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对xxx镇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查

时间:2019-05-14 04:2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成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对xxx镇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成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对xxx镇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查》。

第一篇:形成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对xxx镇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查

xxx市xxx镇座落在xxx河北岸,西与xxx市接壤,南与xxx县一河之隔,是三个县(市)的交界处。xxx镇幅员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65公顷,农业人口21057人。近几年这里的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埋头苦干,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走出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一、xxx镇发展现状近几年xxx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以香瓜、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施建设千万头猪富民工程项目,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农民收入逐年提高。一是以香瓜产业为主的特色种植渐成规模。几年来,全镇香瓜种植由几户发展到几百户、由1个村发展到7个村、由几亩地发展到现在近6000亩、产量由几万斤发展到2000多万斤、销售由零售发展到批发、由外出找销路发展到客户上门还供不应求。该镇所种植的香瓜销往哈尔滨、沈阳、长春、四平等多省市,仅此一项就实现增收2000多万元。二是千万头猪富民工程正在建设,养殖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全镇共建8个养殖牧业小区,存栏生猪92887头(其中种猪10887头),出栏生猪82000头。三是以细木工为主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xxx镇经过多年的外引内培,截至目前已有大小25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可安排就业人员735人。21户木材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2008年生产各种板材100多万张,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收入达700万元。

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他们把劳务输出做为促发展、促增收、促增效的重要手段来抓。鼓励地少或者种地有困难的群众,举家到外地打工。特别是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和有文化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创业,号召他们做新型农民。每年劳务输出人数达7200多人次,外出务工者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二、多措并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效益农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农民收益高,但也存在着一定风险。大部分农民因缺少相关经验而顾虑较多。对此,镇委、镇政府采取政府引导、典型示范、能人带动、科技引领等多种举措引导推动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1、靠理清思路启动。2004年的xxx镇经济结构单

一、效益不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农民一年忙到头,纯收入只有几千元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xxx镇党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改变现状。经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和分析,镇党委认为要克服这些难题,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就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稳得住、有效益、能发展”的观念,找出一条真正适合桑树台地方经济、具有xxx特色的发展道路。他们结合本镇沙岗地占耕地三分之二的实际,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建设香瓜产业强镇为目标,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木材加工三业并举,把增长方式转移到提质增效和促农增收的轨道上来,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把加快结构调整,创建“一村一品、数村一业”工作作为加快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全镇上下近5年的共同努力,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镇总体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2、靠党委政府引导推动。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将开展特色农业纳入镇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下达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进行分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长带头搞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等特色农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让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户。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以村屯干部、党员、种植养殖大户带头作示范。大力发展香瓜产业,带动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全力发展养殖业,引导农民多养猪、多养牛,养鸡、养鸭、盖大棚;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根据农民各家土地、收入等实际情况自愿发展特色农业,不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不搞行政干预、强迫命令;三是用典型引导示范,说服教育群众。镇党委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到香瓜种植大户家中参观考察,聘请技术员讲解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年终召开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总结大会对发展特色农业表现突出的村、屯、企业及种植大户予以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全镇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四是政策、资金向特色产业倾斜。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连续出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等文件,将政策、资金向特色产业倾斜。他们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香瓜、花生等特色产业发展。

3、靠典型引路拉动。xxx镇6665公顷耕地中三分之二是沙岗地,过去每公顷产玉米1700斤左右,纯收入只有5000元到6000元。农民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上投入很多,而产出却很少,大大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1年永清村支书xxx兄弟3人与朝阳坡香瓜种植能手xxx联合种植香瓜2公顷,当年产量近8万斤,收入达16万元,扣除成本净赚12万元,经过算帐对比香瓜每公顷的收益是玉米的10多倍。第二年,在他们4户的带动下,村民们的种植热情高涨,种植户数也由原来的4户增加到23户,面积也由原来的2公顷增加到10多公顷。截至2008年底,xxx镇11个村600多公顷沙岗地种上了香瓜、花生,真正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

