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精选范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共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同步穿插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
(四)内外交流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平昌县云台小学:肖大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共2篇)] 本课题从2013年9月申报,经过学校的审查鉴定,于2013年10月8日被确定为平昌县云台小学个人微型课题。按照立项说明,本人克服种种困难,按照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人员
肖大秀,女,1962年4月出生,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云台小学语文教师、校骨干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研究》分别在2013年10月、2014年3月获学校教研论文一等奖。
二、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一部分学生虽然也知道作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写作兴趣仍不浓,甚至怕作文。即使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完成作文,也大多是敷衍塞责。而在教学中多数是以教师命题,学生硬着头皮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咬笔杆、绞脑汁,冥思苦想,被动地训练,结果是材料枯竭,信息断流,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只好生搬硬套或干脆抄袭。由于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也就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
面临这样的现状,要贯彻《课标》精神,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以课本为载体,研究作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交给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和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使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需求心理,进而调动其写作兴趣呢?如何融化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挖掘其内在写作潜力,写出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呢?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作文变快乐,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学生所喜爱的热点。
三、课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
1、作文: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2、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名家论述
(1)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怎样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在寻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而培养其语文素养的道路上摸索出一整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效果显著的规律性方法,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探索有效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让小学生喜爱写作。从三四年级开始,通过兴趣的培养与策略的学习,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于写作文。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
1、对每次习作具有浓厚兴趣,能按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习作。
2、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并能大胆朗诵自己的习作。
3、学会帮同学修改习作,也能自己为自己修改习作。
4、教师想方设法开展各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语文习作课的教学现状,教师对习作课教学采用的方法。面对小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困难,着力从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进行研究,找到学生惧写的症结。破解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贴近生活,化难为易,使学生敢于作文。
2、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为研究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培养写作兴趣,激情促写,使学生乐于作文。
3、以作文为载体,培养写作骨干,尝试用榜样的引领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写作,使学生真正在写作中找到乐趣,从而提升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
4、如何开展评价激励,提高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1、课堂上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多积累优美词句;开展仿写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提炼语言。
2、多读精背,即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课外读物,有计划地增加背诵内容。让学生做到手不释卷,学生读书多了,积累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丰富了,语言也流畅了。写作水平也就会提高了。精背即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摘抄一些课外的,让他们记忆,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使他们从小受到典范文章的熏陶,为他们以后准确、熟练地使用祖国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课,让学生有话可写。认真为写作课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习作。及时评价展示,树立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及管理
1、课题组织领导
云台小学教导主任:杨琼
2、课题主研人员
云台小学教师:肖大秀
3、研究对象:云台小学中心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三个班125名学生。
(七)课题研究过程
a、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
a)设计实验方案; b)对学生原有的习作兴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验阶段(2013.10-2014.3)
a)选择实验班级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行培养。
b)每月集中反馈一次,总结这一月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否提高。
3、总结阶段:(2014.4-2014.5)
a)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
b)撰写论文,写出实验报告。
c)整理学生的习作 b、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如何爱上写作的教学模式。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通过严格的测量评价行动的结果并发现问题,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模式。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2)、实验研究法 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促进策略可以通过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说,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如何爱上写作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用实验研究法检验行动研究提出的策略。
(3)、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培养习作兴趣”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培养习作兴趣”的重要性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语文网站,参与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半年来,通过“培养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带动了全校作文教学水平。
(一)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大量的校内外活动,如:歌咏比赛、诗歌晚会、演讲会、经典诵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作文大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游园活动、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学生非常乐意参加,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多阅读背诵,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笔下生花,文思如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诵训练。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1)、经典诵读形式为每天三个时段,分别为晨诵、午读、晚读,、每个时间段不少于15分钟,住校的寄宿学生与老师共读,由老师指导;校外学生,老师要求亲子共读,家长陪孩子读、帮助孩子读、指导孩子读书。
(2)、我在实验班级以宣传阵地、学习专栏、书画、手抄小报、读书笔记为平台,以每月的纪念日和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诵经典、讲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活动。
2、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培养作文的兴趣。
(1)、故事会活动。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条件和学习基础都比较差。个性内向,不善言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班上开展两周一次的故事会活动。每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这个活动开展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基本上是人人举手踊跃参加。这样给大部分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口头能力不断提高,也为提高作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使同学们平时多看书,看好书,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2)、办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手抄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好方式。因此,我们每期办两次,以语文手抄报、节日手抄报、安全手抄报等不同形式展现给大家。
(3)、办黑板报。黑板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好方式,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帮手。我们分组完成,每月更换一次。版面设计、刊头设计、标题设计、文字编排等都由同学们自己负责。
(4)、开辟作文园地。结合学校实际,丰富班级文化建设时,专门设计一块“作文园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指导作文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句找出
下页篇二: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坡家学校 霍成祥
一、课题名称
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 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课题的界定
1、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
2、小练笔: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3、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把阅读、习作、生
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四、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力求改变过于追求量化定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一)怎样精心选择落笔点,让课堂小练笔独具魅力
(二)[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共2篇)]探索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1、在实验中,狠抓了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
2、实验中确定了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3、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课堂小练笔”。课堂上的写
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课堂小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三)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
(四)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2、指导性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观察角度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3、生活是作文之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
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4、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促进他们接受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在研究中,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2、开放性原则
课堂小练笔的研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研究中,应强调学生探究文本,深化文本,参与实践,感悟人生。
3、科学性原则
科学的安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没有一种教学措施能比让学生多写更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习作理论知识后,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上“小练笔”的反复训练提高习作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
小练笔的思维过程,也是言语意识过程。学生言语意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七、个人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四年级作文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我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作文现状。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都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平时看课外书少,多数学生一学期只看2-3册,在学校订的报纸杂志也就当天翻翻,过后就仍在一旁了;在看书是否对作文有帮助的问题上,只有40%的学生认为有点帮助,5%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40%的学生不知道作文内容写什么,承认作文中存在虚假内容(自己瞎编的),还有30%的学生抄一篇应付了事;95%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文困难,20%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文极为困难,认为根本写不好作文;50%的学生害怕写作文。
分析学生的作文现状,了解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采他山之石,海纳百川
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调查后,根据调查情况较系统地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有感而发 随机而作》,出自《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2006年—2007年各期;钟启泉主编《教育方法概论》,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出版;《小学语文教学》
下页
第二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
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
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同步穿插
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
(四)内外交流
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提出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
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
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
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