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探析
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探析
安徽省定远县职教中心
吴杰
十七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使文化魅力与办学实力、办学活力刚柔相济,对于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打造学校品牌,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应有的特性
对于学校文化的属性,专家学者已经作了很多的研究,中职学校文化除了学校文化具有的一般属性外,我们认为其特性主要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彰显职业性
普通中学的学校文化尽管也在追求特色,然而本质上总存在着千校一面的情况。而中职学校就不同,因为中职学校是分专业的,在办学中有专业建设这一重大的内容,不同的专业对接不同的社会职业,同时中职学校还有职业培训的任务。因此,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应彰显职业性,让来到学校的人不用问,就知道学校是什么性质的,是培养什么人的。
2、突出实践性
首先中职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接轨。其次,中职学校校内有实训场所,校外有生产实习基地,三年中有一年是到生产实习基地去实践的。学生不光是在课堂学理论,更多的是在职业岗位上“做中学”。另外,中职学校校内有实训指导师,校外有生产带班师傅,专业教师必需到企业实践。突出实践是中职学校一个重要的文化指向。
3、强调技能性
在中职学校里,课堂教学要加大技能课程的比重,强化实习实训,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学校实行“双证制”,发给学生的除了毕业证书外,还有职业技能证书。因此学校培养学生的各类活动应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联,学校教师的培养也要注重技能,要努力培养一批动手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
4、富含创新性
目前,由于职业教育还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改革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因此中职学校文化,必须直面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制度文化、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展示职业教育时代特色。
5、体现地方性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接轨的主要应是当地的企业,课程内容要符合当地企业的需要,课程实施要与当地社会紧密相联。中职学校要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
二、我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教育的精髓和灵魂。我校注重培育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营造物质文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1、明确办学定位,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精神文化
对于普通学校来说,办学定位似乎没有必要进行思考,没有必要加以讨论。办普通教育追求升学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的办学目标是无法改变的。然而对于中职学校,就必须明确办学定位的问题,办什么教育,培养什么人,这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式来看,我县是我省百万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十分艰巨;伴随着招商引资和我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被列为省“十一五”发展计划一号工程的“煤盐一体化”项目落户定远,不仅给定远经济腾飞带来良好发展机遇,也为我校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从我县教育布局来看,普通教育是帮助不了大批成绩差的学生考上大学的,是解决不了为数众多的老百姓子女的出路的。我们定远职教中心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去走普通教育办学的路子。
通过以上“SWOT”分析,我们明确了学校发展的“五个定位”: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定远县的“四个中心”,即职业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人才培养定位——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专业设置定位——根据学校办学条件,改造传统的农林类专业,立足现代服务业和机械加工业,开辟了动漫设计专业,为“煤盐一体化”的项目储备人才而开设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发展目标定位——近期建设成为办学规范、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十一五后期,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产教研一体化的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明确了办学定位后,学校用具有鲜明特点的经营理念和学校精神作为定位诉求,体现中职学校的内在本质,努力树起令公众产生好感的学校形象。
我校倡导“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成功教育思想,提出了“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走适合自己的路”的育人理念,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学求深,技求精,行求实,心求诚”为校训,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言传身教、启迪疏导”的教风,倡导“善思好问、手脑并用”的学风。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形成了具有中职特色的精神文化。
2、完善学校管理,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
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校不断健全学校组织,形成了校长负责制下的监督、咨询、行政等比较完善的组织系统。其中职业指导、招生就业、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组织,带有中职学校的明显特征,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学校组织机构。
近几年来,我校致力于规章制度的建设,形成了教代会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以及德育、教学、实习就业、社会培训、教育科研、后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我们将这些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编制出了《定远县职教中心制度汇编》,为学校的制度文化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我们依照生产实习计划和“岗位练兵”细则,设置实际岗位,教师与学生一样,都以岗定职,以职定任务。这样,教师能够较快地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促使专业教师快速成为“双师型”的教师。我们,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观念、弘扬教师精神,树立教师形象。特别是我们采取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校本培训等措施,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师队伍。
我们以《定远县职教中心学生手册》为依据,全面强化学生管理,严明校纪,细化班规,加强值日,以齐抓共管为宗旨,以全时空管理为特色,以班级量化为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把封闭式管理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平等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3、加强环境建设,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形态,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是以各种实体存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属于显性文化,是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学“硬件”建设。
近几年,我校瞄准“校园花园乐园,净化绿化美化”的目标,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校园进行全面规划,分为教学区、培训区、实训区、生活区与运动区,对校舍进行了全面的修建与重建,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楼、宿舍楼、食堂等,改造了南大门,新建了水冲式厕所,安装了校园路灯,开通了校园网和校园广播系统,形成了现代、高雅的建筑文化。我们加强了校园网、广播网、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建设,开辟了大量的黑板报和宣传橱窗,并且建成了校史陈列室。校园文化橱窗、板报定期出刊,展示学生的各类文艺作品,学校广播站按时广播,谈心得,说体会,议时事,内容丰富,形成了齐全、有效的传播工具文化。
