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财政学院在校党政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开展创先争优为契机,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全局工作,凝聚人心,鼓足干劲,奋发作为,继续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成绩。
一、本科教学工作
(一)理顺和加强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出现教学及教学管理事故,各任课教师都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按教学进度表完成授课任务,相关教师都能遵守调、停课制度,及时办理调、停课手续,并能及时做好补课工作,教学秩序良好。
(二)按照教务处《专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与计划中的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院领导、系主任及学生管理人员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并现场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完成了2011届毕业生的实习与论文指导与答辩以及2012届的毕业实习与论文动员及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
(三)以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提高本院的教学水平;重点配合学校承担的教育部“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合教改课题,对2011级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加强了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外国财政、资产评估),马海涛教授、姜爱华副教授主编的《政府采购管理》、李燕教授主编的《政府预算管理》两本教材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青年教师王俊教师获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二、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
(一)做好211三期重点学科建设我院子课题结项工作;制定了我院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我院十二五学科建设实施计划。
(二)2011年共出版学术专著12本,在全国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共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在AA类刊物“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2篇,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财贸经济”等A类学术刊物上发表14篇学术论文,其中,白彦锋副教授的专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财税政策体系研究》获许毅财经科学基金会优秀成果一等奖,李燕教授主编的《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构建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本年度共成功获批了4项纵向科研课题,其中包括马海涛教授主持的“中国特色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马海涛教授主持的“中国税制改革风险问题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马海涛教授主持的“ 北京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财税政策角度的分析”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资助。另一项是李燕教授主持的“财政监督视角下的全口径、多维度政府预算报告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北京市现实”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资助。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1年选派四位教师到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参加资产评估、财政学及公共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王俊老师赴美国耶鲁大学进行高级学者访问;肖鹏副教授到江西农业大学挂职锻炼;白彦锋副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王俊、马金华晋升为教授,李佳晋升为副教授。
(五)学术活动丰富
邀请了国内国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共计20人次;邀请意大利意大利罗马大学的Domenico Da Empoli教授、美国南佐治亚州的米切尔教授(Prof.Michael Reksulak, 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侯一麟教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David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林其昂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张燕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贾俊雪教授等访问我院,并举行了多场学术讲座。
成功举办了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成立暨学术研讨会、“税收风险研究报告”发布会以及“财政监督与预算透明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邀请国际国内相关院校及研究机构代表参加了会议,出版了《中国税收风险研究》、《财政预算透明度提升的环境基础研究》两份研究报告,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了“财政体制改革与创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国财政学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十二五时期中国财税政策等十余场学术研讨会等共计40余次。
成功举办了教育部对台交流项目,先后邀请了台湾东海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70余名师生访问了我院;扩大了海外学术交流,本年度对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东海大学、日本关西地方税研究会(大阪)和国际课税研究会(东京)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进行了友好访问,促进了我院和有关国家及地区进行实质性的科研项目合作;与乌克兰基辅国立经济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访问团的师生进行了友好座谈;2011年初加入了FONDAFIP(公共财政国际基金会)。
三、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
(一)学院在2011届博士研究生当中全面实施了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匿名评审制度;修订中央财经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办法(试行);2011年选派楚晓玲等四位博士研究生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奥马哈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等联合培养;配合学校完成2012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及动员工作;完成研究生的初试、复试入学考试。(二)继续规范研究生的课堂教学纪律秩序;积极进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安全稳定教育,开展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成2011届研究生毕业生的学位授予及就业辅导工作,共计毕业和授予学位硕士研究生50人,博士研究生28人。
(三)完成2011级硕士研究生93人、博士研究生23人的迎新及入学教育、导师选配(含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完善学院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和班级组织建设,建立起各研究生自然班级的管理服务团队,在班级之间建立信息和工作安排的联席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质量和水平;设计丰富多彩的研究生德育教育活动,鼓励研究生深入社会实践,在思想道德政治上成才。
(四)积极组织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的申报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展研究项目招标工作,姜岩、陈挺、王鼎、许嫚嫚、余歌五位同学申报的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获准立项。
(五)组织大兴区财政局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和英语的全国统一考试及资格审核,已有贾彦平和李晓茉两位学员通过考试,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组织学院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网上信息采集以及现场确认。
