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教研工作,促进教师成长
规范教研工作,促进教师成长
猗氏中心校
一年来,我中心校教研工作紧紧围绕县幼教中心精神及幼儿园园务工作思路开展,结合各幼儿园教研工作重点,以“规范教研,追求优质”为教研工作总目标,主要从理论培训、教材教法、技能过关、城村帮扶四个方面,促进了幼儿园全面和谐发展,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观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为了使教师对新《纲要》精神及新教材教法的贯彻从认识层面过渡到操作层面,促进全体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一是采取园本培训的方法,针对《纲要》的内容,我们组织教师以园为单位定期进行学习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策略。同时还结合工作实际,请骨干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并组织教师开展《纲要》知识的竞赛活动,坚持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原则,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和分类培训。暑假,在县幼教领导的安排下,全体幼儿教师听取了来自太原、运城等幼教专家针对安全、保育、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讲座,在学习的过 1
程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我们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到太原、运城参观学习,学习姐妹幼儿园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教改理念,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三是通过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评优、观摩、研讨等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实践能力。四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学历函授的培训,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五是鼓励教师学习教科研的理论并撰写有关创新教育的文章,例如在新《纲要》精神的学习下,全体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了达20余篇的文章,如《浅谈幼儿早期阅读的有效培养》《扑克牌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游戏的妙用》等,并分别获得了省、市 一、二等奖与优秀奖。
二、做到“一保证” “三落实”,使教研工作常规化。几年来,我中心校教研做到“一保证” “三落实”,一保证是每月两次的三个小时的教研时间,具体是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星期六早上8点至11点。三落实是:一落实教研地点与负责人,我们按年级段将教研分为三组,即:大班一组确定在贵戚坊幼儿园,中班为一组确定在双塔幼儿园,小班为一组确定在崇相西幼儿园,各组以所在园园长任组长;二落实教研内容,我们的教研内容主要有四大块:1.教材教法辅导,2.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3.全项技能过关,4.保教过程中的问题研讨。在每次教研前一周,三个教研组组长在一起研究确定本次教研的具体内容;三落实每次教研的具体形式与方法。
三、进一步兴起岗位练兵活动,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不仅关系教师自身的成长,更是关系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本学期根据上级指示,针对各园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兴起岗位练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选内容,保基本
本学期幼儿园教材有很大变动,在9月份,我们特意安排了教材教法的培训,从各幼儿园选拔出骨干教师,从网上查资料,挖教材,用心准备,尽力拓展知识面,在此基础上分学段对我中心校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感到盲目,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2、常磨课,提质量
本学期我们针对教师的讲、听、评课能力进行了专项研讨。要求各园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结对子活动,坚持 “学”“带”“研”的做法,在听、说、评、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研究的共同体。例如:十月份第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是两节示范公开课,在这里以大班为例具体说一说:第一节是语言活动《坐井观天》,由贵戚坊幼儿园何小伟老师主讲,本节活动设计新颖、步骤缜密,巧妙地让幼儿了解了什么是井,让孩子在轻松地模仿和提问中理解了青 3
蛙和小鸟的对话和含义,整节活动比较成功;第二节是数学活动《按群计数》,由崇相西幼儿园段文敏老师主讲,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提问恰到好处,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法学习按群计数。听完公开课之后,全体教师畅所欲言,进行评课,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们认为评课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评教学目标、评教材处理、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教师基本功、评师生关系、评教学效果等。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全体教师对教研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想法。
3、研问题,共提高
教研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而这种实践经验又来源于日常教学工作,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把自己在平常教学工作中的困惑记录下来,带到我们每次的教研活动中来。在教研中大家共同研究、探讨,通过互相切磋比较、交流反思,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通过具体实践,我们切实感受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的意见和想法被纳入研究的行列中来,教师的意识上得到重视,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逐渐养成带着问题教学,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4、严过关,促发展
10月份我们分两次组织教师进行技能过关,具体内容有:绘画、折纸、弹唱、舞蹈,要求38岁以下教师人人过关,针对每位教师的表现,记录优点与不足,并反馈给教师。让每位教师在发扬优点的同时找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四、城村结对帮扶,促进均衡发展。
一年来,我们进行手拉手城村结对帮教活动,让城中心的三坊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成对子,贵戚坊←→百里店 崇相西←→孙家卓双塔←→大杨,农村幼儿园经常到三坊幼儿园听课学习,三坊幼儿园每月至少一次到帮扶园针对环境创设、教材教法、常规工作去指导。如:孙家卓幼儿园是今年才建起的一所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学期开始,崇相西幼儿园教师就深入到孙家卓幼儿园从幼儿园的管理,到园内、教室的布置,以至教师的教学常规逐班级、逐教师一一细致指导,到目前为止,已帮教四次,达20余人次。在本学期县幼教工作检查评估中,孙家卓的成绩也名列前茅。通过这种灵活、方便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也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目前的教研活动虽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我们的教师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的不够充分;
2、个别教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促进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力争教研中有新的突破。
第二篇:加强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加强网络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沁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
