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思政工作十二五规划1

时间:2019-05-12 13:4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院思政工作十二五规划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院思政工作十二五规划1》。

第一篇:学院思政工作十二五规划1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近年来,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按照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人本管理、人性服务”的学生工作理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三”工程

我院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三”工程。

一是狠抓“三风”建设,即: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构建“三风”联动机制;二是落实“三进”工作,即: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是思政工作“三贴近”,即:思政教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是建立“三全”育人模式,即: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整合学院各方资源,将大学生思政教育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保证思政教育点面结合、点面互动、点面渗透,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等项工作。在人文素质部设置了思想政治课教研室,专门负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教研工作。

重视课程开发。按照“05方案”规范课程开设和规范使用教材。从2006级开始所有三年制高职班级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形势政策课教学任务由思政部、学生处共同组织实施,结合班团活动进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先后派谴了6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思政理论课教师参加省皖南片高校思政教育(28期、29期)研修班学习。

重视教研和教改。推进教研活动制度化建设,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制作课件。重视校际间交流学习,开展校际间的教研教学活动。参加比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人,三等奖三人;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三人。

注重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建立经费保障制度。一是充分保障所有老师的培训需要;二是设立和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及教研活动专项经费。

(三)大力加强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处、院团委学工人员及两课教师。我院现有专职思政教师16人,心理咨询老师3名,其中硕士及硕士在读人员共19人,副教授共7人,讲师12人。近年来,学院组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到华西村、小岗村等地学习考察、研修,参加校际交流、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加了阅历,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重视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考核与管理。每学年对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完善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制度,每年度开展“十佳辅导员”评选活动。不断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结构,切实解决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职称职务评聘及相关待遇问题。

(四)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事务管理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造、乐于创业,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二是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为支撑,以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依托,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三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按照“整体推进,分层实施,有的放矢,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四是着力解决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学生实际,突出抓好学习困难学生群体、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障碍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五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及网络传播技术,加大网络建设、网络辅导和网络监控的力度,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用党的力量凝聚大学生,使党员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示范群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坚持重在培养,采取分层次、多途径的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在学习骨干、优秀团员、社团骨干中发展党员,大兴努力学习之风、无私奉献之风、追求政治进步之风、探索创新之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六)重视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把社团建设的发展纳入素质教育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发挥社团育德的作用,使学生社团成为融思想教育与能力拓展为一体的平台。抓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示范作用。

(七)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系书记、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部分辅导员(班主任)为代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指导全院工作的开展。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院层面的主要表现为: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建设比较薄弱,教学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思政教育还不能有效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网络育人平台未真正利用起来;队伍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约束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社会实践育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不够有机结合。

学生方面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观念薄弱、心理素质脆弱、沉迷网络游戏、存在厌学情绪等。

二、“十二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二)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和手段途径。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力求做到知行统一。

3.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思想和党的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和成果,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改革内容和方法,增强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不断创造新经验。

4.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完善科学的工作体系,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各种途径和环节的教育功能,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教育。

5.教育、管理、服务“三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管理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深入细致的服务之中。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在各项管理、服务中要贯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全院教职员工应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同时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三)基本目标

1.根本目标

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内涵。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或者根本目标。

2.基本目标

(1)构筑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育人”有机结合的机制 坚持“育人为本,崇德尚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秉承“四个人”即“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人本管理、人性服务”的学生工作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完善机制、培育队伍、创新载体、营造环境为重点,构筑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育人”有机结合的机制。(2)找准工作定位和方向,把握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进一步找准工作定位和方向,把握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突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战略主题,切实掌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知识、能力培育和价值观培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专职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队伍相结合,主动服务学生与学生自我服务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即时应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

(3)“十二五”期间,着力从五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二是要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五是要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4)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整体目标、个体目标、阶段目标、分(类)层目标等。试行并推广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制,对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内容进行分类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建我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使之更准确、全面、科学地反映和量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5)建立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互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探索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办法,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奖惩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工作队伍和趋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队伍。

(6)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养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使我院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得以全面发展;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充满朝气的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和社会欢迎、人民满意的人才培养摇篮。

(四)工作重点

1.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好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4.强化环境育人功能,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5.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6.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能力;

7.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十二五”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探索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1.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来抓。认真研究、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完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建立独立的、直接隶属于学院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二级机构,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认真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校际间教育教学协作机制。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教材的研究和改革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学院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建成2门院级重点课程。坚持使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组织教师编撰教学辅助教材,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适应观代化教学需要,开发制作“示范教学”、“典型案例”、“教学热点难点解析”、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材系列,在统一的基本教材基础上,建立配套教材和电子音像教材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3.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重视形势政策教育,拟定具体实施方案。课程安排上,一学期总学时为16学时,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利用晚自习、班会时间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把形势政策教育纳入学院统一的正常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之中。建立专门的网站。各班级每学期开展“主题班会”、“时事论坛”2-3次。各院系应开创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专题讲座”、“热点沙龙”、“时事演讲”、“专题辩论”等。学生处、团委组建大学生时事报告团、演讲团。

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总课时中拿出一学分课时作为独立的实践教学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教学中都要强化实践环节,要把社会实践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量中。同时探索把实践教学与军政训练、专业实习、勤工助学、“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文体活动、就业培训等社会实践相结合。要紧贴教学大纲,围绕教学目标,强化教学管理,切实将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学生,确保人人参加,个个受益。要根据不同课程规定实践教学的相应学时,按比例计算学分。

