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灵塑造心灵
用心灵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对待学困生
内容摘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班级里也总有垫底的学生。这些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学困生”。作为老师,只要我们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关心他们,并且利用班级的整体力量,对他们实行教育、督促、辅导,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不同程度的进步。长此以往,最终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关键词:
形成原因
爱心
信心
耐心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照亮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一、找出病因
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究其原因,有自身因素: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学校因素 :他们在班集体里,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或薄待,因而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向学,导致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
二、对症下药
“一片土地,无论多么贫瘠,总有一种作物适合栽种。”每个学生都是一片独特的土地。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出适合自己的作物。
(一)用爱心唤醒他们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科学指导教育,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在学习上爱“学困生”,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受。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与学生沟通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
我们班有个叫彭先玲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在家读书。由于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家里农活又忙,能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已经很不错了,学习方面基本上是无人问津。再加上她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很不好。我就经常利用中午时间辅导她做作业,上课时常让她上黑板演练比较容易做的题目,为她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发动同学们帮助他,特地安排一名学习好的同学跟她同桌,经常帮助她。并在生活上多多关心她。一天早上,上课铃响了好一会,她才匆匆赶过来。一问才知道,早上家里人天刚亮就去地里干活了,她不知不觉就睡到了现在。唉,我还能说些啥?只是轻轻地问了句:“早饭吃了吗?”她摇了摇头。幸好我的包里还有一袋给自己正在上学前班的孩子准备的小蛋糕。下课后,我把蛋糕拿给她,一开始,她还推辞一下,在我的坚持下她接了过去。渐渐地,她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在几次单元测试中,她一次比一次进步,还被评为进步奖,在颁奖的那刻,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二)培养学困生的信心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需要老师的发现和培养,并在教育中不断强化。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他们有信心,相信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定会有进步。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他们重拾自信,树立信心。
为此,我绞尽脑汁。
课堂上我会多设一些让差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多让他们做一些容易的练习题;课下,利用中午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在布置作业上我也颇下了一番功夫: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一直以来,我们在授完课后,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给后进生带来了做作业的压迫感和畏惧感。而我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各异的题目。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缩小与优生的差距。并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在班上表扬,进行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此外,给“学困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积极鼓励他们去实现。在本学期初,根据本班“学困生”的各自实际情况,我给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还设了进步奖。对于每个“学困生”的每个单元测试成绩达到了目标,就给予奖励,即使没有达到,就算有进步,我都给予奖励;同时在班里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把“学困生”分到各个小组里,定期评出优秀小组,利用集体荣誉激励差生,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我班的秦敬德同学,由于学习、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受到同学们的冷落,甚至疏远。因此,他无心学习,整天闹事,经常与同学们发生矛盾,成绩越来越差。我觉得他是比较聪明的,只是他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较差一些而已,只要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用心去学,相信他一定会学得好的。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谈如何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学习。同时,从各方面挖掘他的优点。很快,我就发现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于是就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与此同时我还对他进行了家访,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他。慢慢地他对学习有了信心。这样,他不但改变了过去那些坏习惯,在学习上也越来越用功了。
(三)用耐心为其护航
“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
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燥,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在思想上,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变化无常,更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教育。
如我班上的尹家旺同学,就是典型的变化无常的例子。他是这学期刚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报名时就没见着寒假作业,家长解释说过年走亲戚时弄丢了。你信吗?反正,我不信。但也不能因为见不着作业就把他拒之门外吧。先收下再说。一节课上完,我就发现他上课精神不集中,老爱走神。最可恶的是第二天,他竟然就敢不交家庭作业。问其原因,说是忘家里了。好,姑且信他一次。随后几天,他一直找各种理由自圆其说。我很生气,但理智让我决定先静下心来弄清原因再作处理。中午,我利用午休时间来到他家,家里只有他奶奶一个人。我刚说明来意,就见他奶奶愁容满面,叹了口气。慢慢打开了话夹。原来他的父母在闹离婚,妈妈外出打工了,一直未跟家里联系。爸爸心情不好,也没有心思管他。了解情况后,我的心情很沉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一定也很苦。妈妈不问,爸爸不管,我这个做老师的再不管他,他还会有未来吗?从那以后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如早读,课间时间)辅导他,让他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练习,一点点地教,一次不懂,教二遍,教三遍,直至弄懂为止。注重教他学习的方法,纠正他错误的学习态度。渐渐地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我正在心里偷着乐,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可是转念一想:也许是火候不到吧。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情况也基本稳定。
此外,对待“学困生”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书写,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过: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来越坏;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我们要对其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师爱的温暖,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用心灵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对待后进生
六 安 市 裕 安 区 石 板 冲 乡
九 公 冲 小 学 许 静 静
第二篇:读书塑造心灵
读书塑造心灵
小时候,在望子成龙的妈妈的狠逼下,我读了许多书籍。如《一千零一
夜》„„有一次,爷爷问我:“你觉得书是什么?””许多枯燥而乏味的生字!“我斩钉截铁的说。爷爷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我说:”书犹药也,善读即可医愚“我问爷爷什么意思,爷爷说你长大就会明白了。
