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磨课过程及教学模式构建(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3: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磨课过程及教学模式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磨课过程及教学模式构建》。

第一篇:教师磨课过程及教学模式构建

二年级磨课过程及教学模式构建

一、磨课的作用 1.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磨课的开展一般是以分学科,分年级段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参与的教师都比较熟悉教材,对教学内容看得比较准,理解得比较深刻。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有利于营造出浓郁的教研氛围。

2.促进教师成长

磨课让每位教师都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和听课教师。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如何准确、高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这些都在无形的促使着教师成长进步。

3.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的智慧也有群体的智慧,为了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更生动有趣。备课时不仅需要个人的创意,同时,也需要集体创意,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完善、有效。

二、组内磨课过程 遵循模式“三备,两讲”

一备,教师独自通读教材、教参,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初步备出教学过程主体框架。

二备,本学科全体教师研读、完善、修正一备教案中各教学环节,在保留主备教师的个人风格前提下,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和丰富。并且进行第一次试讲。

三备,通过课堂上实际操作和教师听评课,主讲教师进行反思。及时修正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环节,进一步完善教案。进行第二次试讲。完成磨课。

通过这三个环节,两个过程,使得教学设计更加丰满、真实,更具实际操作意义,使得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内容充实,层层递进,别具匠心。同时,通过这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教师交流观点,思维碰撞,反思总结。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力是点到面的效果。

三、语文识字教学建模

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和研究水平有限,所以,今天我们先只谈教学模式下,语文的识字教学建模和数学课堂展示建模。

由于是新换教材,语文教师们第一次接触到部编教材,大家对新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感到陌生,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都感到有些束手无策。

其实很简单,语文中关于识字,部编教材中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不断地探究。具体如下:

1.随文识字。识字任务不再是单一的拿出来。而是先教学课文,在文中识字。

2.语境中识字。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让学生在文本中理解字的意思。

3.字源识字。出示重点字,展示汉字演变,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模式如何落实,具体如下。

1.集体备课。同级同科教师统一集体备课,形成统一的教学流程。

2.一轮互展。教师互相听课学习,评课反思,去其糟泊取其精华。

3.贺校跟进,蔺老师监督指导。用统一的思想和规范进行识字教学指导,形成统一识字课模式。

4.二轮互展。利用成熟完善的识字教学模式授课,不断修正,最终建模。

三、数学课堂展示建模 个人展示分为四个环节。

1.课堂提醒。课上进行个人展示的学生,首先要通过口令(比如,123,快坐端;坐姿,漂亮等)、提醒、点名等方式让全班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以提升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

2.内容讲解。首先保证展示的学生仪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洪亮。其次,讲解内容的时候,表达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鼓励学生用例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最后;因为,所以等词语进行表达。

3.答难解疑。讲解内容完成后,通过“谁还不明白?”等问题,由听课学生提问或者老师补充提问,突出重难点或者突破难点。做到知识点的回顾与反思,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4.建议总结。对于讲解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或者对讲解者提出善意有建设性的建议。

小组展示也是四个环节。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能力良莠不齐,缺乏系统理论支持,小组展示目前只是形成了大框,其它还在探索阶段。

最后,在刘志新校长“集合型,问诊式”教学改革的指导之下,我们初步建立了部分教学模式框架,我们年级的优势是:年轻人居多,思维活跃,创新意识浓,可塑性好。不足是:因为年轻教师居多,教龄较短,教学经验不足,没有统一的教育理论支撑,教学模式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仍需努力,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大力扶持和正确引领下,我们也会积极进取,精益求精,他日必定会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完整教学模式。

谢谢,大家

第二篇:说课——磨课过程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团队《月球之谜》这一小组磨课的教研过程。我们常说“好课多磨”,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回顾一个半月的磨课过程,一路走来,获益匪浅,套用“痛,并快乐着”这句话,我们是“累,并收获着”其中体现了两大特点:

一、在自主充分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团队合力。

特级教师刘仁增说过,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

1、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

2、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

3、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而且,文本研读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是文本研读应深入,教学策略宜浅出。基于此,我们便是在“文本解读”中拉开这次活动的帷幕的。