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评估指标,加强综合评估评价,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好一批内容新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重视和普及时事教育,制定时事教育计划,定期编发形势政策教育提纲,充分利用晚自习、班会时间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把时事教育纳入学院统一的正常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之中。组建大学生时事报告团、演讲团,开辟时事讲座和论坛。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能够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的数量、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400的标准,力争在2012年年底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备到位。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引进或培养教授1-2名。严格任教资格准入原则,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教准入和退出制度。对新进教师实行导师制,保证教师的教育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前培训计划、继续教育计划,完善社会实践与学习考察制度,鼓励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要在岗位设置、工作量认定、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5.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

按课程设立相应的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工作纳入学院科研规划,力争在“十二五”规划规划期间有3项院级及以上立项研课题和20篇论文公开发表。

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建设工程,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训工作室、实践基地和网络信息的建设步伐。学院在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筛选、优秀教学成果评定与奖励、重大科研项目投放等方面,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积极关注和政策倾斜。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安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大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合力度,建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建立专门的教学网站,骨干教师个人网页,优秀教师博客等方式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大学生教育形式,打造思政教育服务平台

1.不断创新大学生教育形式

以主题教育为基础,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基础道德教育为支撑,不断提高大学生文明道德素养;以专项教育为载体,不断加强大学生整体素质;以典型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大学生成才意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建立并完善思政教育服务平台

(1)建立并完善学生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的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学生社区。

(2)建立并完善学生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学生社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启动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为组织载体,以学生各类社团为基地,以名牌协会为龙头,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3)建立并完善学生虚拟组织为特征的学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

(4)建立并完善我院学生参与学院民主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并完善“学生信防工作制度”、“学生工作公示制度”、“学生重大问题学生代表旁听制度”、“学生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制度”等。

(三)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围绕学院“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的总体目标,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抓党建”为载体,以“促三风”为抓手,以“建三高”和建全国示范高职学院为目标,以“四个人”塑造和培养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2.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为目标,以规范学风建设为重点,以班级学风和舍风建设为基础,以校风育学风、以系风树学风、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班风建学风、以舍风促学风,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把学风建设贯穿在(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

3.成立我院学生管理系统学风建设组织机构,制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条例》,建立过程控制和目标导向的学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三风”联动机制,建立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

(四)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本着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广泛开展服务“三农”的“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造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1.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大学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岗位职责之中,通过项目化、课程化和给予学分等方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

2.探索学生素质学分制(社会实践学分制、德育学分制),对学生素质拓展内容进行分类量化,与专业学业学分共同构建我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估指标体系,加大对学生综合考核和测评工作的力度。

3.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经费保障。学院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门机构,按照学生每年学费总额0.5%—1%的比例,保障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使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工作。

4.“十二五“期间,学院创建1—2个具有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基地。

(五)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网络主题教育,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重要渠道。加强我院网络管理的技术力量,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提高校园网络管理能力。

2.创建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加强和规范辅导员博客建设、班级QQ群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3.结合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网络主题教育。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及时解答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问题,有针对地开展释疑解惑和矛盾化解工作。

4.加强网监、网评、红色网民“三支队伍”建设,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舆论引导能力,打造健康、积极、和谐的网络环境。定期清理校内网站,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强化对校园网的技术监督和内容管理,不让错误的思想观点在大学泛滥传播。加强对校内网络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等设施管理,严禁利用校园网络设施进行经营活动。

(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

1.配备配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任职资格准入制,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标准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3000的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标准配备专职辅导员。按照“在校学生1万人以下、1-2.5万人、2.5万人以上的,配备专职团干分别不少于5人、9人、12人”的原则,配备相应数量的团委专职干部。院系团总支设置团总支书记专职岗位,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团总支书记(或副书记)。

2.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激励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的收入不低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平均收入。强化辅导员双重身份,实现双线晋升,单列辅导员职称评定指标。在后备干部选拔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具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项研究资助课题。定期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和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骨干研修、脱产进修,努力建设一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能够“真信、真慎、真教”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七)提升学院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体现学院的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加强校风、学风、教风、考风建设,培养严谨、科学、务实、健康的学术氛围。

2.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文体艺术活动,加强对宣传文化阵地、讲座、论坛、报告会、社团的管理,培育良好文化氛围。3.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4.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大学生大病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5.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6.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干预,及时化解学生心理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按照“整体推进,分层实施,有的放矢,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建立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辅导队伍,按师生比不低于1:3000的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课程采用学分制和学时制相结合的方式,计1学分,预计36个学时。

7.实行学生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公寓管理。学生公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实质是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的生活。包括:党的政策宣传进公寓、课堂内容进公寓、辅导员、班主任进公寓、拓展阅读和交流讨论进公寓等。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站作用,将辅导员工作站或党员活动室建设成学习党政策、接受党教育的学习基地。实行学生管理重心下移,各院系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寓管理体系。

(八)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扎扎实实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

第二篇: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发展关系重大,它对学术梯队、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推动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2011-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学科点情况

合并组建以来,工商管理学院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管理为校级重点学科,初步形成了市场营销管理、民营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现开设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学生人数

现有在校生1111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194人,市场营销专业504人,物流管理专业256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57人。

3、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一贯坚持的方针。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有专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别是近年来推行的“经理预备班”模式,将企业需要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教学实践特色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强,一次就业率高,据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处统计,近三年来,在就业困难及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4、师资队伍

工商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4%;具有博士(含在读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的68%;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优秀教师2人,并有多人先后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卢森堡等国进行研修或讲学。学院拥有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年纪轻、专业能力较强、结构合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

5、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项目3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8项,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3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主编出版了“十五”国家级教材《市场营销学》等教材(含专著)30余部;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企业管理》、《中国流通经济》等国内权威及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EI收录20多篇、ISTP收录30多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有8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目前已在市场营销管理、民营

