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合集]

时间:2019-05-12 12: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X县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牛羊皮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以企兴农,发展镇域经济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一、做法

X镇现辖50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

回民人口占到1/3,耕地面积6万亩,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财政收入1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在地方性税收中,该镇羊皮收购加工业所占税收达到37。

X镇曾经是一个经济弱镇,收支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少,曾经是该镇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几年来,在工作中,长官镇党委、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回避而是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在发挥当地牛羊养殖业这一优势上做大文章。

(一)引导促发展。

由于X镇回民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多年来当地农民一直有饲养牛羊的习惯,并逐步发展了一批牛羊贩运加工专业户,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区域性特色产业,因势利导,把这一产业当作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他们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原来一部分有资金积累的贩运、宰杀大户,引导和扶持他们办企业、上项目,为促进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他们选派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班子,协调企业同各部门的关系,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已经有大型皮革制造企业、肉食冷藏企业、畜产品经销企业12处,年产值超3亿元,其中羊皮收购企业发展到9家,年羊皮经销量达到400万张。羊皮经销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农户牲畜饲养量连年成倍增长,2003年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仅养殖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80元,现在养殖宰杀、分割、牛羊肉冷藏、牛羊肉、牛羊皮运输、加工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下一步该镇将扩建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新建占地面积103亩的畜产品经销小区,以满足该镇畜产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招商促跨越。

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培植龙头企业,壮大基地的原则,立足当地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采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原则把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2002年10月份,通过一收购大户同浙江金鑫皮革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浙江客商对当地的条件很满意,为使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镇党委书记亲自抓该项目,为企业选址、办理证照、联系施工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在镇驻地建起了宁津诚鑫皮革厂,2003年该厂羊皮加工达到150万张,产值7000万元,今年该厂又计划投资600万元扩建羊皮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羊皮300万张,其年加工能力将消耗该镇羊皮收购量的70,可实现产值1.2亿元,年纳税将达到200万元,同时在县委有关领导及长官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该厂投资1800万元的羊皮深加工项目,也有望于年内开工建设,届时该企业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很快促进长官镇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启示

X镇立足当地优势,发展经济的做法,对全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同时这一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对我们最大的感触和体会是:要真正发展当地经济,把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立足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的发展经济。

(一)抓资源优势,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几年,x镇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找到了一条适合该镇特点的发展路子。对全县来讲,我们要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善于寻找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条件,使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使个别优势变为群体优势,使单一优势变为综合优势,促进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要选准发展民营经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象我县的五金加工业、地毯业、x打火机业、x木器业、柴胡店蔬菜生产等,都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好这些优势,因地制宜的做大陪强,使其形成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格局,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抓项目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x镇羊皮收购加工,之所以能够成为该镇一项优势产业,关键是狠抓了项目建设,正是该镇12处畜产品收购加工冷藏企业的建设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的命脉,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大谋划和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使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逐步实现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从底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形成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资源与生产能力配套的工业格局。

(三)抓招商引资,走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x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其充分发挥了羊皮经销

第二篇: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建议

李培育

镇域经济,是最基层的综合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为进一步研究镇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在对前甸镇域经济进行调查后,总结了前甸镇发展镇域经济的基本经验,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前甸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前甸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

要务,通过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经济布局,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以2009年为例,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00万元,招商引资66,053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30万美元,出口创汇2210万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实现14,171万元,镇财政收入实现34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58元。在全市47个乡镇综合实力排名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位。

1、经济结构趋向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加快一产业,做强二产业,发展三产业,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镇域经济结构不断趋向优化。目前,一产、二产、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7:2。

2、特色农业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坚持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元化发展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形成了台山村无害化种植生态旅游村,大道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前甸村经济苗木及大米生产基地。另外,狐、貉等特种养殖,山野菜、食用菌深加工也初具规模。

3、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聚集效应凸显。通过培植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民营企业不断壮大。确定了以铁林集团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加工,以

永茂建机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以顺前造漆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东进实业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等四大支柱产业。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8家、私营企业150家。

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把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近几年来,詹家地区的居民享受到了同城市居民一样的供水、供热;在202线前甸段安装路灯2300米,修建村路长25公里,新建桥梁2座等等。

5、区划调整后,为前甸镇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区划调整后,前甸镇土地面积增加到150平方里,是原来的近4倍,人口增加近1万人,这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甸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大中型工业企业少、科学化程度不高,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国有土地储备少等等。

