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
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
目 录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
二、《人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
四、《义务教育法》复习题„„„„„„„„„„„„„„„„
五、《教师法》复习题„„„„„„„„„„„„„„„„„„
六、《未成年人保护法》复习题„„„„„„„„„„„„„„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
l、什么是教育?
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因为:(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
(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
(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
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
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
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答:(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
(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
(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
(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
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
(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
(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
(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l)民主平等;
(2)爱生尊师;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
13、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什么是课程?
答: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
答: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
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第二: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第三: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6、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17、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性原则?
答:(l)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在弓!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考过程;
(4)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
18、教师上课前为什么要备课?
答:备课对于教师具三点重要意义:(l)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3)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l)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
(2)教学效果好;
(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4)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5)教学过程设计得好;
(6)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
(7)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
20.教师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答。处理课堂上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冷处理”。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
21、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
答: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22.怎样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答: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德育任务规定的精神,依照德育的内涵来划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四个方面:
(l)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2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
答:
1、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电也不尽然。
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过程有时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有时也从锻炼意志开始,更有的先从训练行为开始。
24、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1)课外活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2)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重要作用。
25.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l)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
(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26、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
答:(l)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创造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
(6)组织主题班会。
27.班主任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答:(l)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
(2)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的作用;
(3)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8、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
答:(l)学校通过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
(2)接待家长来校,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
(3)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29.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30、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l)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5)个案法。
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
答: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
(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
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
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题要点:(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
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1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有两种分类标准:
(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
14.什么是遗忘;它有什么规律,此规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巩固。
15、有人说:“学生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这句话对吗?
答:此话不对。
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进行识记时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识记,其原因是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很多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实际上不管是机械识记,还是意义识记,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效果越好。
16、教学生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效果。简言之,老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17、应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答题要点:(1)复习要及时;
(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复习份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8.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2)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
(3)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
19.什么是思维,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哪几种?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以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0、学生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审题;
(2)题日归类;
(3)重现有关知识:
(4)找出问题的答案。
21、什么叫情感,它是以什么为中介的?
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作中介的。
22.什么是意志,它有哪些特征?
答: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3、请谈谈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答:(l)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同时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 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则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一方面,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24、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
答题要点:(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25、品德,主要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答: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简称知、情、意、行。
26、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答题要点:(l)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2)惩罚应少用慎用;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运用惩罚,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惩罚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 惩罚要公正治理;
③ 惩罚要结合说理教育。
27、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28.班级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
答:(1)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29.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有哪几种情况?
答:有三种情况:受欢迎学生。不受欢迎学生,中间型学生,而以中间型学生为主。
30.什么是个性,它有哪些特性?
答: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
统。
个性是个性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其中普遍性包括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为五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实现的。
32、什么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答;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
33、什么叫兴趣迁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迁移需哪些条件?
答:兴趣迁移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
一、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
二、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的兴趣之间的相通点。
三、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34.你认为是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
答:学生长期地自我评价过低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更为不利。因为这会降低学生的自尊生和自信心,阻碍其个性的形成。
35、请谈谈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题要点:(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
(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3)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怎样?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有何意义?
答: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极低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
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醒我们要注意
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人上,适应于他们的特点并施加教育影
响。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的高。中、低分布,因材施教。
37.学生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8.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答题要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
(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
(4)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9、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1)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
(3)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40、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答:(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
l、.《教育法》是什么时候制定、实施的?
制定: 1995年 3月18日 实施: 1995牛 9月1日
2.《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本法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3、《教育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l)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现化代建设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4)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5)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6)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6.教育的管理部门是如何分工的?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7.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是什么?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7)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8、设立学校应具备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程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备案手续。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2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或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l)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11、学校的管理制度是什么?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学校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学校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但民事责任。
12.受教育者享有平等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女子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13、《教育法》对特殊情况学生的教育是如何规定的?
(l)国家、社会对贫困生提供各种形式资助;
(2)国家社会对残疾人的教育,提供便利;
(3)国家、社会、家庭、学校为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14.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开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5、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6、《教育法》关于单位对工作人员接受教育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单位有义务为本单位职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便利,社会各部门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
条件。
17.教育投入有哪些渠道?
(1)国家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2)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依法举办学校;
(3)税务部门征收教育费附加,用于义务教育事业;
(4)国家鼓励学校勤工俭学;
(5)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应逐年增加;
(6)县政府批准,乡、镇可集资办学;
(7)国家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
18.依据《教育法》,宗教人士可以在学校宣传宗教吗?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 活动。
19.《教育法》规定,社会应当怎样支持教育事业?
(1)社会各部门及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国家鼓励社会各部门及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3)社会各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末成年子女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5)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
(6)国家、社会建立和发展对未成年人进行校外教育的设施。
20、《教育法》对违反教育经费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1)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拔→情节严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教育法》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1)明知校舍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的→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2)违法向受教育者收费→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3)招生中河私舞弊→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教育法》对侵犯学校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1)扰乱教学秩序,破坏校舍及其他财产→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2)侵占学校财产→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3、依据《教育法》违反办学规定,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l)违法办学→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没收所得→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2)违法招收学员→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退还所收费用→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4.依据《教育法》违反考试、发证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非法举办考试→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没收非法所得→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3)违法颁布证书→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颁证资格。
25、依据《教育法》什么语言文字作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语言文字?
答:汉语言文字
26、依据《教育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答: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任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他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28、国家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而采取的法律措施有哪些?
答: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四、《义务教育法》复习题
l、《义务教育法》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答:八六年前后,中国劳动者素质极低,我国政府认识到,要振兴民族经济,必须重视教育。同时,借鉴日本经济腾飞的经验,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基础教育,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2.《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实施时间为1986·7·l3、什么是义务教育?
答: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4、义务教育分哪两个阶段?
答:义务教育可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5、我国实行几年制义务教育?
答:九年
6.《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1)发展基础教育;(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
8、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是什么?
答:采取“分阶段,有步骤”的基本方针,我省在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9.国家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是如何收费的?
答: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杂费。
10.《义务教育法》对儿童入学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答:入学年龄:六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
11、简述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概况?
答:(1)学制: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其中“五四”学制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入学年龄:六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
(3)培养目标: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
(4)收费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杂费;(对公立学校而言)
(5)步骤:采取“分阶段、有步骤”的方针,我省在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2.政府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1)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13、社会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依法举办各类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并承担所需的各项经费,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款、捐资、助学,以不断提高办学条件。
14、学校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1)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教委及有关规定、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得体罚学生;
(2)学校要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5、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司法保障体现在哪些方面?
(1)禁止任何组织、个人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2)禁止侮辱、欧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3)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4)明知校舍有危险而使用,造成重大事故,学校主要负责人要负刑事责任。
16、社会上的企业、个体户等组织和个人有权利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吗?
答:没有。《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17、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家庭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依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人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18、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都应当使用普通话吗?
答:不一定,如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生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19.国家对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是如何筹措的?
答:①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②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的附加强,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④国家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予以补助;③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⑤国家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20、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法》对国家在培养师资力量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21、《义务教育法》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是如何处罚的?
答: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22、对于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政府是如何保证的?
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23、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所称适龄儿童、少年?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所称适龄儿童少年是指依法应当人学至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
24、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l)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25、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
答:依照义务教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是指:初级中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困难地区、边远地区的小学及其他寄宿小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6.在义务教育方面,违反哪些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l)因工作失职末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实施规划目标的;
(2)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达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求的;
(3)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的;
(4)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在该地区或者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
(5)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
(6)使用本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造成不良影响的;
(7)其他防碍义务教育实施的。
五、《教师法》复习题
1、《教师法》制定和实施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答:制定时间:1993年10月1日 实施时间:1994年1月1日
2.《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答: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3、《教师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答:(1)进行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5、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有哪些?
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7、申请教师资格需要哪些程序?
答(l)本人提出申请;(2)提交证明材料:A、学历证明或教师资格考格合格证明;B、身份证明;C、指定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D、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政府或工作单位、学校出具的本人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的情况的鉴定证明材料;(3)教师资格认定部门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通知本人。
8.依据《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用有试用期吗?
答: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有试用期,试用期为一年。
9、依据《教帅法》规定各级帅范学校毕业生必须从事教育工作吗?