企业管理及物流管理等方向和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在同行业中有较大的影响。

我院一直重视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和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经贸委、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经贸委等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承担了上述部门下达的十几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出版并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有不少成果被省政府内参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例如,《关于我省现代物流中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建设水产强省的几个政策导向问题》、《关于武汉保税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等研究成果作为决策参考被省委、省政府部门采用。

6、教学及科研设施

学院加大了教学及科研设施建设的力度,各项设施和条件不断完善。现拥有工商管理实验室、商务模拟实验室各一间;多功能演示室一间;专业资料室一个;有专业藏书2000余册、专业期刊50多种;与中百仓储、中商集团联合建有实习基地5个,同时与亚贸、武钢等工商企业保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设有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及湖北经济学院中小企业研究所等学术团体与研究机构。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1、高水平的学术团队没有形成;

2、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与优化,学科点的研究特色不够鲜明,省级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未获得;

3、高水平“产学研”项目及科研平台亟待建设;

4、国家级课题不多,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较少;

5、在具有影响的高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不多。

二、“十二五”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学科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经济的建设思路;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提高科研层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树立争优意识、特色意识,重点发展市场营销国家特色专业,积极改造工商管理专业,大力扶持物流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发展潜力大的应用型专业,促进科学研究上水平,人才培养上质量。为实现“创建品牌,特色立院”的奋斗目标,建设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特色鲜明的工商管理学院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十二五”学科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有效激励和适当约束为机制,把学院建设成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特色鲜明的工商管理学院。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立足于湖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使本学科达到省内同等院校领先水平。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市场营销专业达到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预期目标、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达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目标、企业管理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二)具体指标

1、师资队伍与学术梯队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具体为:

(1)力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引进特聘教授2-3人;引进博士研究生3人;

(2)培养硕士生导师10人(累计),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

(3)组建3-4个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稳定,竞争力强的学术团队;

(4)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2、学科平台建设

(1)努力在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队伍、科研平台上等方面储备力量,并依托学校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坚持创新,形成开放的跨领域交叉学科特色,将企业管理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

(2)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的建设力度,成功建设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学科建设、“产学研”发展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3、学科方向凝练

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把握企业管理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紧扣湖北经济发展实际,在现有市场营销管理、民营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学科方向基础上,凝练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使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

4、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

(1)积极申报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到2015年,获得的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达到2项(累计);厅级项目20项(累计);各类横向课题20项(累计);

(2)强化应用对策的研究,每年完成2-3篇有影响的调研报告和咨询报告,为地方经济发展决策参考;

(4)加强科研协作,发挥学术团队的优势,每年在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使我院整体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同类学校前列;力争建设1-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5)加强与知名院校、相关学术团体建立起密切联系,加强学术交流,每2年举办1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扩大和提升本院教师在同行业中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

(6)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导师制”、“学术活动月”、“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能力,学生每年发表学术论文3-5篇,每年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10篇。

5、学生规模

到2015年: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1650人,其中本科生1600人,研究生40人。

6、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1)努力建设好市场营销国家特色专业,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课程建设,建立融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努力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优质课程”的序列化精品课程体系,力争使《商务谈判》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物流管

理学》、《推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营销调研》等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3)加强教材建设,出一批能反映我院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特色的企业管理学科的精品教材;

(4)根据学科与专业特点,深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拓展实践(实训)教学内容,院属80%的课程要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5)加强实习或实训基地的建设,到2015年,每个专业建立5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四、“十二五”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改善与加强学科建设领导

实行“一把手工程”,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将学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主要精力用于学科建设,不断创新思路,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协调管理,在学科方向的调整、学科队伍的建设、重大课题的申报与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学科方向建设实行责任人制度,学科方向按项目立项进行管理,项目负责人与学院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确保计划落实。

(二)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进一步增强“人才是学院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科研队伍作为学院科研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继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使师资质量满足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依托学校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坚持创新,将企业管理学科的发展与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等优势学科相融合,形成开放的跨领域交叉学科特色,通过资源整合,结构优化,不断提升学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制定各专业科研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院内外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和主攻科研方向,积极力争获得“楚天学者”高层次人才引进、争取优秀人才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政府特殊津贴、各级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计划。

(三)构筑学术平台、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

1、以学院企业管理重点学科、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为基础,构筑学术平台、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我院研究机构的成立为我院在商业流通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物流管理研究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汇集学术队伍,凝练了学科方向。

2、重视学术交流。学院根据“请进来、走出去”的学术交流思路,加大学术交流力度。鼓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活动,鼓励主办或承办重要学术和科研会议,加强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业的联系,借助外部资源,促进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引进来”,通过学术研讨,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学院的整体研究实力,进而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要求每个研究方向每年至少联系或拜访2所大学或1个研究机构,每年至少主办1次学术会议。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我校与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联系,促进科研学术与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学院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四)努力争取更多高水平科研项目

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构建和谐互助、奋发向上的学院氛围,利用各方资源,入围国家相应学术圈;鼓

励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努力突破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项目,力争再获得1-3项国家级项目立项,并力争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

(五)强化科研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坚持以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为重点,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强化科研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紧密关注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承担地方科研课题

学院鼓励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承担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科研课题,通过企业和政府部门课题的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继续加强与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经贸委、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经贸委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与合作,承担上述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出版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对策咨询报告。

(3)“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继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武汉中百集团、武汉中商集团、武商集团、安德物流集团等企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方位合作模式,借助武汉市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在武汉城市圈的企业网络,积极推进、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利用市场营销、营销策划、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企业的营销策划及培训活动。