4月16日,第一次集中活动,即规定在一个小时里只凭课本写出对文本的解读,并形成书面文稿,不明就是里的我们还以为“难道又要说课,片段教学比赛?”事后,才知道此举的意义和重要性。就是在这样的的潜心会文中,我们有了对文本较深入的了解和各自独特的解读,为后面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当然,短短的一小时是不够的,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各自回家备课,细细研读,形成个案。4月23日,第二次集中研讨,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设计的教案,大家各抒已见,讨论后初步明确了“古诗句导入”“体会月球奇异景象”“学习三至六自然段,了解未解之谜并学习作者如何提问”“从省略号中再次悟谜”等环节。

第一次磨课在4月30日进行,由于课前课件的问题耽搁了几分钟,加上是这个教案的第一磨,效果不是很理想,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其中已经饱含了莉慧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认真思考和精心准备。课后莉慧老师进行说课,大家围绕教学设计中的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大家认为这节课依据新课标,要针对以下问题做出修改:

1、语文味不足,讲得多读得少。《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朗读实践,多读少讲,将朗读始终贯穿阅读全过程。”这一节课,因为课前耽误了几分钟,再加上课的容量非常大,老师担心上不完,所以许多地方没有悟透就匆匆而过,大部分是老师在讲,朗读的训练很少。

2、说明方法没有悟透。

3、资料袋没有用上。

4、补充拓展,学习提问的两个例子太长。例如:“受撞击会发出巨响。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解释这种现象。

“纯铁粒子不会生锈。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的事情。”

这么长的例子,学生还没来得及看完,就要提出疑问,这多难啊!宜改造成一两句话。

5、由课前谈话过渡到学文不自然,没有铺垫,冷不丁学生还没看书就开始学文了。

在这其中,我们还有一个困惑,就是这次活动主题是“在阅读教学中关于说明性文章的专题研讨”我们能否展示完整的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大家看到这类说明性文章完整的教学过程,而不采取常规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改进,我们组四个成员,利用“花开有声”QQ群开展研讨。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仅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修改,还增加了新的设计,如“遐想”“令人费解”的理解,“遐想”处与第二段的朗读等,其中春华老师的“擦除板书做为结语”和盛发老师的“巧妙借用原文与课文的不同之处作为过渡”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第二次磨课是5月14日,大家认为较之第一轮设计这次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升华。在这次集体反思中,对暴露的缺陷提出如下改进:

1、课的整体框架较好,建议双向互动再多些。

2、让学生借助事例学会提问环节,出示的例子不够恰当,例子中已点明实验结果,拿来让学生提问不合适,不能激发学生质疑,建议换一个事例;再有,文中的“难道”是疑问词,可“或者”不是,不应用来提问,可以换作“为什么”。

3、科普作品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处处渗透了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教学第二段时,可抓住“首次”“第一眼”这两个词,品味科普作品的准确科学的语言。

黄英琳主任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课文中像“令人费解”这样的段落可以很好地利用,作为学习提问的例子;语文的本性不能丢,做为三年级,生字词的学习仍是重点,能否渗透?教师的课堂语言还要再富有激情;问题的指向性还要明确。针对这些建议,莉慧老师又重新进行了反思修改。几经斟酌,反复推敲,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计方案。

概括起来,我们磨课的基本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先细读文本,再磨各教学环节、课堂细节。

二、不断修正与不断反思相结合:

有人说,成长中必然有痛苦伴随,这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只有经受住在茧中挣扎、锻炼的考验,才能有美丽飞舞的一天。次次磨课,教学设计修改讨论了6次,试教2次。每一次修改的过程都非常痛苦,挣扎太多,困惑不少。比如三年级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要不要涉及?不涉及的话,学生能把握住阅读说明文的要领吗?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吗?是不是新课程就完全不要求点到这些内容呢?虽然表面上看来老师的讲授有时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在这“切肤之痛”的背后,她的课一堂比一堂进步,我们的收获也在不断增多。

