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课的研究课题总结
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课的研究课题 阶段性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课的研究”课题,被我们学校立项。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组随即根据课题计划有序而富有成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现按照要求对阶段性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课题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
(一)课题实施方案
1.课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学生进行轻松、开放、主动的学习搭建了平台。让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能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教材的文本现实,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科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现代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有效结合,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科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科学家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进行“小学科学课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有价值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已成为该学科教学中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纵观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课堂演示,而今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结合与发展,特别是在新的教学观的影响下,教师对教学设计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等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日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能只是以单一手段、方式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以发展学生信息加工、认知构建及创造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多媒体网络系统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最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它代表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仍是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今天,研究具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网络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力图从广大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据课程的特征、理念和教学实施要求,通过典型课例活动的设计、实践和分析总结,对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课教学进行研究,提出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课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提高教学实效。
3.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课的研究”,是指科学课堂教学教学手段的提高,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一是教学内容的科学化,指内容的丰富多样,内容的可供选择性,内容可来自教材以外的有关资料,实践成果。二是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方法能灵活多样,并且在运用中始终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三是学习方式的科学化,教师的“教”的效果总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所以就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运用现代教育的学习手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领会新知,运用新知,提高能力。本课题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探索科学课堂具体操作方式。4.研究进程安排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呈现内容,激发兴趣 这是探究的初始,在这个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材成立体状呈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突破重点,解决困难
随着探究地不断深入,教师们成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把文本、图片、音像、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制作成各种课件,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的基础上,我校教师尝试利用网络教学方式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扩展师生、生生的交流空间和交流层面,力求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受和刺激,给学生子亲自动手、亲身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第四阶段:返回生活
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要把学生新知识应用到实现生活当中去,老师还必须安排一个“知识回归”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以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真正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研究工作进展
到目前为止,课题组正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期的主要工作。
1.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课堂调研,并收集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
2.自课题立项批准后,课题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课题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布置了课题研究工作要求和任务,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任务分工,并确立了课题研究实验班级。
3.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和“开题会”的要求,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是设计、研究和积累活动教学案例,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主要运用的实践研究和初步总结。
二、阶段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们的辛勤工作,本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加强硬件配置和队伍建设,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条件和保障 创设了一个良好教学环境,加速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添置了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教室,并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等,还建成了校园网、校园广播通讯系统等通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首先落实了培训具体目标;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内容;
(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采集和开发实用的素材和课件。突出信息技术课程,加强课件管理,为实现“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三)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运作模式,不断提升“整合”的质量和成效,我们尝试探索了教学新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 模式结构流程: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学习交流→训练运用→总结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目前在我校各学科教学中的讲授新课和复习课得到广泛的运用,取得良好的普及效果。
模式之二:自主探究式
模式结构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网上互动→测试小结
这种模式在我校学科探究式教学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效果良好。但学生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四)我们围绕“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库思路,初步建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实现了全校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
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
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专家组成员郁波、章鼎儿、郑军 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 · 提高少儿的天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 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 · 让住高楼的孩子走近大自然 · 多元智力理论在小学《科学》评价中的运用 · 认识岩石 · 自然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要假说还是不要假说 · 《专题探究型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方案 · 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 · 以多窗口式常识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实验报告 · “家长参与科学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评价 · 小学教学 ·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实验 · 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库 · 常州钟楼区小学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 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理论的思考 · 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几点思考 · 刍议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 由水资源问题引出的…… · “小学科技活动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报告 · 科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 科学的相对性及其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渗透 · 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 · 新世纪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趋势 · 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 校本课程人在哪里 · 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让赛课回归教学常态 · 教研如何找到课程改革中的位置 · 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的研究 · 综合理科课程的开发与科学素养 · 一年级学生科学课上的认知特点 · 国内外小学科学教材中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 开发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 科学教育的评价 · 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与思考 · 什么是教育评价 ·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以评价促发展 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库 小学生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 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科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方法 挖掘科学课典型学习活动教育价值的意义和做法 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 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科学课程学习的方法和体会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的经验与体会 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 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 新教材教学材料的准备、保障及改进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 开展科学课程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新教材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与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科学新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事实分析 学生对科学新教材的基本看法、态度及其原因 学生对学生新教材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 科学新教材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新教材试教过程中实验教师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内容与方法 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 新课程中的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
第三篇: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融合姓名:
单位:
电话:
邮箱:
浅析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融合罗定市泗纶镇中心小学 李鑫灿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时代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能够不断地完善课堂结构,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有着显著的效果,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学科;课堂;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在我省粤北地区的小学课堂教学来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是可以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课堂上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课堂上泛用滥用信息技术,同样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有点舍本逐末,在此我就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本文的论点进行研究。
一、课堂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弥补资源缺陷
在我市粤北部分偏远山区的小学学校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学校学习资源以及科学实验设备都远远比不上城区学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以往很多欠发达地区小学的科学课课堂教学都是采用传统老旧的授知方式,也就是刻板的——台上,老师讲;台下,学生听、记的授知方式。这种授知方式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实践的机会。科学中提到的实验课、操作课根本无从谈起,几乎都是由通过课本的插图以及文字说明而去想象其中的操作,因此这样教学环境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啊!