(六)强化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按照“两有三实”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倡导“案例式”、“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教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开展教学质量、学风检查等活动;探索和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省级精品课程系列、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多出高水平成果,积极申报国家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

(七)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上层次

建立科研奖励与成果公示制度,鼓励和督促教师重视科研,促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奖励力度,对国家级课题、C类以上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创新团队项目、省部级奖励等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八)加强教学及科研基本条件的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增加教学实验软件,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效果。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组织与领导,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新途径,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拓展实习实训基地行业范围。加强资料室及文献情报中心的建设力度,为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加强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制定与完善科研及学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

度。

第三篇:杏林学院十二五规划初稿(范文模版)

杏林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2010.12.7)

“十一五”期间,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教育厅独立学院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经验,规范行为,依法办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国、高教强国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江苏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现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实际,制定《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

一、学院现状

(一)概况

杏林学院是1999年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同意举办的首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办为独立学院。南通大学和南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杏林学院的办学投资方,2009年杏林学院依法完成了登记注册,取得独立法人资格,法定代表人为袁银男,成立了杏林学院理事会。

杏林学院成立初期,每年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100人;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招生人数和专业逐年增加;2005年以来每年招生2000人左右,专业30多个。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7893名,约占南通大学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涉及56个专业(方向)。

(二)运行

自办学以来,杏林学院坚持“依托母体、相对独立、总体协调”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学院以南通大学钟秀校区为独立的办学校园,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在学校招生总体框架内相对独立地招生,按照国家要求独立颁发文凭,逐步实行独立财务核算。在学校党委行政统一领导下,自2005年起,学院设立综合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并有完善的党团组织建制,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愿奉献的管理队伍。

2009年以来,学院进一步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行政和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建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管理体系,设有院长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和学生处等管理部门,教务处下设教务科、实践教学科和教学研究科,学生处下设教育管理科、招生就业科和助学科。按照学科类别和学位授予情况的不同调整了学部设置,共设立7个学部和20个学系,聘任了学部主任、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秘书,确立了 学部主任——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四级教学管理体系。各学部均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立起学生处处长——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辅导员三级学生管理体系。学院现有行政管理人员共63人,其中26人为南通大学编制人员,16人为南通大学聘用的人才租赁人员,9人为杏林学院自聘的人才租赁人员,7人为学院聘任的南通大学退休人员,5人为临时用工。2010年杏林学院招聘了自有专业教师17人,目前委托给南通大学各专业学院培养。

(三)成效

1.以教学为中心,稳步推进学院改革

十一五期间,学院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关于独立学院办学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据南通大学教学工作总体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教学工作的全局;秉承多年办学经验,弘扬创新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以创建学院育人品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目标,促进学院快速健康发展。

在南通大学教务处的指导下,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杏林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健全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明确各教学业务机构的工作职责,实行教学工作责任制;加大对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督察力度,优化教学秩序。

杏林学院现有27个专业,涵盖文学、理学、经济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六个门类,其中文学类专业5个,理学类专业3个,经济学专业1个,工学专业10个,管理学专业4个,医学专业4个。学院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抽检的准备工作。制订本三教学计划,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基本适应本三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集中各学院的专家全面修订了36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与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协调沟通,对外语、计算机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探讨,从2009级学生开始,对全院开设英语、日语等辅修专业,实行主辅修制度。

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杏林学院教学检查办法,成立了教学质量督查小组,通过随堂听课,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与各相关学院及教师协商解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和学风的整体好转。每学期成立考试督查小组,每一场考试派专人监控,对考试违纪现象及时通报、处理,严抓考试纪律,倡导学生诚信考试,考风考纪明显好转。十一五期间,学院每年毕业生的毕业率均在95%以上,学位授予率均在85%以上。

目前,实习实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基地建设已经启动,学院已与昆山开发区、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秦灶镇政府就建设“三位一体”的实践基地进行了协商,并且已在观音山镇开展了启动仪式;与上海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锦华装饰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在南通开发区、徐州地区的大型企业中建设实践基地的工作也已经启动。学院和上海杰普、南京中江软件公司合作对学生实训工作进行了探索,取得了 初步成效。

2010年,学院组织了杏林学院教育研究基金和科学研究基金的申报,鼓励学院内外教师围绕杏林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理论及应用研究。教育研究基金共立项84个,其中重点资助项目9个;科学研究基金共立项71个,其中人文类研究项目16个、自然科学类研究项目55个。

2.以党建为龙头,彰显思政工作特色

学院注重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队伍建设,带领全体党员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创先争优活动。院领导班子努力按照建设“学习型学院”、成为“学习型干部”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党委会各项工作制度,抓好理论学习和廉政教育。2009年10月,经校党委批准成立了杏林学院党委,学院党建工作翻开崭新的一页。学院党委对各学生党支部进行调整、充实,并积极进行将支部建在班级(专业)的探索,目前设置了18个系级学生党支部和2个学生班级(专业)支部,完善了基层党支部设置。

一直以来,学院党建工作面临“三多三少”的突出问题,即:学生人数多、入党申请学生多、发展党员人数多,而专门机构少、专职党建工作干部少、年轻支部书记经验少等,为此,院党委集中编制了《杏林学院党建工作手册》,保证从事党建工作的同志人手一册。学院先后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骨干培训班、新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预备党员教育培训班。此外,学院分党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院党委领导坚持每次给学生上党课,并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在培训班上开设讲座。经过研究探索,学院党委建立“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三级培训教育模式,以学生党支部、学院党委两级党组织为教育平台,以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学院青共校、党校为阵地,完善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发展、管理、考核等过程,从而使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有机统一,有利于全面提升学院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水平。学院还聘任了6位原校院退休干部担任兼职组织员,协助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十一五期间,学院共发展学生党员1456人,有2个学生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2项党日活动被评为校优秀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党委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重视关工委、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工作,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开通了院长信箱。学院关工委连续两次被评为南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两人被表彰为南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学院工会两次被评为南通大学先进教工小家,一次被评为南通市先进工会小家。在学院已举办的三届全院田径运动会上都有教职工的参与,有利地推动了学院体育活动的开展。

