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开展涉藏维稳教育工作的总结

时间:2019-05-12 13:4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管理学院开展涉藏维稳教育工作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管理学院开展涉藏维稳教育工作的总结》。

第一篇:经济管理学院开展涉藏维稳教育工作的总结

经济管理学院

开展涉藏维稳宣讲教育工作的总结

我院根据《全省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培训宣讲方案》、《全省高校、中学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宣讲工作方案》和《青海师范大学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宣讲工作方案》的指示精神,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师生的鼎力协助下,深入落实开展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的宣传教育,扎实推动涉藏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进而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的保证。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宣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我院涉藏维稳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普查,建立完善宣讲小组

(一)普查学生基本资料

我院目前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65人,其中少数民族197人,藏族53人。其中10金融3人,10经济3人,11经济4人,11金融5人,11人力4人,12经济4人,12金融5人,12人力5人,13金融6人,13经济9人,13人力5人。

(二)建立完善宣讲小组。

为进一步确保涉藏维稳宣讲工作的顺利进行,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党总支会议,会议安排部署了维稳宣讲工作的要点并成立了院维稳宣讲小组,小组组长:王士勇,小组副组长:邹文军。小组成员:所有辅导员及班主任。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党总支书记作为宣讲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面负责我院的宣讲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宣讲工作,做到培训时间、地点、人员三落实,保证了我院本阶段的宣讲工作取得了实效。

二、加强宣传,营造稳定氛围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为向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院维稳宣讲小组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安排,由院领导组织,院宣讲工作小组主持开展了全院教职工关于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要点的全方位学习。

(二)实事求是,大力宣传

我院党总支、学生科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渠道,加强正面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形成了良好的势头,使得教育师生充分认识到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工作的重大意义,让此次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到了每个师生当中去。

(三)师生群策群力,营造宣讲氛围

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更全面的理解了涉藏维稳的教育要点,对如何做好对学生的宣讲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亲近学生的优势,院学生会宣传部积极通过海报、影视等方式积极宣传涉藏维稳思想教育,使得学生更加认识到此次活动的重要性。

三、抓住实质,分阶段认真宣讲

(一)传达精神,分发材料

将宣讲工作的重点宣讲材料《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要点》及《藏区维稳宣传学习材料汇编》《十个讲清楚》等省委宣传部、统战部、教育工委、教育厅印发的相关的文件交于各班班主任老师,并要求妥善保存。

(二)召开班主任会议,认真宣讲

我院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宣讲工作召开班主任会议,进行了研究,并安排了具体的宣讲办法。我院宣讲老师从实际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宣讲工作的纪律和要求,准确把握宣讲内容口径,着眼涉藏维稳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大局,围绕我院学生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实现宣讲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争锋相对的揭露**集团的反对本质,有理有据的回应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一步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思想基础。

(三)组织主题班会,氛围活跃

我院根据各班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主题班会,由宣讲工作成员及各班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上进行深入透彻的面对面宣讲教育,并对部分没有接受宣讲的学生进行补充宣讲,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确保学生理解涉藏维稳思想教育的要点,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宣讲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做好笔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宣讲气氛极其活跃。并且同学们就如何加强维稳工作和民族团结等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要为学院维稳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宣讲效果

在每场宣讲之后,我院都会以讨论或者座谈的方式解宣讲效果,对学习不深入、思想上有较多困惑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办班补课。

四、活动后期总结

(一)加强领导,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体教师树立“人人都是涉藏慰问工作者”的思想,主动把学院安全工作与各自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在思想上建立起一道安全防护线,坚持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真正做到了“警钟长鸣”。同时,为进一步做好涉藏慰问宣讲教育工作,学院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院长直接抓,各班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了学院的安全。

(二)大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做好学校安全维稳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学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对学生开展维稳宣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

(三)深入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学院对涉藏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检自查,确保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确保早发现、早整治,把涉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校舍、厕所和校园围墙多次进行认真排查。同时积极加大对校舍的监管力度,实行动态管理,保证了广大师生的安全。

此次活动,我院深入落实省委、教育厅及校党委的指示精神,宣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构建了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使得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我省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奠定了思想基础。

