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快速崛起 成为带动天津发展重要经济区

时间:2019-05-12 12:0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滨海新区快速崛起 成为带动天津发展重要经济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滨海新区快速崛起 成为带动天津发展重要经济区》。

第一篇:滨海新区快速崛起 成为带动天津发展重要经济区

滨海新区快速崛起 成为带动天津发展重要经济区 DateTime:2005-11-16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基本建成了现代工业基地,全面增强了辐射和服务功能,滨海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这是全市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

——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建设滨海新区,是天津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是实现更大发展的制胜一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以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港口功能日臻完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区域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在昔日的盐碱荒滩上建设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区,已经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

“三五八十” 十年拼搏

滨海新区 制胜一招

生产总值由112.3亿元增至1500亿元

建设滨海新区,是天津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是实现更大发展的制胜一招。

在历史发展的关头,重要的就那么几步。历史的机遇,天津没有错过。199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经过全市人民的拼搏和奋斗,“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提前实现。

到2003年,滨海新区提前一年基本建成,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制胜一招”。滨海新区这样一个地方的决策,能够上升为中央的决策,能够被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是天津十几年的奋斗的结果,是“三五八十”积聚能量不断释放的结果。正是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才主动创造出,并赢得了今天的机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在招商引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250亿元,年均递增20.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3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169亿元,增长7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37亿美元,增长26倍。累 1 计实际利用外资164亿美元,世界500强中有70多家企业在新区投资,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今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增长,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20%,预计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综合实力和区域经济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具备了服务区域经济的基础和能力,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的拼搏,十多年的奋斗,为实现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历史性的决策,历史性的成果,已经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

1994年,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之初,天津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大面积危陋平房急需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很多老国有企业生存压力增大,不通过嫁接改造调整,就难以有出路;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水、电、路网等体系并不健全,有待完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有限,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今,滨海新区通过十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新区投资环境和城市载体功能得到质的提升,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中,尽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是本着“统筹发展,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海新区”的原则,明确提出了“老区支持新区、新区带动老区、新老并举、共同发展”的思路,市财政通过地方收入全留、税收返还、以港养港、专项补贴等多种方式,给予滨海新区大量资金支持,完善了新区基础设施框架,增强了新区发展活力。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64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投入880亿元 现代交通体系物流体系初步建成

十多年来,滨海新区集中资金、集中物力进行了大面积的基础设施改造。仅2001年至2004年,滨海新区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56亿元,超过了“十五”计划450亿元的目标。预计今年年底,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80亿元,建设了475个重点工程,竣工443项,新建和改造了海滨大道、津沽二线、南疆220千伏变电站、北塘水库扩容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天津港15万吨级深水航道、蓟港铁路、津滨轻轨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建成。形成了内中外三环和“六横六纵”的道路骨架。滨海新区建成了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对内吸引和对外输出的双重作用更加明显,发挥着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电厂装机容量274万千瓦,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口岸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燃气率89.6%,集中供热普及率74.4%。新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区500多平方公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沉 积80多年的2.7平方公里的碱渣山彻底整治。城市绿化覆盖率3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平方米。

此外,新区投资软环境建设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南开、天大等10余所高校在新区建立分校。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万人拥有医生数28.4人。泰达图书馆、心血管医院等一批公共设施投入使用。职工医疗、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

机场扩建全面开工 建成北方航空物流集散地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日前已全面开工建设。除设计富有天津特色的航站区外,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还包括了飞行区、货运区、导航工程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飞行区工程将现有跑道向北延长400米,使总长度达到3600米,再新建一条长3600米平行滑行道,并建设相应联络道和改造助航灯光系统。另外,还将新建客机坪34万平方米。航站区工程将新建6.8万平方米航站楼和4.5万平方米停车场,项目总投资18.6亿元。目前,通向机场的公路、地铁、立交桥等配套工程已进入前期施工阶段,相应的水、电、气、通信等工程已经开工。