我们对教室、寝室、食堂、办公室、实训场所进行了全面建设,努力践行让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悬挂名人名言,张贴职教标语口号,让学生时时置身职业教育氛围,形成了浓厚的场所文化。
我们还大力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建有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农林、形体训练等实训室,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添置了100多万元的先进实训设备。进入本校的实训场所,就可见机器设备整齐地排列着,工具、量具有序地摆放着,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设备设施文化。
三、对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社会在发展,学校文化在变化,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与创新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研究,争取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特色文化。
1、软实力与硬实力并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学校一方面须想方设法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建设,改善校容校貌,另一方面,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学校“软件”建设。如果学校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无办学章程,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指标体系,必然给原本鄙视职业教育的人带来话柄。目前,职业学校的发展很不稳定,起伏跌宕,若软实力不能不断完善,学校便很难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2、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要求中职学校文化要体现职教特色,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在教学模式上,要努力实践“七个合一”:一是车间、教室合一,课堂即实验、实训室;二是学生、学徒合一,学生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三是教师、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四是理论、实践的合一,知识传授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五是作业、产品合一,学生既是在完成既定的作业,又是在生产合格的产品;六是教学、科研合一,学校的科研项目也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七是育人、创收合一,学校既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通过“七个合一”,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化学生职业定向,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要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
3、修身文化与谋生文化统一
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特点,要坚定“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仍把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修身”放在第一位,这和现代教育的目标相脱节,是对职业教育的片面理解,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消极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更要教会学生“谋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更要开发学生创业和发展的潜能,从面达到修身和谋生的有机统一。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彰显职业性、突出实践性、强调技能性、富含创新性、体现地方性,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氛围。
符合企业的需求。
第二篇: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 构筑发展愿景。校长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构筑发展愿景,激发师生进取精神。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校长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在优化教学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师拟订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学生确定成材目标,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材结合起来。
⒉ 策划发展思路。学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学校的办学信念来规划学校发展蓝图。要在认真分析已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发展规划,理清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具体策略。比如蔺市小学利用美心集团以及古镇资源优势、学生艺术特色摸拟空间等优势,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模拟教育为特色打造特色学校,同乐中学结合独特的“以南方早熟梨为主的瓜果菜种植新发展模式”,开发乡土教材,提出了学校的绿色教育办学思路。我们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优势,在创建优质教育的同时来打造特色学校,使办学体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价值。学校要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建构“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读专著、赏名著、颂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学校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学校校长应是读书的带头人。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经典诵读到名著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境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的展示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如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家校携手营造书香家庭,通过书香家庭建设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在家庭中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且可以推动家庭教育、社区文化建设。
⒋ 依靠科研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学校的精神。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需要专家的引领。通过科研引领,可以使文化建设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把全体行政人员、科研骨干和教师骨干推上了科研第一线,逐渐再进行全员推动。
⒌ 完善物质文化。学校文化作为精神的东西,它又需要通过学校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表现出来:学校的校舍建筑、校园规划、校园雕塑、园林绿化、交通道路等物质的东西都要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谈到过),各校要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创造物质、环境条件。要做到科学规划学校基本建设,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充实教工阅览室、活动室内容,认真规划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发挥学校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砖瓦、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发挥校园广播站、闭路电视、学校影剧院和校园网的育人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分析调查我校学校环境建设现状,针对当前环境建设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到位;开展校史研究,不断挖掘学校底蕴、拓展学校的内涵;提炼学校特点,建构学校特色,创设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不断提升学校形象。
