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最终版]
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里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评价中应由获取知识的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全面的评价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评价中应符合评价的多元性的特点。
1、学生背景的评价
背景评价主要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对学生知识技能状况和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对数学的需要进行评价是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的。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了解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进度,教学的难度都应建立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2、教学过程的评价。
学生学习数学,关键是体验数学。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更多的接受、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索取知识、同化知识、物化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过程。学生只要认真的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即使付出努力后未取得成功,但至少他经历过、做过、体验过,所以在评价时不过多的关注学生获得知识,而应该对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尽心评价,对学生参与活
动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情感等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教师布置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操作、总结等,结果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该表扬的表扬,该鼓励的鼓励。这样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记录下当时的生理、心理、情感、兴趣状态及学习情况,并设计了代“认真听讲、善于合作、大胆创新”的小星星,让学生放进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的“进步栏”里,孩子们从自己的小星星上直观的看出自己个方面发展的快慢。并在记录袋设有“自我评价栏”,让学生每月小结真实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些反映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3、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
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评价,首先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时应以学段结束时达到的目标为尺度,来衡量学生。例如:低年级对计算的要求,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要求每分钟8-----10题;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要求是每分钟2----3题;两位数乘法,要求是每分数1-----2题,而且在评价学生时应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计算算理意义的理解。在本学段内容结束时,部分学生未达到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
识的技能提高逐步达到。例如在对学生计算测试时,部分学生速度太慢,未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测试。当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时,教师可以就学生第二次测试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
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还应结合所学内容、结合具体情景,考察学生知识积累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等。例如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评价时,应结合生活情景中收集、积累数据,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类,最后进行改编。这样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还有让学生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怎样购买门票,怎样到多个商店选择同一种商品,看哪个商店的最省钱。通过学生对这些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而且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的加强。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情景中去评价学生,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而且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价
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生活动的安排都应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经理这样的过程,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利息”时,改变原有教材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走进生活,去银行、信用社调查有关信息,在调查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能根据自己的任认识提出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上再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不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具备的数学认识和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5、非智力心理因素的评价
它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兴趣、意志、动机、调节、强化等几方面,这些作用又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必须对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进行合适的评价。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通过尝试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后,我是这样评价的饿,你们积极投入的探索、尝试,成功地把一个圆转化成了学过的平面图形。看来遇到一个新问题,不要怕、动动手、试一试,你们就有可能探索出新的知识。有的同学通过合作。
二、明确评价的基调,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对学生的激励、导向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真正的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中,学习同样一个知识,学
困生一定要比优等生付出的努力更大些,同样受鼓励的也会是那些佼佼者。但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所以当老师用“同学们都认真在思考,老师感到十分高兴”、“没有做好的同学不要灰心,只要你能像今天这样继续努力,相信以后你也能成为佼佼者”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难,但对于学困生,他们所受到的鼓舞与学下去的愿望就一定会非常强烈。
三、在评价时,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
一个人的素质应该是多项素质的综合体。课堂教学评价不是综合性的评价,而横向的比较只检测了不同学生的同一方面,以此来评价学生优劣,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如以每一堂的教学目标做横向比较的标准时,就会有好坏之分,有达标与不达标、优生与差生的区分。经常这样做,部分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挫折的可能性就会增多,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就应抓住学生每一节课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展。