3.以学生为根本,完善育人服务体系

针对杏林学院学生特点,学院学生工作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思路——两个“一、二、三”。即:明确一个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引领、帮助和服务的基本目标,坚持一个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针;打造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这两支基本队伍,坚持常规工作规范化、研究工作特 色化的两个基本理念;着力开发家长、学校、社会三方资源,努力搭建人文精神引领平台、精英人才展现平台、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平台等三个平台。十一五期间,学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以研究的态度做工作,打造专家型的辅导员队伍。2005年,围绕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研讨,形成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论文集》;2006年,以典型学生个案研究为重点,逐步探索对各类特殊学生柔性管理的基本范式,得到了南通大学立项课题资助;2008年,以学生工作问题研究为抓手,探讨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各种问题的方式方法及基本规律;2009年,开展辅导员工作在线研究,着力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2010年,开展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程研究,建立听课研讨制度,提高辅导员的教学水平。

以就创业工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五年来累计邀请专业学院老师指导科技立项三十余项。其中,由商学院胡俊峰老师指导的“凯尔科技创业团队”,荣获2008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和江苏省特等奖。由郭必裕、景为平老师指导的《莱特电子ETC系统车载单元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荣获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以集多方资源为路径,形成家校和社会育人合力。学院团委组织优秀家长访谈、报告会、社会资深人士讲座、参观考察等活动百余场,参与学生万余人次,累计新建社会实践基地两百多家。2009年,学院建立了江苏省青春护航健康教育基地;2010年,杏林学院成立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体现了学院对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资源运用的系统化。

以奖贷助补减为基础,构建助学和成才服务体系。学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认真做好奖、贷、助、补、减等工作。五年来共评选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42人,省市级先进班集体10个;累计349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081人获得国家助学金,近百名学生在省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学院重视对贫困生的帮助和教育,扎实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积极为新生入学开通“绿色通道”、发放困难补助。十一五期间,学院共安排了百余人次的勤工助学岗位,从各方面为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有力保障。

以制度和文化为载体,狠抓思想素质教育求实效。学院修订完善了各项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围绕“四个坚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即: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如“文苑心林”每周一篇美文欣赏、学子论坛等;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如“知荣明耻”事迹报告会、“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系列活动等;坚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如“感恩的心,感谢有您”真情系列活动等;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如“杏林学院魅力人物评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四)不足 十一五期间,杏林学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诸多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院目前的专业开设大多是从南通大学“直接克隆”,尚未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且各专业发展不平衡,个别专业人数膨胀。学院课程体系设置须进一步调整。必须要大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结构模式,增加专业交叉性课程、实验实践性课程和创业教育类课程。学生使用的教材主要是部编教材和统编教材,与普通院校本

一、本二学生使用的教材基本一样,使得教学实际效果达不到学院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

2.师资力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

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我院由于历史的原因,自有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迟缓,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目前学院自有教师仅17名,教师来源主要是聘用南通大学各学院的专任教师,这些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学能力等都是优秀的。但是聘用的在职教师是个松散群体,极少参与学院教学组织的活动,缺少直接的、有机的联系和沟通,而且难免存在照搬校本部教学方式、不能兼顾本三学生实际的问题。

3.国际合作交流的力度有待加强

相对于近8000人规模的在校生来说,我院国际合作交流的力度严重不足,至今尚未正式与任何一所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尚且处于洽谈协商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院办学渠道的拓宽。

(五)发展机遇

从全国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今后5年杏林学院将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为杏林学院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杏林学院的一切办学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国家对独立学院提出“本科教学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要求。有学者认为,中国当前有99%的大学都属于非研究型大学。如果说“知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和天职,那么“职业、就业、创业、创意、创新”则是99%的非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和天职。杏林学院需要紧紧围绕这一办学定位,锐意创新,塑造品牌,打造职业、就业、创业优势。

第三,有迅速发展的南通大学的支撑。南通大学组建后秉承了原三所高校所具有的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短短五年,学校教学水平、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不断攀升,“申博扩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迎接2012年百年校庆,南通大学全体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先创优”,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和建设目标。有了南通大学这样坚强的后盾,杏林学院势必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实现面向全国办学。第四,有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杏林学院所在地——南通市,位于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全国的教育之乡,人民群众投资教育的愿望和能力较强。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南通对人才的需求将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船舶、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领域,地方经济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有利于学院办学规模的稳定发展。因此,杏林学院以培养社会急需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从而活化学院人才培养。

(六)面临挑战

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深化为学院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一,从全国范围看,独立学院的数量和办学规模已基本满足发展的需要,而如何提高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200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做出决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把高等教育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其实,这项决定根据独立学院当前的实际情况同样适用,而且任务更艰巨。

第二,2010年之后,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会有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独立学院招生面临严峻挑战。在生源急剧萎缩的背景下,我们要从规模发展尽快转变到提高效益、提高质量上来。如何创出办学品牌,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摆在杏林学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国家对独立学院的评估和验收关系着杏林学院的前途和命运。当前,独立学院的发展开始进入优胜劣汰的教育市场竞争时代,唯有重品质、重内涵的办学思路能够扎实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孕育独一无二的办学特色,从而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所有的独立学院进行验收,杏林学院的一项关系存亡的重要任务就是迎接国家的评估和验收。

