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参加农村支教的意愿及分析
大学生参加农村支教的意愿及分析
——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李丹
(湖北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襄阳)
【摘要】:自国家出台“三支一扶”政策以来,大学生下乡支教问题备受关注,但支教学生的意愿到底如何,怎样提高他们的支教积极性,却是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文理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了解了他们对于下乡支教的看法及意愿,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他们不愿意支教的原因,最后据此提出了一些促进支教活动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下乡支教;意愿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下乡支教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我国现有师资的一个重要方法,深入研究和优化下乡支教这一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大学生就业来看,2009 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6 月 10 日在京发布,显示 2008 届大学毕业生中仍有 16. 51 万“啃老族”(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人保部统计显示,全国今年有 610 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去年未就业的毕业生 100 万人,总计 710 万人左右。这些醒目的数据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这就迫切要求国家对这一状况进行及时调控。从我国的教师发展来看,“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农村的教师数量增加不少,但总体数量仍然不足,很多偏远地区甚至一般的农村县、镇、乡、村缺少教师的现象依旧十分严重。据教育局统计,未来 5 到 10 年内将有大量的教师到达退休年龄,因此吸纳年轻教师显得非常重要。而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展,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也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如果没有一批年轻有为的学习能力强的老师补充留下的空位,课程改革将无法推行。就全国来看,按照教育部制订的编制管理办法标准,以现有的班级数量和每班的应配教师数量计算,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少 50 多万,这其中还不包括近年来初中招生的大幅度增长和高中招生几乎翻两番这两个重要的因素,也没有考虑多数地方学制由 6—3 转变为 5—4 的变化,这样计算的话,初高中教师缺少的问题更加突出。由此看来,国家急需引入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去推动西部、农村及灾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教育部于 2006 年颁布第 16 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其指导思想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支一扶”政策。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这一政策出台为教育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各个高校每年都开展各种不同的支教活动,如暑期义务支教、毕业生西部及下乡支教等。在汶川和玉树地震后,随着灾后地区的重建又兴起了一批到灾后地区支教的队伍。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三支一扶”的行动中。对于师范专业生来说,“下乡支教”已成了最近的热门词汇。各大高校有很多支教类的实践支队,他们曾以饱满的热情为教育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然而,大学生下乡支教是否真的出于自愿,如何真正提高他们支教的积极性,却是我们不得不深入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以湖北省咸宁学院为案例,对该校大学生下乡支教的意向及看法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该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地研究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正确评估其就业前景,促进支教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运用数学统计软件分析问题。首先,面向在校大学生总共设计了 300 份调查问卷,向师范专业及非师范专业各发放了 150 份。实际收回了 278份,其中师范专业 141 份,非师范专业 137 份,问题涉及到大学生下乡支教的了解、看法、意愿及原因、对国家支教政策的建议等方面,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支教的意愿。其次,对问卷上的各个问题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得出具体的结论,给出意见。
三、调查结论
* 收稿日期: 2010 - 10 - 22
第二篇:大学生支教意愿问卷
同学: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们的支持和合作,我们是杭州师
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支教意愿方面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对于支教的认识。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反映您的真实看法。希望您积极参与,调查可能要耽搁您一些时间,请您谅解!
1、你的性别:A、男B、女
2、你的家乡属于:A、西部B、中部C、东部
3、你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F、博士
4、你是否是师范专业A、是B、否
5、你是否有意愿参加支教活动A、是B、否
6、你是否参加过支教或类似活动A、是B、否
7、你觉得支教多长时间适合A、寒暑假B、一学期C、1年
D、1年以上E、无所谓
8、如果你去支教,你倾向于去哪些地方进行支教?
A、自己家乡的贫困地区B、西部落后的地区
C、交通不便的山区D、都可以接受
9、如果你愿意支教,你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参与?(可多选)
A、热爱教育,乐于奉献B、锻炼自己,磨练意志C、国家政策的吸引
D、就业压力大,先支教也缓解就业压E、一时冲动,盲目跟从F、高校的鼓励
10、如果你不愿意去支教,原因是什么?
A、父母不同意B、自己不想去C、条件艰苦,怕自己坚持不下来D、没有时间
11、你觉得大学生支教活动是否有意义?
