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2 12:3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第一篇: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研 究 报 告

溆浦县水东镇中学《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4年5月9日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是经湖南省教育学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为N-47,课题主持人为水东镇中学高级教师、校长陈洁,主要研究人员有高级教师覃声红、张克云及卢峰镇中学一级教师李菲等人。

本课题自2011年6月经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2011年11月开题论证。近3年来,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开展活动、交流研讨等多项措施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不仅学生文明礼仪得到很到改观,综合素质明显增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目前已具备结题条件。

一、问题提出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教育部2011年1月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0]7号)明确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然而,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我们发现,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美德正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渐渐消退,出口成脏、打架斗殴、欺瞒霸横现象累累出现。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急剧增加,家庭教育的缺位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

我校属于农村中学,学生家长多半忙于生计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但是,纵观学校目前对学生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存在一些缺陷或失误,因此,如何结合农村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从而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已成为摆在农村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界定

1、课题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2、课题研究的内容指向:学生礼仪内容主要包括:仪表礼仪、交谈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学生礼仪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受教育者即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包括礼仪、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节礼仪等的人文教育。礼仪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养成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因此,学生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尊重的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一种人文实践教育。

三、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我们从中发现,在中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及传授,但对如何加强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这个课题缺乏专门的系统研究。我校的这一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问题可以进行一种有效地探索。

四、研究意义

1、以礼仪教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美育、心理教育于教学过程中,以多彩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并逐渐形成文明的礼仪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提供更高层次的方向,启发学生内在善良的品质,使其能真诚礼貌地与人互动和交往。

2、通过为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他们的礼仪文明,为他们未来进一步融入城市文明打下生活的基础。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点燃礼仪的文明火种。

3、通过研究,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新方法。

五、理论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交往礼仪的基本知识,形成文明健康的交往方式,并通过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

2、通过研究,搜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合理运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德育资源的论文、经验文集、活动案例集及研究实验报告。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交往基本礼仪:仪表礼仪、交谈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等。

2、通过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子。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礼仪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习惯、行为和修养。

八、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教育实践研究提出促进礼仪形成的有效策略,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

2、个案研究法: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文明及欠文明的诸多实例,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完成共性剖析材料,形成案例,加以指导推广实践。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前期工作:时间是2011年5月,主要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筹建课题组,制定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二是课题负责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制定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制度。

(二)具体实施阶段:时间是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2011年9月至12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完成开题论证。二是对学生在校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调查。三是建立个案档案库,完善教育制度及要求。四是制作文明礼仪教育光碟,确立具体的礼仪规范,加强教育指导。五是做好阶段性交流小结,撰写阶段性论文《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及案例剖析。

第二阶段是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研究活动。二是通过家长学校增强与家庭的联系,分阶段组织父母学习有关家庭教养方面的策略。三是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什么是良好的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搜集礼仪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四是结合团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五是做好阶段性交流小结,撰写阶段性论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浅谈学生在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何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及案例剖析。

第三阶段是2013年2至4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及症结,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二是在教师或父母中举行“良好礼仪培养”的经验交流会或小型研讨会。三是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四是对研究对象开展了后测。

第四阶段是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总结研究情况,做好结题工作。二是撰写科研报告及研究论文《新时期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成果展示。三是制定课题延伸计划,推广先进经验。

研究措施主要体现在在七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开展实验研究,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把实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建立健全研究与实践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实验保障措施。并根据课题的侧重点组织相关的骨干教师参与,使研究工作做到实化、细化、规范化。二是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案例、论文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专题调研和研讨会;发现、培养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推广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管理上,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聚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四是优化环境,家校同步。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并通过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五是发挥主体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学生为本,通过活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自我导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六是加强督导评估,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行为规范达标创优活动的主要内容,纳入学生量化管理评比之中。并把实验工作作为专项评估项目,定期进行检查、督导。把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取得优秀成果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七是确保经费保障。整个研究活动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主要用于购买有关理论书籍、研究人员差旅补助、阶段性论证费及结题评审鉴定费用等开支。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1、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对改变农村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有明显成效,对农村初中生的人格具有促进作用。在养成礼仪习惯的过程中,改变农村初中生不讲卫生的习惯,改变了讲农村粗话脏话的习惯,摒弃了农村陋习,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遵守秩序,学会了感恩„„促进了学生整体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2、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层次、平时表现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也不能寄托在一次、两次的活动中,而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地方文化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带动学生自觉养成习惯,并渗透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3、农村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定期强化。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农村学生,摒弃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性要耐心,学生出现反复要正常看待;当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要多次给予强化,以巩固效果,因此要学会等待,要给予时间。

