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课题总结
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早餐问题的透视》
我们小组的研究性课题题目是关于中学生早餐问题的调查,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组员都队早餐问题有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同学不吃早餐,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学习,我们小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很深的了解。
可是周边的同学对此并不了解,为此,我们通过这次研究课题使身边的同学们了解它,并加入到健康早餐的行列中来。我们通过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了统一的问卷调查,经过我们小组人员对答卷的统计,我们发现现在不吃早餐的同学占我们调查的45.5%,尽管不到一半,可是通过一些误差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中有吃早餐习惯的人很少,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对于吃早餐的同学能吃上好的早餐的人很少,而且我们发现吃早餐的同学对早餐的要求多数是卫生和方便,不注重营养搭配。
按照我国学生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左右。但是,根据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学习需要情况,对在中、晚餐中可能供给不足的营养素如能量、维生素B1 等,其设计量可增加到35%。我们在对比一下我们中学生的早餐情况,可以发现有多大的问题。
现在中学生吃早餐不注重营养,为了方便不注意搭配,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很多的学生在早餐时经常吃些没有营养的食物,有的同学每天早上都吃方便面,而这些同学的早餐只是为了垫垫肚子也不注意早餐的的好与坏。
但我们的早餐需要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将每个营养早餐食谱的设计,尽可能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对于课业负担较重的学生来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很多学生不能坚持天天吃早餐,还有不少人是在路上匆匆解决的。有些同学认为,早餐吃得不太好,午餐或晚餐多吃点,吃好点,照样能把所需的营养补回来,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据调查,凡能坚持每天吃好、吃饱早饭的学生,其体形和功能发育都比较好,身体健壮,上课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也高;反之,早饭吃不饱,有些学生在第二节课时就产生了饥饿感,第三节课时已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吃早饭的学生一般在第一节课时肚子就开始“打鼓”了,经过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很有可能出现四肢无力、思维迟钝、面色苍白、心慌、多汗等“低血糖”症状。
保证每天摄入高质的早餐,不仅能提高学生总的日营养素摄入量和营养状况,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身体耐力。饥饿会降低学生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使注意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降。大量研究表明,与不吃早餐的学生相比,每天吃早餐的孩子标准试卷测试的错误率低、反应灵敏、注意力集中、出勤率高、迟到次数少。不吃早餐则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均降低,记忆力也下降。
营养专家呼吁:学生要吃好早餐,因为上午紧张的学习和活动,要求早餐必须提供充足的能量,而且早餐提供的热量占了一天所消耗的总热量的1/3.还有美国健康学家调查证实,吃早餐有助于一整天的记忆。营养学家说,不吃早餐有三大害处。
危害之一是:易引起脑疲劳。二军大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主任郭俊生教授说,学生上午的学习任务很繁重,大脑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消耗能量及营养素很多。如果不吃早餐,能量供应就严重不足,容易引起脑疲劳,影响大脑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学习效果就不好。危害之二是:学习效率降低。复旦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柳启沛说,人的血糖需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上,人体各器官才能得到足够能源。血糖主要来自食物,如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很少,血糖就会下降。血糖降低后,人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等现象。危害之三是:对生长发育不利。二医大医学营养学教授程五凤说,人的合理均衡饮食,早餐应占到三分之一。中小学生正值长身体阶段,营养需求量很大,经常不吃早餐,将严重影响营养的摄入,阻碍人的生长发育。此外,不吃早餐而午餐过量,会导致人群肥胖率的提高,诱发胆结石、胃炎等多种疾病。