4、靠寻找市场牵动。市场导向是农户搞特色种植、养殖成败的关键。几乎每年xxx镇都组织种植专业户到沈阳、哈尔滨等农副产品市场搞调研,掌握产销信息,对农作物种植品种进行适时调控,种植那些适销对路的品种,避免品种与市场需求不相符,改变以往那种今年种瓜赚钱大家一哄而起全部种瓜,明年赔钱大家全都撒手不干的混乱被动局面。下大力气扶持培育走南闯北的运销大户,创造宽松环境,提供政策优惠,形成镇、村屯、农户一起找市场的大流通局面,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主,以零售市场为辅,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结合实施“南菜北豆、东瓜果西花生”工程,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与市场建设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及配套服务组织,形成公开、公平、有序的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培育一批生产大户、销售大户,壮大服务组织,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使镇内优特产品畅通地进入省内外市场。同时xxx、xxx两村还自发成立了以香瓜为主导产业的xxx市xxx镇xxx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销售、统一筹措资金、统一购买原材料、统一技术指导,大大降低了农民种植成本。

5、靠科技示范带动。Xxx镇注重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向广大农民传授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让每一个农民都能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具备科学致富的本领。2008年xxx村新引进的 “亚美一号” 香瓜与原来的“日本田梨”香瓜相比更加香甜、口感更好、价位更高、农民收益更多。香瓜由大地种植转为大棚种植,由室外转到室内,“亚美一号” 香瓜比“日本田梨”香瓜提前一个月成熟,提前一个月进入市场,市场竞争力更强,农民收入也更高,每亩地的纯收入增加近一倍。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1、党委、政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方法得当是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引擎。

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地资源,是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基石。

3、不等不靠、自谋出路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建设者是农民,受益者也是农民。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农民自身。

4、能人带动,典型引路,政府帮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5、资金短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要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向农村和农民倾斜。这样才能促进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

2009年4月10日

(申明:本人保证以上资料属于本人原创,任何版权纠纷由本人负责,未经本人或授权,不得转载)

第二篇:依托生态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依托生态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城镇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梁文生

长宁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美丽、富饶、幸福、和谐”美好新长宁的发展目标。2007年,长宁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于同年底正式申请在201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长宁县立足实际,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路子、新途径,较好地促进了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长宁县生态经济优势

近年来,长宁县实施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提高了生态承载力。加强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保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管理力度,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2%。加大对龙头、双河、硐底等乡镇的矿区露天矿山边坡整治、复绿、景观修复和山体保护执法力度,狠抓水土恢复工程,积极推进小流域治理,加强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8个乡镇场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与管理,加强对蜀南竹海垃圾处理中心的监管,在没有条件将垃圾转运到县城垃圾处理中心处理的乡镇都建立了小型的垃圾填埋场,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加大了对企业的污-1-

染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削减任务。加大对饮用水源的监管力度,开展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了建设项目和决策环境评价,从决策和项目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和生态小区的创建活动,竹海镇通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双河等乡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开佛乡佛犁村创建为省级生态村,长宁县电力小区和国税小区创建为省级生态小区,长宁县城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加强和完善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长宁县城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水平迅速提升。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着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条件,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生态经济的含义

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的经济。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

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三、多措并举加快生态经济发展

(一)加大宣传,科学决策,为生态经济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教育宣传机制。利用县内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有关生态环保知识,在全县营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二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把生态环保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三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扶持生态经济产业项目的发展,对引进高效益低排放高科技项目、开展减污减排技术改造、开发绿色生态环保产品、推广节能减排调备设施等为优化生态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予以奖励,不断强化生态有价的理念。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生态经济发展新思路。把握好生态经济的核心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破除以GDP为硬道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破除以粗放型经营为主要模式,忽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破除以物质享受为幸福标准,追求高消费的生活观念。全力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发展生产力;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辨证观;坚持发挥政府、企业单位和广大公众多方联动的合力观;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统筹兼顾观。

(二)突出抓好生态工业,为生态经济提供强力支撑。工业是立县之本、富县之策、强县之源。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壮大竹类环保等特色工业。在新建、引进工业企业时要注重环保,要有规划地发展企业,杜绝一轰而上,到处圈地,占而不用,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发生。要大力发展产业循环经济,按照“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严格“三同时”要求,切实保护河流塘库不受污染,美化企业周边环境。在招商引资上,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污染环境少、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建立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保证企业生产的清洁化和对环境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三)统筹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改变人民群众的贫穷面貌,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才能避免经济和环境恶性循环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县是农业大县,要发展生态经济,就要积极培育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绿色食品是当今消费的一大潮流,要动员农户利用丰富的山地、塘库发展畜禽、水产等无公害食品,建立各种联合形式的、有竞争能力的商品生产基地。以打造绿色名牌产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积极扶持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结构合理化、技术产品标准化、生产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体系。依靠科学,通过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等手段,减小化肥、农药施用强度,从源头上保证主要农产品安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参与林业生态规划保护的积极性,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植树造林不仅可以致富,而且可以促进林、粮、轻工业以及各类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助于调节气候,建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要大力推广农村沼汽池等新能源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通过沼汽池减少农作物的污染,减少对林木的破坏,省柴节能,实现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做好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做好“农作物—畜禽—畜禽粪便—沼气—农作物”循环农业经济大文章。对农户住房按村庄建设要求集中修建,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给生态建设留出广阔的生存空间。

