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李成章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 李成章)
一节课的开始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始的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小结的 好,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下,就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谈些建议。
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大家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1、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向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 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 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 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 弱其它教学环节。
2、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 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 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制造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 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 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 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以旧引新。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 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 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 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 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5)类比迁移。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实物演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只以上六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这里不再例举赘述。
二、小学数学课末小结
课末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 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课末小结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1)要有目标性,好的课末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末小结的意义。
例如“正比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③使学生会判断两量是否成正比例。小结时可列出三条:①两种量相关联;②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 变化;③相对应的量的比值(即商)一定。
这样课末小结,着重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实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课末小结要有引导性
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课末小结要有针对性
课末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 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都是每一课的主要矛盾,课末小结就要通过揭示矛盾的实 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课末小结中要教给方法。
最后要预防错误。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通过小结加以强调,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充满情趣的课末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5)课末小结要简练易懂
课末小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要简明扼 要。
2、课本小结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总结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生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 式的总结。
(2)悬念式课末小结。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采用 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 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这样小 结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孕伏,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 新知结构。
(3)前呼后应式。这种小结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 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例如:教学“三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导入新课时,设疑: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遇到有余数的时候,余数也不变吗?讲完新课后教师结合出现的几对算式,引导学生小结出:被除 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有余数,那么余数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这种前呼后应式的小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
(4)图表式的小结。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学生在学习带分数乘法的解法时,由于受前面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的解法干扰,往往出现将带分数 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乘和把带分数部分先通分、再约分等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两者之间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可用图表小结。
若是考虑因材施教,还可以用延伸式进行课末小结。这种方法是指在课末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 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末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活跃第二课堂。算式 计 算 过 程 计算结果 带分数 带分数不 不能 能约分的 加减法 要通分 要化成假 约分 要约分,是
分数 假分数的 带分数 不要 带分数要 化后才 要化成带 乘法 通分 化成假分 能约分 分数或整
数 数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末小结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 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一体。
(责编:朱晓荣)*
第二篇: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大家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1、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向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
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2、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制造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以旧引新。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5)类比迁移。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实物演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只以上六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这里不再例举赘述。
二、小学数学课末小结
课末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课末小结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1)要有目标性,好的课末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末小结的意义。
例如“正比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义;③使学生会判断两量是否成正比例。小结时可列出三条:①两种量相关联;②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③相对应的量的比值(即商)一定。
这样课末小结,着重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实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课末小结要有引导性
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课末小结要有
针对性
课末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都是每一课的主要矛盾,课末小结就要通过揭示矛盾的实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课末小
结中要教给方法。
最后要预防错误。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通过小结加以强调,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充满情趣的课末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5)课末小结要简练易懂
课末小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要简明扼要。
2、课本小结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总结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生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2)悬念式课末小结。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这样小结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孕伏,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结构。
(3)前呼后应式。这种小结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例如:教学“三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导入新课时,设疑: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遇到有余数的时候,余数也不变吗?讲完新课后教师结合出现的几对算式,引导学生小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有余数,那么余数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这种前呼后应式的小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
(4)图表式的小结。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学生在学习带分数乘法的解法时,由于受前面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的解法干扰,往往出现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乘和把带分数部分先通分、再约分等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两者之间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可用图表小结。
若是考虑因材施教,还可以用延伸式进行课末小结。这种方法是指在课末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末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活跃第二课堂。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末小结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一体。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课前导入和课末小结
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课前导入和课末小结
一节课的开始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始的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小结的好,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下,就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谈些建议。
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大家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1、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向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2、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制造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以旧引新。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5)类比迁移。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实物演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只以上六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这里不再例举赘述。
二、小学数学课末小结
课末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课末小结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1)要有目标性,好的课末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末小结的意义。
例如“正比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义;③使学生会判断两量是否成正比例。小结时可列出三条:①两种量相关联;②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③相对应的量的比值(即商)一定。
这样课末小结,着重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实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课末小结要有引导性 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课末小结要有针对性
课末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都是每一课的主要矛盾,课末小结就要通过揭示矛盾的实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课末小结中要教给方法。
最后要预防错误。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通过小结加以强调,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充满情趣的课末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5)课末小结要简练易懂
课末小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要简明扼要。
2、课本小结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总结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生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2)悬念式课末小结。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这样小结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孕伏,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结构。
(3)前呼后应式。这种小结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例如:教学“三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导入新课时,设疑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遇到有余数的时候,余数也不变吗?讲完新课后教师结合出现的几对算式,引导学生小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有余数,那么余数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这种前呼后应式的小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
(4)图表式的小结。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学生在学习带分数乘法的解法时,由于受前面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的解法干扰,往往出现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乘和把带分数部分先通分、再约分等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两者之间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可用图表小结。
若是考虑因材施教,还可以用延伸式进行课末小结。这种方法是指在课末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末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活跃第二课堂。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末小结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一体。
第四篇:2015数学课导入语
1、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2、你已经知道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3、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吗?学完了这一课,你们就会明白的。
4、大家都知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谁善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如果老师不直接告诉你年龄,你能提供几条信息,使同学们从中推算出老师的年龄。
6、同学们,有一道题,贺老师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想明白,老师想请教一下同学们,愿意帮老师吗?