经济管理学院 2013年10月11日

第二篇:涉藏维稳心得体会

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涉藏维稳思想宣传教育,深刻理解了“维稳”是保障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稳定的强化剂。作为一线教师,我必须为学校“维稳”长效机制建设任务的完成,积极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为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为一名人名教师,自己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出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心系学生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作为教师,我必须积极用法律约束自己,以实际行动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力争做一个深受社会赞誉,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三篇: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心得体会

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涉藏维稳思想宣传教育,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决策的适时性和 必要性,深刻理解了“维稳”是保障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稳定的强化剂。作为一线教师,我必须为学校“维稳”长效机制建设任务的完成,积极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为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做出应有贡献。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必须鉴照自己的行为在灵魂深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从思想深处根绝贪图享受拜金主义目无法纪等错误思想不断反省自己 ,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始终把一份责任倾注在本职工作中把握自己 ,管住自己走好人生路。作为一名人名教师 ,自己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出任何违法违纪问题。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心系学生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师 ,我必须积极用法律约束自己以实际行动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力争做一个深受社会赞誉,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篇: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学习资料

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学习资料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今年以来,我省藏区一些地方陆续发生了几起自焚事件。看到鲜活的生命遭受戕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感到震惊和痛惜。自焚这种以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既违反了藏传佛教戒杀生包括不得自杀或教人自杀的教义教规,也违背了现代社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文明理念,是极其错误和愚昧的。但是这样的错误行为,却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励和推崇,更有一些境外势力把自焚者奉为“民族英雄”。这是一个将藏传佛教引向宗教极端主义的危险倾向。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凡由某些极端宗教势力煽动裹胁其信徒以自焚等极端方式或暴力行为对抗国家、误导社会、残害生灵的做法,都被视为邪教或恐怖行为,都是国家法律打击的对象,对此不会有丝毫的姑息和迁就。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具有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青海藏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对青海藏区高度重视,对青海各族人民十分关心。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支持青海藏区发展,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给予特殊支持和帮助。正是由于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青海藏区进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是,对于国家对藏区的关心支持和藏区有目共睹的发展成就,一些人总是视而不见,在发生自焚等类极端行为和不稳定事件时总是发出所谓“民族平等”、“语言自由”、“保护文化”等噪音和杂音。这些声音极具蛊惑性、煽动性和欺骗性,听起来冠冕堂皇,实质上颠倒黑白、背离事实。

第一,藏族合法权益不但得到平等保护而且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发展。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就藏民族的发展看,不仅平等地享受到了这些权利,而且在一些方面还得到了国家的特殊扶持。一是政治上平等。藏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利,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依法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藏族干部一直是藏区干部队伍的主体,我省除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外的其他5个藏族自治州,2000年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为63.75%,2010年上升为66.01%,其中绝大多数是藏族;5个藏族自治州党委政府10名主要领导干部中有7名是藏族。二是政策上优惠。党和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维护长治久安,明确由中央国家机关、发达省市和中央企业对口帮扶青海藏区。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家下达重建资金316.5亿元并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援助援建等方面给予多项优惠扶持政策,灾区城乡居民住房重建户均补助达20万元左右,远远高于其他受灾地区。包括藏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就业、就学等方面享受国家特殊政策。这些年,藏区教育财政专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了“1+9+3”免费教育,全面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群众文化素质明显提升。藏区普遍建立了农牧区新型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构筑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009年起,国家利用5年时间投资60亿元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全省尚未定居的13.43万户56万牧民群众将彻底告别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三是经济上倾斜。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青海转移支付力度,取消了州县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藏区财政支出90%以上来自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规划建设了一批水利、电力、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藏区基本实现了县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和行政村通水、通电、通讯。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广现代生态畜牧业和高原特色旅游业,藏区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2011年,青海藏区六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3%,高于全省13.5%的平均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2.2%。

