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暨2010-教育部
附件:
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 2009年工作总结暨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3月12日,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协议。一年来,协议四方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努力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的重要指示,按照协议和《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纲要(2008-2012年)》要求,同心协力,稳步推进试验区各项工作,基本达到了试验工作预期目标。
一、2009年试验区工作总结
(一)试验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1.建立了领导机构,搭建了工作平台。成立了由协议四方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决定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事项;成立了由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分管司司长为主任,四方相关部门厅局级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确定了办公室联络员,负责统筹协调试验区的日常工作。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及湖北省、重庆市分别建立了协商会议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两省市还建立了信息定期报送制度。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专门的网页,编发工作信息。为推进试验区建设搭建了一个协调合作、优势互补的工作平台。
2.进一步明确了试验区工作思路,确定了年度工作目标。四方协议签署后,召开了两次会议,研究试验区工作思路。一是国务
年用于库区中职学生资助经费达1251万元。重庆市在2009年内,累计拨付资助经费6.7亿元,其中库区3.9亿元,使13.9万名库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4.巴东、巫山两县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后,两县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涨,群策群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取得了突出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一是实施资源整合,有效解决办学分散、重复投资的问题,实现了聚合发展;二是实施园校互动,有效解决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问题,实现了校企融合;三是实施政府统筹,有效解决投入不足、经费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民生,积极推进职教移民、职教助民、职教富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五是实行“普高和中职融通、升学和就业并举”的培养模式,建立方便灵活、相互融通的升学、就业“绿色通道”;六是争取对口支援,汇聚各方智慧、集合各方资源,用来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
5.全面完成了2009年度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任务。一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年度任务,部分指标还超出了计划数。移民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数1.2万名,实际招收1.45万名,其中湖北0.23万名,重庆1.2万名;库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数(含移民,下同)10万人次,实际培训16万人次,其中湖北0.84万人次,重庆15.2万人次。培训后考核合格者就业率均超过了95%;库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数1.2万人次,实际完成15.7万人次,其中湖北1.5万人次,重庆14.2万人次。
6.提升了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能力。在教育部、国务
1.制度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在事业规划、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方面还缺乏突破性的尝试,尤其在制度创新上还需进一步加强;试验区工作还缺乏特殊的政策支撑;发达省、市对口支援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2.资源整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在对国家、地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使用、统筹安排、资源共享、积聚发展等方面还缺乏力度;部分县(区)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 “散、弱、小”的情况依然存在。
3.基础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增强。目前,库区一部分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仍然较弱,基础设施简陋,实习、实训设备匮乏,师资水平不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偏低。在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等项目上对试验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亟待加大。
4.试验工作尚未在库区全面展开。多数县(区)推动试验工作的政策措施不够有力,与协议要求和两个“全覆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2010年工作计划要点
2010年,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工作继续围绕贯彻“四方协议”和《规划纲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基础能力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推广试点工作为重点,加快实现“两个基本”和“两个明显提高”的目标,为提升库区移民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加强对库区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培训。
在即将启动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等方面对库区中职学校实现倾斜政策。
2.国务院三峡办加大对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比重,2010年计划安排资金争取高于上年水平。
支持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支持实验、实训设备配备。支持教材编印等。
配合做好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对口支援库区工作。
(四)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作用
