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9月1日— 2010年9月30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云阳县平安小学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人:黄波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加强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我于2010年4月,对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该校五年级和六年,共发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达95.3%。
2、座谈访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
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首先是充分发挥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我校图书室藏书有8000多册,但学生很少到图书室借书,利用率很低,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觉得买不起书(勉强买些作文类书),有些学生觉得借书难。针对此情况,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轮流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争取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家长会协商,让家长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参与课外阅读实践,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⒈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总量到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纯真的年代,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分析表明,我班学生多数喜欢读教辅类书或故事类读物,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我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⑴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海伦·凯勒》引导
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三顾茅庐》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就推荐《伊索寓言》、《三毛流浪记》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师教学空余,我们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我们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他们阅读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自觉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打算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阅读习惯:一是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要求做到持之以恒;二是善于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的习惯,同时要有好问的精神;三是及时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四是养成爱书护书的习惯。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涌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学校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五、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碧波,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2014年4月,我们对我校中年级学生习作情况和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三年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看学生习作本及座谈会。调查内容:
小学生对习作的基本态度; 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对习作教学现状的看法、希望和建议。
调查中,回收问卷58份,浏览学生习作、日记、30余本,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对小学生习作情况作了重点调查研究。现状分析:
一、作文态度消极。对写作缺乏兴趣,缺乏动机。具体表现为: 1.对作文的喜爱的程度不高。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2位同学喜欢写作,占问卷总人数的 24%;而有 56%的同学选择对作文的喜爱程度是一般;剩下的 20%的同学选择对写作的态度为不喜欢、讨厌。
2.写作处于被动状态。问卷调查中 8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考试能得到好成绩而写作。仅 2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练笔而进行写作。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感情淡漠,没有非写不可的冲动,仅仅出于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写罢了。
二、学生写作存在较多困难。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从问卷统计数据中,普遍认为写作很难。座谈
中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太难,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无法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另一方面,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即使写作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体验,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也就难以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三、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座谈中问到你写作文的素材来源是什么时,有极少数学生说的是来自观察和感受生活;一部分学生说来自阅读课外书籍及报刊;有不少学生说自己是借鉴优秀作文选;也有不少上网搜寻;还有的基本胡编乱造的。
众所周知,习作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体验才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而从我们的调查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素材真正来源于生活的仅仅只占了19%,更多还是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介获取素材,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是采取“胡编式”作文。
三、教师的指导不力。具体表现为:
1.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座谈中问学生:当你看到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或发表或获奖时,你感受如何?32%的学生选择高兴,22%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产生动力,争取发表或者获奖,还有20%的学生认为会产生羡慕的情感体验,仅有 20%的学生选择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总上述,可以得知,80%的学生其实是渴望可以得到教师 的积极评价与鼓励。然后,又问你写的作文得到过老师的夸奖吗?我们却发现经常接受表扬的学生仅占2%,有78%的学生选择的是从来没有过或者难得几次。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2.教师讲评作文的方式单一。我们通过看作文本发现很多老师是将学生习作进行打分,简单地写评语并圈出错别字,至于学生是否有订正则很少过问。从这些数据,我们得出,目前农村小学教师讲评作文的方式比较单调,多以朗读学生优秀作文为主。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几点原因:(一)学生生活单调
1.学生原本的写作动机不大,再加上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写作。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只有当学生把写作当做是自己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喜欢上写作。当学生更多的是把写作当做是自己的负担时,必然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反感。
2.学生的生活封闭,个性丢失,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但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被“关”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对社会的接触极少,见识不广。特别是农村小学,以巨光小学为例,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的,而由于经费的问题,学校的环境、设备都比较简陋。学生们更多的是从书籍、电视上获得间接经验和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容易造成农村的孩子见识比较短浅,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3.考试压力过大。农村小学要面对各级部门组织的频繁的考试: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抽考以及完成上级布置的定量作业、同步练习等。而每次考试结束,上级要给学校排名,给任课教师排名,老师理所当然的也会给学生进行排名,甚至会把成绩单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因此,学生也把各科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而作文则成了语文学科的一种强制性训练,一种负担,学生并不会太过重视。语文考试变化莫测,作文题目更是千变万化,语文老师也不会再作文指导上下过多精力,一般让孩子们多背几篇,以不变应万变。
