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泊镇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三年发展规划
团泊镇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三年发展规划
(2012年-2015年)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学信息化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以说,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做为农村初级中学,面临现代化学校建设功能提升重任,更应感到这种形势所带来的压力,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每位教师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角色发生重要转变。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落实我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措施,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情况分析
我校是静海县农村的一所小规模的普通初中校。2010年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以来,更加重视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投入、应用和研究,全校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增强,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是教育手段的简单更替,它必将伴随着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将促进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但 从学校总体上看,我校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设备和应用方面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当前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加快这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使我校电教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四、培训目标
通过校本培训,加强我校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教育创新、教育科研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推动教师的发展,实现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一支职业思想稳定、专业认识到位、教育技能过硬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教师能够独立维护自己的教师用机及软、硬件的维护,能较熟练地进行常规的办公系统操作,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整体水平。
2、积极普及网络知识,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使每一位中青年骨干教师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和交流空间,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
3、加强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要提高教师制作课件及运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能力。
4、建立教师培训与培养相融通的机制,建立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水平、教育专业水平。
5.经过校本培训,2014年45周岁以下的教师实现电子备课和我电子教案,45周岁以上的教师也能使用计算机进行部分电子备课。
五、培训内容、要求
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发展状况,注重教师的分层式培训,基本分成4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及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三个梯队教师,每个梯队教师特征不同,发展的需求和途径不同,具有的培训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
六、培养规划及目标:
(一)45岁以上教师培养目标:
1、视窗操作系统简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 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2、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网络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信息的上传、下载,电子邮件的使用。局域网的使用及文件共享传输。能独立安装使用常用软件,病毒的防治及Internet 使用。
3、Word 的使用:汉字输入,文本的编辑、修改,文本中的图形插入及其处理,版式的设计。
4、Excel 的使用:能进行表格设计、数据统计分析、能编制简单公式与函数,并能在学生考试成绩统计中运用。
5、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幻灯片中运用文本框、艺术字、图形、图片和设置播放动画,在课件中加入声音和视频信息,运用链接对幻灯片的播放顺序进行调整。
(二)45岁以下教师培养目标:
1、要了解各种媒体格式及选择相应的播放软件,能运用软件对媒体文件格式进行转换,能使用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二次编辑,使之能适合于教学需要。掌握简单的图形编辑处理软件。
2、灵活运用多媒体大屏幕教学系统,初步学会使用电子白板,整合教学资源。
3、常能进行网络教研交流,建立自己的交流空间与资料。
4、能较熟练地利用各种常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5、会使用电脑绘图等软件。
(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
1、计算机及网络硬件维护培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成为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者,能够独立处理教师用机及学生机房的硬件设施常见问题,能保障学校内部网络的畅通,保障学校同中心机房的网络畅通。
2、帮助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电脑作品制作指导,辅导作品能够在市、县竞赛中获奖。
3、能够熟练使用Photoshop、绘声绘影、音频处理软件等软件。
七、培训的形式
以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信息专业教师引领为主要活动方式,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学术交流、校际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
2、专题培训: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业人士指导工作,或者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
3、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通过观摩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认识及进一步掌握其运用的方法技巧。
4、名师指导:邀请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5、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八、实施保障
1、加强领导,职责明确。为了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及时调整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重心。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
2、骨干引领,加速成长。培养一支信息技术骨干队伍,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整体能力。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
3、加强维护,责任到人。后勤部门要加强教师媒体设备的检查、管理、维修、做好财产的入账、报废工作,总务处及时做好设备的检修和调试,责任到人。
十、预期目标 预计用3年的时间逐步实现: 1、90%的教师能够使用电脑进行辅助教学,能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并开展网络教研活动;、75%的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查找课程资料,自己整合教学资源,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并用于课堂教学; 3、60%的教师能够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运用互联网解决问题。4、30%的教师能够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并尝试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团泊镇中学
2012.9
第二篇:团泊镇中学教师教育技术学年培训提高计划方案(2012-2013)
团泊镇中学教师教育技术学年培训提高计划方案
(2012-2013)