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加强对试验工作的领导,学习借鉴河南、广西职业教育试验区经验,省、市政府与库区各县(区)政府签定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目标责任书。加大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库区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增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和培养培训能力,扩大中职招生规模,促进库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移民和库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开展政策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绩效评价研究,探索建立培训、就业新机制和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新体系。
库区各县(区)人民政府建立试验工作机构、制定试验规划、增加对职业教育和移民技能培训经费投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认真做好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工作,落实两个“全覆盖”,实现“两个基本”和“两个明显提高”的目标。
(八)加强对试验工作的指导
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和“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分别召开一次试验区领导小组会议和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分析、总结试验进展情况,研究、部署试验区重大工作,加强对试验工作的指导。
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0-
第二篇:三峡库区移民农业技能培训方案
三峡库区移民农业技能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使学员了解本地区蔬菜、瓜果生产基本状况,掌握蔬菜、瓜果栽培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根据蔬菜、瓜果新技术知识在蔬菜、瓜果的安全生产技术、嫁接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方面,能基本独立操作,具备一定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二、培训计划
第一天课程安排:上午8:30---11:30
奉贤区农田基本状况
奉贤区蔬菜品种分类(根类菜、白菜类)
下午12:30—15:30
奉贤区蔬菜品种分类(茄果类、瓜类、豆类、绿叶类、薯芋累、葱蒜累、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
第二天课程安排
上午
8:30---11:30
蔬菜识别
蔬菜育苗技术
下午12:30—15:30
瓜果的病虫害识别防治
附:教案
第三篇: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健全成人教育培训市场
摘 要:农村成职教育肩负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工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于成人教育培训活动比其它类型的教育更贴近经济,更敏感地反映市场经济的特征,其办学形式体现了或者说具备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
关键词:农村成职教育;培训市场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尤其是当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县农民工外出人员多,压力较大,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作用。
一、当前我县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县是一个有着 63万人口的农业县。几年来,在全县农村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同时,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始终能够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宗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工作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农科教结合的步伐。但是乡镇成职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民工的素质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乡镇成职教育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机构改革,各地成职教育机构撤并,工作人员大幅减少,造成了在90年代已发展成的独门独院校舍、财产、资金的大量流失。一部分乡镇成校与中心学校等部门合并后,仅保留1~2名成教管理干部编制,教学设施、师资等己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农民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逐步被边缘化。
(2)教育体制改革,落实以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是办好普教的有力保障,而农村成职教育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县一级承受着普教重负,没有太多财力投入,乡镇一级财力不足且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农民无钱“买单”学技术,成职教育因经费投入不足,而停滞不前。
(3)乡镇成职教育缺乏系统管理体制。注重在统计数据、创建达标的形式上,没有注重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内容上,最主要的是缺乏一套执行、落实、评估的监督考核机制,难以检验真实的教学效果及办学状况。
(4)“农科教结合”作为乡镇成职教育整合部门优势,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机制,近几年来也逐步淡化。
(5)乡镇成职教育教学设施简陋、师资不足、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办学模式单
一、内容陈旧、层次不高,影响农民求学的欲望和乡镇企业主开展职工教育的信心。
(6)不同行业、部门及相关培训机构,围绕各自发展需要,办学很少沟通,条块分割,交叉重复,农村流形于“半天式,一阵风”的会训一体培训模式,使受教育者处于盲目状态,致使许多农村劳动者无法被纳入教育培训行列。
(7)因机构改革等因素,乡镇成职教育自主办学,独立法人地位缺失,活动空间受限,不能呈现出为“三农”服务的主体地位,农村人力培训资源市场逐步被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挤占,乡镇成校呈现办学难的局面。
二、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思考——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市场
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于
