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21日在德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21日在德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 长 张珍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德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地委、行署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增一保促跨越”发展思路,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工作要求,大力发扬“白+黑”、“5+2”工作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始终按照中央、省、地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出实招,重实干,求实效,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集中精力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一是经济发展加快提速。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3亿元,增长14%,创历史新高。财政总收入完成2.22亿元,增长2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2亿元,增长3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35.6%;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45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8元,增长16.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6亿元、13.3亿元,增长45.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1亿元,增长18.5%。二是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解决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79亿元,增长25.3%,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7.35亿元,增长23%。完成了城北工业园区2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筹资1000万元启动城北工业园区建设,乌江水泥厂年产120万吨技改项目顺利投产,亿源畜产品加工厂竣工投产,新品酱香型“颐年春”系列产品投放市场,腾辉矿业年产3万吨萤石精粉加工项目试运行,黔东油脂集团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引导扶持兴农米业等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增长7.9%,粮食总产量达17.8万吨,增长4.1%,油菜产量达1.14万吨。有序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现烟叶收购15.14万担,产值1.1亿元,税收2320万元。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新增天麻种植7万平米。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新建养殖小区23个,新增养殖大户569户,开展人工种草5.91万亩,实现畜牧渔业产值6.74亿元,增长12%。狠抓生态茶产业发展,整合资金5684万元,新建标准化生态茶园3.29万亩,建设无性系茶树育苗基地717亩;种植竹子5000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省政府验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41.3%。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土家民居改造1080户,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3741口,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四是第三产业日趋繁荣。强化三产联动发展理念,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市场繁荣与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亿元,增长15.8%。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7万余台,销售总额达4407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稳步推进,新建商品配送中心1个、农家店75家。编制完成《德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通过专家终审,旅游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开工建设商住小区2个,完成商品房开发 4.65万平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16.2亿元,增长19.4%。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实现引资到位资金10.42亿元,增长270.72%。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挤进地区“十二五”规划项目195个、投资额达2137亿元(含部分地区打捆项目),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占地区的28%、38%。始终把项目争取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年争取到国家项目204个,投资金额8.6亿元,到位资金4.46亿元,融资贷款2.09亿元投入有关项目建设。一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争取省委、省政府把德江定位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紧紧抓住“三高四铁一港口”建设目标,扎实做好项目实施和对接工作,顺利完成杭瑞高速公路(德江段)征地2684亩、拆迁安置295户、搬迁坟墓713座,兑现补偿金1亿余元,杭瑞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并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沿榕高速(德江段)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德江—务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昭通—德江—黔江、都匀—德江—黔江、贵阳—德江—郑州、重庆—德江—广州铁路已列入议事日程;完成乌江白果沱港口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投入资金2136.5万元,建设通村公路31条190公里。二是水利建设强力推进。按照“十年治旱”要求,抢抓水利部、省政府在铜仁地区开展水利扶贫试点工作机遇,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入专项工作经费1000万元,完成全县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和“第二轮水利扶贫规划”,总投资2.89亿元的长丰水库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连续实施三年每年投资1600万元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启动实施,观音滩水库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正在开展,泉口河、板桥河堤防工程设计和4.2万人饮水安全单项设计工作完成。全年投资1.45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91处,实现新增、改善、恢复灌面6711亩,新增除涝面积5200亩,新增水浇地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解决了3.44万人饮水困难。三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围绕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原则,一次性解决1000万元前期费用,按“30万人口、40平方公里”开展县城总体规划第四轮修编,完成城南新区修建性详规策划、7个乡镇总体规划评审和10个乡镇总体规划大纲编制。采取县级领导联系制、县直部门包户责任制和“疏堵结合”等办法,成功处理了困扰发展的“两违”难题,先后查处城区“两违”户1389户;采取多途径安置、让利于民等方式,在短期内完成了4000多亩建设用地的土地储备及城南新区8个单位334户5.8万平米房屋的拆除工作,实现和谐拆迁;城南大道和环城路于11月28日开工建设,城南11#、12#和2#、3#、15#地块成功挂牌出让,“世纪明珠”建设8幢高层及商业步行街的修建性规划方案已送地区城规委审查通过,玉溪河景观带施工图设计已提交成果,正在开展五星级宾馆设计,编制了城北大道规划方案,县体育馆、行政中心、民族博物展览馆、图书馆等项目进入筹建阶段,城南拆迁安置点场平工作完成。启动县殡仪馆建设,完成了场平工作。全力推进城北新农村一期安置点建设,已完成划地安置。日处理0.8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运,县城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征地工作全面结束。继续抓好县城区主干道“白改黑”工程,投资700余万元完成迎宾路背街油路改造和4座垃圾中转站、5座公厕及1个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四是电力设施快速升级。抓住南方电网公司投资政策倾斜机遇,《德江电网建设总体规划(2009—2013年)》总投资5.5亿元的方案顺利通过审查批准。全年争取电网建设资金2.3亿元,完成投资1.33亿元,煎茶110千伏变电站、楠杆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在抓紧实施,110千伏共和变电站建成投运,德江与铜仁电网连通,结束了德江只从遵义单电源供电历史,为全县应对恶劣气候条件下正常供电提供了坚强保障。
——民生重点问题有效解决。坚持将改革和发展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把改善居住条件作为民生之先,建成廉租住房950套,新开工廉租住房628套,完成易地移民搬迁115户,发放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253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53户,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实施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154个,完成投资2074万元。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民生之源,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投入资金2650万元在53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69个,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301人;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全力予以支持,发放政府贴息的创业贷款500万元;认真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发放涉农补贴资金6552万元。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新开辟就业岗位2007个,解决623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00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3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3%以内。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之基,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达84835人,兑现社会保险金4300万元;抓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纳入农村低保9.1万人增加4万人,城市低保8193人,累计发放低保金6569万元;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累计救助11.7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048万元;五保集中供养率显著提高,煎茶敬老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4万人,参合率达95.82%,累计受益达21.96万人次,金额4994万元,受益率达53%,基金使用率为86%。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全年投入627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启动龙泉、沙溪等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改扩建和维修青龙镇大丫口、复兴三合等20所学校,77所校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县一中新校区规划、征地工作,启动了县职校改扩建工程,县职校申创省级重点职校和县实验幼儿园申创省级示范幼儿园通过省专家组评估验收;实施以岗位聘任为主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与4018名教师签订聘任合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高考上线率达94.58%,一本上线132人,再上新台阶。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和县民族中医院门诊楼及附属设施建设;实施70个村卫生室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免疫规划和初级卫生保健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评估验收。切实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创造性地探索了人口计生工作全程管理服务模式,成功承办全省、全区计划生育全程管理服务工作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24175套,近10万人受益;认真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编排大型舞蹈《傩之舞》在省第五届旅发大会上成功演出,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成功举办了全县第三届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德江县志(1978—2005)》成功发行。移民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沙沱水电站涉淹库区110户487人度汛移民临时过渡搬迁,配合设计单位制定了潮砥、长堡、新滩、望牌集镇(市)迁建规划方案,完成路桥工程移民安置新址返包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原则,深入开展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扎实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15万户54万余人入户调查登记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控制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平安德江”创建活动,成功承办全区流动人口管理暨乡镇综治中心建设现场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从2009年的全省53位提升到26位。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得到巩固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向县人大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工作。办理人大代表批评、建议、意见201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13件,办结率100%。认真听取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全面完成“五五”普法验收工作,统计工作获国家级“五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不断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完成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和第八届村(居)换届,村(居)由原来的116个村12个社区调整为316个村29个社区。认真搞好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不断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办理县长信箱网上回复152件、专员信箱回复5件、省长信箱回复3件。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清理行政许可事项181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项。大力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撤换4个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主要负责人、5个股室干部,清理占编不在岗人员744人,开除67人,机关效能明显提升。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办理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2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128件。深入开展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各类民生资金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审计核减并节省工程资金7115万元,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人事编制、质监、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档案、气象、防震等工作全面推进。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首“十一五”,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复杂多变形势,抓住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战略机遇,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使“十一五”成为德江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实惠最多的时期。
过去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五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14.2亿元增加到33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由0.74亿元增加到2.22亿元,年均增长2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0.59亿元增加到1.52亿元,年均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8亿元增加到7.1亿元,年均增长19.6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6.3亿元增加到26亿元,年均增长32.8%,贷款余额由4.6亿元增加到13.3亿元,年均增长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60元增加到10045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38元增加到2828元,年均增长13%。
过去五年,是结构调整进展明显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55.6∶14∶30.4调整为43.6∶17.2∶39.2,呈现一产持续下降,二、三产不断上扬的格局。在工业发展上,重点培育壮大酿酒、建材及矿产加工、天麻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5%,比“十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在农业发展上,致力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重点培育烤烟、茶叶、畜牧业、天麻、竹子等特色产业,烤烟生产连续8年位居全区前列,茶叶种植面积达7万亩,引进茶叶加工厂4家,新建养殖小区66个,新增养殖大户1356户,新增栽培天麻10万平米,正加快培植竹子产业;在三产发展上,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步伐,第三产业增加值从“十五”末的4.45亿元增加到13.6亿元,年均增长16.8%。
过去五年,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五年。城乡基础设施和项目投资取得重大进展,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牵动性较强的工程相继建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1倍。县乡及通村公路由833.6公里增加到2244.6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完成梅子坝水库、细枣池水库和响水洞水利灌溉等重点水利工程,以及灌区渠道防渗改造和农村雨水集蓄等工程建设,累计解决农村24.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电力建设快速推进,争取电网投资3.67亿元,是建国以来投资总和的5倍,电网供电能力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城区主干道“白改黑”工程,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新区开发势头强劲,县城区面积由4.8平方公里拓展到1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净增6.1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0.7%提高到28.1%,获得省级卫生县城命名,为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强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投入由“十五”期末的1.6亿元增加到8亿元,净增资金6.4亿元,年均增长38%。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83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70人,城市“零就业”家庭问题较好解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县参加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的参保人数达84835人;认真抓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日益加强;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051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27户。“两基”顺利通过国检,“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资金累计投入7.36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25.6%,新建和改扩建校舍,生均校舍面积显著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累计9.1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受益;累计补充教师1440人。扩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20个,175个村卫生室相继投入使用。新建19个乡镇综合文化活动站,建成73个农家书屋、46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完成县城区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和数字化平移。沙坝水电站移民搬迁工程结束,进入后期扶持规划实施阶段;沙沱水电站移民搬迁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投资1506.34万元的潮砥偏岩子大桥即将建成。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书写了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一页,标志着德江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步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特别是2010年,是五年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为今后发展创造机遇最多、德江让全区全省上下最刮目相看的一年,省委、省政府把德江作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杭瑞高速公路、长丰水库的动工,城南新区的快速建设,全县上下盼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这种氛围前所未有,鼓舞人心,这些都来之不易。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地委、行署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图强、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德部队官兵以及全县政法干警,向在我县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和工程建设者,向广大老干部、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德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既为我县“十二五”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做好今后的政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推动跨越的先导。我们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落后传统观念,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注重抓当前和利长远的事,大胆举债投入建设,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德江就有希望。二是必须把抓项目、抓招商作为推动跨越的支撑。我们牢固树立“有项目才能有发展、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理念,加大项目前期投入,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争投资、上项目,每年争取的项目均居全区前列;想方设法抓招商、引项目,累计招引到位资金22.55亿元。多年的实践说明,只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项目争取和建设,只要有利于德江的事我们都支持,只要有利于发展的政策我们都制定,就一定能做大德江的经济总量,提增德江的发展速度。三是必须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的根本。我们始终把为民谋福祉、为民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认真解决广大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直接的饮水、住房、行路、看病、上学、就业等问题,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广大群众得实惠,民生事业得到较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众多事实表明,只要我们为民办实事,群众就支持我们。四是必须把维护好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作为推动跨越的保障。我们坚持在县委的领导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上下一心、步调一致、风雨同舟,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力地推动工作开展。近一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一致、安全稳定,不折腾、不推诿、不内耗,就能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万众一心、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五是必须把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作为推动跨越的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寻求新思路、落实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事实证明,只要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定能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困难,推动大发展,实现大跨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财政实力不强,农业基础条件脆弱,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经营水平仍然不高;工业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少;第三产业发展较慢,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治安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压力仍然很大;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仍不够解放,观念比较落后,强调部门利益,敬业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漂浮,与实现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主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县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加速期,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这一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发展、加快调整、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突出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主题,纵深推进“三增一保促跨越”发展思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末,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实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以上;财政总收入完成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45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分别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红线内;城镇化率达4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污染物排放各项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达到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金融信贷规模向100亿元迈进。
实现上述目标,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迫切需求,更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未来五年,是德江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面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又面临赶超其他县市的双重压力,既要缩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更要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十二五”期间,全省定的GDP增长是15%,全区是19%,我们必须是22%以上,否则,我们与全区全省的差距会越拉越大。虽然这个指标很高,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压力感,发扬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的工作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敢拼敢闯的勇气,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创先争优,通过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我县在各个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
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国家投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金融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到2015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9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做到每人1.5万元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占经济总量的60%以上,存贷比保持1∶1以上的比例,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二、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使“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发展质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到2015年末,实现一产年均增长8%以上,二产年均增长45%以上,三产年均增长18%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现在的“一三二”向“二三一”转变,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有明显提高,努力使“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发展质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
三、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十二五”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明显的时期
围绕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让德江的项目更多地挤进国家、省、地盘子,并力争提早实施,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比“十一五”期末减少一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加大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建设经济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9272套,实施棚户区改造5400户,基本消除农危房,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基本普及,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加大劳动就业培训力度,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扩大就业长效机制,新增城镇就业168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强环境保护,搞好节能减排,注重城市环境质量和固废的利用与处理,各项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努力使“十二五”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明显的时期。
四、切实加快交通基础建设,交通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总和
抓住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机遇,加大上跑衔接力度,重点围绕“三高四铁一港口”的规划建设,加强对接跟进,推动项目建设,交通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十二五”期间,建成3条高速公路,力争建成2条铁路,争取开工建设贵阳—德江—郑州及重庆—德江—广州铁路,并利用四条铁路在德江交汇的有利条件,规划建设德江火车站,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德江80万吨级港口,对乌江各渡口进行全面改造,完善水上搜救体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通出境路,接通断头路,连接循环路,形成网络路,实现70%的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总和。
五、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基本解决“100%人均基本口粮田,100%人人饮上安全水”问题,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总和
抢抓水利部和省政府在铜仁开展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机遇,继续扎实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长丰水库、观音滩水库,力争塘坝河中型水库和冷溪、旋溪、大木尧、五谷溪、刺竹坨、黄泥溪、万坝等8座小
(一)型水库立项建设,积极推进小
(二)型水库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大、小山塘整治,全县建有3座以上中型水库,每个乡镇有1—2座小
(一)型水库或小