天津机场的定位是:以货运为主、客货兼营,充分发挥国内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的作用,努力建设我国北方地区的航空货运中心,加快京津机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一体化进程。货运区改造工程包括,将现航站区改造为货运区,现航站楼改造为货运办公、商业和培训中心。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天津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港口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港,已跻身世界港口20强。远洋航线已通达欧、亚、非、美等各大洲。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是国家级一类航空口岸,中国北方最大的货运机场,现已开通国内外航线40多条,成为地区性的航空货运枢纽。截至2004年12月31日18时,天津港全年已完成货物吞吐量2.2亿吨,成为我国北方首个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的港口。

天津港从2001年至今共投资60亿元以上用于深水航道及大型、专业化泊位的建设,先后进行了南疆散货物流中心全封闭式煤炭长廊胶带机、10万吨级深水航道、南疆煤码头完善工程、1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为港口新增吞吐能力8609万吨,其中,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245万标准箱,为港口生产保持持续的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天津港百里港区已拥有各类客货运泊位140余座。拥有我国大陆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群,可接卸第6代以上集装箱船舶。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除具备相当数量的集装箱和通用泊位以外,还拥有散粮、散化肥、金属矿石、煤炭、焦炭、原油等专业化泊位和客运码头。

天津港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天津港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港口,一流的投资合作环境更吸引了各大船公司、货主企业的青睐。现在,天津港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集装箱班轮航线保持在70条以上,平均每天有近50余艘船舶到港。在国际航运企业前20强中,已有18家同天津港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天津港众多新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中,更有神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的鼎力加盟。现在的天津港,已成为我国北方主要的集装箱枢纽港,铁矿、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和国际煤炭中转、储存基地,是我国沿海最为繁忙的港口之一。

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绩斐然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可谓是成绩斐然。区港联动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已经启动。引进了丰田通商、香港嘉里、荷兰世天威、中信物流等20多家大型物流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工厂物流、市场物流,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分拨销售进口轿车5万部,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空港国际物流区保税库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海港保税区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994至2004年 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滨海新区1994—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651项(含重复计算跨转项目256项),实际建设项目431项,竣工395项,有36项跨转至2005年实施,累计完成投资681.4亿元(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2663.8亿元的25.58%)。

1994年建设项目20项,完成投资15.5亿元;

1995年建设项目40项,完成投资20.6亿元;

1996年建设项目60项,完成投资26.3亿元;

1997年建设项目60项,完成投资32.8亿元;

1998年建设项目52项,完成投资42.5亿元;

1999年建设项目53项,完成投资52.2亿元;

2000年建设项目55项,完成投资58亿元;

2001年建设项目85项,完成投资68.2亿元;

2002年建设项目75项,完成投资85.6亿元;

2003年建设项目75项,完成投资122.5亿元;

2004年建设项目76项,完成投资157.2亿元。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天津的综合实力,拓展了天津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天津的城市地位。事实充分表明,滨海新区是天津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是加快发展的制胜一招。

——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十多年的拼搏,十多年的奋斗,为实现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历史性的决策,历史性的成果,已经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滨海新区大发展的气势已经形成,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摘自《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

培育了一批高水平优势产业

经过十多年发展,滨海新区如今已经培育形成了一批高水平优势产业。十多年来,结合全市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新区培育并壮大了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一大批优势产业,一个行业集中布局、工艺装备先进、生产流程衔接、交通能源和服务设施统一配套,投入少、制造成本低、体现集聚效益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型产业群已经形成。其中,IT制造业居全国前列,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新区产业直接带动了周边1000多家配套企业,工业销售收入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于各省市的配套产品。这些优势产业极大地推动了新区经济发展,新区已经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新区今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500亿元,比1993年增长12.3倍,按可比价格年均递增20.6%。工业总产值达到3800亿元,外贸出口达到165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1.32万美元。地区财政收入200亿元,增长7.5倍,年均递增19.5%,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优势产业快速增长 发展势头强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新区电子通信、石油开采、汽车产业、冶金等支柱产业继续实现快速增长。电子通信产业不断壮大,生产移动电话4593万部,实现工业产值1040亿元,增长26%。石油开采业实现高速增长。渤海、大港两大油田生产原油1312.68万吨,增长26.3%;生产天然气6.57亿方,增长5.5%;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加大油气开采力度,全年原油产量预计达到1300万吨,将成为继大庆、胜利油田之后我国第三大油田。以钢管公司为主的冶金行业,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汽车产业实现突破,丰田锐志轿车下线,成为新区汽车产业的新亮点。

