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的足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小学《生命因成长而美丽》---校本课程总结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一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生命教育的课程实施应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地、真实地发展。因而,生命教育课程应当为必修课程。但是,与其他必修课一样,仅仅开设必修课仍不能满足二附中学生群体对生命教育的需求,因此,二附中对生命教育课程化确立了明确的目标: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生命教育形成学科教学与专题教学结合、课程形式多样、成层次化分布的完整课程体系;并完成与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同步的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原认为生命话题离小学生比较远,他们毕竟年龄小,天真,充满童真、童趣。而近年来,有个别孩子的极端现象,也实在让人痛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人的生命、生存教育,使孩子们了解不仅要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还要学习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感恩,如何担当责任,如何迈向生命的充实和幸福等。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在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中,一起感悟到生命的内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美丽、快乐,幸福地成长。生命教育的开展不是单一存在的,我校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生养成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从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次生命教育的提出,不仅包含了这些,还要从更广、更深处发展,从生命教育内容出发,从生命对生命的关系出发,从思想道德教育层面出发,从价值追求角度出发,从生命发展过程出发,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建立适切的人生观、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人人都拥有生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作为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人的生命、生存教育,使孩子们了解不仅要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还要学习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感恩,如何担当责任,如何迈向生命的充实和幸福等。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在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中,一起感悟到生命的内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美丽、快乐,幸福地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通过人的生命、生存教育,使孩子们了解不仅要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还要学习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感恩,如何担当责任,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迈向生命的充实和幸福。
2、从众多名家名作中选出有一定故事性、启发性、代表性的教育美文,从而使学生感悟生命。
3、朗读生命诗文,与大中队活动、校本课程连接,学会欣赏生命。
4、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享受生命、善待生命。
四、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机渗透到各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学科教学,以学科渗透为主,在课堂领域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还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学科教学 要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与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有机结合。科学、体育以及其他学科都要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
(二)专题教育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第二篇:生命教育班级课程
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小蜗牛班植物观察班本课程
课程背景:
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并实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本质上讲,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生命特征都要放于一个合理的地位。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生命教育极其重要,生命教育是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以及优秀道德形成的必要途径。
课程目标:
1.通过儿歌,绘本等初步了解自己生命的形成过程,理解生命来之不易,从而珍爱生命。
2.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体会向日葵乐观,积极向上优秀品质。
3.了解其他一些花、草等植物(如梅花,菊花,松树等)从种子——开花(长叶)——结果的生长过程,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生长变化,养成爱护花草树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优良品质。
4.通过阅读和实践,了解一些常见农作物(如水稻,棉花,花生等)的生长特点与作用,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4.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活动整合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现欲望和动手实践能力,充分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
课程内容与实施:
1.阅读——孩子语言发展的基石。A.基于生命课程的绘本:
《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两棵树》
《小种子》 《一粒种子的旅行》 《和植物跳支舞》 《植物天地》 《彩虹色的花》 《花婆婆》
《一片叶子落下来》 《小威向前冲》 《我从哪里来》 《我为什么快乐》
《挖土机年年作响》
《小鲁的池塘》 《我永远爱你》 《我和种子共成长》等
B.基于植物生命课程的诗歌:小红薯
小红薯,爱淘气,红薯地里捉迷藏。脑袋钻进泥土里,辫子拖在地面上。
玉米公公
玉米公公年老了,长长胡子胸前飘,石榴娃娃瞧见了,咧开嘴巴笑他老,香蕉娃娃懂礼貌,上前弯腰问声好
小豆芽
小豆芽,长得乖,钻进水里不出来,身子白白水灵灵
月季花
一朵红,一朵黄,朵朵花儿香又香。刺儿多,刺儿尖,根根刺儿长又长。折花的娃娃扎了手,浇花的娃娃闻花香
小松树
小松树,真可爱,不怕寒风吃,不怕烈日晒,听小鸟唱新歌,看蓝天白云彩,长啊长啊长,长成一棵栋梁材。
牵牛花
牵牛花,像喇叭,紫花白花和蓝花,藤儿长,向上爬,又遮荫来又看花。
小松树 不戴小绒帽,不戴小手套,不穿滑雪衫,不穿大棉被。风里站着笑,雪里不弯腰。青青小松树,身体真正好
萝卜白菜
红萝卜,大白菜,红的红来白的白。吃萝卜,吃白菜,圆圆的脸儿真可爱。孩子们可以从一开始就整体地学习语言、文字、画面、情感以及思想,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热爱生命、热爱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2.亲子共读,让读书更有温情。
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享受到这个过程,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也可以共读一本书。茶余饭后,孩子和家长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聊聊书中的故事,说说读书的收获。在充满书香和温情的环境中,孩子会更幸福地成长,更能热爱我们的生活。
3.观察——孩子语言实践的途径。
(1)安排孩子收集植物的图片和资料,在活动中让孩子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外形特征及相关知识。