A、很有意义B、意义一般C、意义不大,表面慈善D、毫无意义
12、你觉得支教活动对当地学生有哪些影响?
A、新的知识B、更为广阔的认识视角C、对生活更美好的向往D、支教离开后更多失落
13、你觉得支教还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走过场,没有实质性效果B、对大学生资源的浪费,大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C、扰乱被支教地区的正常生活状况D、志愿者水平不一,经验不足,难以胜任
E、志愿者为功利性目的,缺乏热情F、学生一时新鲜,学习兴趣不持久
G、支教团队走后,学生会感到落差而更失落 H、其他
14、若你可外有增加其他的讲授内容,包括:(可多选)
A、励志故事B、时事新闻C、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D、英语,电脑等实用型的知识E、自然或人文社科知识
F、自己专业知识的简单传授G、其他
15、请您谈谈对大学生支教的看法?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意愿问卷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创业意愿问卷调查及分析
北京服装学院自2005年开始开设《创业学》全校选修课,授课学生涵盖了全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纺织材料、经济管理、工信等多专业,艺、工、经跨学科的2-4年级本科生。
本问卷是在《创业学》结课时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时间选择、创业知识、创业态度和创业困难的看法,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
所回收的问卷是对2007-2008学年两学期《创业学》课程的213名学生的调查,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占20%,服装设计专业占30%、纺织材料专业占10%,经济管理专业占35%和工信专业占10%。问卷包括15个问题,每道题的统计数据是基于学生的有效选项计算而得。问卷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调查问卷分析
(一)对毕业的方向选择及就业的认知调查
1、毕业后的方向选择
在问及被调查者本科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并对“工作、考研、出国、创业和继承家族企业”五个选项进行排序,各选项重要性指数结果(见图1)显示:毕业后选择“工作”被排在第一位;“考研”排第二位;“留学”被排在第三位;而“创业”被排在第四位。因此,被调查者个人对毕业后的方向选择,并非首选“创业”,而是首选“工作”,其次是“考研”和“留学”,选择“继承家族企业”的人数最少。
图1 被调查者个人毕业方向的选择
2、父母对被调查者的期望
问及被调查者“父母对自己毕业后的期望?”,对“找个好工作、考研、出国、创业、继承家族企业、不管你和当官”七个选项调查结果(见图2)显示:选择“找个好工作”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1%,被排在首位;其次是“考研”和“出国”,而“创业”被排在第四位,这与图1中,被调查者个人对毕业方向选择结果相一致,表明学生本人与家长对毕业后的方向选择相吻合,都未将“创业”排在首位。
也有7.5%的学生认为家长采取“不管”态度, 选择“当官”和“继承家族企业”的人数最少。
图2 父母对被调查者的期望
3、毕业后对就业单位的意向
问及毕业后,按自己的满意程度对就业单位的意向,即:“机关、外企、国企、私企、院校、媒体和工厂企业”七个选项进行排序,各选项重要性指数结果(见图3)显示:“外企”被排在第一位;其后是“机关”、“国企”、“媒体”、“私企”和“院校”;而“工厂企业”被排在最后,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被调查者对毕业后就业单位的意向。
图3 就业单位满意程度排序
(二)被调查者对创业的认知
1、是否会选择“创业”
问及被调查者是否会选择“创业”,有80%的人回答会“创业”,表明选修《创业学》的学生中,大多数是打算“创业”或对“创业”感兴趣,也反映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图4 是否打算创业
2、是否了解创业
问及被调查者是否了解“创业”,由于本问卷是在《创业学》结课时发放,因此,有79%的被调查者认为“了解创业”,达到了《创业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图5 是否了解创业
3、选择创业的原因
问及被调查者为何选择创业(多选题),调查结果显示(见图6):选择“实现个人价值”的学生所占比重最大,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大多数中国创业者的创业原因所在,并非因为“挣钱多”才创业。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自由不被别人管”和“不愿给人打工”的所占比超过了40%,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追求“自我”的个性。选择“挣钱多”的人仅占34.9%,位居第四。选择“就业难”所占比重最低,这与在校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够了解有一定的关系。
图6 选择创业的原因
4、想成为企业家吗?