从理念上、工作实践上都有探究性、创造性的工作,学校将结合学校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加强领导管理,落实培训任务、内容和方法,严格控制量化准确的实验效果,从而推动校本教师专业教育技术发展性评价实施的顺利进行。
一、发动宣传,明确任务。主要是召开全校教师工作会议,宣传实施“计划”的重要性、必要性,统一思想,部署实施方案。并通过调查反馈,修改方案。
二、在校长领导下,在教务主任的指导下,整合学科教研组和学科组的力量,形成校本教研校长负责,教务主任具体抓的管理模式。
三、建立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组长:陈润树
成 员:王学敬 程治伟 李国海 薛印发
2、考核小组:组长:程治伟
成 员:李国海 薛印发
四、目标:
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减轻工作量。对学科教师,掌握基本,支持他们使用这些技术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本学通过讲座,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五、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任课教师和职能部门教师
六、培训形式和地点: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答卷形式 集中培训地点:会议室、教室
七、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
教师电子课件和教案的制作、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2012年10月15日:分批进行任课教师电子课件和教案制作培训
2013月1月8日:专题讲座(计算机管理及word使用)2013年4月9日:计算机软件使用讲座(下发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答卷)2013年6月11日:课件使用编辑制作讲座
团泊镇中学教务处
2012.9
第三篇:团泊镇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团泊镇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校虽然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但与团泊镇村民日益追求优质教育的现实相比,与各级领导对团泊镇中学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团泊镇中学稳步、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精细管理,提高质量,全力打造团博教育品牌”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的实际,特拟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党和国家的教育思想为办指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从人本教育、成功教育与成才教育的角度去深化素质教育,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务实型、和谐型的学校,将团泊镇中学办成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现代化、示范性、有特色的高素质公民培养基地,使之成为全区领先、全镇有名的农村初级中学。
二、规划背景
经过2010年和2015年两次现代化达标验收,团泊镇中学的教学设施、教学器材及师资素质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但由于学校规划为七至九年级两轨制,生源不断增加,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团泊镇适龄学生求学的需要,2015年,团泊镇政府启动学校重建项目,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后,社会影响力、关注度
不断提高,压力与日俱增,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优势并举,学校正处在“困境中求发展,前进中谋创新”的战略机遇期,特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进行科学规划。
(一)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68年,1999年迁入现址。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米,现有8个教学班,21名教师、284名在校生。2010年10月我校顺利通过天津市现代化建设评估验收专家组的验收。五年来,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办学理念、逐步增强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反思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使学校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近三年先后获得静海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静海县教学先进单位、静海县档案管理先进单位,静海县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1.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五年来,先后投入近200余万元,用于修建教师公寓、整修校园前后院地面、维修教学楼楼顶和墙面、硬化学校运动场、安装操场安全防护围栏等项目。安装了直饮机,确保师生饮水安全。重新改造无障碍厕所,使其功能更加完善。维修八个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为课堂高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校图书室藏书达到14118册,生均已达47.2册,安装了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师生借阅图书电子化.2.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接入20M光纤宽带,建设独立域名的校园网站和德育网站,学校网站有专人管理和维护,适时更新内容,教师定期上传个人积累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了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的课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教师建有自己的专业网络空间。建立教师个人电子业务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
3.教学设备得到充分使用。
一是制定教学设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专用教室负责人,实行管理责任制。二是做到每个专用教室时时、事事有人管。每周做好卫生、定期核对器材设备与本专用教室的帐目相对应。三是鼓励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力提倡使用教学课件开展课堂教学,学期末组织优秀课件评比,同时结合领导班子巡课记录,把教学课件使用率记入期末教师考核,并纳入绩效工资。四是上好实验课,增强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活力和魅力。
(二)发展的有利条件
1、深厚的历史底蕴。“国以史为鉴,校以史明志”,学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求知、成才、报国”的校训,把“为了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做为落脚点,形成了“守纪、守信、守时、守本”的校风,“明理、善教、严谨、求实”的教风和“勤勉、搏恒、和乐、好学”的学风。
2、和谐的教师团队。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且具有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别是我校拥有求真务实、和谐上进的领导班子和一批德艺双馨、乐教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3、坚实的人脉基础。学校内有团结奋进、和谐创新的教师团队,外有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历届校友的高度关注、热心与支持,是团泊镇中学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
4、优越的办学环境。学校有较为齐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布局合理各类教育教学标准用房,有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外在动力。
(三)发展的不利因素
1、教学用房紧张,学校规划为三轨9个教学班,现在已经有8个教学班,预计今年将招收新生110人,2017年将招收200新生,教学用房将制约我校的发展。
2、教师结构不协调,难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由于学校规模小,21名教师中,历史、地理、生物、思品、劳技、美术、音乐及地方课程等学科均为兼职,因此,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些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思想、学识水平、施教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外,由于缺乏名师引领,我校职业型教师还占相当比例,不利于学校品位的提升。
3、教师流通渠道不畅,难以确保优秀师资队伍。由于机制不健全,一些不适应初中教育教学的教师出不去,一些爱生博
学、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又进不来,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发展目标
(一)远景目标
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改善办学的软条件,增强办学硬实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把学校发展成为全区领先、全镇有名、在全市有影响的农村初级中学,真正实现“打造名校、培养名师、成就名人”的远景目标。