7、同学们,你们已经探索出了“9+几”的计算规律。关于“8+几”的运算规律,大部分同学肯定已经触类旁通了。来,谁想当回小老师,把你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们?
8、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好,贺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得有一个条件,要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做得到吗?
9、数据很有说服力,能说明问题,但不能从天而降,因此,需要我们去“收集和整理”。
10、同学们我们学校操场的东北角上有一棵大杨树,请同学们想一想,不锯倒这棵大树,你能知道它的直径吗?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同学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课后看谁最先准确的算出这棵大树的直径是多少?来告诉老师好不好?
11、一只蚂蚁在圆周上爬了一圈(出示投影),看到这幅情境,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12、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看,它已经一步一步的向我们走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机器人笨笨,今天,让我们跟你一块学习图形一课,好吗?”(电脑显示)
13、你想了解 ** 的什么知识?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太有价值了,正好抓住了知识的重点,这说明我们同学们都特别会学习,今天的课一定会因同学们的表现而精彩。
14、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三单元新知识的学习,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当小主人,老师当听众,由你们把本单元知识系统整理一遍,你们说好吗?
15、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一幢幢的楼房,那你知道为什么楼房能够盖的又高又直吗?这可是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
16、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只要你随便说出一个分数来,老师就能知道它能否化成小数,你想不想把老师的这项本领学到手呀?
17、有两个角一个是蓝角,一个是红角,有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的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其实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到底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有三角板比比看:
18、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分数,今天在数的大家庭里又来了一位新成员,它和分数关系可好了,同学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19、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你已经过了多少个生日?小华今年13岁,可它才过了三个生日,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一课后,你就会明白的。
20、刚才我们观看了交通、邮政、广播等部门的工作时刻表,你能用平时常用的方法来表示吗?
21、我校盖了一座楼房,有两个工程队参加最后竞聘。甲工程队用10个月能完工,乙工程队12个月能完工,大家帮学校拿个主意,聘哪个工程对好?„„.学校希望早点完工,准备两个工程队都聘用,你们想一想多长时间能完工?猜猜看!能不能想法子算出比较准确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2、如果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你认为怎样处理好?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你对“利息”知道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利息”的知识。
23、我们都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石头放入水中后出现什么现象?(做演示)你们看,我将大小不同的两块石头放在水中出现的结果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
24、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有多少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转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大约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1:7„..这些比在生活中又很多用处,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你如果是一个侦探,根据罪犯的脚印,就可估算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去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5、同学们,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在商品的标价牌上经常见到一些怎样的数?生举例。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点什么?
26、同学们,公元前外国有一位科学家叫阿基米德,皇帝故意为难他,拿出一顶镶满金子、珠宝、钻石的皇冠,叫他算出体积有多大,阿基米德一边思考,一边准备洗澡,当他躺进装满水的浴盆里,水溢出水盆,阿基米德恍然大悟,你们说他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27、今天,我们要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同学们有关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要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把今天的任务完成好。
28、有一天,天气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解 渴,不久,猪八戒浑身汗淋淋地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它的四分之一吧。”八戒一听瞪大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多分一些给我,我要六分之一。”孙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六分之一给他。同学们,八戒的多了还是少了?
29、同学们,昨天晚上老师又到数学王国去了一趟,学到了许多新鲜而有趣的知识。现在你任意说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不能被2整除,你信吗?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30、同学们,今天有个低年级的小朋友向我请教了几个问题,他们的问题把我都难住了,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他问:自行车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而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大家现在知道的只是一些表面原因,其实这里面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学完了再回答,好吗?