二、“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教育改革之路,把杏林学院建成一所在江苏有影响,在全国有名气的独立学院。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独立学院文化软实力。

3.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江苏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竞争力。

(二)发展定位、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1.发展定位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的公益性办学宗旨,围绕“发展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以能力为核心,管理以服务为重心”的办学思路,将办学规模稳定在6000~7000人,力争把学院建成一所现代化的本科教学 型综合大学。

2.总体目标

(1)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积极迎接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评估验收。

在“十二五”期间,杏林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迎接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评估验收。学院要在申请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基础上,对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完善各项指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体,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全力以赴地做好迎评工作。

(2)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形成学院特色,创出办学品牌。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学院特色,创出办学品牌。

(3)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确保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侧重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能力的锻炼。发展学生党员要坚持原则,确保质量。

3.主要任务(1)教育教学

①专业建设。通过5年的努力,争取达到学院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较高、专业内涵建设深化的目标。要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专业设置应着力与母体大校进行错位发展,新增专业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②课程建设。努力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力争拥有省级精品课程。

③教材建设。建立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反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符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学院特色的教材体系。

④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学院独立的实验室(包括外语语音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各专业实验室等),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队伍,制定相应的管理文件。

⑤教学研究。牢固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强化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加大教学投入,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和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建立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学院机制和社会机制。

⑥实践实训教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实训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加大实践实训教学基本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积极联系拓展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2)科学研究

鉴于我院青年教师多的特点,鼓励青年教师申请国家青年基金,参加省青蓝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的评选以及杏林学院科研基金的申报。

(3)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南通大学母体的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组建杏林学院自有教师队伍。教师的选聘既重视学历、职称,更重视教学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形成具有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兼职教学团队。着力培养一批工科背景的“双师型”青年教师。力争在2015年前使学院自有教师、兼职教师、外聘教师各占1/3,建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稳定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建设,倾力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重视团队建设,打造省内知名的教学团队。

(4)思政党建工作

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载体,以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设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高效、稳定、务实、开拓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大力培养符合条件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完善学生党建三级培训教育模式。

(5)学生工作

学生管理力争提升科学化、特色化水平。制定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培训方案,争取五年内初步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拓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渠道,实现职业辅导全程化。引导和激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创业取得新突破。

三、“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教育教学改革 1.专业建设

要调整现有专业设置,实现与南通大学母体在专业建设上的错位发展,加快错位专业建设步伐,对拟增设的新专业进行专项基本建设,达到新增专业的基本要求。到2015年,拟增设 个新专业,使本科专业总数达到 个左右;加强传统专业的改革和改造,实现传统专业新的发展,重点建设 个专业,大力支持特色专业建设,争取建成 个特色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地方经济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各专业要在课程的内容、形式、手段、考核方式及管理模式上勇于创新。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出一批特色鲜明的以实践动手为主的课程。

(2)在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学分,学生在科研、教研、比赛等方面表现优异者可获得创新学分,创新学分等同于选修课程学分。

(3)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对于获奖项目,学院将给予指导教师和获奖学 生表彰和奖励。根据取得的成绩,按相应的规定给予学生适当的学分。

(4)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研和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敏锐的科研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课程建设

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遴选机制,明确课程建设责任人,保障经费充足,人员到位,制定阶段考核指标,加强监督,确保实效。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争取建设成 门校级精品课程,并力争拥有 门省级精品课程。

必须要大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结构模式,增加专业交叉性课程、实验实践性课程和创业教育类课程。只有进一步加大实践实验性课程的比重,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为中心的教学的实施。加大实践实验性课程的比重不仅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要具体地体现在专业培养的计划中和实际的教学计划安排中。

3.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力争有 部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具体措施如下:

(1)健全教材管理机构,明确职责任务。

(2)加大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支持编写、出版高质量教材。

学院要加大对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支持编写、出版各级重点教材的力度,同时也要支持印数较少但确有学科特色、确属学院专业教学所需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支持实验课程有特色的教材和指导书的编写。

(3)建立激励机制

学院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编写优质、特色教材的积极性。教材获得各级政府教学成果奖的,学院予以奖励。

(4)建立教材评估机制,确保教材选用质量。

教材评估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自编教材评优、质量跟踪调查和教材选用质量检查,进一步掌握教材选用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优秀教材进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教材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材采购、供应管理办法等文件,把教材的立项、编写、出版、选用、评估及供应等工作全面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4.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实训教学建设

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十二五期间,学院必须组织好实验室建设论证工作,制定科学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使新建实验室达到现代化水平。2012年前建成外语语音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2013年前完成各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2015年前初步完成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制定 相应管理文件,组建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积极推进我院在实验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影响面较大的基础实验,更应加强软件和硬件条件的建设。

(2)加强实验教学的内涵建设,深化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减少演示性实验的比例,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学课堂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专业实习基地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分别建设,到2015年每个专业至少有1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基地建设努力与地方经济建设、生产和服务接轨,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

5.教学研究

(1)加强教学管理建设,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具体措施如下:

①学院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进行教学改革研讨。以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通过立项、调研、研讨等方式,深入研究教学工作的各种问题,健全和完善各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把教学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②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高效的、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牢固树立管理和服务并重的管理理念,保证学校的政策、措施的落实及时、到位。

③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运行的过程。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依法治校。牢固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严把质量关,形成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学院内外广泛参与的、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④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力度。积极拓宽我院办学渠道,加紧与国外 大学洽谈合作办学,力争双方合作圆满成功。

