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 -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第三部分 学科教学(初中化学)
51.化学课程性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性质” 52.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基本理念” 53.化学新课程的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设计思路” 54.化学课程“三维”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 55.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56.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内容标准”的说明(1)一级主题有哪些?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3)实验技能要求。
57.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教学建议” 58.教学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评价建议” 59.评价方式多样化
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要求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
60.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1.目标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
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每一句话的主语位置,都可以加入“教师”两字,即教学目的的对象定位是“教师教学”;而《标准》中课程目标每一句话的主语位置,都可以加入“学生”两字,即课程目标的对象定位是“学生学习”。教学目标主体的这种转变寓意深刻,它既反映出教学应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以及将要获得的发展。2.课程目标要重新构建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观念等;
(2)过程和方法,包括知识形成的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化学的科学方法、合作交流的方法以及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习的兴趣,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化学知识应用的意识和价值,感受、关注化学的问题以及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等。
新的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了重知识、技能而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结论、轻过程及重传授、轻探究的传统的教学思路,突出了关注、体验、感受等心理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3.目标要求的层次更立体、更科学
《化学课程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别设有从低到高的水平层次。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所采用的词语中,既有对学习结果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的描述。用更加多样、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示和说明学习要求,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中学习水平要素的明确化,有利于教师理解和判断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程度。4.目标要求的阶段性要作相应定位
新课程认为,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化学概念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更多地体现建构性、过程性、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人概念的转变。因此,有关化学概念的目标设计要体现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由低到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应针对学生所处的具体阶段制定适宜的目标。61.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化学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下完成的一种认知活动。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将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化学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既能对教师教学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又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具体的指导作用;化学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洁,从而使学生能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化学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切实可行。我们的化学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都会首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个教学目标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还是仅仅就经验提出的?所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规范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使其达到最终的结果或状态,而具体的活动目标,则产生于从事某项活动的最终目的。化学教学是一种受诸多因素影响并且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复杂过程。若要使其能达到化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课程目标,必须对这一复杂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以调控,调控的方法就是设计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因此,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就是化学的课程标准。62.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高中化学课程中指出,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明确定位教学目标设计的主体是学生。
(2)一致性原则
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化学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行为化。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与化学课程目标保持完全一致性,以使得化学的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得以贯彻和完成。(3)整体性原则
化学课程目标,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领域构成的一个完整 的目标体系。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系统的完整性,使各类具体的教学目标纵贯横联,充分体现目标体系的整体性特点。(4)层次性原则
由于化学教学目标的学习水平随着学习的深入而逐步的提高,因此,纵向上就有了目标层次的要求的不同。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要把握好所处位置及其与前后内容的关系。(5)具体性原则
《化学课程标准》对于结果性学习目标的表述比《大纲》要清晰、准确,可操作并可测量。63.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情境的设计
情境一般是指由外界、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课堂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推动、暗示、移情作用,能使学生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也要考虑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具体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创设情境的形式主要包括:(1)文字材料情境:用文字、图表、数据、史料、新闻等,展现、陈列与
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作为学生学习的事实依据;(2)语言描述情境: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等方式,展现、描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境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导向作用;(3)形、声、色情境: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现与教学内容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4)问题情境: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相关探究性问题,明确探究目标;实验情境:通过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为载体引出要研究的课题,激发探究兴趣等。
