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仙河镇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16:3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旬阳县仙河镇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旬阳县仙河镇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

第一篇:旬阳县仙河镇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

旬阳县仙河镇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

作者:李 锋

旬阳县仙河镇近几年通过能人引路、政府引导等措施,劳务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09年,全镇劳务输出人数726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36人,实现收入1.2亿元。

‚兄弟队‛带动务工潮

仙河镇辖9个村5623户21446人,有劳动力11890个,耕地面积23378亩。该镇劳务输出最早可追索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黄泥沟村一杨姓村民在地质队工作,介绍自己兄弟八人先后随队务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深入,到八十年代,‚弟兄队‛又引领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外出务工,人数很快增长到26人,由于他们善于学习、吃苦耐劳,学到了技术,淘到外出务工的第一桶金。其成功效应很快在全乡显现,迅速掀起了务工热潮,一部分有胆略、有一定经济的能人开始尝试自己承包工程。几年间,第一批外出的26人全部当上了‚老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有经济头脑、有胆略,又有资金和技术的务工者,抓住改革机遇,经历摸爬滚打,现已成为该镇劳务产业发展带头人。

‚传帮带‛吸纳众乡民

该镇外出务工者多从事建筑行业,先出去的人员逐渐锻炼成为技工,帮带后来的务工人员。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现在绝大多数外出务工者都成为建筑行业中不同岗位、不同技术工种的技术工人。成长为‚老板‛的务工能人,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工人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公司应运而生,目前该镇外出人员已注册公司60余家,带动全镇90%的外出务工者从事建筑行业。该乡李根本、何升意、潘厚德、王志虎等人注册的公司,员工均在1000人以上,在西安、宝鸡、汉中、山西、青海等地创出了一片天地。已注册两个公司的李根本说:‚我公司年员工1500人左右,仅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就有48人,并招聘有大学生在公司从业。仙河本地工人已无法满足需要,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人是外地的,今年已开工的工地12个。建筑行业属公众性产业,由于国家重视,市场需求,今年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我们努力打造‘仙河建筑’劳务品牌‛。

‚多举措‛政府帮解忧

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劳务产业做为促农增收重要举措来抓,在宣传引导的同时,想办法支持和服务产业发展。一是促进协作发展。该镇对在外务工能人建档立卡,并编制了《仙河外出务工能人录》,寄到每个务工能人手中,每年元旦为他们寄一张温馨的贺卡。同时,镇上主要领导,每年定期到本镇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西安、宝鸡等地看望慰问务工人员,召开务工能人座谈会,了解他们所需所盼,增强彼此沟通,促进抱团发展。二是帮建劳务基地。已先后与陕西鼎立建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创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签订务工合同,将本镇作为他们的劳务基地。三是解决资金不足难题。在了解务工人员资金需求信息及困难后。通过牵线搭桥,2009年该县信用联社在全省首创组建了‚中小企业贷款营销管理中心‛,制定了《信贷支持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等,为务工人员搭建异地创业、家乡融资的平台,已投放贷款2.5亿元。四是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全该已建立了3个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吸纳儿童160余人。同时,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方式,让他们放下家庭包袱,安心在外务工。随着劳务经济发展状大,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290元,到2009年增长到3400余元,镇信用社存款总额也由598万元增长到9057万元,净增15倍。全镇有2000余农户建起了砖混结构楼房。

第二篇:旬阳县仙河乡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报告

旬阳县仙河乡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报告

仙河乡地处旬阳东大门,与湖北郧西县接壤。辖9个行政村,5500余户,23000人口,其中有劳动力12000多个,总面积达114平方公里,海拔500─600米,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无矿无企业,是典型的农业大乡。

近几年来,仙河乡为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后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在推动乡域经济的大发展的过程中,大胆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立足乡情,确立了“做大劳务产业,实施群体化输出;狠抓绿色产业,推动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坚持用绿色产业和劳务经济两条腿走路。在劳务产业建设上,大胆探索,政府牵线搭桥,信用社与劳务能人携手,形成了“信用社+劳务能人”的模式,达到了资金优化组合,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建设,实现了农民增收,劳务能人发展,信用社资本壮大,乡域经济大发展的“多赢”局面。