(2)强化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形成确保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①加大教学投入,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启动学科建设,激励教学研究。“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教学研究论文 篇,申请省级科研项目 项,完成教学成果 项。

②加强制度建设,使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大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③建立社会各方面对我院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机制。主要由知名企业、用人单位、实习实践基地组成,学院将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广泛征求社会对我院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使我院毕业生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加强学院内部教学监控和评价机制的建设。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学生 和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按照学院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各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评估结果反馈给学系。

(二)科学研究

鉴于我院青年教师多的特点,鼓励青年教师申请国家青年基金,参加省青蓝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的评选以及杏林学院科研基金的申报。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做好教师选聘工作,组建梯度合理、结构稳定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如下:(1)招聘优秀的研究生充实专职教师队伍,重点招聘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2)聘用南通大学优秀的在职教师作为学院的专任教师。

(3)聘用南通大学高职称、教学效果好、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作为学院的专职教师。

(4)面向社会不拘一格选聘人才,重点选聘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二要以教学质量为导向,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骨干,加强师德建设。具体措施如下:(1)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交流方法技巧,着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完善学院“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3)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凡职称在讲师以上、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均需担任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导师,并与学生签订培养协议,制定本科阶段培养计划。

(四)思政党建工作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理事会、行政、党委三方成员双向进入机制。坚持党委与学院决策机构决策前的协商沟通机制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保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视对年轻同志的培养,加快建立一支高效、稳定、务实、开拓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

(3)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生党建三级培训教育模式,着力提高第三级(预备党员)培训教育力度,积极推进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侧重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能力的锻炼,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五)学生工作

(1)学生工作队伍初步实现专业化。

鉴于目前辅导员缺乏教育管理、思想政治专业背景,制定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培训方案,组织专业培训。分批选送辅导员参与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的培训,鼓励辅导员钻研业务,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类更高的学历或学位,提高业务能力。召开学术、工作研讨会,争取部省级研究课题。通过这些努力,争取五年内初步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2)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

通过“红色先锋工作室”、“科学发展观学习社”等载体,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培养。加强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大学生科协等各学生组织的自身建设,通过举办青共校、学生干部培训班以及经验交流、工作研讨等活动,提高团学干部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和创新意识,建设一支勤奋学习、自觉奉献、勇于跨越的团学干部队伍。

(3)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创业取得新突破。

建立完善的选拔、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母体资源和社会资源,聘请专家教授作为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科研立项,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以科技节为载体,组建科技创新兴趣小组,通过举办青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讲堂、论坛,与南通市科技园等单位加强沟通联系等,实施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扶持计划,引导和激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争取在五年内有一批学生创业落户科技园,实现“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零突破。

(4)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渠道、全程化。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配套的就业工作全员化机制,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广泛搜寻、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至五年的全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进行。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调整毕业生的择业观,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把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作为自己择业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校企联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五年内争取建立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实行根据企事业单位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以质量和诚信寻求与用人单位长期合作。

(5)学生工作特色进一步品牌化。

坚持正面的文化引领,提升学生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将“文苑心林”、“魅力人物评选”、“杏林学子论坛”、“心灵驿站”等特色工作创成品牌,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寻求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新路径,为有显著专长的学生提供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张扬个性、展示能力的舞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精神。

(六)启东校区建设

按照南通大学要求完善启东校区建设方案,做好相应的启东校区专业建设方案、教学方案、机构设置方案、学生管理方案等。

第四篇:政工部十二五规划

政工部十二五规划

2010年11月23日

十二五期间是我局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三个建设”,按照全局“创一流”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特制定未来五年政工部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一流”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三个建设”,为全局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1、基层组织建设。

(1)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到2015年,力争培育15个电网先锋党支部,占党支部总数的70%,;选树60名优秀共产党员,占在岗党员总数的10%;

(2)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0名,五年不少于50名;入党积极分子不少于150名;

(3)进一步发挥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品牌效应。

(4)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党员队伍的文化层次、素质结构、岗位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执行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绩效明显。

(5)党风行风廉政建设,树立“干事、干净”的理念,提高廉

洁指数,行风建设逐年保持第一名。

2、队伍建设。

(1)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同时,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十二五期间,中层干部培训、轮训率达到100%。

(2)职工队伍建设。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根据职工的专业特长和意愿,合理制定培训计划,优化职工学习环境,提升能力水平,改善队伍结构,到2015年,使员工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3、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推进企业文化落地。把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融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建设统一的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廉政文化、和谐文化。到2015年,国网标识的普及率达到100%。

4、文明单位建设。

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到2015年,市级文明单位要达到基层单位总数的90%。

5、群团工作。

继续深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开展班组建设,达标班组达到90%;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到2015年,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5个,地级青年文明号2个;加强青年读书协会建设,青年职工入会率达到96%;妇联创建市级以上“三〃八红旗集体”5个。

三、实施措施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创先争优取得实效

围绕党员队伍发展管理、教育培训、组织方式、基层建设等方面,结合《电业局基层组织考核评价细则》,建立健全科学的创建评价考

核体系,细化、量化评价考核标准,形成有效的创建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以开展“四强四优”活动、创建“电网先锋党支部”、“ 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为载体,积极开展“三讲三比”和“双学”活动,以“五带头”党员为引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出亮点。

2、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完善两级党组织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制定符合全局工作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员干部培训学习计划,通过分层次、有步骤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强化党性修养和执行力建设。

大力实施3+1理论武装模式的推广,加大形势任务教育工作力度,把文明单位建设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努力形成“讲文明、促发展、创和谐”的良好局面,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势。继续加强通讯报道工作,全面做好企业形象宣传,加强一网一报建设,使之成为有影响力、感召力、向心力的重要舆论平台。

