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学年-教科研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郑东新区***幼儿园 教科研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园”的意识,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素养,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我园特设立教科研组织机构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分工
(一)领导小组
(二)教科室
(三)教研组
根据级部、领域、课题划分不同的教研组,具体如下: 1.级部教研组 小班教研组: 中班教研组: 组大班教研组: 负责同一年级组内保教内容的共同讨论和研究。.2.领域教研组 按照保教人员所承担或感兴趣的领域或科目划分若干组,便于教师对有关领域、科目作深入研讨。
针对幼儿园的研究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组合,分成若干小组,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激发成就感。
二、具体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教科研工作的决策、智慧、业务指导。
2.负责拟定研究规划,制定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计划,撰写教科研工作总结。3.负责征集、评审科研课题申请书并择优向上级推荐立项。4.全面管理幼儿园教科研工作,重视、了解科研动态,掌握实验方向和进展情况,参与科研过程,提供课题完成所需时间,保证科研经费到位。
5.组织教科研培训,跟踪指导、监督、检查教科研过程,解决实验进程中的疑难问题。结合课题研究情况,定期组织教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科研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6.负责对教师课题的成果进行评估。
7.负责推广宣传课题成果,将本园教科研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本园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
1.根据幼儿园的办学目标,制定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建立建全幼儿园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包括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学习、研究制度,教育科研工作的评估和激励制度等。
3.对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管理。参与幼儿园重大课题方案的制定、实施;接受上级有关部门指派的研究任务,与上级科研机构共同管理园级以上(不含园级)课题;负责园级课题的审批、立项、过程管理及结题验收工作;对幼儿园各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进行指导。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及时介绍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及教育科研知识,向教师推荐、提供并选编有关学习资料,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园内各类教改研讨会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参与有关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5.协助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及教学成果的评选活动,总结、推广幼儿园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6.建立建全幼儿园教育科研档案,包括幼儿园各级课题档案、教师个人科研成果及其它有关资料等。
7.教科室要定期向主管业务指导部门汇报工作,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积极参加其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并接受考评。
(三)教科室成员工作职责
1.带头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贯彻、宣传上级领导部门有关科研工作的方针、政策,帮助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研究本地区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收集、整理教育情报,向区教科所提出建议、设想和措施。
3.参与或积极承担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4.配合区教研室作好科研调查、课题指导和科研管理等工作。5.根据区教研室和托幼办的安排,指导幼儿园进行科研论文或课题成果写作。
6.发挥个人优势资源,做到内部团结外部联系,共同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四)教研(课题)组长工作职责
1.根据实际,确定教科研组和个人科研课题,讨论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
2.负责将园内有关工作要求及时向本组教师传达;同时将本组工作情况及时向园长、园委会汇报。3.组织本组教师定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4.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分析课题开展情况,根据课题开展情况举行研究课并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5.通过老带新,先行课等方式,帮助科研方面有困难的教师尽快提高科研水平。
6.配合园内活动,并将活动搞的扎实有效,确保园内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7.组织本组教师自我排查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
8.加强科研资料的管理,按幼儿园要求的内容整理好研究资料并及时上交
(五)领域组长工作职责
1.带领本组教师认真学习《纲要》、《指南》和有关方针、政策,钻研教材,按照保教处和教研组计划,拟定本备课组的教学教研计划,并组织实施。
2.加强教材研读,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和实际发展,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集体活动的有效性。
3.围绕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深入研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和策略,侧重改进每个环节的有效性。力求做到生活教育有针对性;户外活动有计划性;区域活动有提升性。
4.组织组内教师相互听评课,及时了解组内各教师的保教情况,掌握每位教师授课特点,并作好文字及电子记录。落实听课规范,检查本组教师听课情况,收缴听课记录。
5.定期向业务园长汇报工作情况,积极听取保教处与年级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教研方向。
6.根据幼儿园教研课题,带头参与教改实验,督促组内教师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或教科研文章,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7.负责本备课组活动的考勤和记录工作,做好保教常规检查,完成保教处、年级组下达的其他工作。
8.认规范整理各类文字材料,做好存档工作。
(六)各教研组成员工作职责
1.以正确的科研态度,积极投身科研活动中,掌握有关文献资料,积累必要知识,了解、熟悉相关理论。
2.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实验计划。
3.认真执行课题计划,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做好观察记录,及时报告科研进度。
4.积极接受上级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科研活动。
5.做好课题资料的搜集、处理,对形成的文字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及时归档。
6.认真撰写科研成果报告。
7.对课题负责,如终止实验要向上级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终止。
2017年9月
第二篇: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负责起全园的教育科研管理和园本课程培训工作,我园在兼管科研园长的带领和科研组长的协调下,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科研制度建设为抓手管理、指导开展幼儿园所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园所教育教学实践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科研工作,以“完善园本课程培训”行动研究为载体,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如下:
一、领导组
组长: 蒋红伟 副组长: 王丽君
二、成员:
代丽(研究小组组长)
刁雪丽(研究小组副组长)
马婷婷
李永莉
刘敬敬
刘月琴
袁丽娜
三、岗位职责
领导组组长:由园长负责,担当着规划、统筹、协调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职责并注意利用各种场合,向全园教师进行“科研兴园”的宣传,审核校级以上研究课题的申报,提供教科研经费,对教科研项目的考核提出指导性意见,担当着幼儿园教研和园本课程培训的指导工作,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对园本课程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等。
领导组副组长:由业务园长负责,担当着对课题的申报、论证、管理、鉴定,负责科研成果的推荐与推广,负责与课题相关培训活动的落实与管理,担当着根据龙头课题需要制定园级子课题的申报、实施、总结、汇报工作,组织教研活动,落实、检查教科研工作和园本课程培训进展情况及时研究经验,协同理论组开展各类推广活动,负责经费保障,经费每期不得少于2000元。
近年来课题研究结题论文及范例
(一)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与他人协调关系、商量解决方法、分工合作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以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这些策略包括: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愿意合作;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引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合作的涵义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诸如在游戏中、学习中、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而这其中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幼儿合作能力。
(二)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金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获奖的,这说明没有互相关心、支持与合作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1996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三)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及分析
1、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
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通过对中班、大班(即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我们发现:
(1)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幼儿合作意识越薄弱,合作方法越少,合作成功率越低。
(2)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
(3)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如发生矛盾,常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4)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
(5)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分工的能力。致使幼儿对合作活动兴趣不高。
(6)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幼儿身上有差别,团队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受人欢迎,并在同伴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则往往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
2、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合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1)社会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在他们的印象中丝毫没有过去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同成长、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概念。因此,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很少关心他人、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独门独户的居住模式,隔绝了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代替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使得现在的孩子缺少共同成长的伙伴、榜样,似乎没有与人分享、商量这些概念。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
(2)家庭因素。父母不当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如: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都会对幼儿今后与人交往合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但也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通过模仿与学习,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来释放心中的压抑与不满,使同伴不愿与其交往,久而久之,影响其合作能力的发展。
(3)教育机构因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他们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很欠缺,导致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事实上,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后天学会的。所以只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和创造足够的、高质量的团队合作活动,再加上教师对幼儿的极大信任和欣赏,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二、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幼儿来说,除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可能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便是教师。大多数幼儿对老师怀有崇拜、尊敬和喜爱。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入幼儿幼小的心灵,影响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行为,这对幼儿来说恰恰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式的引领。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一次,在体锻活动前,我故意造事:由我一人拿好锻炼用的毛巾,带领孩子下楼,并摆放运动器械。结果这天孩子们才玩了没多久做操时间就到了。孩子们怨声载道:“怎么就玩了那么一会儿啊!”我不作声。第二天,还是体锻前,我让搭班王老师放运动器械,我则拿好锻炼毛巾、组织孩子排队下楼。没一会孩子们就畅快地开始了活动。结束后,我问孩子:“今天玩得开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开心!”当问到“昨天开心吗?”时,孩子们个个摇头,都说只玩了一会儿,没意思。于是,我追问:“怎么会只玩了一会时间呢?”孩子们开始大肆批评我放器械放了好长时间。我又问:“可今天,也是放这些器械、拿毛巾、带小朋友下楼这些事,今天你们怎么说玩的时间长了呢?”反应快的孩子马上说:“今天不一样,你带我们下去,王老师去放的器械。等我们下去了,王老师也放好了,我们马上就可以玩了。”“今天多亏有王老师帮忙。”看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我设下的“陷阱”,我问:“哦,那你觉得我和王老师这样好吗?好在哪?”有的说:“节约时间了!”有的说:“你不会累了。”我说:“原来,今天的体锻准备工作是我和王老师一起来完成的,这就是合作。合作让我们省时又省力!”