一、“信用社+劳务能人”模式形成的动因

仙河乡“信用社+劳务能人”的模式形成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于农村经济的自然结果,其动因在于:

1、改革开放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成就了一批劳务能人。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和完善,有相当一批有经济头脑的农村能人,有的因居住环境差或是家庭负担重,在贫瘠土地上辛勤劳作,是“年年望年年富,年年都是穿着破裆裤”,有的是有头脑、有资金、有技术,却因土地限制而无用武之地,他们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纷纷走出深山,走进城市,打临时工做苦力,经过摸爬滚打,创出条康庄大道,成就了一番事业,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仙河劳务领航人。诸如:李根本、何升义、王志虎、潘厚德……

2、政府职能的转变,发展思路的调整,把劳务经济作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之路,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力度加大,政府的管理职能有逐渐弱化,由原来的大包大揽、行政命令转为行政引导和优质服务,尤其在税费改革之后,优质服务这一职能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仙河乡党委政府为推动乡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结合乡情,确立了“做大劳务产业,实施群体化输出;狠抓绿色产业,推动集约化经营”的思路,把劳务经济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采取了“政府组织引导,部门通力配合,能人领头引路,实现群体化输出”的发展措施。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不断地夯实工作措施,认真地组织引导,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这一模式的形成。

3、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信用社+劳务能人”模式的根本动机。虽然有部分劳务能人走出了大山,融入城市,经过摸爬滚打,创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毕竟是农民出身,他们的资本是他们血和汗的积累,是有限的,资金欠缺是制约他们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希望也很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也不例外地被卷进了市场。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信用社在农村的大市场中,他们要发展壮大,除了提供优质服务外,他也很希望和这些有能力、有实力的劳务能人成为合作伙伴,达到资源化组合,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鉴于这种原因,政府主要领导出面牵线搭桥,充当了信用社和劳务能人之间的“加号”,最终形成了“信用社+劳务能人”的劳务产业发展模式。

二、“信用社+劳务能人”模式的具体做法

所谓“信用社+劳务能人”的劳务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政府组织引导,牵线搭桥,信用社与劳务能人签订协议,成为合作伙伴。信用社为劳务能人提供贷款,用于承揽工程、垫付带出劳动力的路费、预付农民工的工资和周转资金等。劳务能人按协议定期将其劳务收入存入信用社,在自愿的前提下,劳务能人带出的工人的工资由信用社代发。推动仙河劳务产业发展。具体做法是:

1、政府组织引导。仙河乡把劳务产业建设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健全机构、成立组织、广泛宣传、鼓励外出务工的同时,充分发挥能人领头引路作用,将本乡在外务工能人逐一登记,建档立卡,编制《仙河外出务工能人录》,寄送到每个务工能人手中,每逢过节为他们寄一张问候卡,每半年为他们寄一乡情通报信,春节回乡,政府作东,组织一次座谈会,做到互相联系,互通情况。同时,乡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定期到本乡务工人员集中的西安、宝鸡、山西等地看望慰问务工人员,组织在外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愿望,帮他们排难解忧,鼓励他们大胆创业。在2004年,该乡就与《陕西鼎立建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创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将本乡作为他们的劳务基地,为他们组织劳务工人。鼎立公司的老总李根本感慨地说:“有家乡的政府支持,为我组织劳动力,揽下了工程就不用愁没有工人了,打个电话就行了”。

2、信用放贷支持。在过去,由于国家劳务政策法规不健全,劳务市场管理混乱,工程承包方拖欠工程承建方拔工程款,导致工程承建方的劳务能人拖欠民工工资,形成“三角债”,使民工干了活出了力而拿不到工资,甚至有坑农骗农现象,进而导致有的农民宁可在家闲着受穷也不外出打工。随着新《劳动法》的颁布,劳务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国家把劳务经济提到产业化建设日程,有的农民想外出打工而无路费怕挣不到钱,有的劳务能人想承揽工程干大事业而资金,有的劳务能人承揽了工程而缺劳动力,诸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务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仙河信用社确立了“支持劳务产业发展,向劳务能人放贷,提供优质服务,谋求自身发展壮大”的发展思路,主动出击,主任潘文忠多只身奔赴西安、宝鸡、山西、青海等本乡劳务能人务工地,实地考察,与他们座谈磋商,核定资金投放基数和还款计划,双方签订协议,向他们投放资金。每半年信用社信贷员外出分别到本乡务工能人的工地,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了解其经营情况,帮助他们核算成本利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确定资金回收和回收。