陈翠平
在“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研作为发展中的新事物,给教师、教研员和专家之间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在网络教研的组织与实施中,我县教研室做了一些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广大教师在教中研、研中学、学中教,不断提高自己,享受到了网络教研带来的乐趣,促进了我县教育教学内涵的提升和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标准起步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打造信息化教研平台。制度保障、硬件建设是网络教研正常开展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依托中国现代教育网,于2012年3月份开通了沁县教育网,并在全县各学校建立起30个校园网站,形成县域网络教研平台。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沁县教育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建立健全了《沁县教育信息平台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学校网站信息发布制度》《网络集体研讨制度》等制度,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各学校成立了网络教学研究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网络研究管理模式,明确了网络研究管理职责。选聘电脑技术操作熟练的骨干老师担任网络教研组长,拟订了网络教学研究计划,从人力上为网络教研工作开设了绿色通道,从制度上保证了网络教研常态化、全员化。
二是拓宽网络教研空间,丰富网络教研手段。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力量。为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校长管理队伍,我县通过教育信息网中的网络课堂、精彩视频、教育科研、学科教学、课程改革等栏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建立教师空间博客,推荐学科教改前沿文章、精品教育论著研读、学科教学策略、教学案例引领、问题剖析、课堂困惑交流等内容,真正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点评,相互研讨,共同提高的实时交流平台。
三是创新教研工作机制,丰富网络教研内涵。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是我县深化网络化教研的新策略。在实施中,我们开展了网络个人反思、案例研讨、课改沙龙、说课评课、专家引领等活动,使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整合并放大了教育资源效益,基本上解决了专业支持力量和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
二、高质量推进
在网络教研实施中,我们提出了四个基本模块:
一是一级教案。“一级教案”由全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主备,县教研室审核把关后公布在沁县教育网上,供各学校教师参考选用。各校依据一级教案,经集体备课后形成该校的二级教案,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在二级教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三级教案。一级教案是供全县教师共享的教案,具有优秀性和示范性,但不可全文照搬,各校和教师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增删修改,形成自己的实用的二级、三级教案。
二是网络课堂。“网络课堂”的内容包括课堂实录、微课和课件。课堂实录是指各学校在教研教学活动中安排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录制,录制后要上传在沁县教育网上,供全县教师学习交流。微课、课件的制作本身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课件,上传和大家共享,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三是教师空间。全县教师以实名实校注册个人空间,教师在自己的空间里可自由地随时随地通过写日志、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来发表教育教学心得,展示教学教研成果,并可进入他人空间点击评论、对话交流、互学互鉴,共享成果,提高教学效能,努力打造个性化的独具魅力的教师空间。
四是教研室主页。教研室主页由县教研室设置,内容包括教研计划、教研总结、县组织的教研活动、教研信息、教研新体会、教研新观念、教研教学指导意见等,为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分享研讨平台。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模块运作做了具体要求:一是内容要求,无论那个模块内容,均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教研教学热点、焦点问题,具有优秀性和示范性。二是数量要求:每个学校、教师每月、每学期在模块内容和访问点击率要达到规定数量以上。三是时间要求:“一级教案”和“网络课堂”要提前一周上传。
三、高效益运行 一是树立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网络教研水平。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使教师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首先是资源观念。引导教师走进网校,从中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学到先进的教学经验,了解到很多教学动态和信息,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发挥的作用,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其次是教研观念。让教师明白网络教研是利用网络优势对常规教研的包含和放大,是基于网络的常规教研。它可以解决常规教研中的资源短缺、局限于一些孤立、零碎的教研活动的问题,与教学同步,进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和实效。第三是合作观念。鼓励每个人都要参与,一方面可以从中得到体验、感悟和收获,另一方面也要关心和帮助别人,在关心、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获得提高。
二是抓住时机,适时培训,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能力。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因计算机水平有限,操作能力较差,故参与网络教研面临很大困难。对此我们先后进行了浏览网页、查找下载教学资料、课件制作、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培训。要求教师们在参加各类培训后,认真撰写培训心得并上网交流。包括在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也及时发布,以便迅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帮助,使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是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保证网络教研的实效性。“网络教研”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互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实现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我县教育网开通后,发动教师利用“博客”所提供的现成模板,搭建现成的网页框架,设置添加、删除栏目,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以最简洁的方式制作个人主页;让教师利用“成长博客”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同时,将凝聚了教师智慧与心血的文章,上传到网络,与全国同行一起分享和交流,得到更多的教师的建议,对教师们的专业提升很有帮助。
总之,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县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网校建设发展名列前茅的成绩获得了全国现代教育网的肯定,网络教研的相关经验也在全省做了交流推广。今后我县仍需要坚持网络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只有这样广大师生“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才不再是美丽的梦想;广大教师踏上网校的快车道,乡村教育“同在阳光下,城乡均发展”也将不再是沉甸甸的期待!