六年级了,一次偶然的巧合,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小时候爷爷问我同样的问题。这一瞬间我有了另一种答复:书是人生的明灯,照着我前进;书是冬天的一把火,照着我暖洋洋的。”书犹药也,善读即可医愚“我反复揣摸着这句话。”书如药一样,善读可以医治愚蠢。“在妈妈的狠逼下,我逐渐也对读书起了兴趣,在我的眼里书的概念不在是枯燥乏味的生字,那一个个文字是生龙活虎的运动员。我们从幼儿园至今已经读了8年的书了。我觉得好书写的最高境界是:写人时,你就会觉得那个人不再是故事里的人物了,他好像就在你身边;写景时,你会觉得身临其境,想离开都难。
我就这样读着每一本书,有时对《草房子》中桑桑的生活充满憧憬与向往;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不由地在心里对他坚强的意志十分佩服;对《春夜喜雨》诗人出神入化的描写所陶醉;对《悯农》农民在骄阳下劳动的情形,我仿佛又看到农民们挥舞着锄头,豆大汗珠滴落在泥土上;对《独坐敬亭山》中我也替李白感到怀才不遇;对《七律长征》我仿佛又看到了红军走在草地上。
我读了许多书,又对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读书有三个目的: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多读书,顾名思义,就是要多读书。大文豪鲁迅说过: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有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狭窄了。我读的第一篇小说是曹文轩的《草房子》,他将故事中的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故事的情节环环紧扣,动人心弦。他的写法是不强调这个人的个性,但在故事中你就会知道这个人的行为作风了。我也模仿他的写法,果然事半功效。从此,我成了曹文轩的铁杆粉丝,我开始疯狂的阅读他的作品。在同学的介绍下,我又认识老舍。这个老人是我们民间的作家,用词是那么朴素,老舍对猫的刻画毫不含糊。老舍的写法是总—分—总。我又学会了一种写法。从此我的视野不在拘限于一两个作家。后来,我又钻研了古今中外好多作家。如培根、鲁迅、屠格涅夫„„从他们的文章中我学到了许多„„
善读书,无疑是善于读书。这使我又想起《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尤安·艾肯说如果要去环球旅行你会选择什么做你的伴侣?手风琴,八音盒„„而作者毫不犹豫选择了一本书。当我看到作者这样的选择我很纳闷,难不成要把这本书看许多遍:?他要怎样去读这本?我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这篇课文。作者和我一样都是带问题去读这本读物。妈妈常说:“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活法”虽然话粗但理不粗。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创意啊!其实读一本书有
许多读法,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善于读书的人和普通的读书人在相同的时间读一篇散文而结果却截然不同,善于读书的人比普通的读书人吸收的要多。一个大力士竭尽力气拉着一扇门而门却不开,一个瘦小的人轻轻地一推,门却开了。因为门是推才能开。这个瘦人走的不是捷径而是智慧之路。而那个大力士牛头不对马嘴,到头来还是没有打开那扇门。我读了一篇课文我收获了一种阅读方法,每当你读完一本书,你为何不问问自己收获了什么?这才是智者的做法。读一本书,你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那你就错了,如果你认真读一本书,你就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只是牛毛。
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其实是交了一个良师益友。书教会了我为人处事;书打开了探索的大门;书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对我们而言,书是朋友是老师。一次,我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胆小与爱面子的我怯生生的跑了。而那几天,我正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爸爸对保尔说:”你真是一个懦夫“保尔火了说”你凭什么说我是一个懦夫?”爸爸说因为你没有责任心。我不由得反省自己:我的责任心去哪了?那我不成了懦夫?于是,我急忙向邻居家跑去„„是什么让如此腼腆而胆小的我敢去承认错误?对是书给予了我力量。但书不是全是好书,许多人还未走出迷信的阴影,害人的书籍使多少人死亡。不断在世界上出现五花八门的邪教,使多少人误入歧途。更有许多出版社出版不良与盗版书籍漫画,这种非法的读物害人害己。还有暴力的书籍使许多青少年朋友发生了叛逆的心理参加打架斗殴等活动。使许多还未学满九年义务教育就荒废了学业。所以,读书要学会判断。
中国自古就有虎父无犬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在什么环境成长,于什么人在一起,什么爱好?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孟子的母亲搬了几次家,为的就是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书香的熏造下成长。在保尔的影响下。我励志要做一个敢作敢当的男子汉。在李白的影响下我励志要写出比他更好的诗篇来。就是读书塑造了一个有梦想哎、爱读书纯洁的心灵。
陕西西安灞桥区水流中心小学六年级:2533369686
第三篇:用崇高师德塑造美好心灵
用崇高的师德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十一中郑灿辉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作为教师的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我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叫宋小刚。他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非常拮据,失去家庭温暖的他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控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老师
来帮助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人。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一次我在班会课上,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
垂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在公共汽车上,我常常给老弱病残者让座,虽说这件事小之又小,但我觉得它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的是教师的形象。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学生呢? 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记得有一年当高一班主任,新生开始进行军训时,面对着一张张幼稚且有些怯生生的面孔,他们中有很多的连学校的规章制度都不懂。为了让他们能早日适应新环境,我每天都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他们交流谈心,辛苦就不必说了。在军训比赛的前一天,为了让自己的班级取得好成绩,别的班级都已经解散,而我仍在对他们进行谆谆教导。第二天在军训的比赛中我们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激动得眼里闪着泪光,这泪光中包含着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这就是职责吧!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
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用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灵
富锦市第二中学
张克琴
第四篇: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赵燕妮
在我国的教育行业,有许多优秀的师德典范,李镇西老师就是其中一位。李镇西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李老师教育工作的写照。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真诚,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学生感到寒冷,急切地提醒“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邀约学生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后进生”问题上,降低要求,因人而宜;在“优秀生”培养上,教育他们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如此点点滴滴,足可见:在李老师的心目中,学生是有灵性的人,而非“学习机器”,是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李老师发自肺腑地爱着每一位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也乐于主动地向他敞开心扉。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们对他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李老师的爱心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灵丹妙药。即使在我们心目中是“一无是处”、“无药可救”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地都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真心爱他们,便能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真心爱他们,才会放大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缩小每一个学生的缺点。若能将心比心,学生的心灵之窗必然会打开。
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把职业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的事都省了许多麻烦。”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提升层次。“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改变不了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 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利用今天; 我不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尽力!”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希望!