3、劳务能人大胆创业。有政府领导协调领导,有劳动保障所全力组织劳务工人,有信用社的坚实资金作后盾,仙河的劳务能人已在西安、宝鸡、山西、青海等地创出了一片天地。据统计,全乡在外大小老板近100人,其中年均带动劳动力在50人以上的就达30多人,诸如李根本、何升意、潘厚德、王志虎等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老板。

三、信用社+劳务能人”模式的效果

“信用社+劳务能人”模式的形成,有力推动了仙河乡劳务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多赢”发展。

首先、农民增收致富了。在2001年,仙河乡的农民人均收入仅1290元,到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到1819元。沿仙河口到牛心石,一河两岸,多数农户都建起了楼房。据调查,在这些建起楼房的农户,占90%都是外出务工收入。诸如冰箱、空调、计算机等高档电器,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仙河口村的务工青年小武兄弟二人,原家庭十分贫穷,吃粮要靠民政救济。近来在劳务能人何升意的带领下,兄弟二人在建筑行业从普工干起,现均成为创业公司的带班工长,月薪2500元。小武感慨地说:“我们兄弟二人如果没有何总当时带领,绝对没有我兄弟俩的今天”。

其次、信用社的业务发展了。2001年,仙河信用社存款总额598万元,贷款总额436万无。到2005年底,存款总额达到2769万元,贷款总额达到1739万元。该社主任潘文忠介绍说:存款和贷款总额的增加,是和本乡劳务产业发展分不开的,是和本乡的劳务能人分不开的。五年劳务贷款累计投放1500万元,占全社贷款投放量的75.8%,五年的劳务存款净增2069万元,占存款总量的74.7%,其中劳务能人存款1831万元,外出务工农民存款238万元,分别占劳务存款的61.2%、38.8%。

第三、劳务能人资本壮大了。农民潘厚德靠诚信带领仙河乡党近1000人在山西省太原、晋城市先后承揽80多项工程,并荣获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农民何升义组建了自己的“西安创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资本超过1000万元,先后“栽培”出60多个大小包工头,安置600多家乡人常年在自己公司务工。农民李根本组建了“陕西鼎立建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资本近1000万元,在自己创业的同时,富不忘家乡人,捐资为家乡修桥铺路,在自己公司成立仙河流动党支部,为仙河籍外出务工党员建起了“家”……

第四、乡域经济发展了。全乡年均输出劳动力5000多人次,劳务收入达3000多万元,占全乡国民经济收入半壁江山,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劳务输出大乡。黄泥沟村在深圳创业的孙忠成,为本村一次性捐资12万元,为本村建起一座5间2层教学楼,解决了本村学生上学无学校的问题,为世代铭记孙忠成,村民将此学校命名为“忠成小学”。黄泥沟村劳务能人李根本,为解决本村河两岸村民过河难的问题,捐资2万元,在黄泥沟建起了一座便民桥,被村民们誉为“根本桥”。在2004年,仙河在20多外务工能人,为仙河中心小学捐资近8万元,帮助学校扩建资金紧缺问题。黄泥沟村外出务工党员李根红,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教活动中,捐资2000元,为本村修公路。诸如此类,仙河在外务工能人捐资支持家乡发展,为政府分忧,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的例子是不胜枚举。

今天的仙河乡,沿蜀牛公路两侧,楼房林立,村镇俨然,已形成“金线串葫芦”之势,尤其是观庄村水田集镇,已成为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中心,驻镇单位有15个,个体工商户、加工企业达30余家,居户达300多户。程控电话入户率达70%以上,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乡,信息较为发达。交通四通八达,蜀牛公路联通陕鄂两省,村级公路进村入户……

第三篇:金仙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某某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暨2012“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汇演

总结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某某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暨2012年“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汇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办单位、所有演职人员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12月28日成功举办。当天的某某镇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人们澄沁在节日的气氛中!