1、执教者的收获

磨课之后,不管课上得如何,总是有所收获的。对莉慧老师来说,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她不可能对每一节课都十分认真的细抠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上肯定有许多遗憾。进行磨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过程,虽然很累,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但是熬过来了,就像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在教学修养等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对于教学设计思路方面,对于处理教材内容、找准重难点、选择教法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启示。她自身的能力、素质肯定是得到了历练。

2、参与者的收获

我们其他成员获得的提升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全程参与“解读、设计、听课、评课、反思”。大家在“看别人的课,评别人的课”的同时要“想自己的课,改进自己的课,在自己的课中实践”。比如在磨课中必然会涉及到对文本的研读和打磨,因此磨课也给其他老师有了一个更深入钻研教材的机会,在共同的讨论中有了新的感悟,新的理解。

在磨课过程中,整个组的老师们被捆在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研讨气氛异常活跃。在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悟性。

3、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参与磨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我们还得注意做到磨前多准备,磨中多参与,磨后多反思。

一、磨前首先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其次要认真研讨新课程标准,理解清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另外还要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从局部上深入研究教材中蕴含的教学方法。

二、磨中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容纳别人不同的观点,与大家平等对话与交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多进行辨析,使得讨论深入到更深的层次。

三、磨后认真反思,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做好再实践与再反思。

磨课,磨出了同事之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去了课的粗糙,磨出了课的精致与灵动;磨去了认识的肤浅,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我们累,并收获着!

第三篇:磨课过程汇报稿

百炼方能成钢

——我们的磨课过程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荆州市小数基地校第2届同课异构活动在我们川店小学举行,更荣幸我能够成为3人团队成员之一,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得到大家的亲临指导。我代表团队汇报磨课过程。

自11月中旬接到市基地校同课异构的课题之后,孙校长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PPT),成立以张静副校长为组长的研究小组,率领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小组前后集中研究了3次,教师试教了3次,历时近1个月,品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更体会了一次次进步的喜悦。

第一次集中研究是分配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在大家推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解读教材、授课、说磨课过程的人员,制定了本次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即研究教材、解读教材、集体备课、反复试教(PPT)。并要求全体数学老师用一周的时间,对比研究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人教课标版教科书、北师大版、苏教版这四个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笔算除法的编排内容”,梳理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中,关于整数除法的编排体系,找到知识呈现的脉络,为下一次的教材解读做好准备。

第二次集中研究是解读教材。由团队教材解读的汪李红老师主讲,大家对她的解读进行补充或指正。在解读教材中,我们理清了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中关于笔算除法的知识编排体系,(PPT),我们比较出了不同版本关于这节课教材的相同或不同(PPT),确定了本次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PPT)为下面的集体备课指明了方向。

第三次集中研究是集体备课。由授课教师高敏敏老师主讲,其他教师对她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议。本次集体备课,对高老师的备课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这是他的初次备课稿(PPT),这是她听了研究小组意见后进行修改的备课稿(PPT)。这次集体备课,研究小组主要给高老师指出了如下问题:

1、一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离开了这个依据,我们设计的课就会谬以千里。

2、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有环节,且每一个环节要有小目标。

3、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是有区别的,要有预设。

4、练习设计没有层次性。在研究小组的建议下,我们形成了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根据这个设计,我们开始了反复试教环节。

第一次试教是在荆州区小数团队的帮助下完成。我们拿着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满怀信心到荆州小学进行试教。课堂从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复习引入,引出本次课中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当课堂教学推进到84÷21时,老师满怀信心提出问题“除数不是整十数了,你能尝试计算吗?”学生可谓踊跃举手,老师高兴的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1“21*4=84,商是4”这还说得过去,没有离老师的目标很远;生2:“8÷2=4,4÷1=4,所以商是4”教师有点晕了,你怎么就是不上老师的道,把21看成20啊,学生!不然,我怎么交给你试商呢!没有办法,教师只好引导学生,我们可以将21转化成20,变成整十数,可以来试商。第一次试教结束,荆州区小数团队成员,对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指导,(PPT)他们指出:本次课存在试商环节没有引导好,导致后面的调商环节学生学习时很困难,因此我们要在试商环节多下功夫,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里的20和21的作用;调商环节可以从尝试、产生矛盾、分析原因、解决矛盾这样的思路去设计。这次试教,解决了重难点如何突破的问题。