第三篇:有效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有效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姓名:陈键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中心学校
通信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中心学校442325
联系电话:1345127336
3有效教研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也是一种坦诚、包容的学习文化。我校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促进教研活动的经验。
一、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使教研活动具有群体互动性。不以行政领导为核心,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每个教师都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甚至组织、主持教研活动,形成互为主角、互为配角的积极依存关系,推动教研组向互动互惠的学习共同体转变,强化教研组的教研功能。在学科研究室的带领下,各教研组的中青年教师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学习、研究、写作等一系列过程中,培养科研意识,使视野逐渐开阔。
二、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使教研活动具有稳定性。
确定学科教研日,每周各备课组设定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日。通过这项制度达到以下几点目标:努力增强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树立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的观点;对每位教师提出新学期的教研目标、要求,并定期反思,找出差距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抓常规,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好课、出一份优质试卷、写一个典型课例、一篇论文、读一本教专著;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营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交流,由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的教研氛
围。
三、采取反思型教研模式,使教研活动具有实践反思性。
如何提升教研效果?应针对新教材的教学实际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学研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设计行动方案,根据班级教学实际实践练习,并进行教学观察与反馈,使教研取得很好的实效。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自我革新。模式是“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无论是组内教研课,还是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都要做到:课前磨、课上思、课后评、教后写,并及时收集有关资料(教案、案例、反思、课例评析、学生参与等)归档,在反思中发展。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实行一人开课,全员参与。首先是人人开课,层层筛选,确定最佳人选;其次是磨课,参赛教师反复听课、评课,出谋划策,制定最佳上课方案;最后是参赛教师反复琢磨教材,不断齐整思路,从容参赛。
四、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组内的教研课要“三上三反思”,教师第一次试上课一般会有很多不足,经过评课、反思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然后再上课、评课、反思,无论是对上课的教师还是组内其他教师都是一种促进。
五、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使教研活动具有专业引领性。
多请专家评课,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的教育行为及其今后教学的教育理念,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教育行为方式。专家的评课不仅向教师展示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反思的示范。
第四篇: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本文作者:姚淑玉 好范文原创投稿
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创建特色化学校和落实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重要措施,开展校教研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能否实现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把加强教师培训,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来抓,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必须具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必须具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
1.注重集体培训
培训时,注重在形式上抓“活”,即将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单科培训、年级培训相结合;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培训相结合;外出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观看名师讲座与听后讨论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在内容上求新,即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学校要求教师边培训、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2、大力提倡教师外出学习
汲取先进理念,以便在教学中少走弯路。
3、从分发挥电子备课作用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接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培训。
4.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为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养成"实践、总结、反思"的习惯,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反思,以达到一步步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学校坚持开展“七个一”活动,即要求教师每学期交一份高质量案例,每月交一份高质量教学反思;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并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构想;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上交一个优秀课件。在学期末进行展评,分类汇编成册,载入教师成长档案,纳入期末“一评三考”考核范畴。
5.重视校内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作用
教师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积极开展“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教研,达到互助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一是集体备课。把各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划分若干研究小组,由每组小组长负责开展活动,教师采取研讨形式,针对教学内容谈自己的想法,旁听者可补充,在教学上扬长避短。在备课中,力求做到八备: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式;备优化教学过程的大体设想;备教法学法的选择,备教学手段的运用;备教学效果的预测、反馈、调控,体现了个体化的教学风格。备教材分析,弄清本课在本册本章教材中的编排意图;备学情分析,指出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备教学目标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措施等。