对于农村学生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无论是对错,都应及时给予理解。错了,老师帮助指出后,他能意识到老师的关注、关心、关爱,能及时改正,同时能消除农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做的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让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愉悦的情绪相伴。

4、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农村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村家长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

十一、课题研究的反响及效益

在两年半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深入探究礼仪教育课程结构和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影响农村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整理资料、写论文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各段实验研究总结形成文明礼仪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广泛收集社会、家庭、教育管理评价部门的评价意见,综合形成文明礼仪特色评价标准,在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一)实践成果

1、以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中。学校已形成了以《水东镇中学值周班制度》《水东镇中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等日常德育管理的常规,多方面渗透,经常性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习惯在我们生活、学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间、升旗、午休、上学、放学、进入教师办公室„„都应该有明确的礼仪要求,让孩子们懂得课堂上的认真倾听、控制噪声就是一种礼貌。同时老师们也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礼仪教育因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让教师设计礼仪课教案,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并形成教师个人班级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礼仪文化。我们发现,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在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家长的文明素养的提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班主任在探索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特色学校教育运行机制策略方法的初步基础上,接受学校对班级建设、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检验,形成班级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3、初步养成了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常规化,不断强化了学生文明礼仪,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

4、研究活动后学生文明行为综合表现明显提高。近3年来,学校“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学生各个方面的文明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探讨,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的改变。

5、学校加强了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每学期一次的学校家长代表大会、班级家长会已成为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的主要平台。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同时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文明礼仪教育的倡议书,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二)理论成果

1、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成长的摇篮》、《教你礼仪》

2、制作了具有本校特色并具有指导礼仪实践的光碟《成长的摇篮》、《水东镇中学礼仪教育》

3、根据礼仪实践研究,撰写了礼仪教育心得及相关论文。其中《谈拓展农村家庭礼仪教育》在湖南日报集团的《科教新报》上发表、另有省级论文《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礼仪教育》、《让教师例会“美味起来”》两篇,市级论文4篇,县级论文5篇,校级论文18篇。

十二、问题讨论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课题组带着“问题”开展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很有价值的规律。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如何针对农村初中生学生的日常行为特殊习惯进行及时、全面、分层、准确的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最大的困惑。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虽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总的来说,感到不尽人意,因为,有时往往因为设计过于周密而难以操作,有时又往往因简单而流于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对此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二)是否需要创造一种合乎农村学校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课堂模式?如果需要,这种模式应当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在以后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三)农村初中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怎样才能与农村的文化环境、家庭环境有机结合?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尝试性的教育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毕竟农村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复杂,要做到科学、细致,使之常态化,还很不容易。

十三、参考文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陈家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第二篇: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范文)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汇报

长荣中学规划课题组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汇报

长荣中学

我校申报的市级规划课题《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被批准立项,此课题开展研究以来,在上级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非常关心,大力支持,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课题研究与实验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使今后课题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现将我校课题研究进行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立项

1、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科技高速发达,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的“礼仪”,逐渐在淡薄、缺失。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纵观我校教育中,学生也有一些不良的习气存在:在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在学校,言行不能礼让他人,随心所欲地追求自我的空间,不懂得尊敬老师;在家中,习惯于惟我独尊,不懂得尊敬长辈;在社会上,缺乏公德,不能与他人愉快地交往。而学校教育的形式较单一,收效甚微,学生虽然会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但不能自觉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学生礼仪的行为方面,更是缺少监督的力度和实践的平台。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学校及时提出文明礼仪教育,孕育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想通过三年的研究和探索,来提高整个学校师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通过学校礼仪教育的洗礼,要求我校的学生把礼仪内涵深化在心里,把礼仪当作一种习惯,自觉地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他律变为自律,真正切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素养,提高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申报《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模式。

2、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其次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管理模式。

3、研究内容

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较好的现象,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研究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总结出对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影响较大、效果比较好的活动;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4、预期成果展示