问及被调查者是否想成为“企业家”,有68.8%的学生选择想成为“企业家”,另外有13%的人选择成为企业家是自己“最大的理想”,只有18.1%的人认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表明被调查者对企业家的敬仰,把成为”企业家“作为自己创业的终级目标,而《创业学》课程的讲授有利于大学生企业家素质的培养。
图7 对企业家的认识
(三)创业风险及困难的认知调查
1、对创业成功机率的认识
问及被调查者创业的“成功机率为多少”,结果显示(见图8):有55.7%的人认为创业成功机率为50%;而仅有3.3%的人认为成功机率在90%以上,较客观地反映出被调查者对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的机率”的认知;有19.3%的人认为创业成功机率仅为30%。
图8 创业的成功机率
2、对创业风险认识
问及被调查者创业“风险”的大小,结果显示(见图9):有60.7%的人选择了“有风险但我能成功”,表明了被调查者面临风险的自信;认为“风险大”的占35.9%;而认为“风险小”的所占比重最低,仅占3.4%,表明被调查者对创业“风险”的认识和自信。
图9 对创业风险的认识
3、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
问及被调查者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结果显示(见图10):有85%的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表明创业的客观环境中,大学生认为筹集资金是最大的问题;其次是“不知道怎样做?”和“难以找到好的合伙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42.3%和41.3%,表明了在被调查者的主观因素中,“不知道怎样做”和“寻找好的合伙人”为主要问题;而选择“没有好项目”的所占比重为33.3%,表明被调查者对创业项目已有了意向;选择“家里不支持”创业所占比重最低,仅为7.5%,表明家庭的干预,不是影响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图10 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四)创业时间、行业及方式的选择
1、选择何时创业
问及被调查者选择何时创业,结果显示(见图11):选择“工作几年后”在创业的所占比重最高,达67.9%,表明现在大学生对创业较为理性,认为工作几年,待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金和社会关系后,再选择创业,成功率会更高。
同时选择“在校期间”开始创业和“毕业后”就创业的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1.5%和8.1%,表明目前大学生对心血来潮式的冲动性创业持否定态度;选择“有了钱后”创业的人所占比重较低,为7.7%;选择“30岁后”和“40岁后”在创业的人所占比重最低,表明被调查者认为30-40岁后创业为时已晚,应在工作几年后,30岁以前这段时期创业较为理想。
图11 选择何时创业
2、对毕业后选择创业的看法
问及对“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2):有81.2%被调查者认为虽然敬佩创业,但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在创业,这与图10显示的结果相一致,表明现在大学生对“创业”较为理性;认为“敬佩但自己不会选择”创业和创业“不明智”所占比重较低,分别为8%和1.4%。
图12 毕业后选择创业的看法
3、创业领域的选择
问及选择在哪个领域创业,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3):选“服装”行业的所占比重最大,达22.7%,另外有17.1%的人选择“广告”行业,这两个专业是我院特色创业;选择“做生意”和“商业”所占比重也较大,反映了我院经管类学生创业领域的选择意向;而选择“咨询服务”和“开工厂”的所占比重最小,与学生资历所限,难以胜任咨询服务;另外,学生对做实业,开办工厂企业缺少兴趣,与图3结果相以一致。上述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领域的意愿。
图13 选择创业的领域
4、创业方式的选择
问及被调查者的采取何种“创业方式”,结果显示(见图14):“与朋友一起”创业所占比重最大,达到63.7%;其次是“与同学一起”创业,占20.3%;“自己单干”占9.4%;而“与父母一起”和“与亲戚一起”创业占比重最小,仅为4.2%和2.4%,表明目前大学生创业伙伴的选择是朋友和同学,而非亲戚。
图14 创业方式的选择
(五)创业资金的来源
问及被调查者创业“启动资金的来源?”,结果显示(见图15):选择通过公开渠道“融资”的人所占比重最大,达41.5%;其次是“朋友一起凑”,占领37.7%,创业者大家一起凑钱也是较常见筹集资金的方式;选择“家里提供”资金占比重较小,为11.8%;选择“自己攒”和“借钱”的所占比重最低,表明通过自我积累资金所需时间长,而从非公开渠道借钱成本又高,难以承受。
图15 创业资金来源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选修《创业学》课程的学生对“创业”相关问题的认识。从整体上讲,目前大学生对“创业”是持积极的、肯定的、理性的和客观的态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大多数学生选择会去“创业”,但对创业的时间、方式和领域选择,较为理性。希望毕业几年后,积累了一定经验、资金和社会关系,在创业,有助于创业成功;愿意与朋友和同学一起创业,而非亲戚;创业领域大都与所学专业有关。
(二)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动因不完全是就业难,而是为实现自我价值。创业并不是为了“挣钱多”,而是想成为“企业家”,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创业初始资金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同时大学生更青睐利用正规金融渠道融资,或朋友一起凑,不愿意向家长要或借钱。
(四)对创业风险的认识较为客观,对成功也不盲目乐观。但表现出即便有风险,自己也能克服的自信心。