64.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活动的设计
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很多,如引导探究、自学讨论、问题解决、实验设计等;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体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中小组人数是多少最好,组内成员构成如何,活动后怎样进行交流、评价等都需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是化学学习的主要形式,设计时教师要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的学习。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⑴设计的活动要新颖、奇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趣味性;⑵设计的活动要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有活动的欲望,具有驱动性;⑶设计的活动要难易得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具有层次性;⑷设计的活动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不同“子活动”之间要有机关联,具有协同性;⑸设计的活动要放在整个化学教学背景中考量,整体考虑、全面把握,具有系统性;⑹设计的活动要围绕科学问题,运用科学方法、符合科学认识规律,具有探究性。
65.高中必修教材编写特点与教学策略
特点一: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既覆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要求,又简明扼要,不过多地拓展,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策略: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特点二:“人教版”内容的选择和知识的呈现方式既注意了“学科与社会”相融合,又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
策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从模块整体去理解教材的 编写方式。模块复习注意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整理。
策略: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特点三: 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并模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提倡学生多做实验。
特点四:“人教版”教材设计灵活、有弹性,为教师教、学生学留有足够的空间。
策略:在教学中首选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进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
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特点五: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基本继承了过渡教材的知识体系,降低了教师对教材的陌生度,不是完全推翻过去形成的教学经验,而是要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教学带来的振动不会很大。策略:高一化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及高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处理好与初中化学课程及选修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学生在已在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66.南通市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67.初中教师熟悉高中必修教材内容,了解高中必修教材内容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68.化学教学测量的功能
评定:客观认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诊断:反馈教学疑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 管理:在于给学生选择适当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教育处置; 研究:教学、教育研究工作者用于科学研究的评价; 再学习:测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69.化学测量试题的命制基本流程
确定测验的目的与类型;
制定测验大纲,包括测验目的、对象、要求、试卷结构、测验时间、项目、得分比例、题量、答案要求等;
编制双向细目表; 编制测题;
组织试测及修改试题。
70.化学测量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 71.试题评价
难度:常模参照性考试(选拔性):0.4—0.6为宜,标准参照性考试(水平性):0.6—0.8为宜。72.初中教师熟悉近三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第二篇: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第三部分 学科教学(高中物理)
1.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3.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课程目标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4.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结构。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5.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1)教学建议。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2)评价建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高中物理课程评价的依据。评价应该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结果作为惟一的评价依据;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倡导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提倡评价的多主体。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给予同等重视。
(3)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及社会教学资源等。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多渠道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
6.了解2010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选修科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2010物理科命题按照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原则组织实施。
(2)高考物理科要求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3)高考物理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有4个模块(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考内容有3个模块(选修3-3,选修3-4,选修3-5),学生须从3个选考模块中任选2个模块作答。必考模块考试内容约占80%,选考模块考试内容约占20%。其中实验内容约占15%。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简答题用于考查实验和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只出现在简答题中)。7.在《高中物理新教学要求解读》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要求调整原则:遵循课标(教学的调整意见必须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不受各版本物理教材处理的限制),突出基础(调整中必须突出基础,确保物理学科的主干体系的完整性,确保学生后续发展的潜力),操作可行(教学要求调整后更符合我省教学实际,更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把握),平稳实施(教学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既能保证教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又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化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要求调整方式:限定说明(对部分知识点涉及的范围、要求的深度进行限定,避免教学陷入没有意义的题海之中),降低要求(对课标中要求较为含糊,而教学要求较高的知识点适当降低要求,使之更为符合教学实际),改为选学(对部分课标中虽有要求,但并不是学科主干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且能达到课标要求的部分知识内容改为选学。这样既减少了教学的内容,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教学),删减内容(对课标中没有要求且对学生发展意义不大的知识点进行删除,精简部分教学内容)。调整方式以限制、选学等为主,并没有增加教学的内容。必修