6.鼓励教师阅读大量的教学书籍
通过研读他人经验,力图在解读别人的同时认清自己;在借鉴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培养教师养成博学、善思、勤写的习惯。通过广博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搜集和教材有关的资料,课堂上厚积薄发,从而焕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要学会思考,一是对课堂的思考;二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思考;三是在阅读中思考,并敢于质疑。
二.加强校本教研是学校课改的永恒动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成为教研者。教学研究应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教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课堂教学实际的问题上,把“切入点”放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体研究、微型教研,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1.形成良好的教研工作氛围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学校要努力把教研组打造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心理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一是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学团队;二是加强专题研究。通过“上课、听课、研讨、反思、评价”的研究过程,有力的促进校本教研工作;三是提倡微型教研。即小范围教研,使教研突出目标多样化,思路清晰化。
2.按学科分组开展教研活动
如:教学能手示范课,学科带头人研究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新上岗教师汇报课等。每次课后都按照执教者自评(反思)——教师互评——领导点评——执教者谈体会——听课教师谈感受的步骤,认真评课,达成共识,资源共享。要加大推广听课的力度,随时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随听随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效果。
3.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大力挖掘学校资源优势,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要求他们互相学习、研究、咨询。积极开展系列教学活动。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实现双向交流
请教育专家进行专业引领,指
导学校教研工作,同时,校际之间进行教研交流活动,让教师走出去,充分彰显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魅力。
2007.12.3
第五篇:夯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夯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仪陇县实验学校
袁绍伟
袁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而不学,工作就将平庸;教而不研,教学就会凝固。尤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则更显出它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提升办学品味,实现育人目标,我们仪陇县实验学校紧抓课改的契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在校本教研上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健全教研制度
当前,新课程已经进入实际的运作与推广阶段,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各界对师资培训、政策支持、物质保障等给予了较多关注,但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作为内因之一的学校教研制度,则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深层因素。因此,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的教科研制度。新的教科研制度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改造传统的备课、说课和评课制度,自觉地体现新的改革取向。
(一)学校教科室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规划,负责选定学校主课题,制定主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选题、立项、过程(档案)管理、跟踪指导、阶段小结、测量评估及推广工作。同时要做好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播工作,开好教科研信息交流会,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教导处要搞好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把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每个学科组都必须围绕学校主课题有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子课题,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与教学研究,都必须有小专题研究。
(四)由教科室制定出科(级)组的工作制度,加强科(级)组管理。具体有《计划制度》、《例会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
学校把进行课题研究作为教师考核、评职、聘任、评先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并在舆论上、经费上全力支持教研工作。
二、强化师资培训
(一)走出去,请进来。为尽快转变学校教师教学观,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近两年来,我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尤其是加大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2010至于2011学更是把这一活动推向了高潮。在这一年中,学校分三批次共组织100多名教师到成都名校(高新区和平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蹲点学习。还选派部分教师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每次外出学习后,教科室及时召开外出听课教师的座谈会,交流感想,并要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写好听课学习体会。在走出的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四川省教育会王仕弟、县教师进修校教导主任张涛来我校作研究性学习经验报告;邀请了成都高新区和平学校、南充职教院附中、南充五星小学的教师到我校献课。并与高新区和平学校、南充职教院附中和南充五星小学“联姻”,结成姊妹校。通过这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拓了我校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育人观念。
(二)名师导教。所谓名师导教,就是定期邀请一些在教育教学上有独特建树或已取得较大成绩、在县、市、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专家来我校实地指导教学教研。我们的做法有两点:
1、外聘专家进行名师导教。自05年建校以来,我校已有计划地组织了10次名师导教系列活动,特聘县教科室副主任蔡德国、教研员吴林涛、林首中分别为学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首席指导教师。
2、内挖骨干进行名师导教。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本校教师,所以,我们在外聘专家、名师、领导来校讲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本校教学骨干、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本校的县、市、省级学科带头人、名师等骨干教师上公开课、作科研讲座,一方面为教师提供示范,解剖案例;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公开选拔,推荐优秀青年教师承担名师导教讲学任务,充分展示了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这些通过层层筛选评比出来的专业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不可低估,他们的引领贴近实际,亲切感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三)抓好读书工程。德伯里说,“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阅读使人美丽,阅读使人进步。