预期阶段性成果以主题班会课展示、专题活动观摩、各种实践活动影像、文本资料、阶段性情况报告等形式展示。终结性成果将以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文明礼仪活动案例集、礼仪养成教育方案、文明礼仪活动成果集等形式展示。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一)建立课题组织机构、健全德育课题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德育主任共同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指导、督促德育课题的顺利开展;制定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将教师的研究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体系。

(二)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了理论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组织参与课题实验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有关德育法律法规和德育文件精神进行系统地学习、理解,从而保证了教师在工作中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

2、加大了培训力度。

我们定期对课题组教师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以期使我们工作起来有抓手、有依据、有理论。学习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运作情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查研究、确定目标(2011年5月至2011年6月)

在提出项目申请的同时,我校就开始着手成立了课题小组。在等待审批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地为课题研究做着准备,建立了课题档案,制定了研究方案;调查分析了学校学生礼仪现状,完成了现状调查报告;完善了实验方案,搜关的资料和信息。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规范活动。(2011年7至2014年12月)从申请立项至今,我们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了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了解程度,学生文明礼仪做得好的方面和不文明现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等,结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

1、为了初探孩子的基本礼仪习惯,老师设计了调查问卷;为了让孩子感受礼仪的风采,各班利用班会课进行了礼仪讲座,让学生收集了有关中外礼仪及诚信的故事、古今礼仪名言警句、现代礼仪诗歌、童谣等,利用思想品德课或班会积极地阅读,最后把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手抄报、主题班会、绘画、剪贴等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图片新颖,内容丰富。每个班的资料汇集成册,让孩子自己来命名。

2、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全校举行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赛,等评选活动,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分年级开展了“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活动。文明礼仪手抄报设计”、“献给爸爸、妈妈的爱”实践活动,“文明礼仪故事比赛”、“文明礼仪主题班队会”、“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心弱势群体系列活动、“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朗诵比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故事大比拼及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3、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每天进行三餐前《弟子规》五分钟吟诵活动,已经坚持一年了。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已形成的文本资料有:各项组织制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等。

2、教师学习培训笔记、礼仪班会材料。

四、课题试验还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缺乏指导;

2、由于课题研究还处在实验探索阶段,课题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严密甚至不够细致的问题;

3、参与研究人员自身理论功底还比较浅,因此教师中的一些经验不能很好地总结出来。

4、参与研究人员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许多工作还做得不够扎实,做在表面。

5、中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加上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的不可控性,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

五、课题研究努力方向

1、积极向教科所负责课题的专家汇报课题研究情况,请专家及时给予指导;

2、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课题研究教师队伍;

3、针对学生礼仪习惯较差的方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校实际,设计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及时收集资料,修正研究方案,以便取得实效;

4、建立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统筹规划学校、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引导学校礼仪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规划的教育格局。

回顾一段时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将继续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我校德育科研水平。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问题提出

当今中国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思想品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很多家长只注重灌输孩子的文化知识,忙于学习各项特长,忽视了品德的提升;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造就了一批学分高、品德劣的孩子;社会风气下滑,成人的不文明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新一代成年后,又在重蹈着上辈的“表率”,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挽救中国人的道德危机是一个迫在眉睫且意义深远的课题。

正如美国拿破仑•西尔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提出《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就是想发掘本身拥有的资源,结合传统礼仪和现代文化,编写具有时代气息、学校特色的礼仪课程教材,在学校,以班主任为龙头,在思想品德课、班会、晨会三位一体的主阵地,开展多彩的学校礼仪教育活动;以其他学科教师为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理念,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得学校礼仪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更让它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当然,研究本课题,更要与教师的师德规范相结合,在礼仪方面要有示范性,使得学生有章可循。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好家长的资源,让家长也参与到这个课题研究中来,通过家长的相关手段的评价,使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上的礼仪表现有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通过学校礼仪教育的洗礼,要求学生把礼仪内涵深化

在心里,把礼仪当作一种习惯,自觉地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真正切实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素养,提高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

二、概念的界定 1.学校礼仪

学校礼仪主要是指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仪式等方面的礼仪要求规范。学校礼仪是在学校生活中产生的,它包括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概括讲有:学校基本的礼仪常规,学校举行仪式、庆典时的礼仪,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生活礼仪和学校师生开展活动中的礼仪。总之,学校礼仪囊括了学校的方方面面。2.泰安中礼仪