第二次试教。在荆州小数团队的指导下,我们研究小组对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现在要试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教材用这么简单的一道计算来进行试商的教学?编者的意图在哪里?为什么要学习试商„„我们发现,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之所以要试商,是因为我们的乘法口诀不能一次计算,要转化成整十数,最后最根本的是一位数,才能用口诀进行求商,因此,我们在笔算84÷21时,增加了与84÷20的对比,通过“你还能用口诀一下就求出商吗?怎样才能用口诀一下求出商呢?”只有用口诀,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将“21”转化成20。做了这些修改后,在本校进行了第二次试教。在试教中,解决了试商的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对调商还是有一些困难。好在这次,我们有幸请到了基地校的两位掌门人——夏井川主任、罗雪莲主任亲临指导。他们听课后,夏主任给我们总结了经典的两句话:一句是“一眼看出商与需要尝试”一句是“试用谁来试,乘用谁来乘”罗主任对调商的教学进行了详细指导,如何呈现学生课堂生成资源,这些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通过两位专家的指导,我们再次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试商,如果引导学生试商;怎样帮助学生弄清试商——调商的算理等等,为第三次试教,找到了清晰的方向。

第三次试教,我们在学校独立完成,因学校只有3个班级,要给三个同课异构的老师留下学生,我们只能选择很少的学生进行试教。这次试教我们主要对“试商——调商”的环节进行了改变,将学生的课堂生成呈现变成:先呈现乘以60的,再呈现乘以62,但是用434-430的,再呈现乘以62,学生不能继续写的。这样的顺序呈现,紧密联系新学习的试商知识,产生新的矛盾冲突。老师说:我用刚刚学习的试商方法,为什么此路不通呢?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出调商的学习。试教后,我们发现这次学生对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已经掌握比较好,最后再次对练习的设计做了一点微调,形成了今天呈现的教学设计过程。

在此次磨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解读教材和学生是设计一堂好课的前提;团队互助是磨成一节好课的基石;专家指导是磨成一节好课的坚强后盾;优秀的团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此,我们川店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非常感谢夏主任、罗主任及荆州市基地校伙伴们的无私帮助,有了你们,有了荆州市小数基地团队,课堂教学中再大的难题,终会迎刃而解。

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农村小学,能够成为荆州市小学数学基地校中的一员,我们的老师能与实验小学老师同台表演已经是莫大荣幸。我相信:在荆州市小数基地校这个大家庭里,只要我们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学习,不断努力,勇于攀登,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的顶点!

谢谢大家的聆听!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孔子拜师磨课过程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午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的确,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们似乎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磨难,困惑过、苦恼过、顿悟过、痛苦过、快乐过,真真切切地品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内涵。

就我们的磨课过程我主要讲三点:

一、舍得那份完美

在第一次试教,杨老师的课容量很大,虽然完整地把教案上了一遍,但课堂上多了仓促,少了生成,少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少了让学生自己去研读文本、感悟人物精神的时间。如此的课堂只是教师在牵、在拉、在拽,事倍功半。课一结束,我们就马上针对杨老师的课发表自己的感想,大家一致认为杨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舍得,舍得那些在设计教案时再三斟酌的却不适时宜的完美。的确,我们在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必须去做的理由,但是实践检验出真知,再完美的论断也要下地行走。那要舍掉哪一部分呢?讨论中,我们紧扣本课的目标和重难点,最后定下第一课时着重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和不畏艰辛。将感受孔子的彬彬有礼放到第二课时。