(二)阶段目标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6年至2017年,主要是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基础,科学施教。包括改建操场、完善校园信息化教育教学网络平台、安全设施等、同时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理念、新中考要求和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二阶段从2018年至2020年,学校迁入新址,主要是强化改革,提升品位,提高质量。
今后五年内,我校教学班级最多为24个班,每个年级控制在8个班以内,在岗教职工控制在80人以内,学生控制在1080人以内。实现“六化四园”(绿化、美化、文化、硬化、净化、信息化,学园、花园、乐园、家园)的目标。
四、基本措施
(一)丰富办学理念
第四篇:团泊新城发展规划
内容
前几日,我们从党课上团泊主任的口中获悉:被列为本市总体发展规划中11个新城之一的团泊新城,六年前已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位于静海县团泊湖畔的团泊新城将立足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努力建设成为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导,集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娱乐健身、商住会议、教育科研于一体,与自然融合、生态宜居的中国北方水上旅游城市。
据团泊的主任说,团泊新城规划面积210.35平方公里,在新城规划区内,团泊湖水面及周边面积63.05平方公里,湖西区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湖东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湖南区域面积36.99平方公里。新城人口来源设定为60万人,近期规划人口为10万人,新城的人口来源主要是吸纳天津滨海新区人口和接纳天津市区的疏散、分流人口。
团泊新城开发已有天津仁爱集团和市政滨海公司进入团泊新城进行先期开发。天津仁爱集团已进入新城东区,进行土地一级整理和占地5平方公里的二级开发建设,仁爱集团着手建设的有四个项目,一是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整个学院总设计投资在13亿元左右;二是规划建设1个会馆;三是建设2个别墅区,共710栋楼,占地710亩,其中还有4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楼;四是建设1个五星级宾馆。此外还有早已建成的天津泰达足球训练基地;36洞,占地3470亩的松江高尔夫球场;天津市摩托车技术中心兴建的摩托车综合试验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尧舜度假村和游艇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团泊庭院、团泊新家园、团泊湖运动馆、旅游风景街、湖堤观景带等一批大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感想
郭小川,在1975年9月写下长诗《团泊洼的秋天》,定格了团泊洼的秋日风景。来团泊洼之前,我略有忐忑,“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当年诗歌散文中呈现得那么美的地方是不能走第二次的,在我们很多地区,经济发展总是要以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当我切身了解了团泊洼对湿地的保护,感受到整个静海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发展经济其实不必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团泊洼的秋天依然是团泊洼的秋天,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楷模。”
前后对比,我用“沧桑巨变”四个字来表达此时的感受:如今的团泊洼不仅仅是山川自然的变化,更是意识观念的改变。现代化的道路有很多条,静海走出了科学、环保、宜居的道路,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思路打开了,眼界打开了,脚踏实地,科学论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扎扎实实的力量。静海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以说取得了后发优势。
第五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三年发展规划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三年发展规划
沙海中心学校 2014-9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三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关注每位师生的发展,让每位师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学信息化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以说,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做为城区学校,更应感到这种形势所带来的压力,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我校特制定“梯队式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三年规划。
三、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全员学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题研究,评价跟进”的师资培训模式。重视每位教师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角色发生重要转变,为“班班通”样榜校做好铺垫。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四、培训目标
通过校本培训,加强我校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教育创新、教育科研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推动教师的梯队式发展,实现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一支职业思想稳定、专业认识到位、教育技能过硬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利用“校园网络”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教师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教师用机及软、硬件的维护,能较熟练地进行常规的办公系统操作,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整体水平。
2、积极普及网络知识,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使每一位中青年骨干教师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和交流空间,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
3、发挥互助作用,让教师深入课堂、自觉研究、合作交流,建设“乐于实践、勤于思考、敢于突破、善于合作”的教师文化。
4、加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要提高教师制作课件及运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能力。
5、建立教师培训与培养相融通的机制,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水平、教育专业水平。
六、工作要求
1、正确认识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三年规划的重要意义;要对教师《规划书》的进行逐个审核,既要引导教师准确进行自我评价,脚踏实地,又要鼓励教师力争上游,志存高远。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推进和考核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细则和办法,扎实有效地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2、广大教师要在认真总结与反思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地制订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既要有目标的选定,又要有扎实的措施,要清晰表述学目标和实施途径。规划一经制定,就具有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性和约束力,教师应自觉对照和遵守《规划书》中的目标要求和措施规定,力求最大限度地达成规划。
3、对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逐年考核,重点考核分解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与考核有机结合。学校根据学目标所列项目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对提前达成目标或未达成学分解目标的,应在考核中给予奖励和督促。
4、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将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考核以及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和必备条件。
七、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校确定的评价内容填写有关表格、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
