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2011年度区个人课题2012年结题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1年度“个人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
各学校(幼儿园)、各个人课题承担人:
经过一年的研究,全区2011年立项的市、区、校三级“个人课题”将进入结题阶段。为确保结题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结题工作的要求公布如下,希望各“个人课题”承担人根据通知要求,认真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一、校级个人课题 1.时间安排:
学校(园)组织校级“个人课题”学术委员会2011年5月完成结题评审工作,要有结题的相关材料存档备查。
2.上报材料:
各单位可以按照2011年上报的校级“个人课题”目录的5%,将优秀的校级“个人课题”结题材料(同区级“个人课题”一样提交材料,纸质稿与区级个人课题分开交)上报区教科室,参加区级“个人课题”结题评审,并颁发区级结题证书。
二、区级个人课题 1.时间安排:
学校(园)组织教师于5月22——6月10日在江宁教育信息网上提交结题材料(网上提交说明见附页),提交课题结题信息、结题报告和论文,网上自动产生“个人课题”结题封面。(教师个人进入“江宁教育信息网”,登录EMIS所需个人用户名、密码由学校信息技术室统一提供,不要用别人的用户名登录提交本人的结题材料)
各校(园)6月11——13日上报2011年区级“个人课题”结题材料纸质稿,区教科室组织专家评审,7月公布结果。(属市、区两级课题的先参加区级结题)
逾期不提交材料,网络自动关闭,作放弃结题处理。2.上报材料:
①“个人课题”承担人填写《个人课题结题申请表》,一式一份; ②“个人课题”结题封面(网上提交自动产生),一式一份;
③“个人课题”承担人填写《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个人课题”研究报告》,一式一份;
④根据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撰写一篇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可以是案例、叙事、调查报告等形式,但课堂实录和教案除外),一式一份。
3.装订材料:
各“个人课题”承担人需将“个人课题”结题封面、《研究报告》和论文三份材料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装订在一起(统一用A4纸打印);学校分学科汇总,报送区教科室。
《个人课题结题申请表》由学校教科室以学校为单位按照编号顺序装订在一起。4.领取证书:
课题研究过程和结论通过区“个人课题”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鉴定,方可批准结题,领取《结题证书》;“个人课题”论文获三等奖以上,领取《论文获奖证书》。
5.评选优秀: 区级“个人课题”将评选出部分“优秀个人课题”,并按照5%的比例上报市教科所,参加市级“个人课题”结题。
三、市级个人课题
2011年立项的南京市“个人课题”初定于2012年10月结题,具体要求另行通知。请承担人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四、其他事项
1.此次评审为匿名评审,所有结题材料上均不能出现个人姓名、单位等信息。如违反此项规定,责任将由主持人自负。
2.如发现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抄袭现象,一经查实,取消结题资格,两年内不得申报课题研究。
未尽事宜,请与区教科室联系。电话:52186800 联系人:汪圣龙
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2年5月8日
附: 1.2.3. 4.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个人课题”结题申请表.doc 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个人课题”课题研究报告.doc 江宁区2011年度个人课题立项统计表.xls 2011年度个人课题结题评审网上申报流程.doc
第二篇: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按照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的评价,一是决定课题研究是否按时完成,二是对研究质量做出评估。
一、结题准备
(一)课题负责人进行结题自评
自评要做好如下工作:
1.评估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定目的2.评估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预定方案如期进行
3.评估课题研究方法是否科学
4.评估课题研究质量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5.评估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是否完备齐全
(二)根据课题结题要求,准备结题资料
1.研究课题的管理类资料:
主要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立项批复文件、课题研究方案、阶段工作总结、结题工作总结等。
2.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
即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文献调研与原始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的所有与课题有关的有价值的材料。
3.课题的成果资料
包括主件、分件和附件,即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专著等文献资料,或有关光盘、硬盘、软盘、软件等资料。
工作报告是课题从研究开题到结题,对课题研究进程的回顾、主要大事客观记录的汇总,是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研究按照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一般不超过2000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
(2)课题的研究进程,这是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
在准备阶段做了哪些工作,摆阔调查摸底、落实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障等。
在研究阶段,仅仅围绕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把“怎样做”的 主要工作,包括观摩、活动、研讨等如实反映出来,困难、问题、进展等也要回顾进去。
在总结阶段,重点进行测查、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根据研究情况确定结题形式等。
(3)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经费的开支和筹集等。
研究报告是成果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报告的撰写是课题组结题工作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
(1)题目:“xxx课题研究报告”
(2)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等
(3)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
(5)课题研究结果分析: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6)研究的主要成果
(7)研究的结论: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8)问题和讨论
4.成果收益资料
主要包括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用、推广的资料,或成果在推官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或成果在学术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影响等的材料。
二、结题验收
根据课题研究的情况,结题验收分为会议验收和通讯验收。
(一)验收前的材料准备
验收前,由课题组准备好结题材料,包括填写《结题报告》),并提供研究成果原件、复印件和该课题原《申请书》、《开题论证表》、《计划任务书》、《中期检查表》等,装订成册,供验收使用。