四、关注学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更有信心发展
学生的学习信心都是源于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成功体验的不断积累。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它还是情感、人格的发展过程。学生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在批评中形成自卑。所以在学生互评时,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既指出不足,又要指出优点。如“我认为某某的回答很好,但如果他能……就会更好了”、“我认为某某的方法有点麻烦,但他的声
音却很响亮”等等这些评价,不仅是学生评价他人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过程。在这种自我反省和互评过程中,逐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树立信心,最终建立自信——我能行。
总之,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在教学评价的不断多元化下,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大发光彩。
第二篇:让美术课成为学生发展的乐园
让美术课成为孩子发展的乐园
庆云镇中心小学韦静
《山东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于是原来仅仅在墙上课程表里存
在的美术课要实实在在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了。可能学校领导平时常见我“舞笔弄墨”,就安排我兼职上一到四年级的美术课。要说自己确实喜欢,但那顶多能算是涂鸦罢了。自己的美术“才能”也只限于小学教师通用基本功的“三字一画”:如果那可以算作美术的话。可学校不答应,非赶鸭子上架,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接下来了。
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看教学DVD,读美术教学方面的文章。以我“外行看热闹”的眼光
看来,DVD 上那些专业教师的课真是专业得很:知识系统,技巧规范,单调乏味,缺乏乐趣。
照这样,一是我上不了,二是学生-其实更改叫他们孩子-肯定不会喜欢。我从资料上了解到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受“学科中心”的影响在教学中,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技能技巧的规范性,以专业的标准和方法来实施普通美术教育,教师的教太权威化,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教师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太遥远,导致许多学生“喜欢画画但不喜欢美术课”,甚至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后反而“厌恶”美术。这个观点更坚定了我的想法:给儿童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上享受“画画”的快乐。
尹少淳先生认为:中国美术教育的起点是学科本位,调整的方向是加强学生本位,中国的美术课堂教学寒性有余而暖性活性不足,需加强暖性和活性。解读《美术课程标准》,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调整,“加强兴趣培养,降低学科难度”,将美术要素与有趣的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有兴趣地表现,有兴趣地欣赏,这是对“学科中心”和“儿童中心”的积极调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一 大胆取舍教材,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综合发展
教材的编排无疑是科学的,但这并非意味教材是太岁头上的土,尤其是对我这样的“非专
业人士”来说。有一次,我为四年级上《小雪花》,这本是旧教材三年级的纸工课,但当时外面正下雪,而且我了解到语文教师也安排学生写一篇《我心中的雪花》作文。于是我决定离经叛道一回。课上,我引导学生掌握了雪花的剪法,然后就要求大家以《我心中的雪花》为题创作一幅之雪花的画,并编上一首诗歌。这种画配诗练习,不是美术知识和语言文字的简单联系,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同学们对这种形式非常感兴趣,都会积极投入创作中。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快乐的成长才是成功的教育。
二 欣赏个性,让每个孩子的优势闪亮
记得一个关于美术教学的故事:老师领着学生去池塘边画荷花,其中一个学生画出的荷花
是向下的,那位老师没有用自己的想法去评价学生的画。而是让他说说怎么画得和其他同学的不一样,那个小孩说他画的是水中画画的倒影。这个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在教学评价时,我也改变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的做法,作品评价因人而异,试行学生阐述自评,体现主体地位。点评时,我尽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把点评听进心里去。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采用鼓励型的语言,挖掘学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不太理想,也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努力发现其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看到学生得到认可侯的笑容,我心里充满了为人师的幸福。
阿恩海姆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艺术及其他教育里,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我想说的是,不仅仅是帮助,还需要给与成长的学生以鼓励,欣赏和信心,使学生可以拥有健康的奠基和发展。
第三篇:“档案袋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档案袋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案例,发现“档案袋评价”在设计和实施方面有许多优点,当然也存在不足。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档案袋评价是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背景中出现的,在评价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所以它的优点是值得肯定的。我感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有了学习主人翁的感觉。
这也是档案袋评价实施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中,从试题的制定、选择到分数的判定,都是由老师一手操办的,学生完全被隔离在外。而档案袋评价却完全不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成为了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了,他们也就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了,所以兴趣就提高了。
二、由于评价者的多元性,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了。
档案袋评价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他们在学习中的态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能够反映学生的点滴进步。从家长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学生自己的角度,以及小组组长的角度全面评价学生,使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感受各种成功的喜悦。
三、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成果。
从课例研究的结果来看,它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水平。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到认可,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动力,从而对评改投入更大的热情。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同时从别人的习作中得到借鉴,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探究合作研究中形成良性促进。