(二)型水库,每个村有1—2个小型水库或大山塘,每户有2—3个水窖目标,基本解决100%人均基本口粮田。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100%人人饮上安全水。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建设各类小型电站8座,总装机22000千瓦,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总和。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城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城镇建设投资额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总和
抓住省里明确把德江作为全省5个区域性重要中等城市建设机遇,加强与“三高四铁一港口”对接,高标准、高起点完成第四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认真做好老城区策划方案编制和城北新区修建性详规,扎实抓好城南、城北新区建设,实现城市南拓北移,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加快城南大道、环城路、城北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建成行政中心、五星级宾馆、玉溪河景观带等重点项目,完成县城供水扩建工程、天然气管道工程。有序开展撤县建市工作,加快推进乡镇集镇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建成集县城与326国道、303省道、乌江沿岸乡镇为一体的城市群,城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切实加强商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德江建成黔东北物流集散中心。“十二五”期间,城镇建设投资额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总和。
七、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坚持把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来抓,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大力支持贵州资兆建材有限公司的技改工作,积极支持和引导“颐年春”酒业做优做强品牌并争取资本上市,帮助亿源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解决冷链物流,力争建成1个肉制品加工企业和1个皮革加工企业;加快实施星星油脂公司异地技改和5万吨粮食仓储设施、5000吨食用油储备项目建设,建成粮油加工、储备、物流园区。加快推进城北和煎茶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天麻、矿产等资源优势和茶产业、竹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力度,引资建成天麻营养口服液、天麻含片、天麻饮片和矿产品深加工企业;主动承接央企加速扩张和东部产业转移,争取2—3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达5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 55亿元以上,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达45亿元以上,二产占GDP的比重达40%以上,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八、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基本形成,农民增收有相对稳定的来源
坚持农民要围绕增收来发展产业,农业要围绕产业来调整结构,农村要围绕调整来扩大产业覆盖面的思路,着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围绕烟茶麻竹强县、畜牧大县目标,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采取规模种植,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烤烟、茶叶、天麻、竹子、蔬菜和畜牧等产业。到2015年,全面完成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任务,实现年收购烟叶20万担以上;种植生态茶15万亩、天麻100万平米、竹子30万亩、蔬菜20万亩以上;种植优质牧草和改良草地面积100万亩以上,山羊存栏100万只以上,肉类产量6.7万吨以上。农业由常规种植占主导变成常规种植占30%、产业占70%,农村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增收有相对稳定的来源,并逐步向产业工人过渡。
九、强势推进社会事业发展,黔东北区域性教育、文化、卫生中心基本形成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德江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县城区新建5所初中和6所小学,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寄宿制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6.5%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成县一中、三中新建和县二中、煎中、职校改扩建工程,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7.4%,初中阶段升学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在校生达2.4万人,普职比为6∶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每个乡镇建设1所以上公办示范幼儿园,50%的村有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0%;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黔东北区域性教育中心基本形成。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建成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60000座地面接收站等“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开通城区移动数字电视,实现县乡有线数字电视联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启动洋山河旅游详规和世界傩都控规编制,实施傩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引导和培育一批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黔东北区域性文化中心基本建成。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医疗质量有较大提高。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和县民族中医院、计生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创建1家“三级”医院和1家“二甲”医院;建成3个区域性乡镇中心卫生院和100个村卫生室,儿童计划免疫率达90%以上,城市每千人拥有病床5张以上,平均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黔东北区域性医疗中心基本形成。
十、认真抓好移民工作,沙沱电站德江涉淹库区移民搬迁及工程建设全面完成
认真制定沙沱水电站德江涉淹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实施规划,切实抓好移民安置补偿工作,完成潮砥、长堡2个集镇和新滩、望牌2个集市及坝子坝等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搞好8座桥梁、8.95公里等级公路、渡口码头、电力电信等专项复建,全面完成沙沱水电站德江涉淹库区规划水平年10009人移民搬迁工作。
2011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又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际形势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经过深度调整,将逐步走出低谷,全球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从国内形势看,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全省来看,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实现跨越,政策效应进一步凸显。从自身来看,经过“十一五”的积累,我们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特别是杭瑞高速公路、长丰水库、城南大道和环城路开工建设,“两违”有效整治,全县上下抓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省里将我县定位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省5个区域性重要中等城市来规划建设,为我县跨越发展、加速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但是,今年国家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采取节能减排等调控措施,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和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将继续发扬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不分晴天雨天、加班加点干工作的精神,求真务实,奋力拼搏,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达40.4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0亿元,增长93.5 %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3亿元、2.1亿元,分别增长35.1 %、37%以上。工业产值达15亿元,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0亿元,增长33.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853元、3340元,分别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红线内;城镇化率达3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污染物排放各项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
围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扩大投资规模
项目是一切工作的总抓手,没有项目的大建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我们将抓住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机遇,全力抓好观音滩水库、昭通至黔江铁路等89个项目立项建设争取工作,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加大投融资力度,鼓励和吸纳金融信贷、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投入建设,全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贷款金额达35亿元以上。
突出抓好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杭瑞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完成80万吨级共和港口和水上搜救中心大楼建设,建成城南二级客运站和3个乡镇汽车站;开工建设德江至沿河高速公路,力争启动建设昭通经德江至黔江铁路,完成大泉口至稳坪大修工程,建设通村油路100公里、通村公路100公里,管护农村公路2316公里。
突出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加快长丰水库建设,开工建设观音滩水库;认真抓好 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整治山塘3口,完成复兴联合和沙滩、平原老林沟、高山涝沟溪烟水配套工程及青龙、稳坪、龙泉、堰塘等乡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争取列为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新增、恢复、改善灌面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4平方公里。完成朱家沟引水进城工程,实施泉口、潮砥等5个集镇和36个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98万人、4.1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开工建设玉溪河、板桥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积极开展水利普查工作,加强水资源利用,新建小水电站1座、检修泵站23座,新增、恢复装机8000千瓦。
突出加快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认真做好“十二五”电力规划滚动编制,完成110千伏德江变电站主变增容改造,建成投运110千伏煎茶变电站和35千伏楠杆变电站,力争完成110KV荆角变电站和35KV桶井、合兴变电站项目核准工作,争取开工建设35千伏复兴变电站,完成投资1.29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新增1座500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和3座110KV变电站规划,电网改造面达100%,电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加快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建设,扩容、升级3G移动网络,年内实现县城区3G信号全覆盖。
二、强力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紧扣“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城乡共建、建管并举的原则,搞好与“三高四铁一港口”项目对接,切实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城镇经济发展新跨越。
认真抓好城镇规划。加快第四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抓紧完成老城区策划方案编制,启动城北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认真做好乡镇集镇总规的基础上,推进村庄规划整治,启动实施315个村总规编制。
切实加快城镇建设。以城市路网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城南新区建设,认真抓好城南11#、12#和2#、3#、15#地块建设,启动行政中心、体育馆、五星级宾馆、玉溪河景观带建设,建成城南大道和环城路,完成城南安置点建设和桐子坡、肖家河安置点场平工程;加快推进城北新区建设,完成城北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启动实施,有序实施城北新区及新农村二期建设工程,新增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认真抓好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启动天然气管道建设,完善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和供水扩建工程,新建5座公厕和5座垃圾中转站,建成投运县城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共和集镇和潮砥、长堡两个移民集镇及新滩、望牌两个移民集市新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煎茶、枫香溪、复兴、合兴等乡镇集镇市政设施,建成煎茶等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
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加大建设规划和土地管理执法力度,县城区规划范围内一律不准私人随意自建房,深化县城区“两违”整治工作,防止违法用地、违规建房反弹,同时深入推进农村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整治工作,规范农村建房。继续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整脏治乱力度,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严厉打击车辆乱停乱行、广告乱贴乱画以及各种占道经营行为,禁止沿街操办酒席;加快殡仪馆建设,推行集中治丧。加大城市公共设施投入,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程度;切实做好划行归市工作,解决各类市场布局不合理问题。
努力做好城市经营。在建设城市的同时,规划建设好市场,特别是引进一些知名品牌企业、商业企业和商会入驻德江,形成城市综合服务一体化。充分利用德江的资源,积极开设专业街道和专业市场,增加个体工商户;规划建设旅游文化一条街、商业休闲一条街、美食街、金融街、奇石街、农特产品一条街和电器、服装批发城,把德江打造成黔东北商贸批发物流周转中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信息咨询、商务服务、科技服务、职业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旅游、房地产、餐饮商贸、社区养老、健康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特别是把宾馆建设好,改善服务设施和条件,发展旅游及会务产业。加强城市特许经营权管理,搞好户外广告经营,公开拍卖出租车经营权,新增投放50辆城市出租车。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年内新增城镇人口2万人。
三、壮大工业经济规模,着力调整经济结构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发展战略。一是巩固壮大现有规模企业。加大协调力度,协助企业解决生产流动资金,全力扶持资兆建材全面投产达标;充分利用水泥产品获A级认证的有利条件,加强与杭瑞高速、沙沱水电站等建设单位和水泥制品企业对接,扩大水泥销售市场。全年生产水泥100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税收3000万元以上。支助亿源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上牛羊屠宰生产线,促成企业全面投产,全年实现产值3亿元。抓住高端白酒大幅涨价机遇,支持和引导“颐年春”酒业做精做优传统酱香型白酒产业和新品颐年春的市场拓展工作,积极做好颐年春酒业资本上市准备工作,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实施星星油脂公司异地技改,年内投入生产。二是充分利用资源发展企业。抓住天麻资源优势和茶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加快天麻饮品厂和茶叶加工厂建设,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亿源畜产品加工厂的资源,积极发展肉制品和皮革加工,推动养殖业发展。加强整合矿井扩能技改,扩大煤炭工业生产规模;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继续扶持壮大煎茶牛肉干、太豪皮蛋、泉口豆腐丝、薯类淀粉等加工企业,力促生产上规模、创品牌。抓好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的勘测调查工作,充分挖掘和开发地下资源。三是搭建平台发展企业。积极抓好工业园区管委会组建工作,加快推进城北工业园区建设,力争10户企业入驻;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组建2家以上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抓好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银政、银企信息”互动机制,落实金融企业贷款目标责任制,争取10亿元金融贷款支持工业发展。四是切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力争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600户,民营企业20家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0%,增长25%。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粮食70万亩、油菜15万亩种植,实现粮食产量17万吨以上、油菜产量1.5万吨以上。继续围绕烟茶麻强县、畜牧大县、农产品集散地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抓好煎茶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做好高山、沙溪、堰塘3个现代烟草基地单元规划,全县种植烤烟 6.8万亩,完成级内烟叶收购15万担、力争16万担。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新建标准化茶园3.5万亩,全县茶园面积达10万亩以上,建成投产3个茶叶加工厂,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实施好国家第七批农业标准化德江天麻示范区项目,栽培天麻15万平米;建成15万亩蔬菜基地,在乌江沿线乡镇种植竹子2万亩,发展核桃3万亩。以种草养羊为重点,结合石漠化治理和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人工种草5万亩,投放基础母羊、种公羊3万只,新建羊舍3.5万平米,建成泉口波尔山羊纯种场、长丰本地山羊扩繁场和煎茶万头生猪养殖场。
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启动沙溪“整乡推进”工作,搞好“两项制度”衔接,减少贫困人口1.04万人;继续抓好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认真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政策性收入;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搞好就业指导和权益保护,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民通过土地作股、经营权转让和合作创办专业合作组织,增加财产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指导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引导信贷等要素资源投向“三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大力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切实扭转农村群众不按规划拥向公路边建房、自行设计建房、乱占土地建房等不良现象。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捆绑实施新农村建设、土家民居改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土家民居改造1200户、农危房改造3197户,建设户用沼气池2000口。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生态效益林补偿金兑现工作,启动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封山育林、人工造林5万亩。扎实开展石漠化治理,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6.7平方公里。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结合低产低效林改造和茶产业、经果林发展等项目,完成土地开发整理任务2万亩。
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带动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按照“让利放权给政策,简化快捷便百姓”的要求,大力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调结构、促发展的有机结合。全面拓宽开放领域,深化垄断行业、要素市场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化投资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理念,大力开展投资软环境专项整治,按照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的要求,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实行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和行政审批项目统一管理制,建立重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中心办理,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积极招商引资。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以优化投资环境为核心,以资源和项目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开发、矿产品深加工、城镇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等项目为招商引资重点,精心编制包装20个带动面广、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充实和完善招商项目库。坚持招商与选商相结合,采取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乡镇部门主动招商方式,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进资不放松,进资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的项目不投产不放松”的要求,扎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认真做好省政府组织的5月份到香港澳门、8月份到浙江江苏和10月份在贵阳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抓好肉制品加工、牛羊皮革加工、中药材保健茶加工、服装加工、食品加工、矿产品深加工、生物节粮饲料加工、生漆基地及加工、扶阳古城开发、洋山河景区开发、六池河农业生态产业园、物流配送中心、汽车贸易城、车辆轮胎贸易城、工程机械专业市场、康复医院、山河中学等项目的招引工作。加强与央企对接,注重追踪跟进,争取引进1—2个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0个以上,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亿元以上。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实施青龙五小等城镇学校建设,完成平原完小、荆角完小等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全力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迎接省政府2012年对我县验收,加快实施县职校扩建工程,完成县二中、煎中改扩建和三中新建选址规划工作,建成县一中在校生规模6000人以上的新校区,并成功申创省级示范性高中;积极抓好学前教育,实施楠杆、合兴、平原乡镇示范幼儿园建设,引资在青龙镇新建1所民办示范幼儿园。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完成县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启动计生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建成高山乡卫生院医疗废水处理工程,力争县人民医院创“二甲”医院。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力争殡仪馆建成投运。抓好扶阳古城遗址、枫香溪会议会址抢救保护工作,实施扶阳古城示范区扶贫项目,抓好扶阳古城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建设;开通城区移动数字电视,完成有线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程;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搞好第二届傩文化艺术节活动。扎实推进和深化计划生育全程管理服务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抓好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建成2—3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2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强社会保险工作,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力争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公平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加大医疗救助力度,积极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机制。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加强公积金使用管理,支持干部职工改善居住条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农村危房建设改造,搞好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努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服务工作。启动“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加大交通、建筑、煤矿、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消除安全隐患。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价格监管各项措施,坚决打击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装备资金投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创新信访机制,拓宽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深入推进“平安德江”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支持工、青、妇、残等人民团体工作,切实做好对台、外事、侨务工作,继续抓好民族、宗教、统计、史志、档案等工作。
七、认真抓好“十件实事”
一是加快城南新区建设,开工建设行政中心、体育馆、玉溪河景观带,完成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完成玉溪河老城区段规划整治。二是抓好杭瑞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德江至沿河高速公路,完成德江港口和搜救中心建设。三是开工建设观音滩水库。四是力争启动建设昭通经德江至黔江铁路。五是启动实施城北60米大道建设,完成城北新农村二期建设工程。六是投入资金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3600万元实施沙溪乡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实施稳坪、荆角、楠杆易地移民搬迁268户;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8294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4万人;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口。七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197户,建成廉租住房1128套。八是完成县公安局综合业务用房和看守所、戒毒所、拘留所及武警中队营房建设,实现县公安局整体搬迁;启动交警大队整体搬迁工作。九是全面启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完成县一中、县职校主体工程建设,实施和完善平原、荆角、钱家、煎茶、高山等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启动计生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十是启动潮砥、长堡、望牌、新滩集镇(市)及坝子坝安置点建设,完成长堡至新滩、大风门至望牌2条新址进场公路建设,分散搬迁安置移民2456人。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各项任务,对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加强调整后的村(居)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村(居)民自治水平;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效能监察,完善督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力争建成全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省地县三级联网;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做到凡是县委决定的事、政府安排的事、人民代表提出的事,都要去办理、去落实、去解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高度重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培养,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开展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更加注重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提高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做到政府的重大工作、重大项目及经费支出,一律向社会公示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作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愿望。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要求,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简化程序,强化服务,以“等不起”、“慢不得”的工作精神,全身心投入,全天候运转,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认真抓好目标任务分解,实行责任到人,明确时限,完成任务的奖,完不成任务的惩,确保年底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10个县(市、特区)排名前进2位,否则,政府工作不合格。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防体系,拓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领域向农村、企业和基层站所延伸。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德江这几年的项目很多,我们更应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规范办事行为,加强审计监督,增加公开透明度。请大家加强对政府及班子成员的监督,有双眼睛在后面盯着,我们在前面走路才稳。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宏伟美好,使命神圣光荣。争取省委、省政府对德江建设成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不容易,要建成更不容易。“十二五”对德江来说,至关重要,进退攸关,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群众的期盼前所未有,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一定要从德江未来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出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抓住机遇,奋发进取,埋头苦干,背水一战,为把德江建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金融危机冲击、自然灾害多发等情况下,克服制约发展的诸多困难,超额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1、综合实力跃上大台阶。这五年是我市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大多实现翻番,多数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六个台阶,2012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5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2.5%,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12.8%。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28%,是2007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21.6亿元,年均增长28.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25亿元、贷款余额532亿元,分别是2007年末的2.4倍、2.6倍,年均增长18.8%、20.7%。2012年新增贷款110亿元,增量存贷比达到52%。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25.5:33.2:41.3调整为24.2:39.3:36.5。2012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6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60家,比2007年分别增加158家和31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6%,是2007年的4倍,年均增长21.2%。其中建材、食品和机械三大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分别为170亿元、165亿元和135亿元,年均增长48%、46.1%和58.6%。全市省级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12个,园区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2%。农林牧渔增加值254亿元,年均增长5.2%。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340万吨以上,储备总量稳步增加。生猪、肉牛出栏数和奶牛存栏数均居全省首位,养殖业总产量名列全省前茅。森林覆盖率57.56%,比2007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23.4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78个,改造中低产田51.3万亩,改良草山4.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3.1万亩。全力推进12个示范镇、32个示范片和800个示范村的办点示范,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48%,比2007年提高9个百分点。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78亿元、381亿元、103亿元,增长14.4%、16%、31%。我市成功列入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发制品获批全国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华天大酒店正式营业。新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18个,建成标准化农家店4056家。崀山申世遗成功,成为全国第八处、全省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全市已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处、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