1、必修2、3-
1、3-2四个模块涉及力电知识,是物理学基础内容,调整以限制为主,保持体系的完整,同时避免教学中在一些知识点上深挖;3-
3、3-
4、3-5三个模块是学生选学内容,要求相对较低,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几个模块以调整为选学为主,一方面保证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另一方面保证三个选学模块的相对平衡。调整中所有删减内容均为课程标准中不做要求的内容。调整
中改为选学内容,并不意味着不要学学生学习,而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仅在考试命题中不作要求。(3)《教学要求》按《课标》中规定的模块编写,每个模块以《课标》中规定的二级主题的顺序逐个展开,每个二级主题中包含内容标准(与《课标》对应内容相同)、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学习要求”对二级主题的内容,从知识、技能、体验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表述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的界定与《课标》中行为动词的界定相同。(4)必修1中调整的内容有:删除“平均加速度”;直线运动只讨论没有往复运动的情形,不要求用二次函数解复杂的追及问题;只要求会分析受力情况较简单的问题;只要求解决在一个平面内的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不要求解决三个及以上连接体问题。
(5)必修2中调整的内容有:负功的概念,只在引出功的概念时简单介绍它的物理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可分别讨论动力做功和克服阻力做功这两种情况,而不作进一步概括;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不要求定量讨论机车恒定功率启动和匀加速启动问题;通过讨论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不必进行实验探究;仅限于分析单个物体的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不要求从不同参考系的角度讨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通过实例,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其他抛体运动,关注抛体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改为选学;关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在一条直线上的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情况;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改为选学。
(6)选修1-1中调整的内容有:在电荷和电荷守恒中,要求知道和分析摩擦起电现象,删除“感应起电现象”相关要求;删除“会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删除“地磁场”。
(7)选修3-1中调整的内容有:删除“经历用实验的方法模拟电场线的过程”;删除“了解示波器面板开关与旋纽的作用,并会使用示波器观察直流电与交流电的波形”;不要求讨论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和用电器上得到的最大功率及效率问题;有关电路的计算只限于简单的混联电路,不要求解决网络电路问题”;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基本工作原理改为选学;简单的逻辑电路改为选学;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改为选学;删除“知道磁电式电表的基本构造以及运用它测量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原理”。
(8)选修3-2中调整的内容有:删除“知道电动机工作时存在反电动势,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反电动势”;不要求讨论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同时存在的问题;涡流改为选学;删除“了解感抗和容抗的概念”;只要求对原、副线圈各只有一组的理想变压器进行简单计算,对变压器原线圈与其它电器串联的问题不作要求;了解从变电站到用户的输电过程,知道远距离输电时应用高电压的道理和了解直流输电改为选学。
(9)选修3-3中调整的内容有:了解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和通过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表现统计规律的事例改为选学;固体、液体、饱和汽与饱和气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改为选学。
(10)选修3-4中调整的内容有:删除“通过两个相同摆长的单摆振动情况的比较,了解初相和相位差的概念”;波的传播问题仅限于单一方向的传播;对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相互转化的问题不作要求;通过实例,了解惠更斯原理,能用其分析波的反射和折射改为选学;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电磁振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应用、会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改为选学;不要求应用光的干涉规律进行定量计算;光的偏振、激光、知道麦克耳孙——莫雷实验是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基础、初步了解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广义相对论、探索宇宙改为选学。
(11)选修3-5中调整的内容有:关注动量守恒定律建立过程,不要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定量计算;碰撞、反冲运动、氢原子光谱、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改为选学;不要求用质能方程进行定量计算;了解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粒子与宇宙、康普顿效应、知道电子云,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改为选学。
8.在《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师德教育取向: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教师师德素养的自我提升。(3)新课程背景下,对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包括:学识上要有高度;能力上要有广度;人格上要求力度;情感上要有温度。
(4)了解各领域相关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如对撞机属于“基本粒子”层次;裂变反应堆属于“原子核”层次;同步辐射装置属于“原子分子”层次;子午工程属于“宏观”层次;LAMOST天文望远镜属于“天文”层次。9.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虽然科学探究的方式是一致的,但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应用数学知识的要求、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突破初、高中物理的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初、高中教师双方都需要认真研究、共同努力,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顺利跨过这个“高台阶”。
(3)高中物理教材与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有以下显著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总体上,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
(4)为了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高中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利用知识上的“连接点”,填补知识上的“间断点”,拓展知识的“深化点”,加强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
(5)为做到初、高中物理有机衔接,高中教学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认真钻研高、初中教材,切实找准两段教学的衔接点;注意把握教学起点,严格控制容量;研究初、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适当复习初中知识;加强教材阅读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6)关于高中物理课堂记录,应注意记录下述四个方面:记重点、难点和疑点;记注意、说明和思考;记思路、方法和小结;记现象、本质和联系。
(7)优化初、高中物理思维方法的衔接的做法:加强直观教学,促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重视过程教学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习题教学活化概念规律的巩固。10.了解相关命题技术内容:
(1)理解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概念。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称为信度.效度是指根据考试分数所作出的特定的推测的适当、有意义和有用程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2)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考试方法因素,个人特质,随机因素,欺骗。
(3)美国心理学会1974年发行的《教育和心理测验的标准》一书中,正式将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4)难度的计算:
客观题
P=R/N
P为难度值,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 主观题
P=X/W
P为难度值,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W为该题的满分
P值一般小于1,P值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一般说,P值在0.99~0.90间,该题为容易题;P值在0.89~0.80间,该题为较易题;P值在0.79~0.60间,该题为中等题;P值在0.59~0.40间,该题为较难题;P值在0.39~0.30间,该题为难题。
(5)区分度的计算:
客观题 D=PH-PL
D为区分度,测验总分最高的27%的被试为高分组,PH为高分组通过率(得分率);测验总分最低的27%的被试为低分组,PL为低分组通过率(得分率)。
主观题
D=(XH-XL)/[N(H-L)] D为区分度,测验总分最高的25%的被试为高分组,XH为高分组测验总分;测验总分最低的25%的被试为低分组,XL为低分组测验总分,H为该题最高得分,L为该题最低得分,N为考生总人数的25%。
D 在0.4以上,区分度好;D 在0.30~0.39间,区分度较好;D 在0.20~0.29间,区分度一般;D 在0.19以下,区分度差。
11.在《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从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与教学产出(或教学所得)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为: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对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
(2)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标准:基础性(包括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个别差异,教师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准确把握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是否能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操作性(包括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练习题与课外作业的设置是否具有针对性、典型性,课堂模式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实验(分组)、演示实验的安排是否恰当,学生的体验与交流安排得是否必要得当);发展性(包括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是否将教学的知识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3)教学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教材的挖掘、熟悉教纲及考纲的要求、历年模拟及高考试题中的体现与预测、对学生的了解等系列内容。
(4)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设想,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一系列整体的活动。
(5)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交往式,发现·探究式,情景·体现式,过程·活动式等。(6)一般集体备课的流程包括制定计划,个人备课,集体议课,完善教案等环节。
(7)有效课堂教学中,应避免以下教学行为:师生互动“有形无实”,活动场面“造作矫情”,活动设计“独领风骚”。
(8)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具有独创性、内隐性、随机性的特征。
(9)为保证课堂的有效,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指向性明确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练习须具有多样性、可变性,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0)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态度,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情境。12.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解读与探究》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便于较好地解决问
题。模式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排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模式方法要将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模拟,便于进行理论分析。
(2)任何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通过规范的教学语言、板书等展现。教学语言包括课堂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课堂暗示(通过眼神、语言暗示进行表达)不属于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可接受性的特征,应避免教学语言的随意化、复杂化。课堂板书应直观、简洁,具有示范性、启发性、层次性。
13.在《高考物理选择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1)选择题的特点:客观性强,严谨性强、信息量大、有猜测性等。
(2)选择题的功能:选择题能在较大的知识范围内,实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选择题能比较准确地测试考生对概念、规律、性质、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选择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但要求一般不会太高)。
(3)选择题的类型:识记水平类,理解水平类,应用水平类。识记水平类是选择题中低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再认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比较能力;应用水平类是选择题中高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图线型、信息型、计算型选择题是典型的应用水平类选择题,判断型和比较型选择题是典型的识记水平类选择题。
(4)选择题的处理方法有构建模型、物理图像、特殊值代入、极限分析和整体法等。14.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最终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2)课堂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看到教材内容,更要看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要注重课前的充分预设,更要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生成;不仅要注重传授物理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3)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客观事实,符合教育教学理论);整体性原则(全面考虑教学的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因素);主体性原则(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服务);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知识的、情感的、价值观的因素);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
(4)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顺序的关系,教材的直线式与螺旋式排列有机结合。第二,处理好物理知识与社会知识的关系。第三,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
(5)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
(6)课堂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并不存在刻板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组织等因素,而且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因素、条件的因素、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等,并根据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加以组合,发挥教学媒体的最佳效益。