31、同学们都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吧,我讲一段
给你们听。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见了大蜜桃口水直流,唐僧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们”。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行啊。”唐僧说:“现在我要把404个桃平均分给我们师徒四人,想一想,自己能分得多少个?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八戒一听,哈哈大笑说:“这还不容易!”提笔算了个“11”。接着大声说:“师傅,请你给我11个桃吧!”悟空不紧不慢地说:“师傅我要101个桃”,八戒望着师傅和悟空,不知所措,小朋友,你能帮这个忙吗?学习了“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就容易解决了。
32、请同学们注意听,各节目是在几点几分开播的,播音员所说的“19点”、“19点38分”、“20点零5分”„„在我们的钟表上能找到吗?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种计时法。
33、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辆装着货物的汽车,你们知道是用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吗?请同学上来把同类的平面图形放在一起。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类图形你们知道是什么图形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34、同学们,我们用什么来买东西呢?对了,世界上有很多钱,比如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英国的钱叫英镑等等,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你们能说出我们使用的人民币都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人民币。
35、请同学们注意听(放昨晚中央电视台节目预告录音),各节目是在几点几分开播。播音员所说的“19点”、“19点38分”、“20点零5分”,在我们的钟表上能找到吗?播音员所说的几点几分是一种新的计时法,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种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6、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的路线跑。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就是求圆的什么呢?——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求圆的周长。
37、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让博士爷爷给你们讲个故事,看你有什么问题?(微机显示)
38、《时、分的认识》: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时间单位“时、分”。新课前,请大家听一段录音。谁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录音机播放各种钟表行走发出的声音,待学生说出是钟表之后,师述:)对,这是钟表行走时发出的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时间单位“时、分”,让我们先来认识钟面。
39、《时、分的认识》:我们学校几点钟上课?你一般是几点钟到校的?你早晨一般几点钟起床?晚上是几点钟睡觉?我们每天不论是起床、睡觉还是学习劳动,都有一定的时间。这时间是靠什么来告诉我们的呢?(钟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钟表的一些知识,我们就从时间的两个单位说起。(板书课题)
40、《圆的认识》: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因此,“圆”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价值。从古至今,不少数学家对圆进行了研究,使我们对它有了深刻的理解,这节课让我们也来认识圆。
41、《三角形》:在低年级我们就认识过三角形,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三角形还有好多用处呢!你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
42、《能被三整除的数》:我们学过能被2整除的数以及能被5整除的数,你还记得这些数的特征吗?这一班让我们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现在,你随便说一个数,不管这个数有多大,我都能很快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你想知道这些数的奥秘吗?
43、《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屏幕上出现多个平面图及立体图形)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最机灵。你能看出屏幕上显示的图形怎样归类吗?``````刚才通过归类,我看到同学们都很聪明机灵。那么,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图形?(指长、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44、今天这节数学课有许多秘密,你们愿意去探索吗?
45、今天这节课,希望大家通过观察、讨论、积极思考、揭开其中的秘密,大家有信心吗?
46、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是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看谁先发现。
47、这节课我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48、现在,我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探索。
49、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中有很多秘密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希望你们通过观察、比较,积极思维,揭开其中的奥秘。
50、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练习一组非常有趣的连加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算这么快的秘诀?„„.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乘法。结束语:同学们,数学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就能领略到数学中无穷无尽的乐趣。
第五篇:例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例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孙景华
上好一节数学课,课前准备工作无非三个方面: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好教学预案。其中设计好教学预案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导入设计作为教学预案的开头部分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平时课堂教学和参加的一些优课评比等活动,就自己所做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一般来说,新课导入要力求引言精彩,令人愉快,具有吸引力。可以通过在讲授新知识前复习旧知识,使知识系统连贯,水到渠成;或通过布设疑阵,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悬念,使他们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或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谈话,步步诱导,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入教学之中,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或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借助音乐,投影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的马达轰鸣运转„„下面就我的个人观点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的原则及常用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符合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导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2.启发性原则
符合启发性,切忌填鸭灌输。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导入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导入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
【案例1】三角形的面积
提问:同学们,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回答)
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学生回忆的同时,多媒体演示剪拼的转化过程,老师板书:转化)
启思:“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3.趣味性原则
富有趣味性,切忌枯燥乏味。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入时,应在“趣”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案例2】5的认识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请用耳朵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伸几个组成4?
生: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拍几下组成3?