2、争取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前所未有。这五年是我市争取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先后成功纳入大湘西开发、国家武陵山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全国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扶持范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3.5亿元,年均增长35.3%,2012年完成767亿元,增长36.5%。建成邵怀、邵衡、邵永、娄新4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14公里,在建洞新、邵安、邵坪、怀通4条高速公路210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大中修1100公里。新建
农村公路16994.5公里,其中通乡公路1372.6公里,通达工程1331.4公里、通畅工程14290.5公里,实现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9个县市和北塔区均建有二级以上客运车站,建成78个农村客运站和546个招呼站。改造危桥108座,渡改桥68座。娄邵铁路扩改和沪昆高速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怀邵衡铁路和武冈机场进入立项审批,邵东机场改建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备受社会关注的邵新公路建成通车。资江干流航道和码头得到疏浚和修复。我市被评为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市、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先进市、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8年确定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除险加固了1座大型水库、15座中型水库、341座小型水库,有6个县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2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面启动。我市整体纳入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范围。犬木塘水库、市区第二水源建设项目列为全省重点项目。新增装机165万千瓦,新增发电量13.6亿千瓦时。宝庆电厂一期、南山风电一期建成发电,筱溪、晒谷滩等电站并网发电,隆回县生物质电厂竣工。全市83%的村完成农网改造。建成沼气池61131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867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3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百亿投资计划”顺利实施,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7平方公里。魏源东路、西湖南路、雪峰南路、大祥路、财神路等竣工通车,魏源广场、双清公园、水府游园改造完工,蔡锷广场、南江嘴公园、时代公园建成开园,东互通大道、学院路等扩改工程进展顺利。人防1505指挥所建成使用。自来水过江工程和管输天然气入邵工程竣工。新开公交线路4条,更新公交车259台。建成11个城镇污水处理厂、9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1个医疗垃圾处置中心,中心城镇污水处理率78.36%,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为75%和80%。市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宁连续两届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洞口、邵东、武冈、隆回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全市城镇化率36%,比2007年提高7个百分点。
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这五年是我市改革力度最大、招商成效最好、利用外资最多的时期之一。完成企业改制110户,安置职工2.2万人,累计盘活企业资产12亿元。2012年启动36户国企改制,有19户已通过改制方案。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体制转企改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主体完成。大圳改革改制强力推进。殡葬管理改革成效明显。公路管理、财税金融、医药卫生、粮食流通、国有林场、社保医保、投融资体制、事业单位体制和资源环境价格等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绩突出,组建2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村镇银行和6家小额贷款公司。直接融资较有成效,发行城投债募集22亿元。13家企业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维克液压完成上市申报。五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01个,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年均增长15.9%。18家世界500强企业、20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我市。2012年成功举办规格高、规模大、效果好的邵商大会,签订招商合同资金50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年均增长22.4%。境外投资企业142家,占全省的70%,实现营业额44.4亿美元,对外劳务输出2.8万人,年均分别增长73.6%、73.8%和16.6%。株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邵阳工作组正式挂牌,韶山海关驻邵机构正在筹建。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五年是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投入资金18.2亿元,完成64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243个薄弱学校改造、29所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周转宿舍改建和11个学前教育中心建设。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40所、寄宿制学校486所。义务教育“三率”全部达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色鲜明。民办教育充满活力。高等教育规模壮大,邵阳学院申硕成功。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项目15项。申请专利3628件,授权2314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是2007年的10倍。我市列入“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免费送戏4800场,送电影32万多场。获省级以上艺术创作奖项120多项,其中戏剧类最高奖项“梅花奖”2项。新建和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91个,建成农家书屋5542个。绥宁寨市获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国
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成功举办两届市文化艺术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市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100%。新增体育场地面积80万平方米,开展体育活动550项次,获省级以上赛事金牌130多枚。5个单位获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城乡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新农合覆盖全体农民。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免费实施免疫规划、健康建档、白内障复明、慢病管理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5‰左右。实施土地开发项目317个,新增耕地5.36万亩,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矿产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煤矿由162家整合为110家。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年加大,关闭规模小、污染重企业262家,完成工程减排项目263个,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新宁、绥宁、城步、隆回4县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5、城乡群众得到最多实惠。这五年是我市解决民生问题力度最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的时期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610元和5160元,年均增长11.7%和13.2%。五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7万人次、城镇就业23.7万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7.2万人次、创业培训1.8万人次、扶贫培训8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养老、机关养老、失业、工伤、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0.2万人、15.4万人、27.5万人、46.8万人、54.3万人、88.8万人和34.4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9.3%。累计发放社会保障资金163.7亿元、低保资金26.3亿元、五保供养资金3.8亿元、医疗救助金4亿元、救灾资金3.2亿元、困难职工帮扶资金2833万元。3000多户超期安置对象得到妥善安置。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86所、“村级五保之家”26所,五保集中供养率由7.5%提高到13%。市本级养老公寓建设顺利推进。市殡仪馆、大山岭陵园和烈士纪念园建成使用。建成廉租住房2.7万套、135.7万平方米,改造城市和独立工矿棚户区148.2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5亿元,受益人口13.8万户、40万人。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0亿元,为9万户职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为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728万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93处,解决147.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4县84个乡镇建成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矿山环境破坏区36个。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全面启动。2个单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6、民主法治建设得到新加强。这五年是我市行政效能最高、发展环境最优、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时期之一。五年共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070件、政协提案1874件,办结率100%。大力实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覆盖全市,隆回被列为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减少78项,办理时限缩短50%以上。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机关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法治邵阳”创建活动成效明显,“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审计监督职能加强,行政监察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事故总量、伤亡人数逐年下降。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广群众工作站,积案化解有效推进,信访渠道畅通有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破获了一批影响大的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和刑事案件,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驻邵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抗灾救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来,统计、人事、编制、海事、档案、地震、人防、外事、侨务、贸促、老龄、文联、残联、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台湾事务、地方志、工商联、社会科学、红十字会、无线电管理、驻外办事机构等部门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国家安全、金融、工商、邮政、通讯、供电、气象、水文、石油、烟草、盐务、铁路、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中央和省驻邵各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各位代表,201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我市推进工作力度最大、出台政策文件频次最多、发展亮点纷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高举加快发展旗帜,坚持稳中快进,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着重完善思路,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和心态教育活动,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出台了《加快邵阳发展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把邵阳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产业兴旺的经济强市、我省西南的生态屏障、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的幸福家园”的宏伟目标,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共识,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努力实现“三个高于”,即所有经济指标增速绝对高于我省中西部地区增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我市去年增速、重大经济指标增速适当高于全省各市州增速,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我们围绕市区“四个十大工程”,强力推进179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1380亿元,为历年最高,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一批重大工程顺利完成。社会投资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5%以上。我们强力推进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违法建设、渣土运输、户外广告、路灯亮化、园林绿化八大专项整治行动,引进专业公司从事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工作。财政投入2亿元,全面改造市区340条小街小巷。中心城区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发生较大变化,得到广大市民一致好评。我们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积极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21项为民办实事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102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2.5万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开工建设6392套廉租房、2981套公租房,改造农村危房21956户。社会事业同步跟进,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810万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协商和支持,得益于邵阳军分区的真诚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作出巨大奉献的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邵单位和驻邵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邵阳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全球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中等收入偏低的欠发达状况。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太小,与810万人口的大市不相称;人均占有量太少,与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差距太大;经济结构不优,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过高,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高,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过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率比全省低1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增收困难,政府服务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等。
各位代表,看到困难和问题,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加快发展充满了极大机遇。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邵阳的决定性阶段,更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必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难得契机。我市近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创造和具备了后发赶超的新优势。目前,全
市或全部或部分享有国家贫困县、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湘西地区开发、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和省贫困县等优惠政策,政策优势显现,政策机遇难得。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武冈机场、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和竣工,为邵阳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变打下坚实基础。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八个建成”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必将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可以说,加快邵阳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因此,我们将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科学把握,沉着应对,既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接受挑战,更善于抓住机遇、大胆开拓进取,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新优势,努力推动邵阳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长时期的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化两型”战略部署,围绕“八个建成”宏伟目标,继续坚持“稳中快进”总基调,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在转方式中加快扩大经济总量,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优良的幸福美好邵阳。
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17年底,实现“五个突破”和“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突破20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突破2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达到81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达到285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到8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突破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突破9000元;城镇化率突破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以内。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争取有4-6个县市GDP过2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
1、坚持产业立市,壮大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形成更加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内,二产业比重提高到45%以上,三产业比重保持在35%以上,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始终坚持兴工强市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到2017年基本形成以百亿元企业为龙头、五十亿元企业为重点、十亿元企业为骨干、亿元企业为群体的“1511”新型工业发展体系。扶持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产值达300亿元产业2个,新增产值过百亿元产业3个以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建成2个以上年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的工业园区。理顺邵阳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宝庆科技工业园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确保粮播面积870万亩、粮食总产340万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360家,其中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20家、10亿元以上的5家。争创地理标志性产品10个以上。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文化、物流、旅游三轮驱动,努力培育文化支柱产业,打造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加快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17年,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独立上市公司3家,建成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物流市场15个以上;旅游接待达到3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进一步理顺市、县(市、区)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邵东率先发展,重返全省十强。支持武冈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立足民营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各县市区错位发展和竞相崛起的生动局面。
2、坚持城乡统筹,扩大城镇规模。着力挖掘城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最大潜力,努力实现城镇化与进城农民市民化齐头并进。基本建成以市区为核心、县城为依托、重点城镇为支撑、一般乡镇为基础的网络型城镇体系。东部以中心城区为主城,新邵、邵东为辅城,邵阳、隆回为卫星城,加快中心城区与邵东、新邵、邵阳、隆回县城的融城步伐。基本建好东部城镇群的城际快速干道和环路路网,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抓紧中心城市规划修编,实现中心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按照“双百”山水园林城市定位,以三大环城路网建设为核心,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三年建成邵阳大道新城区。抓好管网、公交、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自来水扩容提质改造,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尽快建成国家卫生城市。西部以武冈为中心,新宁、洞口、绥宁、城步为节点,加强生态建设,建成崀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旅游经济圈。支持乡镇建设,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的作用,新增一批全国全省的示范镇、中心镇和特色镇,提高城镇化率。五年建好50个新农村示范镇、100个示范片、1000个示范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三区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邵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推广农村集中成片建房模式。强化能评监管,推进公共机构和行业节能。抓好污染隐患整治,促进城乡环境逐步好转,确保城乡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75%以上。
3、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上项目、增投入、促发展,形成以项目作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和邵阳发展实际,规划包装好总投资1.2万亿元的1300个重点项目,争取760个规划项目进入省级预选规划,力争未来五年项目投资占全省10%以上。建成怀邵衡铁路,争取建设邵冷、凯靖永郴、常桂铁路和长株潭到邵阳城际铁路,推进“三纵三横一连”网络建设。建成武冈至靖州、邵阳县白仓至新宁、陕西安康至广西北海邵阳段、邵阳至隆回金石桥、洞口至怀化溆浦、新宁至永州等高速公路,构建“三纵三横两连”体系。完成10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任务,连通3000公里的农村公路“断头路”。建好邵阳火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和邵坪高铁配套客运站,搬迁邵阳汽车东站、汽车南站。新建新宁、城步到桂林、龙胜等连接高速,打通我市通往广西通道,畅通对接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经济圈的出海出境大通道。建成武冈机场并通航,加快邵东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完成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大部分项目,全面完成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加快资江干流支流和40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全面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犬木塘水库和市区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按照50年一遇标准建好中心城区防洪堤,加快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个、220千伏变电站14个、110千伏变电站74个,实现县县拥有坚强电网。完成未改村的农网改造任务。
4、坚持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通过推进经济领域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以纳入全国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为契机,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三年攻坚行动”任务。抓好政府机构改革,逐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交通投资等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与文化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积极对内开放,坚持产业招商,引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的战略投资者。突出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商,争取商业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央企、省企、上市公司对接,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邵阳,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继续做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每两年召开一次邵商大会。激发民资投资热情,引进和扩大民营资本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 的投入。抓好本地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对外贸易,努力拓展欧盟、北美、中东等国外新兴市场,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承包国际工程,拉动外贸出口和劳务输出。力争5年内培育年进出口总额上亿美元的企业5-6家、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8-10家、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2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2亿美元。设立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公路口岸。
5、坚持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300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03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并组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创办职业技术学院,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初步建成教育强市。加大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投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比例,确保特困家庭学生、孤儿和残疾少年儿童免费入学、免费食宿。调整和扩大市城区小学、中学规模和布局,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行“班班通”工程。围绕建成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加强文物发掘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逐步恢复“宝庆八景”,支持绥宁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好市本级和各县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抓好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群众文化广场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加快以中国君子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城乡卫生发展一体化。重点抓好国家和省扶持的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级疾病卫生防治机构的项目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和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步伐,建成市中心医院新院。全市新增病床位5000张以上。抓好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建成市体育中心,申办2018年第十三届省运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着力增进计生家庭福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明显改善。加快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支持国防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6、坚持民生优先,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多上快上关系民生的项目,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和对困难就业群体的帮扶机制,未来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逐步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实现全员覆盖目标。提高五保供养和优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改扩建进程,基本做到“一乡一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5%。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高度关注下岗职工、退休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等群体的生活,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扎实建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强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向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劳务人员延伸,新归集住房公积金50亿元、发放住房贷款65亿元以上。全面推进保障房建设,积极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建设,落实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政策和项目,帮助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和高寒山区发展。依法保护群众正当权益,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努力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7、坚持清正廉明,打造服务型政府。能否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政府的作为是关键。我们将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强化法制意识,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坚决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认真落实《法治湖南实施纲要》,完成“六五”普法任务。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职能意识,政府必须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授予的权力,政府就不得行使,解决乱作为的问题;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凡是通过市场能做到的事,政府就要放手,解决大包大揽的问题。强化公开公平意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强化人民主体意识,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做一切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强化效能意识,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严格政府绩效管理,促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质。强化诚信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坚决防止失信于民的言行,通过政府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强化廉政意识,坚持廉洁从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的监督作用,规范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务消费等行为,特别加强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审查和监管。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勤俭办一切事业。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全球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中等收入偏低的欠发达状况。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太小,与810万人口的大市不相称;人均占有量太少,与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差距太大;经济结构不优,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过高,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高,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过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率比全省低1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增收困难,政府服务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等。