第二,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和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充分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藏区民族学校实行藏汉“双语”同步教学,高考把藏语文作为考试科目并将成绩计入总分,形成了从学前到大学的藏语文及“双语”教学体系。藏族自治地方的重要公文用藏、汉两种文字发布,人民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依法同时使用藏语文,藏族当事人可使用藏语文参与诉讼活动。藏族自治地方的证件、标识及公共场所建筑物标牌和街道、交通标志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新中国成立以来,藏语报刊、图书和广播事业加快发展。近些年还开设了藏语电视频道、藏文网,推广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使藏语文进一步适应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2010年9月,全省教育大会提出加强和改革“双语”教育,主旨是藏语教学和汉语教学都加强、都改革、都提高;目的是解决一些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汉语不过关而造成的升学渠道窄、就业门路少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较差等突出问题,既保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又保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发展,进而进一步推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的政策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更不会取消藏文课程,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一贯保护包括藏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2010年10月,强卫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革“双语”教育的原则:一是坚持方向,依法有序。就是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民族地区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有序、有力地推进。二是遵循规律,尊重意愿。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研究提出符合科学、符合规律、符合群众意愿的具体实施方案。三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就是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条件成熟的顺势而进;条件不成熟的在尊重现状的同时认真研究、稳步实施。四要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就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加强教育、创造条件,以科学稳妥的方法引导“双语”教育改革发展。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只有包容才能进步。随着“双语”教育的深入,藏族语言文字一定会在开放融入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第三,藏族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和大力弘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护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制定完善文物保护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发展壮大文物保护队伍,藏族文物研究和保护能力不断增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藏族戏剧、舞蹈、音乐、曲艺、民歌、谚语、故事等文学艺术资料得到收集、整理和研究。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4个,其中藏族项目3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6个,其中藏族项目3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0人,其中藏族传承人2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9人,其中藏族传承人66人。藏族文化产品创作空前繁荣,《宗喀巴大师集》、《十世**佛学文集》、《藏医学经典荟萃》、《格萨尔王传》等一批珍贵藏文文献典籍相继出版,《藏羚羊》、《青藏大铁路》、《热贡神韵》、《天域天堂》、《玉树花开》、《碧海云天金银滩》等一大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文艺作品相继上演,藏语广播、电视和电影作品译制创作日益活跃,极大丰富活跃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唐卡、藏毯、藏绣等传统民族手工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藏医藏药事业加速发展,全省共有藏医院28所,藏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2416人,藏药生产企业21家,生产藏药215种,年产值近24亿元。大力推进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娱乐场所、文化站(室)等基层文化服务设施遍布县乡,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青海藏医药博物馆、青海藏文化馆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对外展示了藏族文化保护发展的成就。2011年全省藏区文化体育事业投入专项资金达到3.5亿元。

第四,藏区生态环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2005年开始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75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50多亿元。2008年开始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近5亿元。同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也在大力推进。2010年国家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仅此一项就使藏区牧民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最近,国务院又决定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规划到2020年,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提高25到30个百分点,生态系统将步入良性循环。现在,青海湖水域面积连年增大,黄河源头开始重现千湖美景,全省藏区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可以说,与过去人们被动地适应自然和单纯地向自然索取相比,如今我们对藏区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保护和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生态修复和功能保障成效越来越明显,这都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建成并安全运行的青藏铁路,就是在藏区实施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成功例证。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和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设,青海藏区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也是不远的现实。

第五,藏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党的宗教政策在青海得到全面正确地贯彻,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目前青海藏区有600多座寺院和4万多名僧尼,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求。在寺院中,学经、辩经、讲经、受戒、灌顶、修行等宗教活动和寺院学经、学位晋升活动正常进行。信教群众自由地从事转经、诵经、布施等宗教活动。**转世这种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国家尊重,国家宗教局出台了《藏传佛教**转世管理办法》,省有关部门也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具体措施。为更好地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需求,党和政府还把寺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基层单位纳入社会管理范畴,将水、电、路、通讯等公共服务延伸到寺院,把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覆盖到僧尼。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家拨款近10亿元帮助87座地震中受损的藏传佛教寺院恢复重建,拨款近5亿元专门保护藏传佛教寺院文化遗产。

对上述事实,有些人非但视而不见,毫无感恩之心,还千方百计地诋毁给藏区群众带来实惠的政策措施,更有甚者,为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提出“藏族独立”、“**回国”等口号,煽动裹胁少数不明真相的僧俗寻衅滋事,挑唆鼓动个别人自焚,成为分裂势力的牺牲品。实在荒谬残忍,罪恶昭彰,天人共愤。

众所周知,西藏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央政府自元朝开始就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所谓“西藏问题”根本不存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不管**集团如何炒作所谓“西藏问题”,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都遭到我国政府和包括广大藏族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西藏独立”。当年,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帝国主义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都没有得逞;今天,在日益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图谋“西藏独立”更是天方夜谭。那些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的人,绝不是什么“英雄斗士”,而是彻头彻尾的民族罪人。