十多年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滨海新区现有42家国家及市级科研机构、35家博士后工作站和49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建立起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成为京、5 津科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

七大产业群

一是以摩托罗拉、通用电器、韩国三星、松下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电子信息业全国领先。

二是以大港油田、渤海石油、中石化、渤海化工等为代表的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产业群。海洋化工产品世界知名。

三是以钢管公司、荣程钢铁公司等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产业群。石油套管产量已跻身世界四强。

四是以霍尼维尔、梅兰日兰、SEW、SMG等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群。

五是以丰田汽车等为代表的汽车和机械制造产业群。汽车产业实现了突破,高档轿车制造业水平大大提高。

六是以诺和诺德、史克必成、施维雅、金耀集团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群。

七是以统一电池、劲量电池、德达捷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群。

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 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全国唯一以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10年的滚动发展,已成为滨海新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区内建成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外国中小科技型企业工业园、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海洋精细化工示范基地、大学园等几大发展区域。先后引进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企业落户,已开发海洋水产、海洋化工、造船和海上仪器装备、海洋油气设备、海洋生物、环保工程、海水利用等几十个海洋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类企业近200家。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在2007年前将建成1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园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形成全国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群。

现代制造业形成规模

经过这些年的奋力拼搏,滨海新区的现代制造业已形成规模。1994至2005年,新区工业总产值由213亿元增加到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工业增加值由68亿元增加到1040亿元,年均递增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的比重达到42%。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更是占到了新区工业总产值的46%以上。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现代冶金、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建立了高度开放外向型经济格局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始终是滨海新区的根本之策。十多年来,通过大力建设开发区、保税区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对外开放功能区,有力推动了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预计到今年年底,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占全市的62%。外贸出口总值由5亿美元增长到164亿美元,外贸出口总值占全市的65%以上,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12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占全市的62%;实际利用内资200多亿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国内外资本集中投向的地区之一,以及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外向型功能区聚集

新区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外向型功能区。其中,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预计2005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48亿吨,集装箱运量达到480万标箱。天津港的进出口货物70%以上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市,集装箱运量60%以上来自“三北”地区。预计2005年,天津海关进出口货值超过800亿美元,其中55%来自北京、河北和西北地区。

开发区成为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区域

7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企业在开发区安家落户,44个世界500强公司在开发区投资了91家企业。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达5亿美元,工业产值达80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8年在全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截至去年,天津开发区已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246亿元、利润674亿元、财政收入519亿元。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企业在天津开发区安家落户,来自9个国家的44个《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了91家企业。2000年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评选出世界100个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天津开发区榜上有名。1994年至2003年,天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名连续10年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成为天津乃至我国北方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区域。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出口完成61亿美元,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8.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招商指标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一。

保税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保税通道 对区域的服务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域的天津港保税区作为天津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包括空港物流区、空港加工区及天津保税区3个区域,具备了国际贸易、物流分拨、临港加工、商品展销4大功能。天津港保税区在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的过程中形成了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今年已引进外资15.4亿美元。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保税通道,进出区货物总值中60%以上是外省市创造的,现已被国务 7 院批准为区港联动试点。随着新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对区域的服务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初步形成了具有新区特点的发展模式

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发展滨海新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新区在总体布局上,注重体现规划的先导性,并制定了基础设施规划和总体规划,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编制了发展战略规划。在新区功能定位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在新区管理上,既强调加强统一领导,又注意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

产业发展模式:

由注重项目数量、规模向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方面转变

十多年来,滨海新区在产业发展模式上走过了一条由注重项目数量、规模向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方面转变的道路。如今,在电子产业,滨海新区以汽车电子为突破口,积极促进汽车和电子两大产业联袂发展,争取集成电路技术在开发区生根发展;在汽车产业,不遗余力地争取汽车发动机项目的引入;在生物医药产业,自觉地抓自主知识产权,抓核心技术的发展。这些深刻的变化,变过去那种靠随机式引进项目、被动地接受产业形成的状态,为主动地、有规划地培育和引导优势产业的形成;变简单依靠大企业的龙头作用自发形成产业集群,为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有意识、有步骤地积极培育和完善产业配套环境,着力延伸和强化产业链条。