难忘的2011犹在心间。崭新的2012年已经来到眼前。金仙镇秉着发展文化旅游、挖掘乡土民间艺术的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念﹑以人为本的行为准则,始终坚持以事业发展吸引人才、以文化旅游凝聚人才,着力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提倡互相理解、帮助与支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丰富的文化生活以使全镇人民充满激情的工作和生活,使干部的个人发展与政府发展紧密相联, 增进了人们发展的凝聚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让每一位演职人员在这里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

两个半小时的文艺精彩演出,凝聚了人们的心血,在表演中常常激起全场热烈长时期的鼓掌。一片欢声笑语,这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暨2012年“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汇演是我镇有史以来的规格接待最高、嘉宾最广泛、节目档次、内容、形式最好,能够体现我镇的文化内涵,精彩纷呈。然而,政府举办文艺汇演最能反应我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文艺汇演是团队文化活动的最高形式。可以说,没有团队活动,就不会有团队。时光飞逝,一年的劳苦辛酸,都在欢歌笑语中得到了释放与诠释。百感盈腔,幸福可洒。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是人们从心底里流露出的对工作与生活的写照。从而拉开了我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序幕!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某某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暨“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汇演顺利结束,大家欢聚一堂,无论在演职人员带装上街游行、跳舞(民族舞蹈、现代舞蹈、傣族舞蹈、歌舞表演)、戏剧(川剧、京剧)、相声、小品、独唱、合唱、民间艺术表演(唢呐、吹打、钱架子、龙狮表演)上都让所有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整个节目24个(其中23个参赛节目、1个表演节目)得到了各位来宾的高度评价!完全展现了金仙人民的风采。通过这次汇演,的确让我们感触很多,井井有条!特别是安全保卫、节目的编排、彩排、内容的审查、组织发动、评审等等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通过大家的努力评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鼓励奖四名、组织奖八个单位。

1、团队合作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还都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准备这样的一个当地高水平的汇演的确有些让人心里

没底,所以开始之前的要求,也只是期望大家能够顺利把节目表演完成。但是结果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能够有这样的效果的确不易。这与团队的和谐与密切的合作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要感谢某某小学、某某老龄协会、各村支部、村委会,以及全体演职人员的密切配合。党委书记: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就是从团队表演的效果得出这样的结论,凝聚力很强的团队,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2、新的认识

也许是工作的关系,平时没有机会发挥的同事,参与到节目中来,又是一个惊喜!当音乐响起,在美妙的旋律中尽情的展示着自己另一方面的才华,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3、来于自信

对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是自己能够努力的发现自己的“才”并找到合适的平台去展现自己的“才”那么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取得成就!

这次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干群之间最大限度地打破彼此的职业界面和工作角色,回归作为人原有的性格本真。让他们可以发现彼此之间许多新的闪光点,产生许多增进关系的新触点,进而拉

近情感的距离,提高工作中的协作能力。

总之,这次文艺汇演的成功举办,凝聚了我们金仙镇的人心,是大家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相信我镇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旬阳畜牧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旬阳畜牧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旬阳县农技中心 作者:张学进

旬阳县农业部门多年来通过在畜牧产业发展中大力推进“五种工作机制”和“六项发展模式”,实现了畜牧产业的突破性发展。2009年全县养猪总量达到124万头,出栏商品猪70万头,畜牧产值实现7.73亿元,较2006年前3.5亿元产值净增120.8%,2010年也保持了畜牧产业良好发展势头。