泰安中礼仪是指在学校办学的理念指导下,教师作引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如教育教学、活动仪式等方面体现出的礼仪要求规范。3.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我国当前已开始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急需对我国新增设的校本课程进计研究。它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

三、研究假设

本课题旨在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

好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入手,按照“低起点、小坡度、按阶段、分层次“的研究原则,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研究和探讨小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与培养训练途径的关系,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中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为突破口,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中学阶段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及培养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得体穿着、学会文明语言、学会礼仪交往等,具体来讲,就是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儿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从而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优良校风和学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内容

1.依据学校理念,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礼仪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举行仪式、庆典时的礼仪:升降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2)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生活礼仪:进出学校、校园教室、课堂礼仪、课间礼仪、进出办公室、有事请假、用餐礼仪、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等礼仪。

(3)学校师生开展活动中的礼仪:集体活动、参加会议、校运动会、参加演讲、清明祭扫等礼仪。(4)学校基本的礼仪常规。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泰安十中的特色,可适当采用歌谣、小故事的形式。

(5)开设礼仪活动课,各学科渗透礼仪教育。

如语文学科可以进行口语交际,英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国外的一些礼仪常识等。

(6)探究小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和不良行为矫正的方法与途径。

(7)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的德育运行机制、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六、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考察研究内容和应用的科学性,理论入手,指导实践。

2.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检查教师、学生、家长对课题实施的信息反馈,效果显示。

3.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样的研究过程,不断螺旋式地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的学校礼仪问题,从而提升全校师生的礼仪素养。

七、具体实施过程

(一)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组建一支由德育专家带领,形成多层面、多学科的课题研究队伍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们进行现状调查,积极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和研究能力,以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研究方案,夯实研究基础

良好的研究方案是深入研究的基础。我们把制订研究方案的过程作为进一步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确立科学态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研究方案的确定进行了反复讨论,征求广泛意见,进行了修正。

(三)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分层落实。

1、进行“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分析原因,写出调查报告。

2、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本教材《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充分利用《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对学生进行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习惯的矫正。

3、在培养中学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过程中做到“四个并举”。(1)、静态教育与动态教育并举。为了抓实抓好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我们启动了“培养良好礼仪习惯,倡导现代文明新风“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培养良好礼仪习惯,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以“爱

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弯腰行动”,以尊敬长辈为主题的“感恩行动“。组织学生开展“认养一块绿地、种植一棵小树”、“办二期‘和谐校园’板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教育中促成长。另外,我们还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让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教科书,“让墙壁草木开口说话,帮助教育“。

(2)、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举。引导教师在课堂内、外改变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做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逐步内化成为自主自觉行为。

(3)、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开展中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既要进行知识教育,又要进行实践教育,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探讨出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的方法,如:亲切说理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讨论交流法、相互评议法、结对竞赛法等。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举。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举,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加强管理抓落实

1、为了落实各项措施和检验研究的成效,我们进行科学评价,做到“两个结合”。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单项评价方面评选“环境保护卫士“等先进个人;在综合评价方面,将开展“文明礼仪”动态评价、过程评价。

(2)、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求学校

内部、教师内部、学生内部搞评价,还请来了学生家长及上级领导到学校问卷及座谈。

2、落实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为课题的开展,想尽办法克服了办公经费困难。

3、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八、阶段性研究成果

1、进行“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分析原因,写出了调查报告。

2、编写了符合区域性特色的校本教材《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分学生读本、家长读本两种。内容包括:

(一)校园文化礼仪,包括升旗礼仪、穿着礼仪、语言礼仪、行走礼仪、集会礼仪等;

(二)交往礼仪,包括家庭交往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就餐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等;

(三)活动礼仪,包括课间活动礼仪、赛场礼仪、网络礼仪、假日旅游礼仪等。对于《规范》,学生能做到烂熟于胸,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3、我们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既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同时,让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一部立体教科书,“让墙壁草木开口说话,帮助教育“。我们启动了“培养良好礼仪习惯,倡导现代文明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在教育中促进了成长。

4、我们在移动公司的协助下开通了“校讯通”、另外采用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开课等形式,最大限度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