(二)验收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按《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最终成果形式”相符,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经费开支合理合法。研究成果,无论正式出版或内部印刷,均要求在显著位置标明“××项目(课题)”字样。
(三)验收专家组
专家组由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或实际工作部门人员组成,一般为3-5人。
(四)会议验收程序
会议验收分为预备和验收两个阶段。预备阶段由组织验收的单位主持,主要内容是介绍会议内容、宣布有关事项、产生专家组组长;验收阶段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会议验收按下列程序进行:
1.听取课题主持人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及成果简介,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预期成果与现有成果;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思想观点及内容;课题的实际意义、学术意义、研究特色及在自治区(国)内外所处的地位;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及研究中突破的难点;
2.质疑、答辩;
3.专家讨论并形成综合验收(包括能否结项)等意见,并将意见填写在《结题报告》中;
(五)通讯验收程序
通讯验收的课题,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专家提供相关材料,专家验收后给出验收意见,并签名。结项时,须将专家验收意见原件和《结题报告》装订在一起上报。
三、成果验收的一般标准和内容: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
(二)是否达到了《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中有关成果的设计要求,研究的范围和成果内容是否与《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一致,研究成果是否包含了该课题预定的全部内容;
(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理论、观点、方法和建议方案是否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
(四)项目研究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五)项目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及手段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先进性;
(六)项目成果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何种水平,能够取得怎样的综合效益;
(七)项目研究尚存在哪些不足,该领域尚有什么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八)项目成果有无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等;
(九)对成果的推广和宣传意见。
第三篇:个人课题结题通知
关于做好“教师个人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
为了做好我校“个人课题”结题的有关工作,使“个人课题”结题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现将有关结题工作安排如下:
一、结题时间与程序
“个人课题”结题时间:本学期6月25日。结题程序:各位教师在6月25日前将材料交到科研室,科研室于7月1日组织初评,将其中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实效性较好的课题报送市教科所,由市教科所组织兰州市教育学术委员会进行结题评审并评奖。
二、结题材
1、《“个人课题”立项申报表》
3、课题研究报告(或结题报告)1
1份
2、课题方案1份 份
4、与课题相关的论文一篇
5、附件或佐证材料以上2—5项按顺序装订成1册。
三、对结题材料的要求
(一)课题方案的要求
每项课题须提交课题方案1份,字数一般不超过3000字。课题方案一般具有下列内容: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2.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3.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报告的要求
每项课题必须提交一份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8000字之间。研究报告应有以下内容:
1.题目
2.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缘由,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3.课题的界定:关键词、核心语句的界定准确、清晰,课题研究方向明确。
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标即研究后预期要达到的结果,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实效性。
5.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研究的内容要具体,要体现对研究目标的达成。研究的对象要明确,范围适度。研究方法选择适当。4.研究的基本内容5.研究的主要方法6.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7.研究的过程与程序(时间安排)8.研究成果的表现形6.研究的基本过程
“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报告的主体部分,要详写。此部分内容应占报告文字总数的60%左右。表述时要思路清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要充分体现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解决了哪些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表述过程中应注意与研究的目标、内容相一致,要用数据说话,要有一些实例加以说明。
7.研究的成果及结论:研究成果可分为两部分:理论成果、实践成果。
理论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得出哪些规律性的结论,获得哪些启发,包括有了哪些新观点、新认识,或者验证了哪些理论设想等。实践成果:通过研究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新的行动策略、新的教学模式,在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奖励等。
8.讨论和建议:研究过程中的对相关问题的反思、思考和对下一步研究的设想及建议。
9.附录:规范的研究报告应有一个附录。附录有两部分:参考文献、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是把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曾参考过的书和文章以阿拉伯数字为序号,列出作者姓名、文献名称和出处。引文注释是把在报告行文过程中引用过的文献在附录中一一对应地列出原文作者、文献名称及出处。
(三)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要求
论文内容应与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但不能是研究报告本身或其中的一部分,可以是报告中某项内容的进一步阐述,也可以是相关的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教育叙事等。论文一般3000——5000字。如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不止一篇,可选取质量最佳的一篇参评。
(四)相关附件的要求
相关附件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够说明研究过程的有关材料,如研究记录、阶段性总结、课后反思、调查问卷、相关教案、活动设计、原始数据、观察记录、测试题目、学生作品、图标照片等。要选择最能说明研究过程的相关附件上报,附件篇幅一般不要超过15页。
