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 施 意 见
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教育部又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条件保障,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说明。
我区是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区,区教委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我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组织培训了心理辅导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研课题,编写出了一批有关的材料;有90%的小学和75%以上的中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和咨询工作,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区教委还于1999年7月成立了“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与指导体系之中。
为进一步贯彻全教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我区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希望各中小学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与组织机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创造型
人才的重要环节。我区的广大干部和教师应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学生为宗旨,结合科研课题,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实施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开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由教委中小教科、崇文分院、区教研中心的人员组成的业务机构,负责组织、规划、协调和指导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实施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生活等方面的教育与辅导,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克服焦虑、承受挫折、调解情绪,提高他们调控自我、适应环境、善于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行为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通过自我调节,尽早消除障碍,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施:
1、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渗透。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中,全体教师都应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培养。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能利用活动课、班校会、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或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各校应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板报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宣传工作。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由学校心理辅导员对少数出现心理问题或心
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科学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学校还可开设热线咨询电话和心理咨询信箱,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4、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为学生建立心理教育档案,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推广。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环境。通过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咨询活动等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心理健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
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科研课题为依托,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稳步推进,逐步建立行政、教研、科研三结合的工作体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科学的、规范化的有序轨道。
三、工作要求
1、各校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教基[1999]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北京市教委京教德[1999]004号文件《关于转发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提高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2、各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或研究小组),由主管校长负责。逐步形成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思品课和政治课教师、班主任、专职团队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将这一计划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之中。
3、到2000年底之前,我区各中小学都应配备专(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各校要尽快确定一名素质较高的专(兼)职人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并参加“中心”组织的专业培训。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
不到要求的,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4、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人、财、物和时间上给予保障。要逐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管理。专职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所从事的有关工作都应计入工作量,并给予合理的报酬。
5、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并将这一工作纳入我区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各校要支持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进修学习,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对于校级领导、德育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和广大教师也将逐步分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各校也要有计划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或研讨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6、各校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研究工作,深入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规律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及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策略等。区教委今后将定期召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对这项工作开展得好的学校及个人给予表彰。
崇文区教育委员会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00年5月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规范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规范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制定本实施规范。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乡镇中心小学校及以上学校均要配备专用的心理辅导室,配置电话、电脑、桌椅、文件柜、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有条件学校的可配备心理测量工具,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良好。心理辅导室必须配备1名负责人,配备至少2名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辅导室须定期开放,有专人值班,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5小时,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对心理信箱中的学生或家长来信,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来信必回。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台帐,定期总结经验,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图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
1.教育局将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纳入考核范围,在学校工作考核中占一定比例。根据考核结果,教育局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2.逐步推行会宁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评选机制。开展论文大赛、心理辅导课竞赛等活动。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院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第二条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以成长和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与成长成才的知识,传授心理调试的方法、技能,强化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理念,帮助大学生缓解和调试学业与发展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预防心理疾病、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以获得更完善的发展;
(二)适应性的心理咨询:对部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惑和心理矛盾的学生以及具有某些心理弱点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干预,排解他们在情绪与情感、择友与恋爱、环境适应、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困扰,减轻压力,改善和提高适应能力,防患于未然,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和预防严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
(三)障碍性诊断与处理:识别和初步诊断有较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的学生,视情况转诊或协同专科医疗机构进行干预矫治;
(四)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发生重大事件后的当事人或目击者,发生异常行为的当事人,有自杀意向或行为的当事人,情绪、行为失控的当事人等主动发现、识别,及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专业性的危机干预处理措施;
(五)前瞻研究:立足本院的学生群体特点,研究心理健康工作规律和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心理健康的诊断标准和心理诊断应用技术,对进一步的工作设想和决策提供依据,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部门提供依据;
(六)全面规划与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发展和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