二、筛选教学内容

第一次试教中,在认识孔子、揭题的部分,杨老师出示了“拜”字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要求学生去猜是哪一个字,这个提问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在知道是“拜”字后,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右边是四横,紧接着就齐读了课题,如此处理,我们认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写错的可能性依然不能降到最低。在第二次试教中,杨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来看“拜”字的演变,一共观看了三个时期的变化,并且就“金文”“ 文”“篆文”都简单地介绍一番,随即引出汉字“拜”,观察字形左右是一双手,右边的第四横是土地,双手伏地叩拜,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值得肯定的是在字形的观察上教师示范双手伏地叩拜的动作,我想对于右边的第四横学生是能铭记于心的,但是就语言的指向性、内容的有效性上来讲,就“拜”字演变三个时期的介绍就无关紧要、拖泥带水了。第三次,也就是今天的课堂上,杨老师这一环节的处理就比较干脆、利落、比较有效。

和教学“拜”字的处理方式上相同的是检查词语的部分关于仲尼、孔子、老聃三个人物称呼的介绍上,在第二词试教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古代人的礼仪,以孔子和老子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古人名字的姓、名、字,及彼此称呼对方是字,称自己又是名,过于细致的讲解虽让三年级的学生知道了古人的彬彬有礼,但我想更多的是让他们对于古人、古代文化的了解产生了一种无法捉摸、无法参透的距离感,如此处理有点得不偿失。

三、直逼教学重点

在学习孔子为什么拜师这个环节。第二次试教中,学生在理解了“渊博”这个词后,教师接着说:孔子却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可是事实上,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紧接着,教师出示课件关于孔子年轻时的成就,学生读完后,谈感受,认为孔子是知识丰富的人,教师接着说:是啊,就是这样的人,还要去拜师,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如此的处理,虽然学生情感上感受到了孔子的好学,孔子的谦虚,但是教学思路不够清晰、语言的习得、语文课的工具性被忽略了。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可以调换一下教学顺序,学生在理解了“渊博”这个词之后,教师可以马上穿插孔子的成就,让学生明白,孔子已经是一个如此渊博的人,进一步加深对于“渊博”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出示那句话;“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让学生心理上有一个落差,再谈感受,学生必然有话可说,避免了不必要的、低效率的抑扬顿挫,而是顺藤摸瓜,顺学生思维这根藤来直逼重点。此时,将“总觉得”和“不够渊博”作为一个语言点,学生在通过朗读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孔子品性的感悟。既感受到人物的品行,也不会因为情感目标的过分放大遮盖了语文的工具性的体现。

我们可以看到,杨老师课堂上的指导步子其实是迈得越来越扎实了。

叶澜教授形象地把磨课称之为“啄玉”。就杨这节课的磨课经历而言,我想我们是在啄人课合一的和谐之美,啄教学设计的框架之美,啄课堂教学的细节之美。

磨课是教师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一个教师化蛹成蝶的过程,它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历程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生涯的提升,这又是极其幸福的。

第五篇:教师磨课反思

改变,成长你我他

——青年教师磨课心路历程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作为行政听课的代表在这里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感想。回望走过的这一学期,我发现我们都成长了。这一学期是忙碌的,但不管老师们有多忙都不忘用心的准备自己被听的课,不管行政们有多忙,都不忘准时参与我们的听课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大家一直都在踏实的开展着我们的听课活动,我想说,这一路走来,苦了、累了,但我们开心着,快乐着,成长着!

一种改变,彰显润泽。这学期我们把原来的推门听课改成了提前通知。我想替老师们说真是明智之举。以往的推门听课让老师们每天都把自己的那节教学活动当成是重中之重,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领导会不会来听我的课,不管是区域活动还是户外活动,只要自己的那节教学活动没有完成,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被听课。即使自己的那节教学活动开展完了,还要忙着准备明天的活动,担心明天被听课。这样的一种状态一直循环着,让我们身心俱疲。其实,我们不排除因为个人的懒惰而担心被听课,但更多地,我们担心被听课是因为害怕不能够表现最好的自己。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集体的面前,特别是平时表现机会不多的老师特别需要学校给予这样一个机会,让自己能在集体中绽放自己。慢慢的,有准备的听课让行政走进课堂的那种恐惧与紧张感不见了,老师们更加镇定,更加自信!研讨的质量也提高了!