(2)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拍摄下图片并及时用户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心得。
(3)通过看录像、观赏花卉盆景及教师讲座,培养学生 对植物的兴趣。
4.种植——实践感知的最佳方式。
A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花苗,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栽种(也可以和父母栽种),根据各类植物喜阴、喜阳、耐旱等不同习性,将它们摆放在指定地点的不同方位上;
B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花盆贴标签;
C在日常实践中指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探索浇水、施肥、把握泥土湿度和植株对光照需求度的技术;凡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D指导学生观察花卉植株生长状况,及时做好记录(可以以图画的形式)。
5.写绘——孩子语言表达的温床。
我们通过“读”,留给孩子的是什么?给他们的启发是什么?他们又能从故事本身出发,创造哪些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一切,我们可以通过写绘作业获得。
一个完整的读写绘作品由三部分组成:
●绘画语言:用画面(一幅或者多幅)记录一种植物从种子到结果的过程。
●口头语言:孩子的讲述;有条件的一定要让孩子讲给爸爸妈妈听,他必须要讲述他的画面,可能是解释,可能是讲故事,一定有口头的语言。
通过写绘,儿童能表述自己整体的生命,讲述他完整的故事、想法和情感。写绘作品是一个整合图画、语言、文字的特殊作品。孩子借对象表达自己的认识,这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的写绘作业完全是他们童心 的自然流露。孩子们也可以利用他们的绘画作品向我们,向家长,向同伴,向自己诉说;利用他们的作品把自己的收获,自己的设想说出来;利用作品收藏自己成长的足迹。
6.表演——孩子语言活化的翅膀。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乐意表现自己,他们看的大多数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故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即使有些短小的古诗、儿歌,看似简单,经过创造性地联想,也能编排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精彩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美妙体验,更是心灵的震撼和气质的提升。因此,演课本剧《植物妈妈有办法》既 6 能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又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成果展示:
1.选择一幅或多幅图完成一份读写绘作品,有能力的也可以自己想象完成,然后到语文老师处换取一张小书虫卡。
2.排练一部课本剧《植物妈妈有办法》。
2.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相关的图片。3.根据观察所得,及时写下观察小日记。4.植物小名片的展示。
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以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本课程活动为主要的评价原则,所以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
二、评价内容
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知识、活动、能力四个方面确定评价内容,并根据,读写绘作业,观察作业,亲子作业等 7 来评价。
三、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个体评价,分为三星、四星和五星三个等级,采用单元性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第三篇:建设以生命教育为特色校本课程
建设以生命教育为特色校本课程
郑洁、黄山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继承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创建和谐美好的世界,是我校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通过几年努力,我校初步创建了走进博物馆校本课程,发挥了社会家庭的教育作用,带动了办学联合体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一、对生命教育内涵的基本理解
生命的出现和发展使地球开始变得生机勃勃,人类使地球充满了灿烂的文明,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但不可以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而是要平等对待生命、珍爱生命;人类生命之高贵不仅在于他有具有智慧和理性,更在于他具有的非凡创造力,因而要促使学生认识到,在每个人短暂的生命过程中,要奋发有为,为人类的幸福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中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求得师长呵护走向为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从向他人索取走向不断创造和贡献的过渡时期。因而中学教育不仅每天要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更要使学生对生命有深刻的认识,以便在进入社会后,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医大附中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多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培养研究型中青年教师,提倡以教师成长促进学生成长,以教师成功带动学生成功。教师对生命教育的不断探讨和认识,促使学校在确立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理清办学思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和学习基地。
国家、地方必修、选修课程,已经从全方位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给予了科学的安排,同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与评价,又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建议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效能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校在全面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生命教育办学理念,开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具有首都医科大学附中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对校情的分析
初中部位于右安门外开阳小区一里,学生来源于永定门以西、丽泽桥以东、南至草桥、北至南二环路地区,除北京学生外,还有居住本区的大量外地借读生;高中位于右安门外翠林小区二里,高中生源来源于整个丰台区的北京籍学生,以及具有在丰台区参加中考升学资格北京及外地的学生,学生中考成绩属于丰台区中等左右水平。高中20个教学班,初中16个教学班,学生总计1200人,教职员工近150人。
由于右安门地区与过去的宣武区现在的新西城、过去的崇文区现在的新东城接壤,以南二环路相隔,因而从优势看,与北京核心城区连接,交通便利,核心城区经济、文化资源便于共享。
但劣势也非常明显。从北京生源看,家庭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父母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6%,多数都是在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农转非的农民;从初中生源看,外地借读生占到70%以上,而这些外地借读生父母看,高中以上学历的都不到6%。从家庭经济情况看,北京生源学生有近半数以上的学生家长没有较为固定的工作,或者完全没有工作,每班都有五六个学生家庭吃低保;即使有工作也都基本从事服务性行业;从外地生源看,基本上都是打工子弟,还有些是做点小本生意,高中借读生人数较少,占到学生总数4%左右,相对来讲家庭经济较好,肯于投资,但多数就读高中的学生成绩一般。北京一些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家长,多数都只满足学生的吃喝穿戴需要,很少在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所帮助。