我校每期都举办读书节活动,鼓励学生、教师好读书、读好书。并为教师规定了基础篇、拓展篇、实践篇三个板块的100部书目。在读完相关书后,要求教师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一学期还将进行一次书面考试。
三、创新教研模式
(一)问题式教研。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计划——行动——总结”铺设的“问题式”教学研究的旅程。目前,我校问题式校本教研主要采取以下的基本流程。
1、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在每学期开学,我们就将“问题式教研”表格下发到各个学科组,让每一位教师罗列出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疑点问题,然后由学科组长牵头,组织全组教师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进而聚焦出其不意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炼出有实用价值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样,学科中出现的问题就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并最终形成校本教研的主要研究课题。
2、团队合作,策划预案。问题确定了以后,必须要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初步行动方案。按照学科的不同,学科组长担任问题式教研方案的主创作者。然后由他组成一个核心小组,共同拟出一份问题教研实施方案,提交同组教师讨论。方案的制定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必须服从于“问题的解决”,最终服从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后的研究就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操作。当然,这种行动前的方案设计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行动中还可以作调整。
3、立足课堂,开展行动。行动是设计方案付诸于实施的过程,我们要求教师行动必须立足于课堂,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并敏捷地调整教学行为。在实施方案中进行教学展示、评比、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如研讨课,我们采取的步骤有:课后,开课教师谈思路,讲困惑;听课教师找问题,说看法;专家作分析,明思路。然后再根据碰撞与交流中达成的共识,再将这种共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
4、总结评价,提炼成果。一学期教学结束,各学科组必须对问题式教研进行总结与提炼,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们一要整理和描述问题研究的概况,研究者要回顾问题研究的全过程情况,进而进行去粗取精的剪裁,整理成典型案例,要特别重视那些有价值的教学细节。二要在回顾与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设计与行 4
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要从理性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所隐含的理念。揭示带有规律性的教学经验。
整个学校的“问题式”校本研究的过程就在“问题——计划——行动——总结”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二)反思式教研。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我校开展的反思型教研活动是以自我反思为基础,在教学研究群体中共同合作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活动。以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为基本形式。进行教学前反思,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具有前瞻性,使教学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进行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样使得教学行为具有自控性,促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后反思,很多老师自觉地带录音机进课堂。逐渐地使自我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除此以外,学校还大力提倡教师在阅读后反思,在教育实践中的每个环节反思,并且提倡教师做“听课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的教育教学札记,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教师将个人反思与群体反思融合起来,在互补共生中进步,在合作互动中成长。
(三)联动式教研。如何拓宽教师的思路,来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共享优质的资源,来实现校本教研的高位有效运行?如何创新教研的形式,来促进区域内教师的整体发展?我校与区域内的学校在新政督导组的组织下一起开创了联动式教研模式。目前开展教研的学科是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种教研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域内学校所面临的各种 5
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由数校教师组建而成的团队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研究现场的教研实践活动。其特点是强调共性问题的解决、跨校教师间的合作、本土化“专家”的引领、系统化的活动操作。为推动联动教研的有效运行,我们关注支持体系的创建,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组织体系、队伍体系、平台体系、制度体系。
(四)课题式教研。所谓课题式教研活动,就是围绕教学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的理论上的探究,或围绕某一教学理论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上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些热点的话题,预示着教育教学的走势,或者显露出教育的潜在危机,这些问题正是人们热切关心的也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去攻克的难点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具体的做法是:确定研究的课题——进行课题的论证和申报——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案——进行课题前期培训——全面展开研究——申报结题——进行推广。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过程资料要注意保存,可以不必太规范,但要注意真实性、原始性,资料要存档。近年来我校已结题的课题有两项获国家级一等将、两项获市级一等将、三项获县三等奖。
(五)磨课式教研。在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教研形式:磨课。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和专家的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一课三磨”,在上公开课时,一课四磨,甚至更多,好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通过磨课,我校在各级竞教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两人获国家级一等奖,12人获市一等奖,11人获县一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将在新课程“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广阔天地里,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凭借“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在执着教学的背后痴心不改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升华教学的行为,用行动来擦亮教育的梦想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