⒍ 规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培育创造执行、管理方面的条件。根据学校师资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处室、各条线组成人员,完善学校组织制度;根据学校岗位工作需要,明确各处室、各条线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完善学校岗位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工作的考评,完善学校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实施奖励,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创立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机制,建立由行政领导、教职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研究,做到“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具体”执行制度;积极渗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对师生员工进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自觉行动。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若干规章制度,但很可能由于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没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使这些规章制度缺乏“文化”内涵,如某些学校经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不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甚至还有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现象,这就是“没文化”的表现。
⒎ 关注行为文化。各校要为现代学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动、动力方面的条件。一是提升领导艺术,规范教育行为,使管理者成为负责任、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道德型领导”和“目的型领导”;二是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年级组、教研组活动,强化教学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建立以老带新的“青蓝结对”机制,创办“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继续推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培育,努力构建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并进行研究;四是在学生中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文娱活动,组织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种节日,结合学校特色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六是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根据学校特色开展好社团活动。
⒏
建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电脑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电脑制作、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与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诵读节、艺术节等,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满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⒐ 创建教师文化。一是要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设置优秀教师个人工作室、编印出版教师个人研究文集等,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录制有关音像资料。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⒑ 培植团队精神。先进的理论如果没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因此,学校要赢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依靠整个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体。要老师们全面参与,要取得他们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首先必须共同学习。通过学习,让老师们知道这是什么,要做什么,进一步还可做什么。在共同的学习(普及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层面的思考。通过经常性地学习、反思,使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共同价值观的追求上来。然后再通过对年级组、备课组、办公室等进行捆绑式评价方式,促进团队力量的形成。
11.开展三风研究。学校要对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展开研究,反思过去的校风、教风、学风的成因,根据现在的办学理念重新“度身订制”自己的“三风”,更好地加强“三风”建设;探讨现代学校精神文化与社区文化、乡土文化的关系,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12.利用课堂渗透。将教学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构的基本形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在学校活动中所占的时间最多。就学科教师而言,有善于逻辑理性思维的数学教师,又有激情洋溢极富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关怀备至的生活教师,更有精于管理的教导主任甚至宏观决策的校长等。所有教师有着共同的责任,却又各有不同的学科优势和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他们可以在各自的课堂中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尝试探索与办学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活力。如果能形成统一的合力,那么教学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无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三)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学校要创新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如规范学生先进评比方法和德育教师先进评比方法等,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开展。学校的各项制度要汇编成册,并有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学要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制度建设,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行政会议议事规则》、《教代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如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条例》、《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等,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
5、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汇编而成的《教师手册》,并以此作为处理校内各项工作的依据。
6、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
(四)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让全体师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建设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价值理念体系,利用先进理念引导行为