三、《创业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大学生对“创业”是持积极的和肯定的态度,许多学生都表示会选择“创业”。目前政府又鼓励和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创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最终能成功创业。
(二)创业教育的重点是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许多学生有强烈的成功欲,想成为企业家。表明现代大学生对成功创业者的崇拜和敬仰,学生梦想通过创业和个人奋斗,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就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特有的精神素质。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精神是企业家的不竭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上述特性,使大学成为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创业者的熔炉”。
(三)创业教育中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创业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要求从选题开始,对创业项目、内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还包括选址、产品定价和推销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分工协作最后共同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这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合作、献计献策、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这一过程要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好处,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我国高学历人员创业将成为主流。创业热潮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十分重要而活跃的现象。创业者及其成就倍受社会关注,并得到大众的认可。目前我国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不在仅仅是大学生的一个梦想,而是一个可以现实的理想。
第四篇:大学生求职意愿及需求市场调研分析
大学生求职意愿及需求市场调研分析
一、调研的目的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开始关心起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调查大学生的求职意愿及需求市场对我们未来的就业形势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只有通过调研,了解大学生自己本人的求职意愿,才能对他进行相关的知识教导和培训,才能对他进行良好的指引。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对需求市场进行调研,只有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现状,才能针对性地对学生和市场进行调配,使他们都能选到自己满意的职业和适合的人才。
二、调研的内容
调研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大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做的职业意愿调研;二是对现在社会市场需求了解和调查。
(一)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调研
1、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对专业发展前景的了解情况
2、大学生目前的职业规划情况
3、大学生自己的求职意愿
(二)对市场需求的调研
1、企业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
3、市场需要这样的人才
三、调研的对象
(一)调查怎样的大学生
1、调查所在大学的学生
2、调查身边朋友所在的大学
3、调查知名大学的大学生
(二)所要调查的市场的范围确定
1、调查所在地区的企业需求状况
2、调查某些知名企业的需求状况
四、调研表(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更简单的收集被调查的意愿和需求,可以把已经确定了的调查课题进行概念化和具体化,是调查中所不能缺少的关键的手段。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五、调研的时间安排
第四周,设计整个调研过程的初稿并制作初步的PPT
第五周,设计调查问卷
第六周,上网收集资料
第七周,向自己所在大学发放调查问卷并走访身边的大学
第八周,回收调查问卷并做初步整理
第九周,走访身边的市场或某些代表性的市场,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第十周,回收并整理所有的调查问卷
第十一周,分析整理回收的调查问卷,得出初步的结论
第十二周,检查调查资料和结果是否有误
第十三周,向指导老师和专家请教
第十四周,完善调研报告和PPT
第十五周,对整个调研结果进行审查,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完善 第十六周,修改并完成整个调研报告和PPT
第十七周,提交调查问卷、调研报告和PPT
六、调研的地点
以下地区作为调研的地点:从化、广州等地
1、从化以及广州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
2、其他地区的高校进行网上调查
3、附近所在的企业
4、某些知名的企业
七、调研的方式和方法
(一)、调研的方式
1、通过网络这个宝库收集相关的资料
2、询问身边的大学生
3、请老师和专家提供相关的信息
4、亲临大学和市场进行调研
(二)、调研的方法
1、电话询问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八、调研的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一)、调研资料的整理