当然档案袋评价也存在很多缺点:首先工作量太大,很难保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容易成为学生间互相“抓把柄”的工具。而且学生的水平高低不一,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厌倦情绪而丧失信心,起不到促进作用。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在试着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我是用在对班内学困生的转化这一方面了,档案袋中存有学生平时由帮扶组长给出的一些简单的基础题的测验单,包括每日的和每周、每月的测试题,从这些资料中,能很清楚的看到他们每天的进步,每周的进步,每月的进步。可是也许是由于一个星期的时间太长的缘故,在写学期末的评语时却又显得那样平淡,无力,体现不出他们对自己进步的欣喜来。我很困惑,也许可以来个阶段小结,每月进行一次这样会好些。
其实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档案袋评价”也不例外,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且行且思。善用它的优势,找到不足,尽力改进,让它们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第四篇: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教育教学论文
整理:mengxueliang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来源:学科网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我们在教学程中对新教材及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由原来的一人准备,全班等侯;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改成为全班积极准备,踊跃参与教学,走上讲台的形式。下面就把这次尝试的过程及结果汇报给广大同仁。
一、课前准备
首先在选材上: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且学生容易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诱发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意愿。我们分析了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给学生选取教材,即高中化学的《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该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培养的较好内容。
其次布置任务:提前两周的时间把本节内容的目的要求即: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和放热反应;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几环境保护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挖掘,组织内容。要求学生写的教案或讲稿都必须有自己观点,以自身特色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和组织。
最后在检查上:十天以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与鼓励。第一是检查教师自己的教案是否准备齐全,是否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第二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并对全班作以动员和鼓励,让每一小组推选出他们的“参赛选手”,选出之后,进行内容的分工。
二、学生在讲台上的表现
从整体上看每一位学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并做到了较好的发挥,从他们对新课的导入上就是很好的证明,有的同学为了更好地进入角色,要求听课的学生能否在上课开始时也面对站在讲台上的他喊一声“老师好”。为了使听者尽快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作出了一番努力,如有一位同学开门见山的说:在讲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家里作饭用的原料是什么?”还有一个同学从20世纪初,在英国一家炼钢厂发生的一起事故来引入课题,他们引入新课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提问、自叙、在故事中、通过实验、从科技动态和生产实例中引入新课。部分准备的如此充分,引入的如此娴熟大大地出乎于我们的意料。
其敢于竞争敢于发展自己。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基本上按照“点——线——网”的方式进行的,先讲解的是化学概念作为点,接着引出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作为线,最后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关的图式。例如:有一位同学讲到物质发生化学发应,我们有时要利用的是生成的新物质,而有时却更想利用在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进而引出放热、吸热的概念,且边讲边做实验,线连好之后接着转入能量利用中。虽然在整个过程中能听得出他们大部分课堂安排是取材于其教过他们的老师,但对他们的敢于发挥是毫无
第 1 页,共3页 教育教学论文
整理:mengxueliang 疑问的,面对理论性很强的关于由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能量的不同来判断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对该问题的解释如果掌握不好会越讲越不懂,一位同学就利用小圆圈代表反应前各物质的能量,然后看反应后生成物占据了几个,环境中多了或少了几个?把这个知识点讲的即直观又透彻。还有,当一位同学讲到能源问题时用了一则漫画:画面上有一位小朋友冻的瑟瑟发抖,向妈妈求救,妈妈说世界上的煤已经用完了。就这么简单的一副漫画却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这不正是我们课堂上设法寻找的吗?
当然,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讲完之后还应当进行合理、公正和鼓励他们的评价,并引导学生继续求索。
三、由学生的表现看收获
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让学生自我探求知识,享受成功。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少数学生个性腼腆,对此积极性不高,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对此类学生进行锻炼。在做实验时操作不是很规范,引起了课堂上的哄笑,学生们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讲台上的同学自我纠正,听讲的同学对比纠正,很好的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由于对教材的分析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没有搞好,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时而有脱钩现象。因对教材所用知识把握的深度不够,没有分清楚重点和难点,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欠缺。请同学发言时由于自己胆怯、经验不足提问题时,缺少逻辑,专请自己要好的同学,还有在分析归纳过程中应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抽象思维过程,但由于他们的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型,往往作不到这一点,虽然很多学生都进行了高水平的发挥,但所具有的共同的缺点就是都着重强调的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内容的理解缺少整体性......等等。
总之,在高一实现把一节课的三分之二让学生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大胆的尝试。通过与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所教的班级相比较,学生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形成,还有最为效果明显的是对该节知识内容的掌握要好于原先的授课方式。最为珍贵的是他们体验到了一种成功感,更加培养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
四、上讲台后的反思