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不吃早餐的危害不仅仅是这些: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长期不吃或不科学地吃早餐对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因为早餐摄入的能量可以占到全天能量摄入的30%,经过一夜睡眠,身体有10多个小时一直在消耗能量却没有进食,所以人体需要靠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储藏能量。早餐营养的摄入不足很难在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所以不吃或不好好吃早餐是引起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吃早餐首先会精神不振,其次早餐不足,中午一般容易吃多,消化吸收难以跟上,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还会因为打乱了消化系统的生理活动规律而诱发肠炎等肠胃疾病。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种不同疾病。早餐不吃或者少吃,中餐自然吃得多,身体吸收消化来不及,极易形成皮下脂肪,容易发胖。空腹时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特别高,再加上胆汁分泌少,胆固醇溶解慢,易患胆结石。不吃早餐,人体只能动用体内储存的糖元和蛋白质,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加速衰老。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吃早餐的儿童全天平均的总能量摄入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某些矿物质如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A、叶酸等的摄入量都低于吃早餐的儿童。
有些学生不好好用早餐,与晚睡、晚起的不好习惯有关。早上起床晚,就没有时间吃早餐,也没有旺盛的食欲,所以还得从改变不好的作息习惯做起。
首先是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现在有不少学生成了“夜猫子”,晚上睡得迟,早上起不来。对此,家长特别负有责任,要督促孩子严格按作息时间表上床休息,按时起床,不能纵容和娇惯他们。
二是要按时完成作业。有不少学生放学回家后,不是按时做作业,而是看电视、听音乐、上网„„到做完作业时,时间已经很晚。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先做作业、后看电视的习惯。
三是家长要教育孩子重视早餐。除了教育他们认识早餐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外,还必需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口味爱好,给孩子安排好丰富的早餐食谱,使孩子得到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三类食物必不可少
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怎样来保证孩子的早餐营养丰富呢?
首先是要保证孩子早餐摄入的能量要达到全天所需能量的30%。一般地说,食物可分成谷类、肉类、奶制品和蔬菜水果4大类,如果早餐食用其中3类或3类以上的话,早餐的质量就比较好;如果只有两类或两类以下,则达不到标准。为孩子准备早餐,最好选择干稀搭配、主副食兼顾,例如主食是稀饭,可加一个荷包蛋(或一片瘦肉)和一些青菜;吃包子可加一瓶牛奶(或豆浆),再加一些黄瓜、西红柿片等。同时,有条件的家庭还可经常换换花样,这样既能增进孩子的食欲,又能满足营养需要。
现如今是一个拥有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时代,所以,有很多很多的中学生在为自己的将来作打算。但有许多同学,为了学习,不惜牺牲一切时间,结果造成身体不适,反而耽误学习,得不偿失。然而,有更多的同学为了节约时间,早上急急忙忙出家门,连早餐也不吃,如果家离的远,再加上起来晚了,就更顾不上吃早餐了。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长此以往的话,会对你的身体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据资料报道,现如今中学生有39.8%的人不吃早餐或吃得很少,这样早餐吃不好,就会吃一些零食,而零食里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和防腐剂,还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身体不好。经常不吃早餐还会对上午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像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精神不集中的症状。而且不吃早饭的人患头痛、感冒、胆结石、胃炎、贫血等病的发病率比其他人要高,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中学生有很多人不吃早餐,为了学习。但如果你们得了这些病,不是更耽误学习吗?上海有一名中学生因为经常不吃早餐,在体育课上晕倒,被检查出是胃炎,住了一个月的院才治好。这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有理由不相信吗?如果你以前有不吃早餐的习惯,那么从现在开始改正吧,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早餐要吃好”。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合理搭配营养,肉、鸡蛋、面包、奶、豆浆、粥、蔬菜、水果等都是很好的营养品。最好经常换换口味,刺激食欲,让早餐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学习固然重要,但身体更为重要,重视早餐,重视健康,重视你自己!