(四)全力建设生态城镇,为生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城乡建设不仅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消费,而且以其巨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要通过生态城镇建设有效地吸引生产要素的聚集,增强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但也不能盲目地扩大城镇建设规模,要根据镇域人口、经济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旧城区改造、闲置土地搞建设,在建设中要把环境保护设施作为前置条件,放在首要位置来抓。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防止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要把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把城镇建

设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和群众入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生态经济增添强劲动力。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正蓬勃发展,但也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破坏,而一个好的旅游景区就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业是密不可分的,要以保护自然生态为重点,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防止人为地破坏自然景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适度开发旅游产品,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群众能得到实惠,并在逐步提高收入的情况下,搞一些长远的基础建设项目和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生态建设与加工项目。处理好旅游业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互相配合,共同发展,使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渠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渠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方面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取较高的收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重渠乡党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发展金针菇产业的同时,思考大面积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重渠经济。乘借花生“倍增计划”的东风,重渠乡党委、政府认真规划,大力宣传,搞好服务,为重渠乡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认真落实花生“倍增计划”

重渠乡今年花生“倍增计划”面积6800亩,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对全乡“倍增计划”认真落实,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以花生种植的收益为主,大力宣传花生种植的优势,提倡广大农民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收入。

三、成立科技服务体系。从全乡科技示范户抽选30名有文化、有热情的年青同志,组成花生种植科技服务队,对这30名人员先期进行系统培训,掌握花生的种植、管理、收获过程中的科技知识,然后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以确保花生种植的科学性。

通过调查统计,重渠乡今年花生种植面积达15400余亩,较前年增长120%,每亩可增收1000余元,全乡一季能多增加收入154万余元,即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为国家油料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带动了花生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为发展重渠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重渠乡党政办张乃周***

第四篇:崇信县煤电产业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崇信县煤电产业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崇信县是国家15个重点矿区和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产业由来已久。但是丰富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让崇信人富起来。省、市改革抓企业的决策给崇信县企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崇信县政府冲破多年来存在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维定式,采取“引强入崇,重组再生”的办法,加快煤炭企业改革,引进建设火力发电项目,煤电产业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带动县域经济驶上了快车道。

一、煤电产业发展现状

崇信县的煤电产业开发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受市场、资本、技术及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及影响,崇信的各大煤矿经营都十分困难。长期发不出工资,逼得许多职工纷纷离开了煤矿,崇信县煤炭企业生产举步维艰,煤炭产业陷入了低谷。县委、县政府克服多方面的困难与压力,审时度势,“带上俊姑娘,上门找婆家”,将新窑、新柏两个县属国营煤矿“嫁”给了华煤集团,短短两年时间两矿投资4亿元,实施了技术改造,年产量分别达到了120万吨,是整合前的4倍,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煤矿职工工资成倍增长,效益好了,走出去的工人又回来了。原来,崇信人都不愿当煤矿工人,现在谁要当不上煤矿工人还挺眼馋。紧接着县委、县政府对县属的5户煤矿实施了“动产权、保安全、增效益”的产权制度改革,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5户县属煤矿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企业走出了困境,改扩建步伐明显加快。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调整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机遇,加大煤炭资源的规模开发力度,积极筹建新矿井,将新周煤田开采权向全国公开拍卖,敲响了全省煤炭资源拍卖第一槌,全国500强大型企业徐州矿务集团落户崇信县开发建设新安煤矿,西北煤炭企业航母华煤集团开发建设大柳煤矿。十年前,煤矿是崇信的“痛点”,十年后,煤矿成了崇信的新起点。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崇信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为了解决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使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风险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利用崇信县较为丰富的水资源,积极与大型企业沟通衔接,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多次登门攀亲洽谈,争取到了中水集团在境内投资建设崇信电厂。煤电联姻,变煤为电。目前投资46亿元的崇信电厂一期项目实现了“双投”,750千伏输电工程全面建成。