三、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镇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乡镇,潜力在乡镇,后劲也在乡镇。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整篇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做好规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按照规划去安排前甸经济发展布局。一是把前甸镇西部作为商住区,大力发展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三产业。二是以前岭工业团地和大柳工业团地为中心,做大做强二产业。三是把前甸东部地区作一产业发展区,发展特色农业。

2、增加国有土地储备,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将木材市场和大东沟作为发展房地产业的土地储备;二是扩大前岭工业团地土地500亩,达到1137亩、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土地,扩大大柳工业团地

500亩,达到910亩,作为发展机械加工业土地;三是完成前甸村土地征用,作为以市中心粮库为中心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土地。

3、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政府要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协调金融部门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4、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水稻、玉米和果蔬产业,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实现增收。二是利用台山、大道等村的城郊优势,整合耕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致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观光农业、水稻养鸭等产业。三是继续采取优惠扶持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抚顺金泰粮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抚顺金宇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和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5、以产业化为核心、迅速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一是全力壮大以前岭工业团地为中心的、以永茂建机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使之成为全国基地;二是大力扶持以大柳工业团地为中心的机械加工业,使之成为全市基地。三是培育以市中心粮库为中心的农产品深加区和粮食物流业的发展。另外,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逐步走上规模扩大、产业升级和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篇: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

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

(经济社会发展办狄占泰)

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它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是关键。就城关镇而言,如果从这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看,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长远和全局看,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仍然与之相距甚远,要想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同步甚至超越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来,城关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3341”项目工程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34”发展战略,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聚精会神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以群众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目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抓基础、强后劲,调结构、促增收,使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努力打造新型文明城镇,有效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镇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发展

1路子,以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 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不断促进全县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着力实施黄家学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北海子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力推进了镇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非公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树立“无商不强、无商不富”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非公经济发展,使非公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仅今年一年,全镇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金额达到了27亿元之多。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有效改善了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低回报”的非公企业现状。非公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而且还解决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群众增收,助推了镇域经济发展。

从目前镇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追赶先进发达地区的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基础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通过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夯实完善,全镇的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其基础建设总体水平仍然与之差距甚远,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发展后劲依然显得不足。

二、产业化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产业结构

调整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群众增收,但从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学化程度不高,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专业化程度不高,特色经济、优势经济、龙头经济不突出。

针对城关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我认为,推进镇域

经济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必须要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做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推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才能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供保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招商引资是发展镇域经济的有效手段。我们要采取分解招商目标任务、保障招商工作经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定重点招商领域、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六位一体”的工作措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开展。

二、依托优势,推进产业科学化调整。发展镇域经济必须要以产业作为支撑,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决定着镇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努力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建设水平,努力推进产业

发展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提升产业档次与实力,实现产业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

三、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强基础、增后劲作为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降低农村群众的劳动成本投入,加快发展步伐。

四、城乡统筹,实施强镇带动战略。城镇对于聚集第二、三产业、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并利用好城镇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水平,优化城镇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以第二、三产业的聚集发展,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而增强城镇吸附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能力,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最终实现镇域经济的发展。

五、龙头牵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镇域经济发展要靠产业来支撑,产业发展则需要龙头来牵引。因此,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力度,进一步壮大企业群,努力发挥聚集效应,以企业群的发展壮大来带动产业群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整体实

力,大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精品,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效益。

第四篇:立足文化之乡 推进镇域经济转型的思考

立足文化之乡 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思考

***镇是一个以煤炭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乡镇,长期

以来,煤炭产业为镇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单

一、规划滞后、环境整治压力增加、发展后劲不足等多种问题。目前,这种经济结构已严重制约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避免完全依附于“地下”、煤炭资源衰竭现象发生,我镇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由“地下”向“地上”、由“黑色”向“绿色”转变,充分利用我镇得天独厚、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实现由单一的资源型(煤炭)经济向绿色经济(旅游服务业)转轨,以实现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旅游服务业的优势

***虽然没有名山大川、名湖名沼,但却具备迎合现代

旅游观念的区域资源优势。***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不朽的古迹和天然优美的风景。***镇因是“石坪山歌”所在镇,因此有“山歌之乡”的美誉。2008年,***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坪山歌命名为“川南山歌”,属内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长沙坝库区作为与葫芦口水库齐名的姊妹湖,是威远河上的两颗璀璨明珠,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如同埋在地下的矿藏,“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建设,确实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一切都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载体,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宝溪河中游,距威远县城34公里、川威集团所在地连界镇20公里、成渝高速公路鱼溪出站口28公里,正在修建的成自泸高速,将大大拉近***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距离,3年后成自泸高速通车后,从成都到***行车将缩短到2小时以内。境内,省道球(球溪)马(马道子)路贯穿全境。有镇级公路37.1公里,村级公路200公里,100%的村通公路,90%的社通公路。水运交通便利,长沙湖库区客运、旅游船舶53艘,可随时满足游客需求。