第三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每年新生心理普测
每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对于筛查出的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心理辅导员及时给与咨询辅导,对于属于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建立档案,并反馈给相关,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和处理。
(二)每学期重点人群排查工作
每学期初,心理咨询室组织,各系落实,辅导员具体实施,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查。
重点人群包括:新生中第一次课程不及格、大二多门课程不及格、大三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存在严重或慢性生理疾病的学生;既往发生过心理障碍的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失恋应激反应明显的学生;近期发生人际冲突的学生,等等。
(三)重度心理问题学生心理档案
对新生普测筛查出并谈话确定的、每学期重点人群排查后确定的、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和心理咨询过程中确定的重度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及时在院、系两级档案中同步更新学生情况和干预辅导情况。
(四)院心理工作例会
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师和各系心理工作负责人每1-2月召开心理工作例会,沟通信息、交流经验。
第四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与干预;
(二)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三)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
(四)进行专题讲座或开展小型心理辅导培训班;
(五)培训、指导以及协调各系学生工作人员和骨干学生;
(六)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七)编写相关文字材料,利用学院广播、计算机网络、校刊、宣传手册等媒体或载体进行宣传。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
第五条 学院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系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全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学生骨干人员组成。
第六条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统管,实行以学生处和各系分工管理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第七条 努力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院辅导员队伍及学生心理骨干队伍组成,建设符合我院实际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一)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隶属于学生处心理咨询室,由学生处和教师所在系共同管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职责是设计、组织和实施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训指导学院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心理测评和咨询服务、预防和处理重度心理问题学生等工作。
(二)学院辅导员队伍是本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是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积极开展生命教育,配合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做好大学生的个体咨询及团体辅导,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院、系内、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网络建设。另外,每个系全体辅导员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选定一名辅导员为“系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该负责人在本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下,在学生处心理咨询室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学生心理骨干队伍由每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宿舍长构成(可由班级生活委员兼任),心理委员按照每班1-2人的数量配备,各班心理委员、宿舍长受辅导员领导,负责组织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个系各班心理委员、宿舍长组成本系的学生心理组织——“心灵小组”,“心灵小组”在“系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面向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八条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我院师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其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并逐步建立培训机制和制度;按上级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职责规范
第九条 心理咨询工作中的职责规范:
(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禁止宣扬和采用迷信、虚幻、神灵等一切非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二)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热情、真诚、耐心、认真地全心全意地为来访者服务;
(三)对来访者一视同仁;
(四)要尊重来访者的人格、权利、个人意愿和隐私,对来访者个人的资料予以保密,确因工作或研究需要而使用咨询资料时,应以确保当事人的隐私权等民事权利不受侵害为前提;
(五)严格执行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的道德要求。在实施有关人格、智力、情绪和心理健康等心理测试时,均应向受试者说明测试的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在测试后应结合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及适用性将结果向受试者做出反馈和客观适当的解释,但解释时不得使用极端的词汇,不得夸大心理测量工具的效用,不得随意给来访者做出有关精神疾患的诊断,不得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妄下结论;
(六)在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或实施心理治疗之前,应告知来访者此次咨询或治疗的目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对问题的界定、预期的目标、采取的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应当告予当事人,并与当事人协商以求达成一致意见;若治疗属实验性或研究性的,应经当事人同意之后方可进行;
(七)在咨询过程中,如发现来访者情绪不稳、行为反常、有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倾向以及其他危机个案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学生所在系和有关部门;
(八)在咨询过程中,如感到无法帮助来访者或来访者问题已超出心理咨询室的服务范围时,应及时终止咨询关系,转给专家或其他有关机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通报;
(九)与来访者保持适当的人际关系。在咨询工作中坚持客观性原则,注意保持角色的一致性,不将个人的情感、好恶掺杂在工作之中,不代当事人作决定,不与当事人发生非咨询的或不正当的关系;
(十)努力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第十条 系级辅导员心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全面负责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认真学习心理辅导知识及心理学理论,掌握切实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对轻度心理问题能进行处理。
(三)组织本系新生心理普测,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四)指导本系心理委员、宿舍长组织各项活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第二课堂活动,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五)经常与本系辅导员、学生联系,及时掌握材料,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不等不靠,不受时间影响。
(六)确定具体辅导对象,并作长期观察辅导,做好辅导的内容记录,整理备案并妥善保存。
(七)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转介到心理咨询室;发现学生危急事件及时向系负责人汇报。
(八)每月填写并上交《系级学生心理状态汇报表》;经常、及时地与心理咨询室保持工作上的沟通联系。
(九)每学期写好工作总结,并上报心理咨询室。
(十)做好有关保密工作。第十一条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人格修养,不断研究新问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
第十二条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第十三条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定期轮流选派专业人员参加校外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定期邀请专家对从业教师的心理咨询与培训等工作进行专业督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促进专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与个人成长。
第四篇: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阳江市阳东县广雅小学 何春光
心理健康教育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健康行为的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民族健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学校作为育人的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良好心理行为的养成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都面临的新任务。我认为,要想做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没有制度就没有保障,没有监督就没有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顺利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成立有主管领导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学校要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心理教育教学课程与管理制度,教务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和授课教师,并按照教学管理常规备课,上课,并有相关的行政领导对其监督管理,定期考核教育效果。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心理活动和体育运动活动。心理教育课程所需的教材,心理活动所需的场地以及一些必要的经费,需要提供充足的保障。以上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这里所说的业务能力,不但包括教师自身过硬的常规教学的基本功,还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在校园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心理教育的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水平。首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高度重视,要清楚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当今时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甚至前者的重视程度要超过后者,因为前者是思想的健康,是精神层面的,后者是物质层面的,精神支配物质。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丰富了自己,才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和视频,可以参加相关的知识培训等,只要自己想学,就会有途径。