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学习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
学生学习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研究的
阶段性工作总结
花坪民族小学 李蕊
一、培养自立能力,家庭教育是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自立能力如何,取决于童年时期,也取决于家长这一启蒙老师。只有依靠家长,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才能立竿见影。体现成效。必须抓好:
1、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家校沟通。由校长任组长,党、政、工、团为成员,辅之以家长代表和班主任。每月至少一次会议,任务是探讨家庭教育方法,总结交流家校教育经验,反馈家校教育的有关信息。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把《中学生家庭教育读本》作为家长学校教材,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借鉴先人研究的有关实例数据,如:爱干家务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失业率、犯罪率之比分别为1:15和1:10;离异率和心理疾病也较低为依据,提醒家长从小培养自立能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未成年人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脆弱,经不起磨难,会直接影响今后的事业和生活。反思青少年对身边能够轻易做到的小事往往视而不见的原因。反省我们的失职,体会培养自立能力的紧迫感。而学习国外经验,从小培养,从日常生活抓起。
3、建立班主任、家长无妨制度。除设立校长接待制度和意见箱外,班主任每月至少家访(信访或电访)一次。实行沟通交流,形成共识:过分溺爱子女、专制子女都是极端行为,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要情感与理智相结合,合理地掌握爱与严的分寸,改变“恨铁不成钢”而非打即骂的不合法教育方式,知养会教,合理导教,富教与乐,严宽共济,才能使孩子终生爱益,否则悔恨终生。
二、培养自立能力,学校教育是关键
未成年人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培根固基,刻不容缓。
1、抓立德教育。组织学生学《中学生守则》、、八荣八耻等,通过课内外活动,开展孝敬父母“小帮手”、遵纪守法“小标兵”、互相帮助“小伙伴”、爱护环保的“小卫士”、健康自主“小主人”活动。形成“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关怀扶持,和谐共处”的意识,自觉“规范行为,不忘责任;实干兴邦,再创辉煌。”
2、抓敬业教育。调动学生摆脱依赖,创新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热爱科学、学好文化的方法和窍门,学会自读、自思、自求。
“自读”,即通过抓好课文阅读和笔记检查,让学生挖掘潜能,拓开思维,改革读法,追求质效。首先,学会粗读,浏览教材,了解大致内容。再精读、圈点、勾画基本观点、概念、逻辑结构、重点难点,打上不同的符号。然后做好笔记,把知识信息采集和整理,既动脑又动手,最后在老师点拨引导下加宽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学生间的多边活动,加强感知教材的节奏频率,提高学习效率。
“自思”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由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追塑题源,变换主题,师生倒置。让学生自我完成“问”与“答”的双重任务,完善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态转入主动态。会从课题、节题、框题切入,之前加上“如何理解”、“为什么”、“怎样”、“什么是”等疑问代词,变陈述句为疑问句而产生问题。也可从基本概念、原理、观点等入手,打开思路,学则思变,层层解剖,扩大资源,增加知识摄入量。
“自求”是发挥潜能,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活动。自求,对于培养学生动态的求知心态十分重要。只有形成了动态求知心态的人,才能在科学的崎岖小道上不畏艰难地攀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教材决定“求”的力度,由自己决定“求”的量度,避免“灌”或“填”,自主学习,盘活知识。
3、坚持学习“精神”,开展教育“活动”
凡能负起重大责任,完成重大使命的人,总是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砺。只有在艰苦环境中自觉磨练的人,才能振奋精神,昂扬斗志,改变观念,学会生存,有所作为,事有所成。所以,坚持组织学生学习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孔繁森精神、雷锋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冻(震)救灾精神,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铭记心中,发扬光大。同时,为了巩固教育成果,还要抓好:
“回顾式”教育。学习历史文字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瞻仰革命烈士陵园,观看电影,请前辈忆苦思甜,讲村史,家史,教学今昔对比,自觉地以英模精神激励、鞭策自己,主动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典范式”教育,用诸如第一位华裔在美国政府中任职最高的赵小兰“富门寒教”学有所成,大有建树。用作为成功者、富有者的爱国侨贤田家炳吃丢在桌上的饭粒,吃红薯不剥皮、不喝酒、不喝饮料,爱粮如宝,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的节俭教育大家,让大家深刻领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意而严于自律,勤俭节约。
“忧患式”教育。通过贫富国家对比,让学生正视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的现状,产生危机感,确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懂得“虽有九翠,不为春蚕。”唯有务实、奋斗,方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明白不进则退,退则落后,落后挨打。从而激励他们付诸行动,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体验式”教育。用身临其境,艰苦创业,不断实践的特定场面,如:坚持上好劳动课,周末干家务、假期帮父母劳作、参加政府组织的冬修水利、清洁工程活动、自我参与环保,主动打扫校园、到贫困地区感受农民艰辛生活现状等,坚持地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去掉奢气,懂得“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明白“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自觉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自立、自强、顽强枰搏。
4、培养顽强毅力 促进能力提高
曾有典故说:有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在地上掘了不少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能坚持到底。并且当他渴望的水就在眼前的时候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即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道理:雄心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要把它变为现实还要靠顽强的毅力。又辩证地说明,人间没有平坦的路,人类历史梅前进一步都需要经历血与火的斗争。如果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的毅力从事“韧”的战斗,当岁月流逝,你就像挖井人一样一无所获。在培养自立能力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雄心和毅力。我们要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劳动中培养,在学习中培养,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在人世间一切的活动中培养。要以司马迁矢志修史、诺贝尔丧亲自负的坚持实验,与马克思读书位下留痕的精神鞭策自己,锤炼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记住马克思的名言:只有不为劳苦沿着陡削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不断培养顽强毅力,促进能力提高。