我有意识地在孩子生活中放大这样的合作:学做操,王老师做示范,我纠正孩子们的动作;保育员盛饭菜,老师分放碗筷等等。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讨论“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着“合作”,懵懵懂懂地知道了合作能让事情变得省事。
(二)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愿意合作
我曾经利用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小教材,帮助幼儿确立合作意识。一次户外活动做完操,我带孩子们在地垫上拍球时,一名幼儿神秘地来告诉我他发现了蚂蚁,我过去一看果然有两只蚂蚁在同时搬面包屑。闻声而来的孩子们兴奋极了,但都尽可能不出声,蹲在那里观看,兴趣十足。我灵机一动马上问:“你们知道蚂蚁在做什么吗?”显然有的孩子有经验,纷纷抢答“蚂蚁发现了食物,要搬走”“蚂蚁要搬家”我说:“那你们看他们是怎样搬大花生的呢?”水到渠成答案自然引出,结论是一只蚂蚁无法搬动较大的花生,但许多蚂蚁就能把大块事物搬走了,活生生的实例告诉孩子合作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我希望通过这个小事例去培养孩子们初步的合作意识。
(三)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
一日生活中渗透合作教育,幼儿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合作教育契机,只要做个有心人,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地捕捉教育契机,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既强化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乐于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运用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成果和快乐
为了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合作的需要,形成一种合作意识,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我首先从环境布置入手,实施师生合作主题活动。如大班时,我考虑到大班幼儿开始萌发对知识的渴求,于是,和孩子们商量,决定在开展每个主题时都预留一个“爱问博客”的版面。鼓励幼儿自主提问,共同解决疑问。例如:在“有趣的水”主题中,幼儿就在“爱问博客”中不断张贴问题小纸条:“为什么平时看到的水是透明的,但在海边看到的水就是蓝色的呢?”“水烧开时为什么会冒烟?”等等。这一个个出现在“爱问博客”中的问题引起了幼儿求知的欲望,有的回家翻书,有的和爸爸妈妈上网找答案,当解答了一个问题时,幼儿就像攻克了一座堡垒。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商量。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初步体验了合作成果带来的快乐,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沟通,使幼儿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
在设计每个主题时,我都会将“合作”二字紧记于心。因此,在每个主题中都会蕴涵着合作的要求和技能。如主题“火辣辣的夏天”,我和幼儿在墙壁上先规划出范围,幼儿共同享用美工材料,和老师一起粘、贴、撕、折、画,既培养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协商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技能。在小品“十二生肖闹新春”中,我与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在与教师共同的表演中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完美,缩短了教师与幼儿间的距离,同时增强了幼儿对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
2、积极鼓励,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相互协商或给予帮助时,总是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后,他们会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会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四)引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
1、抓住生活契机,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于是我就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角落活动时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运动时开展各种如:马兰花、炒黄豆等民间游戏,甚至一些合作性质的接力游戏赛;艺术活动中合作歌舞表演、节奏乐、绘画等。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我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等等。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
2、及时肯定幼儿的合作行为,并对幼儿的不合作行为给予引导。
在开展活动中,我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合作现象和行为给予恰当的引导,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
区域活动是幼儿参与性、操作性最强的活动,是幼儿掌握协调关系的最好场所。我与幼儿共同协商,开设了木偶区、表演区、手工区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发生争夺角色、争抢玩具、争抢材料的现象,作为教师,我适时地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恰当引导,使幼儿在扮演角色中,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群体合作意识。如木偶区是幼儿建议后设置的,初次游戏,幼儿各自拿着木偶争抢着扮演角色,由于人数多,舞台小,协商合作没有成功,使游戏无法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幼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结果,幼儿找出了“猜拳”、“当观众”、“轮流”、“女生优先”等办法,第二次进入活动区后,幼儿开始逐步能自觉商量,有的当演员,有的当观众,当演员的幼儿协商分配角色,操作木偶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矛盾就这样解决了。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发现,没有道具布景,演出效果不理想,幼儿通过协商,新的办法产生了让手工区的孩子帮助制作道具,布置场景。
3、鼓励幼儿自己讨论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又如值日生是大班幼儿喜欢的工作,它是幼儿为班级服务的一种形式,为了让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我根据幼儿能力,以三人或四人为一组开展值日生工作,当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值日生工作时,常发生争抬桌子、抢发勺子、筷子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值日生工作做好。讨论中大家明白了,分工合作可以使值日生工作有条理,而且做得又快又好。从此,争抢的现象明显减少,轮到哪组幼儿值日时,幼儿能按照协商好的办法,分头去做。值日生工作让幼儿养成了劳动习惯和责任感,更让幼儿学会了合作。又如幼儿午睡起床时,床挨床,地方小,孩子们常为谁先叠被子而发生争吵,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幼儿自己讨论“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被子叠得又快又好?”讨论中孩子们说:“应该互相谦让”,“两个人一起叠,互相帮助”等。后来,因叠被子而发生争吵的现象不见了。我还抓住午睡起床穿衣这一环节,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穿衣、叠被子在活动中,孩子们互相帮助整理衣领、被褥等,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幼儿的合作能力就这样在活动、游戏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会使幼儿更自觉地做出合作的行为。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让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合作。