15.在《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论述、计算题教学》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论述题、计算题的特点:应答方式具有完全开放性;能考查学生多种层次的能力目标;能够较清晰地反映学生的物理思维过程,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2)计算题设计时,保证其科学性的做法:题意应可知(不出现模棱两可和令人猜疑的歧义);题设应独立、充分、相容(保证结论的成立或计算的顺利推演。题设条件不止一个时,应保证各题设条件不重复且彼此不出现矛盾);结果应真实。
(3)调节计算题难度的方法:改变提问方式(隐蔽中间物理量可提高难度,把单问改变为分步设问可降低难度,改变提问的角度可试题的难度);改变题设条件(适当增删已知条件,隐蔽条件明朗化,明显条件隐蔽化,直接条件间接化,间接条件直接化,抽象条件具体化,具体条件抽象化等,都可改变试题的难度),改变综合程度(增减知识点的组合,调整解题方法的结构,变换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度都可改变试题的难度)。16.在《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和做法》讲座中,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 狠抓知识的“重难点”;兼顾知识的“冷热点”;关注知识的“新增点”;重视知识的“生长点”;了解现代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物理时事、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强化物理学常用思想方法的训练;加强物理实验复习,注重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好“共同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关系。(2)物理实验复习策略:紧扣基本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重视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提升应用能力;关注新课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3)高考物理复习的做法:系统构建知识网络,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合理安排复习专题,提高复习的综合性;研究“一标 一本 一纲”,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加强重组变式训练,提升解题的灵活性;注重高考试题研究,保证思维的同步性;始终坚持“四精”要求,保持复习的高效性。
17.熟悉近两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及命题思想,熟悉2010届南通市高三三次物理模拟试题。
第三篇:幼儿园通识 -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11~15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幼儿园通识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1.儿童观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僮”是“童”的本字,原意指奴隶,奴仆。西方的中世纪,受“原罪”说的影响,认为儿童是有原罪的,只有通过“畏神”的教育,才能消除原罪。近代大工业兴起,在资本家眼中儿童只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以人为中心,强调发展个性的新人类观,从人性出发,呼吁尊重和解放儿童,按儿童主体的本性来促进他们的自由发展。英国教育家洛克把儿童看成是“白板”——生来就是没有所谓“原罪”的,是纯真无瑕的存在。卢梭在著名的《爱弥儿》这部著作中真正开始发现儿童,认为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后世人们将“儿童的发现”与卢梭联系在一起。
蒙台梭利呼吁“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表现出更好的,更和谐的个性。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人类天性能力的正常生长,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儿童是中心,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
在中国,周作人在他的《儿童的文学》一文中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成人应该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
2.儿童文化的主要特征
儿童文化就是指儿童特有和共同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世界观等,它是儿童自己在其中决定其标准和价值的文化。
(1)个体交往的融通性
儿童文化具有将个体融通到一起的特性,这种融通性,其实是人类对归属感的一种天性。(2)思想情感的纯真性
儿童在很小的年龄就对某些行为产生具有朴素道德意义的认识,他们有着最初的道德认识。在这种纯真的表达中,儿童开始探索内心的道德法则,并不断建构道德心理结构。
(3)充满好奇的探索性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是哲学家,它们探求事物的真相比一般人更率直、更富有勇气。
(4)感觉反应的整体性 儿童用整体的方式感觉世界,并对世界做出反应。一个听音乐和听故事的儿童,他是用自己的身体在听的,他也许入迷地、倾心地在听;他也许摇晃着身体,或行进着,保持节拍地在听;或者,这两种心态交替出现。但不管是哪种情况,他对这种艺术对象的反应都是一种身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也许弥漫着身体感觉。
(5)认识世界的幻想性
幻想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它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适合儿童自己的形式。儿童通过幻想参与世界,与世界进行对话。
(6)生存状态的游戏性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儿童的一种生存状态。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真的又是假的,有严肃的一面,也有不严肃的一面。儿童通过游戏从现实生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架设了桥梁。
儿童文化给了我们成年人以智慧的启迪:
哲学家卢梭就认为“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朴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
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喊出了“儿童是成人之父”。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人类的创造者。” 3.儿童教育的基本立场 首先,捍卫儿童。
要教育儿童,首先要保护儿童,捍卫儿童。失去了儿童,就失去了儿童教育的对象,儿童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989年11月20日,《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其中有这样一项内容:“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本人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正确意见应按照其年龄程度给以适当的看待。”
我们要保持对儿童天性应有的敬畏。从儿童诞生起,就必须按照儿童的本性去理解他们和正确对待他们,让他们自由地和全面地运用他们的能力,而不是违反他们的本性把成人的形式和使命强加于他们。
第二,解放儿童。
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努力解放儿童(六大解放)。
第三,发展儿童。我们必须把儿童看作有创造潜能的人,充分地帮助儿童,使他们自助。4.幼儿园的诞生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福禄贝尔。1837年,他在勃兰根堡镇开办了一个名为“发展幼儿本能和自我活动的机构”,1840年6月28日,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第一所幼儿园的启示:(1)幼儿园与一般学校不同。(2)幼儿园必须引入自然的教育力。(3)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是“自我活动”。5.幼儿教师的素质(1)要有真爱儿童的勇气
我们必须坚守教育的本真,坚持教育的基本立场,真正地去爱儿童、爱教育,读懂儿童的内心世界,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真切感受儿童的幸福与烦恼,在艰苦、持久的探索中发现儿童,发现自我,打开教育智慧的大门。
(2)真正成为儿童中的一员
如果我们要教育儿童,自己就要成为儿童。与儿童一起生活,不要用艰深的大道理,而是用完整的形象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生活方式、人的意义以及对待事物是非善恶的正确态度。
(3)与儿童有效沟通
教师应该向儿童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真诚地与儿童交往,以自己的完整性、创造性影响儿童精神的完整性,帮助儿童理解生活、理解世界,与儿童共享生活、智慧和意义,追求真善美的事物。
(4)合适地倾听儿童
倾听是讲究艺术的。教师应该如何在听与不听之间,取得平衡点,以恰当的方式顺应孩子多变的需要。
(5)正确对待儿童的错误
失败能够让儿童产生认知冲突。让儿童经历失败,尝试错误,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儿童答案,这应该是儿童教育重要的实施策略。
(6)沟通观念与行动
沟通观念与行动的最好途径就是反思,用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反思是诊治教育顽症的认知疗法,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修炼,它应该与学习和教育互动相伴始终。
家庭、社区与幼儿园教育
1.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包括哪些?