通过在这次尝试中,对教学效果,学生发展、培养和锻炼等著方面进行了思考: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其实质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教育过程中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去认识和处理教与学之间的这种问题,教育工作就能有成效,学科教学就是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奋自立,自至其知”,去找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种“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无论对于我们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在当今化学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正处于“转轨的起动期”,面对新教材的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
第 2 页,共3页 教育教学论文
整理:mengxueliang
2、教学改革建议
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求化学教育走上适应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等需求之路。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高中两项改革,要求教师不是把学生淹没在泛滥成灾的资料海洋中,把家教和参加晚间和假日补习看成一种时尚,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可以在课堂上,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康个性,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
总之,当今的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改革,还要适应我们社会的改革,为推动人才建设尽我们的全力。要学生创新,向学生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首先教师有责任对自身观念和行为进行创新,才可以适应教学上的创新。教师应该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去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然后让学生享受成功,达到我们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第 3 页,共3页
第五篇:让好评价成为学生飞向成功的翅膀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黄荭 080110854
让好评价成为学生成功的翅膀
一、案例
案例一
在一节小学低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各个小组在竞赛活动中十分活跃,各组组员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教师每给获胜的小组加上一分,得分的小组就发出一阵欢呼声。活动结束时,获胜的小组兴奋不已,而失败的小组则垂头丧气,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也提不起精神,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因为说错答案而导致小组失去得分机会的同学更是成了“千古罪人”,被小组同学指责。
(http:///Art_Show.asp?ArtId=401)
案例二
在一节课上,教师教学了一个新句型,随后抽取个别学生读,每个学生读完之后,教师都用:Good!/ Great!/Wonderful!来评价,由于抽读速度很快,有些学生甚至还来不及把句子读完整,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说:Wonderful!Next.(http:///Art_Show.asp?ArtId=401)
二、案例涉及的问题
(一)案例一中教师对对于小组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来该教师采取小组讨论、竞赛
制,是为了促进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而,教师却仅仅针对个人评价,而非针对整组的表现。如此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其内部团结。
(二)案例二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太过于“模糊性”,“很好”、“很棒”等回答过于空洞、笼统,没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三)案例二中教师的评价的语言和动作有些过分的夸张,教师的评价应该自然得体,恰当合适。不应该为了追求讲课的效率,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就一味的夸奖,也不管对与错。这样不但让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况且,如此过分及过度的夸奖会使老师的夸奖贬值,使其失去原本的价值。
(四)案例二中模糊性的评价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此看似开明热烈的课堂氛围其实是一种
泡沫效应,不但无法准确地传达教学内容,而且长此以往会一直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相关观点概述
(一)曾在书上读到过这么一句话:“好的课堂评价语,就像久旱之后的甘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课堂评价语,激励学生奋进,甚至成就他辉煌的一生。”如果说一堂 1
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语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失当的课堂评价语俯拾皆是,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师应注意其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既要与表情、语调、手势等态势语相结合,使评价
用语更为鲜明易懂;又要充分利用间接语言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言外力量,达到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目的。此外,教师对评价用语的内容也应有细致的划分,不仅应注意语言的丰富多样,还应对评价强度进行层次上的划分。
(三)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用语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正面
评价,使所有学生感受到成长也提高,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四)创设探索空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会交往与合作,通过阶段性积极评价,促进自我反思与师生交流。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五)教师仍是课堂评价的“权威”,也正是这种权威形象更容易让缺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能力的学生所认同,因为他们把教师的反馈作为评估自我价值的标准。因此,教师首先应端正自己的评价思想,因为每个老师身后都有一群学生,教师的评价思想往往会影响全班同学,乃至更大的全体,这样就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氛围,成为时刻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要适时、适度地创造评价机会,并重视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可以给予他们一个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给其他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一同获得进步。最后,教师要注意正确地使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在留给学生无限思考空间的同时鼓励他们反思他人或是自己的思考方式、解题策略、书写过程或是课堂表现等,而这些对于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六)有效的课堂评价首先应该是真诚的;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教师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
赏识,而不是虚伪、敷衍和做作。只有真诚的评价,才能贴近学生,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此外,课堂评价既可以是教师给出的,也可以是同学间的互评。
(七)有的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语言非常贫乏,其实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充满智
慧的有益交流,有时往往不是直接的说明,而是给予一种感受的空间,留一点点余兴让人去回味、去揣摩,可以是旁敲侧击式的评价语,也可以是点拨提醒型的评价语,还可