4、积极引导,让孩子赏识自己和他人。
在一次次活动中,幼儿尝到了分工、协商、合作活动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我也一直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能成功,说说其中的原因。孩子们渐渐琢磨出: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细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关注起同伴的闪光点。
在准备上小学的主题进行中,我们安排孩子参观盛大小学,我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下任务:参观前请孩子自由分组,讨论要了解小学哪些方面的内容,回来后小组合作制作调查报告。我听到有的孩子说:“我胆子大,不怕难为情,我就负责提问吧”。“××画画好,就让他来记录吧”。“你讲话很大方,你来介绍!”孩子们就一直这么情绪高昂地有商有量,他们相互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沉浸在合作成功的快乐中。
(五)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要想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光靠幼儿园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孩子毕竟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父母、家人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且家人的言行举止无论对错,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家长会说:“你怎么拿我儿子的皮球呢?”那在孩子心目中就认为那是他独有的;但有的家长不会,他会说:“你看别的小朋友来拿,那我们跟他一起玩吧。”这就是受家长的影响。很多独生子女,被家长极力惯着,不知道让着别人,他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不让别人,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后怎么能与其它人合作呢?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些家长很愿意让孩子去跟别人玩,而且愿意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有些家长就很不愿意,自私一些就不愿意跟别人合作,去帮别人,“你去教他干啥,你不用教他”,有些家长就很愿意让孩子去帮助别人。现在很多孩子都住在高楼里边,孩子不跟孩子去交往,就跟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交往,他不会去跟其他别的小朋友一块玩,他跟别人相处的时候,别人也不愿意跟他玩。有时家长的一些偏激的言论,无疑会在日积月累中助长孩子自私好斗、争强好胜的狭隘心理。久而久之,不要谈什么“合作”,幼儿间连正当的和睦相处都成问题。因此,要培养孩子间的合作意识,首先要帮助家长了解合作的深远意义。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合作的意义,比如,合作会给孩子带来那些好处,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会有那些影响和帮助。其次,让家长尽量多给孩子创造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体验矛盾冲突和协商解决矛盾冲突的感受。另外,可向家长提供一些亲子合作的游戏方案或在周末时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某些小制作,这样可以通过亲子之间的合作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另外,家长要让孩子走进家务世界,和孩子一起分配家中的各项家务,一起工作;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进行赞扬、鼓励。而幼儿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时,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尊、自信和上进心,并产生与家长再合作的欲望。
总之,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适时地进行合作教育,掌握简单的合作技能,将为今后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探索研究,我们发现到了大班后期,幼儿在与人合作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大班幼儿能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告状的情况下降,幼儿学着去控制自己的需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在交流中协商解决问题,合作能力及集体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二)浅谈幼儿的音乐欣赏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欣赏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一、恰当的选材
幼儿年龄小好动,因此欣赏的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形象,以便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如《水族馆》、《狮王进行曲》等,孩子们一听马上会想起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动物形象。由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就容易找到他的音乐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其次,音乐欣赏的作品不能太长,其结构也不能过于复杂。表现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生活实践和认识,在欣赏活动之前可以丰富幼 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前可让幼儿参观动物园;在欣赏《水族馆》时可让幼儿观察鱼在水中是怎样游动的;在欣赏《在钟表店里》时可让幼儿参观钟表店等等。这样幼儿容易进入角色,愉快的参与活动。总之选择一个好的教材是成功上好音乐欣赏活动的首要条件。
二、合理的指导
欣赏活动是一种安静的聆听活动,音乐欣赏活动一般是让幼儿听听、讲讲、动动,由浅入深,从感官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它是在内心进行的,从外面很难观察到的活动,但事实上是幼儿感知、思维、想象的发展,从外部可见的活动开始,然后逐渐内化的。以前,我在上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是让孩子单纯的听或机械地模仿,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孩子学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通过实践我发觉,应该是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不仅仅让幼儿使用听觉,而是要同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形象。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先是听音乐,既在多次听赏后,才能加深理解。如音乐作品《狮王进行曲》,一开始我就让幼儿欣赏两遍,让幼儿听一听、讲一讲,有个感官欣赏,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但音乐作品欣赏光靠幼儿的听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运动觉,让幼儿动起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是在“动”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同时活跃思维,产生想象,因而音乐欣赏除借助教具、语言外,还要依赖动作的帮助,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如在作品《狮王进行曲》的活动中,幼儿欣赏几遍后,教师就必须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自由地做一些符合音乐性质,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动作,孩子们就会听的更仔细认真,并会跟着音乐的变化模仿狮子走路、发怒吼叫等动作。