“五种工作机制”:一是资源捆绑机制。就是将农业、扶贫、水利、畜牧、沼气、农技、农机、农经等各个部门的项目资金、人力资源、技术服务、信息提供等产业发展要素集中捆绑起来,达到资源整合、集中投入、板块开发、全面发展;二是整村推进机制。就是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科学筛选产业类型和发展模式,实行集约经营、规模生产、全面推进,确保各个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农户70%的收入来自于入导产业;三是强村大户机制。就是经过筛选,对那些具备产来发展条件,具有较强群众基础的村和农户,实行部门包抓、县乡联建、绩效挂勾、责任到人,使其率先突破、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园区推进机制。就是实施产业功能区划,将技术推广、包抓方式由示范点向示范园区转变、由点到面形成园区,达到由村庄院落到一组、一村、一条河整体推进;五是规划引领机制。就是根据县内农业发展实际,确立“壮畜、强烟、优姜、扩桑、兴林、稳粮”产业发展方针,对各产业制定到区域、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类别和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和保障措施,明确干部包抓的考核办法、激励手段,确保产业永续发展。“六项发展模式”:一是“畜沼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就是以沼气为纽带,实行种、养、沼“三结合”,圈、沼、厕、厨、园“五位一体”,以沼代燃、以沼促畜、以畜养沼、沼液浇园、沼渣肥田、种养互动,最终带动粮油、蚕桑、蔬菜、林果业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循环平衡发展,达到一业带多业,实现农业内部资源良性循环利用;二是生猪家庭适度养殖“121”模式。就是要求所有农户建一座圈、厕沼相配套的小型圈舍,饲养1头二元母猪,年自繁自育出栏20头商品猪,实现户均养殖收入1万元,对陕南山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的提出了大致界定标准;三是种养结合模式。就是根据农户生猪养殖数量和土地资源条件,调整农户家庭种养结构,推广种植高产红薯、玉米、牧草等饲料作物,确保60%以上的生猪饲养实现农户自产自给,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四是标准化养猪模式。就是要求从事生猪养殖的农户统一按照正大公司生猪养殖圈舍标准进行圈舍建设,除圈舍面积根据农户养殖规模灵活调整外,圈舍其它设施建设均应达到控温养殖标准,以保证生猪饲养质量,提高养殖收入;五是生猪养殖自繁自育模式,就是县建生猪扩繁场,乡(镇)建生猪人工授精站,村建生猪人工授精点,农户饲养二元母猪,形成县、乡(镇)、村、农户四级良种繁育体系;六是农户产业经营“八

3个一”模式。就是要求每个生猪养殖户有一口8m以上的沼气池,有一座圈、厕、沼相配套的生猪饲养圈舍,饲养一圈良种猪,种一亩以上高产饲料,配备一名饲料加工机械,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饲养人员,养殖户每户有一名主要人员是村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有一份生猪饲养收购订单。

第五篇:浪河镇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浪河镇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浪河镇地处武当山东麓、丹江口水库西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襄渝铁路、汉十高速、316国道穿境而过,镇域面积18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

浪河镇有以磷化工、橡胶为主的化工业,以精密铸造、有色冶炼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制锅、包装印刷为主的轻工业三大主导产业,但是随着南水北调中心水源保护的需要和十堰市“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浪河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特色资源,大打生态牌,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浪河镇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虽然浪河镇目前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的需要,加之移民搬迁后耕地面积减少等原因,迫切需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收入来弥补农业的损失。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业是绿色工业,发展农村旅游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劳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建设和谐社会。

浪河镇山清水秀,环境宜人,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有汉水流域保存最完好的“明清一条街”,有历经百年沧桑的“清末饶氏庄园”和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圣地“古寺岭庙”,是鄂西北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原均县中心县委所在地,贺龙、黄正夏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足迹。

浪河镇可以“观赏、参与、度假”的特点打造精品农村旅游线路,根据本镇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着重打造以下三条旅游线路:

1、阿里山农业旅游:依托阿里山公司的生态养殖、茶园、大棚蔬菜、生物菌等多个基地,联合黄龙八景和清末庄园等景区,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题,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现代农业体验之旅”带来的田园乐趣。

2、山水人文红色教育游:整合银梦湖、棋盘山、天明山、髽髻山等山水自然资源,挖掘古寺岭庙、明清街等文化资源,以明清街的红军标语等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最终打造精品生态山水红色旅游。