配合,使学校的礼仪教育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改变,教育意识在慢慢加强。

5、学校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措施,给全校师生起到了不同的促进作用,教师们的行为更规范了,责任心更强了。学生们的许多不文明行为渐渐在校园内消失,反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和“环保小卫士”,校园的环境卫生得到大幅度地改善。校容校貌及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6、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老师们摸索、掌握了一系列中学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几十篇经验论文、教学案例及心得体会,有4篇获市、区级德育论文奖,其中,课题组组员于传斌的论文《中学语文课程改了什么》在青海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刊物《刚坚少年报》上发表。

九、结论与建议

在礼仪养成教育实践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为之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和汗水,使之初见成效,为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在整个活动中,我们把这个课题当作自己的孩子在养护,曾经迷茫痛苦过,但在不懈努力中,我们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收获着累累的硕果,提升着自己的素养。感受颇深的是礼仪内化在心灵,外化在行动,需要的是对现有好的做法进行制度化,对所取得的成就进行长久细心的养护,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师生的一种特有的文明标识。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方向。

十、后期研究设想

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从课题实施的效应来看,是顺应了社会对我们学校的一种需求,它是长久性的,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礼仪瑰宝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所以在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中,我们还要把礼仪课程继续渗透巩固下去,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这个课题后期研究空间还很大,因为这一年的时间中,我们侧重在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培养方面,研究的比例相对大一点,在教师行为和社会监督方面,研究探讨的比例相对要小一点,“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让渠中文明礼仪清泉永流,就要保持教师这个文明礼仪的源头不断鲜活。所以下一阶段,我们将在老师的礼仪方面加大培训研究的力度,继续深入下去,让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得更好。

2014-3 9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一年来,我们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大力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和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将礼仪教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结合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对学生行为指导和礼仪教育的有关工作制度,使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礼仪教育领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把礼仪教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挥礼仪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全体课题组成员确定了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和礼仪教育的具体目标,把礼仪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做到了有机渗透,优化了管理环节,加强了组织领导,形成了全方位各渠道的礼仪教育管理网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二、着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为重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完善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了班级环境建设,优化了班级文化氛围。

学校还深入开展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了校委会、级部、学生会三级护导值勤,分层推进,分段达标,在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两操”及课外活动、清洁卫生和保洁等五个方面设立监督岗,基本实现了五个达标。我校还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阵地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活动结束后,评出了一批文明礼仪标兵,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三、创新工作方法,丰富了课题研究内容。

对中学生行为指导和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本学年,学校不断探索、创新礼仪教育的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开展了争当文明学生活动,强化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检查评比,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团队活动对学生陶冶情操的作用,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加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礼仪教育网络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型礼仪教育新体制,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制度,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形成了教育合力。

四、加强了文明礼仪教育队伍建设,促进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本学年,学校积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礼仪教育教师队伍,加强了教师培训,建立了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学校加大礼仪教育科研力度,认真落实《培养中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积累经验,转化成果,总结提高,使具有我校特色的礼仪教育研究上了新水平。

总之,本学年我校在学生礼仪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研究,争取让学生的礼仪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2014-3

第五篇: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人际和谐,还是传承中华文明、培育合格人才的需要。大学生文明素养缺失是由家庭教育、学校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自律性差等原因造成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评价体系是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6年新学期开始,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省学联决定在全省高校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专题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具有一致性。大学生的文明修身为何如此备受关注?其意义在哪里呢?

1.有利于增进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大学校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集体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还为学生走入社会提供人际交往的演练平台。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致使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并给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加强对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用语、得体着装和守秩序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还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赖。