第四篇:怎样做好微型课题的结题工作
怎样做好微型课题的结题工作
——中学政治组课题结题研讨会材料
一、明确课题成果结题评估要求
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所产生的成果达到何种水平,要请专家进行鉴定,通过鉴定才准予结题,由主管理部门发给结题证书。
(一)成果鉴定评估与结题的程序
1、申请成果鉴定;
2、主管部门受理申请与审核;
3、提交同行专家鉴定;
4、根据专家鉴定意见由主管部门决定是否颁发结题证书。
(二)成果鉴定评估应准备的材料 结题验收申报表;
成果主件(研究报告、论文、专著);
成果附件(课题立项通知、开题论证书、中期评估报告、有关佐证材料(获奖证书、有关部门采纳成果证明、媒体的相关报道与评价等)。
成果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优秀成果可免于鉴定直接结题。
(三)成果鉴定评估的参考属性
——规范性:研究目标非常明确,研究内容富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设计非常严谨,实施规范有序;概念界定非常清晰,论述非常全面,逻辑性很强;研究报告撰写非常规范完整,研究过程反映详细采用的资料和数据翔实,可信度高;参考文献引证非常规范;
——科学性: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透彻,把握准确,搜集占有资料全面详尽;课题选题的理论依据成立,科学恰当;研究问题真实,前提可靠;研究方法科学,思路清晰;学术观点鲜明,论证分析充分严密,逻辑性强,数据准确,结论真实可信;
——创新性: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课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为国内学术界权威所认同;丰富和发展了某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在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技术富有创新性;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有较大突破;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或在同类课题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公开发表的理论成果对推动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的大部分主体内容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所采纳,转化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研究成果对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明显的直接指导作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开发推广前景;
——可持续性:对本问题的不足有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讨论,为后续研究留下了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接口,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组织难易程度:选题重大且涉及的问题复杂,研究周期长,难度大;参与研究的面很广泛,组织实施的工作量很大;资料和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程序复杂,要求很高;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开展实验;
(四)成果鉴定的内容:
根据科研成果的特点,鉴定内容主要是判断它的教育实践效果及科学研究的价值,即既要考察它的成果,又要考察它的研究过程。具体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题选题方向判断。选题方向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是否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否具有新颖性、开拓性,并对其难度作出判断。
2.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认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否清晰、合理。可以从课题研究的过程的计划性,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加以判断。
3.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定。对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认识成果和技术成果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确认其理论和实践作用及相应的学术水平。对研究成果所取得的结论和推广前景进行科学的评价。
4.对课题研究效果的认定,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围绕研究目标的变化程度。
如:结题报告需写明结题的指导思想、结题方式、结题结果与分析和结题结论。报告的主体部分是结题结果与分析,查阅时要注意以事实为主,可作定性与定量的描述,不能离开事实或超出事实随意阐述并下结论。
(五)成果的归属与认定
成果必须与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相关或相近,不要把课题当作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阶段性成果如论文、专著、编著等,都应在相应的位置标明项目来源。如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或资助项目、课题编号等字样。
在专著和编著等成果的前言或后记中对给予本课题研究支持的单位和个人应有专门的说明和予以鸣谢。
二、明确课题课题的基点和高度:现代学校教育理念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现代教育,之所以冠以“现代”两字,就是因为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无不与现代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要实现战略大转移,真正走上内涵发展的大道,就必须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机制,学校管理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应运而生。
(一)、基于人本性、科学性、生态性为特质的现代教育制度理念
现代教育制度是能够大力促进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够具体、明确地规范各工作岗位应承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能够引导学校积极地建设校园文化和实施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素质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质:
1、人本性
学校管理本质上是“育人的管理”。课题要以“生命人”为人性假设,要从生命的视角去关注师生,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共同体。应注意坚持爱是根基、师生平等、率先垂范、诚信、快乐感等原则,创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育人环境。师生都有追求自主、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自由。课题应体现促进自我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由结果走向过程,由苛刻走向宽容,尊重个体差异,逐步形成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持续性的“内部受益”机制。课题应有高尚的人格素养、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淡化权威心理、有一颗炽热的博爱之心,用人格去影响人格。
2、科学性