答:《教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我省规定师范专业毕业生任教服务期自毕业参加工作之日起不少于5年,任教服务期未满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不得聘用,任教服务期满后,要求调离教师岗位的,须经行署、省辖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批准。
10.依据《教师法》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吗?
答:《教师法》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11、在什么情况下,公民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答:《教师法》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12、在什么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3。丧失教师资格的教师能否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答: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4.教师被撤销教师资格后有何影响?
答: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
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5、教师考核的内容是什么?
答: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6、教师考核的原则有哪些?
答:原则:客观、公正、准确。
17、教师考核通过哪些途径?
答:途径:听取教师本人、学生、其他教师的意见。
18、教师考核的后结果有哪些?
答:考核的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9、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待遇?
答:(1)教师工资水平: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提高;
(2)教师享受的津贴: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
(3)教师住房问题的解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4)教师的医疗保障: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5)教师退休所享受的待遇,教师退休或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20、教师违反哪些规定,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答: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1、《教师法》对教师的身体和使命是如何规定的?
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算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2.依据《教师法》,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什么,答:(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发其以上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有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3、依据《教师法》,教师享有哪些津贴?
答: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
24、依据《教师法》,教师退休后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答:教师退休后或退职后,享受国家现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安徽省规定,教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教师,退休时按原工资的100%计发退休金;
25。依据《教师法》,城市教师在住房方面有哪些优惠?
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26. 《教师法》对于拖欠教师工资行为,规定怎样处罚?
答:拖欠教师工资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7.《教师法》对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的人员,规定如何处罚?
答:对于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未成年人保护法》复习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制定,什么时候实施的?
答:制定时间:1991年9月4日;实施时间:1992年1月1日。
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适用对象?
答:适用对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末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目是的什么?
答: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4.《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教育的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
5、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
(3)适应求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6.对未成年人进行家庭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4)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7.对未成年人进行学校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1)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2)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学校不得使末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8.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l)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2)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3)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秽淫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4)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5)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把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8)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9)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莱普权不受侵犯。
9.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l)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批露该未成年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本成年人的资料;
(3)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办理;
(4)司法机关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与被关押、劳教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
(5)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6)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10、队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实行方针及原则最什么? 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1、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可以抛弃其未成年子女吗?
答:不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不得遗弃未成年人。
12.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可以把他们刚出生的婴儿溺死吗?
答:不能。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之规定,父母不得溺死婴儿。
13、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可以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吗?
答: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4.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可以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学生吗?
答:不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学生。
15、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危险校舍活动可以听之任之吗?
答: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如果学校及其教育机构的直接责任人员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伤亡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6、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享有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吗?
答: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17、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营业性舞厅的经营者可以让未成年人进人吗?
珍:营业性舞厅的经营者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违反此规定,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
18.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可以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吗?
答:教师不得在中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19.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公开审理吗?
答: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和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人的资料。
20、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机关可以把犯罪的未成年人和犯罪的成年人一起关押吗?
答: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21、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淫秽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吗?
答: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成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22.依据《成年人保护法》,学校有义务做好未成年人预防疾病工作吗?
答: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23、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学校或单位对于他们复学、升学、就业时给予不同待遇吗?
答:人民检察院不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末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24、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的信件,教师、父母等个人或组织可以开拆吗?
答: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来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25.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当事人不服的,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答:当事人对依照本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七、《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和
《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
担的八项规定》复习题
l、制定《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的乱收费,减轻学校和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2.《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所称的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含义是什么?
答:本条例所称的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是指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和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收费。
3、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学校或教师不得有哪些行为?
答:学校或教师不得有下列行为:
(l)跨学期收费;
(2)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家长捐资助学;
(3)向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收取额外费用;
(4)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收费上课;
(5)对学生进行经济处罚;
(6)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具、报刊、书籍、资料和其他商品;
(7)向学生收钱、收物充当勤工俭学收入;
(8)为学生代办各类保险;
(9)其他擅立项目或者超标准收费。
4.《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在什么时间实施?
答:2000年8月15日。
5、关于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问题,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答:(l)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制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向学校乱收费,制止学校向学生乱收费;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物价监察、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依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的治理工作;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并及时将检查、审计的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报告;
(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聘请义务监督员,委托其对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情况进行监督;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物价、监察、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设立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举报电话号码应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6)对监督、检查、审计中发现的和群众举报的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处;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学期开学的5日前,将本学期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当地的新闻媒体上公布。
6.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学校或教师除了收费代学生购买课本和必需的作业本外还可以收费代学生购买个人学习、生活、娱乐用品吗?
答:依据本条例,学校或教师不得收费代学生购买个人学习、生活、娱乐用品,若违反此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7、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如何进行收费?
答:(1)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杂费、借读生的借读费、住宿生的住宿费;
(2)学校收费时,应当向学生或者其家公布本学期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学校统一收取学生所交费用,并如实开具由省财政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3)学校的事业性收费收入应当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财政部门应及时足额拔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挪用,克扣;
(4)学校或教师不得收费代学生购买个人学习、生活、娱乐用品,但课本以及必需的作业本除外;
(5)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课外活动,确需收费的,其项目、收费标准必须符合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
(6)本条许可的收费,收费时应当遵循学生家长自愿原则,费用由学校统一收取,统一管理、实收实支移退少补、不得盈利、及时结算并张榜公布。
8、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哪些行为?
答: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要求学校代其向学生收取行政性、事业性、公益性费用,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推销报刊、书籍、音像制品,学习资料、练习册和其他商品,不得通过开展评比或者竞赛活动及其他形式向学校和学生收取活动费、报名费,或者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强行向学校提供经营性服务和擅立项目收费。
9.学校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收费的,学校及有关人员承担什么法津责任?
答:学校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收费的,由财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不出具任何票据的,给予开除处分。
10.学校不抵制、不举报向其乱收费、乱摊派、乱搭售的行为时,有关责任人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答:对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搭售的行为,学校不抵制,不举报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11、有关负责人不及时拨付学校事业性收费收入时,他们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不及时拨付学校事业性收费收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拨付,逾期不拨付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处分;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12.有关人员挪用、克扣学校事业性收费收入时,法律规定怎样处罚他们?
答:挪用、克扣学校事业性收费收入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13、义务教育阶段乱费情况严重整治不力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情况严重且整治不力的,由上级监察机关或者人民政府对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4.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侵犯学校或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答:(l)违反规定向学校或者通过学校向学生收取行政性、事业性、公益性费用,或者通过评比、竞赛等活动形式向学校和学生收取费用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2)违反规定向学校或者学生推销报刊、书籍、音像制品、学习资料,练习册和其他商品或者提供经营性服务的,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退还所收费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额
1至 5倍的罚款。
15、学校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收费上课时,有关责任人受到哪些处罚?
答:学校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收费上课时,由教育和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16.中小学应根据什么规定选用教学用书?
答:中小学应按安徽省教委规定选用教学用书,不得集体订购和使用本经省教委审查推荐的教材、教铺等教学用书。
17、对于中小学举行考试,《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八项规定》是怎样规定的?
答:严格控制考试科目与考试次数,小学阶段除语文、数学、外语可组织学期或学年考试外,其它课程一律不组织书面考试。初中阶段除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跨校、跨地区统考、统测。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编班、排名次、排座位。
18、《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八项规定》在中小学老师布置作业量 方面是怎样规定的?
答:控制作业量,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3-6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l小时,初中l-2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初三及高中学生书面家
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9.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自主活动时间方面,《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八项规定》是如何规定的?
答: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休息和自主活动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
时,初中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并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中小学走读生不得安排早自习,不得在课外活动及晚自习统一安排教学活动;除初中和高中毕业生
年级可以在星期六上午上半天课外,中小学其他年级均不得在双休
日、节假日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上课。
20、中小学校在举办竞赛活动、读书活动时应注意什么规定?