以是满含期待的评价语等。评价语既可以是具体的语言,也可以是鼓励、期待的眼神,还可以是点头微笑的表情,如面对回答精彩的学生,教师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和学生握个手,也是一种肯定。
(八)变“一刀切”为因人而异。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各自个性的不同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使评价更有明确性与实效性。我们建议,对“优等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要以竞争性评价为主,不能过多过滥的夸奖。对“中等生”,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采用激励性评价。
四、我的看法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语言,尤其是在评价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
一、枯燥、空洞而又笼统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灵动的,决不能囿于传统的观念和方式。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状况,总是以优、良、中、差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及方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杜绝这种单纯的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如此武断的做法,不但是教师语言的缺乏,而且学生也无法了解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怎样错、为什么错、错了又将如何改正,还会挫伤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其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因而,老师应该认真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和回答,并且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内容,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并且,教师的这些点评,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单单针对这一个提问,而是需要通过学生给出的回答,结合其语言、神态、动作,推敲出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找出其优点和缺点,对他的优点进行表扬,并且在班级里进行推广,鼓励别的学生进行借鉴;对于他的缺点,则委婉的提出纠正的建议,提出改正的方案,给出最适合该学生的指点,从而养成学生们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为学生将来的整体发展进行积累。
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教师知识水平的修养及临场反应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只听过一遍的基础上,就要判断出学生是怎么样思考的。首当其冲的是要求教师自身已经完全吃透教材,对知识内容了然于胸是评价具有绝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根本保证。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架构和具体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事先作出相应的准备,并且要构思出自己要如何回答,需要运用到怎样的方式及语言,这样的方式和评价内容又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和走向。在一节课开始之前,这些都是需要做到胸有成竹的。否则,老师自己都结结巴巴,手足无措,不但影响该堂课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还会眼中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权威性,为将来的教学活动埋下一个巨大的隐
患。例如我初中的一个语文老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不是很好,她明白自己的缺点,在上课读课文的时候非常紧张,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读作了“肥胖的黄A(黄A是班上的一个同学)伏在菜花上”,班上立刻哄堂大笑,课堂陷入混乱之中,并且自此以后,班级的同学再也不服从这个老师任何关于读音上的指导。另外,这对于教师如何把握评论的时机也具有相当高的要求。仅仅有充实的准备是不够的,在富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的课堂中,做到在合适的地方准确地切入自己准备的内容及需要灌输的知识点,对于回答好的同学,作出激励人心的评价,对于陷入困顿的同学,及时地进行提示,这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积累起来的。
其次,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不同的标准以及不同类别的评价。现代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新课改之后,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注重个性的张扬和思想的独特性。在聆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思考模式。并且,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适当地提高标准和要求,避免他们出现浮夸、自满的骄傲心态;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应该主要采取鼓励的态度,适当地降低标准,或者即使他们的回答不是很到位,也可以针对其思路、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夸奖和赞扬,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避免其自卑、抵触及自我放弃的负面情绪。
另外,教师在作出评价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和及情感。老师是真正的用心在听学生回答,而不是敷衍式地将“真好!”、“真棒!”、“恩”、“哦”、“啊”作为对所有学生千篇一律式的“标准答案”;也不是明显地表现出不论学生如何表现都是采用“背书式的”的方式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生硬的生搬硬套。老师的夸奖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出于何种目的的敷衍和做作。教师情感的付出以及其衍生出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学生倘若能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那么无论教师所作出的评价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学生都会欣然接受。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接近。当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扬,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即使是一个再细微的进步,在不起眼的优点,老师也不要放过,更不要吝惜在课堂或者在私下或者通过作业、联系薄的形式给予赞扬。那么这样子,再自卑的学生也会变得踌躇满志,斗志昂扬。如此,课堂气氛的热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可想而知。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的职责就是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们
能够有一个自由思考,畅所欲言的平台。一个好的评价能够化作学生的翅膀,住他们飞向成功的蓝天!
五、参考资料目录
1.《评价用语应注意什么——以英语课堂为例》刘金栋 今日科苑,2010年 14期
2.《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语用原则》陆昌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01期
3.《课堂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邵军 中华民族教育,2010年 04期
4.《“模糊性”课堂评价:归因分析与对策探讨》邵军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 14期
5.《课堂评价语应贴近学生》邵军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年 07期
6.《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评价》蒋荣华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年 02期