3、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队伍建设

健全领导班子评价考核机制, 把绩效考核与道德评议、群众公论相结合,做为干部调整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采取多种途径,建立复合型的后备干部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员工作为电网企业一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提高忠诚度。依托培训中心,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培训力度,鼓励各类员工岗位成才,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建设一流的知识型、技能型员工队伍。

4、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

突出国网公司标识推广和普及工作,大力开展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手册》的宣贯工作。结合标准化供电所、变电所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电网建设、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廉政建设、班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具体工作当中去,促进全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建立健全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构建“三化三有”特色惩防体系,牢固植入“干事、干净”的价值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为市域经济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6、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构建和谐企业

健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强化班组建设和工会标准化建设。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为企业健康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提高创建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集体工作水平。组织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岗位能手、志愿者和和谐家庭、巾帼建功等竞赛活动,发挥青年读书协会作用,组织引导团员、青年、女职工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建功立业。

第五篇:学院 2019年意识形态及思政工作要点

学院

2019年意识形态及思政工作要点

日期:2019-04-0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部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我院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一、落实工作责任,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仗。

1、牢牢把握办学的正确方向。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学院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责任部门:院党委)

2、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严格学院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审批监管。加强学院网络、微信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正面思想舆论。建立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积极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健全校园网络信息内容更新保障机制,及时排查学院网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置网络舆情。(责任部门:宣传部)

3、及时处置意识形态重大问题。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的表明立场、亮明态度、敢抓敢管、有理有节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妥善处理校园意识形态突发事件。对坚持错误思想的重点人,加强教育引导,做好转化工作。对在公开场合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政治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步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责任部门:宣传部、纪委)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全体师生理论素养。

1、做好学院党委及教职工理论学习。严格按照《学院党委及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安排,组织党委中心组和全体教职工认真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集中学习研讨骆惠宁书记在全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全院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全覆盖、无死角。(责任部门:宣传部、组织部)

2、做好党支部的学习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党支部理论学习和支部规范化建设,突出政治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学院“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工作,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自觉践行党章。按照学院 “三基”建设工作要求,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和创新党内生活制度,强化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责任部门:组织部、宣传部、各支部)

3、做好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工作。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开展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团日活动,组织“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学习,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每月一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教育,其中上半年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活动,下半年集中开展爱国主义专题学习活动。(责任部门:学生处、团委)

三、围绕工作重点,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

1.切实加强思政育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习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原则。思政课建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继续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不断探索思政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继续举办 “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讲座。(责任部门:宣传部、思政部)

2、不断推进教书育人。严格执行《新时代高校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促进教师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严守师德“七条红线”底线,大力加强班主任及其他聘用人员的道德行为约束,确保师德建设全覆盖。严格执行学院《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加强教学考核、教学过程督导制度的落实,强化学院领导和教务部门听课制度,确保正确的教书育人导向。(责任部门: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各系部)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和学雷锋等传统经典项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责任部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就业办)

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照“中

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要求,引导高雅艺术、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深入开展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团日活动,组织“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学习,有效利用“五四”、“七一”、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责任部门: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团委)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培养网络力量,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在青年学生中举办学网用网知识讲座,强化广大师生网络意识,提高用网管网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责任部门:宣传部、学生处、电教中心、团委)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充分利用网络、公众号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加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班级、宿舍“三级”预警防控体系,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举办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普查等活动,利用“5.25”、“6.26”、“12.4”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咨询及普法宣传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法律素养。(责任部门:宣传部、思政部、团委)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1、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紧密协作的新格局。院党委每学期开展一次意识形态调查工作,通过走访、会议、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发现学院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短板。召开两次专项工作会议,分析研究思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安排部署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校园安全稳定例会、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及心理分析会等,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协同合作,落实“六个育人”职责,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加强思政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参照相

关院校思政辅导员制度,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建立学院思政教育老师制度。今年,尝试从党务、行政和教学等部门中选派政治素养好的党务工作者,每人负责联系部分大一在校学生,思政老师与联系学生可以通过班会、谈心、微信群等方式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思想政治座谈交流,及时发现干预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务虚问题,夯实思政工作的坚实基础。

3、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党委宣传部要强化牵头职能,负责各项工作的持续开展。各部门要把意识形态和思政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到基层党支部、各处室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教职工个人考核中,院党委将对意识形态和思政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履职不力的严肃追责。

下载学院思政工作十二五规划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院思政工作十二五规划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政工作发言

    攀枝花市妇联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4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此次调研工作的要求,现将市妇联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是妇联宣传思想工作的重......

    思政工作论文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交通事业大发展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更是我 省交通事业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为实现全省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十七大......

    “十二五”规划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规划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逐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环卫工作迈向更高管理平台的重要机遇。我市在城市发展上提出了“把**建设成为**......

    2010工作及十二五规划汇报

    苏庄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工作安排及“十二五”思路目标汇报 一、2011项目建设安排: 1、新农村建设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董家山村为重点推进村,投资20万元,做到庄庄通公路、......

    全市社会保险工作十二五规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开局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XX文件精神的第一年。完成好今年各项社会保险任务,对于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推进社保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今年,部......

    思政学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总结

    思政学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总结 组织部作为管理系学生会里的重要一个部门,它关系到全系团员工作的开展,相接到全院的工作安排,所以需要落实关键而有力的工作。 组织部经过招新之......

    经管学院构建三位一体学生思政工作体系

    经管学院构建三位一体学生思政工作体系 供稿人:经管学院 发布日期:2011/08/16 点击数: 创新思政工作体系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和需求。为了丰富大学生思想政......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免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