣引思问题导学(10分钟)

要求教师用一两分钟激趣引思,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任务、自学方法和自学效果检测方法。然后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学生自学探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学、思、疑、问,引发相关经验和认知冲突,形成新问题。

第三步:解疑点拨合作探究(15分钟)

用5分钟左右时间,检测自学探究成果,学生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教师综合大家的问题,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要人人参与。

教师要掌握全局,巡视指导,不断点拨强化,在教师支持下,学生合作探究并将问题归类,找出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交流展示实践提升(15 分钟)

在教师的监控下,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方法,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应用和整合,巩固、内化知识为能力,学会方法。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训练题和检测反馈方法,让学生当堂达标,当堂巩固。提前完成的当堂评价。出现的错误学生课后教师检查补差。全班交流问题解决的策略、过程和结果,达成深层次的理解;,并

第五步:激励评价引深拓展(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要点,归纳概念、原理、方法等,总结课堂学习基本收获,对不同水平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信心;依据课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整合,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升华和提高。

六、提高其他教学环节效能

1、加大辅导力度

(1)辅导原则:必须关注每个学生发展,不放弃一个学生,个别辅导和分类推进相结合。

(2)辅导内容:要补情感、补兴趣、补习惯、补方法、补知识技能。

(3)辅导要求:每个任课老师都要有学困生的名单;辅导时间:课堂上、课间、放学后;要建立个案档案;期末有总结。特长生辅导有专门的方案和教师。

2、加强作业和批改要求

(1)精心选择设计作业,作业量适当,难易适度,针对不同学生留不同层次作业。作业提倡每课当堂完成。

(2)作业批改以改错本为主,批改要做到:①正确(不错批、不漏批、批语用词确切,以正面鼓励为主,每题批改,批改符号规范);②严格(格式、符号、字迹要有要求、错题要订正);③及时(写上批改日期);④仔细(针对不同学生有相应指导性批语;对学生共性错误和突出问题要认真做好批改记录,便于集中进行讲评和指导)。

3、做好学习质量检测工作

(1)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生学习质量检测,引导学生做到当堂掌握,日清周查月结。学校每学期检测3至4次,开学初作出安排;各学区每学期进行全面质量检测。(2)每个任课老师要做测试质量分析。包括:1.对试卷的评价、建议;2.本次考查中所反馈的主要信息(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3.改进教学的想法及具体措施。

(3)每次检测后学校主管领导要对测试情况、学生成绩、教师教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评价、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4)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检测办法,发挥检测的导向作用。

七、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三月份:

1、各乡镇中心校制定本乡镇的教改方案,召开全乡镇校长、教师教改动员会,认真传达教改文件,领会教改精神,明确教改要求。

2、中心校指导各学校查摆本校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师工作、学生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改革重点,讨论制定教改方案。

3、组织教师开展有关理论、方法的学习讨论,各教研组制定本组教改方案,实验探索学科特色的有效教学方法、模式。

四月份:

4、各乡镇中心校加强教改的跟踪指导,组织各学校、各学科加强学习、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教改能力。

5、各乡镇积极发现教改典型校、教研组、教师,通过组织召开教改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推进改革。

五月份:

6、各学校、各学科确定教学改革基本模式,全面推进、深化教改实验,不断总结经验。

7、加强调研指导,召开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座谈会,了解对改革的意见建议,帮助各学校、各学科发现、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改革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六月份:

8、各乡镇中心校、各学校进行教改阶段总结,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方案,树立典型。

九月份:

9、召开全县教改现场会、研讨会,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改革深化。十月份:

10、对全县各乡镇中心校、学校教改情况全面督导、评价,提高改革水平、成效。十一月份:

11、通过群体评优、教学比赛、剖析检查等形式,全面展示各乡镇中心校、各学校教改成果。

十二月份:

12、各乡镇中心校、各学校进行教改成果总结。教育局表彰教改先进典型,推广改革经验。

以上要求适用于全县各学校,所有实验学校重点推进,负责总结实验成果。望各乡镇中心校、各学校加强学习和培训,加大改革实验力度,加快改革进程,不断总结经验,早出成果,为全县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贡献。

徐水县教育局 2009年12月15日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

赵固堆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赵固堆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全面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我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发展。