(六)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和教指委秘书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两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有关专业硕士考试座谈会,研究探讨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工作;研究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培养目标、主干课程设计、师资培养、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各校资产评估专业建设方面的情况;调研培养院校的师资、教学资源情况;召开了全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首届培养单位院长(系主任)工作会议,组织制定、论证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经教指委会议对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和论证,形成正式终稿。
(七)配合学校完成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增选王文素、安秀梅、温来成、曹富国四位教授为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四、党总支工作
(一)认真办好二级党校,提高党校学员学习效果,举办了由全体新生和高年级积极分子173名同学参加的党校;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参加学校红歌合唱比赛以庆祝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绩,组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建带团建,抓好党政工团学队伍建设。
(二)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计划、有配套制度、重大局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广泛动员,深入宣传,积极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专题党课;领导班子成员严格遵守“三重一大”制度,模范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本学年没有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三)指导团总支开展主题教育,和分工会开展了模范之家评选等活动;充分践行“我是党员我带头”、“一位党员一面旗帜”承诺;如,教师党员积极做客学院成长导师茶座,9位老师为学生讲授“乐道乐学经济学”讲座;在德育示范基地设计推广“幸福学堂”,提升沙河学生幸福感;学生党支部带领党员和积极分子,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学生党支部继续开展红色1+1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今年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继续与昌平区阳坊镇八口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的以“奉献青春铸红色理想,共建和谐美好新八口;创先争优树党旗新风,谋划科学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四)党总支被评为2010-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党支部、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学院获得2011年度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理想校友工作先进单位”;马海涛荣获“北京优秀党员”称号、李燕被北京市教育工委评为“北京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姜爱华获得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五、团总支及本科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一)学院坚持育人为本,以切实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为主旨,推进思教队伍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形成了以辅导员全程组织,班主任学业指导,班级助理为朋辈帮扶,成长导师深度访谈,校友辅导员标杆引导支持、家长辅导员为社会资源联动的机制,形成高效育人合力,推进思教队伍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二)学院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化、契机化教育,开展了“红旗如画,展现光辉历程;中财学子,铭记光荣使命”等主题教育;针对毕业班同学召开了“恪守职业道德崇尚廉洁文化”的专题学习座谈会。
(三)学院深入实践“体验式教学”理念,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第二课堂,举办了“未来经济学家”创新体验坊、财政业务体验坊、职业生涯体验坊等;学院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追踪,形成了分年级的主题生涯教育菜单,尤其针对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学院实行理论教学团队和实业家相结合的双师型导师制,建立了资产评估专业实习基地组,创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涯教学。
(四)学院致力于凝练特色内涵,创新思教新模式,逐步构建了“爱在财政”系列德育品牌项目:“爱的聚焦”沙龙坊、“爱的倾听”书记谈心坊、“爱的积淀”幸福体验坊等;依托德育基地“幸福体验馆”的资源优势,在学生中开展“生命发展导向”、“精神幸福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常建娥老师获“十佳辅导员”、班主任李升老师获“十佳班主任”;学院本科生连续两年获得男子篮球赛冠军;在本年度运动会中取得团体第五的优异成绩。
六、行政管理和教辅工作
(一)在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学院2011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完成2011年度教职工考核工作,张淑芳、姜爱华、白彦锋三位老师年度考评结果为优秀,其他教职工考评结果为合格;完成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度科级非领导职务聘任工作,张淑芳和常建娥两位老师获聘主任科员,尚超老师获聘副主任科员。
(二)配合学校完成控烟工作检查和消防安全工作;完成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协助相关老师配合资产处完成清河周转房的申请工作;积极组织教职工申请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奖励基金。
(三)做到学校和学院的工作信息交流的完整、准确、及时;完成本年度的各项对外交流接待工作,取得各方面都满意的效果;完成本年度的外事统计、年鉴及大事记编写、档案归整等历史数据基础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学院事务的新闻宣传工作和网站内容维护;制作完成财政学院工作简报(2011)。
(四)学院财务工作严谨,相关手续健全、合规,财务数据保存完好,在学校财务处的指导下,开展了“小金库”全面复查工作;利用学科建设资金对学院部分教学科研及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新,及时完成固定资产的报批、登记、报废等工作。
(五)配合学院工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或郊游活动,使全院教职工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凝聚力和学院和谐氛围。
(六)圆满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投融资、云南盐津县财政局、长沙财政局和西城区国家税务局税务业务知识四个高级研修班的培训组织工作。
第二篇: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成立于1949年,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1983年财政学科(含税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财政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财政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4年财政学科获得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资格,2007年财政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财政学科被确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财政学科再次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8年财政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财政学科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财税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更名财政学院,财政学院下设财政系,财政系下设一个财政学专业,三个方向:财政专业方向、政府采购方向和资产评估与管理方向,拥有财政学(含税务)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日制学生规模425人,其中本科生286人,硕士研究生70人,博士研究生69人。财政系现有专业教师26名,其中11名教授,10名副教授,5名讲师;19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现任财政系主任为曾康华教授(博士),副主任为肖鹏副教授(博士)。