各位代表,看到困难和问题,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加快发展充满了极大机遇。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邵阳的决定性阶段,更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必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难得契机。我市近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创造和具备了后发赶超的新优势。目前,全市或全部或部分享有国家贫困县、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湘西地区开发、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和省贫困县等优惠政策,政策优势显现,政策机遇难得。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武冈机场、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和竣工,为邵阳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变打下坚实基础。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八个建成”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必将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可以说,加快邵阳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因此,我们将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科学把握,沉着应对,既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接受挑战,更善于抓住机遇、大胆开拓进取,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新优势,努力推动邵阳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长时期的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化两型”战略部署,围绕“八个建成”宏伟目标,继续坚持“稳中快进”总基调,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在转方式中加快扩大经济总
量,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优良的幸福美好邵阳。
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17年底,实现“五个突破”和“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突破20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突破2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达到81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达到285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到8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突破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突破9000元;城镇化率突破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以内。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争取有4-6个县市GDP过2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
1、坚持产业立市,壮大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形成更加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内,二产业比重提高到45%以上,三产业比重保持在35%以上,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始终坚持兴工强市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到2017年基本形成以百亿元企业为龙头、五十亿元企业为重点、十亿元企业为骨干、亿元企业为群体的“1511”新型工业发展体系。扶持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产值达300亿元产业2个,新增产值过百亿元产业3个以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建成2个以上年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的工业园区。理顺邵阳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宝庆科技工业园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确保粮播面积870万亩、粮食总产340万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360家,其中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20家、10亿元以上的5家。争创地理标志性产品10个以上。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文化、物流、旅游三轮驱动,努力培育文化支柱产业,打造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加快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17年,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独立上市公司3家,建成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物流市场15个以上;旅游接待达到3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进一步理顺市、县(市、区)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邵东率先发展,重返全省十强。支持武冈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立足民营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各县市区错位发展和竞相崛起的生动局面。
2、坚持城乡统筹,扩大城镇规模。着力挖掘城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最大潜力,努力实现城镇化与进城农民市民化齐头并进。基本建成以市区为核心、县城为依托、重点城镇为支撑、一般乡镇为基础的网络型城镇体系。东部以中心城区为主城,新邵、邵东为辅城,邵阳、隆回为卫星城,加快中心城区与邵东、新邵、邵阳、隆回县城的融城步伐。基本建好东部城镇群的城际快速干道和环路路网,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抓紧中心城市规划修编,实现中心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按照“双百”山水园林城市定位,以三大环城路网建设为核心,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三年建成邵阳大道新城区。抓好管网、公交、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自来水扩容提质改造,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尽快建成国家卫生城市。西部以武冈为中心,新宁、洞口、绥宁、城步为节点,加强生态建设,建成崀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旅游经济圈。支持乡镇建设,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的作用,新增一批全国全省的示范镇、中心镇和特色镇,提高城镇化率。五年建好50个新农村示范镇、100个示范片、1000个示范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三区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邵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
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推广农村集中成片建房模式。强化能评监管,推进公共机构和行业节能。抓好污染隐患整治,促进城乡环境逐步好转,确保城乡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75%以上。
3、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上项目、增投入、促发展,形成以项目作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和邵阳发展实际,规划包装好总投资1.2万亿元的1300个重点项目,争取760个规划项目进入省级预选规划,力争未来五年项目投资占全省10%以上。建成怀邵衡铁路,争取建设邵冷、凯靖永郴、常桂铁路和长株潭到邵阳城际铁路,推进“三纵三横一连”网络建设。建成武冈至靖州、邵阳县白仓至新宁、陕西安康至广西北海邵阳段、邵阳至隆回金石桥、洞口至怀化溆浦、新宁至永州等高速公路,构建“三纵三横两连”体系。完成10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任务,连通3000公里的农村公路“断头路”。建好邵阳火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和邵坪高铁配套客运站,搬迁邵阳汽车东站、汽车南站。新建新宁、城步到桂林、龙胜等连接高速,打通我市通往广西通道,畅通对接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经济圈的出海出境大通道。建成武冈机场并通航,加快邵东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完成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大部分项目,全面完成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加快资江干流支流和40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全面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犬木塘水库和市区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按照50年一遇标准建好中心城区防洪堤,加快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个、220千伏变电站14个、110千伏变电站74个,实现县县拥有坚强电网。完成未改村的农网改造任务。
4、坚持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通过推进经济领域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以纳入全国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为契机,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三年攻坚行动”任务。抓好政府机构改革,逐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交通投资等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与文化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积极对内开放,坚持产业招商,引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的战略投资者。突出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商,争取商业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央企、省企、上市公司对接,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邵阳,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继续做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每两年召开一次邵商大会。激发民资投资热情,引进和扩大民营资本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抓好本地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对外贸易,努力拓展欧盟、北美、中东等国外新兴市场,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承包国际工程,拉动外贸出口和劳务输出。力争5年内培育年进出口总额上亿美元的企业5-6家、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8-10家、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2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2亿美元。设立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公路口岸。
5、坚持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300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03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并组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创办职业技术学院,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初步建成教育强市。加大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投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比例,确保特困家庭学生、孤儿和残疾少年儿童免费入学、免费食宿。调整和扩大市城区小学、中学规模和布局,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行“班班通”工程。围绕建成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加强文物发掘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逐步恢复“宝庆八景”,支持绥宁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好市本级和各县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抓好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群众文化广场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加快以中国君子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
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城乡卫生发展一体化。重点抓好国家和省扶持的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级疾病卫生防治机构的项目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和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步伐,建成市中心医院新院。全市新增病床位5000张以上。抓好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建成市体育中心,申办2018年第十三届省运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着力增进计生家庭福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明显改善。加快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支持国防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6、坚持民生优先,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多上快上关系民生的项目,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和对困难就业群体的帮扶机制,未来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逐步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实现全员覆盖目标。提高五保供养和优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改扩建进程,基本做到“一乡一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5%。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高度关注下岗职工、退休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等群体的生活,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扎实建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强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向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劳务人员延伸,新归集住房公积金50亿元、发放住房贷款65亿元以上。全面推进保障房建设,积极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建设,落实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政策和项目,帮助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和高寒山区发展。依法保护群众正当权益,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努力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7、坚持清正廉明,打造服务型政府。能否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政府的作为是关键。我们将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强化法制意识,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坚决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认真落实《法治湖南实施纲要》,完成“六五”普法任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职能意识,政府必须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授予的权力,政府就不得行使,解决乱作为的问题;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凡是通过市场能做到的事,政府就要放手,解决大包大揽的问题。强化公开公平意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强化人民主体意识,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做一切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强化效能意识,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严格政府绩效管理,促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质。强化诚信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坚决防止失信于民的言行,通过政府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强化廉政意识,坚持廉洁从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的监督作用,规范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务消费等行为,特别加强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审查和监管。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勤俭办一切事业。
三、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十分关键。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之内。
重点抓好十一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工业不放松。把壮大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领导精力、各类资金和生产要素向工业集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过200亿元产业2个、过100亿元产业1个。加快骨干企业发展。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三一湖汽完成整体搬迁并建成重卡生产线,湘窖酒业建成2万吨清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宝庆煤电二期完成立项审批并启动工程前期建设,九兴鞋业一期600万双耐克鞋生产线投产,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项目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宝兴科肥年产15万吨硝酸铵项目建成投产,大成科技国家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完成省内平台建设并开始全国试点,百威啤酒年产50万吨啤酒生产线完成主体工程,二纺机新址二号厂房建成投产,湘中制药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同时,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邵东皮具基地初具规模,发制品暨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出口基地、湘中铸造中心、恒远资江水电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生产线开工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扶持2-3个工业项目。加快企业改制。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市属36户国有工交企业改制完成70%以上,30户国有流通企业和36户集体企业完成改制40%以上。强力推进各县市企业改制工作。抓好园区建设。在全市形成“抓工业必须抓园区”的广泛共识,突出抓好园区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入园发展,新增入园企业60家以上,省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宝庆科技工业园按照调整园区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融资平台、加快基础配套、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的思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启动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特种造纸、发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2、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稳定粮食生产。优化财政投入,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扩双压单”,着力恢复双季稻,大力发展玉米等旱粮生产,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70万亩以上,总产340万吨以上。经济作物总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实现烟叶生产30万担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发展生猪、乳业、橘橙、药材、油茶、楠竹、烟叶、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推广农机项目,搞好农机化专业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杂交水稻制种的范围和面积,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性工资收入。实施“阳光工程”、“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民创业培训,扩大农民就业,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引导农企合作,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全面落实惠农减负政策,严格涉农收费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连片综合开发。按照“办点示范、连片推进、逐步扩面、整体提高”的思路,整合水利建设、综合开发、环境整治等各种涉农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镇12个、示范片20个、示范村200个。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亿元以上,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区13个,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28个。扶持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发展,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宣传、推广与实施,严格农产品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和检验检测,确保放心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加强动物防疫检疫,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3、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壮大旅游业。完成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景区建设性详规编制,制定邵阳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启动游客服务中心、蔡锷故居建设。利用崀山世界品牌优势,发挥崀山龙头作用,完善崀山、南山、云山、花瑶、黄桑、罗(请造字:草字头+那)溪、紫薇博览园、莲荷生态公园、白水洞等景区配套设施,抓好崀山创5A级景区和南山、黄桑、武冈古城、紫薇博览园创4A级景区工作,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林业,支持新宁创建国家级旅游标准试点县、隆回创建省级旅游强县。扶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创建一批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牵头举办“2013大桂林原生态民族风情节”。全年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繁荣市场消费。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工程推进力度,新建改造配送中心2-3家、农家店300家。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重点,新建和改造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蔬菜市场,制定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规划,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餐饮食宿、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升级改造,引进友谊阿波罗、沃尔玛等大型购物超市。加强建材、汽车、服装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一批专业街区和品牌名店。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养老、保健、娱乐、体育等新兴业态。发展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搞活金融服务业。研究出台加快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性意见,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加快组建邵阳农商行,引进1-3家股份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启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扶持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推进本土重点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增长10%以上。利用我市区位交通优势,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性物流中心建设,扩大生产性物流业的规模和数量。邵阳学院和各类工程技术学院、学校要面向工农业生产提供高技术、高技工服务,鼓励市内外高校在我市建立各类科学技术的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平台。
4、继续强力推进市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完成《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东部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和420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先导区建设规划,修改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编制火车北站片区和洋溪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并完善工业园区、资江两岸景观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以及邵水东路、邵水西路南段景观工程设计。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抓好拆违控违工作。组建交投和园区等融资平台,发挥城投、经投、国资投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全年投入城建资金50亿元以上。重点构建中心城区快速环线和东部城镇群快速通道,建设城市桥梁,打通城区瓶颈路。启动邵坪高速及其城区连接线建设,完成东互通大道主路面工程。启动邵阳大道东延至邵东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学院路延伸段,实施蔡锷路提标,加快市区同邵东、邵阳、新邵三县的融城步伐。继续加快推进十大城建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加固维修邵水桥,加快建设雪峰桥、桂花桥、云山大桥。完成大祥立交桥西向、邵水东路六中段、邵水西路延伸段,启动新华路北段隧道建设。推进城市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提标改造,完成西湖路、宝庆路、红旗路、敏州西路、城北路西段、建设中路、双坡南路、五一南路、东大路二期、铁砂岭路及340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启动雪峰南路延伸段、建设南路延伸至蔡锷故居并连接至贺绿汀故居道路、雪峰北路、邵檀路建设。完成西苑公园一期工程、紫薇博览园二期工程、六岭公园建设及人民广场改造,启动北塔公园、爱莲池公园建设,实施资江、邵水、红旗渠风光带建设。打造东互通大道、邵阳大道、学院路、西湖路、蔡锷路、宝庆路等园林景观带。抓好园林绿化,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城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全面铺开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江北污水处理厂一期、洋溪桥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扩建一期和市污水处置中心建设,继续抓好资江、邵水中心城区段清污。提高城镇燃气气化率,规划建设市区到邵东、邵阳、隆回三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加快人防新型疏散基地和人防培训中心建设。新建改建旱厕100个、垃圾中转站20个、农贸市场3个,增设果皮箱、垃圾桶3000个和垃圾围300个,启动江北蔡锷路和桃花新城公交停车场建设,建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加强小
街小巷灯化美化,规范设置主干道路两旁门店招牌和灯饰广告。市行政中心、湘林国际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抓好城区征地拆迁,推进安置方式改革,加快10处安置点和保障房建设。建设数字邵阳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成市区数字城管平台。理顺城管体制,强化三区城管职责,构筑城乡一体、层次分明、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管理格局。组建专业化垃圾运输公司,规范渣土密闭运输管理,落实建筑工地净车出场制度。继续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实施“限摩限电”,推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管护制度化、常态化,力争中心城区面貌再有一个大的改变,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进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申报程序。
5、努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机遇,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我市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实施一批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围绕十大交通工程,怀邵衡铁路实质性开工,加快娄邵铁路扩改和沪昆高铁建设步伐。确保洞新、邵安和怀通高速邵阳段建成通车,实现全市12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邵坪高速公路全线实质性建设,开工建设武冈至靖州高速公路,争取邵阳县白仓至新宁高速公路正式动工。推进邵塘一级公路等在建7条266公里的国省干线建设,确保建成3条138公里,新开工9条314公里。完成500公里的农村“断头路”连通。建成3个县级客运站。动工建设武冈机场,积极推进邵东机场前期工作。完成13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启动下源、洛口山、马皇冲三座中型水库整治工程,竣工2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水工程后续管理。争取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项目获批,力争犬木塘水库审批立项,开工建设东风水库及灌区工程,启动市区第二水源建设项目。抓好土地整理,新增一批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计划的9个县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个、110千伏变电站4个。支持宝庆电厂二期、南山风电二期、风雨殿风电场、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完成大圳供区改制并纳入大电网代管,启动电网改造。
6、努力形成全民招商引资热潮。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出路工程”。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强化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其部门招商引资的责任,带动全民招商,营造亲商、重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打造吸引客商的“政策高地”和“投资洼地”。立足产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每个县市区引进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1家以上。提高2012邵商大会签约项目履约率,力促履约项目尽快落地建成。全年利用外资增长10%,内联引资增长20%以上。开工建设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楼。积极开展申报工作,获批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扩建境外联络处,加强与国外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鞋业、打火机、发制品、皮草皮革、农副产品、医化产品、箱包服装、五金机械、竹木制品、水电设备十大外贸出口基地,引导九兴鞋业等出口企业自营出口。外贸进出口增长20%,新增境外投资、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外派劳务指标增长15%。