(二)老师指导不力
1.固守成规的教师评价机制,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极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喜欢漫天的想象,这正是写作主体不可缺少的素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形成了“唯应试而教”的观念、审美观,从而忽视学生的真情实感。往往学生的真情流露被看做是胡扯、瞎搞。在这样长期的作用下,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写作更多的是迎合教师的口味,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打压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2.教师的作文指导较单调,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更多的是只布置写作题目或只简单的指导下,而缺少深入的指导。这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想象、探索才能完成,一些学生探索的方向对了,得到了肯定,就会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如果得不到肯定(通常是作文分数比较低),在长期的作用下,就会造成学生
对写作的厌恶。
3.作文题目不够新颖,大多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布置作文 题目时大多是根据教科书的要求布置的。教科书的编纂毕竟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因而对于本校的学生的学习就缺少针对性。对于那些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小学生只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取写作材料,而写作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也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其他
1.教师和学生家长给小学生写作的最初印象就是:写作很难,造成学生知难而退的压力。历来在大家的心目中,写作是比较难的,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因此,在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开始学写作文时,教师和家长总会提醒孩子:“写作文是很难的,你要好好学习,要花双倍的时间。”这样在小学生的心理无形中形成一种“写作难”的观念,一些学生甚至决定放弃写作这样的念头。
2.小学生心理正处在可塑阶段,模仿能力强,外界对其影响比较大。现在社会给学生思想的影响会不断加大,特别是网络。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调查说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有 27%的人是查资料,45%的人是聊天,从这可以看出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上网了,而网络上的一些行为特别是使用的语言都对小学生来说是具有比较大的影响的。现在,在学生的作文里已经有用到网络的语言如:“杯具”、“狂顶”等词。还有用一些英文字母代替如:MM、GG 等,已经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引起注意了。
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1.激发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才是搞好作文教学的要义。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的需要的基础上的,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需要驱使个体趋向某个目标,变成动机。学生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一次次作文的成败,而学生写作的动机对于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写作动机,再利用动机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激励。在我们的调查中,共有80% 的同学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考试能得到好成绩而写作。仅仅只有2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练笔而进行写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真的不喜欢写作文。叶圣陶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对于老师来讲,自己本身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有想写作文的冲动,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愿意写爱写,这样作文教学的效率才有望逐步提高。
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成功体验来培养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采 取择优表扬法。农村小学生一开始写作常常是病句多,错别字也不少,有的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更别提好词好句了。这时,老师不应该全盘否定学生的作文,应该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从其他的方面择优表扬学生。例如:你写的文章真实感人、主题与众不同等等。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被认可,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大大激发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多方面的展示学生的作文。对于特别好的作文老师通过投稿,参加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写作。而对于不好的文章,老师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开个专栏,用于展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这样不同层次的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有用的。
2.要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去洞察学生的情况,有计划性、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案,逐步地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真正解决学生没东西可写和怎样写的问题,学生作文才不会感到困难,进而渐渐地爱上作文。做为语文教师,必须得尽力去思考、多探索,积极想办法,多学习一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方法,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的领域里有很多一线教师在努力奋斗着并也取得一定效果的,如: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情境作文训练;广东的特级教师丁有宽提出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作文训练;张万化老师提出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等等,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对于小学生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写作动机最初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前提是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或者说,是生活让我们有了想写作的冲动。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地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们认为教师依旧可以通过增加生活体验培养与提高农村小学作文。可以让学生看看农村的新貌,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可以让学生学习
农技农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交流;可以让学生体验农村的民风民俗,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史,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呢。
4.对于作文评价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开放评价内容,进行心灵交流;开放评价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开放评价过程,重视作文提高的四个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对于在作文批改的策略上,可以采取指导学生自我修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鼓励学生互改,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评改,用心沟通 其次,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评优激励、多就少改。(2)因材施教,启发思考。(3)改变批语的“冷漠”面孔