当学校经过凝炼提升出学校文化理念之后,往往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贯彻这些文化理念,进而潜移默化地通过这些理念来引导师生员工行为。要想使师生员工的这些行为深深扎根,还需要辅以必要的培训引导。学校对文化理念的培训和宣传应立足于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用理念引导行为,用行为诠释理念,以避免师生员工听时感慨激昂、回到岗位时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训。理念宣传的形式要务求丰富多彩,确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引领师生员工行为。每个师生员工都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一个预期。比如,学校提倡一种行为,如果是某个员工的话,他是不敢或不愿去违背的,但当他看到管理人员没有遵守这项规定的话,以后遇到某种情况,他也会尝试着去侵犯制度的权威,直至无所顾忌地去违反制度为止,因为从管理者那里已经找到了可以违反的理由。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学校中表现非常明显。如某校办公室墙上明明张贴有一个规定:“办公区域不许抽烟,违者罚款50元”,但是教师们依然是一手拿烟卷,一手抓鼠标。究其原因,原来是副校长带头开戒,大家也乐得跟随领导步伐了。
3、以行为规范化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体系包含学校整体行为规范、学校道德行为规范、高层领导行为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基层师生员工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等。通常而言,师生员工对行为文化有一个由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实践,由不自觉到自觉、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4、以制度强化为保障来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的环境。学校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起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良好机制,发挥制度机制对行为观念、行为实施的正向激励与负向警戒作用,从而激励师生员工开展学校崇尚的行为活动,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⒌ 设计并推行标准化行为模式。标准化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管理流程的行为模式标准化,一种是一般行为的标准化。标准化行为的推广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期间必然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预,学校应该排除众难将之坚持下去,并将之转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性行为。
⒍ 树立不同岗位优秀模范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师生员工行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曾经唱响在我们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诚行动感染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将爱的帮助不断传递;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无私奉献,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生活中同样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典型模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推动着人们行为不断地改善。在我们建设学校行为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到榜样的作用。在学校不同岗位树立起优秀的典型模范,通过对模范事迹的宣传来激励师生员工、感染师生员工,推动师生员工行为的改善,促进学校行为文化的提高。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学校发展历程中所发生的感人事件集结成书,以便于师生员工学习,变无形为有形,使传承的力量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行为文化的建设,要充满人性的尊重与理解,要善于把握和利用阶段性、突发性时机。比如,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师生员工学习的特点、符合本校的特点和本校员工构成的特点。而学期、学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阶段始末,社会、家长与学校内部的突发事件,都是传播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最佳时机。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那么,我们的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素质教育也一定会在新时期不断深化。
第三篇:特色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特色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本学期,我校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立即成立了以孙伟校长为组长的“一个教育管理,一个校园文化”领导小组。在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学校特色体育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现条例如下。
一、特色学校建设
(一)背景分析:2008年我国承办奥运会,更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学校是培养人的主阵地,所以综合国力的提高必须以学校教育为载体。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同时,也在促进学校总体工作的开展。我校是一所体育工作传统学校,有良好的体育传统资源。刘天夫老师,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跆拳道专业,曾经获得“辽宁省联通杯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冠军”,在营口市跆拳道队任教过一年,拥有多年的跆拳道教育教学经验。
(二)前景分析:通过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推进我校总体工作的发展,从而形成学校工作特色,最终将特色学校逐步推进,让全体师生能形成“运动、快乐、健康、发展”的理念,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教风。
(三)主要措施:
1、抓校园环境建设
改善体育环境,营造体育氛围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必要条件,学校准备在硬环境上进一步扩建体育场馆,添置部分室外活动设施,完善运动场周边环境,正在新建100平方米的体育器材室,购齐上课所需的各项体育器材,图书室进一步补充体育方面的图书杂志。在软环境上把体育文化融合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在大范围上让全校内外都充满体育文化的氛围。老师对学生宣讲体育健康知识,倡导全民健身的大体育活动。
2、抓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体育专职教师3名。体育教研组长是具有本科文凭的年轻组长,自身的业务能力强同时负责对全校的体育工作进行指导。学校在体育教研方面更是“下力气,花功夫”,制定了体育科研课题今年年已有两篇体育论文在市、省级获奖,同时继续加强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业务培训等,促进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
3、抓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教学工作是我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在抓教师的备、教、改的同时注意了课改的探索研究,2010年刘天夫老师参加市级体育课获二等奖。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课改的轰轰烈烈,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创新为本教新学理念,课堂上注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充分落实到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身上,他们对新课程标准理解还不够深。因此我校将组织体育教学摸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佳教学效益。
4、抓好“二操、一舞”和大课间活动
过去我们抓好了“二操”,现在我们还要开展学生集体舞的教学与训练,让阳光体育开展的红红火火;我校刘天夫老师编排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跆拳道操”,让学生通过两操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心理更健康;使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发展。本学期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我校首先编制了活动计划、活动课表、定点定指导老师,指导、引领学生开展活动。下一步我们还将制定推进计划,使大课间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好服务。
