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PA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总结报告
附件一: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
教学合格评估总结报告
全国MPA教学合格评估专家组
2006年12月
首批24所MPA培养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自2006年6月开始,经过半年时间,已顺利结束。参加评估工作的专家和被评估的院校普遍认为,这次评估对于了解MPA教育的实际情况,总结MPA教育的经验,规范MPA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MPA教育的质量,是非常必要,很有意义的。现就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的若干问题报告如下:
一、对各校MPA教育的整体认识
24所MPA培养院校普遍高度重视MPA教育:把MPA专业学位做为学校的品牌、为政府服务的平台、联系社会的桥梁、国际交流的纽带、展现学校优势与特色的窗口。从教学合格评估的6个一级指标(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与学位论文、办学特色及其它)及其包含的25个二级指标来看,24所MPA培养院校都达到合格要求;但在具体二级指标上,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或提高的环节;而在MPA办学实践中以及评估工作本身,也有一些有待研究的课题。
二、MPA教育的成绩与经验
1、MPA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公共管理需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各类公共管理专门人才,确保培养质量。24所MPA培养院校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各校秉持“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MPA核心课程的建设,选派最好的教师讲授MPA核心课程,这是MPA专业学位的本质即共性;同时又充分体现各校自身优势,设臵有特色的MPA专业方向,精心设计和上好专业课、选修课,这是MPA的个性即特色。24所MPA培养院校中,最多的专业方向有19个,最少的4个,总计有50余个。这些专业方向既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之内的,如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与公共关系、电子政务、教育管理、医药卫生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也有突破一级学科进入其他学科,甚至新创立的专业方向,如财政管理、税务管理、城市管理、外事管理、公安管理、审计管理、新闻出版管理、民航事业管理、高科技与国防科研管理、司法行政与狱政管理、军队管理、国家安全与危机管理等。总之,中国MPA教育涉及公共管理众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各类公共管理专门人才。经多种座谈会和访谈调查,学生及用人单位对培养质量是满意的
2、MPA培养院校与政府部门广泛合作,形成良性互动。MPA推动学府与政府的联系与合作。24所MPA培养院校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的中央部委就有二十多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合作关系的则涉及地方的各级政府,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包括没有MPA培养院校的青海省委组织部、宁夏自治区人事厅、西藏自治区国资局等。学校与政府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3、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创新。很多院校都在MPA研究生中建立了班委会、党支部、配备专职教师当班主任,有的还建立了MPA研究生会,并定期拨付一定的经费。实践证明,只要把MPA研究生组织起来,并给他们一定的名义,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而教师当班主任实际上是开辟了一个向政府公务员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新途径,有利于MPA教师的培养。有些院校每年评选“三优秀”:MPA优秀学生、MPA优秀学生干部、MPA优秀学位论文,收到很好效果。有的院校在MPA研究生入学面试时,必须有两位处级以上干部的推荐信,这既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也增加MPA研究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还有的院校注重对学生入学甚至毕业后的追踪调查,统计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篇数。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有“3M课程共享”(MPA、MBA、JM课程打通,学生交流)、“MPA研究生与校内学生和干部培训班论坛”等,都很受学生欢迎。有些院校出版MPA学生的专刊和报纸,如《MPA人》、《管见》、《MPA精英在线》等;有些院校建立了MPA学生的网站。
4、教学组织与设施日趋完善。组织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为适应MPA教育需要,各校纷纷建立公共管理学院,致力于MPA教育。目前24所MPA培养院校中,建立公共管理学院(名称不尽相同)的有17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还有5所为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管理学院同时还负责学校的MBA教育。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MPA教育的实体是文法学院。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各院校教学条件与设施近几年都有极大改善,已远远超出了评估条件的基本要求。其中5所院校的公共管理学院已拥有独立的公管大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
三、MPA教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MPA教育中总是存在着政策、管理、质量等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1、MPA如何在提高办学自主性与加强监管相结合中保证质量。一些学校反映,从目前来看,一方面各培养院校的办学自主性还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相关机构对培养院校的监管不足。表现在招生、办学中,是恶性竞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异地办学等不规范行为禁而不止,屡有发生。这严重损害了MPA教育的形象、秩序和质量,因此必须致力于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
2、MPA研究生的校内定位。从评估来看,一方面,各学校高度重视MPA教育,为MPA研究生提供校内最好的教育资源,并做为教育品牌建设;另一方面,又表现为MPA课程不计教师工作量,MPA研究生不计算校内学生人数,有些学校MPA上课还要向学校租教室和设备。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仍是把专业学位教育搁臵于高校正式教育体制之外,甚至视为创收的手段,对于专业学位的发展以及MPA学生的影响是不利的。
3、异地办学的问题及相关概念。对MPA专业学位的声誉、质量影响最大,甚至致命伤害的是异地办学。从本次评估看,异地办学的情况在局部和部分学生中是存在的,必须坚决制止。在未来的评估中,应该加大异地办学在评估条件中的权重。同时,还要研究异地办学及相关的几个概念。比如,有MPA办学权的院校与异地没有MPA办学权的院校合作,学生在异地院校上课,享受该院校较好的教学条件与设施,这算不算异地办学?再比如,不允许异地办学,但应允许异地招生,这有利于公务员的培养和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不允许异地办学,但应否允许适当的异地授课,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这可以节省教育成本,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也符合教育规律,让学生有一个理解和消化的过程。问题是异地授课的门数、时数控制在什么幅度内和如何控制,也就是异地授课与异地办学的界限。
4、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教育的区别。应该说,各评估院校都按照专业学位教育的要求,形成了一整套有别于学术型学位教育的MPA专业学位教育模式,这在专家实地考察的各个培养环节都得到典型体现。但据学生和教师反映,就全面和整体MPA教育而言,仍有一个要大力推广和普及MPA教育模式的过程。有些教师甚至包括学生还不善于和适应于MPA教学模式: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多,教师不熟谙中国政府公共管理实践;讲外国的多,讲中国的少;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上课就是听讲和记笔记,发言机会很少;教师不善于组织和主持讨论课,学生也认为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东西来,不如听老师讲;案例教学运用不够,成熟的本国案例少。同时要继续着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法的研讨。