第二篇:教师研究课题总结
教师研究课题总结
泉州闽南文化研究之古民居研究
课题的来源及确定:
常言道:“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中的“活化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福建省也提出要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泉州更是抓住时机努力争当海西的排头兵。作为泉州的一员,你对泉州的闽南文化了解多少呢?你知道闽南话正面临着消失的绝境吗?你知道前不久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南音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吗?你还知道闽台缘博物馆里的文化是连接大陆和台湾的根吗?还有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古民居建筑、茶文化、舞龙、舞狮、木偶戏、梨园戏、拍胸舞、公鼎婆等等,尽管近在咫尺,但却很是陌生!可喜的是,闽南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海外人士的关注。同学们,作为一名泉州的中学生,我们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对本地的文化进行研究,了解本土文化的来龙去脉,生存现状,从而共同来保护我们的优秀文化,为泉州的发展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确定范围:
由于泉州闽南文化研究这一课题过于广泛,学生在开展研究前,势必需要一个大小合适、合理,又可以全面典型的反映这一课题价值的范围。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学生最终确定泉州的古民居建筑这一文化作为研究的对象。
确定此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本土的文化古迹,查找相关的闽南文化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泉州文化的热情。能够较好地掌握文化的精神,清楚泉州的闽南文化,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自我的目的。同时,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中来,甚至努力担当泉州文化的继承人,充分发挥泉州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作用。
确定方案:
我们的实施方案是以查阅资料和做调查问卷为基础的。
A.开展科研,资料收集工作是一件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了解前人已有的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专家已做出的研究结论和立场,这样不仅可以为我们以后的最终形式成果在一些方面
上,加强了可信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使我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就最新的情况,做出独到的、新颖的结论和价值。
B.而调查问卷则可以从实际出发了解研究对象的实质和发展,使我们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探讨。
另外,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群体活动,以及发展个案深入调查寻访为辅助方法,作为我们整个研究活动的方案。
调查研究的过程:
1、课题确定及制订范围。“泉州闽南文化研究”这个课题的范围非常的大,如果不找一个小的切入口的话,那么只能泛泛而谈,所以选题是否可行很重要,一开始,由于我们缺乏研究经验,而把题目定的很大,使得学生很难入手,也不易把握。经过老师的指导,才恰当限定研究范围,寻找到了切入点,使之后的研究易于操作,具有可行性。因此学生花了较多时间用来确定这个小课题。
2、确定实施方案,计划表,分配任务。做任何一件事情前,都少不了一个好的计划,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最好的效率,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随即制定了一张计划表。课题小组同学在研究中分工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是研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初步阅读大量有关书籍,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整理成摘录卡。书本上的资料特别是网络上的信息,有时是杂乱无章或互相矛盾的,将其整理成我们所需的东西,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学生采取了摘录卡这个很好的方法。
4、制成的调查问卷。我们就制成了适合中学生的调查问卷。起初只是觉得问卷设计新鲜有趣,平时也见过一些调查问卷,并不认为有什么难的待到自己提笔构思时,才意识到出好一份问卷并非易事。设计问卷的过程对于我们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张设计成功的问卷本身。
5、根据小范围调查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整理、补充和完善。我们根据小范围调查的结果,对调查问卷的问题的轻重和数量进行了修改,这对以后的大范围调查作了很好的铺垫。
6、回收调查问卷,做统计和整理。大量的问卷回收下来,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统计数据了。统计是一项很庞大、很有逻辑、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为了力求于每份问卷的回收价值,对待每个问题,每项选择,我们都进行逐一的翻查,完整的记录下每个我们所需的数据,所以花了比较长且很觉吃力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数据的整理。
7、就遇到的问题和所需,第二次资料收集工作。收集资料看似容易,实际却需下工夫。到哪里收集,怎样收集,都是不小的问题。于是课余时间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上了。
8、初步定稿,修改,最终完稿。为了更好的表现前些工作所有的成果,运用了许多多媒体知识,许多也是现学现用,繁忙中的失败也不少。最终以PPT的形式完成了对本课题的研究,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也认真地完成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研究结果:略(详见小组研究总结)
教师几点心得体会:
学习到的经验之处:
1、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和培养了我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班的苏剑涛同学,原来对数学和其它学科学习都不太感兴趣,但自从参加了他自己喜欢的课题小组后,学习劲头和学习信心更足了,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存在的问题:
1、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上升到课程观念上,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都付出艰苦努力,但有的研究小组的学习活动却是应负式。
2、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校级各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在校级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个课题研究工作搞好。
第三篇: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
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教师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深入到日常的教学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效。
一、研究进展情况
1、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采取个人自立学习与集体学习培训相结合,加强了课题实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全面、多渠道地进行理论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教材及教材分析;观看相关课例录像;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5月,黄燕老师做《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探究》的讲座,讲座从“何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当今阅读教学提问的现状分析、有效提问的方法”四个方面展开,条理清楚,富有说服力。
2、调查研究,摸清现状