答:加强对竞赛活动、读书活动的管理,不得组织中学生参加未经省教委批准的竞赛活动,读书话动;经批准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不得收取任何名目的费用,不得以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为由,推销或变相推销相关资料、图书或其它物品。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
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 目
录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l)
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10)
四、《义务教育法》复习题„„„„„„„„„„„„„„„„(14)
五、《教师法》复习题„„„„„„„„„„„„„„„„„„(17)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
l、什么是教育?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答:因为:(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
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答:(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答:(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答:(l)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13、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什么?答: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什么是课程?答: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答: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第二: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第三: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6、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答: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17、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性原则?答:(l)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2)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在弓!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考过程;(4)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
18、教师上课前为什么要备课?答:备课对于教师具三点重要意义:(l)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3)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上好一堂课)答:(l)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2)教学效果好;(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4)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5)教学过程设计得好;(6)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7)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20.教师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答。处理课堂上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冷处理”。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
21、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答: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22.怎样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答: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德育任务规定的精神,依照德育的内涵来划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四个方面:(l)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2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答:
1、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电也不尽然。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过程有时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有时也从锻炼意志开始,更有的先从训练行为开始。
24、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答:(1)课外活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2)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重要作用。25.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答:(l)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26、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答:(l)提出集体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3)创造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6)组织主题班会。27.班主任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答:(l)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2)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的作用;(3)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8、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答:(l)学校通过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2)接待家长来校,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3)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29.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答: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30、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答:(l)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查法;(3)教育实验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5)个案法。
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答: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答: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
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参考答案:(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
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答题要点:(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1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答:有两种分类标准:(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
14.什么是遗忘;它有什么规律,此规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答: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巩固。
15、有人说:“学生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这句话对吗?答:此话不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进行识记时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识记,其原因是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很多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实际上不管是机械识记,还是意义识记,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效果越好。
16、教学生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效果。简言之,老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17、应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答题要点:(1)复习要及时;(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3)复习份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8.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2)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3)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
19.什么是思维,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哪几种?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以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0、学生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主要包括四个环节:(1)审题;(2)题日归类;(3)重现有关知识:(4)找出问题的答案。
21、什么叫情感,它是以什么为中介的?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作中介的。
22.什么是意志,它有哪些特征?
答: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3、请谈谈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答:(l)意志与认识的关系。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同时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则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一方面,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24、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
答题要点:(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3)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25、品德,主要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答: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简称知、情、意、行。
26、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答题要点:(l)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2)惩罚应少用慎用;(3)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运用惩罚,但应注意以下问题:① 惩罚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② 惩罚要公正治理;③ 惩罚要结合说理教育。
27、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28.班级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
答:(1)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29.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有哪几种情况?
答:有三种情况:受欢迎学生。不受欢迎学生,中间型学生,而以中间型学生为主。
30.什么是个性,它有哪些特性?
答: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
统。
个性是个性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其中普遍性包括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为五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实现的。
32、什么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答;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
33、什么叫兴趣迁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迁移需哪些条件?
答:兴趣迁移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
一、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
二、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的兴趣之间的相通点。
三、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34.你认为是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
答:学生长期地自我评价过低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更为不利。因为这会降低学生的自尊生和自信心,阻碍其个性的形成。
35、请谈谈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题要点:(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
(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3)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怎样?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有何意义?
答: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极低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
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醒我们要注意
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人上,适应于他们的特点并施加教育影
响。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的高。中、低分布,因材施教。
37.学生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8.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答题要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4)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9、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1)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3)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40、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答:(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3)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
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 目 录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l)
二、《人心理学知识》复习题………………………………………(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10)
四、《义务教育法》复习题…………………………………………(14)
五、《教师法》复习题………………………………………………(17)
六、《未成年人保护法》复习题……………………………………(20)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
l、什么是教育?
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因为:(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
(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
(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
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
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
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答:(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
(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
(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
(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
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
(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
(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
(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l)民主平等;
(2)爱生尊师;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
13、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什么是课程?
答: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
答: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第二: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第三: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6、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17、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性原则?
答:(l)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在弓!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考过程;
(4)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
18、教师上课前为什么要备课?
答:备课对于教师具三点重要意义:(l)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3)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l)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
(2)教学效果好;
(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4)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5)教学过程设计得好;
(6)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
(7)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
20.教师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答。处理课堂上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冷处理”。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
21、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
答: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22.怎样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答: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德育任务规定的精神,依照德育的内涵来划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四个方面:
(l)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2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
答:
1、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电也不尽然。
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过程有时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有时也从锻炼意志开始,更有的先从训练行为开始。
24、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1)课外活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2)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重要作用。
25.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l)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
(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26、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
答:(l)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创造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
(6)组织主题班会。
27.班主任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答:(l)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
(2)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的作用;
(3)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8、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
答:(l)学校通过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
(2)接待家长来校,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
(3)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29.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30、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l)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5)个案法。
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
答: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
(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
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
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题要点:(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
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1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有两种分类标准:
(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
14.什么是遗忘;它有什么规律,此规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巩固。
15、有人说:“学生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这句话对吗?
答:此话不对。
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进行识记时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识记,其原因是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很多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实际上不管是机械识记,还是意义识记,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效果越好。
16、教学生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效果。简言之,老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17、应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答题要点:(1)复习要及时;
(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复习份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8.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2)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
(3)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
19.什么是思维,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哪几种?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以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0、学生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审题;
(2)题日归类;
(3)重现有关知识:
(4)找出问题的答案。
21、什么叫情感,它是以什么为中介的?
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作中介的。
22.什么是意志,它有哪些特征?
答: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3、请谈谈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答:(l)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同时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
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则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一方面,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24、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
答题要点:(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25、品德,主要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答: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简称知、情、意、行。
26、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答题要点:(l)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2)惩罚应少用慎用;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运用惩罚,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惩罚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 惩罚要公正治理;
③ 惩罚要结合说理教育。
27、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28.班级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
答:(1)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29.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有哪几种情况?
答:有三种情况:受欢迎学生。不受欢迎学生,中间型学生,而以中间型学生为主。
30.什么是个性,它有哪些特性?
答: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是个性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其中普遍性包括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为五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实现的。
32、什么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答;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
33、什么叫兴趣迁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迁移需哪些条件?
答:兴趣迁移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
一、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
二、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的兴趣之间的相通点。
三、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34.你认为是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
答:学生长期地自我评价过低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更为不利。因为这会降低学生的自尊生和自信心,阻碍其个性的形成。
35、请谈谈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题要点:(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
(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3)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怎样?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有何意义?
答: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极低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醒我们要注意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人上,适应于他们的特点并施加教育影响。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的高。中、低分布,因材施教。
37.学生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8.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答题要点:(1)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
(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
(4)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9、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1)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
(3)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40、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答:(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
l、.《教育法》是什么时候制定、实施的?
制定: 1995年 3月18日 实施: 1995牛 9月1日
2.《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本法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3、《教育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l)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现化代建设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4)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5)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6)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6.教育的管理部门是如何分工的?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7.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是什么?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7)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8、设立学校应具备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程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备案手续。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2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或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l)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11、学校的管理制度是什么?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学校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学校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但民事责任。
12.受教育者享有平等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女子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13、《教育法》对特殊情况学生的教育是如何规定的?
(l)国家、社会对贫困生提供各种形式资助;
(2)国家社会对残疾人的教育,提供便利;
(3)国家、社会、家庭、学校为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14.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开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5、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6、《教育法》关于单位对工作人员接受教育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单位有义务为本单位职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便利,社会各部门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17.教育投入有哪些渠道?
(1)国家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2)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依法举办学校;
(3)税务部门征收教育费附加,用于义务教育事业;
(4)国家鼓励学校勤工俭学;
(5)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应逐年增加;
(6)县政府批准,乡、镇可集资办学;
(7)国家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
18.依据《教育法》,宗教人士可以在学校宣传宗教吗?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19.《教育法》规定,社会应当怎样支持教育事业?
(1)社会各部门及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国家鼓励社会各部门及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3)社会各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末成年子女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5)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
(6)国家、社会建立和发展对未成年人进行校外教育的设施。
20、《教育法》对违反教育经费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1)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拔→情节严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教育法》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1)明知校舍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的→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2)违法向受教育者收费→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3)招生中河私舞弊→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教育法》对侵犯学校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1)扰乱教学秩序,破坏校舍及其他财产→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2)侵占学校财产→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3、依据《教育法》违反办学规定,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l)违法办学→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没收所得→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2)违法招收学员→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退还所收费用→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4.依据《教育法》违反考试、发证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非法举办考试→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没收非法所得→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3)违法颁布证书→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颁证资格。
25、依据《教育法》什么语言文字作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语言文字?