幼儿在音乐中借助动作自由想象、创造,加深了理解。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当一个音乐作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那如何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呢?那就需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欣赏完《狮王进行曲》后,可以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老师在指导孩子欣赏时,除了要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孩子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熟悉理解作品,获得欣赏的乐趣!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幼儿由于兴奋、抑制发展的不平衡,随意注意也未发展,控制自己的能力很差。爱做小动作,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稍不如意或跌倒了就会大声哭叫起来。自制力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将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想各种办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1.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每件事要明确目的,还要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比如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表演节目,去克服害羞心理;为了要做值日生,克服懒惰,提早到幼儿园等等。也可放在生活习惯方面,比如,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按时定量饮食、不偏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制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和纪律,使自己的行为和愿望服从集体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等。家长要主动地引导启发孩子去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2.要给予孩子固定的家务劳动。如饭后收拾桌子、洗碗、扫地,是孩子能干的家务活,父母就不要代替。另外,“延缓满足”就是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不是马上满足,而是间隔时间或有条件的满足。“延缓满足”的范围是日常玩乐性、享乐性的需求。具体做法是让孩子学会“等待”,有条件的满足等。如:孩子要求去外面玩,却又不好好吃饭,这时候就可以规定他在15分钟里面乖乖地把饭吃完了,就陪他去。这时候孩子是会乖乖地把饭吃完的。
3.通过游戏练习,加强自制力。如果让孩子在一些单调的活动中培养自制力,是十分困难而效果又是适得其反的。反之,通过有生动情节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担任一定的角色,那么控制自己的能力就自然地大大加强。如当哨兵,在黑暗中充当一个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站着不许随便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孩子也可以做到。所以游戏是培养自制力的好方法。
4.耐心地进行说理教育和帮助孩子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一定要坚持说于是,耐心说服。简单的训斥与体罚是不会真正到教育作用的。例如,已经很晚了,孩子坐在电视 机前不肯离去,倘若家长硬拖他去睡觉,一定会引起他的对立情绪。这时不妨对孩子说:“今晚睡得太晚,明天早晨起不来,到幼儿园要迟到,影响老师和小朋友们,还会使爸爸妈妈上班迟到。”孩子明白了道理,一般都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的。为孩子建立一套良好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判别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只要孩子理解了行为准则的意义,他就会心悦诚服地遵守和执行。久之,孩子渐渐学会了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从而增强自制能力。
5.坚持鼓励为主。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给予孩子爱抚和关怀。缺乏自制能力的孩子,任性,易激惹,爱发脾气,令人厌恶、嫌弃,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抚摸、亲吻、拥抱和关怀。而这种浓情密意正是 是孩子所需要的。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亲昵、爱抚和关怀,充分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这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而且有利于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6.要建立合理的家庭生活制度。每个家庭,都要把孩子的生活制度化。规定按时起床、吃饭、睡觉的时间,使孩子的生活制度有规律,不宜随便更动,以便养成良好的动力定型,为培养自制力创造条件。家长不仅在口中说,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也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有的家长意识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意中助长了孩子的分心。如有的时候,孩子的画画的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认真模样觉得好玩,就去弄弄孩子,或给他东西吃,在旁边说这说那,指手划脚,孩子于是再也画不下去了。如碰到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就一边看一边吃饭,还一边评论。孩子有样学样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玩,家长不制止,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些行为均不利于儿童自制力的培养。由此,家长要做到目的与行为一致。
总之,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它表现为既能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项任务,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所以,要根据特点,从孩子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三篇:中心小学教科研组织机构
中心小学教科研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科研组织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根据大秦乡学区教科研规划,决定成立学校教科研组织机构。
一、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 总负责:兰荣贵 分管校长:伍鑫 教导主任:李宏伟
二、教研组长、组员: 语文教研组长:姬小艳
组员:袁文睿
者红霞
马瑞
闫建明 数学教研组长:马建平
组员:王琴
伍鑫
李宏伟
李小平英语教研组长:赵小璠 组员:席润姣
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教科研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木头凳初级中学教科研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2015---2016学)为了更好地做好学校教科研工作,负责起全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和师资培训工作,以教科研制度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管理、指导开展学校所承担的各级课题,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科研工作,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化