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更加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力争全市或大部分县市进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强力推进绿色邵阳建设,强化三区主体责任,持续开展“三区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完成各类造林35万亩。全面深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程,启动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5%,其中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建成1-2个湿地公园。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切实抓好以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为载体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巩固西部县市的生态优势,大力实施楠竹低改和特色资源培育。加大煤、铁、锑、金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恢复治理矿山环境。在农村开展以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整治,逐步改善村容环境卫生。推广清洁能源,新建户用沼气池35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79处、大中型沼气工程4处,推广太阳能利用器具2000台。
加快建设“十大环保工程”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开展云峰水泥、宝兴科肥循环经济试点,在建材、化工、冶炼等高耗能行业启动一批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环境监测,强化环评、能评设置,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全面完成各项刚性考核指标。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审批项目,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抓好减排措施的落实,按计划推进污染减排工程项目。
三、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十分关键。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之内。
重点抓好十一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工业不放松。把壮大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领导精力、各类资金和生产要素向工业集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过200亿元产业2个、过100亿元产业1个。加快骨干企业发展。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三一湖汽完成整体搬迁并建成重卡生产线,湘窖酒业建成2万吨清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宝庆煤电二期完成立项审批并启动工程前期建设,九兴鞋业一期600万双耐克鞋生产线投产,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项目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宝兴科肥年产15万吨硝酸铵项目建成投产,大成科技国家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完成省内平台建设并开始全国试点,百威啤酒年产50万吨啤酒生产线完成主体工程,二纺机新址二号厂房建成投产,湘中制药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同时,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邵东皮具基地初具规模,发制品暨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出口基地、湘中铸造中心、恒远资江水电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生产线开工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扶持2-3个工业项目。加快企业改制。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市属36户国有工交企业改制完成70%以上,30户国有流通企业和36户集体企业完成改制40%以上。强力推进各县市企业改制工作。抓好园区建设。在全市形成“抓工业必须抓园区”的广泛共识,突出抓好园区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入园发展,新增入园企业60家以上,省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宝庆科技工业园按照调整园区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融资平台、加快基础配套、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的思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启动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特种造纸、发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2、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稳定粮食生产。优化财政投入,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扩双压单”,着力恢复双季稻,大力发展玉米等旱粮生产,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70万亩以上,总产340万吨以上。经济作物总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实现烟叶生产30万担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发展生猪、乳业、橘橙、药材、油茶、楠竹、烟叶、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推广农机项目,搞好农机化专业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杂交水稻制种的范围和面积,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性工资收入。实施“阳光工程”、“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民创业培训,扩大农民就业,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引导农企合作,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全面落实惠农减负政策,严格涉农收费
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连片综合开发。按照“办点示范、连片推进、逐步扩面、整体提高”的思路,整合水利建设、综合开发、环境整治等各种涉农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镇12个、示范片20个、示范村200个。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亿元以上,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区13个,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28个。扶持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发展,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宣传、推广与实施,严格农产品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和检验检测,确保放心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加强动物防疫检疫,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3、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壮大旅游业。完成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景区建设性详规编制,制定邵阳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启动游客服务中心、蔡锷故居建设。利用崀山世界品牌优势,发挥崀山龙头作用,完善崀山、南山、云山、花瑶、黄桑、罗(请造字:草字头+那)溪、紫薇博览园、莲荷生态公园、白水洞等景区配套设施,抓好崀山创5A级景区和南山、黄桑、武冈古城、紫薇博览园创4A级景区工作,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林业,支持新宁创建国家级旅游标准试点县、隆回创建省级旅游强县。扶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创建一批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牵头举办“2013大桂林原生态民族风情节”。全年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繁荣市场消费。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工程推进力度,新建改造配送中心2-3家、农家店300家。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重点,新建和改造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蔬菜市场,制定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规划,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餐饮食宿、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升级改造,引进友谊阿波罗、沃尔玛等大型购物超市。加强建材、汽车、服装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一批专业街区和品牌名店。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养老、保健、娱乐、体育等新兴业态。发展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搞活金融服务业。研究出台加快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性意见,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加快组建邵阳农商行,引进1-3家股份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启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扶持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推进本土重点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增长10%以上。利用我市区位交通优势,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性物流中心建设,扩大生产性物流业的规模和数量。邵阳学院和各类工程技术学院、学校要面向工农业生产提供高技术、高技工服务,鼓励市内外高校在我市建立各类科学技术的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平台。
4、继续强力推进市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完成《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东部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和420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先导区建设规划,修改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编制火车北站片区和洋溪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并完善工业园区、资江两岸景观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以及邵水东路、邵水西路南段景观工程设计。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抓好拆违控违工作。组建交投和园区等融资平台,发挥城投、经投、国资投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全年投入城建资金50亿元以上。重点构建中心城区快速环线和东部城镇群快速通道,建设城市桥梁,打通城区瓶颈路。启动邵坪高速及其城区连接线建设,完成东互通大道主路面工程。启动邵阳大道东延至邵东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学院路延伸段,实施蔡锷路提标,加快市区同邵东、邵阳、新邵三县的融城步伐。继续加快推进十大城建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加固维修邵水桥,加快建设雪峰桥、桂花桥、云山大桥。完成大祥立交桥西向、邵水东路六中段、邵水西路延伸段,启动新华路北段隧道建设。推进城市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提标改造,完成西湖路、宝庆路、红旗路、敏州西路、城北路西段、建设中路、双坡南路、五一南路、东大路二期、铁砂岭路及340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启动雪峰南路延伸段、建设南路延伸至蔡锷
故居并连接至贺绿汀故居道路、雪峰北路、邵檀路建设。完成西苑公园一期工程、紫薇博览园二期工程、六岭公园建设及人民广场改造,启动北塔公园、爱莲池公园建设,实施资江、邵水、红旗渠风光带建设。打造东互通大道、邵阳大道、学院路、西湖路、蔡锷路、宝庆路等园林景观带。抓好园林绿化,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城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全面铺开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江北污水处理厂一期、洋溪桥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扩建一期和市污水处置中心建设,继续抓好资江、邵水中心城区段清污。提高城镇燃气气化率,规划建设市区到邵东、邵阳、隆回三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加快人防新型疏散基地和人防培训中心建设。新建改建旱厕100个、垃圾中转站20个、农贸市场3个,增设果皮箱、垃圾桶3000个和垃圾围300个,启动江北蔡锷路和桃花新城公交停车场建设,建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加强小街小巷灯化美化,规范设置主干道路两旁门店招牌和灯饰广告。市行政中心、湘林国际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抓好城区征地拆迁,推进安置方式改革,加快10处安置点和保障房建设。建设数字邵阳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成市区数字城管平台。理顺城管体制,强化三区城管职责,构筑城乡一体、层次分明、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管理格局。组建专业化垃圾运输公司,规范渣土密闭运输管理,落实建筑工地净车出场制度。继续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实施“限摩限电”,推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管护制度化、常态化,力争中心城区面貌再有一个大的改变,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进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申报程序。
5、努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机遇,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我市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实施一批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围绕十大交通工程,怀邵衡铁路实质性开工,加快娄邵铁路扩改和沪昆高铁建设步伐。确保洞新、邵安和怀通高速邵阳段建成通车,实现全市12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邵坪高速公路全线实质性建设,开工建设武冈至靖州高速公路,争取邵阳县白仓至新宁高速公路正式动工。推进邵塘一级公路等在建7条266公里的国省干线建设,确保建成3条138公里,新开工9条314公里。完成500公里的农村“断头路”连通。建成3个县级客运站。动工建设武冈机场,积极推进邵东机场前期工作。完成13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启动下源、洛口山、马皇冲三座中型水库整治工程,竣工2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水工程后续管理。争取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项目获批,力争犬木塘水库审批立项,开工建设东风水库及灌区工程,启动市区第二水源建设项目。抓好土地整理,新增一批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计划的9个县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个、110千伏变电站4个。支持宝庆电厂二期、南山风电二期、风雨殿风电场、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完成大圳供区改制并纳入大电网代管,启动电网改造。
6、努力形成全民招商引资热潮。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出路工程”。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强化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其部门招商引资的责任,带动全民招商,营造亲商、重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打造吸引客商的“政策高地”和“投资洼地”。立足产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每个县市区引进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1家以上。提高2012邵商大会签约项目履约率,力促履约项目尽快落地建成。全年利用外资增长10%,内联引资增长20%以上。开工建设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楼。积极开展申报工作,获批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扩建境外联络处,加强与国外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鞋业、打火机、发制品、皮草皮革、农副产品、医化产品、箱包服装、五金机械、竹木制品、水电设备十大外贸出口基地,引导九兴鞋业等出口企业自营出口。外贸进出口增长20%,新增境外投资、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外派劳务指标增长15%。
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更加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力争全市
或大部分县市进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强力推进绿色邵阳建设,强化三区主体责任,持续开展“三区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完成各类造林35万亩。全面深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程,启动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5%,其中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建成1-2个湿地公园。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切实抓好以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为载体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巩固西部县市的生态优势,大力实施楠竹低改和特色资源培育。加大煤、铁、锑、金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恢复治理矿山环境。在农村开展以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整治,逐步改善村容环境卫生。推广清洁能源,新建户用沼气池35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79处、大中型沼气工程4处,推广太阳能利用器具2000台。加快建设“十大环保工程”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开展云峰水泥、宝兴科肥循环经济试点,在建材、化工、冶炼等高耗能行业启动一批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环境监测,强化环评、能评设置,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全面完成各项刚性考核指标。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审批项目,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抓好减排措施的落实,按计划推进污染减排工程项目。
8、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文体事业。修订完善《邵阳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挖掘整理文化产业资源,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启动中国君子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开始第二轮市志总篡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继续做好“送戏下乡”和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建成市广播电视监控中心。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建成网络文化、新闻出版、娱乐文化等监管平台,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建设市体育中心,筹备申办省运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紧紧围绕建成教育强市目标,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速示范性幼儿园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邵阳学院和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南工程科技学院。推进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工作。建成市区祥凤学校。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加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力度,完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保障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努力改善医卫条件。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及监管体制、运行机制建设,强化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抓紧市中心医院新院建设。完成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市应急备灾指挥中心项目。落实好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卫生监督所、80所乡镇卫生院和8所农村卫生救援中心建设任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实现专利申请1100件,授权650件。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新增1个以上县市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同时,认真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掌握我市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
9、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群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满足群众的新期待,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稳定在130万人以上。新增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人数1.2万人、2.5万人、2万人、0.8万人、1.98万人。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完成敬老院的
改扩建任务。开工建设2-3个老年公寓,推进社会化养老。加强低保资金管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大病救助机制。规范救灾款物的管理和使用,促进救灾救济工作规范化。新建廉租住房3716套、18.5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1306套、67.8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7008户、45.5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4万户、4000万元。用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政策,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全年帮助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0、全力确保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指标不超省控目标,争创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严密防范山洪地质灾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和治安重点整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抓好禁毒整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六五”普法力度,全面推进法治邵阳建设。进一步深化群众工作站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好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11、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提高执行力就是提高落实的能力,解决落实能力不强的问题。政府所有工作都要在党委的统一意志下开展,政府必须保证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府各部门、市与各县市区要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决不允许推诿扯皮、互不买账。充分发挥村委会、乡镇政府、社区和街道办事处以及各基层单位作用,强化基层组织的责任,实行向基层倾斜的各种政策,尤其要建立逐年稳定增加的经费保障机制。从严治政,强化行政问责。政府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督查督办制、定期反馈制、办结销号制和责任追究制,力戒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
各位代表,全市人民的重托庄严而神圣,我们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空谈误事,实干兴邵。宏伟蓝图,美好愿景,只有靠实干才能变成现实。让我们在中共邵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重托,奋发图强,高举加快发展旗帜,再创邵阳历史辉煌,为建设810万邵阳人民全面小康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总体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县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把工业兴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应对和有效克服国家宏观调控、非典疫情等影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比“九五”期间增幅高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050元,是2000年的2.5倍;地方财政收入4.3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是2000年的4.6倍,年均增长35.6,高出“九五”期间增幅14.9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50:29调整为11:65:24。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加快,拉动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推进了服务业繁荣。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5提高到65。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企业产权制度、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在全市率先取消农业税。行政审批、土地管理制度和财税、金融、粮食、供销、住房等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向深层次拓展。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4500万美元增加到2.3亿美元,年均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6296万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
——城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化水平由2000年的26提高到36,城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3倍。先后完成“三馆”及文化广场、乐安大街、京博铁路专用线、第二水源、城市污水处理厂、热网、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累计改造国、省道及县乡公路1157公里;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2600万立方米,年蓄水能力达到7000万立方米,比“九五”末增加3000万立方米;年供电量6.5亿千瓦时,是“九五”末的2.4倍;通讯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有效缓解。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等工作都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三大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三条保障线”制度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实现应保尽保。森林覆盖率达到24,比“九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我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特殊教育先进县、老龄工作先进县、疾病普查先进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征兵工作先进县、爱国拥军先进单位和中国戏曲之乡等荣誉称号,兴福镇被命名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0年的21亿元增加到41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5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89和48。城镇人均住宅和农民生活用房面积分别达到16平方米、18.5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加7.5平方米、3.2平方米。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3万户,年均分别增长46、27。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县政府紧紧围绕“到2007年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12335”工程,破空排难,干事创业,保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与上年相比,全县生产总值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5。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兴福、湖滨3个镇进入全市10强镇,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镇椒园村等19个村被列为全市百强村。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工业兴县、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235”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围绕大企业,做强大产业,拉长产业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0家,增长81;实现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增长44、40和43。实施重点项目47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25个;累计完成工业投入70亿元,增长1倍。京博石化公司80万吨焦化和30万吨加氢项目、香驰豆业公司大豆分离蛋白及热动项目、华润油化公司天然气制氢项目、渤海油脂公司年产4500吨浓缩磷脂项目一期工程、顺天纺织公司20万纱锭扩建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并投
入运营。通过实施梯队化管理,新增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家,过30亿元的1家,过3亿元的3家;11家列入市政府重点调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上交税金分别占全部工业的80、82和84。京博控股公司进入2005年中国服务业500强,渤海油脂公司进入200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
(二)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541”
工程,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强镇富民。粮食总产36万吨,棉花总产26万担。樱桃谷鸭大棚发展到1889个,建成养殖小区17个;新增高酸苹果1.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5万亩;淡水养殖总面积6.3万亩。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发展到16个,面积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10个。畜牧、林果、蔬菜、淡水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了2.1个百分点。建成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占全市总数的1/3;新增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我县被列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农业扶持补贴政策,切实加强农民负担预算管理,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6。
(三)积极培植发展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精心组织,先后赴上海、福建、天津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535个,实际到位资金37.6亿元,其中实际到位境外资金1117万美元。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5家,总数达到59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3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先达化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4家,申请国家专利5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8件,山东省名牌产品7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以培育“三大经济隆起带”为着力点,以南带北、南北互动、中部崛起,促进了民营经济全面跨越式发展。全县民营业户发展到3.3万户,其中民营企业3145家;民营经济实缴税金6.1亿元,增长40。
(四)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编制了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完成城镇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覆盖面达到86。省道潍高路柳桥至店子段改造、县城区16条主要道路配套和10项基础设施民心工程完工,建成滨博大道、博城五路东延伸工程、工业西路,实施“五个对接”工程,拉开了全县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大框架。住宅小区完成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第二水源日供水36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万立方米。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改造城中村,我县被评为全省“城市整治先进单位”。积极实施“138”工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兴海超市,京博物流中心被列为省重点物流配送企业,兴福黑白铁市场被命名为全国重点现代化批发市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6亿元,增长16。