“十一五”以来,崇信县实施煤电产业开发项目21个,新建火力发电厂1个,新建矿井2对,改扩建矿井5对,崇信县煤炭生产能力由“十五”末370万吨增加到了“十一五”末的730万吨,增长97.3%。五年累计生产原煤2200万吨,实现利税12亿元。新增火力发电能力72亿度,以煤电产业为主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拉动崇信县工业增加值以年均42.6%的速度高速增长。2010年底,煤电产业实现增加值9.45亿元,占GDP54.6%,同比增长21%,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8.1%。随着大项目的建设和大企业的引进,煤电产业越做越强,带动效应越来越大,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煤电产业增长极越来越显现,已经为崇信县经济社会提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近年来,崇信县的煤电产业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由于煤电产业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后续发展与延伸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一是支柱产业单一。以煤电为主、以煤独大、就煤耗煤的工业经济格局难以抵御市场**。

二是产业链条短,煤炭产业开发水平还不高。崇信县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电及煤化工具有原材料优势,但目前还没有一家煤化工企业,没有煤炭的初级产品,更谈不上深加工。以原煤开采为主的资源依赖

性特征明显,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等接续产业发展滞后,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煤电工业发展对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带动力较弱。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瓶颈制约问题突出。随着煤炭产量的大幅提升,煤炭外运条件差,现有公路等级低,特别是铁路运输空白,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崇信县还没有市级以上工业集中区,吸引项目和承接产业的聚集功能不强。高科技人才短缺、企业融资难、生态环境压力大等瓶颈制约问题依然存在,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

四是电煤保障能力不强。电厂目前原煤库存量仅为几万吨,储量严重不足,没有达到电厂存煤警界线以上。由煤矿到电厂的直线距离很近,但由于要绕行,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

三、对加快煤电产业发展的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是崇信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快速提升期,加快推进煤电化集中突破势在必行,要实现煤电转化的实质性突破,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紧紧围绕省、市战略部署,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煤电资源开发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做强煤电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力争到2020年崇信县煤炭年产量达到210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7%,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32万千瓦,煤化工产品年产达到210万吨,形成以新安、大柳、赤城煤矿等大型骨干原煤生产企业、矿山机械配件制造,以崇信电厂、煤制甲醇、烯烃、兰炭等煤电化企业为支撑的煤电化产业发展格局,迅速提升和扩张煤电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企地增收双赢目标。

1、深化煤炭资源开发,加快技术设施更新改造,全力提升煤炭生产总量。引导支持规模矿井和大储量矿井加快安全设备的更新改造,大力推广应用采煤新技术、新工艺,全面实施煤矿双电源和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提升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崇信县所有矿井尽快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加快现有矿井建设及改扩建力度,在完成新安、百贯沟矿井改扩建和大柳煤矿年产240万吨矿井建设的同时,做好煤炭勘探权登记工作,加大新煤田勘探精查,搞好资源配置和水源保护,精确掌握崇信县原煤资源储量和水资源储蓄能力。加快赤城普查区和赤城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年产240万吨五举煤矿、年产120万吨赤城煤矿项目建设进度以及新窑、新柏洗煤厂、煤粉生产线等煤炭加工企业,稳步提升煤炭产量。大力发展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加快崇信电厂二期和年产200万吨兰炭及副产品加工项目衔接建设进度,发展煤制化肥、煤制甲醇、二甲醚、合成氨等煤化工企业,形成产业生产的流程系列化,促进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全面提升煤炭产业的产能。

2、加快资源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加快煤电化步伐,实现由外向型输煤向煤电一体化转型。加强电厂电煤供应,确保建成机组满负荷运营,同时加快电厂二期建设进度,提高煤电转化能力。确立延伸链条、集群发展的思路,依托大企业,招婿上门,积极引进投资伙伴和先进实用技术,以煤化工、煤液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发煤化工终端优势产品,把煤炭资源转化为高效洁净的能源化工产品,努力实现煤炭工业的高端化。

3、坚持政府引导,优化工业布局,全力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按照“做强园区、聚集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全力抓好铜城煤电化和新窑煤炭生产两个工业集中区建设。聘请高资质的设计单位,做优、做精、做细崇信县煤电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确保崇信县煤电产业开发有序发展。引进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加快集中区

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能力。优化工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引导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重大项目向园区布设,进一步提升园区的聚集发展能力。修订优惠激励政策,完善土地供给、项目审批、融资支持、税费优惠、环境保护等各项措施,科学制定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努力形成煤电、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活服务业资源互补的产业布局。稳步推行循环经济发展,围绕煤炭资源综合加工和节水、节电、“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利用,逐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三废”转化率,实现环保节能指标达标。