5、抓好自身的体育小特色项目 我们抓好全民健身大体育活动同时,还要开展好自身体育小特色项目。我们的排球队要正常开展活动,同时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队员们的竞技水平,并在比赛中去检验。把优秀的体育苗子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逐步让我校成为“为市级运动队”输送苗子的基地。我们还要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项目。我们准备在年级选定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观看实际效果,把特色项目推广到全年级,推广到全校,从而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项目。
6、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
由教科处牵头,积极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案例的征集、评比活动,促使大课间活动管理规范化,研究课题化,活动课程话;围绕学校特色项目,大力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使之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亮点。
7、抓好省市体育传统校的创建
在创建成为邗江区体育传统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扬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的创建工作。抓住体育这一点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从体育的崛起,带动五育并举,以体辅德、以体拓智、以体健身、以体育美、以体兴校。让体育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我们校本体育项目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使我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特色学校这一目标。
(四)创建时序 1、2009.3 征求意见,制定学校特色建设规划 2、2009.3—2010.3 推进大课间活动,深化学校特色项目建设 3、2010.4 市特色学校立项申报及盖州市体育特色校创建 4、2010.5至今 接受市特色学校验收,二、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校虽然加大了建设力度,但跟兄弟学校比,我们的软硬件设施都比较薄弱。因此,我们确立了“立足实际,围绕特色,构建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重点要抓好一些工作。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物质文化
1、校园整体规划:对新建的教学楼、综合楼、体育特色活动室科学地规划布局,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细化、深化教育功能。对现有大型建筑设施如教学楼、办公楼、厕所、车棚、体育设施等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包装;统一建筑装饰风格,突出学校特色和文化底蕴。加强校园道路建设,努力实现教学楼前活动场地硬质化。整修学校的各类标识,使其清晰醒目,既各具特色又风格统一、相映成趣,从形式到内容力求体现整体美感。
2、校园绿化美化: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充分考虑花季差异进行搭配,形成疏密有方、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绿色景观。
3、“三室”建设:利用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契机,加强图书室、实验室、网络教室的建设,不断完善“三室”的设施、设备,充实藏书量,确保全天向学生开放,让“三室”成为学生吸取文化食粮的重要场所。
4、人文景观:
(1)校园雕塑设计: 校园教学楼前,设置一座雕塑,暂时定名为“腾飞”,表示成功人生从这里奠基,美好希望从这里放飞。
(2)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国旗、班训、板报、“守则”、“规范”、班级文化宣传栏、班级公约、图书角、以及各类名人名言警句等,目的是彰现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3)教学楼、综合楼走廊:用优秀的师生书画作品装点全校的走廊、过厅以及配套用房。
(4)运动场四周的墙壁:以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装点运动场周围的墙壁,使学校操场充满运动气息,不断彰显学校特色。
(5)校园标语建设:学校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精心编写和摘选有关内容,着力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在学生不同活动场所(教室、实验室、阅览室、走廊、厕所等)设置不同教育内容的格言,突出教育目标和效果。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
1、校风建设
多年来,我校形成了“明理、崇德、励志、创优”的校训和“学做人、求知识、长才干”的校风。一方面,学校将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德育教育,以整体提升教师师德、社会公德水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的教育,通过开展演讲与征文比赛,德育案例分析与论文评比、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自觉为人师表,刻苦学习,做道德的表率。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以德修身”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另一方面,学校将利用设计、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学校精神文化。积极开展校徽、校旗的设计征集活动,发动广大师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在参与设计和评选过程中,体会自身主体地位,并以主人翁态度去深入研究学校现状,关注学校发展,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校园文化活动。
(1)大力开展传统教育活动。充分利用 “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2)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强化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现有资源,组建学生合唱团、跆拳道队、排球队及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每年举办一次艺术、体育节,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
(3)根据市局的统一要求,利用综合实践课时和地方课时,开展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实践成果展的“五个一”实践活动;开展建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名著、学名人、做高尚的人等活动。(三)强化学校管理,构建规范精致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优良的制度,可以成就优秀的学校文化品位。
1、结合“辽宁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进一步细化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岗位责任制,努力构建“人人有事做,处处有人管”的管理机制。
2、设立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各项考核均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力求凭准确的数据说话。各项考核均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建立工作汇报制度。主要有校务公开制度、学校领导与管理干部向教师大会汇报与述职制度等。
4、建立管理干部与教师沟通制度及师生沟通制度,使不同的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5、建立健全学校文化管理制度。除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自律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6、重视意见与建议。关心教师生活,建立生日问候、节日慰问、孕产病看望制度。
四、管理措施
1、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3、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建设的正常进行。
4、在学校制定各种目标责任书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列入教职工工作业绩考核的范围,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
特色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盖州市榜式堡学校
第四篇:教育特色学校
普法教育特色
为了提高全体师生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我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结合我校普法工作规划和保措施,大力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法制观念,促进了依法治校工作的落实。