5.创设情境 试当小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体现了教育的核心是教人的教育。自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转变观念,创设情境,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从最常见、最常做、最常过问的基本日常行为做起。如让班级分加学校管理,对全校各班的学习,午休晚睡、宿舍内务、教室、清洁区、卫生、“三操”、仪容仪表进行全方位人的检查督促。班级也实行轮流值日,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学校、班级管理。同时,为让学生开发缤赋、挖掘潜能,学会做人,尊重父母,就通过主题班会“我爱我家”激发情感。为让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就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严格自律,言行一致,不说空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为让学生能自理,改掉做事摩蹭和置物凌乱的不良习惯,宿舍的摆放就放手让他们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出谋划策,再三动手整改,直到把床架、水桶、木箱、水壶摆放,毛巾、衣物等挂到自我满意为止。保证把不鲜艳、不时尚的寝具收拾得既通风又整齐、干净、利落,整齐划一。与此同时,组织叠衣(被)、穿衣、穿鞋、穿袜、收拾文具等日常生活“小巧手”比赛。为了提高安全自救的实践能力,开展安全防火撤离演习,使用灭火器演练。为了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自制简易教具,组织通讯组、版报组、广播组,让各小组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开展“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流动红旗”、“采分优胜”等评选,促使主人翁意识的确立和形成,使“学校是我家,办好靠大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讲节约、个个爱卫生,互相监督、循环管理的竞争态势,自觉地消灭“长明灯”、“长流水”、“纸质满天飞”的浪费现象。通过指导实践,提炼能力活动,青少年是希望,是未来。我们不能失去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人的持续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是最大的可持续发展,他们成长得好,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因此,我们要风雨同舟创伟业,团结奋进谱新篇;爱岗敬业育英才,无私奉献写春秋。
第二篇:《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我校《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经专家组评审,恩施自治州德育研究会批准,确立为恩施自治州德育研究会2015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504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建始花坪民族小学《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的课题界定
一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是的,因为自立的个人才会有所作为,自立的国家才会不受欺负,实现繁荣富强。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这些无疑说明了人要学会自立,更要懂得自立。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许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自己面对。我们不能事事都依赖于他人,因为不懂得自立的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人。可以这样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理能力的过程。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一个身体的自立;当能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知道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自立方能自强。自立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保证。自立的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自立不等于盲目排斥别人的帮助。要积极鼓励孩子自立。
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是花坪民族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在校学生。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象我们农村集镇完小来说,对低年级(一、二、年级)重点培养自立自主精神,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背书包、自己睡觉。对中年级(三、四年级)重点培养自立自理精神,自己上学、自己过马路、自己洗手绢、袜子等、自己洗在学校吃饭的饭盒。对高年级重点培养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融入社会。
二、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一)现实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人独立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若错过了这个时期青少年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现在的中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很多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不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的不善于与人交往。如:不会自己打饭、整理书包等。还有人不与人交往,整天沉默寡言。高年级学生虽然生活自理能力强一些,但多数人都缺乏独立意识,良好的学习方法、安全防护意识,不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特别是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队伍的日益壮大,“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问题也就越发明显,“留守学生”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还有部分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这些人由于隔代抚养或临时监护人监护职责弱化,长辈对孙儿(女)的过份溺爱,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他(她)们进入学校时很难适应学校生活,所以当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时,他们的成长、成人、成才的重任也责无旁贷地交给了我们。
(二)研究现状评述
针对本课题,省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黄石市西塞山区中窑小学有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武汉市安庄中心小学靳海燕的《谈农村小学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有倪海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提到了学生应该自治自理。所谓“自治自理”,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在学会的同时,学会“自育”、“他育”。陈鹤琴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单从我校的学生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和学习上的很多事都是家长包办代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私自利思想严重,自我保护意识差。由于地处乡村,经济不发达,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这些学生成了留守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管,有的离校太远就只得寄宿学校或寄人篱下。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差,性情孤僻,导致学习、心理上都受到影响。长期下去,孩子长大后怎么能适应社会,如何能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更别说报效祖国了。所以我们课题组决定针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进行探究,寻求一套适合我校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教育,推动学校的发展,得益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