2、学生和家长评价。每学期采取“阳光活动月”的形式,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3、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培训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常态课、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采取听课、评课形式,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对学校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作为期末评价量化的依据,并从这中不断发现人才,为优秀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其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建设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八、教师梯队及培训内容、要求
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发展状况,注重教师的梯队式培训,基本分成旗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校内骨干教师(含有经验的老教师)、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三个梯队教师,每个梯队教师特征不同,发展的需求和途径不同,具有的培训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第三梯队教师:
1、视窗操作系统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 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2、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网络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信息的上传、下载,电子邮件的使用。局域网的使用及文件共享传输。能独立安装使用常用软件,病毒的防治及 Internet 使用。
3、Word 的使用:汉字输入,文本的编辑、修改,文本中的图形插入及其处理,版式的设计。
4、Excel 的使用:能进行表格设计、数据统计分析、能编制简单公式与函数,并能在学生考试成绩统计中运用。
5、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 运用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幻灯片中运用文本框、艺术字、图形、图片和设置播放动画,在课件中加入声音和视频信息,运用链接对幻灯片的播放顺序进行调整。第二梯队教师:(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
1、要了解各种媒体格式及选择相应的播放软件,能运用软件对媒体文件格式进行转换,能使用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二次编辑,使之能适合于教学需要。掌握简单的图形编辑处理软件。
2、灵活运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
3、常能进行网络教研交流,建立自己的交流空间与资料。
4、能较熟练地利用各种常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5、会用电脑绘图,制作动画等,能主动参与指导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
第一梯队教师:
1、要求能成为学校进行二级培训的授课教师。
2、计算机及网络硬件维护培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成为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者,能够独立处理教师用机及学生机房的硬件设施常见问题,能保障学校内部网络的畅通,保障学校同中心机房的网络畅通。
3、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培训,青年骨干教师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电脑作品制作指导,辅导作品能够在省、市、区竞赛中获奖。
4、能力提高培训,Flash、Photoshop、绘声绘影、音频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3DMAX 等软件的使用。
九、培训的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方式,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学术交流、校际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记读书笔记。
2、专题培训: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或者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研讨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运用。
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通过观摩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认识及进一步掌握其运用的方法技巧。
5、名师指导:聘请本校、外校、外地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十、实施发展培训的思路
“教师梯队式教育技术培训”从理念上、工作实践上都有探究性、创造性的工作,学校将结合学校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加强领导管理,落实培训任务、内容和方法,严格控制量化准确的实验效果,从而推动校本教师专业教育技术发展性评价实施的顺利进行。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发动宣传,明确任务。主要是召开全校教师工作会议,宣传实施“计划”的重要性、必要性,统一思想,部署实施方案。并通过调查反馈,修改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培训活动,形成技能。
1、主要进行全体教师进行用PPT制作演示文稿、Excel 的使用和多媒体的使用培训。
2、进行使用PPT或多媒体“教学竞赛”,要求能熟练应用。
3、建立学校QQ群交流,进行网络交流。
4、主讲教师外出培训,集中交流心得。
5、进行教学技术应用展示活动,每位教师进行组内评价。
6、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比赛活动
7、进行创新脚本设计展示活动。
8、进行媒体素材的编辑,教学技术能力整合评价,教学研课展示活动。
9、每次活动都要进行组织考核验收,收集情况并进行总结研究,写出阶段性评估报告。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应用教学,展示技能。
1、进行Flash制作培训,Photoshop、绘声绘影、音频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3DMAX 等软件的使用培训。
2、分组进行多媒体现场演示活动。
3、组织教师网络交流,使每一位中青年骨干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要求每位教师能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4、进行教学技术应用展示活动,进行家长、学生评价活动。
5、进行培训评估活动。
第四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总结提高,持续发展。要求:组织教师对培训学习进行反思、实践、科研三个阶段进行查缺补漏,完成校本培训工作的自评检查,并写出自评报告。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对培训成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一、实施保障
在校长领导下,在教导主任的指导下,整合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校本教研校长负责,教导主任具体抓的管理模式。
1、建立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组 长:敖霞 副组长:刘兆义 刘思伟 成 员:全体行政人员
(2)考核小组:组 长:索林军 副组长:张国强 敖霞 成 员:主讲教师和各年级组组长
2、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管理条例》《优秀备课组评选办法》等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并根据实施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修订。每一项修订的制度从调研——修订——试行——调研——再修订——实施的过程,力求体现学校制度建设的规范化、人本化。对在校本培训工作当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教研组和教师每学予以表彰奖励。
十二、预期目标 预计用3年的时间逐步实现: 1、90%的教师能够使用电脑进行辅助教学,能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并开展网络教研活动;、75%的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查找课程资料,自己整合教学资源,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并用于课堂教学; 3、60%的教师能够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运用互联网解决问题。4、30%的教师能够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并尝试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沙海中心学校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