课题研究有助于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统一,有助于调节学校各种利益关系,使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特别是对于我校这样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更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制度。科学性是指教育活动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科学性还表现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3、生态性
首先,生态型体现在课题成果的内生性。内生性是指课题成果的产生不是一种想当然的行为,它考虑了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教学本身的内在特征,是课题成员经过实践协调产生的而不是外在组织的力量或学校个别成员任意的行为,有自下而上的民主过程,是融教育理论、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需求为一体的智慧结晶。
其次,生态型体现在课题研究面向全局,着眼于教研组各类工作、各类成员及各类因素的相关性,从整体部署,进而达成教育教学研究目标。
再次,生态型体现在课题研究的发展性。课题研究既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组织结构、组织环境及组织成员观念的某些改变而相应地做出某种变动。事实上,课题研究的发展性就是为学校的最优发展选择最适合教研团队自身发展机制过程。
(二)基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个性、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个性、奠基人生”是整个学校的奋斗目标。“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映了学校的精神气度和文化品质。这种放眼世界的宏大气度和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已经和正在转化为凝聚学校发展的力量和行动。“发展个性、奠基人生”,表达的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了培养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的教育目的。
(二)基于规范有序、民主参与、科学有效、引领成长的管理理念
成功的学校来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我们就这样始终秉承“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精神,努力探索一套全新的制度与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致力于把这所高起点、超规模的新型实验学校,建设成一所“继承湖湘优良教育传统,具有较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实验性学校。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学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我们的课题“基于现代教育制度的教师绩效管理与评价”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推动教师绩效管理、全面发展和队伍建设,进而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民主化,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三、课题的着力点:团队合作、民主竞争、专业培养、内涵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摘要】对一个学校来说,教师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学校教育的质量归根到底是通过教师的工作绩效得以体现的。学校教育教学基本定位:教学教研引入EEPO有效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即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让所有教师学习。
1、教学
通过对课堂观察结果和学生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我校课堂教学存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钟摆现象,所以,我校积极探究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
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学习“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和策略,结合麓山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通过严密“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行从备课、上课,到学生学习、课堂评价的系统全面的教学改革。这一轮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校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答了什么是既有效率,又有育人价值的有效教学的问题。自我反思推进变革性实践,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实验探索”中创新发展。
学校引导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元,自下而上共同思考、研讨,构建一套源于教师,用于教师,分学科、分课型的,能被教师认可并有效操作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认为应从“考什么教什么”和“以教论教”向“以学评教”和“教”“学”分评的方向转化。在研讨过程中要体现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自主”、“合作”的培养目标。从课堂以全班学生应该掌握知识的情况为统一标准,转向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增强后续学习的能力;从强调反复训练,巩固复习,转向强调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把握学科本质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重视组织与参与,实践再实践。每个教研组必须重视组织与参与,强化过程,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内化,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参透评价标准的内涵,自然演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
学校教学正是因为在强化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构建了这套源于教师,用于教师,分学科、分课型的,能被教师认可并有效操作的课堂评价体系,麓山课堂才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学质量也因此才经受住了学校外部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检测和评价。
2、教研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人本性”理念指导下,我校立足于教师本身,引导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从问题入手的研训机制,将研究与培训有机结合。因此,我校教科室从课题研究切入,引领教师的成长。