生:拍2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
生:3个、2个、1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面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证和认知特点,用律动式的“摸耳、眨睛、挥手、摇脑袋”,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氛围之中,用学生熟知的“手”展开教学,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复习旧知都是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进行,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同时,复习中两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无疑又起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手上”,自然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也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4.生活性原则
符合生活性,切忌脱离实际。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课标〉解读》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模式。”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案例3】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象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位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子看学生”,把自己作为学生中间的一员,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标准要求。随和的话语、亲切的交谈,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极大尊重,伴随“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情绪体验无疑是愉快的,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高涨的,学生的思维已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领域,而是向着更广阔领域延伸。
【案例4】循环小数
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片子。自然美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像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有学生会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二、三„„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连续不断的重复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中有没有这种“循环”的现象呢?试算(1)1÷3;(2)4.2÷22。在计算和讨论中,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4.针对性原则
加强针对性,切忌漫无目标。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及学生实际来进行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主题。
【案例5】《圆的认识》(高明、贲友林)(观看视频)
从视频可以看出,高老师从自驾游→国庆节→史上最长黄金周→中秋节→月饼→圆,看上去环环相扣,其实是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完全脱离了主题,纯粹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而贲老师从学生玩的玩具要花钱买引出自己动手做玩具,从而导入新课,同时又为下面画圆和找圆心作下了铺垫。这样的导入有着明确的目标,课堂效果自然就好。
5.艺术性原则
讲究艺术性,切忌平淡生硬。
要想一开讲就拨动学生的心弦,设计导语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对不同课型的导入,教师要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如果为创设情境而设计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感染力;如果选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如果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如果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启发性,发人深思。
6.互动性原则
增加互动性,切忌机械被动。
具有互动性的导入,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如果在上课伊始,注意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就能牢牢抓住儿童的注意力。
7.简洁性原则
注意简洁性,切忌拖沓冗长。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我们要注重导语的简洁性,用最少的话语,花最少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以取得最佳的导入效果。
二、常用的新课导入法
1.以旧引新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要求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新知不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6】认识几分之一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也为在新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2.情境导入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时,如能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就能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7】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媒体课件演示)“啪”地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小明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去配一块,可是,玻璃已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人!”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碎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同学们认真地现察着这些碎玻璃,进行着思考和想象。过了一会儿,大家热烈地层开了讨论:有些学生认为选择留着一个角的那块,因为那块比较大;有些学生对此提出意见,认为玻璃大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地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会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玻璃。(结合学生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延长两条边,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连在一起的两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的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此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有学生说,我想知道为什么用有两个角的这块玻璃
可以配上与原来相同的玻璃?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三角形中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
这样的新课引入是别开生面的,全班学生一下子被玻璃被打碎的情境吸引住了,注视着屏幕上的碎玻璃想象着、思考着、进行着不同的猜测„„由生活情境中引发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实践活动。而当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后,将会领悟“为什么三角形的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呢”、“为什么拿有两个角的那块”的道理,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情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案例8】百分数的认识
08年省优课评比时我上的《百分数的认识》,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导入:师:奥运会以后,陆老师很幸运的和姚明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你们猜是谁赢了。学生自然说是姚明。接着出示一组数据,师:在一次投篮大赛中,陆老师投中16次,姚明投中了13次。学生一看有的立即改口了:是陆老师赢了。也有的提出:不能判断是谁赢了,因为不知道你们一共投了多少次。在学生的争辩中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样的情境导入借助学生喜欢的篮球比赛项目,以及崇拜的球星姚明,引入教学,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开门见山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教。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比较适合用开门见山这种导入方式。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案例9】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例如:低年级“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00000000。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案例10】圆的周长
教师:“同学们已认识了圆的直径、半径,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圆周从某一处断开,然后拉直,将会出现一幅什么图形?”(稍作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开门见山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4.故事导入法
大家都知道:故事导入法是深受低年级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其实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用故事导入,同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11】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沙和尚说要吃这个饼的。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案例12】百分数应用题——利息
再比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中求利息的知识点,可以先讲著名的“玫瑰花债务案”:1797年,法国总统拿破仑参观卢森堡一所小学时,向校长赠送了一束价值3个金路易的玫瑰花,并承诺:“只要法国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将派人送上一束玫瑰花。”可是拿破仑并没有兑现这个诺言。然而卢森堡人没忘,时隔187年后的1984年,卢森堡政府通知法国政府,要求赔款。并提出从1797年起,按每年3个金路易,加上0.5%的利息,并以复利计
算。法国政府官员开始很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区区小数,可是当结果计算出来后,官员们全都傻眼了,这项赔款竟高达138万法郎。于是一件国际债务案由此产生了。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一定会对如何算出138万法郎很感兴趣。教师顺势追问:同学们想知道这项巨额债务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与利息有关的知识。
我们平时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在课堂上加以应用,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不过故事导入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故事。课堂上讲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入教学,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而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有时还需要启发引导,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5.悬念导入法
教学时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案例13】年、月、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叮铛的爷爷明年要过第17个生日,而小叮铛明年过第19个生日。明年爷爷、孙子各多少岁?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感到茫然:“怎么会呢?”“不是年龄越大,过的生日越多吗?”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
这样设计是从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不太一致的 “疑问”入手,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操作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特点,结合小学生喜爱动手去试一试的心理,精心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
【案例14】有余数的除法
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 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再摆:9根小棒还是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这时,学生发现剩下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们常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确,不同的课堂教学导入,能起到不同的功效。总之,只要能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的导入,就是好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