**喇嘛是藏传佛教**转世制度的一个宗教称号,历世**喇嘛都是经中央政府认定、册封的。但十四世**却早已不是纯粹的宗教人物,而是十足的分裂祖国的政治流亡者和西方反华势力的政治工具。他在1959年叛逃祖国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打着“民族”、“宗教”和“人权”等幌子,甘当西方反华势力“马前卒”,积极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无论他说得多么美妙动听,都掩盖不了“宗教搭台、政治唱戏”的图谋,掩盖不了分裂祖国的反动本质。中央对十四世**的政策是明确、公开和一贯的,那就是放弃一切分裂祖国的主张,放弃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十四世**能否在有生之年返回祖国,完全取决于他自己是否彻底放弃“藏独”主张和活动。藏族有句谚语,“口说是水泡,实做是黄金”。希望十四世**言行一致,彻底放弃“藏独”之心,拿出维护祖国统一的诚意和实际行动,这才是真正“为藏族人民利益着想”。否则,他必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回国的“美梦”也难圆。

谣言止于智者,事实胜于雄辩。现在,藏区僧俗大众人心思定,人心思进。近期参与不稳定事件的只是极少数人,他们的言行极不得人心,受到了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谴责。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要始终深刻认识“团结是福,分裂是祸;稳定是福,动荡是祸”的道理,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全力以赴推动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扰乱青海藏区的祥和安宁不得人心

今年以来,青海藏区相继发生了数起自焚事件,严重扰乱了青海藏区的祥和安宁。全省各族人民对煽动、鼓吹这类事件的人和幕后指使者、制造者都表示极大的愤慨和同声谴责。事实证明,这是境外分裂势力与西方反华势力遥相呼应合谋导演的又一出政治闹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事件本身绝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更不是文化传统的保护问题,而是典型的政治问题。

当前,中央政府对全国广大农牧区的政策这样好,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包括青海藏区在内的四省藏区经济发展以“区域计划”的方式做了全面部署,给予了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各项优惠政策正在逐步落实之中,各族人民翘首企盼富裕文明的好日子。青海藏区进入了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谁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大好局面,策划和煽动了这样不得人心的破坏事件?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西藏和青海等四省藏区的形势从来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集团流亡国外几十年中,境外分裂势力从未放弃过以暴力恐怖手段干扰破坏西藏和四川省藏区的稳定和发展。2008年“3•14”事件给西藏和四省藏区广大人民群众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3•14”事件的直接策划者和组织者之

一、臭名昭著的“藏青会”在其使命声明中宣布,其主要目标是“为西藏享有独立而斗争,甚至不惜以个人生命为代价”。近来在四川、青海藏区发生的自焚事件背后肯定有这个组织的影子。迄今为止,几乎每起自焚事件发生之后,境内藏独分子不但不予以救援,而且还阻止我们的干部施救,他们还把自焚现场拍摄下来,迅速发给**集团大本营达兰萨拉和西方媒体。从媒体上可以看到,**集团把这些自焚者吹捧为“英雄”、“烈士”,表示“敬仰”,并且为他们“颁奖”,一向以“非暴力”自诩的**喇嘛不仅不说一句制止自焚的规劝之言,反而亲自为自焚者主持“特殊法会”,带头参与绝食活动,称赞这些自焚者“具有非常大的勇气”,这是在鼓励更多的信徒走上这条不归之路。西方媒体和仇华政要们迅速作出反应,对自焚事件表示“高度关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还提出“敦促中国政府与**喇嘛或他的代表举行建设性对话”。欧盟对外行动署官员还提议派独立调查小组到藏区调查,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令人惊诧的是,藏传佛教向来讲慈悲、重生命,但是**驻台湾的“**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公开发表文章,说自焚不仅不违反佛教不许杀生的教义,相反却是“菩萨行”,谁自焚谁就能立地成佛。事实表明,这些自焚事件是**集团通过长期形成的渗透渠道,对这些处于寺庙封闭环境里、缺乏起码现代教育的青年僧人洗脑蛊惑的结果,其根本目的就是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对中央政府施加压力,从而为实现西藏独立的臆想服务。