答: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代系统 2.幼儿园开放性活动主要有哪些活动?
答:诸如,育儿沙龙活动,亲子俱乐部活动,参观观摩活动,等。3.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参与性活动包括哪些? 答:开放日,社区参观,家园同乐,参观家长工作场所,等。4.幼儿园开展服务性活动包括哪些?
答:教育咨询,媒体宣传,家庭访问,家长志愿者,等。5.幼儿园与社区协调开展的研究性活动包括哪些?
答:经验交流,家长论坛,深度访谈,家长辩论赛,等。6.社区资源包括哪些?
答:幼儿家庭资源,社区图书馆(室),社区体育文化设施,社区企业,等。7.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谁? 答: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 8.我国最早使用“社区”概念的是谁? 答: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
9.幼儿园与社区协调的含义是什么?
答:幼儿园要主动协调社区,而不是一味“等”、“靠”、“要”。10.服务性活动指的是什么?
答:幼儿园、家庭、社区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相互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教育咨询、图书超市、媒体宣传、家访、送教上门、家长志愿者。
11.幼儿园老师到幼儿家庭进行家访是不是协调和利用社区资源呢?
答:是,幼儿园老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家庭状况。家访仍然是当今教育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之一。
12.幼儿园主动与社区联络,合作开发一些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项目是不是属于协调社区的方式呢?
答:是,幼儿园与社区主动联络协调,合作开发一些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是幼儿园与社区协调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
幼儿园课程设计新思路
1.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指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把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性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也就是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更多地带有生活的色彩,使幼儿在学习、活动时感动轻松、自然、亲切和温暖,不觉得与他的生活相隔甚远,也不觉得是一种负担。
2.生活中有的,并不一定都可以搬进课堂;搬进课堂中进行教学的生活内容,并不等于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3.教育要反映儿童的生活,但教育不是追随儿童的生活。4.教师是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完善者。
5.“没有差别的世界是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要体现儿童生命的丰富多样性。
6.让幼儿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不只是为了教育的成效和课程的成效,更是为了幼儿生命的成长。
7.陶行知先生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8.幼儿园课程目标不仅仅要重视幼儿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从而达到培养完整幼儿,和谐发展幼儿的目的。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浅显性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10.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1.园本研修旨在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幼儿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园为本的教师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研究行动。
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同样,只有智慧的校长才能带出有智慧的学校。”
——田慧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
一、含义及意义
1.智慧: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2.实践智慧:就那些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
特征:个体化、情景性、实践性 3.研究缘于故事:
华师大 李政涛 归纳出关于教育智慧的9种观点:
二、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
(一)职业幸福的智慧:换一种心态,做心灵自由的幼儿教师 1.豁然对待工资待遇 2.淡然对待各种评价 3.井然做好各项工作 4.泰然对待工作失误 5.一个以人为本的园长
(二)集体活动的智慧
1.教学内容的选择 2.教育目标的制定 3.手段方法的运用 4.教育评价的处理 5.以教导学的智慧 6.课堂细节的处理
(三)师幼关系的智慧
为了搞好师幼关系就必须把自己当成大孩子。
(四)一日活动中的智慧 1.培养耐心 2.变罚为奖
(五)家园合作的智慧 “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六)安全教育的智慧
1.绷紧安全教育弦 2.适度组织孩子活动 3.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践性智慧培训的途径与方法
1.实践反思是生成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基本途径 2.专题研究,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教师实践智慧
3.案例研究,在精心磨课中提升教师实践智慧
四、分享实践智慧的故事 1.美国人的人生第一课 2.奖励你学蝴蝶飞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几种有代表性的儿童观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明确提出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儿童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在现代,瑞典教育家爱伦•凯1899年捕捉到20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提出“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用其毕生来探索、发现和解答“童年的秘密”。鲁迅先生多次说,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这是教育的规律。
2.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因素(1)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一般的规律: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儿童动作发展自上而下、自中心而边缘、由粗到细等规律。学前期是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连贯性言语逐步发展的时期。3岁时,儿童已能掌握最基本的本族语音,6-7岁时能基本上掌握本民族的口头语言。言语能力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学前儿童的言语的发育是先理解后表达,先学发音,然后能用词法和句法。
(2)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一方面,应当承认,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也决不夸大遗传这个条件。因为它只能提供儿童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条件起主导作用。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以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社会生产方式是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3.儿童发展的内容(部分)
(1)帮助、合作、分享、安慰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2)儿童与其幼儿园教师的关系对于儿童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儿童以后的师生关系。
(3)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4)智力
布卢姆的发展速率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对千余名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多年观察追踪,研究发现:人类的智力发展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把人17岁时获得的全部智力用100%来表示,那么其中约有50%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30%是在4-8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8-17岁间获得。因此,人生最初的4年的智力发展,等于此后13年发展的总和。由此说明,婴幼儿时期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要不失时机地从零开始就对孩子加强教育。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分为一般智力(或称基础智力)和特殊智力。特殊智力的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计数、说话、绘画、音乐,长大以后的数学、语文、物理,各种技能等。我们常说一个人很聪明,很精明,有灵气,资质很好。无论学什么,一学就会,学得又快又好,这就是我们讲的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包括推理能力、语词理解能力、空间能力、数字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等。