科学务实的管理

高效廉洁的服务

前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黎成信曾致信美国国务院,建议有意到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家来天津开发区看一看,说这里很可能是中国最好的投资区域。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作为滨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开发区已经建立起与世界发达地区接轨的投资环境,开发区人称之为“仿真的国际环境”。这是天津开发区率先提出的一个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开发区白手起家,不要国家一分钱,在茫茫盐碱荒滩上修道路、打桩基、铺水管、建厂房、搞基建,优化出入区路桥交通。从开始的“三通一平”到“新九通一平”,开发区在硬件设施上有了质的飞跃。

建区伊始,开发区就致力于创建科学务实的管理和高效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以最廉洁的行为,从事最开放的事业”是天津开发区人的行动口号。为更多地吸引外商投资,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同时,开发区坚持依法治区,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法制规章,建立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科技发展等政策法 制环境,同时还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在开发区经营发展的企业提供最大便利。开发区专门设立了科技风险金,重点扶持高科技企业与项目,极大促进了开发区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完善的投资软环境体系,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十多年成功实践告诉我们

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推动工作,努力做到高人一筹、领先一步,更好地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在深化改革中破解难题、激发活力,在高度开放中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创新作为不竭的动力,准确把握大势,善于抢抓机遇,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不断增强前瞻性、战略性、创造性,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坚定不移地打好服务牌,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在服务中求发展,在服务中增强辐射力和凝聚力。

——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狠抓第一要务建设六大重点——访市发改委主任李亚力

市发改委主任李亚力接受采访时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十多年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即“四个必须坚定不移”。这些重要启示是对新区取得辉煌成就的经验总结。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正是由于我们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才使滨海新区转变为一方投资热土,转变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进而从天津人自己的事转变成为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因此,下一步,要落实市委提出的建设新区的宏伟目标,使新区的生产总值到2010年时达到320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努力做到高人一筹、领先一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

具体来说,要抓好6个重点:一是建设现代制造基地。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巩固壮大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优质钢材深加工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二是建设科技研发转化基地。要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基地。到2010年时,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生物芯片、纳米技术、民航装备等12个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国家级和市级研发机构达到10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 200家。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规划和建设国家级滨海高新区。要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无缝钢管、汽车、PVC等产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到2010年时,国家级和市级名牌产品由52个增加到80个;三是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主要包括加快海港建设等内容。要建成25万吨等级深水航道和高度开放的国际化深水大港,通过填海造陆建设30平方公里的天津港东疆保税区,建成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集聚区。到2010年时,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进入世界港口前10强。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2000亿美元;四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要依托海港、空港和制造业集中的优势,建设总面积107平方公里的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区海空港物流基地等六大物流基地,配套建设配送和分拨中心,形成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物流运输体系。建立与国际对接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快物流信息化;五是建设宜居的生态海滨城区。在塘沽区建设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重点建设10.8平方公里,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公司总部入驻。配套建设社会事业设施,建设适应不同需求的新型居住区,搞好环境整治,建设和保护北部、南部共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六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把为工业、居民生活和区域经济服务作为重点,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配套发展其他服务业,建立比较完善的服务业体系,提高新区吸引力。特别是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休闲旅游、中介服务和房地产等服务业。

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访市经委主任王治平李玉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高度总结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奋斗历程的重要启示,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就此,记者采访了市经委主任王治平。

“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是最具天津特色的一条改革和发展之路。”王治平说,工业这些年的长足发展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1994年,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同企业的调整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利用外资对国有企业实施大规模嫁接改造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多年来,通过嫁接改造调整,工业结构明显优化,速度明显加快,总量不断扩大,效益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1994年实施嫁改调以来到2005年十二年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7%,实现利润年均增幅达到20.1%。预计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实现利润有望达到500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5倍和13.7倍。