当然,大家没有因为行政不听课就没有准备,敷衍课堂。身边的同事们却依然保持着课前提前准备的好习惯,教学水平也在积淀中取得进步。学校在行政听课上的这种改变,显得更接地气,更显人性,更具呵护。这也刚好顺应了我园“润泽”的理念,这种润泽让我们的工作状态更积极,让我们与行政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一个平台,收获自信。以往的听课活动,我们感觉更多的像是学校里的一种督促,但这学期的听课活动,太多的老师把它当成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家从知道要被听课那天起,就开始积极准备两个星期后的活动,等到上课时,教师们已准备好了最佳的状态,准备好了呈现最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得到的不仅仅是执教能力上的受益,还有教学自信心的提高。这学期的行政听课,成为了又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一种支持,源于团队。每一节被听到的教学活动背后都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可能是一个年级组、一个园区,也可能是三个园区的众多老师。大家都在为能够更好的呈现活动出谋划策,都在为年级组的某一个老师或者园区的一个老师忙碌准备着。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幼儿园的团队精神,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大家都在把上课老师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在行政听课上,我们腾龙园区的老师们相对于其他两个园区的老师,应该是最幸运的。我们上课的教案是经过玲珑和盘龙两个团队不断优化而来的,如果真的获得了肯定那也是大家共同的力量,是三个园区团队的集体智慧。

一份关怀,源自研讨。每次的听课活动都会进行课后研讨,对活动的优点及不足进行优化与评价。这学期的课后研讨教师和行政们更注意对上课教师的呵护,评课中更多的是发现上课教师的优点,对于教师的不足也是用建议的形式指出,这样人性化的点评方式给了我们教师更多的关怀与呵护,支持与鼓励。我相信老师们也一定化关怀为动力,不断总结与反思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的提高。

过去的2013年,我成长了许多,但不得不说,自身还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列几条目标给2014年的自己,也希望与大家共勉。

1、用积极的心态,争取每一次成长的机会。还记得大学时老觉得坐在第一排的同学不够聪明,上课时只能听老师讲,根本不自由。但不得不说,最后成绩好的,收获多的总是那些坐在第一排的人。我想,坐在第一排的人他们才是主动争取成长机会的人,如同我们上的公开课,也许磨课的过程很痛苦,需要我们付出很多,但最后得到的成长却是属于自己的。

2、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可以把事情做到自

己可以做到的最好。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不够用心,没有规划,好拖拉,导致最后也只能

应付着解决了问题。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断的要求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3、心怀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自己身边,有太多帮助过我和关心我的人,因

为他们的存在,我取得了进步和成长。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用这样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我能够收获更多的感动。

2013年过去了,如果真的问我收获了什么,我会说自信、成长,还有感动。预祝我,我们大家能够在刚刚拉开帷幕的2014年取得更多的成长与进步。大家一起来改变自己,让龙

幼因为我们的改变而越来越好!

下载教师磨课过程及教学模式构建(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磨课过程及教学模式构建(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磨课教学反思

    磨课教学反思 磨课教学反思1 时间过得真快,历时六周课例打磨活动即将结束。一路走来,艰辛的路途上充满了幸福留下了智慧的足迹。三次备课,是智慧火花的碰撞。两轮打磨,就是每一......

    磨课教学反思

    磨课教学反思 磨课教学反思1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很荣幸能够得到这个锻炼的机会参与英语组的磨课,在这次磨课中我感受到了压力,与此同时,这次磨课更是促进我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磨课教学反思

    磨课教学反思 磨课教学反思1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十月“教研月”活动中的磨课体验,真正让我体会到了磨课、磨人的味道。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磨教学环节、磨......

    磨课教学反思

    磨课教学反思 磨课教学反思1 历时近一个月的磨课接近尾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这一过程,使我认识到磨课是经验的积累过程,数经磨砺走卓越。下面就......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课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课 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构建有效课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学科领域内......

    磨课

    磨课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

    磨课

    七、研究问题解决的情况 针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维度去进行观察,一个是学生活动,一个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效性的数量、无效性的数量......

    磨课

    磨课总结 “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参加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