由于丰台区是北京南部东西向最长的城区,使得我校高中学生来源地域更加广阔,包括了南至与大兴交界的南苑、东高地,西至与房山交界的王佐、长辛店;东至东铁营和方庄地区,包含了复杂的学习生活背景,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全面而又个性的、未来还要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初高中毕业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学生家庭缺乏文化资源,很多家庭除了学生教材外,很少还有有字的东西;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文化爱好相对较少,视野较为狭窄。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家长更加难于和学生沟通。但多数家长都深感文化水平低带来的困难,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学习机会,非常重视学校和老师的作用。这就使学校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其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促使我们教师的作用得以更大地发挥,促使学校更加努力地探讨适合于培养本校学生群体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课程。
优势主要是,居于北京城南历史文化丰富地区,拥有与北京核心城区交界便于利用政治文化中心资源的便利,更有借助医科大学办学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教职工队伍。
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不仅注重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而且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我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北京市特色高中建设的启动,为我校办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凸显生命教育为特色,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两个模 2 块为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和红十字会课程。另一个选修模块为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兴趣拓展学习课程。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的博物馆建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各种主题类的博物馆至今已经达到数百家,无论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单位级,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博物馆,都争先在北京设立,这种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我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许多远郊区县、甚至是本区不少学校所不能相比的,而我校领导和教师在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中积极创新的精神为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现代教育中提倡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多方式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局限于45人、45分钟、1个黑板、一个屏幕、1个教师站讲台、单一的教学环境中,单一的知识传授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更多的教育理念却真的难于实现。而走进博物馆这样的学习方式,则便于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
我校走进博物馆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参观式阶段:1998~2005。主要是随着新博物馆的出现,学校组织教师学生丰富知识和学习生活,开展参观活动。比如:20世纪末21世纪初北京新建设和改建的中国科技馆、首都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航空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等。注重活动中的德育教育,从博物馆展品中自我吸收有益知识。
2、进入式阶段:2005~2009。主要聘请博物馆的相关研究人员、解说人员,先行介绍博物馆展览内容,参观时听解说,主要以博物馆本身的内容介绍为主。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国子监孔庙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抗日战争博物馆,学生每次写出观后感等。
3、课程式阶段:2009~现在。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目的,全面进入校本课程建设阶段
四、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成效
(一)走进博物馆四个主题彰显生命教育内涵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在北京众多的博物馆中挑选适合于我校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博物馆,从学生不同年级角度提供学习课程。
1、生命和人类的起源、发展。主要选择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提供高一和初一学生学习。了解我们生活的宇宙、星球,探寻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思考人类与宇宙、与自然、与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从而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2、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选择中国科技馆、航空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孔庙及国子监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以及一些国外临时特展如:大英博物馆藏品展等(我们期待着中国历 3 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盛大开展),提供给高二和初二学生。这一时期通过在初
一、高一一年多的学习,又有了新科技文化的知识的积累,再走进博物馆,对世界各民族和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前人所创造的成果,激发自身的创造激情。对生命应该怎样珍惜,怎样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有深入的思考。
3、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我们的使命。选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圆明园遗址博物馆等,主要结合初、高三毕业教育,深刻认识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生生不息,靠的是一代代仁人志士,坚持真理和正义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换来的。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子孙,不仅要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明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要担负起保卫祖国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正义事业发展的崇高使命。
4、博物馆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从各学科角度切入,博物馆参观路线还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如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可以从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开始追寻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仁人志士的足迹,从北京新文化运动博物馆去寻找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的身影,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去回顾中华民族屈辱而抗争的壮烈历史。结合高中政治学科宗教问题的介绍,参观牛街清真寺、北京法源寺、基督教宣武南堂,认识三大宗教,认识人类在科学不发达情况下,以唯心主义的哲学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入思考所创立的学说,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三化学、物理、生物、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复习,可以去中国科技馆从一层走到四层。