众所周知,藏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基础发展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利益分配的差异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也正是因为这种发展差距的存在,中央政府才对西藏和四省藏区采取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同时号召全国人民一同支持和帮助这些地区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集团肆意夸大藏区与内地省区的发展差距,诬称藏族的宗教和文化面临灭绝,但是他们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破坏宗教文化的任何例子,而我们保护藏族文化传统的例子不胜枚举。仅青海省在“十一五”期间用于藏传佛教文化保护的经费达二十五亿之多,其中玉树灾后重建用于藏传佛教文化保护经费达十五亿元。事实上藏族传统文化并不是濒临灭绝,而是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欣欣向荣的发展。

“西藏独立”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西藏独立在清朝衰落时没有得逞,在民国军阀混战期间也没有达到,而在中国日益崛起的当今却甚嚣尘上,岂非咄咄怪事!藏独势力一手策划制造的自焚事件并不是他们有力量有前途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正是他们穷途末路的困兽犹斗,除了引起境内外敌对分子的几声苍白无力的“喝彩”之外,掀不起任何惊涛骇浪。中国政府决不会因为几起自焚事件的发生和受到一些反华势力的攻击,就改变在藏区的工作方针和对**集团斗争的态度。

自焚事件不得人心,抹杀不了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为家乡的发展稳定作出的贡献,更不能阻挡青海各族人民建设富裕文明新青海的坚定步伐!但是,这样极端暴力事件如果一再出现,必然会影响青海藏区的稳定发展,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各族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对此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与一切破坏藏区和谐稳定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民族观 宗教观 文化观

近日,反复细读《青海日报》3月30日刊发的特约评论文章《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后,获益颇多。笔者认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必须要教育和引导藏区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是青海藏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建设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打牢青海藏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思想和政治基础的关键环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青海藏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祖国观为重点,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于青海藏区各族人民形成共同理想,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而奋斗;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认清**集团的反动本质,揭穿**集团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进一步打牢青海藏区发展稳定的思想政治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要深刻认识西藏与祖国统一的关系史,深刻认识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深刻认识中华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认识统一是历史的潮流、人民的愿望,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彻底认清**集团鼓吹的“中间道路”,分裂祖国的反动本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增强身为中华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责任感;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发展西藏和青海藏区,西藏和青海藏区各族人民只有在祖国大家庭中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青海藏区,民族观与祖国观具有密切联系。正确认识民族理论,民族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对于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具有现实和直接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问题,是青海藏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关系到青海藏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民族工作水平的长期需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是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要深刻认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各民族的共同因素和社会主义一致性在不断增加,同时,民族差异还将长期存在;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要全面贯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事实批驳**集团所谓“高度自治”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宗教,分析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它的社会作用,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对青海藏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极其广泛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宗教工作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精神。要认真贯彻“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就是要划清正常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要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要深入揭批**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认清本质,划清界限,努力建设平安青海、和谐青海、小康青海。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建设青海藏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青海藏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青海藏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只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文化现象,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文化政策,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才能运用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去剖析、批判**集团的蛊惑,洞察其用心,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彻底而坚决的反击,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要深刻认识劳动创造文化,劳动人民是青海藏区文化的主体的观点;要充分认清**集团大肆鼓噪“西藏的文化遭到了天绝”,是为了通过宣扬文化上的隔离,企图挑起藏汉两种文化的对立冲突,原封不动地保留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实现其继续欺压西藏人民的目的。要充分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根本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实践者,努力促进青海藏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