答:汉语言文字
26、依据《教育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答: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任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他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28、国家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而采取的法律措施有哪些?
答: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四、《义务教育法》复习题
l、《义务教育法》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答:八六年前后,中国劳动者素质极低,我国政府认识到,要振兴民族经济,必须重视教育。同时,借鉴日本经济腾飞的经验,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基础教育,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2.《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实施时间为1986•7•l
3、什么是义务教育?
答: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4、义务教育分哪两个阶段?
答:义务教育可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5、我国实行几年制义务教育?
答:九年
6.《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1)发展基础教育;(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
8、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是什么?
答:采取“分阶段,有步骤”的基本方针,我省在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9.国家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是如何收费的?
答: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杂费。
10.《义务教育法》对儿童入学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答:入学年龄:六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
11、简述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概况?
答:(1)学制: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其中“五四”学制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入学年龄:六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
(3)培养目标: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
(4)收费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杂费;(对公立学校而言)
(5)步骤:采取“分阶段、有步骤”的方针,我省在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2.政府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1)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13、社会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依法举办各类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并承担所需的各项经费,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款、捐资、助学,以不断提高办学条件。
14、学校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1)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教委及有关规定、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得体罚学生;
(2)学校要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5、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司法保障体现在哪些方面?
(1)禁止任何组织、个人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2)禁止侮辱、欧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3)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4)明知校舍有危险而使用,造成重大事故,学校主要负责人要负刑事责任。
16、社会上的企业、个体户等组织和个人有权利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吗?
答:没有。《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17、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家庭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依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人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18、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都应当使用普通话吗?
答:不一定,如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生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19.国家对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是如何筹措的?
答:①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②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的附加强,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④国家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予以补助;③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⑤国家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20、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法》对国家在培养师资力量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21、《义务教育法》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是如何处罚的?
答: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22、对于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政府是如何保证的?
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23、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所称适龄儿童、少年?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所称适龄儿童少年是指依法应当人学至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
24、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l)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25、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
答:依照义务教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是指:初级中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困难地区、边远地区的小学及其他寄宿小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6.在义务教育方面,违反哪些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l)因工作失职末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实施规划目标的;
(2)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达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求的;
(3)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的;
(4)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在该地区或者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
(5)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
(6)使用本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造成不良影响的;
(7)其他防碍义务教育实施的。
五、《教师法》复习题
1、《教师法》制定和实施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答:制定时间:1993年10月1日 实施时间:1994年1月1日
2.《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答: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3、《教师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答:(1)进行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5、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有哪些?
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7、申请教师资格需要哪些程序?
答(l)本人提出申请;(2)提交证明材料:A、学历证明或教师资格考格合格证明;B、身份证明;C、指定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D、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政府或工作单位、学校出具的本人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的情况的鉴定证明材料;(3)教师资格认定部门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通知本人。
8.依据《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用有试用期吗?
答: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有试用期,试用期为一年。
9、依据《教帅法》规定各级帅范学校毕业生必须从事教育工作吗?
答:《教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我省规定师范专业毕业生任教服务期自毕业参加工作之日起不少于5年,任教服务期未满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不得聘用,任教服务期满后,要求调离教师岗位的,须经行署、省辖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批准。
10.依据《教师法》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吗?
答:《教师法》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11、在什么情况下,公民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答:《教师法》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12、在什么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3。丧失教师资格的教师能否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答: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4.教师被撤销教师资格后有何影响?
答: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5、教师考核的内容是什么?
答: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6、教师考核的原则有哪些?
答:原则:客观、公正、准确。
17、教师考核通过哪些途径?
答:途径:听取教师本人、学生、其他教师的意见。
18、教师考核的后结果有哪些?
答:考核的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9、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待遇?
答:(1)教师工资水平: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提高;
(2)教师享受的津贴: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
(3)教师住房问题的解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4)教师的医疗保障: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5)教师退休所享受的待遇,教师退休或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20、教师违反哪些规定,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答: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1、《教师法》对教师的身体和使命是如何规定的?
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算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2.依据《教师法》,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什么,答:(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发其以上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有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3、依据《教师法》,教师享有哪些津贴?
答: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
24、依据《教师法》,教师退休后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答:教师退休后或退职后,享受国家现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安徽省规定,教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教师,退休时按原工资的100%计发退休金;
25。依据《教师法》,城市教师在住房方面有哪些优惠?
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26. 《教师法》对于拖欠教师工资行为,规定怎样处罚?
答:拖欠教师工资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7. 《教师法》对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的人员,规定如何处罚?
答:对于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未成年人保护法》复习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制定,什么时候实施的?
答:制定时间:1991年9月4日;实施时间:1992年1月1日。
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适用对象?
答:适用对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末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目是的什么?
答: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4.《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教育的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
5、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
(3)适应求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6.对未成年人进行家庭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4)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7.对未成年人进行学校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1)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2)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学校不得使末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8.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l)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2)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3)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秽淫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4)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5)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把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8)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9)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莱普权不受侵犯。
9.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l)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批露该未成年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本成年人的资料;
(3)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办理;
(4)司法机关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与被关押、劳教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
(5)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6)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10、队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实行方针及原则最什么?
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1、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可以抛弃其未成年子女吗?
答:不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不得遗弃未成年人。
12.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可以把他们刚出生的婴儿溺死吗?
答:不能。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之规定,父母不得溺死婴儿。
13、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可以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吗?
答: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4.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可以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学生吗?
答:不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学生。
15、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危险校舍活动可以听之任之吗?
答: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如果学校及其教育机构的直接责任人员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伤亡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6、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享有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吗?
答: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17、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营业性舞厅的经营者可以让未成年人进人吗?
答:营业性舞厅的经营者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违反此规定,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
18.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可以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吗?
答:教师不得在中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19.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公开审理吗?
答: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和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人的资料。
20、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机关可以把犯罪的未成年人和犯罪的成年人一起关押吗?
答: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21、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淫秽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吗?
答: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成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22.依据《成年人保护法》,学校有义务做好未成年人预防疾病工作吗?
答: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23、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学校或单位对于他们复学、升学、就业时给予不同待遇吗?
答:人民检察院不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末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24、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的信件,教师、父母等个人或组织可以开拆吗?
答: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来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25.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当事人不服的,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答:当事人对依照本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七、《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和《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八项规定》复习题
l、制定《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的乱收费,减轻学校和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2.《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所称的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含义是什么?
答:本条例所称的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是指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和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收费。
3、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学校或教师不得有哪些行为?
答:学校或教师不得有下列行为:
(l)跨学期收费;
(2)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家长捐资助学;
(3)向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收取额外费用;
(4)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收费上课;
(5)对学生进行经济处罚;
(6)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具、报刊、书籍、资料和其他商品;
(7)向学生收钱、收物充当勤工俭学收入;
(8)为学生代办各类保险;
(9)其他擅立项目或者超标准收费。
4.《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在什么时间实施?
答:2000年8月15日。
5、关于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问题,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答:(l)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制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向学校乱收费,制止学校向学生乱收费;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物价监察、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依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的治理工作;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并及时将检查、审计的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报告;
(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聘请义务监督员,委托其对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情况进行监督;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物价、监察、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设立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举报电话号码应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6)对监督、检查、审计中发现的和群众举报的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处;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学期开学的5日前,将本学期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当地的新闻媒体上公布。
6.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学校或教师除了收费代学生购买课本和必需的作业本外还可以收费代学生购买个人学习、生活、娱乐用品吗?
答:依据本条例,学校或教师不得收费代学生购买个人学习、生活、娱乐用品,若违反此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7、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如何进行收费?
答:(1)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杂费、借读生的借读费、住宿生的住宿费;
(2)学校收费时,应当向学生或者其家公布本学期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校统一收取学生所交费用,并如实开具由省财政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3)学校的事业性收费收入应当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财政部门应及时足额拔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挪用,克扣;
(4)学校或教师不得收费代学生购买个人学习、生活、娱乐用品,但课本以及必需的作业本除外;
(5)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课外活动,确需收费的,其项目、收费标准必须符合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
(6)本条许可的收费,收费时应当遵循学生家长自愿原则,费用由学校统一收取,统一管理、实收实支移退少补、不得盈利、及时结算并张榜公布。
8、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哪些行为?