5、MPA培养环节中的具体问题。评估中反映出MPA培养环节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尚需要进一步定性和定量研究。比如,MPA学位论文的选题范围,能否写企业,各校认识不同;论文的字数限定多少,一位导师同一时期最多指导几篇学位论文,还缺少统一的说法。学生反映较强烈的一个问题是上大课,上百人一个课堂,“像赶集似的”,不利于交流和分组讨论。尤其是外语课,最高限额人数是多少,应该有硬性规定。
6、MPA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这是评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部分教师和学生反映:有些院校招生规模过大,人数过多。有的教师认为,近两年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学生写论文比较吃力;有的学生认为,MPA的含金量有所下降,自己的成就感降低。这些意见不一定客观,需要分析,但MPA教育发展的适度规模与速度,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学合格评估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为切实加强对MPA迎评工作的领导,保证迎评目标实现,特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相应专项工作组。
一、迎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华斌星
副组长:李小月、江有仁、革君光、梁光兰
成员:胡 超、素面微、李杰
三、马宝春、张伯文、张红胜、刘爱林
张伟雄、吴天圣、张世平、林翔天、苏仁日、莫小梨 职责:全面负责学院的评估工作,对评估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部署。
二、迎评工作协调组
成员:李小月、江有仁、革君光
职责:负责协调与校方及有关校外专家的沟通与联络工作。
三、宣传组
成员:马宝春、张伯文、张红胜
职责:负责MPA网站建设、迎评视频制作及宣传板报制作等。
四、自评报告撰写组
成员:张伯文、张红胜、刘爱林、张伟雄、吴天圣、张世平
职责:负责撰写学院自评报告、评估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并做相应反馈。
五、材料收集整理组
成员:苏仁日、莫小梨、部分学生
职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对相关原始材料进行检查、指导、整改、落实;向专家组提供相关材料。
六、案例编撰出版组
成员:胡 超、素面微
职责:负责撰写MPA教学案例,并集结成册出版。
七、图书资料建设组
成员:吴天圣、张世平、林翔天、苏仁日
职责:学院MPA图书资料室的建设;负责与校网络中心联络落实学生校外查阅MPA资料事宜。
八、毕业论文抽查组
成员:林翔天
职责:负责检查毕业论文是否规范合格。
九、科研团队项目建设组
成员:革君光
职责:负责统筹学院科研团队力量,全力支持MPA相关项目建设。
十、办学特色凝练组
成员:华斌星、木林明、张伯文 职责:负责凝练学院MPA办学特色。
十一、后勤服务组
组长:梁光兰
成员:张世平、林翔天、苏仁日
职责:负责在学院评估工作期间各项后勤服务和接待工作。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10月23日
第三篇:社科院MPA专业学位论文写作要求(DOC)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为提高MPA学位论文质量,充分发挥论文在MPA教育中的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中对论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要求。
一、MPA学位论文总体要求
1、MPA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应及时与导师商定论文题目,尽早开始收集和积累资料,开展调查研究。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2、论文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政策评估、案例分析、对策研究等为主体的应用型论文。论文必须逻辑清楚,结构合理,文字通顺流畅,字数在3万字左右。
二、MPA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完整、准确,一律用word软件编排,A4纸排版。
2、学位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3、学位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二)各部分具体要求与格式
1、论文结构
学位论文分正文和辅文两部分。
论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一般由序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辅文包括:封面、原创性声明、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等。
2、编排顺序
封面,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导论或前言,正文章节,参考文献,致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3、总体格式
(1)封面统一下载。
(2)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
(3)正文(从导论数起)统一、连续编页码,用小五号宋体字,排在页脚居中位置。
辅文不编页码。
4、封面
封面包含学位论文题目、姓名、导师姓名及职称、系别、专业学位类别和研究方向。必须采用研究生院提供的专业学位统一封面格式(从, 1998年10月4日。
g.规范性文件
标注顺序:[序号] 颁布单位.规范性文件名称.文件号。示例:
[15] 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
[16]《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
14、公式
公式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排列。如有需要,可加序号,公式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式(2-13)、式(4-5),其标注应于该公式所在行的最右侧;公式书写方式应在文中相应位置另起一行居中横排,对于较长的公式只可在符号处(+、-、*、/、≤≥等)转行。
15、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为辅文之一,一律另起一页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是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他人的著作、论文和有关文献,列于正文之后,以示对他们知识产权的尊重。参考文献应紧密围绕论文研究主题,以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为主,一般不宜少于30篇。
格式:“参考文献”四个字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五号宋体,外文期刊名用白斜体。序号用数字加中括号的方式标注(例如:[1]),编排的总体顺序为“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英文分别按照音序排列。如没有英文文献,直接按音序列出中文文献即可,不做分类,无需标注分类标识符号。无需写文献页码。
各种文献以中文句点结束。主要几类参考文献及其标注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1)著作
标注顺序:[序号] 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
[12]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版。(注意:参考文献中一律不列页码)
(2)期刊
标注顺序:[序号] 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12]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3)报纸
标注顺序:[序号] 责任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早期中文报纸无版次,可标识卷册、时间或栏目(选注项)。同名报纸应标示出版地点以示区别。
示例:
[4]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1986年8月22日。
(4)未刊文献
a.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标注顺序:[序号] 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
[5]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
b.手稿、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序号] 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7]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年7月,李劼人档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5)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标注顺序:[序号] 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8]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ttp://, 1998年10月4日。