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良好的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学校在校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提高方式方法的研究。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穿脱衣服、整理床铺、洗脸、梳头、刷牙、清洗衣物、排队打饭、提水、购物等。
2、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现状调查,以及提高学生交往能力方式方法的研究。学生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一个新的集体中能不能够迅速融入团体的能力,教育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信念、从容的处世方法、进退自如的应变能力,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一起生活,这也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3、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辅导的研究。
4、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调查,找出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方式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特色是行动研究,研究方法重点是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归纳法。
1、调查法
①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各个年级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生活状况、寄宿生活心理状态等,大量的收集原始材料,掌握第一手资料。
②谈话调查法:通过家访、学生谈话、心理咨询、师生书信来往等形式展开交流,了解学生对寄宿生活的感受、学生家庭状况、学生课余生活、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等等,掌握第一手资料。
2、案例分析法
①个案分析法:通过学生中特别突出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规律。②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法:利用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机会,对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刻意的研究、分析、试验,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经验总结归纳法:
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有效经验,提炼概括,写出论文。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8月)
⑴组成课题组,构建课题目标,选择研究方向,制订研究方案,提出申请; 的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行政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课题申报与立项及研究的事宜,另立学校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要求研究人员按照职责完成担负任务,对于课题研究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并在职评、年终考核时优先考虑。
另外,我校课题研究得到了县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的支持与指导。
六、本课题研究成员 课题研究人员:
负责人:杜万建
李
蕊 成员:黄智敏
向
建 谢晓密 李红灯 谭向阳 周学桃 张
君 朱宝莲 刘
佳 万文华 刘
莲 樊桃珍 李
珩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本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在研究思路上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按我们现行的研究思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请课题研究的各位专家多加指导,提出宝贵的意见,也肯请学校领导与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第三篇: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总结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2015年3月,我们学校申请了《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2015年8月得到了恩施州德育研究会的 批准和立项。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非常重视这次被立项的课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各位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2015年10月15日课题组长参加了建始教研室在建始民小召开的2015年省州教育科研课题开题会议,得到了课题研究培训和指导。回来后,我们课题组迅速召开了《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传达了县开题会议精神和要求,并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合理的修改,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同时对组内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们对照课题实施方案,对照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阶段性的研究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精心指导下、在学校各教研组的配合下,经过我们课题研究组所有成员的潜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实现了预期的阶段性目标。现将课题组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
一、有效的开端
自从课题被立项后,我组成员就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关于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相关的经验文章、专著,如《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强能力提高的策略》、《农村住读生自立、自强、自理能力的培养》、《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等有关教育的资料。学校课题组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专题会议集中学习,分析研究在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中遇到的情况,查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中提高认识、在认识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学习了与当前德育教育紧密相连的优秀课例和成功经验。为提高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作好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二、有效的实施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道德提高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才能很好地提高德育研究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造就人的目的,特别是我们的主题班会课,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的最佳时机,不容错过。在课题开题实施研究以后,我们就按照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有条不紊的实施。