一、树立现代学校管理观念,着力制度化建设和程序化建设。使“依法制校,依法办学”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一)学校领导班子统一认识,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做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对班主任进行依法教育教学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等。
(二)以《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为办学依据,全面贯彻实施校长负责制,加强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夯实基础性管理。
1.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制度文化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为学校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规章制度的实践过程中,随着学校发展需要,我校不断完善和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有力保障。
2.严格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我们严格按照校长负责制精神,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为制度的执行在宣传、舆论引导等思想工作上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教代会积极参与学校工作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透明、有序原则。三股力量协调统一,通过规范工作程序来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实现管理的合理、有序有效。强化程序化建设为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丰富青少年学法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主题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重要形式。
(1)举行合山市岭南镇初级中学“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2)在校内明显位置悬挂宣传主题词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横幅。
(3)工作小组主结合我校实际,深入师生中调查研究,针对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改进建议。
(4)坚持每月一节法制研究课,与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一起研究青少年问题、开展法制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作用,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力量。
(5)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教育宣传作用,利用课堂主渠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学科教学,有机地渗透法律知识,加强对“法”的理性认识,使法制教育课程化。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来宾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编写的《法制教育读本》,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基础法律知识。
(6)利用学校的阶梯教室,每个月由政教处组织学生观看普法影视材料(专家讲座)和普法教育动画片等影视片。通过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片、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调查、普及法律知识的讲座等,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7)建立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为辅“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多方协作、衔接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开展家长学生学法互动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
(8)法制教育内容的编排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把现在正在进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禁毒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防空、防灾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统一纳入法律知识课程。提高目前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9)建立法律宣传阵地。学校学生会的校园广播站、板报都设立有法治之窗、法制论坛,坚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反映学校法制教育活动的新情况、新信息。橱窗要定期展出各专题的法制教育成果,法制教育漫画、法制教育手抄报、法制征文活动等。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生动活泼法制教育活动,确保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法制教育活动中,全面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较基本的应用技能,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10)举行法制教育宣讲活动。邀请上级普法教育宣讲团、“五老”志愿者来校作“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主题的普法讲座。
(11)组织学生到消防队等我校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访问,进行消防或急救演习,实践《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我校还请岭南派出所指导员、辅导员民警给全体学生做法制报告,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严禁黄、毒、赌对学生的危害,有效控制学生违纪事故和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这些活动都从不同角度增强了学生对“法”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12)开展普法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体验教育”演讲比赛;开展普法教育征文比赛;举行“争做守法小公民”签名活动。
(13)重视校园周边治理,以良好法制环境促进青少年学法,采取措施对危害学校安全的人和事进行严厉打击。
(14)与岭南镇派出所密切配合,进行警校共建。
总之,学校法制教育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只有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依法、协调、有序的学校管理中,在我校“尚教尚学求实求新”的校风熏陶下,力争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一代新人。
合山市岭南镇初级中学
2014年5月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
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学校本学重抓德育队伍建设,近日有2名班主任被聘为新市区骨干班主任,一名班主任参加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德育副主任和德育干事都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学校通过德育队伍的建设,通过他们的工作能力入手,为创建良好、优质、文明、健康的教育氛围而不断努力。
学校重视校园的美化净化及管理工作,坚持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每天两扫、每周一次大扫除的清洁卫生制度。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开学以来结合当前形势,重抓民族团结教育和形势教育,在每周一10:oo---10:20,集中对全校师生进行民族团结和形势教育宣讲,学校德育处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每人做1-2件好事活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倡议和签名活动,结合“3〃8”妇女节,开展“感谢有你”——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民族团结教育教育有奖征文活动,体育系列活动也正在进行当中,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尊师爱校、孝敬父辈、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等等,已经蔚然成风。
为了使学校发展更有特色,更有品位,学生社团活动了也在学校兴起,新学期学生合唱团、舞蹈队、鼓号队、美术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相继成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健康向上校园文化氛围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