1、资料的接收
2、资料的整合3、资料的审查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1、调研资料的分类
2、调研资料的汇总
九、调研报告递交的方式
(一)、以电子邮件的形式
等到调研结果出来,整个调研过程结束时,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给老师发我们的调查报告、调查问卷和PPT
(二)、书面的形式
调研结束时,我们会把调研过程所制作的整份调查报告、调查问卷和PPT打印出来交给指导老师
十、整个调研的组织计划
(一)、设计整个调研的初步报告和PPT
(二)、设计调查问卷
(三)、上网对自己的朋友进行调查并利用网络来收集资料
(四)、利用问卷对身边朋友进行调查,到附近高校进行调查
(五)、利用问卷对身边市场进行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研
(六)、回收调查问卷
(七)整理分析收集到的资料
(八)、向老师和专家请教
(九)、总结出调研结果并完善调研报告和PPT
(十)、提交调研结果
十一、调研的费用预算
打印费、车费等
第五篇:有关农村大学生毕业返乡意愿的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大学生毕业返乡意愿的调查报告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现在是一个契机,应鼓励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为„三农‟服务。三五年内,我们的基层干部素质和农村教师素质就会得到大的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高等教育问题逐步凸显了其重要性。培养农村大学生是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对“三农”服务成效的体现是农村大学生的出路问题。而农村大学生返乡贡献则是最直接有效的促进农村发展的方式。为吸引毕业生返乡创业,做村官,各地纷纷实施了各种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村有志青年把发展目光投向了家乡,毕业返乡贡献。为了了解目前在校农村大学生毕业返乡的意愿,以及他们在大学中的学生,工作和思想状态,从而大体上预测未来几年内高等教育给农村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在各大高校对农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各大高校的农村大学生。学校有: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琼州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覆盖的生源地有辽宁,黑龙江,吉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浙江,青海,广东,江苏,江西,安徽,天津,海南,四川,湖南,湖北等。
调查问卷由选择题和补充题组成,从调查对象来源地经济情况、对调查对象的教育投资、调查对象的返乡意愿以及调查对象在大学中的表现四个方面组成。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此次调查采用了网络调查的方式。通过QQ邮件,校内投票等方式共搜集有效调查问卷160份。对收集到的答卷首先按各选项进行整理统计。之后分别按年级,生源地做了详细比较。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我们首先对农村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教育投资数额,以及家庭年收入进行了调查。45%的学生教育投资约为45000元,20%为70000元,另外分别有15%的调查者花费为80000元和95000,另有一小部分农村学生教育投资为超过10万元,最高为20万元,比率为1%。在家庭年收入方面,18%的学生年家庭收入为10000元以
下,64%的调查对象家庭年收入为10000~20000元,30000~40000元的家庭占8%,另有8%的家庭年收入超过50000元。此外,有2%的学生家庭收入不稳定。
通过分析所得数据我们发现农村大学生的平均教育投资约为60500元,而家庭年收入平均约为12800元,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农村家庭4.7年内不做任何高额消费来供起一位农村大学生。
2,在生源地经济发达程度方面的调查有以下结果:62%的学生所在村的经济发达程度处
于县(市)的中下等水平;9%处于下等水平;20%在中等水平;7%处于中上等;所在村经济处于所在县(市)上等水平的仅占2%。对于村内是否有企业的问题,91%的调查对象表示村内无任何企业。仅有9%的学生所在乡有企业。这些学生大多分布在江苏、浙江等较富裕地区。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大学生的来源地经济普遍落后。这些农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技术,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3,对于毕业后是返乡就业或创业还是留在城市中的问题,38%的农村大学生选择毕业后
在城市中找个稳定工作并定居在城市;33%会毕业后先在城市中工作几年,有了积蓄再回乡创业。另有21%的学生会在城市中创业并定居在城市,但会投资家乡建设;有7%的人会立即回乡就业或创业。在返乡后发展方向的选择方面,57%的调查对象倾向于在农村做企业家,14%选择做村官,29%会做承包,而选择做小生意和找份工作的各占5%。
统计数据表明,近四成的农村大学生不愿返乡。大部分农村大学生会在城市发展,在有了积蓄的前提下才会返乡贡献。但是仍有一部分回乡热情很高涨。虽然各级政府都有对返乡大学生的优惠政策,但有返乡意愿的大学生仍是少数。
4,在考虑是否返乡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方面,55%的调查对象把自身发展放在了第一位;
此外的24%更注重父母对自己能走出农村的希望;另有15%把家乡的地理条件做为考虑因素。7%考虑到了工资的问题。
5,在对农村大学生在校的表现统计中,55%的农村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社会工作突