(二)景色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奇山异石、广袤森林,全镇有森林面积65700亩,森林覆盖率达46%。闻名遐迩的长沙坝人工湖,水库集雨面积142.1平方公里,总库容4574万立方米,大坝采用“浆砌条石单拱坝”工程设计,坝名“长沙坝水库”,由张爱萍将军亲题;库区湖水清澈、烟波浩淼,两岸苍松翠柏、青藤绿厥、交错倒挂,湖光山色、绚丽多彩,自然景观可与“九寨沟”、“小三峡”媲美; 1972年,大坝工程荣获四川省优秀设计项目二等奖,因工程设计独特,次年参加西班牙马德里11届国际大坝会议并作技术交流。大坝雄姿和湖内景点曾在《人民画报》上彩印刊出。湖周可见曲折回环的“小三峡”峡谷、幽深的“106”战备工程、葱郁的林地和典型的穹窿地貌。方圆数里有奇秀险峻的凤凰古寨。***镇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镇、全国优秀文化之乡,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美好前景。

(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景观丰富。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自秦统一巴蜀后,***就属中央王朝的统治。这里,有隋代部落聚居地遗址、古和义县城遗址、清代贞节牌坊、高岩悬棺、凤凰古寨等。还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坪山歌”,它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山歌,源于先民劳作,清代中期由福建迁入石坪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形成,兴于清末和民国年间,盛于建国初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里还留下了张三丰题字、凤求凰、张献忠葬妹等民间传说等等……,这些都是颇具考证价值的旅游资源。

(四)气候宜人,景色优美,自然风貌独特。

***,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

温16.8度,全年降水量1000毫米。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奇特,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宝溪河横穿全境,是休闲、度假、娱乐的理想去处。

二、发展旅游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起步较晚,发展迟缓。虽有长沙坝水库、兴隆场古镇、清朝石牌坊和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石坪山歌”等众多旅游资源,但其开发、利用速度及其效果明显滞后,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极不适应,已成为制约我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措施,但是力度不够,发展措施大多还停留在纸上,仍未进行实质性开发。总的来说要打造这张旅游名片任重道远。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我镇在交通区位上具备优势(距成渝高速28公里),但境内道路通行状况较差,成为制约

我镇发展的瓶颈因素。供排水、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亟待改善。另外旅游接待能力差,全镇没有专门的酒店、饭店和可供娱乐的场所。旅游硬件设施差。

三是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将旅游服务业放在支柱产业的地位上去认识和培育,跟不上现代旅游观念的转变和时代潮流。煤炭产业在我镇仍占主导地位,而发展旅游服务业只是一个趋势,未上升到主导位置。

四是许多民间艺术、民间小吃均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缺乏系统的研究、创新、传承和宣传。

三、发展旅游业的对策思考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加强宣传,塑造品牌形象。努力打造“石坪山歌”这张响亮的名片。加强对“石坪山歌”的宣传力度。可在每年的固定时间举行一个“山歌节”,把它做成节日,在节日里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举行山歌比赛等),为加强影响力,可以添加名人效益(请明星传唱、电视广播宣传等形式),从而打响“山歌节”的招牌。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在“神长峡”发展漂流项目,利用穹窿地貌的特色发展攀岩、把人口稀少的大山地带人口迁出,发展森林公园和狩猎等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居民制作各种口味的小吃和好看的工艺品供游客购买。做到游客到此“有所游、有所玩、有所吃、有所带”。其次要做好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如何把各个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的整合起来,还需要认真的规划,编制好旅游线路。再次,要做好对外宣传,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形象。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对***的旅游业进行促销,将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外宣传、推广。

二是提高和统一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的责任意识和开发力度。全镇上下应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社团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宣传发展旅游对各行业的带动效应,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使各行业、各企业对旅游业的前景有清晰、一致的认识,树立“发展旅游我有责,发展旅游我有益”的理念,从而为我镇发展旅游服务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加强旅游服务业的开发力度,最终实现镇域经济转型。