(6)规范性文件
标注顺序:[序号]颁布单位.规范性文件名称.文件号。
示例:
[15] 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
[16]《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
16、致谢
对于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论文研究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真诚客观。
单独占一页,“致谢”二字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小四号楷体。
17、附录
附录一般作为学位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主要包括: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供读者阅读方便所需要的辅助性的数学工具或重复性数据图表;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放置在正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清单;本专业内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论文使用的缩写说明等。如没有相关内容可略去。
附录编于正文后,其页码与正文连续编排。
论文的附录依序编排为附录1,附录2……。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三)学位论文的排版
1、版面格式:页边距采用A4纸的默认边距,即上2.54cm,下2.54cm,左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3.17cm,右3.17cm,页眉1.7cm,页脚1.7cm;文字用WORD2003或WORD2000格式排版。
2、封面内容:采用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字体字号。
(四)学位论文电子版的上交和打印、制作
学位论文由学生本人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排版之后,在规定时间统一将电子版交至MPA教育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统一打印制作,分别用于论文评阅、答辩和学校留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2012年10月
第四篇: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
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
开展专业实践以来,本人切实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专业实践任务,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个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部门里,我为做好今后的论文撰写工作积累了经验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将专业实践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践内容
(一)了解秘书科的工作运作情况。通过到组织部秘书科实践,协助开展行政工作,掌握公共部门的属性和特征,分析其面临的形势、任务,探究其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二)对组织部组织文化进行诊断。根据相关文献的指导,对部门主要领导、同事进行调查问卷及访谈调查,运用诊断工具确定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评估其组织文化。
(三)参与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工作。以组织部为个案,基本了解了目前公共部门文化现状,并对其现象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其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其组织文化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二、心得体会
(一)专业岗位匹配,充分学以致用
研究生课程中对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价、管理沟通的理论与技巧等课程的专业学习与现在岗位的匹配度较高,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随着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专业背景对工作的帮助愈发明显,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我感觉很有踏实感和成就感。
(二)总结经验,指导论文写作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在专业实践中,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的理论总结对我毕业论文《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建设研究》具有实证意义,第一,是组织文化建设主要靠以下三个方面推动:
一是要靠部门领导重视才能推动。更多的时候,部门成员不畏制度,而敬畏上级,因此,部门领导的自身素质和对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对组织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组织部的领导对组织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亲自指导策划组织文化建设工作,并带头参与其中;
二是要抓载体才能推动。组织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创新促进学习的平台及载体,现主要有以下活动载体:一是每周一上午开展集体学习例会,每名组工干部轮流上讲台讲授业务,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时事知识和业务知识。二是邀请老部长、县纪委书记等领导讲党课、讲纪律。三是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四是协助组建部学习兴趣小组,每周一晚上举办“悦读荟”学习兴趣小组学习,观看“国学大讲坛”等视频,集中学习《弟子规》、《论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读经典、学国学、品书香、修德行。把组织文化建设寓于具体活动之中,如在党员责任岗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学习参观活动、建设模范部门活动、开展廉政风险排查等项活动,通过一个个活动,环环相扣,使整个部门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团结、高效、务实、创新的气氛中,部每名工作人员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这样组织文化建设,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有目标、有方向、有依据,效果好。实践证明,把组织文化、体育活动作为组织文化建设的载体,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要充分运用部门成员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形式。积极创制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形式,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打好特色牌和创新牌,如组织部把每周四定为体育运动日,组织部同事参加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锻炼,能推动组织文化建设再深入再发展。
第二,组织部实行各项部门制度:第一,周一学习例会制度。创办“周一上午学习会”,既是学习会,也是工作布置会,主要学习各科室相关业务知识,实行主持人和主讲人轮流制度,通过学习、交流,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第二,部内无纸化办公制度。创建网上OA收文、办公系统Q群等,各科室间收发文件,减少纸张浪费,形成为节俭、效率为主导的行政氛围。因此,我发现,组织文化和部门制度有着紧密联系。部门制度的改革必须要有文化的及时跟进,文化跟进以后,能起两个作用:一个是部门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制度的方向,还有就是保证部门成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第三,组织部行政效能比其他公共部门较高。公务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共部门作用的发挥和整体形象,通过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组织部扎实抓好部门队伍的思想、能力、作风和廉政建设,开展政治坚定、公道正派、模范表率部风传承教育活动,培育阳光、向上、豁达的新时代组工精神,也注重行为文化建设,在部机关走廊墙壁开辟主题鲜明的“学习园地”和“组工风采录”,对部门成员的行政行为产生了正面影响。因此,我发现,组织文化建设形成的核心价值体系对部门成员的行政行为、绩效有着紧密联系,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对部门行政效能发挥产生促进作用。