成人教育培训活动比其它类型的教育更贴近经济,更敏感地反映市场经济的特征,其办学形式体现了或者说具备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随着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境并存的发展时期,乡镇成职教育必须增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形势,农村成职对职业教育多样化需求的新趋势,必须坚持改革办学体制、教学模式,创新农村人才培训工作新机制,只有勇于走出丛林才能沐浴阳光。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其一,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早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只有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目前企业经营用工制度是聘任制、合同制。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农民工外出打工或者在本地创业,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主权时,才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干的称心,收入如意,也只有这样,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未来成人教育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只有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才能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目前工作的可行性办法
1.要充分认识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子女入学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及时入学接受教育,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子女入学作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实现职业教育由职前教育走向职中、职后教育,实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成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后盾,发展起来更踏实,服务“三农”更有效。我认为坚持在区一级教育行政
部门统一领导下,以职业教育中心为主管理,乡镇统筹配合管理,“两教”发展一体化,使乡镇成校管理体制重新改革,能切实有效地改变乡镇成校当前办学现状。
2.当前乡镇成职教育面临的经费投入不足,培养人才的目标、质量不能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用产业化的思路和市场经营理念运作成职教育,要变办好乡镇成校为经营好成校。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下,要向民办培训机构、相关人才资源培训实体机构学习他们挖掘市场、分析把握市场的经验。一句话:就是要用企业的理念经营农村成职教育,要用市场的手段组织农村成人。建立起品牌的专业、品牌的师资、品牌的学校,在农村人才资源培训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学校的办学实力在产业化运作中提升,最终实现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互动。成职教育发展产业化,使乡镇成校必须面临的、不可回避实质性课题。早转变早发展,慢转变慢发展,不转变不发展。
3.努力招收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开展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发挥好成人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和工作平台作用,积极组织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帮助返乡农民工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尽快重返就业岗位。充分利用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资源,面向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青年农民、乡镇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和下岗轮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促进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做出新贡献。
4.精心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发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学校,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市场。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返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围绕返乡农民工的需要,选择培训课程和专业(工种),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率。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日校办夜校、办周末学校、集中培训、播放教学光盘、现场实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培训学习时间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当前乡镇成职教育面临的经费投入不足,培养人才的目标、质量不能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用产业化的思路和市场经营理念运作成职教育,要变办好乡镇成校为经营好成校。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下,要向民办培训机构、相关人才资源培训实体机构学习他们挖掘市场、分析把握市场的经验。一句话:就是要用企业的理念经营农村成职教育,要用市场的手段组织农村成人。建立起品牌的专业、品牌的师资、品牌的学校,在农村人才资源培训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学校的办学实力在产业化运作中提升,最终实现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互动。成职教育发展产业化,使乡镇成校必须面临的、不可回避实质性课题。早转变早发展,慢转变慢发展,不转变不发展。
(2)职成发展一体化。“成人教育”一词的由来是因其受教育对象是成人,而就其所从事教育内容均属职业教育范畴,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教”)同属于农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成职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互补双赢。作为高中编制的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有良好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习基地,但与农民相距遥远,难解农村需求科技之渴,而改革中的乡镇成校虽与农村零距离接触,但缺少师资、教学实习设备、新科技项目等,不能满足成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成职教育拿入职业教育中心的统一管理范畴,等同职教教师并作为其外派机构,与地方双重管理,实施“两教”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拉长职业教育为农服务链条,实现职业教育由职前教育走向职中、职后教育,实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成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后盾,发展起来更踏实,服务“三农”更有效。我认为坚持在区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以职业教育中心为主管理,乡镇统筹配合管理,“两教”发展一体化,使乡镇成校管理体制重新改革,能切实有效地改变乡镇成校当前办学现状。
(3)整合教育资源,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加强由当地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领导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经济体制条件下工作的新模式,构筑新的成职教育工作体系,增强为“三农”服