三是加快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交通建设,改善交通面貌,突破“瓶颈”制约。做好长沙湖沿岸景观道路的规划、建设,打通“106”连接线。做好场镇及码头周边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工作。强化生态建设,搞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长防工程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四是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好景区开发的融资问题。在旅游开发资金的筹集要在“灵活”上取得突破。首先,在各级财政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其次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根据“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省市内外公司、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点,开办旅游服务项目。再次,要充分调动和鼓励本地社会力量兴办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配套旅游服务,探索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

对我镇旅游服务业的投入。

***旅游产业前景远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我镇镇域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转型条件,但是总的来说,难度较大,还需要全镇、全县及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借助“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依托自然、人文资源,做强做大三产业,成功打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靓丽名片,推进镇域经济的成功转型。

二00九年十月

第五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讲解

立足资源优势 壮大镇域经济 促进和谐发展

2009年,生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对接红谷滩,融入大昌北,依托工业园,打造特色镇”的发展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牢牢抓住“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的重大机遇,按照县提出的“抓项目,促发展,增后劲”的要求,全镇取得了“三农”工作捷报频传、财政收入突破千万、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双带”致富工程扎实推进、小城镇规划建设进展有序、人口与计生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三农”工作捷报频传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1、农业生产持续增长

生米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农作物是藠头、花生和水稻,镇党委、政府紧紧依托三种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打造“一村一品”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大丰收和农民收入大提高。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财政收入完成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2%,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比上年增长9.4%。

(1)在做大做强藠头产业方面:完成了4000吨精制藠头生产项目,促进了现有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产品升级,完善了绿色食品原料(藠头)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出现了藠头产销两旺的好局面,价格大幅上升,仅此一项,全镇净增6000万余元,农业人均纯收入增收1000元以上。

(2)在花生生产方面:通过引进良种,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尤其是价格的上涨,全镇种植花生2万亩,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600万公斤,总产量和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3)在水稻生产方面: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镇党委、政府

高度重视农业,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先后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走村串户送政策,宣讲中央一号文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指导科技种田,推广农产品优良品种,早稻播种面积24211.43亩,一晚播种面积2280.58亩,二晚播种面积2.4万亩,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2、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搞好了农业服务工作。农业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搞好服务。水管站在防汛、抗旱等工作上,积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提供各类信息,实施机电泵闸的检修,抓好了水利工程质量;农技站加强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监管,为农民提供了播种、施肥、打药的技术服务,尤其是每月至少一次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用药指导,以及技术咨询服务等;兽医站加强了对家禽、家畜的防疫工作;藠头协会畅通了藠头购销渠道,提供了藠头产、供、销信息,为藠价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2)推动了全民创业。我镇坚持壮大老企业,扶助新企业的指导方针,对辖区内的所有藠头加工业实行贴息贷款扶助,并投入一定资金帮助治污排污,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镇范围内的砖瓦厂、造船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督查。对所有家禽、家畜养殖业,政府投入3万元购买疫苗,并组织兽医人员逐村挨户注射。对新办企业政府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扶助其尽快上马。一年来,全镇共新增企业125户,民营企业总数达到2496个,总产值达到3.3亿元,实现利税2300万元。

(3)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在确保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我镇各村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分别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除全镇各村均种植藠头花生以外,胜利、曾港等村利用河道外洲,发展养鸭业,共有养鸭专业户6个,养殖禽鸭20万余只;南路、铁路、朱岗凭借潼溪水库、铁路水库、黄泥塘水库的优势,大力发展养鱼业;生米村依托集镇所在地的交通和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了三个占地100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效益最为可观的是,南

路、郡塘、东城、长岗、朱岗等村的10个养猪专业户,饲养肉猪20000余头。

(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率先对东城、生米、南路、郡塘共6个新农村村点进行了垃圾处理示范建设,聘请了保洁员,购买了垃圾车、垃圾桶、铁锹等设施,建造了垃圾池和垃圾填埋点,今年下半年,我镇还根据县里统一部署,对全镇其余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和集镇街道进行了第一批垃圾处理试点,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洁及垃圾处理队伍,全镇共有卫生保洁员50人,建造垃圾池80余个,垃圾屋8个,购臵了垃圾桶1000余只,垃圾清运车36辆,添臵和建设了环境保洁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新建了一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以及垃圾焚烧炉,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洁、干净,确保了垃圾处理全程控制,长效治理。