出,工作积极性很高;21%在学习和工作方面表现都很优秀;16%自我评价为学习成绩较差,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另有8%厌学,感觉上大学没有意义。
从这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农村大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不很突出。一半学生成绩仅在平均水平。近两成学生成绩较差,甚至有部分厌学。增强这部分人群的危机感,强调
责任意识,促进农村大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调查中总结出的问题
1,对农民来说教育费用的仍旧过高,绝大多数家庭依靠借债供应学生。在教育部主办的“高
校可持续发管理论坛”上,专家们曾提出“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花费”,如今依然是这样。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公立学校教学质量下降,为了受到高水平教育,绝大多数农村学生选择就读私立学校。这使初高中的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一些地区的“重点班”甚至要出天价。
2,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而目前的优惠政策并未能吸引足够多的大学生返乡。在中央的推动下,农村发展有个很好的政策支持,但考虑到个人发展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很多农村大学生还是选择留在城市。政策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农村大学生落户难的问题。故农村吸引人才返乡的大环境还需要改善。
3,对农村大学生的宣传和教育还不够到位。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部分农村大学生对大学
生返乡服务“三农”的政策,意义等并不了解。他们没能将农村建设与自身联系起来。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对返乡政策的普及。
4,部分农村大学生在大学中并未能严格要求自己,没能形成危机意识。农村大学生肩上的职责和面对的竞争压力都过与城市学生。农村对农民大学生的投入应该得到回报。事实却告诉我们,1/5的农村大学生成绩较差,甚至部分人存在厌学现象,这部分同学是在浪费家人辛苦拼出来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了使高等教育真正给农村发展注入活力,提高农村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解决办法
1,针对农村家庭难以承担教育费用的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1)增加农村公立学校师
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农村学生向私立学校的流动。(2)提高对农村学生的生活补助以及降低助学贷款的利率。(3)在大学中增加勤工助学岗位,鼓励更多农村学生自立自强。减少家庭负担。
2,在吸引农村大学生返乡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农村的企业的政倾斜以及承包责任优惠,简化办公程序,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2)对返乡工作一定期限且有成绩的农村学生,可以推荐到城市特定行业工作。已解决部分学生因个人发展原因犹豫回乡贡献的问题。(3)从基础设施上改善农村的风貌,使大学生感受到农村生活环境的优越性。比如一些地区采用安全卫生的沼气供暖供电,普及卫星电视等等。
3,对于农村大学生对返乡相关政策不了解的问题也有简单高效的措施:
在大学中广泛开展农村大学生返乡政策分析讲座。将只能在新闻上看到的名词带到大学生中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农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政策。在他们当中形成一种概念,把回乡贡献作为毕业后的一条出路。
5,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大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大学是一个自由汲取知识的环境,个人要达到高目标必须要有强烈的好胜的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农村走出去的学生很容易在外界繁华的环境中迷失自我。要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必须从思想抓起。每所大学的自强社都应该把对农村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而不只是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危机教育,加上学习和社会工作方面的正确引导才能确保为农村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五,总结
本次调查通过对调查对象来源地经济情况、对调查对象的教育投资、调查对象的返乡意愿以及调查对象在大学中的表现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村大学生问题的一个方面,毕业返乡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了解农村对教育的巨额投资、农村落后的发展现状、大学生在大学欠佳的成绩已经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返乡意愿提出了一些客观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总结出解决方案。希望此次调查能引起广大农村大学生的思考,认真反思自身的过失,并及时弥补。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不时想起农村对自己的付出,能记得自己要感恩,能记住自己根在农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我们相信,农村大学生能用智慧建设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