务能力。在各乡镇成校的基础上,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可设想以县(区)所辖区划为主,把邻近几个乡镇成校联合一起,建一所达到初中建制的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建强阵地,按社区教育工作体系,实施全员(覆盖社区全体成员),全程(人的生命发展过程)、全面(包涵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修养等)的教育,克服当前乡镇成校办学所数多,师资、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的矛盾,由“小而多”向“大而全”合并,办成规模,立足于为大农业服务,这也是一种可行的乡镇成职教育发展模式。
以上三种乡镇成职发展模式的思考,不同程度能克服现实弊病,达到促进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的目的。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乡镇成职教自身必须改革,只有坚持正确的成职教改革观、发展观,才能有效克服现实弊病,走出一条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办学之路。
正视乡镇成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其产生现状的深刻原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成教的发展趋势,运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观点,变革其原有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使乡镇成校加快发展,真正肩负起能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任,服务“三农”,推进农业产业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学习化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与文献
[1]方兆康.论成人教育的产业化属性与发展思路[J].成人教育学刊,2005(10).[2]曹静、黃正泉.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初探[J].成人教育学刊,2005(10).[3]陈幼德.面向21世纪构筑继续教育的新框架[J]. 继续教育,1997(4).[4]郭涛.论继续教育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 西安: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5]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成人教育基础[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第四篇:教育部 全国妇联关于做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 全国妇联关于做好农村妇女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妇联: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及创业就业能力,发挥她们在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和全国妇联决定共同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农村妇女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妇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加大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她们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推动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举措,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大力开展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依靠当地人民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帮助
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二、因地制宜,培养一大批新型女农民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组织要更新观念,整合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女农民。
1.开展农村妇女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对农村妇女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和部署,要共同制订开展农村妇女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规划、招生专业、人数和生源计划方案;要充分发挥城乡职业学校作用,组织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适龄女青年、进城务工妇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具体招生人数由各地根据生源与需求情况研究确定,纳入招生计划。凡符合条件的农村女青年均可在县、市(地)级妇联办理报名手续,县、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共同组织招生录取工作。各地可根据农村女青年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学分制和学分银行制度试点,允许采用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符合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一、二年级学生农村户籍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可以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
2.开展妇女大专学历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加强对以女状元、女能手、女经纪人等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妇女开展大专学历教育,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大专学历,现代意识较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实用型人才。该项工作纳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统一管理,由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全国妇联人才开发培训中心和中央广播电 视大学具体实施。学生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的入学测试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近学习,学籍8年有效。各级电大要将“计划”列入开放教育重点工作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地方各级妇联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宣传发动、生源组织、课件开发等工作。