首先,作为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主体。要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行为及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教育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培养学生具备一种精神和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具备一种品质和精神。否则,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因为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工作,它必须和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学科教材、语言教育艺术、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深入地开展德育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育内容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研究能力势在必行。所以,我们课题组研究活动中分组进行了小目标的班会集中教育活动、部分学生的再教育、小组探讨交流活动、家长会、个别教育、家长座谈、教师的总结提升活动等。
其次,把对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延伸到校外,让家长承担应有的责任,对待小学生,教师和家长要给他们提供动手的场所和机会,要耐心地指导。还要用高倍的放大镜,竭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虽然他们的缺点很多,但是要多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这样就能逐渐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因此,为达到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能力的目标,我们课题组要求家长指导学生在家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独立学习、在家吃饭不挑食、洗茶杯、整理房间、叠被子„„此外,让学生和家长交流一些生存能力知识、交流一此有关情感方面的事情,并让家长记录下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学校老师也对研究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长期利用黑板报、展板等平台展示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能力情况。在学生中形成互学风气,比自立、比自理。教师和家长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立的空间。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甘当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教育中让学生的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形成上真正成为主角。
三、有效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教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已经完成了制定的各项研究任务,全体参与研究的教师按照计划要求,进行了初有实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的成果:
1、通过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老师总结出了一些好的教育经验,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老师们总结撰写的班会教案、教育经验论文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朱宝莲的教案《灵巧小手学自理》、李 蕊的教案《自己管好自己的学习》、杜万建的教案《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向 建的教案《我留守我自立》、刘 莲的教案《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分别获得州级一等奖;周学桃的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樊桃珍的教案《做个自立自强的人》、李 珩的教案《生活自立》、张 君的教案《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谭向阳的教案《做生存的强者》分别获得州级二等奖;
万文华的教案《我学习我快乐我自主》、李红灯的教案《孝敬父母》、黄智敏的教案《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谢晓密的教案《生存自立》、刘
佳的教案《学习自立》分别获得州级三等奖。
朱宝莲的论文《谈小学生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李 蕊的论文《浅谈学生独立自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谭向阳的论文《浅谈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杜万建的论文《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立》、谢晓密的论文《怎样培养小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张和琼的论文《浅谈小学生生存自立能力的培养》分别获得州级一等奖;冯长全的论文《浅谈小学生情感自立能力的培养》、李 珩的论文《学生生活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向 建的论文《谈小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张 君的论文《谈学生学习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李红灯的论文《浅谈小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樊桃珍的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能力》分别获得州级二等奖;周学桃的论文《浅谈小学生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万文华的论文《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刘 佳的论文《告别依赖走向独立》、刘 莲的论文《培养小学生生存能力》、黄智敏的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情感自立精神和能力》分别获得州级三等奖。在课题研究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教育研究中,谭向阳的论文《引导小学生树立自信的有效方法》、杜万建的论文《对一道鸡兔同笼数学问题的探究》、刘 莲的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分获省一、二、三等奖。
2、在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有了自己的认识。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交流,成果丰硕。其中2015年秋季学期朱宝莲的班会示范课《灵巧小手学自立》获校级一等奖、张 君的班会示范课《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刘 莲的班会示范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获校级二等奖,向 建的班会示范课《我留守我自立》、万文华的班会示范课《我学习我快乐我自主》、李 蕊的班会示范课《自己管好自己的学习》获校级三等奖。谭向阳的教育案例《举手投足》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在2016年春季学期《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篇班会设计相结合教案撰写评选中,谭向阳的《孩子,你有辩解的权利》、张 君的《民主选举伴我行》、李 蕊的《班委会竞选大会》、杜万建的《矮个子学生的座位该不该滚动到后面》、向 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朱宝莲的《民主在我身边》、樊桃珍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获好评,并被县教研室选中刊印在县级德育校本教材中。