(五)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文卫工作形成新亮点。申报省级以上重点科技推广项目3个,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高考本科录取1135人,比上年增加100多人,我县荣获“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县”、“全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先进县”称号;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滨州?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国际小戏艺术暨董永文化旅游节”、第四届全县运动会,小戏节设立的“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奖”被中宣部批准为全国性奖项,我县被授予“全国文化产业先进县”;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到278个村、20万人,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连续开展阶段性战役,有效遏制了个别镇村计划生育“三违”现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连续7年保持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大力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争取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个、无偿资金3750多万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清理整顿店子黑铁市场、兴福明胶和彩钢板企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收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增就业再就业46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00人。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创建“平安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保持了社会稳定。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眼于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能,强化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推动了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每季度开展公开评议县政府职能部门活动,认真听取吸纳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56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98以上。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了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出台了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加大重大事项、重大工程的公开力度,推进了政府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保障了政府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群众办实事。10项“民心工程”圆满完成。实施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培训群众6000多人次;解决了26个村、2.3万人的吃水困难问题;改造农村公路317公里,累计达到1034公里;疾病防控体系通过省检查验收;初中升入高中段学生比例达到85;水利、林业会战完成土石方483万立方米,植树300万株,新增蓄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在全市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成立县慈善总会,募捐资金居全市第一位;城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9;“突破乔庞”战役取得重大成果,南北差距进一步缩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到,必须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必须集思广益,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把加大投入、工业兴县、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干事创业,好中求快,真抓实干,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博单位、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总的看,我县经济发展的“三大特征”、“三大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整体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引进的大项目、境外投资项目少;农村整体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个别环节和个别政府部门在执行力和创新力上有差距,思想解放不够、创新精神不足,有的责任心不强、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等。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我县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站在新起点,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和艰巨任务。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到2007年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到2010年冲刺全国百强县,比全省提前1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大目标”,按照“工业兴县、城市带动、人才强县、信息化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12356”工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加快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县强民富、碧水蓝天、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小康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05年翻两番,年均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4:7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
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实施好事关全局的“12356”工程:
——突出县城区“一个中心”。按照滨州市打造“博滨沾城市带”的战略构想,高标准实施旧城改造,大力度推进新城开发,北上、南优、西拓、东进,加快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适合人居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到2010年,县城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容纳居住人口20万人。
——加快建设“两个中心镇”。依托产业、区位优势,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加快建设兴福、陈户两个中心镇。到2010年,兴福镇发展成为中心建成区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万人,文明富足的工业型城镇;陈户镇发展成为中心建成区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万人,联接纯梁社区的商贸流通型城镇。
——着力放大骨干企业、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三个亮点”。对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梯队化管理,重点培育发展京博控股公司、渤海油脂公司、香驰豆业公司等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骨干龙头企业。到2010年建成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900亿元以上。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5。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健全完善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信用评价、技术信息等服务体系,着力营造平等竞争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0,实缴税金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以上。
——打造县域“五大经济板块”。按照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的原则,创新机制,完善配套,整片开发,促进以博新路为轴心的五大经济板块做强做大。县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油脂化工、粮油加工、机械制造、纺织家纺及服装、现代物流等产业。到2010年区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兴福民营经济园区,以板材加工、不锈钢厨具系列产品开发为重点,拓展延伸产业链,放大“兴福现象”。到2010年区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20亿元。湖滨新型工业区,重点发展化工、造纸等产业,配套建设热电厂、污水处理厂。2010年开发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区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60亿元。工业东区,充分发挥京博控股公司的带动作用,集中支持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板材加工等产业发展。到2010年区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00亿元。工业北区,重点引进建设大型电源点项目,膨胀发展新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到2010年区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40亿元。
——拉长“六大产业链”。继续坚持工业兴县、项目带动,实施“一业特强”战略。到2010年,基本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新格局。化工产业链,依托京博控股公司、华润油化公司等企业,建设大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粮油及食品加工产业链,依托渤海油脂公司、香驰豆业公司,建设食用植物油及大豆蛋白生产销售集散地。机械制造产业链,依托华兴机械集团,扩大锯石机、新型田园管理机生产规模,并向大型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业发展。纺织家纺及服装产业链,以顺天纺织公司为龙头,纤维、纺织、家纺、服装梯次推进,打造纺织家纺及服装生产基地。造纸及文具产业链,以京博黄海林纸公司、欧华纸业公司为龙头,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建设大型文具项目。厨具及新型材料产业链,进一步放大“中国厨都”品牌效应,提高不锈钢成套厨房设备和各类钢板、铝箔生产的规模档次,建设厨具及新型材料生产基地。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现代新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建设开放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坚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把人才资源引进开发作为战略举措来抓,建设人才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教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建设民本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
从宏观环境和现实基础分析,“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难得机遇和十分有利的条件,是我县跨越式发展的“加速期”、工业兴县的“推进期”、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期”、城市新形象的“塑造期”、服务业加速发展的“跟进期”、区位发展的“黄金期”。经过“十五”以来的迅猛发展,我们积累了优势资源、基础支撑和宝贵财富,已经进入了大规模投资的回报期;我县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跨越3000美元的经济腾飞阶段,企业家队伍、工业经济成长性好,“进群入圈”、接轨省会城市等都为我们搭建了大发展的宽阔舞台。目前,全县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上,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并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建设新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实现新跨越,树立新形象。
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推进协调发展。
三、2006年的工作重点及措施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实现我县“到2007年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和“到2010年冲刺全国百强县”奋斗目标的关键年。我们要认真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目标锁定2010,全力拼搏2006,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冲刺全国百强县开好头、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130亿元,增长37;财政总收入12.1亿元,增长40.3;地方财政收入5.7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一)加快做强做大制造业。以建设大项目、发展大企业、培植大产业为目标,推进实施“一业特强”战略,着力放大“三个亮点”,实现“三个突破”,打造“五大经济板块”,拉长“六大产业链”,努力构建具有特色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
强化园区带动。把“五大经济板块”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阵地,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和配套设施,整合要素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推进集群发展。加快建设“两纵一横”主干道路,完成中小企业加工贸易区一期工程,进一步提升县经济开发区的载体支撑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上海源丰文具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工业东区规模膨胀。实施曹纯路店子至曹王段、兴福电厂路至曹纯路改造工程,打通兴福镇西环路,实现兴福民营经济园区与周边镇的全面对接。开工建设寨郝热电厂,建成新张至博昌工业园路,加快发展湖滨新型工业区。依据国电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电厂建设进度,实施项目区至博新路、广青路和纯化中心大街联结工程,拉开工业北区发展的大框架。
加大工业投入。精心制定化工、粮油及食品加工、厨具及新型材料等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拉长“六大产业链”会战。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实施过千万元续建、新建工业项目6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28个,确保完成工业投入100亿元。着重抓好京博控股公司2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和年产30吨甲维盐项目,华润油化公司脂肪酸、脂肪胺扩产等项目,拉长化工产业链。抓好香驰豆业公司年产1万吨大豆浓缩蛋白、新盛食品公司年产8万吨肉制品等项目,拉长粮油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抓好华兴机械集团年产10万吨精密铸件、10万吨钢构和海南金盘电器、医疗器械等项目,拉长机械制造产业链。抓好渤海油脂公司年产5万吨浆粕、6万吨粘胶纤维和顺天纺织公司高档面料、申博棉业公司纺纱及医用药棉等项目,拉长纺织家纺及服装产业链。抓好京博黄海林纸公司年产15万吨高级彩印新闻纸、欧华纸业公司年产5万吨高档文化纸、上海源丰文具用品等项目,拉长造纸及文具产业链。建设省级厨房设备检测中心,完成兴福黑白铁批发市场二期工程,抓好鲁丰铝箔公司高精度铝板带箔、远大板业公司年产30万吨冷轧板、皇冠集团米饭生产流水线等项目,拉长厨具及新型材料产业链。
培育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加速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集中。继续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梯队化管理,确保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其中过3亿元的13家、过30亿元的3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0家,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50以上。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品牌、体制和管理创新,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争创国家级、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各1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创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申请国家专利55项,山东名牌、山东著名商标各2个,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各1个。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强化以新城区开发为重点的县城建设,辐射带动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尽快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镇体系及村居群体。年内县城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0。
加强城镇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城区控制性详规,规划好会展文体中心等精品建设项目。所有落地项目都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按照“承接辐射、合理布局、节地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全县“五大经济板块”、“六大产业链”建设,充分考虑城镇周边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和边缘地带三个层次,加快编制包括产业布局、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在内的镇村规划,重点编制好两个中心镇和20个试点村规划。通过认真落实城镇规划,积极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以集中布局促进集约发展,努力形成集聚产业、吸纳人口与城镇扩张的良性互动。
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加大经营城市力度,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建设用地招拍挂制度,确保年内实现政府土地收益过亿元。加快新城区建设,膨胀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成县行政中心和阳光、豪门庄园等小区,开工建设行政中心广场及植物园、行政及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镇等小区,积极筹建教育、渤海、民营企业家花园等小区。加快县检察院、地税局、环保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的搬迁进度。按照“五纵四横”道路框架要求,搞好新城一路、乐安大街南延伸、滨博大道、博城五路及博昌一、二、三路的配套建设。建设博新路,完成博安路、柳辛路改造和博小铁路公铁立交桥引线工程。实施35千伏吕艺输变电和重点工业园区配网工程,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加快城市公用事业经营体制改革,启动803省道城区段拆迁绿化工作,下大气力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引导京博控股公司、香驰豆业公司、渤海油脂公司等企业的仓储物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尽快形成较大规模的现代化物流企业。以“仙女湖”开发为重点,加快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天乐园、天宏休闲娱乐度假村等大型商贸娱乐设施建设,构建大商贸载体。搞好麻大湖、兴国寺、打渔张森林公园、洪福园、龙华寺遗址等景区景点开发,打造董永故里旅游品牌。精心组织好第四届“中国滨州?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国际)小戏艺术暨董永文化旅游节”、首届“中国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国际)厨具节”。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极支持律师会计、拍卖租赁等中介服务业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开好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工业兴镇、兴村居战略。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发展特色镇、产业村、专业户。年内每个镇培植发展5个专业村、20个民营经济大户,力争6个镇进入全市前20强,35个村成为全市“百强村”。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一大新兴产业打造,组织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自主创业。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完善扶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实行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联系民营企业制度,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增投入、扩规模、上档次,做精、做强、做大。确保全县民营业户发展到3.4万户,其中民营企业3300家,新增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5家以上;民营经济实缴税金8亿元,增长31。
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稳定发展粮棉生产。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畜牧、林果、蔬菜、淡水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创汇创税农业。加快膨胀以樱桃谷鸭、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年内樱桃谷鸭出栏1500万只、肉牛12万头;搞好优质果品种植,新发展高酸苹果1.6万亩;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12个,面积3.6万亩;新开发淡水养殖面积6000亩,无公害对虾养殖达到2万亩。以粮棉、畜禽、蔬菜、水产加工为重点,积极培育配套加工、运销、服务业户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市场辐射、加工带动、科技引领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年内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新增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实施店子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搞好5万亩粮食作物、5万亩棉花的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建全完善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加强农产品基地检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村“水电路医学”等基础建设。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供暖、供气、互联网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拓展延伸,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资源共享。强化农村文化建设,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强水利林业建设。搞好造林绿化工程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补植绿色通道200公里,新建农田林网3万亩,完成村庄绿化30个,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积极做好胶东引黄调水工程渠首工作,实施1.2万亩农业开发项目,搞好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水库规划设计、打渔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合干渠清淤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引蓄黄河水1.8亿立方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气象服务工作,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四)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重点领域的改革,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激活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体制改革要有新进展。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县自来水公司等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县兴粮玉米公司、粮食加工供应公司改制和水泥厂、化肥厂等企业的破产终结。力争京博控股公司、香驰豆业公司实现境外上市。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银企合作,确保年内实现融资25亿元、1家股份制银行到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改革理顺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严格依法治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招商引资要有新突破。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抓投入、抓招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进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在我县设立生产制造、配套基地。把引进项目、资金与引进智力、先进技术相结合,更多地引进高端产业、终端产品、环保型项目,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发展计划。确保全年利用县外资金76亿元,其中利用境外资金3000万美元。
对外贸易要有新发展。按照规模化突进、多元化发展、全方位开拓的思路,在巩固扩大工艺品、纺织品等传统产品出口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施出口品牌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培育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努力拓展食用油、皮革、农药、石材机械、农业机械、铝箔等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确保年内完成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30,其中自营出口4800万美元以上,增长15。
(五)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严格落实“一费制”,完成县二中新校建设,使高中办学规模趋于合理,争创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大力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确保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高级技校验收。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的作用,搞好良种良法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探索传媒业资本运作的路子,开展好全民健身活动月,备战十六届市运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董永故里、戏曲之乡文化品牌,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全面树立崇尚科学、和谐稳定、民主文明的城乡风貌。
认真落实三项基本国策。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实施投资4000万元的国家级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权”和新建项目“第一审批权”、“三同时”制度,加快“生态示范县”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争创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1家,环境优美乡镇2个。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切实维护社会公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建设。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及时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开展经常性食品、农资等生产生活资料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国防教育等工作,退伍军人安置率达到100,争创全国双拥工作模范县。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高度重视城乡低保群体、弱势群体的困难,加快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济和医疗、住房、教育救助、救灾、法律援助等为辅助,以经常性社会捐助、慈善救助、结队帮扶等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农村低保实现规范管理、应保尽保。关心支持老龄和妇女儿童事业,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工作,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监管,加强镇卫生院和医德医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
(六)着力实施六项“民心工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最大责任,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好69个村、5.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二是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年内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4500人。三是县镇两级建成联合接访大厅,执行好每月3日的“联合大接访”制度。四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的体系。五是实施“蓝天碧水”工程,落实新一轮环境目标责任制,推进“生态示范县”建设。六是加快五保供养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财政供养,年内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理解力,提高执行力,增强创新力,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水平。
(一)积极推行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中心镇、重点镇延伸。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网上协同办公,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快建立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决策责任等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事先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合法性、可行性论证;凡是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凡是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这要作为县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树立勤政为民理念,全力维护群众利益。大力精简会议,减少文件,腾出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工作落实。自觉接受县人代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重视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要求,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教育和引导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培养锻炼化解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重视和加强公务员培训和考核工作,逐步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和用人机制,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都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各位代表,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大干苦干,科学实干,奋力开创我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政府工作报告德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德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夏 虹
(2008年3月13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去年的工作,对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新一届政府班子开展工作的第一年。我们在地委、行署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并用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按照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变化,万众一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了抗灾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顺利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年来,我们的经济实力在优化结构中明显增强。始终把思想统一到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优化发展环境、注重协调发展的主题上来。一是经济总量增长明显。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9.8亿元,完成计划的108.8%,增长13.9%,增速创历史新高,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10.5%、19.5%、16.7%。财政总收入首次过亿元大关,实现1.16亿元,增长28.06%;地方财政收入实现8860万元,增长32.4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实现11.02亿元、6.3亿元,增长37.2%、15.4%。二是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工业总产值实现4.98亿元,增长17.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3.12亿元,增长24.8%;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增长24.79%;实现利税3114万元,增长33.8%。投资1.75亿元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开工建设,“颐年春”酒系列6个品种包装上市。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农业增加值实现10.5亿元,增长10.5%。粮食总产量达17.56万吨,创历史新高。实现烟叶收购11.23万担,产值5213万元,税收1566万元,三项指标连续5年位居全区前列。生态畜牧业产值达5.75亿元,增长9%;肉类总产量达3.71万吨,增长8.7%。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13%。辣椒生产成为贵阳“老干妈”企业原料基地,四级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四是商贸流通活力明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增长23%。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78亿元,增长20.5%。成功举办了第三届“12•8”农产品展销会。此外,物流、邮政、电信、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一年来,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机遇中继续加强。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来抓,以高质量、高标准工程建设赢得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信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6亿元,增长20.3%。全县456个项目进入省地项目库,新开工项目111个。实现招商到位资金2.81亿元,增长40%,创引进资金历史新高。一是交通建设继续加强。实现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总投资8782万元,增长183.67%。完成74条通村公路建设,新增公路里程357公里。开工建设长堡至潮砥、县城至楠杆通乡油路工程;大兴至鸟坪等农村公路在全区率先实行水泥路面建设。二是水电设施继续加强。按照“十年治旱”目标,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总投资5627万元,增长29.6%。开工建设水利项目86个,新建防渗改造渠道65.13公里;完成各类蓄水池802口总容积8.88万立方米,解决4.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597万元解决2700余户无电户通电,投资1812万元改造部分输配电网及变电设备,实现了村村通电。三是城镇建设继续加强。投资100余万元分别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玉南新区控制性规划和行政中心修建性详规、贵州大学编制了城北工业区控制性规划。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市政建设,融资、引资3亿元开发房地产和建设工业区,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迎宾路、玉溪南路在全区率先实行改性沥青改造,对一中后街至武装部进行了油路改造。抽调145名干部用3个月时间对城区违法用地、违章建筑进行清理,依法查处各类建房1043户。顺利取缔城区客货运机动三轮车653辆,以拍卖方式、招投标方式分别开通了城市出租车和公交车。继续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成果,加大了对“五脏五乱”问题治理力度,城区绿化率、亮化率分别达31%、98%。