一、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财政学系就拥有崔敬伯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他们为我国财政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以姜维壮、麦履康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为代表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团队,活跃在财税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的舞台上,为改革开放后我国财税人才的培养和财政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李俊生、马海涛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专家迅速成长,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财政系共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4人,财政部跨世纪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2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在专业结构方面,财政系师资分布各个研究领域,许多教师都已成为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在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中国资产评估学会、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财政学会外国财政专业委员会、中国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中国农村财政研究会等全国性的财税学术机构中都有本学科的教师担任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二、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多分布于财税领导岗位
财政系历来把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作为首要目标,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级财税专门化人才。如前财政部长金人庆、前华夏银行行长段晓兴均为财政学专业62级毕业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司局级干部中分布了大量的财政学专业毕业生。财政系近三年来财政学专业硕士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财政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的水平。2009届毕业生中有超过50%留在北京就业,就业方向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国有企业等机构。
三、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成果突出,教学效果良好
根据新时期财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财政系制定并完善了《财政学》、《政府预算管理》、《中国财政史》、等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积极组织教师编写与完善专业教材,共主编教材30余部,其中李俊生教授主持的《外国财政》2008年被列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马海涛教授主编的《中国税制》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由马海涛教授作为主持人之一的《政府采购》课程教学成果2004年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外国财政》、《计量经济学》等课程试行双语教学,为以后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积累了经验。我系开设“财政业务综合模拟”独立实验课程,引入了八个与财政部门业务对接的专业软件模块,并编制出了相关实验课的大纲、课程指导书,使学生在实验室就能全过程模拟体验财政部门的业务内容及流程。在全国相关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科研水平高,成果丰硕
新祥旭经硕堂http://jingshuotang.xxxedu.net/
2002年以来,财政系共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40部,主持国家、部、委级及其他科研课题30余项,许多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财政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审计研究》、《人民日报》等A类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五、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广泛,国际国内影响较大
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财政系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目前,财政系与财政部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的教学科研机构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高千穗大学、乌克兰国民经济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学术联系,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六、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条件优越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财政系所需的各项条件已初具规模。在图书资料方面,专业领域的中文藏书共有250,000册,拥有中文报刊1,000种,外文报刊百余种。主要期刊有《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国有资产管理》、《财贸经济》、《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以及Open economic review、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等,长期订购《财政规章制度选编》,《中国财政年鉴》等,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专业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新祥旭经硕堂http://jingshuotang.xxxedu.net/
第三篇:中央财经大学2012统一战线工作总结
中央财经大学2012统一战线工作总结
我校2012年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校党委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教育工委和市委统战部的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件,以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为抓手,围绕北京市和全国人大、政协换届,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团结带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立足本职,自觉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首都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
一、加强指导
使民主党派工作更加规范化
校党委一向重视民主党派工作,今年年初召开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会议,指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各党派基层组织有选择地组织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民主党派的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指导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本着注重政治素质和有计划稳步发展的原则搞好组织建设,协助各民主党派把好组织发展的质量关,协调发展对象的所在单位党组织做好发展前的考察工作;支持民主党派组织加强班子建设,协助选拔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协助九三学社市委积极筹备我校九三学社支部成立的筹备工作;协助各民主党派组织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通过教育引导,提高我校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继续深入走访学校各学院或单位,了解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情况,了解新进教工情况,及时更新、调整统战对象信息库,为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和统一战线工作打好基础。
二、密切联谊交友
创新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方法
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联谊交友是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要方法。今年年初中共中央下发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指导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文件下发后,校党委书记带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主动学,指导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系统学、多渠道学,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深入研究文件的创新内容。校党委依据文件要求,全面审视学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拟定了《中央财经大学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全面推进。