在上学期结束时,课题组每位老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撰写了心得体会,进一步总结了自己的研究所得,为2016年春季学期的再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16年秋季学期课题组把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与一师一优课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继续展开课题研究。刘 莲老师的《认识计算机》、谭向阳老师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向 建老师的《鲸》、李红灯老师的《钓鱼的启示》、杜万建老师的《打龙尾》均获县级优质课。2016年10月29日,我们课题组李蕊老师和杜万建老师针对高年级学生青春期特点进行了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研究教育。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变化情况,提前适应青春期的变化,掌握一定自立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结题阶段更加深入研究,加强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总结培养研究工作中的得失,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为确保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2016年9月份我们课题组对参与培养研究的学生再次进行了调查分析,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立精神和能力。但也发现少数学生时冷时热,没有毅力,自理能力没有提高。由此可见,我们的培养教育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课题的结题而终止。结题是新的研究的开始,要把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从《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得到培养。10底我们课题组成员再次对培养研究的心得、经验进行了整理,撰写了《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结题论文。李 蕊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学习自立 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刘 莲老师撰写的论文《重视学生生存自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谭向阳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立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研究》、李 珩老师撰写的论文《学会自立,学会生活》、杜万建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通过磨练意志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周学桃老师撰写的论文《关于小学生自立能力培养问题的探析》获县级一等奖;向 建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寄宿生在学校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谢晓密老师撰写的论文《自立 —— 生存之本》、张 君老师撰写的论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立精神与能力》、朱宝莲老师撰写的论文《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立自理能力》、张和琼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生存自立能力》、冯长全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孩子的情感自立能力》获得县级二等奖;万文华老师撰写的论文《学习自立能力来源于课堂,又回归于课堂》、刘 佳老师撰写的论文《放手让孩子自己培养自立精神和能力》、黄智敏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培养学生情感自立精神和能力》、李红灯老师撰写的论文《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樊桃珍老师撰写的论文《循序渐进 自理自立》获得县级三等奖。以上成果的取得是大家精心对学生进行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研究的结果,相信这些成果会更好地指导我们在全校开展《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力争把成功的经验推广出去。
四、存在问题
自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研究工作尽管按预期计划顺利开展,但难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老师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立上有一定的改变,但由于留守孩子、全托孩子多,学校培养教育严格,而家长放松要求,致使学生行为养成情况不容乐观。
2、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需要迅速在全校各年级各班开展,因为部分学生培养起来的自立精神和能力,会因其他同学的不良习惯所影响。稍有放松会前功尽弃。
3、在教育培养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其他学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利用展示活动来加大表扬先进的力度,让全校学生形成良好自立精神和能力。
总之,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是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于学校的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对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进行到底,永不放松。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一个目标: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就一定能把《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开展好。
花坪民族小学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
2016.11.8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内容提要】“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是父母一直努力而又通常不如所愿的难题,这是一个全面的问题,单靠个人的努力往往是不达目的,而要针对主要原因让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现在我就“如何培养孩子自力能力”进行探讨。【关键词】自立 培养 家庭 学校 社会 环境 方法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广西梧州藤县古龙泗州小学 黄月娥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这个话题一直是众多家长所期盼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就要放飞孩子,让孩子在空中翱翔,把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自立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一生的使命来完成,能明确这一点就是进步的开始哟。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大家能多提建议。