(二)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与社会、家庭、共同体建设结合 1、2008年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计划,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我校受到很多启发,注重走进博物馆课程与社会大课堂活动的整合,在2010年观后感征文活动有25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有四名教师获辅导教师奖,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2、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走进博物馆活动,我校还布置寒假、暑假作业,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利用假期经常去各种博物馆参观学习,很多同学带领家人,共同走进博物馆,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等,不仅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文化水平,而且带动家长的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家长不仅仅局限于完全倚靠学校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学生需求,而是更多地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帮助,找到共同的丰富的话题,加强了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3、我校位居南城,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附近有辽金城垣博物馆、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湖广会馆戏剧博物馆、北京牛街清真寺、北京法源寺、基督教北京 4 南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室等等,学校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科,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经常走进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
4、在与各单位联系过程中,共同探讨博物馆资源对中学生教育的作用,请研究人员和讲解人员在介绍和讲解中,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合学生实际。如: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宝石的鉴定、北京猿人介绍、国子监及孔庙博物馆介绍等等。
5、我校在与太平桥学校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建议太平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美学特色方面,共同开发利用博物馆资源,使它成为两所学校研究讨论合作的共同话题,并在本学期共同进行了中国科技馆的考察和教材建设。
(三)走进博物馆教材、活动方案建设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多年来从全国各地吸收进大量青年教师。从最初从没进过博物馆到现在每学期积极参与到走进博物馆课程建设工作中。大家写活动设计,为学生编写学案,进行参观前的介绍、参观后的学案回收批改、观后感的评比,期末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评议,指导学生在北京市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网上,填写自己走进博物馆学习的观后感等作业,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网上成绩的填写等等一系列工作。
北京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现代已经多达数百家,估计教师每学期去两三个,退休前是去不完的。学校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经常性的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博物馆课程建设的教师越来越多,学校提供车辆和门票,各教研组有计划地派本组教师参加。大家在博物馆中寻找与自己学科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既丰富自己又提高学生,很多教师学校参观没尽兴,还要自己再去学习研究,假日带家人和孩子经常往来于博物馆。博物馆课程的兴趣性、生成性、活动性、丰富性、开放性为教师专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生涯的丰富多彩提供了一条幸福之路。
学校各项活动也有意识地将博物馆资源利用起来,党组织活动到天津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组织近30名教师到广东进行“生本教育”考察时,特别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积极鼓励历史教师参加区里组织的平遥古城、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文化古迹的考察参观等。
古人云:“行千里路,破万卷书”;我校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引入自己参观考察的场景和内容,把学生带到向往的境界。相信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学校办学的不断开放,我校教师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都将不断增加,只有教师领悟的深入,才有学生学习的成功。有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才有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有国家的兴盛。走进博物馆课程建设,为我们身处北京的教师重新学习、思考、审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创造了条件,为伴随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最前端的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编写最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 5 计提供了最好的环境;走进博物馆课程的建设是活生生的、变化的、进步的,可以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不受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方法限制的。
共和国领导人反复强调“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社会各个方面都在探讨怎样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怎样才能落实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我校在努力探讨“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为我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观周口店猿人遗址后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这次参观,我能够近距离亲近我们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了解到祖先过去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活动,也是一次教育,更是一种认同,我们一脉相承,秉承过去,继往开来。在新时代,新时期的我们,对于祖先的遗迹感到的是自豪,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感到的是希望,它们并没有消失,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不会。我们就这样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创造着它的辉煌,传奇!
道路是广阔的,我们学校将进一步探讨办学特色,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
第四篇:追寻生命的足迹
追寻生命的足迹
“平坦的路上,脚步固然轻巧,行程固然悠闲,宁静的溪水旁却留不下记忆的脚印和成长的足迹。泥泞的路上,脚步虽然拖沓,身子虽然疲惫,融融的月光下却镌刻了厚重的足迹,即使被岁月抚平了,依然可以留下深刻的凹痕。”
人生似海,波涛汹涌铸造了它的壮丽;人生似山,高耸入云成就了它的绝美。如果海失去了波涛汹涌,也就失去了它的壮丽;如果山失去了高耸入云,也就失去了它的绝美;而人生如果失去了挫折与磨练,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最清晰的脚印是走在最泥泞的路上的。是啊,平坦的路上,脚步固然轻巧,行程固然悠闲,宁静的溪水旁却留不下记忆的脚印和成长的足迹。泥泞的路上,脚步虽然拖沓,身子虽然疲惫,融融的月光下却镌刻了厚重的足迹,即使被岁月抚平了,依然可以留下深刻的凹痕。人生不就是这样一条路嘛:没有挫折与磨练,又怎样留下精彩与光辉的时刻?没有苦难与逆境,又怎样凸显生命的足迹呢?