王治平说,正是因为十多年来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才造就了滨海新区的今天,也才能使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全会把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确定为滨海新区的重要功能定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巨大的空间。下一步,工业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八年嫁改调的成功经验,通过继续扩大开放,高标准、高水平地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继续优化工业结构,着力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群;继续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工业东移,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形成以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为主、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和郊县 区域特色工业为补充的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走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支持优势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平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的自有品牌,着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总之,通过努力,天津工业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总量和效益翻一番,为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实现天津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准确把握大势着力自主创新——访市科委主任李家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总结十多年滨海新区发展得出的重要启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创新作为不竭动力,着力自主创新,更好地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一点,昨天,记者采访了市科委主任李家俊。

李家俊说,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发展路子,从而提前完成了“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使天津不仅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也为更快更好地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1993年的9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731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6.9%增加到32.2%。其中滨海新区成为拉动天津发展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和水耗、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重复利用率等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滨海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能源和水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科技示范区。

李家俊说,下一步,我们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选择和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承担起建设高水平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的职责,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科技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做到科技先行。首先要发挥与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军科院、国家民航总局等建立工作会商制度和全面科技合作关系的优势,进一步吸引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聚焦滨海新区创新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项目,共建工业生物技术、干细胞、创新药物、民航科技产业等一批一流水平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加快规划建设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滨海新区乃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航区,使滨海新区尽快成为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承接地和扩散地,成为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支撑和引领本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围绕天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破解制约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需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主线,抓好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战略性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在资源、能源和重大战略高端技术上实现技术上跨越,在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上攻克和掌握一批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围绕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一批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以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企业 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尽快建设和完善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保持本市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为滨海新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访滨海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二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了十多年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张立昌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总结滨海新区十多年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打好服务牌,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加强合作,促进天津和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

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带动天津经济加快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区,积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当前,滨海新区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既是天津滨海新区十几年奋斗的成果,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发展滨海新区十多年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新区只有在服务中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合理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着眼于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依靠区位、口岸、交通、土地和人才等综合优势,为环渤海和我国北方地区提供国际航运、国际贸易、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服务。在高起点、高层次框架内实现经济融合,加快区域间产业的梯度转移,发挥新区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要继续坚持“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观念,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广泛吸引国内外客商和优秀人才到新区创业。通过我们的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和盈利水平,使新区真正成为成本低、回报高、最有吸引力的地区。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发挥新区开放的先行优势,广泛开展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的联系与交流,搭建桥梁和平台,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信息、技术、金融、产业等方面合作,实现天津和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要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扩大全方位的联合与协作,努力营造便捷的运营环境、高效的管理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滨海新区的繁荣与发展,为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为全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浅谈天津滨海新区发展

浅谈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电子o8o2 赵小静

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越累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对于走在社会前沿大学生们,无疑也越来越关注新区的发展。那么接下来就来浅谈我对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了促进天津的发展,从1994年推出的一个发展战略。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大家很多都是从外地来的,那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三五八十”。所谓“三”,就是要提前三年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所谓“五”,就是用五到七年的时间把天津城建的危楼平房改造。所谓“八”,就是用八年左右的时间把天津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一遍。所谓“十”,就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为什么要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大家看天津的版图,天津这个版图是非常有意思的版图,市中心聚集六个中心像一个鸭梨状,市中心到滨海新区中间有三个区中间有40公里的分割。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是天津起源于漕运,天津的发祥地就在海河和三岔河口展开。那么五十年前或者一百年前的天津对外运输对内运输主要靠运河,在对外主要是中小船舶,3000吨以下的进入天津港口。随着近代海洋运输的发展、近代经济的发展,船舶也越来越大,从3000吨走上上万吨,这样大量的运输就从海河退了出来,退到天津港,因此才有了沿海地

区的繁荣发展,天津港也从当年只能进出4万吨以下的人工港发展到今天可以全天候进入25万吨船的深水大港,这也是多年发展的结果。同时历史的原因,大家知道天津是中国的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近代商业、近代金融、近代证券等等都是从天津发祥的,天津也聚集了很多大型工厂,随着经济发展产品落后,因此从80年代中期天津就提出工业东移,从市区转移出去,沿海河向港口转移,符合现代大工业发展要求。

结合这几点天津在1994年推出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政策,当时也是为了借鉴开发区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借鉴港口的优势、借鉴沿海的港口和土地资源优势,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经过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天津新区发展当中最大的亮点,最大的希望。