而随着我国经济起飞,科技发展;各地偏远地区小学学习资源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信息教育技术的不断引入,并逐渐开始融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而小学科学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也充分显示出来。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实验、操作等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呈现能使得课堂更加多元化,能够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显著的效果。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融合信息技术不但能突破课堂实验条件的局限性,而且还能不断地提升课堂实验的效率,使教学实验所需要表达的内容直观而又多元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习中也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学习研究,认真地去认知收获学习内容。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想着怎么样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呈现更多元化,使得刻板的教学内容变成为生动、有趣知识传递给学生吸收。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呢?教师可以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转换成的动听的声音、优美的画面呈现给学习,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形象地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方便教师讲授知识,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很轻松,真是一举多得。
三、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
不仅仅是小学科学课程,其它的小学各学科课程基本每一节课内容都相关教学内容重点与教学难点。而体现一节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也是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难点掌握程度,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才算的上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更是要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突破,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突出以学为主的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要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良好意识。理想的教学计划是好事,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时很多教师就显得有点束手无措了,因为这些知识以常规的教学手段授知以小学生理解能力是很困难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更直观、简明、生动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理解,从而较好地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能更容易地突出教学重难点,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提升学生的科学课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是多元化的,在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科学问题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科学课上册《云的观测》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授课前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关于云层的资料并将所查阅到的内容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对于自己可以通过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还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自然就会积极性大增,踊跃参与进来。在此教师还应该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这样一来,一些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学生也不至于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成果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竞赛机制,这样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这样的授知方式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能培养学生不断提升了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继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德.浅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4):49.[2]王波.教师如何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大趋势[J].中小学电教,2015(6):69-70.
第四篇: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史逸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学校把多媒体技术引入了课堂教学,和各科进行整合。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从优化训练内容出发,运用多媒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听觉、视觉、触觉,都参与感知活动,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能够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加上计算机所特有的功能,使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收到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效果,调动起学生学写作的积极性,并扩大训练容量,会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巩固写作能力的效果。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借助媒体,激发作文的兴趣
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皆知之,学生只要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小学生由于受阅历、年龄的限制,就感觉没东西可写,没内容可写,如果再没有写作的兴趣,对作文就会感觉头痛。多媒体情境下的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将图片、声音等教学的资源结合起来,把枯燥、乏味、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逐步形成爱动笔、喜欢写的良好习惯。老师可根据习作的需要,上网去查找或去拍摄作文教学的资源,把学生难以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现象或过程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变怕写为乐写,以写作为乐事。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声画并茂,视听结合,令学生入情入景,激励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
教“描写动物”这个内容,让学生明确这次写作“要抓住动物的特征,要有条理、生动、形象的描写”后,先声像引路,观看电脑里储存的录像《小白兔》。接着出示例文,学生自读,进行例文分析,提出两个问题:
1、小作者抓住了小白兔的哪些特征来写的?
2、小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说说。再观看电脑中储存的构思:提示:“
1、你准备选择哪一种小动物来观察、描写?这种小动物有哪些特点?