1、孩子缺乏自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孩子缺乏自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舍不得放手。一是包办太多,不管是家里的事儿,还是孩子自己的事儿,一律揽下;二是想得太周全,什么困难都预先为孩子想到了,时时事事抢着帮孩子解决难题;三是过分娇惯、过分保护、过分迁就、过分照顾,老是把孩子窝在翅膀下,不能放手,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在无意中剥夺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让孩子所感受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去“操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依赖,自立的生活能力就被父母活生生地砍断了。所以孩子的不自立完完全全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作为父母明白这个道理后,就应该立即将伸出的双手收回来,想想草原上的羚羊,特别注重小羚羊的奔跑能力,因为它们知道,当敌人来的时候,它们除了飞快地逃走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和对方较量,它们没有攻击能力,只有快速逃掉。如果小羚羊不能练就一身善跑的能力,就必然成为食肉动物的美餐。动物尚且注重培养下一代的生存能力,何况人?因此家长的责任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2、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幼儿期是孩子自立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当然培养得越早越好哟。比如:从小班教会孩子大小便,大小便后会自己洗手,自己动手吃饭等。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这时父母就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图书等。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的能力。从点滴小事强化自立意识,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同时明白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其责任心。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孩子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通过每一次的练习、操作激发起责任心。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会“闯祸”,面对孩子的情况,家长就不要抱怨,不要指责,更不要说以后不要做了此类的话,而是亲自做一遍,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对,然后亲手辅导孩子再做,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做对了,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大增,就会喜欢上劳动,喜欢上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段,刚出生的小孩子我们叫他自然人,因为在这
一阶段除了他的本能以外,他什么也不知;第二阶段为社会人,也就是对孩子培养教阶段,孩子通过方方面面的学习,结触社会,认知社会,丰富社会知识。第三阶段,一个真正的人。这是一个孩子出生后经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炼,不断成熟的结果。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同时最好是有知识、有能力、有本事、同时又必须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无庸讳言,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专心于学业,长出息,长本事,能够出人头地。这种望子成龙的想法,对家庭、对自己都是有益的。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能力、所处的环境与条件等诸方面原因,并非每个人都能遂愿,都能成功。对孩子,家长只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与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平等探讨,共谋发展。作为父母主要是做好孩子的参谋和后勤,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
3、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当然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生活环境,在充满亲情与爱的环境下,每个成员之间会相互依恋,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待家庭中的问题,任何成员面临的压力和危机,都要以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共同设法解决。做到: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经常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交流、谈心,在愉快的气氛中郊游、打球、游戏等,也可以由父女、母女合作去完成某些家务,如一起做一顿可口的晚餐或是全家人周日休息时合力把家里打扫一番等等。从而把家务从讨厌的负担变为调节生活的内容,变为协调家庭气氛的调合剂。
我个人觉得: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优良性格形成的良好环境,便是为他开辟了一条走向成功、幸福的康庄大道。每个孩子来到世上,命运早就注定了他必归属于一个特定的家庭,这里便是他最早的生存环境。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走向幼儿园、学校乃至更为广阔的社会以后,家庭仍然是最贴近、最密切,因而影响最深、最重要的环境。
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瑕、天真纯朴的。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父母对孩子没有同情心,孩子就变得没有同情心;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孩子,就是培养孩子友情的最好手段。”事实也证明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做父母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经常保持心情开朗、愉快,可以感染孩子及周围的人,使孩子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才会真正健康快乐的长大。
4、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
说到方法可以说是太多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传授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为他们的自立打下基础。家务劳动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孩子最容易接触的劳动就是家务劳动,比如自己洗衣、做饭,学会做家务,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不但会促进大脑发育,激发求知欲,同时,还能学会独立思考,并能独立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自立必需的能力事的兴趣以及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当然,如果孩子把事情做好时父母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然后提出那些事儿还可以做得更好。
其二,把劳动游戏化。孩子的特点决定了他对枯燥无味的事情没有兴趣,也不会坚持去做,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利用游戏方法使他产生兴趣。比如,小孩子玩完玩具后,父母可以和他玩“把玩具送回家"的游戏,在玩具架上贴上各种玩具摆放的标记,请孩子把每种玩具送到相应的位置上。孩子会将这种劳动看成是游戏的一部分,每次玩完都将玩具归位。
第三,运用比赛的方法。父母可以与孩子比赛,比一比谁做得好、做得快。比如,比比看谁吃饭的碗干净、不剩饭,谁床铺整理得好,谁的衣服穿得快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做让孩子交朋友,从小让他们融入社会中去;让孩子吃一些苦,让孩子经常受一些挫折,让他们尽早明白人的一生不是风平浪静,不是一帆风顺的;让孩子自作自受,从错误和挫折中接受教训,积累生活经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条有理地处理事情,使他们有能力有主见,有自尊、有自信,明白自己的责任。
第四,运用奖励的办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立习惯,能够让孩子坚持经常去做。比如,让孩子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他插一面小红旗,等孩子坚持到插满十面小红旗时,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如图书、画笔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第五,把生活技能编成儿歌。父母以生活中的技能为内容编成儿歌,一边说一边让孩子操作。比如,穿裤子可编成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孩子不喜欢穿衣服时,父母说了有趣的儿歌后,孩子会很高兴地自己去穿。另外,洗手、刷牙、吃饭等都可以编个儿歌,这样,孩子比较喜欢接受。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陶行知先生在《自立歌》中写到的几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这首歌启示我们:人生应当自立自强!所以,孩子不能老是被父母“捧着”、“抱着”,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从吃饭到穿衣,以及自我服务,从小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活,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尽早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进而让孩子自觉学习;让孩子从小明白,他们不光是接受父母的爱,还必须爱父母、爱别人;从小之一。