4、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立项,全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着眼突破瓶颈制约,超前规划,合理安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全力实施好崇信至灵台、崇白隧道等道路工程建设,解决南出北上出口不畅问题。积极加强与崇信电厂和煤矿企业的联系衔接,采取每吨煤提取1元建立基金、企业出资等方式,尽快建设铜新公路,解决电厂一期燃煤供应不足的问题。积极做好新安煤矿安口、泾川两个铁路储煤货场建设协调工作,拓展现有铁路运输能力。大力实施新窑至神峪河煤炭专用铁路及新窑、新柏、大柳、新安4个车装站建设,加大供电、供水网建设力度及水资源开发工作,做强做优发展平台。

5、组织专门力量,集中克难攻坚,全力促进项目引进落户进程。面对周边煤炭资源相继探明和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压力,应组建工业项目引进与承招的专门班子,专攻项目建设,在加强与现有酒钢集团联系以促其尽快落户建设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周边地区和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经验与信息,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条件,加强与省市乃至中央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关系对接,争取第一时间掌握上级工业发展政策导向和项目信息,占据制高点和主动权,力争使项目早知道、抓得住、招得来、引得进、能落户、快建设。

6、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全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主动出击,采取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积极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圈,充分利用各种节会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展与中水、华能、徐矿、华煤等大企业的合作领域。同时还要加强与资金实力强、上下游产业链完整、资源利用率高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在更大的范围捕捉商机,寻求合作,引进一批能够引领崇信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加强项目库建设。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重点围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配套和支柱产业的培育,积极论证储备一批煤电、煤化工、新型建材、商贸服务等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主动性。要建立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实行招商引资定期通报和目标责任制,加强调度,严格奖罚兑现。要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完善落实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跟踪服务制等制度,提升服务质量。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各种环境建设,加大工业集中区和工矿企业驻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取缔黄赌毒等社会不良现象,坚决打击原煤运销中设卡掣肘、原煤掺假等不法行为,保持打击的常态化,整治规范煤炭市场环境,努力为落户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安全的法制环境,稳定积极的政策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要充分体现人民政府服务管理企业的威力,凡定了的事,部门、行业必须无条件执行与完成,不得敷衍,更不能变通执行。要将“诚信”贯穿于招商引资的各个环节,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实现项目前期以诚守信誉招商、项目中期以优质服务亲商、项目后期和项目建成后以规范化管理安商稳商的招商引资良性环境,促进崇信县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第五篇:粤东地区专业镇发展快速 带动县域经济效果显著

一个欠发达地区专业镇经济发展之路

――潮州市专业镇经济发展快速有力带动县域经济

 潮州市是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专业镇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骨干力量,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快速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走出了一条依托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内源型经济的路子。

 潮州市专业镇发展的主要经验:一是以专业镇为载体,整合传统特色产业资源,形成“一镇一品,带动全局”的协调发展格局;二是以规模企业为龙头,资源互补、分工协作,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加速产业集群效应;三是以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为手段,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整体竞争力;四是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增强专利产权意识,注重会展经济,培育专业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具有地理区位信息的区域品牌。

 潮州市专业镇发展经验表明:专业镇的提出与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客观要求,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引擎”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加速器。

下载形成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对xxx镇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成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对xxx镇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加快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积极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加快促进林业产业 发展 发挥林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林”字文章,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根本宗旨。我县紧紧围绕“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主......

    推进XX镇经济快速发展

    XX镇党委、政府: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XX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

    发展优势特色经济产业调研思考

    沿黄城市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是**市崛起的契机,打造黄河金岸和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如何在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中加......

    明确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金强川核心经济强镇

    **镇党委党课教案题目:明确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金强川核心经济强镇。 主讲人:**镇党委书记*** 教学对象: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各村书记、主任、文书,社区全体干部,部分村(......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调查报告(合集5篇)

    近年来,临邑县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质量兴县、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扶持企业推出和发展品牌产品,初步构筑起以品牌产品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但是,在......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情况调查(精选5篇)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情况调查 1.您的专业类别是? A经济学类B计算机信息类C技术工程类D艺术设计类E文传外语F其它________ 2.您来自 A杭州B 宁波 C绍兴 D嘉兴E嘉善F温州G湖州H其......

    狮岭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5篇

    狮岭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狮岭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9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总产值135.99亿元,比增长13%。2011年,该镇重点项目......

    论政府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邱卫东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政府在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方面起以下作用: 一、根据地方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