2、你打算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种小动物?”然后,播放有小猫、熊猫、象、小鸽子这几种动物的录像,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来写,学生兴奋起来聚精会神地观看。录像放完了,选择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的动物录像重播放一次,再让同学一边看一边说这动物的特点。通过老师的引导,然后让同学同座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写作。这样,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这一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来写,写出语句生动、形象的文章。
2、巧妙再现,使作文生动活泼
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地重现相适应的情景或氛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指导作文提供极大的便利。
指导学生记一次高兴的游戏,作文前先组织学生玩“盲人贴鼻子”的游戏,并将游戏的过程摄影下来,指导作文时,重现重点和细节的部分,把学生将鼻子贴到不同的位置时那逗人发笑的样子和同学们作出的反应放映出来,让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进而准确地表达。还可慢放画面,将瞬间即逝的现象或过程清晰地重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更好地照顾后进生,让他们认真地观察、补充和修改,从而使文章表达得具体生动、活泼有趣。
3、借助声乐,使作文声情并茂
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有五彩缤纷的屏幕,生动丰富的画面,还可配以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卸下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
《记一次小运会》可把当时的场面拍成录像,写作之前放给学生看,再现当时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仿佛又来到了运动场,听到了充满节奏的运动员进行曲和同学们的呐喊声、助威声,身有感触,使文章写得声情并茂。
二、引导观察,培养创新思维
1、利用视频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思考问题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利用信息技术与作文整合,教学时不仅能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指导学生写〈校园一角〉时,看完视频后问,如果你是校园一角里的一棵柳树、一朵小花,微风吹过时,你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被这种生动有趣的视频吸引住了,再通过图文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思维得到了培养,对这些思维性较强的问题充满兴趣,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使学生的作文教学得到了最优化。
2、利用视频观察 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多媒体电脑创作的作文情景,对学生有深深的吸引作用,使学生对作文对象本身更加关注,更加亲和,观察也就更加细致,在头脑中留下的烙印很深,动笔写出来,也就觉得有话可讲,滔滔不绝了。学生的作文是周围的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如果不会观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写作时就不会有具体实在的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为学生的观察事物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小学生平时观察事物往往是囫囵吞枣,浮光掠影,如果要他们马上说清所看到的事物有哪些特点,学生就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尤为重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并进入课堂,学生借助多媒体通过声、光、、形、色和动画等传载多种信息,它能把大千世界的真情实景变成图像和声音显示给学生,并能使显示的事物在大小、远近、快慢、动静、虚实之间互相转化,还可超越时空界限,使不可知的事物变成丰富生动的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对事物观察得更清楚、更具体,使描写对象或事物生动形象地跃然于课件之中,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和反复性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有序而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学生具体生动的表达。
指导学生写《校园一角》时,就先把有关校园景物的录像反复播给学生看,再放慢录像的速度,有次序、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首先说出校园一角有哪些景物,哪些景物应该简略地说,哪些景物应该重点地说,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仔细认真地观察多媒体画面,有了丰富的直观,说起校园一角来,就头头是道,有声有色,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和作文的这种有机整合,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不再感觉无从下笔,言之无物,而是使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的观察,产生感觉、知觉和联想,以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展示修改,提高评价的效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习作中的错误和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讲评,指导学生如何去修改作文,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上作文评改课之前,教师选出反映共性的好、中、差的作文数篇,上课时在实物投影机上投影出来,由教师示范修改或师生共同对文章内容、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进行评改。评改过程中,展示修改的每一个步骤,把原文和修改稿进行对照,使学生对正误了然于胸。这样不仅能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作文评讲的质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功能作用进行写作训练,和作文进行整合,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轻松愉快的掌握学习内容,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乐学乐写,巩固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的效率大大的提高。2008年1月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培训总结
小学科学课培训总结
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学校王丛丛
前几日,我参加了洛阳市大象版小学科学课的培训
活动,深感荣幸。培训专家的精湛的科学基础知识讲座、各地优秀的示范课及专家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科学课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作为科学课老师要让知识自然地流进学生的意识世界,这就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我感到了一份来自未来的压力。对此我的体会如下:
一、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次我听到的最多
频率的一个词就是“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二、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
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智力思维发展水平、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
科学的需要。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都不同,因此他们的经验、感受、及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情感都会有所差异,强迫这些学生同样的内容,而且还要达到相同的理解水平,这是不现实的。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学生生存在整体的、发展的社会中,就要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
三、作为科学教师说话一定要严谨。在培训的过程中
其中还有示范课当中也有小瑕疵,就是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教师在讲到理论基础知识的时候一再强调这个问题。科学课的开放性是无可比拟的,教师的知识已经不是简单的一桶水的问题了,对于我们科学课教师来说,严谨的组织教学,设计合理的问题,是我们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加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课,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育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规范科学研究习惯的“未来科学家”。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教学理念
和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新课程时代下的科学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