(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1、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的位臵上来抓,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1)今年投入资金35余万元,对全镇11条长达11.7公里的通水库公路进行了维修,确保防汛器材畅通无阻;

(2)配套资金3万元,配合县水利局搞好了黄泥塘水库倒吸虹管工程施工;(3)投资6万元对南星站拦污栅进行了配套和对周家闸通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对南星电排站的机组进行了检修;

(4)配套资金30万元,对5座小

(二)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和维修,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灾、防灾能力;

(5)镇政府财政出资10万元,对全镇范围内各类渠道尤其是七里圳和西干渠道进行了清淤;

(6)借助新农村建设,根据村庄规模大小,镇政府分别下拨了1-3万元不等的资金,共计20万元,用于改水、改厕、改路工程建设。

2、集镇功能不断完善。为策应宝葫芦农庄建设,进一步提升生米的对外形象,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洁化等功能配套建设。美化:拆除了有碍镇容镇貌营业所办公楼、居民破旧房,并在原址上进行了新建;对沿街餐馆进行了改造、装修,规范了摊点摆放、清理了乱搭乱挂物;沿璜北公路向西延伸加宽并硬化了1公里路面。亮化:对集镇原有毁坏的路灯进行了更新,新增璜北公路路灯20余盏。绿化:街道两旁补植树木1100余棵,8-9公桩处新增绿化面积1000余平方米。洁化:投入资金20余万元,添臵了垃圾清运车、户户发放了垃圾桶、增建了垃圾池等设备,环卫工人实行了全天候保洁。

3、水电路建设取得新进展。水:启动了曾港村集中供水工程,将有效解决该村近1000人饮水困难问题。已规划新建一个大型水厂,逐步解决全镇人民的集中供水和安全饮水问题,目前正处建设阶段。电:加大了农网改造力度,投资260多万元,改善了生米线、璜北线、安丰线10KV 线路17.5㏎;投资230万元,更换东城主变2台,同时确保了宝葫芦农庄专线如期送电;在迎峰度夏指标紧张的情况下,多增供变台区5台,解决了生米、相里、青岚等村电压低和用电紧张问题。路:由于铁路西外环枢纽建设,辖区内的文青、铁路、青岚等村许多公路严重损坏,通过反复协调,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硬化村级公路10余公里。

4、绿色生态建设大见成效。去冬今春全镇共实施造林面积4000余亩,造林株数20万余棵,并被县政府授予“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通道绿化先进单位,扎实做好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质量排查以及森林防火等工作,有力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目前,我镇正全力以赴对昌樟高速公路两旁30米以内进行造林绿化,通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高标准完成了6.8公里“森林城乡、花园南昌”样板工程绿化建设,获得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财政收入突破千万

由于生米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镇党委、政府从打造“农产品特色大镇,商贸物流重镇,生态旅游强镇”的战略目标出发,不仅立足本地资源,实施藠头、花生品牌战略,而且进一步活跃了农村及集镇商贸物流市场,更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引进了占地1600亩,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南昌宝葫芦农庄项目,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宝葫芦农庄生态旅游主题公园基本建成并投入营业,生米镇的名气、人气和财气从此发生了质变,南昌宝葫芦农庄的落户和开业,意味着我镇生态旅游强镇的目标正在实现。该项目的实施已成为我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仅2009宝葫芦农庄就纳税1000万元,2003年全镇财政总收入不足400万元,到今年已增加到1300余万元。随着第二期工程的实施完成,各种娱乐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游客数量与日俱增,财政收入将会源源不断;正处钻井阶段的南昌温泉城(总占地8平方公里,其中生米辖区内约6平方公里),建成后又将成为生米休闲旅游度假的又一张名片,并将成为生米财政收入的又一新的增长点;随着南昌货运站的建成,商贸物流业的做大做强,生米财政收入过亿元的目标将为期不远。

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09,我镇新农村建设村点共8个,其中,青岚老屋自然村是全县重点示范村之一。各村点紧紧围绕“三化(划)三改一习惯”和“三绿一处理”的工作重点,硬化主干道14.07公里,入户便道10.11公里,改水617户、改厕617户,改造率均达98%以上,拆除破旧房、厕所、猪牛栏530余间,整修房屋400余幢,挖下水道2万米,铺设人行道板约1100米,墙面粉刷6万多平方米,新挖门前塘6口,栽种树木8000多棵,大多数试点村还建了休闲广场,美化了环境,亮化了村庄,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让广大农民“走平坦路、用卫生厕、喝干净水、住整洁房”的目标。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8个新农村建设村点,村村有信息服务站,家家安装了有线电视,户户使用手机、电话,人人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四、“双带”致富工程扎实推进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上,大力实 施“双带”致富工程,通过实施该工程,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一班 人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带头致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全镇 16 个村,村村有藠头加工厂,村村有藠头经纪人,所有这些都是村支部班子率先 创出的一条致富路,他们不断地为本村百姓提供就业机会,每年共安排 农民就业 1600 余人,并提供资金、技术、信息上的帮助,全镇 20 个农 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就有 16 个是“双带”致富典范,有不少农村困难户 参与其中,仅此一项,09 就带领了 200 余名农户脱贫致富。