对于如何引导孩子改变生活不自立的现状,我认为首先得从父母做起,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放手,少一些唠叨,多一些信任和宽容。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孩子却将母亲的话当做耳旁风,依然故我,屋子杂乱如前;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诫丈夫要戒烟,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地吞云吐雾;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不要经常迟到,可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仍然在上课很久后才姗姗来迟;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遗失手机钱包的事件屡有发生;领导一次又一次地训诫员工要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依旧拖沓懒散„„“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的说教,往往让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相反,言简意赅的批评既能避免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又能留出空间让孩子自我反思,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所以父母必须首先改变,把孩子的事儿教给孩子自己去完成,家里的事儿与孩子共同完成,学习的事儿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儿,父母就不用担心了,一定要学会放下,再放下......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立生活的氛围。
在生活上,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自幼培养孩子勤奋、俭朴的习惯,使其意志得以磨练,品质得以全面发展。有目的地启迪其自立并自强。用健康的爱心,经常和孩子谈谈心,相互倾诉学习和生活的事情,与孩子做朋友、当参谋,又给孩子做向导,并给孩子做好强有力的好后勤,那么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世上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象农民兄弟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一样,汗水洒在田野,金秋的季节还会远吗?
第五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新时代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本,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并渗透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一.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性教师。
本,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师资校本培训中,关注教师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外出参观学习、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示范课观摩等形式,开阔教师眼界,让教师树立起与时俱进的理念,加强自身学习,做勇于创新的教师。二. 课堂教学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解放空间和时间,激发创新精神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创新精神的发展。学校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周课时量,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活动时间,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内,去寻觅新鲜的事物,启迪创新智慧。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必要的条件。
2、构建民主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对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各自发表不同意见,互相肯定,互相支持,和谐融洽,给学生敢于创造的勇气、乐于创造的热情,使学生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实行“开放式”的教,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新知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创造的火花在课堂中迸发。以语文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在一堂课的开端,喜欢采用一段动情的导语,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配乐的小诗,一组电视画面,一支动听的歌,一段感人的视频„„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的境界,把学生思维激活,诱发学生再创造的灵感。引导“自主式”的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由灵活的不同教学形式组合中,人人有合适的角色,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优势互补,又能以合作的方式参与竞争。这样,不但使学生的从众心理、胆怯心理、惧怕心理的压力减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拓宽知识层面,提供创新思维平台
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创造。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并举的今天,知识更新瞬息万变,学生在学校单凭学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好各个学科的同时,尽可能博览群书。及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阅读等途径去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营养,收集处理现代科技信息,打破学科间的封闭,加强学科间的渗透,整合学科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广阔的空间。三. 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实践活动。
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视野,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3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内蒙古气象局,使学生对气象知识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2012年9月,学校带领学生参观蒙牛公司,走进特色企业了解生产活动,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大大开阔了学生眼界,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机会。
总之,一年来,我校通过课内外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积极落实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好的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海西路小学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