我介绍一下天津滨海新区的概念。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八个组成部分,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整建制行政区,再加上津南区,再加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5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取得了快速发展。我们看几个简单数字,经过13年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由当年的112亿增长到去年的1960亿美元,年均递增20.6%。财政收入由当年的23.6亿增长到去年的30.8亿,外贸出口由193亿美元增长到

226亿美元,累计使用外资193亿美元。世界500强中有203家在这里投资设厂,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最高的地区。从网上调查到两组数据,一组是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的比较,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生产总值是8浦东新区的80%多,但是有一个数据是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增产值超过上海浦东10%。第二个数据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也就是现代服务业包括房地产业只是上海浦东的40%。

接下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里边的经济发展是以工业为主,且工业带动性很强。第二个问题现代服务业包括房地产业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

第二个数据我给大家总体概念,就是天津滨海新区在天津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津作为一个整体包含着滨海新区,滨海新区作为一个整体两者数据的对比,天津滨海新区的人口占全市的14%,天津滨海新区的土地面积占20%,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增产值占45%,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5%,出口占全市的65%,在经济增长的后劲方面、经济增长空间方面,滨海新区都展示了前所未有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党和国务院把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区域发展的龙头。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天津滨海新区也形成一个比较优势。第一个所谓的区位优势,京津冀环渤海天津滨海新区正好在城市的交汇点上,具有巨大的区位优势。

第二是对外开放的优势,中国所有对外开放的高级形态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目前最高形态的保税自由港区都在这个地区。而且这些特殊区域,每个区和区之间只相隔一条马路,这是天津特殊区域的最大优势。一般外地的特殊区域包括开发区、高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等,都是隔开一个相当的距离,在天津都是挨在一起。

第三个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制造业优势,刚才我已经说了,而且刚才和浦东做了一个比较。制造业为城市的发展、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巨大的基础。没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没有现代快速服务业的发展,房地产业是没有希望的。

第四是科技研发的转化优势,我们这个地区已经成为北京中科院、工程院和若干所国家重点大学的研发中心的首选地,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将成为中国研发的一个聚集地,目前正在建设一些重要的研发中心。

第五,就是土地和资源非常丰富。滨海新区有1200多平方公里的盐碱荒地,土地供应量太大、市场供应量过足可能造成一个危机。2005年的10月,党的十五中全会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纳入国家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正式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2006年5月26号,国务院专门下发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若干意见》。

在这个意见里对滨海新区的定位、滨海新区的意义、滨海新区的发展、滨海新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给滨海新区的特殊优惠都做了全面的阐述。在这个文件里把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说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滨海新区的定位说成是“继我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以来第三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滨海新区的定位说明天津是我国北方开放的门户,功能和任务说成是“探索区域经济发新模式”。对滨海新区的优惠是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批准为改革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综合改革实验区,这都是天津滨海新区一些重要里程碑式的标志。

产业发展的聚集,工业化的浪潮必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则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天津滨海新区在不久的将来将是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顶梁柱。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拙见,对于有些观点的正确与否。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教

第三篇:天津滨海新区力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力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中投顾问提示:目前,30多项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天津滨海新区积极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建成并投入生产。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目前,30多项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天津滨海新区积极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建成并投入生产。天津滨海新区始终瞄准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沿,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至今已聚集了包括大型生物医药制造企业、传统中医药生产企业、生物医药孵化器和医疗器械企业在内的100多家企业,产业规模近100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40%。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成为本市工业的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已经成为近年来滨海新区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

随着大量生物医药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落户滨海新区,新区已逐渐形成了集产品研发、技术转化、生产制造、商业物流和展示交流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天津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地区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大力促进生物医药项目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建设高水平的研发转化基地。新区重点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将在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孵化平台,推进100项生物医药研发转化重大项目,聚集100家左右企业和研发机构,吸引200名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最终带动并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为加速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聚集,滨海新区筹备设立5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大力促进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知名企业、研发机构聚集,吸引并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市科委每年将安排不低于1亿元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药研发与转化,并根据不同研发阶段及项目规模,安排资助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的补贴。目前,滨海新区已经聚集了包括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诺维信等大型生物医药制造企业,中新药业、金耀集团等传统中医药生产企业,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美国亚历山大公司等生物医药孵化器,哈娜好、美国德普等医疗器械企业100多家,产业规模近100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40%。