二、任务目标

根据市、县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结合我乡教师教育的实际,2005年至2008年,我乡将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名师建设工程”、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和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为重点,以推进教师网络联盟计划为抓手,按照“名师培养——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分层次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坚持常抓不懈。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师德”为专题的讨论会、演讲会、知识竞赛、“师德教育”征文评选、组织观看《师德启思录》等活动,不断把师德教育引向深入,树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启动名师建设工程。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带动我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规律,选拔10名在日常教学和课程改革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名师人选,采取外出进修等切实措施,积极推荐培养市、县名师,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批专家型、学者型的中小学名师,为全乡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高素质、专业化、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带动提升全乡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骨干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搞好骨干教师的培训。积极选拔推荐教师参加县级骨干教师的评选和培训。通过邀请外地教育专家和聘任本县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来乡指导强化乡级骨干教师培训。

(四)新课程师资培训。根据省教育厅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内容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块。按照市、县教育局安排,组织好初中教师参加市级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组织好小学教师参加县新课程培训。

(五)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2005年——2007年,我乡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任务艰巨。要达到教育部提出的2007年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50%的目标,我乡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的重点,必须从注重学历合格转移到提高学历层次上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函授、夜大、脱产进修等途径,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作。

(六)全面推进校本培训,不断深化教师基本功训练。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培训形式。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开展校本培训,是在职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体现自身教育思想,促

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创新能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市、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2004—2008)》的部署,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全员培训,主要是通过校本培训的形式完成。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5年上半年):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以学校为单位对参训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精读全省推荐的教育理论学习本、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反思性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总结。

第二阶段(2005年下半年——2006年):开展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坚持人本管理和校本管理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上大胆创新,不断提升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对教师的教育创新实践

阶段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学创新总结和学科教学创新案例(包括不少于两堂课的教案、说课、创新课堂实录和教后自评)。对校长、班主任考核为学校、班级管理创新总结和教育活动创新案例(包括活动设计、创新活动实录和活动后自评)。第三阶(2007年——2008年上半年.):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学习、反思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从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方法的培训,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的意识,学习科研的基本方法。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核包括教育科研方法基本知识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实践考核为教师研究的课题,提高的科研论文或研究成果,论文或成果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本人教育教学特色,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

第四阶段(2008年下半年):总结提高,检查验收。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学习、实践、科研三个阶段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高全乡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对培训成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校本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增强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基本功训练是大面积、大幅度、快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因而必须贯穿于校本培训的始终。各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仍要按照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系列达标”活动的有关要求,继续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进一步深化教师“教学系列达标”活动,通过教师“教学系列达标”活动,不断深化教师基本功训练,进而促进全乡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七)中小学校长培训。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参加培训

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否则,不能继续担任校长职务。

三、保障措施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

(一)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各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校长是学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应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校本培训工作。要制定校本培训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加强培训的考核与管理,重视检查与督促,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学习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用科学的管理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促进培训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构建“学习型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我乡在县教育局组织下,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电教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校本培训。各校要制定校本培训总体实施方案。

(二)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广泛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工作和普通话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认真开展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和普通话测试工作,在广大教师中广泛推广普通话。

(三)加强教师培训制度建设。建立教师培训证书制度,根据省、市2004—2008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建立教师培训管理和学分管理制度,凡教师参加培训,按规定的学分,记入本人《继续教育证书》。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培训经费,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和学分登记制度及相应的奖

惩制度,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协助校长抓好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督导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估中小学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包括培训活动的规划、措施、效果和各种培训参训人数的完成情况等,确保我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00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河北省中小学 实施意见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设区市教育局,扩权县(市)教育局:

为了适应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从2005年起,启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省各地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旧校舍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适应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校舍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我省中小学建设面临着新的任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办学规模过小,教学设备利用率低,教师配备难以实现学科专业化等。因此,我省必须进一步加快中小学的建设进程,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办学,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全省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既是原有工作的继续和提高,更是着眼于未来工作的开创。这项工作是我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巩固危房改造成果,确保校舍安全,达到学校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创造良好的软硬件和现代校园环境,发展高水平教育,建设教育强省的基础工程。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我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为重点,充分利用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的契机,用5年时间,集中力量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在基本普及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和提高。具体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通过标准化建设,促使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建设达到标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充实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每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完全初中均实现校园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校均规模、班容量五项基本达标。

2、实现义务教育的规范发展。通过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使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努力做到规范规划、规范建设、规范办学、规范管理,促进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布局调整、优化师资、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实现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通过规范义务教育管理、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主要工作任务

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乡村建制和学龄人口变化的影响等因素,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逐年推进”的原则,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优化学校布局。在近几年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的基础上,按照“三个集中”(即:初中学校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学校布局尽可能向铁路公路沿线集中)的原则,通过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造,消除学校全部危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设适度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校。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坚