第五篇:用心灵揣度文本
用心灵揣度文本
——试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运用
江门市实验小学谭觅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对话教学的重要性,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间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尤为重要,怎样把对话教学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使人本进行心灵的交流,让人用心灵去揣摩文本?本文将以《去年的树》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运用。
一、教师与文本预见性的对话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课文是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只有教师准确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弄清了作者表达的方式,才能找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入点。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走进课堂。”的确,读书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因此教师与文本对话时对应注意:
1、理清主线。每篇课文都有作者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和编者的意愿,在教师阅读文本时,要理清这条主线,形成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
2、领悟内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他们他们的体验也许会五花八门,有时会让老师始料不及。因此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应考虑周全,有所预料。一来可以为教师上课时正确评价学生做准备,二来是在学生课上只有一元理解时,可扩展他们的思路。
3、换位思考。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而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因此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使自己的阅读思路转换为学生的阅读思路,让自己的阅读行为转换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为明显。小学生的思维还比较直观,天马行空,不按理出牌,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创新性答案。而成人的思维则已经被社会、生活所限制,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理性。因此,成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小学生未必能够理解。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文本有创造性的见地,要提出创造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设计和制作去年《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课件前,笔者曾多次阅读课文,文章篇幅比较短小,但意义却非凡,值得深入探索。在与文本对话时,笔者读出了作者的深层涵义——珍惜友谊,信守承诺,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环保内容。这样,在教案的设计中,友谊和诚信教育成了教学的主线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主次分明。在文本的深层挖掘中,小鸟的“善良”和大树的“奉献”等人文性精神也渐渐跃然纸
上,这为师生对话作好准备,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与文本自主性的对话
古人常说,读书就是能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打破年龄和阶层的界限,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而学生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无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学生与文本的独立对话,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发挥内因作用,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做到:
1、保证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创设质疑契机。让学生多读文本,这是落实自主地、独立地、创造性地阅读课文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断领悟其中含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而且质疑是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一个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质疑的契机,并教给质疑的方法,切实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2、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学生在读课文时,主要靠
自觉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各种因素。他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口气
读完,然后产生一种朦胧的、散乱的,却是学生阅读思维激流中的闪光的浪花。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宽学生对话的思路,给学生充足的与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与课文中的人物去对话,去交流,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和感受。在《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鸟儿的“唱”为主线,鼓励学生想象鸟儿当时的心境,和她会给大树唱什么歌,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角色的心情。在多次“唱”的启发下,开拓学生思路,只要用心思考的,言之有理,皆为答案,因此在课件处理上,启发笔者注意使用了省略号,表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死板、唯一。
三、师生之间平等而真诚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平等是让课堂形成和谐的人文氛围的前提,平等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之间的对话决不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它要求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
念和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提供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去探索,以求得共识。
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应脱离文本,因为两者对话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而展开的,在双方都用心灵来揣摩文本后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举一反三,以文本为基础,展开思路,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此外,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赞美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一个微笑或者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都会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
四、生生之间开放而活力的对话
生生之间的人文交流包括同桌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几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千个人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一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收获,一种启迪。学生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在这种交流中不乏有讨论、辩论,不乏有新思想。也正是他们这些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见解的萌生,新的文化内涵的生成。学生反复读文,有了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让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设计《去年的树》的教学思路中,笔者也设置了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等环节,目的就是在学生之间的对话讨论中初步解答他们阅读时的疑问,和大家不同观点的交流研究真正地研读文本。教师把主动权回归学生,打破学生最终把回答的答案寄予在教师身上的传统。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隐退为引导者。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不要使之流于形式,得不到实际效果。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汉字的语言美和五千年灿烂文明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他们在不断的对话中领略文本含义,用心灵揣度文本的内涵,从而真正地享受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