为了了解我校语文教学提问的现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课题组开展了几项调查。(1)教师课堂提问调查。共向语文科组14位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4份,收回14份。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也曾有意识地去改善,但所取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没有认真地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梳理,对问题没有进行理性的分析。(2)学生课堂提问调查。向学生发放《语文课堂提问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8份。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提问是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注意听讲,积极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最好是在思考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几个原因,提醒老师设计问题时难易要适度,提出问题后能够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对问题的表述语言要清晰、简洁。(3)观察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情况。为了了解学校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听了我校五节语文课,分别从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获得问题的途径、学生候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完成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的填写。从调查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课堂提问效率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数据反映,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随意性较大,没有针对性,大部分提问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问题浅、偏、散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些调查,帮助我们认识到了我校目前在阅读教学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
3、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课题的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者必须对课题的思想进行领会,具体落实、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课堂就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我们研究效果的主途径。为保证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每节研讨课授课老师都要提前将教学设计拿出来探讨,在集体备课中优化问题设计。授课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分工完成《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分别从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获得问题的途径、学生候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教师理答方式、问题设计与目标达成的关联度五个方面进行观察,形成观察小结和个人反思,在评课中大家共同探讨本节课中学到的闪光点,在问题设计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在研究中,教师们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研究,对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探讨和交流中形成共识。
4、创建课题研究博客,及时上传材料
按照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题研究实施网络化管理的要求,课题组于2012年3月创建了课题研究专题博客,通过网络动态展示研究进程和成果,接受省专家的指导。借助博客这个平台,我们还能与别人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提高研究的质量。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三个月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部分阶段性的成果。
1、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意识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讨,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课题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写出了一些有借鉴价值的教学论文,如陈彩元老师撰写的论文《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
2、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问题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整体推进与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多考虑备学生,设计问题时多考虑怎样问学生能接受、问题是否太简单或太难、环节间的问题是否能帮助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就要做到:
(1)老师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读懂文本是精心设计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钻研教材不透,就难以把握教材的联系点,提问时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带着学生游离于文本中心、脱离文本重点去讨论问题,消耗时间。教者对课文缺乏整体理解,缺乏深度把握,如何能通过有效的提问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领学生阅读感悟呢?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潜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切入点,弄清哪些是主要的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非重点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课内必须解决的问题,哪些是有助于课内问题解决的课外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合理安排,然后反复推敲如何用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2)调控课堂提问的难易度
人的认知水平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的。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教学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来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3)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思考时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一般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4)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让他们学得快乐,学得自主,学得创新,不能老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回答问题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这样的应答还是处于被动的。在课堂中,教师要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这才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问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要多元化。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评价最好使用的语言要富有鼓励性。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创见”等。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对学生的评价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有独创性的见解。语文学科有开放性,课堂问答同样也有开放性。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计划,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并且适当的给予表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3、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往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时常跟着教师走,教师一问学生一答,丝毫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全由教师或好学生替代。而今的课堂被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贯穿着,有效的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得到了提升,从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适当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