持自上而下的调整次序,即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幼儿班)的建设和布局调整统筹考虑,先调整高中、初中,后调整小学、幼儿园(幼儿班),把布局调整后闲置的高中校园校舍用于举办初中、闲置的初中校园校舍用于举办小学、闲置的小学校园校舍用于举办幼儿园(幼儿班)。

农村小学、初中规模的确定取决于办学的实际需要,但是,鼓励和提倡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小学、初中。提倡县城和中心城镇以及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小学,试行“4138”标准,即办学规模4轨(24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人(班额40人左右)、占地面积30亩以上、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一般农村地区的标准化小学办学规模不能低于2轨,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以采取小学三年级以上实行集中办学,小学一、二年级和小学附设三年幼儿班(规范化幼儿园)实行相对集中、一体化管理;逐步取消单轨制小学。提倡平原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初中,试行“1215612”标准,即办学规模12轨(36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人(班额40—45人)、占地面积60亩以上、建筑面积

1.2万平方米以上;山区的标准化初中办学规模应达到8轨以上,至少不能低于6轨;逐步取消4轨制以下初中、戴帽初中。有计划地在一些偏远乡(镇)建设一批办学规模4轨以上的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在寄宿制标准化学校建设中,要把学生宿舍、食堂等食宿条件摆在重要位置;可采用开校车、租用班车等方法解决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的问题,但必须保障安全;同时,注意建设单身教职工食宿、办公一体化的教师公寓。通过积极努力,到2010年,使全省农村初中校均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农村小学校均规模达到450人以上。

2、改善办学条件。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符合规定,实验室、仪器室、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活动场地和基本条件全面达标。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充实完善教学仪器、实验、文体器材、图书音像资料、电化教育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今后三年内,所有农村初中学校配备计算机教室与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农村小学配备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成套教学光盘;初中教育资源信息总量不少于200G,小学教育资源信息总量不少于120G,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3、适当提高项目资金的集中度。为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省、市下达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要适当提高项目资金的集中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学科专业化的要求和省定标准核定学校编制,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编制数确定各学科专任教师的数量及其岗位,按岗位进行教师聘任制改革。加强县(市、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建立县(市、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制度,教师在一所学校、一定区域内任课达到一定年限应予流动。实行县(市、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使校与校之间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5、改革干部任用制度。按照标准化学校轨制和在校生数,合并学校后,校长和中层干部如出现超编,应采用竞争上岗方式确定新的领导班子成员。

6、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所有学校依法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并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入学率、毕业率、辍学率均达到或控制在规定的比例。

四、主要工作措施

1、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是我省今后几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新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是县(市、区)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实施主体是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地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加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有关工作统一到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上来,统筹规划,周密部署。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科(股)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落实。

2、制定和调整规划,强化管理。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试行标准,对本县(市、区)原有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调整。要根据“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完善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将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项目工程与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制定今后五年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和逐年工作安排。要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对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关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投资效益等,要进行评估和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要强化项目管理,对标准化学校建设中的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预算控制等,要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学校基建项目规范运作;对违反程序、渎职和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3、多方筹措,落实经费。经费落实是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各县(市、区)要认真使用好国家和省下拨的危房改造资金、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专项资金,使其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列入财政预算;要将足额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7—10%城市建设维护税和转移支付20%的经费主要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兴学育人的积极性,积极发挥乡(镇)、村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中的有力作用;要大力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4、加强配合,形成合力。进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是今后几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中的一项中心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教、财务、人事、规划、师教、装备、电教等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认真组织并确保我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各级督导机构要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强化督导检查。

以上意见,请各市、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我厅基础教育处反馈。

河北省教育厅

二00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下载中小学财务公开实施意见(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财务公开实施意见(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师减负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管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健康发展、关注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经研究,现就减轻我市中小学......

    关于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的实施意见范文

    **县教育局 关于中小学校长跟岗学习的实施意见 为培养造就一支勤学习、会管理、肯探索、善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经教育局党委研究,决定开展中小学......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实 施 意 见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

    校长中小学校长考核实施意见[推荐阅读]

    xxx关于中小学校长任期届满考核的实施意见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xxx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校长任期届满考核的实施意见》(汶教......

    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

    2009年南京市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实施意见2009年全市中小学普通课桌椅装备工作,将以旧课桌椅的更新装备和新增课桌椅装备二种方式进行,并建立课桌椅装备的常规化机制。现就20......

    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

    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一、构建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是三门峡市教育局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

    中小学“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

    ××县中小学“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引导全县广大师生投身......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实施意见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各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学校、幼儿园: 为强化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国家、省、市、区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