从2003年开始,我省集中在全省范围全面开展了深入持久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9年来,我省的创建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制度保障,全面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始终将创建活动置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我省的“四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省是一个集中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原民族地区所有特征的省份,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巩固民族团结、做好我省民族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根基。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宝贵机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作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来对待,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积极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增强民族自治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以我省藏区为例,多年来,省财政坚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优先向藏区倾斜,全力推动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11年,财政用于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达到329.3亿元,增长46.6%。全省藏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牧民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农牧业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藏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国家投入力度的加大,使我省民族地区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项目,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力量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一些多年来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2011年,省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 603元和4 608元。可以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已为我省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民生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对我省来讲,由于多民族、多宗教和西部重要战略地位的特殊省情,改善民生还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政治意义。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我省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就把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生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住民生问题从社会管理源头治理这一根本,加快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和群众基本利益保障机制,下大力气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群众基本利益保障机制。同时,积极探索用“小财政”解决“大民生”,逐步加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省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群体为主要投向的社会建设投入,每年投入占全省财政支出的70%以上。以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千方百计扩投资、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在扩大就业、提高社保标准、新农合覆盖、“两基”攻坚、优化教育布局、农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期间我省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两基”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人口覆盖率达到94%,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民族地区群众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省州县三级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民族地区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发展目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全面覆盖民族地区30个县(市)的334.3万农牧民,参合率达96.8%。5年新增城镇就业23.6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万人次,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创造了我省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新纪录,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充分地体现在了改善民生上,也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日益深入人心,奠定了深厚的民心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动员和参与,更需要筑牢坚实的思想基础。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省就把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作为创建活动的着力点。省委、省政府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每年设定一个民族政策宣传月。在宣传教育中不断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手段,使创建活动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更加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更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创建活动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农牧区、校园、寺院、社区,广泛开展了以科学发展、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反对分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党和国家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有效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以及宗教界人士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抵御渗透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如坚持以每年8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载体,确定主题,因地制宜,分层施教,讲求实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以具体的数字、生动的事实、典型的事例说服人、教育人、鼓舞人。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族群众已经对“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理和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理解认识,“三个离不开”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可以说,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我省各族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

我省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宗教活动场所密集的省份,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制度性宗教并存,宗教的稳定和谐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针对这一特殊省情,我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始终把宗教领域的稳定和谐作为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来抓。2006年以来,我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宗教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同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探索、创新宗教事务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将法制政策宣传教育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寺院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为依法管理和内部管理相结合的“平安寺院”建设活动。这项活动着重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寺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平安寺院”建设活动中,我省各级宗教管理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寺院科学化、社会化管理,初步建立了分级管理、社会监督评议、动态化备案等寺院社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

在“平安寺院”建设活动中,我省还注重解决宗教领域的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宗教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此,我省各级政府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寺观教堂纳入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如把解决寺院通路、通水、通电、通讯和修缮,切实改善寺院环境和条件等纳入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把报刊、广播、电视进寺院纳入了当地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把宗教教职人员的养老、医疗、低保等纳入了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等。

同时,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人士积极作用,引导寺院和广大宗教人士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鼓励宗教界爱国进步人士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容,对宗教教义进行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让他们更广泛地参与到调整各类利益关系,回应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利益诉求,化解社会和寺院内部矛盾,维护寺院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寺院内外部环境,促进宗教与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中。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在我省逐步推行和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已趋于成熟,也标志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已进入创建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这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谋划新一轮创建活动,认真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推进我省“四个发展”和长治久安,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

当前中国,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社会公众,都已深刻意识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倡导全民共同奋斗,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不懈奋斗的目标和追求。积极挖掘和利用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大量的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内涵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也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实际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解读“和谐”的呢?老子曰:“合异以为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另外,“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并主张“仁民爱物”,古人还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用于“王道政治”的需要。如孟子所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意思是,人与自然和谐是生存发展与社会安危的基础,即所谓“王道之始”。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把人与人的和谐作为和谐理念的核心。孔子强调以“仁爱”为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将以“和”为主的道德原则制度化,使之成为可操作的“礼”,“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之用,和为贵”。道家老子强调“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要求人们效法天道,与世无争,知足常乐,从而达到人与人的相对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与社会和谐思想。古人强调通过“以德治国”与“以仁施政”达到政治和谐;通过“先富后教”,“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等等实现社会和谐。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让后人受益匪浅。