答: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要求学校代其向学生收取行政性、事业性、公益性费用,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推销报刊、书籍、音像制品,学习资料、练习册和其他商品,不得通过开展评比或者竞赛活动及其他形式向学校和学生收取活动费、报名费,或者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强行向学校提供经营性服务和擅立项目收费。
9.学校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收费的,学校及有关人员承担什么法津责任?
答:学校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收费的,由财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不出具任何票据的,给予开除处分。
10.学校不抵制、不举报向其乱收费、乱摊派、乱搭售的行为时,有关责任人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答:对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搭售的行为,学校不抵制,不举报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11、有关负责人不及时拨付学校事业性收费收入时,他们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不及时拨付学校事业性收费收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拨付,逾期不拨付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处分;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12.有关人员挪用、克扣学校事业性收费收入时,法律规定怎样处罚他们?
答:挪用、克扣学校事业性收费收入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13、义务教育阶段乱费情况严重整治不力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情况严重且整治不力的,由上级监察机关或者人民政府对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4.依据《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侵犯学校或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答:(l)违反规定向学校或者通过学校向学生收取行政性、事业性、公益性费用,或者通过评比、竞赛等活动形式向学校和学生收取费用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2)违反规定向学校或者学生推销报刊、书籍、音像制品、学习资料,练习册和其他商品或者提供经营性服务的,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退还所收费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额1至5倍的罚款。
15、学校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收费上课时,有关责任人受到哪些处罚?
答:学校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收费上课时,由教育和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16.中小学应根据什么规定选用教学用书?
答:中小学应按安徽省教委规定选用教学用书,不得集体订购和使用本经省教委审查推荐的教材、教铺等教学用书。
17、对于中小学举行考试,《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八项规定》是怎样规定的?
答:严格控制考试科目与考试次数,小学阶段除语文、数学、外语可组织学期或学年考试外,其它课程一律不组织书面考试。初中阶段除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跨校、跨地区统考、统测。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编班、排名次、排座位。
18、《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八项规定》在中小学老师布置作业量 方面是怎样规定的?
答:控制作业量,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3-6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l小时,初中l-2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初三及高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9.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自主活动时间方面,《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八项规定》是如何规定的?
答: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休息和自主活动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并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中小学走读生不得安排早自习,不得在课外活动及晚自习统一安排教学活动;除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年级可以在星期六上午上半天课外,中小学其他年级均不得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上课。
20、中小学校在举办竞赛活动、读书活动时应注意什么规定?
答:加强对竞赛活动、读书活动的管理,不得组织中学生参加未经省教委批准的竞赛活动,读书话动;经批准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不得收取任何名目的费用,不得以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为由,推销或变相推销相关资料、图书或其它物品。
教师招考中职业道德考试参考资料
1、教师职业劳动有那些特征
1、对象特殊,对象是有理智、有情感、有意识、有个性的众多的活生生的人。
2、内容多样,不仅是教一、二门课,改改作业,评评考卷,上课就来,下课就走,而是要关心学生的作面成长。
3、过程艰巨,是一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高级复杂劳动。
4、示范性强,不论论教师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当作样板为学生所模仿。
5、创造性强教师的活动没有一成不变的规范,程式可以套用。
6、周期较长,教师培养人却是一辈子的事。
二、职业道德的特征
1、标准要求高,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2、示范领域广,会在同行中产生示范作用,会在教育对象中产生示范作用,直接对全社会产生示范作用。
3、作用功能长
三、教师应遵循那些基本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严格依照宪法规定法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廉浩从教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事业和利益的关系,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牟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浩,无私奉献。其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3、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
4、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学习、钻研业务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
5、热爱学生,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时处处关心学习,爱护学生。其基本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先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岐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6、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从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7、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8、尊重家长,是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9、锐意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践中,要勇于发现新总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既广泛传承前人知识,又善于提炼与吸纳新内容,做到推陈出新。这主要包括:教师要在新的环境下转变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育规律,积极地、不断地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四、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理解
1、要有强烈的事业
2、要对学生有满腔的爱
3、要加强理论学习
4、要注重内省和慎独
5、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五、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质
1、精通所教专业知识
2、博学兼纳相关知识
3、系统掌握教育科学
4、研究探索前沿科学
六、教师的心理素质
1、高尚的情操
2、坚强的意志
3、平静的心境
4、愉快的情绪
5、广泛的兴趣。
学生和团队管理
七、中专学生团干部的作用
1、同学的核心与教师的助手作用
2、学校管理的参与作用
3、桥梁作用
八、中专学生团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上要坚强
2、以身作则
3、切实为同学服务
4、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
5、刻苦学习、学有所长
6、良好的心理素质
九、中专学生团干部应当具备的工作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
2、表达能力
3、人际交往能力
(1)真诚待人
(2)不求回报
(3)善于同各种人打交通。
十、德育管理应意的问题
1、德育目标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2、德育方法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3、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
5、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
6、要借助于集体舆论的影响
7、德育手段要创新
十一、学生管理中科学地使用奖励和惩罚:奖励是在行为发生之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所给予的一种报酬,是向学生施加喜爱的刺激。惩罚是指在不良行为发生后通过对个施予心理或生理的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低或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
1、奖励的负效应
(1)过多的奖励会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
(2)不必要的奖励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惩罚的负效应
(1)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生理,导致退缩、逃避及说谎行为的发生。
(2)过多的惩罚还会使学生把避免惩罚作为行为的目的
(3)过多的惩罚还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
(4)不恰当的惩罚会降低学生的内在惩罚机制。
(5)不恰当的惩罚,使学生产生压抑心理,从而妨碍智力及创造力的健康发展。
3、注意的问题
(1)奖励与惩罚的共同前提是要把学生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必须把其视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2)奖励和惩罚的实施都应该与行为动机的全过程联系起来,而不应该仅仅指向行为的结果。
(3)奖励和惩罚的实施都应着眼于他们的远期效果。
十二、奖励的其他几种形式
1、期望激励
2、环境激励
3、闪光点激励
4、榜样激励
十三、问题行为的成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
2、社化文化的不良影响
3、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4、学生本身的原因。
十四、问题行为的矫正:
1、问题行为的矫正的关键要立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试教育、性教育)
2、对于问题行为,必须做好预防工作。(端正学习目的,正确评价学生)
3、对己发生的问题行为,针对其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策略。
4、在问题行为的矫正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建设优良的校风和班风
(2)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3)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
(4)善于抓住或发现问题行为的征兆,把问题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5)通过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利用更替作用,扭转问题行为学生的不良倾向
(7)运用暗示、启发手段,唤醒问题行为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8)尽量少用消极的征罚,以免使学生产生长期的心理压力。
十五、班级管理的地位:
1、班级管理营造着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2、班级管理是实现学校管理整体效益的基础
3、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4、班集体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十六、班级管理工的原则:
1、全员激励原则
2、自主参与原则
3、教管结合原则
4、情理兼融原则
5、平行管理原则
6、协调一致原
7、目标整合原则
十七、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育人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学生:
1、平等观,教师必须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走的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2、个性观:即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
3、发展观,即用发展的眼光看等学生
4、矛盾观,班主任要善于挑动学生进行两个自我的斗争。
5、互助观,即班主任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施与者的态度,相信学一是不断地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人,自己在教书育人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了学生的促进。
三、班主任要有转化后进生的责任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不能抛弃一个后进生,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正确运用原则:扬长原则、对事不对人原则、潜移默化原则、合力原则(家长、学校、社会全力配合)、可接受性原则(教育者的身份意图应当能被爱教育者接受)、偏爱后进生原则
四、科学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五、千方百计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1、应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
2、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3、实行民主管理
4、要注意强化感情
5、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
6、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舞台
六、班主任要诚恳地做好学生的导师。
七、做好家访工作。
十八、为什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1、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代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求真务实,敢作敢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解放,崇尚个人价值实现。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如何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交往情境,如何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更优的条件。
2、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更加强调发展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主体人格。
十九、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明确发展的方向。
2、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二十、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1.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努力建立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愿景是现代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常使用的一个术语,意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相似的目标。
2、班主任要贯彻多关心少评价的行动原理
3、良好班级文化的创建离不了科学的方法。
二十一、做好团员的发展工作:
1、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积极和有计划地发展新团员
2、坚持团员标准,正确把握入团条件。
3、严格履行入团
年教育政策法规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A)年义务教育制度。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3、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A)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D)批准。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B)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6、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C),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D)予以保障。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1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1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1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1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1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A、三年 B、三至五年 C、二年 D、四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18、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19、(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20、(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2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C)特征。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2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2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2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2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D)来处罚。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2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2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2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3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B)承担责任。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3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A)。A、2006.9.1 B、2007.1.1 C、2007.9.1
32、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B)的建设。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33、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B)。A、收学费,不收杂费 B、不收学费、杂费 C、不收书本费、杂费
34、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C)批准。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35、凡年满(B)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A、5,6 B、6,7 C、7,8
36、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C)。A、开除
B、批评教育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3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C),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3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C)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39、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B)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A、兴趣小组 B、课外活动 C、自习
40、发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A)。A、引咎辞职 B、受到党纪处罚 C、追究行政责任
41、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C)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A、填鸭式 B、题海式 C、启发式
42、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A),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A、寄宿制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43、(B)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A、初中
B、普通学校 C、小学
44、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A、可以 B、不得 C、应当
4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C)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4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C)予以保障。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4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B)。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经费保障
48、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C)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49、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C)的平均工资水平。A、工人 B、医生 C、公务员
5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C)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51、中学、小学校园周围(A)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100米。
52、一名13岁的小学生未经父母同意,将一只价值500元的手表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其家长可以要求受赠的学生返还手表吗?(A)A、可以 B、不可以。
53、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问金某应当负刑事责任吗?(A)A、应负刑事责任
B、不应负刑事责任。
54、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A)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A、初级 B、一级 C、二级 D、讲师
55、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A)章六十三条。A、八 B、七 C、六 D、九
二、简答题
1、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合法吗?