一年来,我们的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加快发展。始终把发展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加快科教事业发展上求突破。认真开展迎接“两基”国检和“普实”验收前期工作,新增教学用房9456平米,改造学校危房4672平米;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1187.86万元;公开招录教师185名,高考本科上线641人,“211”工程录取103人。深入开展校(院)县合作,成功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德江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二是在发展文卫等事业上见成效。改造建设了18所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步,人口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为10.57‰、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24‰以内。圆满完成电视节目转星工作,实施“村村通”工程171个点;成功开展了“激情广场”系列文化活动,续修了《德江县志》。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了铜仁西片区老年运动会。顺利完成撤并村组、整合社区和村(居)换届工作。投资1100万元建成128个村级办公楼。启动了500人移民安置试点。
一年来,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不断提高。始终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出发,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888元、7345元,增长18.7%、13%,增幅均创历史新高。财政总支出实现4.88亿元,增长36.3%,确保了工资的正常增长,确保了社会保障、教育卫生、重点建设、机关运转和社会稳定的资金需要。首次全额落实干部职工年终奖金政策,适度提高了村组干部报酬。消除了多年来的财政预算赤字,偿还历年债务1800万元。一是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德江”创建活动,建成城区视频监控系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各项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成效。二是逐步健全保障体系。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各类参保累计4.0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达4.91万人,在动态管理基础上对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农村敬老院2座、改扩建5座。三是有效改善了民生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25%,报销金额1130.52万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21套,启动25套廉租房建设。新增城镇就业1204人。在17个一类重点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式扶贫项目176个,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703人。
一年来,我们的民主法制在依法行政中全面推进。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6件和政协委员提案88件,办结率达100%。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查处违法案件68起,挽回经济损失198万元。开通了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县长信箱,对政府重要会议议定事项进行了跟踪督办,切实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此外,人武、人事、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信访、残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立足新的起点,顺应新的期盼,按照新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地委、行署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49万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的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德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全县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德江建设与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效益不够好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发展不强、农业基础不牢、服务业滞后还没有根本改善;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瓶颈制约突出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具体来说,经济整体实力弱,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支撑工业兴县战略的大项目不多,科技含量还较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节能减排压力还很大,依然是影响工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农业总体效益较低,农村贫困人口多,产业化程度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资源优势还未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制约和影响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服务业发展不够,规划不足,整体滞后,推进经济增长的局面和作用尚未形成;区位和交通条件劣势,与中心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相距较远,立体交通体系尚未建立;“小城镇、大农村”格局明显,城镇规模小、承载力低,中心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资本积累和资本市场发育滞后,政府投资为主的国有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仍占主导地位,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需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维稳任务比较繁重,一定程度分散了抓发展的精力;少数干部解放思想不够、作风深入不够、执行落实不够,依然影响着加快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加快发展中高度重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有效地加以解决。
2008年主要工作
谋势方能布局。认真分析形势,是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前提。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这是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大势。一方面,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特色产业的投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本流动步伐加快,产业梯度不断西移,亟待开辟新的扩张空间,这些都为我们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现实基础来看,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将对经济增长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今年,我们县有不少大项目要建设,玉南新区要开工,水泥技改要投产,白酒工业要扩容,沙坨电站淹没区移民搬迁要全面启动,这些大项目都是去年没有的。为此,我们将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从周边县市发展来看,各地增长势头强劲、发展态势逼人,2007年我县地方生产总值增长落后全区0.1个百分点,落后思南0.8个百分点,落后沿河1.6个百分点,落后凤冈1.2个百分点,落后务川0.1个百分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面对加快发展的宏观形势,面对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的客观环境,我们今年必须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慢了不行,慢了将更加落后,就不能实现建成铜仁地区经济强县的目标,我们将对不起历史,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人民;发展不好也不行,要坚持好字当头,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处理好许多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向着新的目标,朝着新的方向,全面加速,全力冲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撑杆跳”和“跨栏跑”!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奋斗目标,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宝贵机遇,突出“推动科学发展、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工作主题,按照建设经济强县发展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好字优先、能快则快、以快促好,立足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创造新业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抢抓“四个机遇”(即西部大开发机遇、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杭瑞高速路建设机遇、筑遵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快速发展机遇),围绕“四个立足点”(即立足工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有新突破,立足城镇建设上新台阶,立足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有新进展,立足民生改善有新成效),重点培育“四大产业”(即酿酒产业、矿产加工产业、天麻加工产业、畜产品加工产业),努力建成铜仁地区经济强县。
预期目标:确保地方生产总值达22.42亿元,增长13%,力争达22.6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3亿元,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1.39亿元、1.06亿元,各增长20%以上;工业产值达6.23亿元,增长2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4.04亿元,增长30%以上;粮食产量达17.7万吨,力争增长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8153元、2095元,各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突出创新,牢牢把握“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发展思路。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破除制约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创业创新落到实处,形成加快发展的新优势,从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发展,牢牢把握“能快则快、以快促好”内在要求。加快发展是最紧迫的任务,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趋利避害、勇于挑战,用实干苦干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形成先发之机,催生致先之招,达到争先之势,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统筹,牢牢把握“着眼全局、协调推进”基本方法。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统筹发展,加强要素整合,发挥整体优势,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联动互赢,实现生态发展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我县的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突出民生,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成果共享”根本目的。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根据县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以上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工作原则,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项目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始终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强集聚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努力改善发展环境、生存环境。
必须捕捉和抢抓机遇争取项目。投资仍然是拉动德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西部大开发机遇、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水利部新农村建设试点机遇、烟水配套工程机遇、灾后重建机遇,为我县争取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为此,我们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科学申报项目,紧紧盯住项目,密切关注项目,跟踪追击项目,加强汇报衔接,重点跟踪长丰水库、观音滩水库、德江至沿河二级路改造等项目立项建设,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地投资规划,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切实把引进项目、建设项目、服务项目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和争取项目相关制度,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政策,努力形成项目工作梯次推进、良性循环的工作格局。
必须认真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切实加大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以规范性的管理和高质量的项目实施,争取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更多支持。在公路建设上,以杭瑞高速路遵义段开工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着力打通两个出口:建成枫香溪至谯家、甘溪至堕坪两条分别连接沿河和务川的通县油路。切实抓好五项建设:实施303省道德江至印江17公里油路维修改造,完成536县道11公里油路改造;兴建复兴至明溪等2至3条通村水泥示范路;完成两河口大桥和4个渡改桥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偏岩子大桥和牛鼻溪大桥改造工程;实施县城二级汽车客运站、4个乡镇汽车站建设,力争德江港口建设工程立项。努力实现两个目标:实施德江至钱家、沙溪、堰塘通乡油路改造工程,实现乡乡通油路和到县城1小时目标;对128个村中的55个通村公路进行维修改造,力争实现村村通客运目标。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做好饮水安全、烟水配套、雨水集蓄工程,开工建设高山细枣池、堰塘朱家沟和龙泉关口3座小
(一)型和潮砥双洋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煎茶、桶井2个集镇和35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高山方家、长丰堕坪、合兴合朋等24个烟水配套工程;完成共和响水洞、堰塘关口、稳坪三层溪渠道改造工程;抓好枫香溪洼地排涝工程、钱家洋塘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泉口天池雨水集蓄利用“三小”工程。实现新增蓄水量2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9900亩、旱地浇灌面积3.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43平方公里,确保3.1万人饮水安全。在能源建设上,认真做好白水泉、角口、出水坳、新坑电站的建设和扩容续建工程,新增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完成110千伏德江变电站二期改造工程,新建枫香溪35千伏变电站,力争建成黄木丫110千伏变电站;抢抓电网灾后重建机遇,切实提高电力抗灾标准,加快农村电网改造,争取实现组组通电、户户通电;积极做好共和水泥厂110千伏输电方案的立项审批工作。此外,进一步抓好通讯和互联网建设,建成营盘山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成农村沼气池3000口。完成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加快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产煤13万吨以上,确保生产生活用煤。
二、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步伐,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带动,依托“两轮驱动”,实现城镇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一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农户搞好耕地依法合理流转;认真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及时兑现各项补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二是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抓好一批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品牌农产品,努力提高我县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着力抓好10万亩优质稻、5万亩早熟与反季节蔬菜;抓好以烤烟油菜为主的支柱产业,继续把烤烟和油菜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培植财源的主要支柱产业来抓,确保种植烤烟7万亩、双低油菜12万亩以上,实现收购级内烟叶15万担、油菜籽1.3万吨以上;切实抓好以肉猪肉羊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狠抓种草养畜项目实施和畜产品加工厂建成机遇,新增养殖小区20个、养殖大户500户以上,新建外三元商品猪扩繁场10个,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肉类总产量增长12%以上,牧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两个百分点以上;抓好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加大天麻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巩固基地建设,扩大天麻生产,培育天麻20万平米以上;切实抓好生态茶产业,实施15万亩茶叶基地规划,完成1.5万亩标准化茶园建设,新建茶苗圃200亩。此外,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三是在新农村建设上,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在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巩固试点成果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使用好总后援建的100余万元资金,切实抓好枫溪村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和支持乡镇抓好省地县乡四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四是在提高农民群众素质上,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统筹培训农村劳动力,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非农产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训种养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村务管理,进一步巩固完善村务公开成果,提高村民自治程度。完成农民农业适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6000人,新增劳务收入6000万元以上。
(二)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加快城镇进程、缓解就业压力,都需要实现工业总量和规模扩张。工业发展是我县经济发展必须迈过的坎,我们将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突出开发新产业与扶强现有企业并重,突出量质并举,力争工业总产值达6.23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04亿元,分别增长25%和30%以上。一是紧紧抓住“四大产业”不放松。加快年产120万吨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技改项目建设,确保10月底竣工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亿元、税收300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产值在去年基础上翻番。同时,做好二期水泥技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紧紧抓住高档白酒大幅涨价的市场机遇,以及省里鼓励发展中低档白酒的政策,我县酿酒产业迎来又一个加快发展的春天。我们将鼓励支持和积极引导企业在做精做优浓香型“颐年春”酒、恢复天麻保健酒和酱香型“颐年春”酒生产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恢复昔日天麻酒的雄风,再现德江酒业的辉煌,力争三年内实现产值过亿、税收达2000万元的目标。紧紧抓住天麻产业的发展优势,借助贵州大学和温州大学的科研资源,跟踪落实天麻口服液生产项目,切实把天麻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天麻深加工产值1.5亿元,税收500万元以上。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完成山丰铁矿风险勘探后续工作,开发铁矿洗选项目,建成两座年产20万吨的铁矿洗选厂,力争实现产值2亿元,税收2000万元以上;充分利用铅锌矿具有一定开采价值的条件,尽快完成铅锌矿勘探,力争建厂投产。二是继续巩固和发展传统工业。认真做好星星油脂公司、穗精大米公司的改制和异地技改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建成铜仁西部油脂中心;支持开发煎茶牛肉干、太氏皮蛋、泉口豆腐干、楠杆生漆等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产品,促其上规模、创品牌。三是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整合萤石矿资源,引资建成氢氟酸生产加工项目;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亿源畜产品加工项目,确保8月底建成投产,带动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力争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300万元;加快发展汽车城、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步伐,促进工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加快搭建工业发展平台。实施城北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煎茶工业区规划工作,制定工业区企业入驻优惠政策,把工业区建成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力引擎;组建国有资产资本运营公司,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抓好工业建设用地储备;巩固国企改革成果,妥善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创立、市场开发、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等工作,努力提高企业开发和管理水平。
(三)推动城镇开发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城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动力源,是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促进历史性跨越的根本出路。我们将抢抓杭瑞高速路遵义段开工建设契机,坚持规划先行、城乡共进、建管并举的原则,抓住德江到煎茶这条经济发展的主轴,以县城为中心、煎茶为次中心带动其它乡镇加快发展,努力把德江建成为生态环境佳、投资环境好、文明程度高、社会治安一流的铜仁西部中心城市。一是强力推进玉南新区建设。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三年大变化”的要求,精心策划、精心运作、精心组织,全面开发和建设玉南新区。同济大学编制的《德江县玉南新区控制性详规》,县人大常委会已在去年决议通过,符合德江实际,富有现代新城和地方文化特色。没有一流的规划,就没有一流的建设。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玉南新区规划,认真落实红线、绿线、蓝线控制和规划审批制度,依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经营城市的观念来规划城市,以经营城市的手段来建设城市,以经营城市的方式来管理城市,通过土地拍卖、招商引资、金融贷款等市场运作方式,盘活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提供又好又快开发建设新区的资金保障。我们必须处理好新区建设和商业开发的关系,充分吸纳民间资本,提高房地产开发准入门槛,实施整体开发,努力把新区建设成功能完善、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具有秀丽风光、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新区。我们必须坚持大气魄、大手笔的要求,以开工建设路网骨架、行政中心、玉溪河景观带为龙头,实施一中、民族中医院、文化馆、体育场馆等工程,努力把玉南新区建设变成一个大工地,努力将新区建成具有强大带动力的经济增长极。总之,开发建设玉南新区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所在,为此,必须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把玉南新区建成为德江的“浦东”、德江的“金阳”。二是着力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按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要求,逐步完善旧城功能,不断优化居住环境。我们必须针对旧城建设的现状,完善旧城功能,努力改变旧城面貌。适当增加城市垃圾中转站、公厕数量;实施玉溪北路、钟山东路、红旗路道路改造,完成新寨至城区油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人民北路和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垃圾填埋场;实施民族风情街二期工程和玉溪南路农贸市场建设工程。我们必须严格执行旧城详规,切实加强对规划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旧城改造水平;我们必须适当开发建设标志性小区,改变传统建筑方式,不断提高旧城建设水平;我们必须加快群众休闲场所建设,开工建设大犀山公园。三是切实加强城镇土地管理。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搞活二级市场,盘活存量土地,解决好城市建设用地问题;建立健全土地、规划联合执法机制,依法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治理。四是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好脏乱差问题;通过发放《德江市民手册》,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努力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此外,还将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做好煎茶、复兴等19个乡镇的总规或总规修编,兴建高山、平原、龙泉三个乡镇党政办公楼,推进复兴、合兴、泉口3个集贸市场建设。通过努力实现新增城区面积1平方公里,新增城区人口1万人。
(四)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沙沱水电站兴建乌江出平湖的契机,切实抓好以乌江画廊为龙头的旅游产业。按照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加强保护、合理开发的要求,积极打造扶阳旅游景点,推介扶阳旅游项目。整合自然生态风光、历史革命遗迹,发掘土家民俗文化、傩文化、饮食文化、红军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乡村旅游业。通过重点打造乌江画廊、制作旅游宣传画册和光碟,把革命老区、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打造成知名品牌,塑造成为梵净山大生态旅游、遵义红色旅游的承接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适应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旅游发展服务需求,积极发展住房、交通、通信、文化、娱乐、餐饮等服务业,培育和开拓保健、休闲、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积极发展物流、中介、信息、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宾馆、餐饮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住宿、餐饮服务整体水平。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向农村延伸,新建60个农家店;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配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金融部门服务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抓紧制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做大做强;同时引导非公企业依法经营、提高素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着力推进扩大开放战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
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来抓,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推动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进一步围绕产业招商。把填补产业空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配套水平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以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矿产、商贸等新领域为重点,精心做好项目策划生成,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圈等资本密集区,加强项目的谋划跑办,加快我县产业与发达地区的对接,努力建成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地。确保全年参与和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10次以上、请进客商20批以上、落实引资项目10个以上、协议引资6亿元以上、到位资金3.3亿元以上。
进一步突出重点招商。坚持“资金不到位不算落户、项目主体工程不开工不算落地、企业不投产不算落实”方针,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开工建设率和投产达产率。年内跟踪落实好铁矿洗选、畜产品加工等引资项目的资金到位进度,促成天麻深加工、氢氟酸生产等招商项目启动实施;做好生物化工、汽车修理、机械制造以及玉南新区、油脂片区、电影院片区等项目的引资和推介。
进一步优化环境招商。把“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强化要素保障为重点,积极化解资金、用地、用电等瓶颈制约,积极控制商务成本过快增长。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以“亲商富商安商”为主线,严格落实项目一站式服务、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等制度,努力解决外来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围绕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创造一个投资者放心、安心、顺心、舒心的生活环境。
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外界,实现对外开放由单纯“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由“对外开放”与“对内联合”二元分离,到“对外开放”与“对内联合”两位一体的转变,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构筑和完善我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智力、项目和先进管理经验,做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以地招商、以地生财,激活我县经济发展蕴藏的潜力。
四、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努力建设生态强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严格执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建设用地“双控”指标,着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围绕生态县城要求,加快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上重点推进冶金、建材等行业清洁生产,在农业上重点抓好生态茶产业、生态畜牧业。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大力实施“绿色通道、绿色河道、绿色林网、绿色村庄”工程,全面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文明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抢抓中央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补助期机遇,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每年将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程和科技扶贫种草项目。此外,还要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大龙阡、潮水河、观音滩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地理界线的实地标定,启动玉溪河治理工程。完善山林火灾预警制度,推进消防队伍建设,切实做好防火、灭火工作。严格新上项目环评准入标准,控制产生新污染,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改善。年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5%,万元GDP水耗降低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0%;高质量完成荒山造林5000亩、种草4.1万亩以上;完成杭瑞高速占补平衡用地5000亩,整理土地2300亩。