3.开展农村妇女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场地、师资和设施等优势,根据农村妇女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一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围绕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妇女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着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她们现代农业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知识,培养一大批农村女科技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女领办人和农产品流通女经纪人。二是开展转移就业培训。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大力开发适合农村妇女就业的服务业和社区公益岗位,着力
开展适合妇女就业的家政、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转移就业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妇女的转移就业能力。同时,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她们参与农产品加工业、手工编织业等特色产业的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三是开展创业培训。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土地流转后出现规模经营和返乡妇女增加的情形,积极组织女能人、女科技带头人、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返乡妇女等进行创业培训,主要开展生产技能、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女性创业者的技能、意识、能力和素质。
三、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各负其责,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策研究、工作合作和信息交流,逐步建立和完善妇女教育培训机制,实现联手联动,统筹推进。要将妇女教育培训纳入当地政府总体规划,精心组织,逐级落实。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政府为妇联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要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农村妇女的需求,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办法,促进教育培训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2.发挥优势,加强合作。要重视协作、密切配合,通过联合认定基地、联合开展培训等形式,推动培训计划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增加农村妇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并对妇联承担的培训任务给予师资和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网络和工作载体优势,积极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组织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3.搭建平台,资源共享。要充分利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组织的各类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妇女学校等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技能;要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科技专家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要充分利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资源,将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农民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递到妇女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一月二
十日
第五篇:三峡库区地质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三峡库区地质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三峡库区的城镇迁建、移民安置是一项庞大的科学性极强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地质问题多且复杂。“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移民工程的根本任务是使淹没区的城镇和居民报得出去,而最终目标是要安得住,这也正是我们地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一、迁建城镇新址的地质论证
鉴于三峡库区规划范围的民用建筑勘察,未曾考虑新址所处地质环境,科研成果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较大,所有集镇未进行勘察,故长江委综合勘测局自1992年开始对13座县市、140座集镇新址分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进行了地质论证。
1、总体规划阶段的地质论证
为满足迁建新址总体规划,1992年8月至1993年间对选定的和尚需进一步比较的新址组织了比例尺1:10000的初步勘察。对每个新址除了研究可供建城镇的场地外,还考虑了周缘一带有没有威胁或影响城镇建设与运行的诸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环境,故选址及总体规划的初期范围至少是场地所处地质构造单元和地表水汇水域。其中有些城镇新址的勘察面积(包括选新址)比规划场地面积大得多,如巴东县城26km2、巫山县城19km2、奉节县城87km2,万县市城区114km2,集镇如林归县郭家坝30km2、香溪22km2。所迁建镇新址的初勘成果1993年至1994年3月陆续提交,基本上满足了总规要求。但有些城镇的总规是在初勘成果提交之前完成的,初勘成果提交后,有些城镇总规作了修正,有些城镇仍用原先的规划。
2、详细规划阶段的地质论证
各城镇总体规划审查批准后,1994至1995年间对已选定的新址组织了详细阶段的地质论证工作,即比例尺1:1000~2000的详细勘察,共计面积415km2。为了适应详规的编制,在严格审查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于1994~1995年间陆续提交了各城镇新址详勘成果第一稿,1997年12月提交了详勘正式成果。以此为依据,还编写了总报告“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
上述初、详勘成果文字报告千余万字、图件万余幅,分别通过新址选择会议、任务承担单位组织专家审查和长江委专家审查等途径进行了评审。
二、城镇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
城镇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是由各县市负责实施的,但考虑到各县市实际情况并在各县市的支持下,长江委在各县市设立了地质工作站,负责相当于主体工程技术设计与施工详图两个阶段的勘察工作,具体指导城镇建设中的地质工作。2年多来,共写出各种咨询意见、简报330份。
在这同时,每年汛期对长江干、支流两岸进行巡查并参加地方抢险工作,成功地预报了巴东县三道沟滑坡(1995.10.29)、白岩沟8号桥西山体滑坡(1998.06.30)等,避免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在建所有县市和多数集镇大面积土建工程已经结束或接近尾声,所揭露出来的地质问题基本上是初、详勘成果所预料的问题。1998年汛期长达3个月的洪水的持续降雨,对新建城镇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建设中的城镇曾经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都是局部性的,进一步说明了该成果的可信程度。即所有城镇新址选择正确,地质论证客观。