三、改正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 三个月的学习与工作实践,使我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个人在专业能力上迅速成长,更明确了下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差距和不足,如总结归纳、深入思考的能力还不够强,研究方式方法有待改进等。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特长,抓住重点,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点滴实践中锻炼成长。
第五篇: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建立和完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推进公共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按照全国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合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合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目标是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质资源,努力培养“心系国家、服务人民、视野开阔、务实勤奋”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
心系国家——培养清明高尚的思想境界,使学生能够以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己任;
服务人民——培养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使学生能够成为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服务于国家治理的领导人才;
视野开阔——培养开放严谨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具有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视野,能够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
务实勤奋——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学生能够忠于职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
其基本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
3、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包括调研、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激励、文字阅读与理解、口头与文字表达、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贯穿在其中的创新能力;
4、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外文报刊、文献;
5、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好的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人及交往与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需要。
二、培养对象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工龄三年以上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的在职人员。
三、学制及培养方式
学制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期限2.5-4年,课程学习既可以采用业余时间(周末、晚上),也可以每学期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学习。
MPA研究生应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某门课程的缺课时数达到或超过本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考核,必须重修。选修某门课程,而不参加考核,做零分处理。
四、课程设置
1、采用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42学分,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写作。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并达到《合肥工业大学MPA学位管理条例》要求的学生授予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情景模拟和社会调查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立班导师,成立导师指导组,发挥集体培养作用。
4、重视实践环节,MPA学生应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并经我校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
五、课程设置
MPA课程设置分为公共管理基础类、公共管理实务类、公共管理智慧类、公共管理选修类、综合训练类五个模块。
公共管理基础类课程作为公共管理支撑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导入现代公共管理核心知识与观念,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必要的知识储备;公共管理实务类课程围绕具体专业方向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专业领域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公共管理智慧类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公共管理选修类课程旨在使学生结合自己需要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综合训练类包括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旨在帮助学员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跟踪现代公共管理思想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
课程设计合计42学分,其中:课程40学分(核心课24学分、必修课10学分、选修课6学分),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2学分。
MPA课程设置详细内容见《合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专题实践
1、MPA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围绕某个公共领域的管理和政策问题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开展项目调研,也可以到某一部门或地区参加挂职锻炼。实践完毕应提交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
2、MPA学生每人应参加6-10次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专题讲座或研讨,了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学科发展前沿。
七、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必须符合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
1、论文选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撰写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原则。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联系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结合自己本职工作、特长及兴趣,选择公共管理或相关领域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2、开题报告会
选题完成后,要按规定撰写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要全面阐述该选题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介绍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解决路径。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论文形式
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