我校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开展教师研训。如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EEPO方式”应用推广及研究》。全校性的课题往往过于宏观,多是由校长主持和统领,只有少部分教师成为主要研究人员,而且都是研究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为调动每位教师的研究热情,并且保持研究的可持续性,挖掘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能把握学科精髓的研究型教师,我们要求老师从实践出发,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出了“问题即课题”的微型课题研究选题原则,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而微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鼓励教师自己选题,自主进行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同时大力建设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文化,让教师通过微型课题研究,自我总结,自我提高。
所有的课题来自于教师工作中的困惑,通过集思广益,解决了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师成长、提高工作实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关于教师管理
1、教师管理的过程就是服务与互动的过程
——强化“师本”的服务管理,立足教师职业发展,2、教师绩效管理的先进性体现为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搭台铺路把方向 ——教师发展是学校最大的财富,教师的绩效是学校效能的源泉。
3、教师绩效管理的关键就是开发教师的主体性
——自我教育: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志(自主性);自我管理:现代教师的岗位意识(能动性);自我超越:现代教师的价值追求(创造性)
4、教师管理的实质是资源整合,效率更高
——重心下移:管理在年级、质量在学科、动力在班级
——增值性评价:争创全面优秀,务实年段质量;合作式竞争,提高业务成长速度。
5、教师绩效管理的落脚点是改革创新,专业发展
——播种试验田,业务实践即课题(教研即科研——实践型教师)
四、课题工作进展情况
1、认真研究《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文件,通过参与国家级、省级相关主题会议,组织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实地调研和校际交流研讨等,广泛听取了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进一步调查了解了典型学校的教师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措施和基本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更深入的论证依据。
2、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和相关专业期刊、资料,收集了关于教师绩效管理与评价方面的国内外理论文献和课题管理研究文件,为进一步拓展视野和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和创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重点研究教师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策略及路径以及评价项目维度和细则等课题的关键内容。
4、通过边研究、边试点的办法,在我校重点开展教师和职工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实验,并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形成了有关管理制度、细则及其他相关一手资料。
五、课题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略)
六、课题成果(略)
2013.9
第五篇: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个人课题)批准号:XG/2013/0940
精勤小学四(2)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惰性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丁立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该课题于2012年12月份申报,2013年1月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13年2月份完成课题的实施方案,2013年5月份完成读书笔记和教学案例各一篇,2013年10月完成课题的中期检查表,现按原定计划于2013年12月进入申请结题阶段。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滋生学生惰性心理和行为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学生依赖性强,缺少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其次是外部动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2.剖析原因
拟采用内外因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调查研究的数据和内容,找出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惰性的原因、类型及特点,深入分析。如学生依赖性强,外部动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方法失当等等。
3.研究对策
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惰性思想和行为所带来的危害,鼓励他们提高自我约束力,逐步克服思想和行为的惰性,从而体验学习和成功所带来的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形式:
1.利用校园橱窗和黑板报等进行宣传,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惰性思想和行为所带来的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结合具体的事例对“惰性学生”开展教育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调查准备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
学习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形成前期的相关资料,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并阅读了吴非的《前方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我阅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
所谓“从众”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因缺乏独立意识,不能或懒于提出个人观点、思路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常表现为无独立见解或应声附和伙伴的意见,常常是人云亦云。
2.畏缩
所谓“畏缩”是指数学学习中对教师、教材两个“权威”表现出畏惧心理,当自己在学习中有了困惑时,不敢挑战权威,不敢提出质疑,不敢指出教师与教材的问题,不能主动学习与建构,不愿思考新的思路和解法。
3.呆板
所谓“呆板”是指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选择与迁移能力,不能在新情境中理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并灵活解决问题,常表现为被动与单向思维。
4.茫然
所谓“茫然”则是指在数学学习中,显得盲目,思维混乱,思维概括性差的行为。
5.逃避
所谓“逃避” 则是指在数学学习中,一旦遇到有一点点难度,稍需思考的问题,不愿深入去思考,要么张口就问,要么视而不见。(三)研究“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惰性”的成因
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惰性问题,我通过问卷、观察、谈话、家访等方法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分析表明,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和行为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学生个性特征四个方面。