1、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仍处于初步的了解层面,没能深刻理解课题的指导思想,导致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没能够做到完全渗透,更多的只是从表面上来进行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导向不强,导致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一些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老师们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四、下一步研究计划
1.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组织老师们学习业务知识。
2、加强对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的收集与研究,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提问的策略成果。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四篇:海洋教育研究课题总结
总 结
五.三李克钰
最近,我们开展了海洋教育研究活动。下面,我来对这次活动做一次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了海洋资源和海洋的形成。
海洋的资源: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砂矿以及海水直接利用等。
海洋的形成:大约在50~55亿年前,云状宇宙微粒和气态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原始的地球,既无大气,也无海洋,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轰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岩浆易于上涌喷出,因此,那时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火海。随同岩浆喷出的还有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上升到空中并将地球笼罩起来。水蒸气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原始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多,约为今天海水量的1/10。另外,原始海洋的海水只是略带咸味,后来盐分才逐渐增多。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的沧桑巨变,原始的海洋才逐渐形成如今的海洋。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海洋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五篇: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爱心导航
——用激情点燃心智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2009年9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感召下,我满怀激情地加入了教学研究课题,开始了语文教学上崭新的尝试。回首这一年来的历程,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一路风雨一路歌。我既品尝到披荆斩棘的艰辛,又感受到小小的丰收的喜悦;既摸索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也产生了许多的思考与困惑。现将这一年来的实验情况作个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拨动了他心灵的情弦,引起共鸣,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激情教育的效果。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人文因素,只有对这门学科怀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自发地去学,也才能学得有效。我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地让学生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感受语文课堂的轻松和快乐,体验语文给自己带来的进步和成功,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持久地保持下去。
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语文老师。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征服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结合自身实际,我个人认为,我最大的武器是语言幽默、睿智。在课堂上,我既把自己当做老师,有时
又俯下身子,做孩子们亲密的朋友。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我经常会说出一些让学生开怀大笑同时又受到教益的话。比如,我们班有一位戴着眼镜的学生,思维很活跃,我就开玩笑地说:“每当我看到这位学生,就想起了聪明的哈利.波特。”话一出口,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位学生也很高兴。再比如说,有一次,全班同学都很期待一位女生上台演讲,可她却有点胆怯,迟迟不敢上台,这时,我微笑地看着她说:“你再不上来,我就让你的两位邻居用轿子抬你上来了啊。”她马上感受到老师善意的鼓励,于是在同学们热烈的笑声中很豪气地走向讲台。
在课堂上,幽默、睿智的语言除了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还能于不动声色之中鼓励或提醒学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乐观、智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时刻用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激活他求知的热情。
此外,我还勤奋工作,创新工作,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高尚的师德。我还时不时地在学生面前露一手,唱一首歌啊,朗诵一首诗啊,甚至于来一段表演啊,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优秀的新新教师形象,让自己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崇拜的对象。事实证明,我做到了。在我们班所有的老师中,我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个。在学生评教的活动中,我是得分最高的一个。当听说我下学期有可能不继续教他们时,甚至有很多学生跟我说:“皮老师,你带哪个班我就跟到哪个班。”自然地,语文课也成为了他们的最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激情。
所以我精心组织口语交际的教学,运用辩论赛、演讲等形式,针对“如何花压岁钱”“这样过生日好不好”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逐步提高表达能力。每星期利用一节课,为学生讲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中,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方法还很多。最根本的是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理解、体会、揣摩,这样才能深人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有发现,才能享受到乐趣。当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时,课堂才能实现沟通的乐趣,我和学生一起快乐,一起分享,教学成为师生一次生动的人生经历。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活动中学习,在“玩”中学语文,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这一年来,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利用每晚读报时间开辟语文栏目:星期一:《我读诗词》;星期二:《我读名篇》;星期三:《我说生活》;星期四:《佳作欣赏》;星期五:《读书交流》。还不定期地开展赛诗会、辩论赛、课本剧演出、书法比赛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快乐和竞争中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丰富了“快乐语文”的内涵。
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
指的就是丰富的生活和追求教学更高教学境界的热情。行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生命,因为激情而美丽;课堂,因为激情而动人。
心
导航
——用激情点燃心智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大同城区23校
皮振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