发展的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教科研组织机构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陈民付 副组长:孙 猛
组 员:张 宝 朱小菊 宋玉超 张国锋 郑清爽
职 责:
1.制定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2.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主动承担校本教研任务。
3.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4.适时聘请专家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二、课题组
1.数学组:《中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组长: 孙丽敏 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2.语文组:《中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组长:张春苗 成员:全体语文教师
3.英语组:《中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组长:郑清爽
成员:全体英语教师
4.文综组:《中学政史地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组长:王春杰
成员:全体政史地教师
5.理综组:《中学理化生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组长:李欣欣
成员:全体理化生教师
6.综合组:《中学音体美信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组长:马晓蕾
成员:全体音体美信息教师
职 责:
1.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2.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的各种资料,总结学校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3.定期完成对教研组、课题组、教师个人的评价。4.向领导小组推荐校本专家人选。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分工细则
一、组长职责
1、全面贯彻执行研训方针、法规,领导和主持学校研训的全面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从学校实际出发,主持制订学校研训的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审定教导处具体研训计划,确保各教研组进行正常的研训工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全面主持研训工作。2.构思并制订学校研训工作计划,并指导实施。3.制订研训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4.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理论和教科研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
三、组员职责
1.积累资料,及时为教师提供研训、教学信息。2.经常深入学员,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3.负责对课题结题的检测、评估、鉴定工作,努力推广经验。4.积极协助组长、教务处完成各项研训工作。
第五篇:党支部组织机构岗位职责
定兴服务区党支部组织机构各岗位职责
党委书记岗位职责
一、负责党委全面工作,主持召集党委会议和党员(党员代表)大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贯彻党委的决议和决定;研究安排党委工作,将党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党委和党员(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二、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三会一课”制度。
三、负责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建目标的实现,及时准确地完成是上级党委下达的各项任务。
四、负责党委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负责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与管理。
五、负责党委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按时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搞好党委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集体领导作用。
六、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职能部门,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七、检查党委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上级党委和党员(或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组织委员岗位职责
一、了解和掌握支部的组织状况,做好支部组织方面的管理工作,检查、督促党员过好组织生活。
二、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协助宣传委员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收集和整理党员的模范事迹材料,向支部委员会提出表扬和鼓励的建议。
三、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了解入党积极分子情况,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提出发展党员的意见,具体办理接收新党员手续;做好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具体办理预备党员的转正手续。
四、做好党员管理工作,根据支部实际情况,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搞好评选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活动;接转组织关系;收缴党费,定期向党员公布党费收缴情况;做好党员和党组织的统计工作。
五、负责对培养联系人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六、按党章规定,做好支部委员会换届改选,补选和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具体准备工作。
七、做好统战委员的相关工作。
八、协助支部书记抓好其他工作。
九、负责支部会议记录及各种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宣传委员岗位职责
一、了解掌握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状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结合单位的思想实际,提出宣传教育意见,拟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二、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教育;组织党员学习党纪党规,抓好党风党纪教育,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制订系列党课及党日活动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三、结合实际,引导广大党员努力钻研业务,带头开展业余文化学习及科学研究,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活跃党内文化生活。
四、负责党内各种评优工作的材料搜集和申报,负责搜集和整理优秀党员的事迹材料,宣传报道支部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
五、做好纪检委员和青年委员的相关工作。
六、协助支部书记抓好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