不合法,除法律规定的部门外,任何人不得开拆他人的信件。
2、一名13岁的小学生未经父母同意,将一只价值500元的手表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其家长可以要求受赠的学生返还手表吗?
可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应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未征得监护人同意而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问金某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应负刑事责任。
5、某中学因为学生李某未能按时缴纳相关费用,将他开除,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不能随意开除学生。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用什么方法处罚?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是什么?
汉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分哪几个阶段?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的?(1)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哪些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采用什么方法处罚?
答:(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
1、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答: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2、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答: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3、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答: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4、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答:《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5、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答: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6、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答: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7、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答:有,父母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8、初二学生郭某偷了同学的饭菜票被发现,在以后的学校、班级活动中,郭某虽有心参加,都被班主任拒之门外,郭某数学成绩是班级最好的,省是数学竞赛,郭某报名参加,且取得全校选拔赛第一名,但学校以郭某有过偷窃的不良行为,不让郭某代表学校参加竞赛。请问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答:不合法。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得歧视。
9、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答: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
10、王力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到一家餐馆去打工赚钱,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请问,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答:后一观点是正确的。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3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所以,王力还暂时不能去打工。如果她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她就应该继续她的学校生活;如果她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不想继续升学,那么,她可以参加一些国家和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年满16周岁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11、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答: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的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 教师招录考试教育法规试题
发布时间:2010-06-19 17:01:28 信息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数:269
本日:1 本周:6 本月:31 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试题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14、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15、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16、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采取什么政策?
17、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对义务教育是怎么保护的?
18、义务教育法对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收费是怎么规定的?
19、义务教育法规定,谁承担“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20、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谁申请?由谁批准?
21义务教育法对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是如何规定的?
22、义务教育法对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是如何规定的??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24、义务教育法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有何特殊规定?
25、义务教育法对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是如何规定的?
26、义务教育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有何特殊规定?
27、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有何要求?
28、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权利是如何保护的?
29、义务教育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是如何要求的?
30、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采用什么处罚措施?
3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采用什么处罚措施?
32、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经费财产是如何保护的?
33、义务教育法对保障义务教育教学秩序是如何规定的?
34、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财产是如何保护的?
35、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在宗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36、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由谁制定的?什么时间实施的?
37、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在校年龄,由哪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38、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是如何确定?
39、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如何具体确定的?
4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机构有那些?
41、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42、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直接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有困难、需要分两步实施的,应如何办理?
43、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哪个部门最迟在新学年开始前十五天,将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的入学通知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44、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谁必须按照通知要求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45、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在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办理程序上是如何规定的?
46、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送其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的,以 及其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辍学的如何处理?
47、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如何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
48、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对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的标志是什么?
49、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学业成绩优异而提前达到与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相 50、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什么费用?
51、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费用标准和具体办法,谁提出方案?谁批准?其他单位是否有权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和向学生乱收费用?
52、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不应当酌情减免杂费?
53、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是指那些学生?
54、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行助学金制度的 具体办法,由哪级人民政府规定?
55、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56、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使用教科书是如何规定的?
57、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学生人身权和人格权的是如何保护的?
58、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语言是如何规定的?
59、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民族自治地方义务教育法的特殊规定是什么? 60、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有什么要求?
61、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的省级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6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实施义务教育费用方面的规定? 6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64、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学校的勤工俭学收入如何使用?
65、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是如何规定的?
66、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省级人民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师资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67、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在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方面的要求如何? 68、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实施什么样的考核制度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
69、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进行管理?
70、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在实施义务教育工作上,应当接受哪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71、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都有哪些情形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72、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都有哪些情形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3、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如何处理?
74、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都有哪些情形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那些救济途径?
76、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规定的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应如何处理?
77、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合发展决定讲教育工作中的”两基“的含义? 78、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 79、2002年起,国家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一种收费方式简称是什么? 80、2005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的”两免一补“的内容? 81、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几部宪法?哪年颁布的?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什么图案组成? 83、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是什么?
8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可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85、我国公民有那些基本义务?
8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 87、警匪报警电话是什么?火警电话是什么?医疗急救电话是什么?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什么?
88、我国监护人的设立有哪三种方式? 89、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9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多少岁可以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91、哪些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哪些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92、在道路上骑自行车,有年龄限制吗? 93、自行车转弯须注意什么? 94、2004年5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交通信号包括哪几种?
95、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以拘留,拘留最长是几天? 96、证据都有哪些?请至少说出四种。97、诉讼可分为几种?
98、《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哪些人禁止进入网吧?禁止在中小学校周围什么范围内开设网吧?对网吧营业时间有何规定?
99、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
100、冬冬今年15岁,其父母经常外出经商,让冬冬一个人在家单独居住,冬冬父母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101、杨某的父母平时白天经商,晚上打牌,对杨某缺少管教,致使杨某染有不良行为,初二期终考试成绩列年级最后一名,其父母认为杨某没出息,更加不管,不让杨某回家,杨某父母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10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取得小学、初中教师资格分别应当具备哪些相应的学历?
10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及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如何主张权利?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哪些职责?
10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采用什么方法处罚?
10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义务?
107、初二学生陈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陈某在刑罚执行期间还可以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吗?
108、初中学生李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限徒刑1年缓刑3年,李某可以回校继续读书吗? 109、刚上初一年级的小明就被父母留在家庭工厂里做帮手,不让他继续上学,其父母有权这样做吗?
110、某乡初中学生王某在他初二时,父母就给他订了亲,其父母这种行为可以吗? 111、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可以吗?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适用范围?
113、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合法吗?
114、一名13岁的小学生未经父母同意,将一只价值500元的手表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其家长可以要求受赠的学生返还手表吗?
11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116、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问金某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117、某中学因为学生李某未能按时缴纳相关费用,将他开除,可以吗?
11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用什么方法处罚?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是什么? 12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分哪几个阶段?
二、案例分析
1、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2、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3、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4、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5、初二学生郭某偷了同学的饭菜票被发现,在以后的学校、班级活动中,郭某虽有心参加,都被班主任拒之门外,郭某数学成绩是班级最好的,省是数学竞赛,郭某报名参加,且取得全校选拔赛第一名,但学校以郭某有过偷窃的不良行为,不让郭某代表学校参加竞赛。请问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6、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7、王力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到一家餐馆去打工赚钱,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请问,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8、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9、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了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请问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10、王洋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请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数学老师?