2.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还要承担着育人的职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一批批大学生走进国家建设者的队伍。而他们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举止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大学生文明修养的重视度要超过对其业务能力的评估。也就是说,社会与学校在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即社会更看重人才的品性和文明修养。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需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西方追求自由、个性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遭到摒弃。有的学生把相互间的问候视为繁文缛节;把尊师重教的传统视为形式主义;把相互间的忍让视为懦弱的表现。如今部分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素养缺失,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水平。随着国际间交往的频繁,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发达的国家,其国民的文明程度也越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仅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现代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因素。大学生文明礼仪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课题组以义乌工商学院学生为例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并全部回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是有认知的,90%的学生认为言谈举止会影响到个人形象。71%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很重要,并表示以后会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从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文明程度是值得肯定的。80%的受访者表示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就餐排队、保持图书馆安静;74%的学生表示不会乱丢弃垃圾。但是,对于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间使用文明语等方面,43%的学生表示做不到;课堂迟到、玩手机、情侣公众场合亲密等不文明现象还是存在的。大学生文明礼仪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中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文明礼仪教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9%的家长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是重视的。但是,随着孩子升学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家长把注意力转向孩子学业成绩和对其艺术特长的培养方面,对孩子的文明教育开始边缘化。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迅速提高学习成绩是大事,其他方面可以暂缓。还有些家长自身文明程度不高,在孩子面前言行较随意,不能给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孩子文明习惯的养成。

2.学校的评价体系侧重于考试成绩,文明礼仪很难在考核体系中得到量化和体现。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原则上都把德、智、体、美、劳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尺。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体”仍然成为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这两项是可以通过考试得以量化的。而德与美可以被视为文明礼仪的程度,这在现实中难以进行量化考核,更没有哪个学校把文明礼仪单列出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指标。受访者中55%的学生认为,学校是以考试成绩的排名作为评优标准,而考评的标准也成了学生努力的目标。

3.家庭和学校相对宽容的环境,往往纵容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校园中人际关系简单,无非是师生和同学关系两大类。对于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老师和同学对其宽容度较高,这种容忍不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7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阻止同学的不文明行为。一方面觉得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不该过多干涉;另一方面也怕同学感到尴尬。相反,大学生同样的不文明行为如果发生在社会,往往会受到舆论的谴责。45%的受访学生也表示,在校园里举止会自由随意些,但在社会上则会注意自己的行为。这就说明,学生对文明礼仪不是认知不够,而是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加强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构想与举措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修身的觉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阵地,突出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为大学生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部分学生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一种形式,对他人没有太大意义。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质是敬人。古人云:“礼者,敬人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自信。正是这种尊重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人际和谐。也有学生认为,文明修养程度高低不会对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不对的。社会与学校评价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校主要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优的依据;而社会则以品性、文明程度作为对人进行考量的依据。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从能在实践中去付诸行动。

2.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遏制校园不文明行为。学校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倡导学生做文明人、用文明语,杜绝校园不文明现象。其次是健全考核制度,把文明礼仪作为对大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90%的受访学生表示,把文明礼仪列入考评体系是合理的。学生会也可通过设立曝光台,定期回放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对不文明行为者予以扣分和曝光。再次,学校把对班主任的工作业绩考核与班级宿舍的整洁度、学生的文明行为挂钩,提高教师对大学生文明修身的监督力度。最后,就是通过树立典型,对优秀学生和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号召全校师生学习。

3.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活动落到实处。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会把授课对象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抓拍校内外不文明的图片,并制作成PPT,在修养课授课之前进行演示。通过这项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并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经过一学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自律性明显增强,不会乱丢垃圾并能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为解决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问题,学校还专门与校内外的礼仪课教师进行沟通协作,请他们给学生开礼仪讲座,以此改变学生的精神风貌。除此以外,学校还通过社会实践服务,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义乌每年都会举办义博会、文博会和森博会等各种展会,而志愿服务队多数来自于义乌工商学院。大学生服务队在上岗前要进行文明礼仪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白文明言行和得体着装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意义。各种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可以把平时的说教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4.协同家庭做好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摇篮。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教师建立了家校联系群,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及时跟家长沟通,以便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家长,家长的行为又会折射给孩子。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作用下,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才可能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

王立华(1970-),女,吉林四平人,法学博士,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载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人员: 石命华 刘建军 刘建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

    浅谈农村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 时间:3月28日 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主讲: 主题:文明礼仪伴我行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111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郭玉红 正文: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

    农村中学自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范文模版]

    农村中学生信心教育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高中教育分层化,使农村中学生源质量下滑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2002年创办成为市级示范高中。在我县,共有六所高完中,其中三所(国重、......

    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现象较严重,我们要重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和校园......

    浅谈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与对策 房县姚坪中学刘浩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礼仪修养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一个人来......

    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大同市城区第十四小学“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实施的主导思想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