在扶持企业发展的同时,滨海新区加快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发转化项目建设,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截至目前,天津中维药业有限公司维生素B1合成与高效分离新工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天津信汇制药有限公司年产120吨头孢菌素中间体GCLE改扩建等一批产业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新增利税近10亿元。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以及基因工程重组PF4和HAPO新药研制、茂祥集团(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安体舒产业化、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公司药物模板及药用化合物库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高标准原料药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30多项重点项目也在积极推进,预计可新增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

第四篇: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问题及建议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问题及建议

转载日期:2012-7-18 0:18:00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刘 婷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北移为天津港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把天津滨海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不仅可为环渤海地区产品出口提供良好的海运港口和航空港口的支持,而且可以提高环渤海地区产品,尤其是其优势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加速环渤海地区融入全球化进程。

关键词: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全球化进程

一、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优势

(一)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

天津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内陆腹地广阔,天津港服务和辐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的11个省市区,占全国GDP和外贸出口总额的41%和21.5%。从国际上看,天津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与日、韩隔海相望,距中亚西亚陆地距离最短,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

在对内联结上,由于港口的优势和天津口岸货物的大进大出,现在天津港一些货物的分拨中心已经初具雏形。天津港已形成的辐射网络为天津港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创造了条件。目前,天津港拥有遍布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线61条,其中近洋航线40条、远洋航线10条、内贸航线11条,集装箱航班每月多达290班。陆路方面有京津塘、京石、太旧、京福、京沈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方面通过津浦、京山、京包、京九等铁路干线与全国铁路网联成一体。在对外联结上,随着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

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均明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并将滨海新区列为优先发展的国家级经济新区。目前,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 国务院已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并同意在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土地管理改革、设立东疆保税港区等多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先试先行, 还同意给予天津滨海新区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规划, 为天津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重大机遇。

(三)滨海新区的基础设施优势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天津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深水大港,航线通达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是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天津港具有较为完备的港口码头设施,20万吨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25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作为国内干线机场,是我国四大航空货运机场之一,天津有四条路桥通道可到达欧洲,随着天津空港物流区的建成,天津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提供空转空、空转地的国际物流中区。

二、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规模小,综合性服务能力差

新区的物流市场基本为大量的个体、私营运输业者所占据。物流市场呈现出企业散、小、弱的特征。同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网络和企业联盟尚未形成,各类型物流企业之间信息沟通较少,彼此之间缺乏整合与协作,造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秩序混乱,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不可避免,成为制约新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从滨海新区的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上看,可以提供运输与仓储等简单服务,但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具备供应链整合能力的物流企业数量较少。新区目前还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程度高的物流产业链,从而导致物流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偏小。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需建设和完善

新区内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服务企业中,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远程通信能力和决策功能。物流企业网站建设尚不普及,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等仅在少数大型企业中应用。利用各种物流系统集成软件技术优化配置物流作业的企业还非常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吸引外资、资本运营和风险投资等方法的应用效果不够明显,急需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适合天津物流系统及相应的经营模式。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管理对于企业运作和管理升级的重要性,但却受到缺乏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我国物流企业成功利用信息系统的案例等因素的制约。

(三)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新区内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极其缺乏,能够提供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的企业更是为数不多,基本上是少数几家合资企业,如天津港商业保税库有限公司(CBW)和世界著名的物流公司——丹麦的马士基公司等。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为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具有合同性质的物流服务,利用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科学理论,为被服务企业度身打造科学、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使被服务企业将精力集中在自身的核心业务上,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货期,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从而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当今的第三方物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运输和仓储服务,更多的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服务。如果新区内的其他企业不能享受到这种服务,对于新区的总体发展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三、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对策及建议

滨海新区要发展国际物流除了国家和政府从政策上进行支持之外,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一)增强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依托港区继续加大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物流中心建设,利用枢纽港的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完善新区自身的物流网络,改善港口周边交通环境的同时,要完善以天津港为核心的物流网络,加快与主要腹地直通公路铁路的建设,积极推进京津塘高速公路二三线建设,打通天津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认真落实大通关制度,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卡通、一站式服务,探索改进海关物流监管模式以提高通关效率。以良好的口岸物流服务环境扩大新区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在东北亚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二)提高新区物流信息化水平