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会更好,这也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宣传并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由于某些原因,可能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或者说不认同。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做好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可以利用电视台,网络,墙报,板报,宣传栏等等进行宣传。要宣传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心理教育;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进行渗透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特别是在思品课上,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进行引导,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优秀的心理品质。另外,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活动,以活动代替空洞的说教,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发展身心。其次,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向其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引导家长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相关知识,如果家长得到提高,在家也可以教育孩子,还可以向自己的家人,亲属,朋友宣传,这样长此以往慢慢普及,整个社会就形成了一种学习心理健康的热潮,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强烈的的认同感,整个社会就和谐了。得到了学生认同,学生就会积极的参与;得到家长社会认同,就会得到积极配合与大力的支持,落实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就会顺风顺水。
四、建立心理咨询室。
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并设立至少一名心理咨询师。学校内大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人际关系问题、情绪起伏问题、学业问题、情感问题等,通过咨询,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并预防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学生在出现问题前都会有明显的心理信号,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加以心理干预。学校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咨询,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生人生态度,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所以,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推动作用。
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
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通过科学、准确、有效的档案记录,可以了解个体在一段时间和空间内的重大行为。它是了解,评价个体行为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要对心理健康资料进行规范管理,相关负责人要对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立卷归档,市里县领导要定期进行检查,并邀请心理专家对工作进行指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对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的作用,促进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必将有利于推进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小学阶段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各级各类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学校教师要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并付诸实践,用心做好育人工作,让每个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都能健康发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党总支、系(部)、部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20〕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面临的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基本原则。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其基本原则是: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疏导、调适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试能力。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生办实事。
(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
4.传授心理调试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5.构建和完善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体系,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校医务室负责人和各系(部)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组成。负责全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对日常工作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具体负责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的相关工作任务;协调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学院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提出危机事件初步处理建议,及时有效开展危机干预工作;负责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对各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评估等任务。教务处负责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工作;学生处负责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以及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相关常识培训;团委负责通过学生会、团委、班集体、社团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毕业生的求职面试心理健康教育;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和校医务室分别负责大学生安全教育和身体健康保健教育。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五级网络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五级网络体系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各系(部)作为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
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完善由主管学生工作领导负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就业、人际调节和生活适应的指导和帮助工作,对同学当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绪反应及时化解,避免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件的发生。通过系(部)管理,明确责任,落实目标,建立从宿舍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专职教师到系(部)、部门、学院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校医务室、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形成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减压室、音乐放松治疗室和团体辅导室等场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
要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需的经费和条件保障,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四、扎实有效、形式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要求全院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部、教育厅以及我院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形成全体师生共同关心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行动,全方位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努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加强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针对学生管理干部、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组织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研讨等形式,加强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业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
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有计划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机会。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业务水平,规范他们的职业道德。并使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都基本具备教育心理学意识和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工作队伍。
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系列或相应专业系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工作。
要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各任课教师都要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或必选课程,设置2学分,32-36学时,保证在校学生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课程讲授心理健康常识,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教学方法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广大同学都能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六)稳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
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为保证测评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要大力加强对参加测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的有效完成,建立完善、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而做到对学生心理问题有效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使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七)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积极扶持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网上心理健
康教育空间,利用留言板、电子邮箱、QQ等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咨询等活动;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