我们走在人生大道上,都曾拥有过一个纯洁而美好的愿望,那就是——留下些什么,为后人所用,而这个“什么”就是指生命的足迹。纵观历史的长河,有哪一个被我们记住的人是不走在泥泞的路上的呢?
霍金——他却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近乎全身瘫痪。连医生也曾失望的告诉他,这种病最多只能活两年。他是凭着怎样顽强的意志力,坚强地活了下来,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呢?
海伦·凯勒——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视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她仿佛置身于黑牢里无法摆脱。她在那个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是怎样为自己创造出光明、文字和语言呢?
贝多芬——二十六岁开始失去听力,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要知道,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他是怎样用那颗丰富的心灵创造出一首首流芳百世的乐曲的呢?
从泥泞中走过,经历坎坷后才会出现开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泥泞中走过,留下的是永不褪色的足迹!
潮起潮落月缺月又圆
花开花谢春去春又归
只留一片足迹在人间
宁围镇中初二:宁小瑜
第五篇:小学生命教育校本教案
生命教育校本教案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从而感受到生命为世界带来的生机、活力,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可曾想象,世界如果没有了生命,会是什么样?(同学们尽情想象后回答。)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回答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将变得非常的死寂与可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据科学家研究,在地球上生存着3000万~5000万生命,人类只是这众多生命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生命,认识生命。
二、探究生命
1、为了解多彩的生命,让我们先从熟悉的校园环境开始。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校园内,都有哪些生命吗?(同学回答)成立合作探究小组:专门对我们校园里的生命进行了收集整理。20分钟后,展示大家观察记录的资料。
教师小结:看来,咱们校园里的生命还真不少。要是走进广袤的大自然,那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2、播放《动物世界》,感受生命之精彩。然后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爱其他的生命,与他们和谐相处呢?请举例说明(正反例均可)。
从同学们举的例子来看,各种生命之间息息相关,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态系统,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随意毁灭某种生命,就会使这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受到破坏,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因此,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我们一定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3、学生讲故事,体会生命需要关爱。
同学们,你能给大家讲一个人类与其他生命相互关爱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老师也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播放一位教师救助猛禽小红隼的录像。)同学们,同样是救助,动物救人与人救助动物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动物救人是一种本能,而人救助动物是人在认识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只有认识到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为了人类长远的利益必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们有责任关爱生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了解了生命的丰富性,又认识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悦纳生命,珍爱生命。
2、生命的独特性
教学目标 :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具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教学准备:
1、学生4人为一组,采集植物的相同叶子标本;收集本组同学的大拇指的指纹。
2、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二、观察与探究
1、首先让学生分4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来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螺纹的疏密、螺纹的弯曲度等等方面的差异。
最后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小结: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
2、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讨论发言)
3、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游戏“克隆老师的粉笔字” 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
3、体验与成长: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就像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对不对?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与众不同的成长道路?请根据你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等为自己设计一棵未来的生命之树。教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红色空白卡片,让学生把内容写在上面。
三、教师送上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3、让生命之花绽放
教学目标:
1、懂得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2、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
3、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永不放弃生的希望,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教学过程:
1、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存在给哪些人带来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可让同学们在课前采访一些相关人士。如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也可说说哪些人为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同时说一件你给他人、社会带来益处的事或他人给你帮助的事。通过多种角度的回顾,帮助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会感受幸福,认识到每个人(包括自己)都在为幸福的生活增色。
2、延伸生命的价值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榜样或身边的人身上学习他们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最后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生命箴言,与同学交流,解释其含义,感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交流课前各自收集的—位名人、一位平凡者如何生活、工作的,思考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杜.感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生命存在就值得肯定与尊重,若能尽自己所能努力为他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这样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
教师讲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故事。
3、保护自己的生命。师:在生活中,我们时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伤害,学会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练习: 1.[填一填] 急救电话是()报警电话是()火警电话是()。2.[选一选] 如果你单身在家,遇到陌生人来敲门,你的正确做法是(ABD)A.不开门 B.打电话给父母 C.有礼貌地请他进门 D.告诉他父母马上就回家 3.如果你打开家门时,发现家中煤气轻微泄漏,你的正确做法是立即(AD)A开窗通风 B.开灯检查 C点燃煤气灶 D关闭煤气开关 4.你知道打火警电话时应该说些什么吗?(1)火灾的地点。(2)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3)自己的姓名、单位和电话号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