1.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环境的外力作用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多数是消极盲目的,特别在受到诱惑时,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会被电视里的一个镜头或他人的几句游说冲击得无影无踪。电视、网络的影响尤为明显,当电视迷和网络游戏迷层出不穷时,学生哪还记得学习,将学习上的懒惰发挥到极致,荒废学业,毁灭自己的人生。
2.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
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3.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为了增强竞争力,学校面对各种压力,难免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这些措施有时与学生的兴趣相抵触,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惰性。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乐学。
4.学生自身因素(1)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惰性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惰性现象的产生。
(3)缺乏自觉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的不断评价、不断鼓励和长期有效督促,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方法不当,就自然会使学生产生上述的惰性心理现象。
(4)缺乏明确的动机
容易产生满足感。有些学生学习目标比较低,以为自己只要达到良好就可以。学习目标的高低和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是成正比例的。这样,碰到一些有障碍和综合思考性的题目,就不愿多思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惰性心理。
(四)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惰性矫正对策研究
1.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知识的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中懂得知识的用处,体验到学习能给人带来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实际意义,产生心理需求,就能激发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
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不稳定,自制能力不强,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除了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外,还可以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设置悬念、巧妙设问,动手操作,游戏竞赛等来激发学习兴趣。
3.是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要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成功的信念。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不因他人优秀而贬低自己,告诉学生“瑕不掩玉”的道理,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欠缺,自己跟他人一样优秀。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当然,想要弥补这个欠缺,需要通过不懈地努力。
4.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长沟通,协调、处理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优化教育学生的环境,帮助孩子克服惰性。
5.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是学生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教师一方面致力于搭建自我约束平台,如让班干部参与“惰性学生”的管理中,提高“惰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另一方面致力于搭建互帮、互监平台,如“惰性学生”通过互帮、互监可以极大地提高自我约束力,从而逐步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
6.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发更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当小学生获得成功,内心便会产生十分喜悦和自豪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并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每当学生有一点创新的想法都要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1.阅读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2.撰写《
2.教学案例《三角形的认识》 3.《
讲的现象很少出现。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按时完成各项作业,各科成绩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 1.2013年1月文献调研并设计调查问卷; 2.2013年3月对“惰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2013年4月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个人课题读书论坛”活动; 4.2013年5月参加市教育学会的案例评比; 5.2013年6月面向全校开设研讨课; 6.2013年8月撰写读书心得; 7.2013年9月撰写教学案例;
8.2013年10月组织学生参加“战胜惰性”心得交流会; 9.2013年11月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使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学生的变化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惰性学生”的外显行为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大大的改善了,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上汇报交流更自信了,作业能按时认真地完成,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了很多。
(二)社会反映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社会各界反映很好,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领导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七、课题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让学生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有些“惰性学生”的毅力不够坚强,有时会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波动,“惰性”容易反弹。
2.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收获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难度很大。
总之,改变学生的惰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任务和责任,我将一直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