5.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致光重要的环节,它是作文批改的继续与发展。它对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巩固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都大有帮助。
对于作文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更新讲评指导思想,作文讲评应面向全体同学,尽可能多的赏识和鼓励学生。作文讲评切忌单抓消极的东西大肆渲染,把学生的缺点罗列一大堆,从而让学生写作兴趣丧失,也切忌老是把焦点集中在少数作文尖子身上,使作文讲评只为少数学生锦上添花,而缺少对一般学生的雪中送炭。讲评时应努力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呵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作文讲评应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讲评,面对作文,师生间、生生间
进行平等对话,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以保证作文讲评的效果。作文讲评还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发挥其教育作用。讲评不能只对词句篇章、审题立意,更要以育人的高度来认识讲评。
第二,创新作文讲评方法 作文讲评无定法,只要能提高讲评实效,加强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任何讲评方式都是可以用的。可从本次调查来看,不少教师还是一直都在重复着这样一个模式:教师先念一两篇学生好的作文,稍加点评,再概括下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注意事项。内容比较僵化,形式也是单调的,其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无动于衷,甚至感到反感。我想这样也是教师难教作文的体现吧。因此,我们有必要大胆革新作文讲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展示与交流的方法。还应该讲评课应增大容量,可以根据讲评要求,引进课外的有关内容,或扩展,或加深,或发挥联想,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第三,强调归纳和演绎。运用归纳与演绎这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把学生作文中的零散优点上升为对作文的的规律性认识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评析习作。课堂讲评课上最好能对其写得好的地方进行归纳演绎,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接着用演绎的方法要求学生以此为参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寻找得失,并着手修改自己的文章。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据农村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首先,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在习作教学时激发的写作兴趣,通过利用学校自身的有力条
件,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写作文和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认真的评价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创新。其次,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在农村,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可以在大自然中观察和体验生活,为日后的习作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学习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为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
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五篇: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7年5月10日
调查地点:会宁县丁家沟镇马家岔小学
调查对象:会宁县丁家沟镇马家岔小学3——6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调查人:张大发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怎样看待校学生课外阅读,引导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县农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会宁县作为国家扶贫县,经济比较落后,文化也不够发达,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制约,小学生课外阅读里少,阅读能力低下,严重影响语文教学工作,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通过思考,我发现我县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容乐观,同时也深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制约。为此,我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
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我县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一)调查法: 此次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家长调查问卷,共发出80份,收回78份;第二部分为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78份,收回78份。
家长问卷包括家长基本情况、家庭学习氛围、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情况。学生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等。
(二)访谈法: 用不定形式的访谈法,对会宁县丁家沟镇马家岔小学80名学生家长、78名学生进行访谈,目的在于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马家岔小学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调查研究,我发现马家岔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里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32人,占41%,读过2-5本的16人,占20.5%,读过10本以上的仅有6人,占7.7%。
(2)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通过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却没有书可看,学生家中藏书10本以上的10人,占12.8%,5本以上的23人,占29.5%,没有藏书的25人,占32%。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据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考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3)社会、家庭环境的文化氛围淡薄,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于生活,操心挣钱,懒于学习,无暇读书,图书馆里借书的、看书的寥寥无几,书店里买书的大多是中学生,而且买的都是课业辅导书,全社会没有形成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多数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农村学生家长生活压力大,生活大多艰辛,闲余时间较少,没有时间也不习惯读书看报,一有空闲,多数人看电视,休息,少数人甚至打牌下棋影响孩子的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闲余时间家长读书看报的不到5%,60%的家长看电视,30%的家长下棋打牌,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学习读书,而是无所事事,自然而然地上行下效,有其家长必有其子女,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无从谈起。
四、讨论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套足里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2)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3)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4)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小结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这次调查,选取学校为会宁县丁家沟镇马家岔小学,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乡镇中心小学以下的农村小学生,其课外阅读现状更加不容乐观,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关。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则小学生阅读能力强,反之,阅读能力就差。
(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家庭环境和家长文化素养有关。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无书报可看,学生想读也是枉然,其课外阅读势必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对孩子反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辟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我对全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了调查。加强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