(5)个性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两次“逆反心理”,第一次发生在3岁左右,第二次发生在青春期。
4.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和心理疾患
(1)紧张
紧张是通过人与其环境间存在的特定关系而发生的复杂的动力体系,是以心理过程为根源的个人的知觉现象,同时特别重视反馈作用的存在。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有一般心理适应问题的儿童,明显多地经验了消极的生活变化事件,特别是他们更多地经验了紧张生活事件,诸如家庭成员死亡或者严重疾病、父母分居或离异、父亲或母亲重新婚配、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等。
(2)问题行为
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在男女儿童中的发生率相接近,其预后相对较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儿童的情绪障碍会自然消失,只有少数人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品性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语言障碍,神经性习惯,吮吸手指,咬指甲,拔毛发,习惯性阴部摩擦,多动症等。
(3)学前儿童心理疾患
a神经症性障碍 表现为中度适应不良,包括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等。
b精神发育不全 即智力落后
c儿童精神病 孤独症 痴呆 精神分裂症 躁郁症等。5.儿童心理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未来社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将是:
(1)教育理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到幼儿教育观、健康发展观和评价标准中,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在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素质。
(2)教育目标
从单纯注重幼儿智力转向注重培养幼儿智力与培育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和个性品质并重,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和个性品质,是国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与要求。
(3)教育模式
由整齐划一趋向以幼儿为中心,关注个性、差异教育,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搬中小学模式。这是因为幼儿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较低,且心理活动有明显的形象性与不随意性的特点,因此,在计划、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脱离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去按中小学模式进行,而只能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其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
(4)教育内容
从补救性为主转到以发展性为主。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为此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构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发展性为主模式是将全体幼儿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针对幼儿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幼儿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
(5)教育队伍
教育者的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培训时间和频次将延长和增加,由兼职趋向专业化。(6)教育规模
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立体化、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从纵向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出生开始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所依靠的基础和起点对开发人类潜能,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发挥着奠基性作用;从横向上看,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学校围墙之外的家庭、社区、社会大环境都属于教育的范围。
6.儿童游戏治疗
游戏对于我们不是可有可无的。其实,儿童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都蕴藏在游戏之中,个人一生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同样蕴藏在儿童的游戏之中。
(1)什么是游戏治疗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自发的行为,在游戏治疗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透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她)尚未能清楚地用言语来沟通的感觉和经验。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游戏治疗师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玩出他(她)的心境,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儿童的适应力会提升,因而更有能力来因应并解决心理的挫折和创伤。
(2)哪些儿童需要游戏治疗
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的儿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适应问题:有的是在学校(例如:学习障碍,人际关系不良),有的是在家里(例如:亲子冲突,父母婚姻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困扰),有些则经历了更大的创伤(例如:家庭暴力,性暴力受害者,在意外中失去亲人等)。
游戏治疗适用的年龄层:凡是介于幼儿园至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均适合(约3-12岁)。(3)游戏治疗的疗程
游戏治疗所需的疗程,根据每一个儿童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对轻微适应不良的儿童大约需4-6周;对有心理困扰的儿童则需8-16周或更长。
第四篇:2010年南通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第三部分 学科教学(特殊教育)
一、特殊教育教育学(朴永馨主编)
1、第二章:特殊教育对象的鉴定 第二节
对鉴定特殊儿童的要求【鉴定的慎重性、鉴定的个别进行】
第三节
鉴定的内容和方法【鉴定的方法】
第四节
鉴定的组织实施
2、第六章:特殊教育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四个基本观点【三】
3、第九章: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第一节
智力落后的一般问题【五】
第二节
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征【二(记忆特征)】
第三节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一】
4、第十章
听力残疾儿童的教育
第一节
听力残疾儿童的一般问题【二】、【三
(二)】
5、第十一章
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
第一节
视力残疾儿童的一般问题【四
(一)】
第二节
盲童的心理特点【二
(二)】
第三节
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三
(一)】、【四
(一)】
6、第十二章
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
第一节
学习困难儿童的一般问题【五】
7、第十六章
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
第三节
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实施【三
(二)】、【四】
8、第十八章
特殊教育机构的建立和任务 第一节
特殊教育机构及其任务【一】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及走向
1、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
2、特殊教育的发展阶段
3、特殊教育的走向
三、聋教育沟通技巧
1、世界特殊教育发展历史(记住主要人物以及重要标志的年代)
2、聋教育沟通技巧
3、聋教育沟通技巧之实现路径
1、特殊教育(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1)课程设置的原则
(2)课程设置
(3)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盲:关于课程的评价 聋:第3、5、7、9、10条 培智:第1、2(生活语文)、6条
2、解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四、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五、江苏省教育厅《特殊教育文件选编》