校党委把联谊交友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切入点,把联谊交友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对列入学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名单的人员,建立校、院两级联系人制度。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经常主动与所联系的党外代表人士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党委统战部每学期深入各学院、各单位了解党外人士的一手信息。在教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统战部领导走访慰问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和资深党外人士;每当党外代表人士有重大事情,统战部领导及时赶往;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培训学习,统战部领导前往慰问;党外代表人士过生日,统战部领导发信息祝贺;除常规的座谈会、信息通报会,统战部领导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宴请党外代表人士,与他们深交朋友;定期组织共事协商委员、党外代表人士赴京郊参观考察,使大家在放松心情的联谊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也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当前我们正根据上级党委和校党委的工作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并在党外人士中开展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学习活动,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创新工作局面。
三、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搭建党外人士发挥作用的平台 我们积极探索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新途径,在市委教育工委和各级统战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于今年初率先在北京高校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知联会的基本任务就是鼓励和支持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自身优势,就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事关学校改革
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及时向校党委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围绕国计民生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考察,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我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成立无疑搭建了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新平台。我们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学校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暑期组织他们赴东北进行社会调查。我们在组织知联会活动时,邀请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参加,通过活动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增强知联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调动了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校发展改革稳定和首都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四、统筹协调
多方联动
有效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
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切实发挥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在民族宗教工作中的协调作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情况,沟通信息、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根据要求及时向市委教育工委上报有关工作信息;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了解和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广大师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11月中旬聘请后勤指挥学院教授给辅导员、班主任专题讲宗教与世界局势;一如既往组织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的庆典活动。今年10月29日组织古尔邦节少数民族节日的庆典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我校认真做好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应急工作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研究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任组员,在各学院、研究院,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在内的工作链。校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内相关部门和单位相互配合,很好地预防、妥善处置了校园传教事件。在参加柏团契(香柏树教会)活动人员的排查工作中,发现两名骨干人员,及时向市委教育工委上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适时介入,主动开展工作。在上级的统一部署、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学校民族宗教工作领
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由统战部牵头,以所涉人员单位为主,保卫部(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科学、有效地开展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今年10月,在有关校领导的指导下,校党委统战部、保卫处和有关学院多方联动,密切协作,成功阻止了一起校园传教活动,有效维护了校园稳定。
五、围绕党的十八大,做好信息工作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会,是高举旗帜、继往开来的历史盛会。大会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是各个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我校党委十分重视对十八大盛会的收看和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党委统战部根据校党委的要求,在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即通告党外人士通过各种方式认真收看;在十八大举行期间,党委统战部在深入研读大会报告、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的同时,多方面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在大会闭幕的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联系广大统战人士,请各位统战信息员和党外代表人士就中共十八的主题、十八大的重要意义、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理论创新等,结合各自专业,撰写体会、上报建议;我们还专门将整理归纳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理论观点和大会亮点列出,供大家参考,同时将信息建议的撰写要求一并放在告知里。我校党外人士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积极撰写对中共十八大的感受,上报信息建议,信息员们共向中央统战部和市委统战部上报了12条信息。我们在校党委的统一安排下,党委统战部带领党外人士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举办了党外人士学习中共中共十八大精神座谈会,特聘党史理论专家做专题报告,学校共事协商委员会中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学校知联会理事参加了报告会。通过学习,大家对中共十八大精神、对中共十八确立的政治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有了深刻的认识。
大家对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七项任务感同身受。大家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和基层协商,不仅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拓宽了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也为今后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统战部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四篇:应用数学学院2012年工作总结 - 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
2012年应用数学学院工作总结
一、教学工作
2012年教学工作的有两点非常明显:一是2012年秋季学期招收了数理统计的硕士研究生,本院开设了4门课,形成了新的教学和培养格局。二是2012年我院有四位女教师休产假,春季学期有一位教师在国外进修,秋季学期有三位教师出国进修。所以教学工作是任务重、头绪多、人员紧张。但我院确保了学院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1、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
做好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以及精品课程的申报立项工作,以系列教材建设为突破口,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建设有中财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2012年组织教师编写,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管理类数学基础教材《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3年将推出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导书和教学课件,打造有中财特色的经济数学立体化教材。