在初、详勘成果中,对所有城镇新址均作了建筑适宜分类。适宜利用的场地为I~Ⅲ类,有些新址无Ⅱ类场地。就全库区而言,Ⅰ~Ⅲ类场地面积仅占15%左右,最大也不过30%。同时,三峡库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又决定迁建新址处于山坡地带、地形很破碎,I、Ⅱ场地单个面积小而分散,在两个Ⅰ类场地之间分布Ⅱ~Ⅳ类场地。其结果即出现以下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是平山填沟造出乎坦地形。秭归县城剪刀鱼、兴山县城古夫镇、丰都县城王家渡、万县市五桥区、天城区、开县县城驷马乡和长寿县城黄桷湾等属这一类。这些新址地质条件较好,且多系丘陵,故整平后可获得成片的建筑场地。
二是向场地周围延伸。巴东县城、巫山县城、奉节县城、云阳县城、忠县县城、涪陵市城区等属这一类。这些新址平山填沟后的场地面积也不大,而各场地之间仍然是Ⅳ~Ⅴ类区,为了满足规划要求被迫向四周延伸,实际用地面积必远远大于规划面积。
三、库岸稳态及崩滑体问题
三峡水库175m水位岸线长5972km,一旦在这么长的岸线任何部位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将关系到三峡水库和城镇安全运行。故长江委综合勘测局在1991~1993年间对长江干、支流两岸5014km(长不足10km的支流未计)的岸线进行了调查,1996年5月提交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岸稳态及崩滑体专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崩滑体预警选点报告”。该成果指出,需要关注的库岸干流15段长132.1km、支流157段长253km,泥石流易发支流8条15处;崩滑体1190处(面积135.9km2、体积约34亿m3),其中淹没和基本淹没403处,余下787处崩滑体中,需要关注的崩滑体438处,1998年汛期三峡库区发生的滑坡,如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咀,涪陵市江东、李渡一带,忠县石宝寨,云阳县壁上挂灯(滨江南路F段)、四方井,奉节县藕塘、红岩洞,巫山县曲尺乡唤响坪,巴东县榨坊坪等,也都是崩滑体档案中在册部位。
作为崩滑体变形监测与预测(报)工作的准备,1997年7月提交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泥石流预报3S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在这同时,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作,以巴东县黄土坡、赵树岭滑体为代表,开发了计算机智能仿真系统。该系统已由交通科技司主持鉴定,列为交通部推广项目,并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
结合二期移民工程,1997年12月提交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二期移民勘察设计任务及实施计划”,在此基础上还专题上报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急需治理的库岸及崩滑体勘察设计实施计划。”该计划已于1998年8月23~25日在重庆通过了由三建委办公室和移民开发局组织的专家审查。
1998年在巴东黄土坡、云阳宝塔、涪陵师专和兴山峡口粮管所等4个滑坡体上建立了GPS变形监测网,并开始了监测。
必须指出,在水库蓄水期间哪些部位会失稳和什么时候失稳,是应该预测(报)但难度很大的任务。尽管如此,对突发性地质事件的预测(报)工作台必须进行,而且要尽最大努力提高预测(报)命中率。
作为库岸稳态及沿岸城镇运行状态的监测、分析基础性资料,1993~1997年间以兴山、万县、涪陵和重庆为中心,对全国库区进行了地震烈度复核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并提交了经国家地震烈度鉴定委员会审查批准的专题报告。
四、建议及需关注的问题
1、多数沿江大道的设计未曾考虑库岸防护,单独套用市政工程标准,没有针对地质灾害防治,路基、挡墙和涵洞等置于松散堆积体上。1998年汛期出现的崩滑体主要发生在水边岸上的各类堆积体中,提示在水库蓄水运行期间,这类堆积体将会失稳,这时建在其上的道路很难保住。建议对所有沿江大道进行检查,圈定有问题的部位并拟定保护措施,尚未动工的沿江大道要检查设计文件以免出现这类情况。
2、城内道路及其高边坡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无论道路跨过哪类场地,建设标准不变,因而在Ⅳ、Ⅴ类地必然出现高陡边坡,而且不支护,任其雨淋日晒,以致变形,失稳和流失频频发生;另一方面,本应建房的Ⅰ~Ⅲ类场地,由于道路开挖占地即无处建房。巫山县城、双龙镇、奉节县宝塔坪和兴山县峡口镇等都是典型例子。
3、巫山县城、奉节县城、云阳县城和万县市老城区沿江大道及旧城改造工程均涉及滑坡地段和第四系覆盖区。这类部位怎样治理,需要尽快拟定方案,特别是巫山县城,沿江大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码头建设和新县城成型,故宜及早开展必要的工作。巴东县黄土坡一带,高程320~225m以下部位,近几年陆续出现新的变形,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现在变形,防止新的变形发生和变形进一扩大。4、52处库岸与崩滑体的勘察、设计和治理必须统一领导,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治理标准和验收标准。这是因为不少县市建设的挡墙,成功的不多,有些返工多次,而国家预留的治理费有限,52处治理必须一次到位,不允许失败;再就是有些是治理点还涉及“治理”与迁建的比较问题,有些是企业效益差或亏损严重,有些是建筑物不多等,若治理没有相当的效益就应该考虑补偿而不是治理。
5、库区滑坡是从国家到地方普遍关心的问题,每年汛期要对其进行巡查,对那些正在变形和可能出现突发性事件的要力求做到超前预测(报)。眼下迫切需要建立群众性监测网,将崩滑体的变形监测任务交由各县市甚至区乡主管部门负责,定期向滑坡测预报中心报告监测数据。监测人员由长江委负责培训并持证上岗。对那些潜在威胁特大的崩滑体如近坝地段、黄土坡和云阳宝塔滑体等,要建立自动化监测网即3S工程。
6、从1998年汛期失稳部位看,高程175m左右的第四系堆积体,无论成因如何,都要变形、失稳,将直接威胁其上的居民(点)。这部位一方面要密切监视,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新的移民。
7、秭归县的归州――香溪、泄滩,巫山县的双龙,奉节县的安坪和石柱县的沿溪等集镇,需要综合治理。出现这类问题,固然有建设中的盲目,只顾开挖不管支护,即使修正其地形地质情况比其它集镇确实复杂些。
8、秭归县城剪刀鱼和宜昌县太坪溪镇烟竹园等长江岸坡的宽厚人工弃渣堆需要治理,但这类问题该如何处理也要明确。
9、选好移民新村、分散移民点和中小型企业迁建新址。随意和抢占地皮现象较普遍,在1998年雨季,多处新建房变形、倒塌,需要重新选址建房。建议各县市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以防止二次移民。这也是影响库区社会安定的主要方面之一。
10、地质工作站的咨询工作限于移民局(委、办)委托的任务,而多数单项工程的勘察则由各迁建单位自行选择或招标选择或部门指定队伍进行。招标主要看哪个单位投标压价最低,勘察市场混乱,仍然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在综合监理中也应包括地质监理。
11、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多发区,有些地质灾害历史上多次发生或复活,但一旦在水库苦水运行后发生则可能归罪于水库。这在1998年汛期已有所表现,其实与水库本身无关。这种认识需要予以澄清。
12、有些城镇在建设之初出现过因设计或施工不当诱发新的地质问题,但吸取教训后,多数城镇对地质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将土建工程量的增加一味归结为“地质原因”是不合适的,实际上崩滑体治理工程量远远小于城镇挖填方量,还没有达到用“占挖填方量百分之几”来衡量的程度。不遵守建设程序,只顾开挖不管支护,追求平原模式以及盲目施工、设计施工质量低劣才是增加投资的主要原因。
13、有些详规没有使用详勘成果,有些规划脱离具体地形地质条件,这类规划应该加以修正,但实际情况是都在按照原来的规划实施。这也是土建工程量增加、诱发地质问题的原因之一。实施性规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甚至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