1、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
2、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1)【对象、入学、教学要求、师资培训】
(2)江苏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基本要求【招生】
3、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1)教育训练对象和学制(2)教育训练的内容(3)教育训练工作的几个问题(4)附录
一、附录二
六、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第十章特殊教育
第五篇:南通市2012年暑期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管
南通市2012年暑期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管理者研修要点
(论文发发表网络)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规划纲要》的亮点(10点)
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高校分类入学考试;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激发教师积极性;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
2、《规划纲要》的特点(4点)
特点之一:规划时间长
特点之二:《规划纲要》质量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要满足时代的需求。特点之三: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七条)
特点之四:新的教育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主题(三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5、《规划纲要》提出改革考试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容
6、《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7、《规划纲要》关于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表述:①更新人才培养观念。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③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6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二、现代学习理论,德育理论等
1、主要的学习理论派别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理论:桑代克——试误说;华生——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2、斯金纳程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根据学习的目标,在促进学习者学习时,要不断地给予强化,促使学习者向着学习目标迈进。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使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3、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基本过程:同化。
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5、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模式。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主要模式:1.分析教学目标2.学习者特征分析3.学习内容特征分析4.设计学习任务5.学习情景设计6.学习资源设计 7.提供认知工具 8.自主学习策略设计9.管理与帮助设计
10.总结与强化练习11.教学评价
6、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内容)学习间接经验。②(性质)学生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有相当距离,往往意识不到现今学习的意义从而带有被动的性质
7、教学诊断以课堂观察为基点,以教学行为的改进为归宗。
8、教学行为的诊断方式从诊断的主体看可分为他人诊断法和自我诊断法。
9、教学诊断的原则有:客观性、发展性、激励性、针对性、互动性、自主性
10、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的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他是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代表人物。
11、科尔伯格对教师的建议
劳伦斯·科尔伯格,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12、价值澄清理论在60年代时逐渐形成一个德育学派,拉斯是这一学派的创建人。这一学派的代表作为拉斯、西蒙、鲍姆三个合著的《价值与教学》。
13、学校德育的社会行动模式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的德育学家雷德·纽曼。纽曼认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成员,应当具备三种改变环境的能力①作用事物的能力②影响他人的能力③影响公众事务的能力,并认为德育应注重于如何培养第三类能力:即公民社会行动的能力。
14、“五心”教育是指:自信心、热心、孝心、爱心、爱国心(以上内容可参阅2011暑期校本研修,通识理论研修内容)
三、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教育法规、管理、学校管理等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3、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是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4、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5、素质教育要改革对中小学生的考试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应符合教育方针、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6、素质教育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校长、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良好的师德。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抓好校长、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7、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象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9、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新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1、新课程标准提出:幼儿园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12、新课程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13、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成绩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14、《教育法》中规定教育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1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的制度。
16、《教师法》中规定了教师的六项权利和六项义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17、教师资格由国籍、思想品德修养、业务、学历等4个要素构成18、被撤消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19、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等形式。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由原来义务教育法的18条增至95条,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加强学校管理、保障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等。
21、民办教育机构属于公益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22、教育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
23、学校管理既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也指学校内部的管理。
24、学校内最普遍、最大量、最基本的管理是教学管理。
25、学校评价根据评价指标性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根据评价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6、中小学管理的现代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方法、反馈调控方法、数量统计方法、社会心理学方法等等。
27、中小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有:计划(起始环节)执行(中心环节)检查(中继环节)总结(终节环节)
28、目标管理亦称目标管理方法,通常用MBO表示,目标管理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代表作《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