国际物流业务有流程长、跨越国境、中间环节多、贸易风险大、销售市场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客户希望对货物信息提供更迅速的处理和传递。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和灵魂,要把信息化作为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核心,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系统应鼓励利用信息基数改造传统物流,推广条形码、EOS(电子订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DRP(配送需求计划)ASS(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企业货物存储、分拣、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服务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物流流程重组合理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此外要加快物流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融合,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构建共享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条件。

(三)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物流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即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承担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流作业,包括物流体系的设计、物流活动的管理、设备的配置,并根据企业的需要调整自身的物流服务。企业通过采用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可以迅速扩大市场覆盖率,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灵活性。新区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鼓励新区内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同时,在政策上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加以照顾,培育本地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物流服务领域,组建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和仓储集团公司,使得物流企业在速度、成本和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在现代物流服务领域鼓励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单一服务提升转化为优质高效的的现代物流服务。另外,加快物流企业的兼并,尽快改变现有物流企业散、小、弱的局面。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

(四)设立行业投资基金和风险创业基金

滨海新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凭新区自身的力量或企业的力量,在总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借助其他渠道的资金来共同建设新区物流体系。在金融创新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新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从社会上征集闲置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投资到新区的国际物流建设方面。

(五)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系统工程, 需要掌握现代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该重视人才战略,要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有计划地进行培训, 尽快抢占人才制高点, 取得人力资源上的优势。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或学校进行产学研的多种联合等途径,充分发挥社会各种资源优势,快速培养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笑梅.天津国际物流发展环境分析[J].物流技术,2007,(3).[2]姜薇,赵黎明.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综合运输,2006,(10).[3]许文淘.浅析天津港物流发展的几个问题[J].经济师,2007,(9).原文日期:2012-7-18 0:18:00

第五篇: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龙头,在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滨海新区的增长模式也同样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对经济总量、消费、投资、出口的分析,找出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消费总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难题。最后,针对以上两个难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天津滨海新区现状

一、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从经济总量看。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1.3倍。

从消费角度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总量低

从上述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指标来看,滨海新区的消费明显不足,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作用。

滨海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总量加速积累,增速最快;其经济发展依然依靠要素的投入驱动,比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滨海新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的增速虽较快但总量仍较低,进出口贸易额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相对较低。而反观同一时期深圳与浦东特区的情况却可以发现,无论从三驾马车的驱动,还是三次产业的占比看,都标志着它们进入注重依靠内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滨海新区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消费总量的过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滨海新区的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二)三产比重低

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经济总量的29%,这说明滨海新区的发展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2011年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的第一产业总额为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在滨海新区几乎占到70%,这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的,这一点也同样说明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在初步,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升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发展速度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也较第三产业增长为快。虽然由于缺乏更为全面的数据,我们不敢臆断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此种现象所展现出来的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确是无疑的,服务业的欠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滨海新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滨海新区必须正视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努力积聚总量和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滨海新区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渐不可取,也渐不可能,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滨海新区要积极促进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建议,一是加强对新型业态消费热点的引导,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企业和居民消费的多样化。二是建立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搞好居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三是扩大民生工程的覆盖领域,进一步把政府资源向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其次,要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一是尽快出台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对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长远性发展做出谋划和指导。二是加快引进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逐步在商业性、经营性服务领域,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充分竞争并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搭建起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政府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四是拓展消费性服务业,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消费服务的层次化和社会化。

第三,要聚合高端创新资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发展离不开资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滨海新区要努力聚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创新要素,为新区积蓄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为此,新区要加快优化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努力建成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高地,自主创新的领航之地,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之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示范之地,体制创新的先行之地以及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聚拢之地。实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强,环渤海经济圈的新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宏观经济管理,2006(2)

[2]王国晶,天津滨海新区出口加工贸易模式与本土产业升级,经济管理者,2011

(10)

[3]贾艳杰;魏秋霞,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特点、问题与对策,经济地理,2002

(4)

下载滨海新区快速崛起 成为带动天津发展重要经济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滨海新区快速崛起 成为带动天津发展重要经济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