五、小城镇规划建设进展有序 小城镇建设和社区化管理是地方党委、政府执政为民能力的重要体 现,是一个地方对外形象的重要标志,因此,城镇实行社区化管理和小 城镇规划建设历来列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取得了较明显 的成效。一是我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已得到了市规划局的高度重视,制定了生米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严格 按程序审批建房,按规划建房,不得出现任何乱搭乱建现象;三是由于 生米东城互通立交工程的开工,进一步拉大了我镇小城镇建设的框架,加快了对接红谷滩,融入大昌北的建设步伐,带动了今后房地产业的发 展,对生米未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而正式启动 的南昌温泉城建设不仅成为生米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与南昌宝葫芦农 庄成为联结生米南北两极的两个巨轮,将生米经济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 道,从而带动生米小城镇建设的稳步推进;四是为确保集镇街道环境卫 生等工作长效管理,成立了由党群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城建、土管、街 道、交管等部门的党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集镇所在村支部 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其职责是建立健全街道长效管理机制,搞好集 镇日常卫生和街道管理,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和 管理,全面实现社区化管理,全面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洁化工程,由于上述举措的采取,我镇全面实现了集镇管理社区化,城镇建设规划 6 化,城镇面貌大改观,居民素质大提高的良好局面。

六、人口与计生工作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通过计划生育工作经常抓,抓经常,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在找准切 入点,主攻薄弱点,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上入手,严格依法行政,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不断强化措施,在全镇干部群 众的共同努

力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全镇共落实 “四 术”986 例,其中:结扎 227 例,上环 707 例,人流 33 例,引产 19 例,征收社会抚养费 140 余万元,全年人口出生率为 13.99‰,自然增长率为 8.84‰。扎实做好了计划生育信息核查工作,加快了计划生育民主化管 理进程,加强了对“两非”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利益 导向机制,大力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按照“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的要求,全面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和谐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 大了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实行了党政领导包案机制、主要领导双休日约 访机制,实现了从“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转变、群众上访向干部 下访转变、解释原因向解决问题转变,从而,有效地平息了多起河道采 砂事件,化解了数起铁路西外环枢纽铺轨工作中,涉及农民生产、生活 等方面的矛盾,妥善处理了生米霞埠曾家砂场承包和街道交通事故等 2 起涉法涉诉的要案、难案,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42 起,成功调解 42 起,调处率达 100%,值得一提的是,在重大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未出 现一例上访事件,未出现一例阻工现象,如今的生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米镇人民政府 2010 年 1 月 22 日 7

下载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

    发展镇域经济,路在何方(最终5篇)

    发展镇域经济,路在何方?中共XX总支委员会书记 XXX镇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镇域经济中,镇域专业经济已占有一定比重,现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对发展“庄园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推荐五篇)

    自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暴露出了经......

    北庄镇立足“四个突破”发展镇域经济2011.5[合集5篇]

    北庄镇立足“四个突破”发展镇域经济一是在工业经济上求突破,建设经济强镇。坚持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招商形式,按照储备、在谈、建设、投产不断线的工......

    立足镇域打造“回归经济”,促进发展实现“四大突破”

    立足镇情打造“回归产业”,促进发展实现“四个突破”——程河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3年,程河镇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激发镇域活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着力打......

    浅谈环境保护与镇域经济协调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与镇域经济协调发展云集镇飞龙村书记助理刘亚云集镇位于长寿区东北部,与涪陵、垫江、丰都三区县接壤,管辖着长寿湖东岸绝大部分区域,肩负着保护长寿人民大水缸的良......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月日至日,我们来到益阳市桃江县灰山港镇,着重考察了该镇工业发展情况,感受颇深。桃江县灰山港镇距县城公里,全镇平方公里,辖个村,个居委会,常驻人口约......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