五、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解决民生问题,确保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始终坚持把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大力推进惠民工程,让百姓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优先发展教育上,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认真抓好省政府“两基”复查、“普实”验收及“两基”迎国检工作,完成7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成青龙四小;切实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免费义务教育。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成果。在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群众受益面;抓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乡、村卫生人力资源,积极做好村级卫生场所建设项目申报;抓好以“两纲”目标为主的妇幼保健工作,迎接省政府验收。在执行基本国策上,统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巩固计划生育省级优质服务合格县创建成果,认真抓好县级计生服务站建设;高度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全过程,深入开展“满意在德江”公民道德主题活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加快殡葬改革,坚决制止豪华墓、活人墓等陋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着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广泛开展创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活动,鼓励和支持文化创作。继续抓好《县志》修编,实现资政育人的目的。此外,还要狠抓财源建设,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代管”工作。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按照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就业门路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切实搞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在23个一类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850人。高度重视沙沱水电站涉淹群众的搬迁安置工作,实施长堡、潮砥、新滩、望牌4个新迁集镇建设工程,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以建立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为重点,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建成28套廉租房;切实抓好新一轮住房公积金征集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法律援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发挥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作用,对各类困难群体进行适时、适当援助;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使全县人民贫有所济,难有所助,医有所保,老有所养。
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前不久,我县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侵袭,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6.28亿元,受灾人口达43.8万。在这场天灾面前,全县上下发扬连续作战、不畏艰难的精神,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通电、通水和通路,取得抗灾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体制机制,提高应急能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在保障民生上,继续抓好受损民房的修复、重建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危房、土坯房、茅草房改造工程;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帮助群众度过“春荒”;继续抓好疾病预防控工作,确保大灾之年无大疫,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确保不出现因地质灾害隐患带来安全事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抓好受损电力、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修复,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工农业生产上,继续抓好各类农作物的面积落实、田间管理以及农资调运工作,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切实抓好生态恢复建设工作,有效保住“青山绿水”;继续抓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支持企业加快生产,确保工业生产实现预期目标。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扎实推进禁毒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坚持“事要解决”方针,进一步健全大防控、大调解机制,做好信访稳定和人民调解工作,全力维护德江稳定的大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人民的重托,发展的重任,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实现人民群众愿望,满足人民群众要求,赢得人民群众信任。
加强团结,努力建设和谐政府。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重团结有党性,会团结是水平,团结好事业兴。”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把握这一关键时期,无愧于49万人民群众的重托,无愧于组织的信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团结,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团结出和谐,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我们将按照“心齐气顺”的要求,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倍加珍惜班子的团结,倍加珍惜人与人的团结,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努力做增进团结的模范、促进和谐的表率,不断增强政府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忠实履职、互相补台、权责明确、政令畅通的工作格局,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埋头苦干,努力建设务实政府。坚决贯彻好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县委的决策和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采纳政协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坚持把目标细化为思路,把思路细化为项目,把项目细化为工作,把工作细化为落实,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事,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业绩在一线创造、问题在一线解决,把落实能力作为评价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以责任明确的硬任务、真督实查的硬措施、赏罚分明的硬机制,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改进作风,努力建设高效政府。按照高效理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创新,努力塑造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效能型政府新形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降低行政成本,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简化审批流程,规范许可行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管理,健全帮扶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切实做到热情接待、服务周到。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管理,努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大力实施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继续办好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县长信箱等栏目,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强化当家理财意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和锁定债务,履行政府承诺,制订化解措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切实开展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重点项目、政府采购等监管工作。支持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有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
转变职能,努力建设有限政府。在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到社会发展和管理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集中到公共服务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上来。切实解决政府越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加快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努力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创业维艰,天道酬勤。我们已经迈上了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征程,使命崇高而光荣,目标宏伟而高远,前景灿烂而光明。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抗灾救灾精神,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在智仁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
在智仁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二00七年一月二十日)
叶志吉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智仁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代表们予以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乡第十四届人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是智仁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不断取得全面进步的五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要素紧缺加剧的种种压力,面对非典疫情、台风灾害多发带来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在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山区小集镇建设的战略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乡第十四届人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2006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901万元,年均增长15.4%;农民人均总收入3619元,年均增长13.4%。
(一)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农业逐步走向产业化。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拓展了早茶、竹(笋)等特色产业和宁波、上海等地的域外西瓜种植基地规模,开辟了大台门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利 条、石井坑畜牧业养殖基地,建立了寺前生态养猪场,引进宋氏葛粉试验基地,启动葛粉加工厂建设。实施质量优先战略,品牌建设得到全面加强。2005年,乐清市高新农业开发公司的智仁早茶、竹笋基地被评为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森农牌智仁早茶获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银奖,并成为我乡首家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企业。
工业地位明显提升。手工加工业逐步发展,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我乡已有各类加工企业30余家,形成了纺织、鞋业、五金等生产加工工业的格局,安臵闲余劳动力3000余人,2006年工业生产总值达1500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依托自然优势和智仁特色的本地猪肉、土酒、野味等特色产品,全力开发自然、人文风光旅游、观光农业游、“农家乐”,带动了“长旺土酒蘸水鱼店”、“桥头酒家”等一批餐饮业的繁荣。
(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道路交通日趋完善。完成投资510万元的智平公路建设,投资500多万的智黄公路春节前后可望竣工,小坑岙、乌芦岙、马家山、昌门等8个村的康庄工程已建成,2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通村机耕路建设,交通网络较为完善。
水利、通讯设施稳步推进。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完成下岙桥拓宽,新建前大溪桥,建成防洪堤4公里,三面光水渠4.2公里,修 缮了村级山塘、水库等水利设施,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达600万元。乡邮电大楼已建成,在小岭、小坑岙建设通讯信号站2座,移动、联通信号现已基本覆盖全乡。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修编了生态乡建设规划,拆除路边坑47座,新建公共厕所10座,治理坟墓39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35%,粪便无害化处理达30%,建设垃圾中转站2个,启动西滩等8个村的旧村改造改建,完成了10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大井头、小坑岙村等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成绩,村容村貌大为改善,2005、2006年两个村分别被评为温州市村庄整治合格村。
(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文教卫体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步伐加快,村居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完成小坑岙、大井头2个村的文化大院建设,在大井头村建立智仁文化中心。深入实施“科教兴乡”战略,确立“二小一中”办学模式,深化九年义务制教学改革,规范幼儿园办学标准,加快成人教育。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办学条件,改善学校食堂卫生环境,进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新建校舍5800多平方米,完成中学250米跑道、中小楼梯建设,合计投入校建经费736万元,投入教育设备经费188万元。2005年三所学校全部被评为浙江省标准化三类学校,二小被评为乐清市二星级学校,2006年寄宿小学被评为温州市农村寄宿制办学达标学校,且是我市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获此称号。2003、2004年我乡分别获得温州市、浙江省教育强乡称号。卫生事业全面加强,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完成了防保站、卫生院 的撤并工作,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进一步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在智仁的流行,并积极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体育事业快速起步,体育特色村建设不断推进,建立健全村级体育组织网络,完成利条、昌门等6个村的体育健身网,建成小坑岙村夜间灯光球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休闲健身去处。
人口与计生工作长抓不懈。建立计划生育工作乡村两极领导责任制,制定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宣传力度,开展了农村独生子女、女儿户养老保险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基础信息完善,狠抓四项手术落实,联合法院、公安等部门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
老龄、工青妇和残疾人工作继续加强。重视老龄工作,完成了全乡1791名60岁以上的优待证办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完成14户残疾人安居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乡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圆满完成乡共青团换届,及时调整团班子成员,建立健全村级团组织网络。加强妇女工作,积极组织文明家庭等的评选,举办农村妇女种植业、养殖业、电脑等实用技术知识及村妇代会成员业务、法律、家教等培训20期,培训2000余人次,开展“春蕾结对”等活动,资助168名贫困学生解决学杂费等金额合计25万元。
(四)社会稳定工作得到新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率进一步提高。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80%,现已报结农民住院经费180人次,其中万元以上149人,报销累计金额达221905元,完成参保农民体检3000余人。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7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0%,优扶救助机制有序推进,年均发放各类救济款和抚恤金7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步发展。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千村”创建活动,至今已有银坑等12个村被评为平安创建星级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乡综治工作中心和6个村级综治工作站,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深化禁毒工作,做好信访工作,大力推广村居调解、信访、治保“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2003年我乡被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人民武装建设进一步强化。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拥军拥属”活动,加强民兵预备役训练工作,平均每年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9名。
(五)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民主法制政府建设加快。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听取、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各类提议案。推进“依法治乡”进程,全面完成“四五”普法,组织开展“五五” 普法工作。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深化“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
效能廉洁政府有序推进。深化“效能革命”、“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民情系列活动,努力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落实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加强公车管理,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处理。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我乡各项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智仁乡人民政府,向支持智仁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智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我乡的比较优势还不明显,特别是人的观念、发展的环境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工业化起点低、规模小、发展缓慢,长期无法拓宽;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土地违反乱建现象严重,村庄规划建设滞后;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饮用水难等民生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仍处于起步状态,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治安问题不容忽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和谐智仁和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区域竞争更趋激烈,要素制约更加突出、经济转型更为迫切,文明程度 更加关键、民生民本更受关注的新形势,我们要加快发展,跟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经济建设,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我乡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智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牢牢把握打造和谐智仁这个目标,做大、做强竹笋与早茶两篇文章;在新农村建设、生态乡建设和政府自身能力建设上谋求新的突破,实现智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递增8%以上,其他各项经济目标均显著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稳步提升,工业经济调整巩固,旅游产业有序壮大,域外产业做大做强。
----城乡建设逐步推进。城镇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力争实现通村道路的全面硬化,有线电视、移动通讯覆盖全乡,努力完成全乡的防洪堤等水利工程建设,建成中心区饮用水厂,使我乡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电力、供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和防洪设施。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抓好大井头、小坑岙村的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创建,并积极争取和引导好其他村开展创建。全力抓好村级文化大院、文化示范村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新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争取10个以上村通过村庄整治合格村验收。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农民的政治权益等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村务管理更加民主,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大力开展生态乡创建,完善村庄生态规划,加强平原村的土地违法整治及乡中心区街道交通治理,努力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和谐、条件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态型乡,实现智仁生态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社会事业日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居民素质不断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突破,群众生育观念初步改变,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二小一中”办学条件明显优化,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重点中学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幼儿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普及。和谐因素明显增多,“平安智仁”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深入,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为实现以上奋斗目标,我们着重把握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新智仁 我们要固传统优势之基、兴生态优势之长,做到认清差距的同时认清差异,认清形势的同时认清优势,更加注重立足比较优势、错位优势,更加注重差异性、特色化发展,围绕“做精做特做新农 业,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做足做活做旺三产”的思路,努力实现特色最大化、优势最大化。
一是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选准选好早茶、竹笋等特色产品,引导好域外西瓜种植业发展,加快生态养猪场的新猪培育、葛根基地、葛粉加工场建设,以注重科技、深化加工、树立品牌、扩大规模为指导,使其做大做强、上规模成气候,形成自己的特色拳头产业和品牌产品。
二是抓好工业生态化发展。确立发展生态型、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工业目标。领导好、管理好织布业、节日灯、鞋绑、服装、五金加工等手工制造业,进一步提升织布业,巩固节日灯装搭业,拓展服装加工业,促进加工业快速有序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的双提升。
三是抓好第三产业发展。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挖掘智仁旅游资源,精心包装智仁革命老区的“农家乐”、“红色之旅”。加强智仁农家菜、野味为特色的餐饮业市场管理,加快餐饮店环境设施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对乐清、台州附近地区群众的吸引力,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增收。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有效途径,在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创新思路,抢抓机遇,统筹安排,积极挑战,趋利避害,强势推进。一是生产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高附加值无公害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智仁早茶和安吉白茶等优质茶叶,扩大茶叶基地规模,使五年内增至 亩。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积极探索茶叶加工、储存新工艺,通过参加农博会、制作智仁茶网页等平台大力宣传智仁茶叶。加强市场引导管理,规范茶叶生产企业,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互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鼓励加工企业兼并合作,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的产供销一体化,实现产业集团化发展。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走基地、农户、销售三位一体的新型发展道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二是生活宽裕。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民收入提高,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积极联合妇联、农技站的力量搭建农民培训新载体,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乡风文明。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育、科普示范、卫生等特色村创建,全力将我乡打造成温州市金海岸文化乡镇。有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 内容的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新风尚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深化“青山白化”治理,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净化农村社会风气,营造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四是村容整洁。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和旧村改造,借鉴大井头、小坑岙村的成功经验,加快完善其余各村的村庄规划,推进利条、西滩、乌芦岙、银坑、小岭等12个村的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实现温州市全面建红色小康示范村达2个以上,争取4个村达到温州市村庄整治合格村标准,深化“文明百村行动”,着力改变农村 “脏乱差”现象,营造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五是管理民主。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村级决策程序,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着重解决那些影响全局的、群众反映大、呼声高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加快发展环境改善,着力建设具有山区小集镇特色的新智仁
一是加快交通道路建设。抓好重点工程的监督、管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认真做好智黄公路、智平公路的扫尾工作,努力实现大树岗、水坑头、石井坑、青坑、合朝等村的通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同时加强对各村的汽车站点建设,加大对已建道路的路面保养、维护工作。
二是加快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智仁溪整治,完 成西滩、象周、大井头、寺前、石井坑等有自然条件村的防洪堤建设,启动中心区饮用水厂等水利工程,完成太湖山、水坑头两个村的有线电视建设,进一步扩大移动通信讯号在全乡的覆盖面。
三是加快生态环境改善。深化生态乡创建,结合市级卫生乡创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抓好生态村、绿色学校、生态示范点工程建设。完成大井头、象周村的500亩土地整理,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其他各村的土地整理工作,加大违章建筑排摸和整治力度,整顿好下岙、大井头、西滩等中心村道路环境。突出宣传教育,加大生态保护科普知识宣传,加快生态文化的培育,重点抓好群众性的生态文化活动,逐步树立农村生态环境新形象。
(四)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全面进步、高度和谐的新智仁
把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作为增强智仁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加快教育、卫生医疗、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民主法制、党管武装、社会稳定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文教卫体医疗事业发展。在创建大井头温州市文化示范村的基础上,引导好小坑岙等其他村开展创建工作,抓好村级文化大院、文化示范村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新氛围。深入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中学学生宿舍楼、中心小学的教职工宿舍楼和寄小学生运动场、校前水泥路等硬件设施建设。注重办学质量提高,高标准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强化师德师能教育培训,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山老区教师福利待遇,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贯彻好“三留人”政策,真正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现代卫生医疗事业,建设卫生强乡。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预警、监测和报告信息网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成好参保农民健康体检工作,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完善村级健身设施和建设组织网络,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
二是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优质服务,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深化计生村民自治,重点解决好四项手术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基础信息排摸等三大难题,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维持人口低增长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实现计生工作向前移位。
三是深入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成敬老院扩建工程;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完善救助实施办法,努力确保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确保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切实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四是强化党管武装工作。积极开展拥军拥属活动,加大国防教育力度,继续抓好民兵工作“三落实”,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民兵预备部队,切实发挥好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兵员征集任务,为部队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五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深化“平安智仁”建设为载体,建立稳定有序的社会大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及时处臵各类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公共安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化消防、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整改重大安全隐患,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继续规范食品安全生产,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
(五)注重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为民务实的新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是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以《公务员法》实施为契机,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和经济法制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二是坚持廉洁勤政。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廉 政责任制。加大查处案件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和效能监察,完善届中和离任审计制度。
三是坚持政治民主。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自觉接受乡人大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监督。高效优质办理人大议案、建议。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支持老协、工青妇等全团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深化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自治。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前景壮丽,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辱使命,负重奋进,凝聚全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乘势而上,为全面实现各项工作目标,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