11、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智力发育得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你怎么那么笨,多简单的题呀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猪脑子啊!“同学们哄堂大笑。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子“。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强强的父母问明原因,找到学校。校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强强的班主任,要求他在班上给强强道歉,并教育全班同学要互相尊重,不能取笑强强。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12、小学三年级有个小姑娘叫扬扬。两年前扬扬的爸爸妈妈离了婚,扬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两年来扬扬的爸爸从不来看望扬扬,也不给扬扬抚养费。前不久,扬扬的妈妈下岗了,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很困难,扬扬的妈妈想让扬扬辍学,你认为扬扬该怎么办呢?
13、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请问:该案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4、“春蕾计划”是哪年开始实施的?其主要目的是什以?
1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1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哪些义务?
1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1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义务?
2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采用什么方法处罚?
21、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22、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23、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安徽教师招聘考编心理学教育学试题汇编
师考编心理学教育学试题汇编(一)填空题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5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文化、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佥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1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0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0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2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20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05、在1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
20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支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20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20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20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2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2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1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213、在19世纪初斯,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1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21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21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218、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21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第四篇:重要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
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 目 录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l)
二、《人心理学知识》复习题………………………………………(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10)
四、《义务教育法》复习题…………………………………………(14)
五、《教师法》复习题………………………………………………(17)
六、《未成年人保护法》复习题……………………………………(20)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
l、什么是教育?
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因为:(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
(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
(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
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
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
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答:(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
(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
(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
(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
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
(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
(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
(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l)民主平等;
(2)爱生尊师;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
13、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什么是课程?
答: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
答: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第二: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第三: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6、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17、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性原则?
答:(l)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在弓!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考过程;
(4)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
18、教师上课前为什么要备课?
答:备课对于教师具三点重要意义:(l)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3)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l)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
(2)教学效果好;
(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4)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5)教学过程设计得好;
(6)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
(7)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
20.教师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答。处理课堂上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冷处理”。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
21、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
答: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22.怎样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答: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德育任务规定的精神,依照德育的内涵来划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四个方面:
(l)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2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
答:
1、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电也不尽然。
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过程有时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有时也从锻炼意志开始,更有的先从训练行为开始。
24、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1)课外活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2)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重要作用。
25.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l)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
(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26、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
答:(l)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创造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
(6)组织主题班会。
27.班主任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答:(l)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
(2)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的作用;
(3)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8、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
答:(l)学校通过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
(2)接待家长来校,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
(3)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29.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30、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l)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5)个案法。
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
答: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
(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
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
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题要点:(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
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1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有两种分类标准:
(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
14.什么是遗忘;它有什么规律,此规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巩固。
15、有人说:“学生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这句话对吗?
答:此话不对。
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进行识记时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识记,其原因是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很多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实际上不管是机械识记,还是意义识记,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效果越好。
16、教学生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效果。简言之,老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17、应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答题要点:(1)复习要及时;
(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复习份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8.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2)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
(3)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
19.什么是思维,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哪几种?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以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0、学生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审题;
(2)题日归类;
(3)重现有关知识:
(4)找出问题的答案。
21、什么叫情感,它是以什么为中介的?
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作中介的。
22.什么是意志,它有哪些特征?
答: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3、请谈谈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答:(l)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同时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则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一方面,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24、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
答题要点:(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25、品德,主要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答: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简称知、情、意、行。
26、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答题要点:(l)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2)惩罚应少用慎用;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运用惩罚,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惩罚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 惩罚要公正治理;
③ 惩罚要结合说理教育。
27、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28.班级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
答:(1)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29.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有哪几种情况?
答:有三种情况:受欢迎学生。不受欢迎学生,中间型学生,而以中间型学生为主。
30.什么是个性,它有哪些特性?
答: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是个性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其中普遍性包括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为五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实现的。
32、什么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答;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
33、什么叫兴趣迁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迁移需哪些条件?
答:兴趣迁移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
一、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
二、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的兴趣之间的相通点。
三、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34.你认为是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
答:学生长期地自我评价过低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更为不利。因为这会降低学生的自尊生和自信心,阻碍其个性的形成。
35、请谈谈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题要点:(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
(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3)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怎样?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有何意义?
答: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极低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醒我们要注意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人上,适应于他们的特点并施加教育影响。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的高。中、低分布,因材施教。
37.学生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8.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答题要点:(1)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
(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
(4)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9、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1)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
(3)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40、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答:(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
l、.《教育法》是什么时候制定、实施的?
制定: 1995年 3月18日 实施: 1995牛 9月1日
2.《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本法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3、《教育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l)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现化代建设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4)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5)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6)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6.教育的管理部门是如何分工的?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7.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是什么?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7)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8、设立学校应具备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程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备案手续。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2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或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l)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11、学校的管理制度是什么?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学校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学校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但民事责任。
12.受教育者享有平等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女子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13、《教育法》对特殊情况学生的教育是如何规定的?
(l)国家、社会对贫困生提供各种形式资助;
(2)国家社会对残疾人的教育,提供便利;
(3)国家、社会、家庭、学校为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14.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开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5、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6、《教育法》关于单位对工作人员接受教育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单位有义务为本单位职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便利,社会各部门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17.教育投入有哪些渠道?
(1)国家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2)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依法举办学校;
(3)税务部门征收教育费附加,用于义务教育事业;
(4)国家鼓励学校勤工俭学;
(5)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应逐年增加;
(6)县政府批准,乡、镇可集资办学;
(7)国家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
18.依据《教育法》,宗教人士可以在学校宣传宗教吗?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19.《教育法》规定,社会应当怎样支持教育事业?
(1)社会各部门及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国家鼓励社会各部门及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3)社会各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末成年子女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5)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
(6)国家、社会建立和发展对未成年人进行校外教育的设施。
20、《教育法》对违反教育经费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1)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拔→情节严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教育法》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1)明知校舍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的→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2)违法向受教育者收费→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3)招生中河私舞弊→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教育法》对侵犯学校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1)扰乱教学秩序,破坏校舍及其他财产→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2)侵占学校财产→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3、依据《教育法》违反办学规定,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l)违法办学→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没收所得→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2)违法招收学员→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退还所收费用→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4.依据《教育法》违反考试、发证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非法举办考试→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没收非法所得→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3)违法颁布证书→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颁证资格。
25、依据《教育法》什么语言文字作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语言文字?
答:汉语言文字
26、依据《教育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答: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任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他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28、国家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而采取的法律措施有哪些?
答: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四、《义务教育法》复习题
l、《义务教育法》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答:八六年前后,中国劳动者素质极低,我国政府认识到,要振兴民族经济,必须重视教育。同时,借鉴日本经济腾飞的经验,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基础教育,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2.《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实施时间为1986•7•l
3、什么是义务教育?
答: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4、义务教育分哪两个阶段?
答:义务教育可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5、我国实行几年制义务教育?
答:九年
6.《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1)发展基础教育;(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
8、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是什么?
答:采取“分阶段,有步骤”的基本方针,我省在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9.国家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是如何收费的?
答: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杂费。
10.《义务教育法》对儿童入学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答:入学年龄:六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
11、简述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概况?
答:(1)学制: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其中“五四”学制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入学年龄:六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
(3)培养目标: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
(4)收费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杂费;(对公立学校而言)
(5)步骤:采取“分阶段、有步骤”的方针,我省在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2.政府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1)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13、社会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依法举办各类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并承担所需的各项经费,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款、捐资、助学,以不断提高办学条件。
14、学校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答;(1)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教委及有关规定、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得体罚学生;
(2)学校要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5、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司法保障体现在哪些方面?
(1)禁止任何组织、个人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2)禁止侮辱、欧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3)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4)明知校舍有危险而使用,造成重大事故,学校主要负责人要负刑事责任。
16、社会上的企业、个体户等组织和个人有权利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吗?
答:没有。《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17、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家庭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依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人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18、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都应当使用普通话吗?
答:不一定,如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生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19.国家对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是如何筹措的?
答:①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②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的附加强,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④国家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予以补助;③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⑤国家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20、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法》对国家在培养师资力量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21、《义务教育法》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是如何处罚的?