3、武当峡谷漂流自然探险游:利用距离优势,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和来武当山参观的游客来享受顺流而下、天高水长、阳光普照、四面青山环绕,漂流其间的感觉,近距离接触自然。

二、浪河镇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

虽然浪河镇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旅游资源优势还没转化成经济优势,要加快浪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生态旅游精品镇”的发展目标,还面临着许多需要着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交通是影响农村旅游的首要问题。虽然镇村已全部通公路,但很多村级道路难行,通往景区的道路有些地方并不适合旅游车辆进入。所以,农村旅游的开发,路通是先行条件。

2.吃住问题是旅游开发的又一问题。乡镇旅馆饭店的档次普通较低,旅游接待能力较差,尤其是住宿接待能力严重不足,无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餐饮住宿条件,从而降低了旅游吸引力。

3.经费紧缺制约着农村旅游开发。以当地财政收入,很难系统

地开发农村旅游。农村旅游开发资金目前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4.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景区建设,轻商品开发;资源深度加工型产品少,资源简单转换型产品多;自主经营多,有组织管理少;新产品少,老产品多,粗制品多,精制品少,品种结构及不合理。

5.当地居民尤其是部分干部认识不够,对农村旅游资源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农村旅游商品的优势,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

三、浪河镇发展旅游的对策

1、增加紧迫感,理清旅游业发展思路。旅游业是低碳产业,潜力大,前景广阔,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旅游活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应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迎难而上,从机制问题入手,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整合,提高旅游资源的整理、利用水平;找准问题并逐一应对解决,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发展,不断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使投资旅游成为推动浪河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热点。

2、搞好统筹规划,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旅游规划决定着建设旅游经济的方向和质量,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统筹规划工作是开发旅游业的先期工作,也是显示政府产业主导作用的明确标志,政府要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强化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应积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明晰责权,因地制宜地搞好旅游市场构建工作。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在于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浪河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引进外商投资发展旅游业,实行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以期形成对景区的保护与持续有限利用的双赢局面;同时依靠本地力量,增强旅游接待能力,使村民能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4、强化组织领导,解决发展旅游业当务之急。一是结合旅游资源宣传,对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景区进行保护,做好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和质量,加强与相关媒体的合作,营造旅游气氛,不断拓宽内引外联的旅游市场;三是充分利用浪河镇位于十堰市“两圈一带”战略中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圈内的大好机遇,搞好沿线旅游资源的规划、整合利用工作。四是要结合移民内安工作和新农村建设,贯穿旅游理念,不断增加旅游元素含量,做好与发展旅游业的相关衔接工作。

总之,浪河镇应紧紧围绕着“山水、风土、人文”三个重点,从解决发展旅游业的当务之急入手,抓紧对旅游产业的培育,循序渐进地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繁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尤其是内安移民的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以此为契机推进浪河镇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低碳工业为主打品牌的“现代农业特色镇、新兴工业明星镇、生态旅游精品镇”。

下载旬阳县仙河镇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旬阳县仙河镇发展劳务产业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仙河镇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仙河镇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仙河镇深刻贯彻落实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1‟10号)、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雷河镇2011年度养鸡产业工作总结

    雷河镇2011年度养鸡产业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市委77项重点工作之要求,坚持以发展现代养鸡产业为畜牧业大发展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目前,农业已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严重形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县农业水利局**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严重阻滞了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

    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招商引资政策(精选五篇)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招商引资政策(试行)第一条 为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国家战略实施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来投资者到我镇投资兴业,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

    镇生猪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上半年生猪产业发展 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镇今年生猪产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镇位于处,辖个行政......

    镇辣椒产业发展简介

    百宜镇辣椒产业发展简介 乌当区百宜镇位于贵阳市东北面,距离贵阳市区五十三公里,百宜辣椒主要特征:百宜辣椒作为贵阳本地优良品种,其果皮和胎座组织中含有辣椒素及维生素A、C、......

    XX镇产业发展情况13

    XX镇产业发展情况一、XX镇概况XX镇位于敦煌市新城开发区,东连市区XX镇,西连XX基地,南靠XX旅游风景区,城区主干道阳关路横穿东西,新城区古城路南北贯通,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明显。镇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