3、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开展申报新专业工作
2012年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开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申报工作。并成立了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申报小组,学院领导班子、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相关教师多次开会研讨申报工作,就我院设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师资准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反复论证。该本科专业的增设将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提升中央财经大学应用型经济、金融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促进数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的建立。
4、强化教学管理,重视教学检查工作
加强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按照有关教师行为规范方面的规定,对本单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学质量、教师风范等方面认真进行检查,确保一线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5、加强实践教学
大力发展实践教学,配合学校“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联系、协调我院2009级与2010级同学在工行北京分行基地的实习活动。
6、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抓好“以老带新”的管理和落实工作,坚持新进教师的听课制度,安排老教师进行传、帮、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少走弯路,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
7.抓好第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竞赛成绩 继续组织好“数学学习指导中心“的工作,很好的配合了课堂教学。另外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指导组,利用周末、假期组织辅导、选拔和培训,使我校在国际、全国和北京市数学学科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参赛人数、获奖人数、获奖层次都比去年有所提高,在中央财经大学形成了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氛围。
在春季学期的学生评价中,有9位教师进入各区间的前10名。
二、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
科研是提高教师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的着力点,也是衡量一个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2012年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数理统计硕士点开始招生。今年开始招收数理统计研究生,实现了我院硕士点的突破,使我院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进一步申请数学一级硕士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制订了2012级和2013级数理统计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计划。
邀请了数理统计的有关专家召开了研讨会,形成了2012级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计划,并制定了2013级数理统计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计划。
3.科研成果丰富。今年我院的科研水平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发表的学术论文中AAA类4篇,AA类4篇,A类11篇,有4篇被SCI收录,7篇被EI收录;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2部,教材4部。
4.提出了数学类核心期刊目录建议。根据专业领域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参考北大核心期刊目录、CSCD收录期刊目录及中国科学院期刊目录,经过组织教师详细讨论,提出了数学类核心期刊目录和方案建议和期刊目录,并绝大部分被科研处所采纳。
5.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强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交流,积极派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和学术会议,定期开展双周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张平研究员、刁远安教授、王军教授等来院作学术讲座。
6.为了搭建更大的学术交流和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积极筹建经济数学研究中心,作为协作单位参与一项协作创新项目。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实施者。学院一直坚持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努力建立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知识面广的师资队伍。
经过公开、公正、透明的筛选过程今年学院新引进三名新教师,均来自名校,进一步加强了我院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在引进高水平教师的同时,学院还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现有教师,今年有4位教师获批硕士生导师,有2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
2012年上半年有一位教师在国外进修,现有3位教师在国外进修。目前我们正探索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可能性和模式。
教师有16人次获各种奖项。
四、学生工作
1.紧跟学院育人思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组织各种报告会、研讨会、主题教育、板报设计活动等,在学院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多次赴长陵村开展互助学习、调研,锻炼学生党员的意志品质。
2.职业规划先行,专家名师指导职业规划 学院开展“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生涯规划专题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专业将来深造时可选择的专业领域和就业时所能从事的职业领域,让学生认识不同方向的发展之路,进而科学合理地规划自我生涯发展方向与实施路径。
3.合理利用资源,开展针对性阶梯辅导
针对新生,实行“1+1”朋辈互助机制,增进互动。通过制作学习生活指导手册,召开新生家长会、“我的大学”主题见面会、新生主题教育会、参观学校档案馆、新生辩论赛、秋季运动会、迎新联欢会等多种方式,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对高年级学生,通过“青春榜样、激励成长”宣讲会,“我的大学——实践起航”专题辅导会,“诚信——立人之本”主题班会,打造学院良好的学风。
4.倡导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组织参与学校学术实践活动和学院第一届“开拓杯”学术实践大赛、学术实践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提升、自我锻炼的平台。我院学生还获得“挑战杯”学术论文大赛二等奖。
5.弘扬北京精神,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我院学生通过李大钊故居志愿者讲解服务、798尤伦斯艺术中心志愿者创作服务和老人院敬老服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达到了服务他人和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与素质的双重目的。
6.依托千帆数学社,活跃自主学习风气
千帆数学社紧密围绕数学建模、数学竞赛与考研数学,通过各种活动,为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做出了贡献。
另外,院行政管理团队有效地履行了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的职责,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应用数学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 - 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
应用数学学院2011工作总结
2011年,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应用数学学院全面落实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工作概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一)2011年,为配合学校“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应用数学学院组织多名博士对国内外同类财经院校或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制定了“应用数学学院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同时,给学校提供了“应用数学学院数学类课程设置方案”。