在宗教教义中,和谐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和谐甚至是宗教教义中的核心内容。佛教在教义中主张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崇尚和谐、褒扬和平,始终致力于提倡平等、推崇慈悲、净化人心和反对战争。《圣经》中揭示,和谐是神人和好的终极目标。通过和好,万物终将回归和谐。道教也有崇尚和谐的优良传统,它所宣扬的性命双修、慈心度厄、万物一体的思想,以及其在日常修道生活中所追求的身心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的境界,都集中地体现了道教所持有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天主教向来以实现人类和平为己任。耶稣在《圣经》中教导:“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因此,天主教坚持正义持守仁爱,努力缔造一个和平与和谐的社会,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伊斯兰教义中也把实现平安、和平,作为美好社会的标准来进行衡量。教义要求人们平安待人,平安处世,彼此和顺,社会和谐,共同促成一个和平的社会。纵观我国五大宗教所倡导的和谐理念,中华民族构建和谐的思想渊源深刻,和谐理念资源丰富全面,弘扬宗教教义中的和谐思想,对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基本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宗教和谐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进程中,宗教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国际关系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宗教领域总体保持团结、稳定、和谐的局面,但受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信仰宗教的人数持续增加,宗教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涉及宗教因素的矛盾开始增多,宗教关系问题日趋复杂,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但从宗教发展史看,由宗教神权专制到宗教信仰自由,再到宗教和谐,体现了宗教发展的规律。宗教和谐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而言,大致包含四个方面,即宗教内部的和谐、宗教之间的和谐、宗教与社会的和谐以及政教关系的和谐。其中,宗教内部的和谐是前提,宗教之间的和谐是基础,宗教与社会的和谐是根本,政教关系的和谐是关键。总之,宗教和谐,就是在宗教的多样性、平等性、和平性的基础上,追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合境界,达到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状态。我省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省份,宗教和谐对我省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五大宗教、宗教内部、宗教与社会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多元共生,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青海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和谐是一种崭新的社会模式的追求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大致包括四个层面的内涵:第一,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社会;第二,它是以人与人和谐为核心的社会;第三,它是以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第四,它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四个层面的内涵之间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其中,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是基本前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是根本所在;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是必要条件。最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在社会动态的运动中实现的,它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系统,体现了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的全面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宗教和谐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国内的经验看,没有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也就没有全社会的团结稳定;没有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和谐相处,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相处。我省目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各种宗教信教群众占总人口的52%。广大信教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前提。同时,宗教文化具有多元和谐的传统,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宗教教义、教规及其宗教道德中蕴含的大量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非常务实有效的。所以,宗教和谐对社会和谐的创建具有积极的推进和相辅作用。社会和谐,就是要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种社会环境又是宗教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在这样理想的社会形态中,人们对温饱、教育、就业、医疗、婚姻等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对文化、艺术、体育、旅游、宗教信仰等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人与自然、人与人能够和谐地相处。否则,动荡的时局,纷争的社会,利益冲突不断的社会环境,实现宗教和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社会和谐是实现宗教和谐的前提保证,没有社会和谐就没有宗教和谐。

我省多民族多宗教、自然条件严酷的特殊省情,决定了构建和谐青海、平安青海、生态青海的重要性。特别是各民族间的团结、各宗教间的和睦的大好局面需要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来维护。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建设,创造大美青海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涉藏维稳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钱锋生(2013年9月3日)

同志们:

“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

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全新载体,是“三提升”活动的延伸,为把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一、提高认识,真正理解活动意义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和“三提升”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仅认真按照省市部署,环环紧扣地开展好了两个活动,更重要的是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能力水平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从而形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次““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把党章、党史和先进作为中心,是市

委立足实际、审时度势做出的英明决策,目的明确,寓意深远。学习党章,有利于广大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性修养,遵守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和组织行为。学习党史,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强化群众观念,自觉践行为民宗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把握党的建设规

律,汲取前进的力量。

学习先进,有利于提高党员的素质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树立事争一流、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

我们广大党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去,深入扎实的开展好““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

二、抓住重点,扎实推动活动开展

要把学习活动与推动跨越发展相结合。今天的会上,我们对全县一些重点工作都进行了安排部署,现在已进入3月份,各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要在天里完成年内既定目标,打牢跨越翻番的坚实基础,必须充分调动全县党员干部的积极 性,以““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开展为契机,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要把学习活动与做好群众工作相结合。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涿鹿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与我们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密不可分。

今年,中央、省、市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政治要求,这是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社会和谐 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需要。

按照省市要求,我们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出台了实施意见和方案,因此在这次““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中一定要与做好群众工作相结合,做到联系

群众重心下移,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零

距离沟通,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在全社会形成谋事、干事、成事的浓厚氛围。

关心群众

坚定不移,各级党员干部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贯穿

工作始终,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 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真正做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

贴心人。

通过学习,使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起

甘于奉献的作风,把全部心思用在谋事业、谋发展上,埋头干

工作,事事比贡献;

进一步树立起事争一流的作风,干就干到

最好,干就干到极致,要把学习活动与建强班子队伍相结合。

班子队伍是引领改革发展的核心。““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就是要打造出一支坚强的班子队伍。

要把学习活动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

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要通过““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维护稳定是党员义不容