答: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22、对于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政府是如何保证的?
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23、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所称适龄儿童、少年?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所称适龄儿童少年是指依法应当人学至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
24、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l)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25、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
答:依照义务教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是指:初级中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困难地区、边远地区的小学及其他寄宿小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6.在义务教育方面,违反哪些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l)因工作失职末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实施规划目标的;
(2)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达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求的;
(3)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的;
(4)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在该地区或者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
(5)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
(6)使用本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造成不良影响的;
(7)其他防碍义务教育实施的。
五、《教师法》复习题
1、《教师法》制定和实施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答:制定时间:1993年10月1日 实施时间:1994年1月1日
2.《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答: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3、《教师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答:(1)进行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5、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有哪些?
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7、申请教师资格需要哪些程序?
答(l)本人提出申请;(2)提交证明材料:A、学历证明或教师资格考格合格证明;B、身份证明;C、指定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D、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政府或工作单位、学校出具的本人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的情况的鉴定证明材料;(3)教师资格认定部门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通知本人。
8.依据《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用有试用期吗?
答: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有试用期,试用期为一年。
9、依据《教帅法》规定各级帅范学校毕业生必须从事教育工作吗?
答:《教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我省规定师范专业毕业生任教服务期自毕业参加工作之日起不少于5年,任教服务期未满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不得聘用,任教服务期满后,要求调离教师岗位的,须经行署、省辖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批准。
10.依据《教师法》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吗?
答:《教师法》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11、在什么情况下,公民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答:《教师法》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12、在什么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3。丧失教师资格的教师能否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答: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4.教师被撤销教师资格后有何影响?
答: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5、教师考核的内容是什么?
答: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6、教师考核的原则有哪些?
答:原则:客观、公正、准确。
17、教师考核通过哪些途径?
答:途径:听取教师本人、学生、其他教师的意见。
18、教师考核的后结果有哪些?
答:考核的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9、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待遇?
答:(1)教师工资水平: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提高;
(2)教师享受的津贴: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
(3)教师住房问题的解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4)教师的医疗保障: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5)教师退休所享受的待遇,教师退休或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20、教师违反哪些规定,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答: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1、《教师法》对教师的身体和使命是如何规定的?
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算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2.依据《教师法》,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什么,答:(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发其以上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有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3、依据《教师法》,教师享有哪些津贴?
答: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
24、依据《教师法》,教师退休后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答:教师退休后或退职后,享受国家现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安徽省规定,教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教师,退休时按原工资的100%计发退休金;
25。依据《教师法》,城市教师在住房方面有哪些优惠?
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26. 《教师法》对于拖欠教师工资行为,规定怎样处罚?
答:拖欠教师工资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7. 《教师法》对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的人员,规定如何处罚?
答:对于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未成年人保护法》复习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制定,什么时候实施的?
答:制定时间:1991年9月4日;实施时间:1992年1月1日。
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适用对象?
答:适用对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末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目是的什么?
答: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4.《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教育的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
5、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
(3)适应求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6.对未成年人进行家庭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4)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7.对未成年人进行学校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1)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2)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学校不得使末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8.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l)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2)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3)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秽淫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4)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5)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把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8)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9)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莱普权不受侵犯。
9.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l)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批露该未成年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本成年人的资料;
(3)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办理;
(4)司法机关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与被关押、劳教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
(5)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6)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10、队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实行方针及原则最什么?
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1、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可以抛弃其未成年子女吗?
答:不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不得遗弃未成年人。
12.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可以把他们刚出生的婴儿溺死吗?
答:不能。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之规定,父母不得溺死婴儿。
13、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可以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吗?
答: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4.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可以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学生吗?
答:不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学生。
15、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危险校舍活动可以听之任之吗?
答: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如果学校及其教育机构的直接责任人员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伤亡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6、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享有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吗?
答: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17、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营业性舞厅的经营者可以让未成年人进人吗?
答:营业性舞厅的经营者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违反此规定,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
18.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可以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吗?
答:教师不得在中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19.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公开审理吗?
答: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和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人的资料。
20、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机关可以把犯罪的未成年人和犯罪的成年人一起关押吗?
答: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21、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淫秽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吗?
答: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成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22.依据《成年人保护法》,学校有义务做好未成年人预防疾病工作吗?
答: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23、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学校或单位对于他们复学、升学、就业时给予不同待遇吗?
答:人民检察院不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末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24、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的信件,教师、父母等个人或组织可以开拆吗?
答: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来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25.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当事人不服的,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答:当事人对依照本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七、《安徽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条例》和《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八项规定》复习题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复习材料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 l、什么是教育?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因为:(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
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 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
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答:(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答:(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
(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l)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13、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什么是课程?答: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
答: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第二: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第三: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6、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17、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性原则?
答:(l)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2)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在弓!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考过程;(4)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
18、教师上课前为什么要备课? 答:备课对于教师具三点重要意义:(l)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3)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l)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2)教学效果好;(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4)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5)教学过程设计得好;
(6)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7)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
20.教师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答。处理课堂上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冷处理”。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
21、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
答: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22.怎样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答: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德育任务规定的精神,依照德育的内涵来划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四个方面:(l)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2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 答:
1、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电也不尽然。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过程有时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有时也从锻炼意志开始,更有的先从训练行为开始。
24、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答:(1)课外活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2)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重要作用。
25.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l)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26、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
答:(l)提出集体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3)创造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6)组织主题班会。
27.班主任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答:(l)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2)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的作用;3)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8、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答:(l)学校通过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2)接待家长来校,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3)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29.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答: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30、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l)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查法;(3)教育实验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5)个案法。
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
答: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
(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
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题要点:(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 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1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答:有两种分类标准:
(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
14.什么是遗忘;它有什么规律,此规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巩固。
15、有人说:“学生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这句话对吗?答:此话不对。
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进行识记时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识记,其原因是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很多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实际上不管是机械识记,还是意义识记,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效果越好。
16、教学生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效果。简言之,老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17、应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答题要点:(1)复习要及时;(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3)复习份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8.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2)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3)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
19.什么是思维,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哪几种?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以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0、学生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主要包括四个环节:(1)审题;(2)题日归类;(3)重现有关知识:(4)找出问题的答案。
21、什么叫情感,它是以什么为中介的?
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作中介的。
22.什么是意志,它有哪些特征?
答: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3、请谈谈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答:(l)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同时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则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一方面,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24、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
答题要点:(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25、品德,主要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答: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简称知、情、意、行。
26、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答题要点:(l)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2)惩罚应少用慎用;(3)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运用惩罚,但应注意以下问题:① 惩罚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 惩罚要公正治理;
③ 惩罚要结合说理教育。
27、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28.班级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
答:(1)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29.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有哪几种情况?
答:有三种情况:受欢迎学生。不受欢迎学生,中间型学生,而以中间型学生为主。
30.什么是个性,它有哪些特性?
答: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是个性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其中普遍性包括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为五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实现的。
32、什么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答;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
33、什么叫兴趣迁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迁移需哪些条件?
答:兴趣迁移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
一、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
二、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的兴趣之间的相通点。
三、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34.你认为是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答:学生长期地自我评价过低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更为不利。因为这会降低学生的自尊生和自信心,阻碍其个性的形成。
35、请谈谈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题要点:(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3)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怎样?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有何意义?
答: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极低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醒我们要注意
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人上,适应于他们的特点并施加教育影响。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的高。中、低分布,因材施教。
37.学生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8.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答题要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
(4)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9、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1)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3)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40、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答:(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3)发展的不平衡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
3.心里断乳期是指(C)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B)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B)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A)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B)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A)A教书育人B教学C班级管理D道德教育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C)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
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强调教师的(C)A合作精神B友爱精神C奉献精神D自律精神
11.孔子代表作(A)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学》
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B)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
1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C)A 谈话法 B演示法C讲授法D讨论法
14.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易
15.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D)A气质B 性格 C兴趣 D能力
16.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C)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1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A个别教育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8.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A)A 教师 B 家长 C 自我 D 同伴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C)A 自觉性 B自制性 C 果断性D坚持性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A 师生关系B 上下级 C 同事关系 D 同学关系
二、判断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3.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5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1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2.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
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5.学习室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16.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有争议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18.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
19.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
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