(二)按照学校的安排,本应用数学学院对新教师的教学大纲、教案、讲义、教材等课堂教学文件进行全面检查,使得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遵循学校有关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学质量、教师风范的规定,确保了一线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2011年,应用数学学院继续坚持为每位新进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这种制度成效显著,在本学生评教中,绝大多数年轻教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四)2011年3月,应用数学学院组织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产生学院参加校 “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的人选。应用数学学院和院工会为每个参赛的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并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领导的专家小组,对参赛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改进建议。最终,王承章获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和最佳演示奖,何童获二等奖,武修文获优秀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五)本进一步完善了应用数学学院已有的北京市和学校精品课程,认真组织校级第一批精品课的验收工作及第二批精品课的建设工作。积极承担教改和教研课题,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课程与教材进行一体化建设。组织高水平教学团队,以系列教材建设为突破口,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六)2011年应用数学学院成功举办了中财“第六届数学竞赛”,组织全校本科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与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学院统一组织和竞赛指导小组教师们的辛勤辅导下,参赛学生在这几项赛事中都取得了好成绩,1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二、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
(一)2011年,应用数学学院分别派教师到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兄弟学校调研,并组织相关教师详细讨论,应用数学学院逐步形成了一批有鲜明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形成了以数学学科研究为主、以数学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为新兴增长点的科研新格局,也为数学一级硕士点的论证和申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本经过应用数学学院的努力申请和争取,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应用数学学院设立了统计学两个硕士点培养方向:数理统计、预测与决策分析,2012年开始招生,实现了我院硕士点零的突破。为了使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更合理,应用数学学院多次组织相关教师讨论、反复论证,制定了我院统计学硕士点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计划。
(三)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应用数学学院组织学科骨干,在全面分析总结应用数学学院学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制定了应用数学学院2011—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提出了应用数学学院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四)2011年,应用数学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9篇,其中有5篇被SCI收录,5篇被EI收录。在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中,应用数学学院教师获得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1项省部级横向课题,出版一部学术专著和一部论文集。
(五)本,应用数学学院坚持开展由教授和博士青年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双周学术沙龙”活动,已经逐步成为一项高层次、求创新的小型系列性学术交流活动。应用数学学院同时还聘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何书元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等来院作学术讲座。
三、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数学学院一直坚持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努力建立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知识面广的师资队伍。
2011年,应用数学学院新引进三名新教师,一名博士后,两名博士,进一步加强了应用数学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在引进高水平教师的同时,应用数学学院还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现有教师,今年是学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增补年,应用数学学院十分重视这一工作,今年有一位教师获批博导,有七位教师获批硕导。应用数学学院多名教师获得本“教育先锋”教书育人标兵、基础课教学奖、滋兰树蕙优秀教师奖、成心优秀学术奖、金钥匙文灯奖等奖项。
为了提高我院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强教师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交流,我院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学院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应用数学学院仍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和学术会议。2011年我院有2位教师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有一位教师已在英国进修,还有一位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访学和学术交流。
四、学生工作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学院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用数学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主要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以学生党支部建设为依托,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意识与理论素质。学院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主题开展了党员系列教育活动。2011年7月,07、08级本科生学生党支部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二)以共青团及其外围组织为舞台,通过生动活泼的主题思想教育与基础团校教育,为广大团员青年塑造健康的思想政治观念。应用数学学院开展了“革命红船〃五月起航”、“追忆红色记忆〃共话建党伟业”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和主题团日活动。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党旗在我心中飘扬——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获奖作品获 “教育部网上红色征文”一等奖。
(三)以“千帆数学社”为平台,开展众多富于专业特色的课余文化活动,为全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数学竞赛提供全程服务,对我校历届“美赛”、“全赛”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展览,通过举办“数学嘉年华”等趣味数学活动展示数学学科的魅力,提升了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狠抓学生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多层次发展且成果显著。2011年挑战杯论文大赛取得了经济类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的好成绩。2011团建课题立项中,获重点课题一项,普通课题一项。
(五)以学风建设为工作主题,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常规管理与日常引导工作。为使2011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应用数学学院通过新生家长会、学科发展介绍、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学科专业报告会、新老生联谊等活动,为新生更好融入数学学院打下良好基础。
(六)2011年,应用数学学院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至四年级分别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通过提供“自我管理”阶梯化的成长辅导,实现学生个体自我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全院学生整体渐进式的健康成长。应用数学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把握每一位毕业生的目标执行并为其提供了科学的监督与指导,促使毕业生自身就业规划一步步顺利实现。学院2007级毕业生考研、就业情况良好,就业质量贡献率90.91%。
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也获得了十佳班主任、班主任单项奖、辅导员单项奖,班级助理单项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此外,应用数学学院行政管理团队在2011年有效地履行了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的职责,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