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县广大党员干部为维稳保安做了大量工

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三年大变样” 工作中,需要我们把工作做的更细更实,把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解决 的更彻底、更合理。安全稳定。

三、把握关键,力求突出活动特色

开展““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范围广,要求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要严格规定动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准确掌握基本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要保证学习时间、必读篇目、参学覆盖面。要注重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既要提出共性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明确不同的个性要求。选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材,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要选好先进典型,突出典型的可学性、示范性,确保学习的效果。要丰富活动形式。

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认真组织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四、加强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是今年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活动摆在突出位臵来抓,加强领导,务

求实效。要坚持领导带头。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

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做为一把手工程,紧

紧抓在手上,带好头、作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分管部门

和所包乡镇和部门,动员指导好““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开展。要细化安

排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特

别要注重发动群众参与,要深化舆论引导。全县各类媒体都要加大对““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宣讲活动”活动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迅速形成声势,要注意避免一阵风、上热下冷、虎头蛇尾等现象,始终保持宣传的广度、报道的深度、学习的热度。

据悉,我州各县教工委、教育局将在未来几天做好对本地本校宣讲人员的培训工作。9月10日至9月30日,宣讲团将深入学校开展宣讲工作,10月7日至10月中旬,各地各校进行宣讲工作回头看工作,对部分没有接受宣讲的教师及中学生进行补充宣讲。10月中旬,各地各校进行宣讲工作小结。

会议指出,此次宣讲活动在范围上,要做到全州教师及中学学生全覆盖。在宣讲的内容上,要严格遵循《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要点》在宣讲的方式上,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引导,生动宣讲。为更有效地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引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秀琴要求,宣讲要切实落实各县各校宣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县教育工委书记、各校党组织书记作为宣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负责本县本校宣讲工作。要认真研究制定并切实落实宣讲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宣讲人员抽调、宣讲培训、巡回宣讲和回头看等各项工作。同时,在宣讲中,各县教工委书记,教育部门、各校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承担宣讲任务,深入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宣讲。

要注重在宣讲中培养各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宣传动员学生、引导服务学生的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党员干部和教职工都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成为学校一支永远不走的宣讲队。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渠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要加强舆论引导,形成舆论声势,教育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及时对宣讲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发现和培育宣讲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加以总结、宣传和推广,并及时将宣讲工作情况报州委教育工委、州教育局。要及时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宣讲工作顺利进行。州委教育工委、州教育局也将组织工作组对各地各校宣讲工作督促检查,并及时通报各地各校工作进展情况。

下载经济管理学院开展涉藏维稳教育工作的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管理学院开展涉藏维稳教育工作的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藏区维稳 心得体会

    观“藏区维稳”专题片心得体会 2013年4月18日,格尔木市教育局通知,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教师深入观看“藏区维稳”专题片。根据我校“维稳功坚”活动的计划安排,通过专题片的观看,我......

    藏区维稳_心得体会

    藏区维稳心得体会 今年以来,我县的维护稳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政法工作会......

    学校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宣讲工作实施方案

    宁木特镇第一寄宿制完全小学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宣讲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黄南州代表大会和县维稳专题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

    2011年涉军维稳工作开展总结

    XX区人民法院涉军维稳工作总结 2011年是中国一个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国举办了上海世界博览会,在十月份世博会落幕后,广州又承办了第十六届亚运会和第十届亚残会。在这时......

    中川乡中心学校涉藏维稳工作应急预案

    中川乡中心学校涉藏维稳、民族团结进步 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保持现在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结合我校安全稳定实际情况,特制定涉藏维稳、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方案: 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

    藏区维稳_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观“藏区维稳”专题片心得体会 2013年9月12日,兴隆县教育局通知,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教师深入观看“藏区维稳”专题片。根据我校“维稳功坚”活动的计划安排,通过专题片的观看,我......

    !经济管理学院关于开展(精选5篇)

    经济管理学院关于开展2014~2015学年贫困生建档和2014年国家奖助学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班级: 2014~2015学年贫困生建档工作及2014年国家奖助学金申报工作已启动。今年学校奖助......

    2012年“涉日”维稳工作方案

    韩集学区“涉日”维稳工作方案近期全国各地出现了因为日本在“钓鱼岛”事件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不理性行为并不断采取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而引发的游行示威等活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